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張良這個人的名字並不陌生,但是除了陳平等幾個算是張嘉師真正的嫡係心腹之外,其他人對於張良在這個時候被張嘉師召喚,反而是很奇怪。[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棉_._.花_._.糖_._.小_._.說_._.網<<<$.]


    因為他們對張良的認識,更多在兩個方麵。


    第一個自然則是著名的博浪沙刺殺始皇帝,而第二個則是張良在戰亂當中為其他人出謀劃策,讓大秦帝國很多地區遭受到慘重的損失,比如說李由的兵敗自殺,更多的則是因為張良為劉邦出謀劃策的緣故。


    ……


    博浪沙刺殺始皇帝嬴政,出自於《史記》當中:


    張良曾在淮陽學禮,到東方見到了倉海君,共同製定謀殺行動計劃。張良弟死不葬,散盡家資,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打製一隻重達120斤的大鐵錘(約合60公斤),然後差人打探秦始皇東巡行蹤。按照君臣車輦規定,天子六駕,即秦始皇所乘車輦由六匹馬拉車,其他大臣四匹馬拉車,刺殺目標是六駕馬車。


    張良帶著力士回到了國內,當張良得知秦始皇要出行的時候,就開始尋找埋伏的地點。最終張良選擇了博浪沙(博浪沙在河南省原陽縣東郊)。博浪沙的地理位置優越,路麵沙丘起伏所以秦始皇的車隊的速度就會降低,而且北麵是黃河,南麵是官渡河,蘆葦叢生,便於逃跑。


    秦始皇的馬車是用六匹馬拉的“天子六駕”,大臣“四駕”就很容易區別。但是秦始皇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早早的做了準備,準備了多輛副車,每輛都是由六匹馬拉的,就容易混淆刺客。據說這一方法是由原來秦國的國尉尉繚準備的。


    秦始皇的車架臨近博浪沙,張良與大力士就做好了狙擊秦始皇的準備。但最終擊中的是偽裝的車駕。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國緝捕刺客。


    張嘉師曾經就這一點詢問過當事人張良,而根據張良自己的說法,他與那個東海力士的刺殺始皇帝的武器,並不是鐵錘,而是青銅材質為主,以鼎具再次熔煉而成的一種金屬捶。


    張嘉師很是錯愕這一點,因為按照他的理解,那種鐵錘貌似比起什麽大木箱要合理不少。而張良當時看出了張嘉師的錯愕,他不禁說出了一個情況,那就是青銅材質的器皿反而是很容易得到,但是一定重量的鐵器甚至是經過粗略冶煉的鐵石,在當其時並不好收集。而且帶著這麽顯眼的玩意在大秦帝國內進行移動,哪怕是晝伏夜出,都很有可能會被秦軍的斥候或者是鄉間的遊繳所發現。


    但是運輸青銅鼎之類的器具,則是沒有這樣的問題。而且青銅鼎更容易進行再次冶煉,而且青銅捶並沒有在質量上的太大要求,隻要便於進行投擲,就能夠作為刺殺始皇帝的武器。


    聽到了這一個情況的張嘉師,不禁想到了自己突然很有興趣想要知道這方麵的細節。


    張良在稍微思索一番之後,則是說出了一些張嘉師並沒有在史書當中知道的事情:


    張良所求得的那個東海力士,並沒有逃脫始皇帝之後的大索天下。(.好看的小說因為相比起張良的相對比較不起眼的外貌(張良的外貌雖然很出色,但是相對於東海力士而言,確實算是不起眼了),東海力士的明顯外貌以及在投擲那一柄青銅錘的時候被不少人認出,在這一方麵而言,張良雖然不太清楚東海力士的下場到底是如何。但是以張良在之後的約定逃脫地點等候一段時間之後並沒有看到東海力士的到來,就知道東海力士已經遭受到不測。


    而在之後的大索天下當中並沒有東海力士的通緝畫像,也可以作為一種佐證。


    至於那一柄青銅錘到底是如何作成的,主要還是以滄海君麾下的一些善於冶煉農具的工匠,集中數十人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分別將青銅錘的錘頭以及柄身分開冶煉完成。畢竟這種器具不可能在城市內的鐵匠當中進行冶煉,而且對於滄海君而言,他的家也有冶煉的地下室,隻不過在那個地方工作的環境確實是非常惡劣……


