??嚴格來說,火門槍雖然有一定的作戰效率,但是在其實際的作戰距離問題上,火門槍的有效射程一直是張嘉師難以接受的情況。


    有一種說法,就是突火槍本身也有50米的有效射程,隻不過張嘉師對此真的隻能夠嗬嗬噠,因為就算是一種在史書上也有不少著墨的武器當中,也就是這麽一個有效射程的數據。


    這種武器就是被稱之為“大號散彈槍”的虎蹲炮。


    ……


    虎蹲炮為了便於射擊,把炮擺成一個固定的姿勢,很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故得名。虎蹲炮威力不大,類似今天的迫擊炮,是以曲射為主的火炮。戚繼光軍中最常用的火器,這種輕便的火炮炮管薄,射程不遠(50米),適用於山地作戰,機動靈活,由於前裝,可以大仰角發射和大量裝備基層部隊而與今天的迫擊炮有異曲同工的用處。


    然而這個觀點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虎蹲炮的裝藥以及發射方式與迫擊炮是兩碼事。


    虎蹲炮適於在山嶽、森林和水田等有礙大炮機動性的戰鬥地域。這一點是基於虎蹲炮本身的重量較輕的前提,在一些特殊的作戰環境下,虎蹲炮甚至是可以用數員官兵來進行機動性搬運。(移動速度什麽的,這個不是重點。)


    虎蹲炮創製於明朝嘉靖年間,明中葉中國東南山區倭患猖獗,在與倭寇的鬥爭中,由於水田裏溝渠縱橫,地形複雜,兵器家們根據實際需要創製了虎蹲炮。


    此炮首尾2尺長,周身加了7道鐵箍,炮頭由兩隻鐵爪架起,另有鐵絆,全重36斤.看起來虎虎勢勢,煞是威風.發射之前,須用大鐵釘將炮身固定於地麵,每次發射可裝填5錢重的小鉛子或小石子100枚,上麵用一個重30兩的大鉛彈或大石彈壓頂,發射時大小子彈齊飛出去,轟聲如雷,殺傷力及輻射範圍都很大,特別適用於野戰,轟擊倭寇密集的作戰隊形,有效地抑製其瘋狂的攻勢.所以,在以後的抗倭戰爭中,戚繼光的軍隊裏,每500人裝備3門虎蹲炮。


    從以上的描述就可以看到虎蹲炮的發射方式,本身就更加傾向於散彈發射而非迫擊炮的曲射打擊。


    當然,也不是說虎蹲炮無法使用曲射打擊的方式來進行作戰,隻不過在很多方麵而言,這樣的作戰效果比起虎蹲炮進行直射的效果還差。


    戚繼光時期的虎蹲炮可能隻算輕型火炮。但是明代的人卻不這樣認為的。那時很多人認為虎蹲炮是大炮。戚繼光在論及火器時說:“快槍複有大炮,似可當虜聚衝。但大炮須防躍退,須去營二三十步。”


    這裏的“大炮”,實際是指“三將軍”、“纓子炮”、“毒虎炮”等炮,《練兵實紀》也稱:“國初分在邊方,有所謂‘三將軍’、‘纓子炮’者;近時有所謂‘毒虎炮’者,固亦利器,但體輕易躍,每放在二三十步外。”“炮大不可多得,數炮不能退虜,而群炮在後,不得齊放,適敗我事。”


    值得注意的是,戚繼光在不同的場合中稱“三將軍”、“纓子炮”、“毒虎炮”等炮為“大炮”、“炮大不可多得”,那麽,在一些舊炮的基礎上改製而成的虎蹲炮,當然也算大炮了。


    明末著名的火器理論家焦勖,將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口授的歐洲先進火器技術,編成《火攻挈要》一書,書中說到中國本土火器鑄造時,稱“其大器不過神威、發熕,滅虜、虎蹲,小器不過三眼快槍。”[19]將虎蹲與神威以及發熕相提並論,譽為“大器”。


    明朝的鄰國朝鮮,其人民在平壤之戰中,看見援朝抗倭的明軍,配備了各種威力驚人的火器,不久便在自己的軍隊中大力推廣火器。朝鮮官方史籍《宣宗實錄》稱“為當炮手,又須兼習各樣大炮。”還特別提到了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稱:“此效篇內,亦似以佛朗、虎蹲、神飛等炮試放,以效其高下,豈專習鳥銃而已哉,火器翻釋,各給各哨,使之預講試放之法,來春為止,以前各樣大炮輪回試才。”可見,朝鮮人也把虎蹲炮與佛朗、神飛等炮並列為“大炮”的。


    歸根結底,古人對什麽樣的火器才算是大炮沒有一個權威的標準。《明史》論及火器時也隻是含糊其詞地說:“大者發用車,次及小者用架、用樁、用托。大利於守,小利於戰。隨宜而用,為行軍要器。”


    虎蹲炮的作戰記錄不少,但是有單獨進行整理規劃的不算太多:


    南方平倭作戰,明軍每五百官兵中“馱扛”著三門虎蹲炮。“倭寇之來,每二三五百結為一簇,再不顧四麵,隻衝一路。任有若幹兵列若幹長,必不能禦,但衝處徑能潰圍,臨時得此一炮,大妙!”


