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外族藩將,以及大量編入外族人員組成軍隊,正好是《李衛公問對》所提及的重點之一。[.超多好看小說]而在這個基礎上,唐朝在府兵製度完全敗壞之後,正式推行募兵製度,可以說有著相當深厚的關聯。
而這一點,也說明了兵家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因應環境的發展而進行相應的變化。
在《李衛公問對》當中,多次提及到一本書,那就是曹操的《孟德新書》:
太宗曰:“奇正素分之歟,臨時製之歟?”
靖曰:“按曹公《新書》曰:‘己二而敵一,則一術為正,一術為奇;己五而敵一。則三術為正,二術為奇。’此言大略耳。唯孫武雲:‘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奇正相生,如循還之無端,孰能窮之?’斯得之矣,安有素分之邪?若士卒未習吾法,偏裨未熟吾令,則必為之二術。教戰時,各認旗鼓,迭相分合,故曰分合之變,此教戰之術耳。教閱既成,眾知吾法,然後如驅群羊,由將所指,孰分奇正之別哉?孫武所謂‘形人而我無形’。此乃奇正之極致。是以素分者教閱也,臨時製變者不可勝窮也。”
太宗曰:“深乎,深乎!曹公必知之矣。但《新書》所以授諸將而已,非奇正本法。”
太宗曰:“曹公雲‘奇兵旁擊’,卿謂若何?”
靖曰:“臣按曹公注《孫子》曰:‘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此說與旁擊之說異也。臣愚謂大眾所合為正,將所自出為奇,烏有先後、旁擊之拘哉?”
太宗曰:“吾之正,使敵視以為奇;吾之奇,使敵視以為正;斯所謂‘形人者’歟?以奇為正,以正為奇,變化莫測,斯所謂‘無形者’歟?”
靖再拜曰:“陛下神聖,迥出古人,非臣所及。”
……
太宗曰:“春秋荀吳伐狄,毀車為行,亦正兵歟,奇兵歟?”
靖曰:“荀吳用車法耳,雖舍車而法在其中焉。一為左角,一為右角,一為前拒,分為三隊,此一乘法也,千萬乘皆然。臣按曹公《新書》雲:攻車七十五人,前拒一隊,左右角二隊,守車一隊,炊子十人,守裝五人,廄養五人,樵汲五人,共二十五人。攻守二乘,凡百人。興兵十萬,用車千乘,輕重二千,此大率荀吳之舊法也。又觀漢魏之間軍製:五車為隊,仆射一人;十車為師,率長一人;凡車千乘,將吏二人。多多仿此。臣以今法參用之:則跳蕩,騎兵也;戰鋒隊,步、騎相半也;駐隊,兼車乘而出也。臣西討突厥,越險數千裏,此製未嚐敢易。蓋古法節製,信可重也。”
……
太宗曰:《曹公新書》雲:“作陳對敵,必先立表,引兵就表而陳。一部受敵,餘部不進救者斬。”此何術乎?
靖曰:臨敵立表非也,此但教戰時法爾。古人善用兵者,教正不教奇,驅眾若驅羊群,與之進,與之退,不知所之也。曹公驕而好勝,當時諸將奉《新書》者,莫敢攻其短。且臨敵立表,無乃晚乎?臣竊觀陛下所製破陳樂舞,前出四表,後綴八幡,左右折旋,起步金鼓,各有其節,此即八陳圖四頭八尾之製也。[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人間但見樂舞之盛,豈有知軍容如斯焉!
太宗曰:昔漢高帝定天下,歌雲“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蓋兵法可以意授,不可以言傳。朕為破陳樂舞,唯卿已曉其表矣,後世其知我不苟作也。
太宗曰:曹公有戰騎、蹈騎、遊騎,今馬軍何等比乎?