    北方對抗蒙古貴族,虎蹲炮亦不容忽視。戚繼光非常倚重虎蹲炮,他北上時組建了新的騎兵營,每一騎兵營有官兵2700人,一般裝備虎蹲炮六十門,每門虎蹲炮需要三名炮手。專家認為“以騾馬馱載虎蹲炮的騎兵營,是中國騎兵史上最早的騎炮兵,它比瑞典國王阿道夫.古斯塔夫在1630年編製的騎炮兵,要早50——70年。


    戚繼光的戰術是這樣的:當蒙古騎兵逼近時,先由明軍下馬發射鳥銃、快槍、火箭等火器,再放虎蹲炮;雙方近戰時,明軍則要手持鈀、刀、棍等兵器擺出“鴛鴦陣”迎敵。當蒙古騎兵撤退時,明軍騎兵上馬追擊,追上之後,銃手們迅速“下馬舉炮”,轟擊一番,而其他的騎兵“就於馬上射箭,刀砍槍戳,全勝乃止。”裝備了虎蹲炮的騎兵,還可以配合步兵及戰車營作戰。


    明軍用火器攻堅的曆史悠久,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未稱帝時,派軍隊包圍軍閥張士誠的老巢平江(今蘇州),“城四麵築長圍困之。又架木塔,與城中浮屠對,築台三層,下瞰城中,名日敵樓。每層施弓弩大銃於上。又設襄陽炮以擊之,城中震恐。”


    圍城的火器有“大小將軍筒”等,“四麵銃炮之聲晝夜不絕”朱元璋軍隊使用著各類強大的火器,壓製著張士誠,其中應該包括碗口炮。一直到明末,明軍仍然存在用碗口炮這種老式火器攻堅的例子,如在明軍抗倭援朝時,就用“大碗口”攻堅。


    由碗口炮等炮改造而成的虎蹲炮,性能更加優越,用來攻堅,也就順理成章了。親眼目睹明軍攻克平壤的朝鮮大臣李元翼與李德馨,在與朝鮮國王李昖談話時,談到了參加攻城的虎蹲炮。《宣祖實錄》記載:


    “上(指朝鮮國王李昖)曰:‘虎蹲炮何如?其製放鐵丸耶?如將軍石耶?’德馨曰:‘如虎之蹲踞,而放鐵丸矣。’


    上曰:‘城中放炮,隨處起火雲,然耶?’元翼曰:‘以石丸為之,或以鐵為之,火藥之上,以泥土充之,插火則石出而飛散,火隨以熾烈。’”


    從李元翼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虎蹲炮可以發射“石丸”或“鐵”,發射前在“火藥之上,以泥土充之”,這與戚繼光在《練兵實紀》中記載的虎蹲炮發射方式一致。


    李元翼提到明軍各類火炮攻城時又說:“倭銃之聲,雖四麵俱發,而聲聲各聞,天兵之炮,如山崩地裂,山原震蕩,不可言狀。”上日:“城石亦可觸破耶?”李元翼日:“觸之無不裂破,犯之無不焦爛”。


    那麽,明軍在其後的攻堅作戰中,為什麽不能再現平壤之戰的輝煌呢?那是日軍吸取了教訓,很多時候故意將據點築在地勢有利的山石之上,限製了明軍火器的發揮。例如萬曆二十五年的蔚山之戰,明軍進攻時發射火炮,“炮聲震天,火箭數百技齊發,風迅火烈,亂燒賊幕,一日連拔三窟”,並且用大炮擊退的來援的日本水軍。


    可惜在攻打島山時卻遭受挫折,最後被迫撤退。目睹明軍圍攻島山的李元翼,向朝鮮國王匯報時稱:“倭賊內城堅守,雖欲用器械而無之矣。”上日:“內城未可以大炮撞破雲?”元翼日:“城在山上,地勢高峻,大炮高放則越過於城者,其高二十餘丈,雖屢放萬無得中之理矣。霹靂炮、虎蹲炮亦無數放之,皆不中矣。”