靖曰:臣案《新書》雲:戰騎居前,蹈騎居中,遊騎居後。如此則是各立名號,分類三等爾。大抵騎兵八馬當車徒二十四人;二十四騎當車徒七十二人,此古製也。車徒常教以正,騎隊常教以奇。據曹公前後及中分為三複,不言兩廂,舉一端言也。後人不曉三複之義,則戰騎必前於蹈騎、遊騎,如何使用?臣孰用此法;回軍轉陳,則遊騎當前,戰騎當後,蹈騎臨變而分,皆曹公之術也。
太公曰:多少人為曹公所惑。
……
從以上的內容可以看到,在唐太宗李世民與李靖的心中,《孟德新書》在軍事方麵給予他們的影響很大。或者是當其時的兵家受到《孟德新書》的影響很大。
隻可惜的是,《孟德新書》很有可能是在唐朝到宋朝的幾百年時間內正式失傳,而沒有流傳的內容。
後世的人編纂出關於《孟德新書》的內容:(這個不可較真)。
昔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臨地變化,不可先傳。故曰料敵在心,察機在目也。然則兵非所樂,勝非所利,是故樂兵者必亡,利勝者必辱也。
夫天地之間,莫貴於人。故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得三者而能全勝,吾所未聞也。治國以信,治軍以詐,其容各殊。故曰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禮不可以治兵也。
兵之利在於信,兵之德在於道。德者兵之厚積也。信者兵之明賞也。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
合軍聚眾,務在激氣。臨境近敵,務在厲氣。戰日有期,務在斷氣。今日將戰,務在延氣。氣不激則拙,拙則不及,不及則失利;氣不厲則懾,懾則無勇,無勇則必潰也。昔吾之戰張繡,勝一敗一,皆以氣也。
以上的內容與《孟德新書》有關聯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後世有人認為三國同時期有一本兵書能夠與《孟德新書》相提並論,而這一本書就是諸葛亮編纂的《將苑》。
白起認為這一本書與諸葛亮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他提出了兩點讓張嘉師不得不深以為然的論點:
第一點:《將苑》又稱《心書》,是中國古代一部專門討論為將之道的軍事著作。宋代稱將苑,而明代始稱《心書》,但無論《將苑》還是《心書》,既不見陳壽之目,亦不見隋唐史誌,而始見於宋《遂初堂書目》,題《諸葛亮將苑》。
不僅僅是《將苑》不見於史書,同樣也不見於《武經七書》的名錄記載。
而《遂初堂書目》則是中國宋代私家藏書目錄。其為南宋尤袤撰。
尤袤(1127~1194),字延之,號遂初居士,無錫人。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曾任秘書丞、禮部尚書。能詩。家富藏書,在九龍山(今無錫惠山)下建有遂初堂,編《遂初堂書目》1卷。《遂初堂書目》共收錄圖書3000餘種。分為44類,對四部分類體係作了調整,突出本朝著作與新出現的圖書,設有“小說”、“類書”、“樂曲”等小類。僅著錄書名,部分款目著錄作者。在經部書和一些史部書名之下簡記版本情況,如記《史記》有“川本”、“嚴州本”。該目錄中著錄的版本有舊本、舊監本、秘閣本、京本、舊杭本、杭本等10餘種,但未確記刻書地點與年月。該書開創了中國古代書目著錄版本的先例。
從這樣的對比就能夠看到一點,那就是《將苑》很有可能是在《武經七書》出現到《遂初堂書目》之間的時間才出現的。換句話說,《將苑》是偽書的可能性很大。
而第二點,則是能從《將苑》的內容能夠看出來,是宋朝中期的著作:
兵權:
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遊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逐惡:
夫軍國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結黨相連,毀譖賢良;二曰侈其衣服,異其冠帶;三曰虛誇妖術,詭言神道;四曰專察是非,私以動眾;五曰伺候得失,陰結敵人。此所謂奸偽悖德之人,可遠而不可親也。
知人性:
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誌,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谘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將材:
夫將材有九: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饑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無苟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製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埸,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氣淩三軍,誌輕強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將器:
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禍,為眾所服,此十夫之將;夙興夜寐,言詞密察,此百夫之將;直而有慮,勇而能鬥,此千夫之將;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勞,悉人饑寒,此萬夫之將;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閑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仁愛洽於下,信義服鄰國,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家室,此天下之將。
將弊:
夫為將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貪而無厭,二曰妒賢嫉能,三曰信讒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猶豫不自決,六曰荒淫於酒色,七曰奸詐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禮。
將誌:
兵者凶器,將者危任,是以器剛則缺,任重則危。故善將者,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壹意而已。
將善:
將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謂善知敵之形勢,善知進退之道,善知國之虛實,善知天時人事,善知山川險阻。四欲者,所謂戰欲奇,謀欲密,眾欲靜,心欲一。
將剛:
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製強,以柔製剛。純柔純弱,其勢必削;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
將驕吝: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判。將不可吝,吝則賞不行,賞不行則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則軍無功,無功則國虛,國虛則寇實矣。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將強:
將有五強八惡。高節可以厲俗,孝弟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也。謀不能料是非,禮不能任賢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濟窮厄,智不能備未形,慮不能防微密,達不能舉所知,敗不能無怨謗,此謂之八惡也。
出師:
古者國有危難,君簡賢能而任之,齊三日,入太廟,南麵而立,將北麵,太師進鉞於君。君持鉞柄以授將,曰:“從此至軍,將軍其裁之。”複命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退。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署,等勞逸,齊甘苦,均危患,如此則士必盡死,敵必可亡。”將受詞,鑿凶門,引軍而出,君送之,跪而推轂,曰:“進退惟時,軍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將出。”若此,則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是以智者為之慮,勇者為之鬥,故能戰勝於外,功成於內,揚名於後世,福流於子孫矣。
擇材:
夫師之行也,有好鬥樂戰,獨取強敵者,聚為一徒,名曰報國之士;有氣蓋三軍,材力勇捷者,聚為一徒,名曰突陳之士;有輕足善步,走如奔馬者,聚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騎射如飛,發無不中者,聚為一徒,名曰爭鋒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為一徒,名曰飛馳之士;有善發強弩,遠而和中者,聚為一徒,名曰摧鋒之士。此六軍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從以上的內容可以看到《將苑》並不是一本單純的兵書,而是一本為國家選擇將領甚至是大臣的指導書。
以諸葛亮的身份而言,《將苑》的這些內容不足為奇。
但是有一點卻很致命的,那就是諸葛亮本身有用人不明,事必躬親的情況,就好比是楊儀,若是諸葛亮有《將苑》所描述的情況,也不會在其死後,楊儀與魏延先後不得好死的結果出現。
而這一點,也說明了兵家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因應環境的發展而進行相應的變化。
在《李衛公問對》當中,多次提及到一本書,那就是曹操的《孟德新書》:
太宗曰:“奇正素分之歟,臨時製之歟?”
靖曰:“按曹公《新書》曰:‘己二而敵一,則一術為正,一術為奇;己五而敵一。則三術為正,二術為奇。’此言大略耳。唯孫武雲:‘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奇正相生,如循還之無端,孰能窮之?’斯得之矣,安有素分之邪?若士卒未習吾法,偏裨未熟吾令,則必為之二術。教戰時,各認旗鼓,迭相分合,故曰分合之變,此教戰之術耳。教閱既成,眾知吾法,然後如驅群羊,由將所指,孰分奇正之別哉?孫武所謂‘形人而我無形’。此乃奇正之極致。是以素分者教閱也,臨時製變者不可勝窮也。”
太宗曰:“深乎,深乎!曹公必知之矣。但《新書》所以授諸將而已,非奇正本法。”
太宗曰:“曹公雲‘奇兵旁擊’,卿謂若何?”
靖曰:“臣按曹公注《孫子》曰:‘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此說與旁擊之說異也。臣愚謂大眾所合為正,將所自出為奇,烏有先後、旁擊之拘哉?”
太宗曰:“吾之正,使敵視以為奇;吾之奇,使敵視以為正;斯所謂‘形人者’歟?以奇為正,以正為奇,變化莫測,斯所謂‘無形者’歟?”
靖再拜曰:“陛下神聖,迥出古人,非臣所及。”
……
太宗曰:“春秋荀吳伐狄,毀車為行,亦正兵歟,奇兵歟?”