    這個戰例再次有力地證明,明軍經常動用虎蹲炮來攻堅。


    而這些戰例同樣也說明了虎蹲炮在很多方麵,隻能夠依靠直射進行作戰而提升效率。


    日本封建主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時,被明朝委任為經略使援朝的宋應昌在一篇疏文中論及海防時,明確指出:“大將軍、神炮、虎蹲炮、滅虜炮、百子銃等器,則臨急所用也。”他還說:“乃若虎蹲、滅虜、大將軍等炮,非遇急則不敢輕用,何也?以其力氣重大,雖能碎彼船,恐於我船亦不免有傷。”


    宋應昌在此之前,做過山東巡撫,在加強海防方麵,頗有經驗,他選用虎蹲,是有道理的。


    無獨有偶,在萬曆二十五年奉命經理援朝軍務的楊鎬,也非常看重虎蹲炮,他在與朝鮮國王李昖討論京畿地區的江防時,下令明兵試放了虎蹲炮,接著雙方進行了一番談話:


    “......天兵(指明兵)試放虎蹲於江邊,吹角一聲,各放一炮,聲震天地。經理(指楊鎬)日:‘此何如?’上(指朝鮮國王李昖)日:‘至於今日,得見天威之雄壯,彼賊不足平,深幸。’經理日:‘多設這樣炮子在此邊,此賊何敢得渡乎?’


    由此看出,虎蹲炮亦可用於江防。


    明軍抗倭援朝獲得勝利,虎蹲炮在捍衛國防方麵繼續發揮作用。萬曆四十六年,初步統一女真的努爾哈赤(即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師征明,攻城掠地。明遼東將領毛文龍在海上以皮島等地為據點牽製後金南下,繼萬曆帝之後即位的天啟帝親自下令增援大量軍事物資給皮島,其中就包括虎蹲炮六十門。


    明代最有名的火器有鳥銃、紅夷大炮等,但它們歸根結底都是明代中後期才引進的舶來品、外國貨。真正見證明朝由盛到衰的隻能是曆史悠久的國產火器,而國產火器的佼佼者是虎蹲炮,它的地位是曆史形成的,也是國產火器的縮影。


    虎蹲炮與三將軍、櫻子炮、碗口等炮一脈相承,可以說是在這些舊炮的基礎上改製而成的,而這些舊炮早在明初就活躍在戰場上,伴隨著朱元璋打下江山,功勳卓著。明朝建立之後,這些舊炮又在曆次攘外安內的戰爭中,為帝國的鞏固與發展保駕護航。到了明代中期的嘉靖年間,倭患越演越烈,為了適應新的形勢,一代名將戚繼光將一些“不堪用”的舊炮“改造”,並建成了虎蹲炮。


    然而搔擾沿海的倭寇畢竟是散兵遊勇,不能算正規軍,虎蹲炮真正經受大規模戰爭考驗是在萬曆年間的援朝戰爭,當時明軍所麵對的對手,是身經百戰的日本軍隊主力。


    虎蹲炮在戰爭中表現最出色的一戰,是萬曆二十二年的平壤之戰,發起進攻的各路明軍,用佛朗機、滅虜、虎蹲等火炮,在火箭的配合之下,轟擊平壤,“諸炮一時齊發,則聲如天動,俄而火光燭天,諸倭持紅白旗出來者盡僵仆。”火勢隨著西風在城內漫延,很多日軍在炮火的焚燒之下成了灰燼,不得不狼狽逃竄。


    虎蹲炮不單止在平倭戰爭表現出色,在明朝與蒙古諸部的對峙中,一樣發揮作用,戚繼光在薊鎮時,積極訓練車步騎營,修建邊牆敵台,配備了包括虎蹲炮在內的大量火器,威鎮敵膽,使蒙古貴族不敢輕舉妄動。


    明末遼東戰局,也可以看到虎蹲炮的身影,早在努兒哈赤還在為統一女真討部而東征西討時,就引起了明朝的顧慮,有明臣提議主動出擊,用“虎蹲、大將軍”等炮來對付努兒哈赤,以防患於未然。


    努爾哈赤後來先下手為強,進攻明朝,使遼東屍橫遍野。在近三十年的戰爭中,明軍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虎蹲炮,據統計,自萬曆四十六年至天啟元年的三年時間裏,僅發往廣寧的火器中,就有虎蹲炮六百門。


    明軍在遼東屢戰屢敗,最終采取了防禦戰略,構築寧錦防線,主要依靠從西洋引進的、笨重的銳利火器——紅夷大炮來守城,而靈活機動的虎蹲炮則相形見絀。隨著內外交困的明朝的滅亡,虎蹲炮也難以重現昔日的輝煌,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


    而事實上,這也是因為在守城方麵,虎蹲炮事實上很難依靠其曲射打擊的方式,對遠處的敵人帶來有效率的殺傷。而在開花彈開始盛行之後,虎蹲炮的炮彈或者是說其發射方式並沒有改進,最終導致虎蹲炮成為了曆史的名詞。[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