靖曰:“荀吳用車法耳,雖舍車而法在其中焉。一為左角,一為右角,一為前拒,分為三隊,此一乘法也,千萬乘皆然。臣按曹公《新書》雲:攻車七十五人,前拒一隊,左右角二隊,守車一隊,炊子十人,守裝五人,廄養五人,樵汲五人,共二十五人。攻守二乘,凡百人。興兵十萬,用車千乘,輕重二千,此大率荀吳之舊法也。又觀漢魏之間軍製:五車為隊,仆射一人;十車為師,率長一人;凡車千乘,將吏二人。多多仿此。臣以今法參用之:則跳蕩,騎兵也;戰鋒隊,步、騎相半也;駐隊,兼車乘而出也。臣西討突厥,越險數千裏,此製未嚐敢易。蓋古法節製,信可重也。”
……
太宗曰:《曹公新書》雲:“作陳對敵,必先立表,引兵就表而陳。一部受敵,餘部不進救者斬。”此何術乎?
靖曰:臨敵立表非也,此但教戰時法爾。古人善用兵者,教正不教奇,驅眾若驅羊群,與之進,與之退,不知所之也。曹公驕而好勝,當時諸將奉《新書》者,莫敢攻其短。且臨敵立表,無乃晚乎?臣竊觀陛下所製破陳樂舞,前出四表,後綴八幡,左右折旋,起步金鼓,各有其節,此即八陳圖四頭八尾之製也。[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人間但見樂舞之盛,豈有知軍容如斯焉!
太宗曰:昔漢高帝定天下,歌雲“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蓋兵法可以意授,不可以言傳。朕為破陳樂舞,唯卿已曉其表矣,後世其知我不苟作也。
太宗曰:曹公有戰騎、蹈騎、遊騎,今馬軍何等比乎?
靖曰:臣案《新書》雲:戰騎居前,蹈騎居中,遊騎居後。如此則是各立名號,分類三等爾。大抵騎兵八馬當車徒二十四人;二十四騎當車徒七十二人,此古製也。車徒常教以正,騎隊常教以奇。據曹公前後及中分為三複,不言兩廂,舉一端言也。後人不曉三複之義,則戰騎必前於蹈騎、遊騎,如何使用?臣孰用此法;回軍轉陳,則遊騎當前,戰騎當後,蹈騎臨變而分,皆曹公之術也。
太公曰:多少人為曹公所惑。
……
從以上的內容可以看到,在唐太宗李世民與李靖的心中,《孟德新書》在軍事方麵給予他們的影響很大。或者是當其時的兵家受到《孟德新書》的影響很大。
隻可惜的是,《孟德新書》很有可能是在唐朝到宋朝的幾百年時間內正式失傳,而沒有流傳的內容。
後世的人編纂出關於《孟德新書》的內容:(這個不可較真)。
昔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臨地變化,不可先傳。故曰料敵在心,察機在目也。然則兵非所樂,勝非所利,是故樂兵者必亡,利勝者必辱也。
夫天地之間,莫貴於人。故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得三者而能全勝,吾所未聞也。治國以信,治軍以詐,其容各殊。故曰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禮不可以治兵也。
兵之利在於信,兵之德在於道。德者兵之厚積也。信者兵之明賞也。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
合軍聚眾,務在激氣。臨境近敵,務在厲氣。戰日有期,務在斷氣。今日將戰,務在延氣。氣不激則拙,拙則不及,不及則失利;氣不厲則懾,懾則無勇,無勇則必潰也。昔吾之戰張繡,勝一敗一,皆以氣也。
以上的內容與《孟德新書》有關聯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後世有人認為三國同時期有一本兵書能夠與《孟德新書》相提並論,而這一本書就是諸葛亮編纂的《將苑》。
白起認為這一本書與諸葛亮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他提出了兩點讓張嘉師不得不深以為然的論點:
第一點:《將苑》又稱《心書》,是中國古代一部專門討論為將之道的軍事著作。宋代稱將苑,而明代始稱《心書》,但無論《將苑》還是《心書》,既不見陳壽之目,亦不見隋唐史誌,而始見於宋《遂初堂書目》,題《諸葛亮將苑》。
不僅僅是《將苑》不見於史書,同樣也不見於《武經七書》的名錄記載。
而《遂初堂書目》則是中國宋代私家藏書目錄。其為南宋尤袤撰。
尤袤(1127~1194),字延之,號遂初居士,無錫人。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曾任秘書丞、禮部尚書。能詩。家富藏書,在九龍山(今無錫惠山)下建有遂初堂,編《遂初堂書目》1卷。《遂初堂書目》共收錄圖書3000餘種。分為44類,對四部分類體係作了調整,突出本朝著作與新出現的圖書,設有“小說”、“類書”、“樂曲”等小類。僅著錄書名,部分款目著錄作者。在經部書和一些史部書名之下簡記版本情況,如記《史記》有“川本”、“嚴州本”。該目錄中著錄的版本有舊本、舊監本、秘閣本、京本、舊杭本、杭本等10餘種,但未確記刻書地點與年月。該書開創了中國古代書目著錄版本的先例。
從這樣的對比就能夠看到一點,那就是《將苑》很有可能是在《武經七書》出現到《遂初堂書目》之間的時間才出現的。換句話說,《將苑》是偽書的可能性很大。
而第二點,則是能從《將苑》的內容能夠看出來,是宋朝中期的著作:
兵權:
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遊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逐惡:
夫軍國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結黨相連,毀譖賢良;二曰侈其衣服,異其冠帶;三曰虛誇妖術,詭言神道;四曰專察是非,私以動眾;五曰伺候得失,陰結敵人。此所謂奸偽悖德之人,可遠而不可親也。
知人性:
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誌,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谘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將材:
夫將材有九: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饑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無苟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製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埸,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氣淩三軍,誌輕強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將器:
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禍,為眾所服,此十夫之將;夙興夜寐,言詞密察,此百夫之將;直而有慮,勇而能鬥,此千夫之將;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勞,悉人饑寒,此萬夫之將;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閑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仁愛洽於下,信義服鄰國,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家室,此天下之將。
將弊:
夫為將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貪而無厭,二曰妒賢嫉能,三曰信讒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猶豫不自決,六曰荒淫於酒色,七曰奸詐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禮。
將誌:
兵者凶器,將者危任,是以器剛則缺,任重則危。故善將者,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壹意而已。
將善:
將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謂善知敵之形勢,善知進退之道,善知國之虛實,善知天時人事,善知山川險阻。四欲者,所謂戰欲奇,謀欲密,眾欲靜,心欲一。
將剛:
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製強,以柔製剛。純柔純弱,其勢必削;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
將驕吝: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判。將不可吝,吝則賞不行,賞不行則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則軍無功,無功則國虛,國虛則寇實矣。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將強:
將有五強八惡。高節可以厲俗,孝弟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也。謀不能料是非,禮不能任賢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濟窮厄,智不能備未形,慮不能防微密,達不能舉所知,敗不能無怨謗,此謂之八惡也。
出師:
古者國有危難,君簡賢能而任之,齊三日,入太廟,南麵而立,將北麵,太師進鉞於君。君持鉞柄以授將,曰:“從此至軍,將軍其裁之。”複命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退。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署,等勞逸,齊甘苦,均危患,如此則士必盡死,敵必可亡。”將受詞,鑿凶門,引軍而出,君送之,跪而推轂,曰:“進退惟時,軍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將出。”若此,則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是以智者為之慮,勇者為之鬥,故能戰勝於外,功成於內,揚名於後世,福流於子孫矣。
擇材:
夫師之行也,有好鬥樂戰,獨取強敵者,聚為一徒,名曰報國之士;有氣蓋三軍,材力勇捷者,聚為一徒,名曰突陳之士;有輕足善步,走如奔馬者,聚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騎射如飛,發無不中者,聚為一徒,名曰爭鋒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為一徒,名曰飛馳之士;有善發強弩,遠而和中者,聚為一徒,名曰摧鋒之士。此六軍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從以上的內容可以看到《將苑》並不是一本單純的兵書,而是一本為國家選擇將領甚至是大臣的指導書。
以諸葛亮的身份而言,《將苑》的這些內容不足為奇。
但是有一點卻很致命的,那就是諸葛亮本身有用人不明,事必躬親的情況,就好比是楊儀,若是諸葛亮有《將苑》所描述的情況,也不會在其死後,楊儀與魏延先後不得好死的結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