    而至於當其時他是怎麽知道始皇帝出行的路線……這一點更多的隻是依靠人員進行相應路線的埋伏,而張良則是帶領東海力士在兩條道路之間比較中間位置的區域進行等候。


    隻要確認了始皇帝隊伍出行的道路,那麽這些人就會向張良傳達消息。


    之所以在博浪沙進行刺殺,更多的隻是一種不得而而為之的選擇,而非是張良真的能夠判斷出始皇帝在這一方麵的安排到底如何。


    畢竟若是始皇帝一時興起,希望南下南陽郡或者是在三川郡的某個縣進行巡視,那麽張良就算是智計高絕,都恐怕不會預料到這麽一種變化。


    聽到了張良的這些話之後,張嘉師不得不表示,有些事情確實是無法憑借史書就能夠了解清楚。


    就以所謂的大鐵錘或者是大箱子的情況而言,毫無疑問的就是太史公司馬遷在以後世的眼光對這麽一種情況進行推測。


    漢武帝時期在大漢境內得到鐵器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甚至是當其時已經正式普及了鐵製器具。


    而在秦始皇時期的大秦帝國,因為大秦帝國相應的統治需要,其收繳民間兵器甚至是限製鐵製器具的流通,可以說更多也是影響著當其時的實際情況。


    ……


    而這個世界的張良,眼下已經無法成為了在史記當中能夠單獨列傳的那一位留侯張子房。


    在張嘉師原來所在的世界,張良的經曆可以說更加傳奇: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兵反秦。緊接著,各地反秦武裝風起雲湧。矢誌抗秦的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後因自感身單勢孤,難以立足,隻好率眾往投景駒(自立為楚假王的農民軍領袖),途中正好遇上劉邦率領義軍在下邳一帶發展勢力。兩人相見如故,張良多次以《太公兵法》進說劉邦,劉邦多能領悟,並常常采納張良的謀略。於是,張良果斷地改變了投奔景駒的主意,決定跟從劉邦。


    作為士人,深通韜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謀略的前提則是要有善於納諫的明主。這次不期而遇,張良“轉舵”明主,反映了他在紛紜複雜的形勢中清醒的頭腦和獨到的眼光。從此,張良深受劉邦的器重和信賴,聰明才智也有機會得以充分發揮。


    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六月,項梁、項羽叔侄所率領的隊伍已發展壯大到六七萬人,並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集各路義軍首領於薛城(今山東省滕州市東南)共商大事。張良不忘複興韓國,忙對項梁提議道:“君既已立楚王為後人,而韓王諸公子中的橫陽君成最賢,可立為王,借以多樹黨羽。”


    早在下邳之際,張、項之間便有舊誼,因而項梁一口應承。於是,他命人找到韓王成,立為韓王,並以張良為司徒(相當於丞相)。張良“複韓”的目的終於達到了,“複家”的政治夙願也得以實現,因而竭盡全力扶持韓王成,揮師收複韓地(指戰國時韓國地盤),遊兵於潁川附近,時而攻取數城,時而又被秦兵奪回,遲遲未能開創大局麵。


    年底,楚懷王命劉邦、項羽分兵伐秦,並約定:誰先入關進鹹陽,誰便可以立而為王。劉邦取道潁川、南陽,打算從武關進入關中。


    前207年(秦二世三年)七月,劉邦率兵攻占潁川。韓王和張良便與劉邦會合了。劉邦請韓王留守陽翟(韓故都,今河南禹州市),而讓張良隨軍南下。九月,軍隊抵達南陽郡(今河南南陽市)。南陽郡守奇退入宛城(河南南陽)固守。劉邦滅秦心切,見宛城一時難以攻取,打算繞過宛城繼續西進。張良認為不妥,勸道:“您雖然急於進關,但這一路上秦兵還很多,而且都扼據著險要的地勢。現在不拿下宛城,一旦宛城的秦兵從後麵追殺過來,那時,強秦在前,追兵在後,就很危險了。”


    劉邦采納了他的建議,立即更換旗幟,率兵乘夜間抄小路悄悄返回。拂曉時分,劉邦的軍隊已把宛城重重圍住。接著,劉邦又采納了陳恢的意見,以攻心之術,招撫南陽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兵不血刃地輕取了宛城。解除了劉邦西進的後顧之憂,劉邦兵威大振,南陽郡的其它城池見太守已降,紛紛起而效之,望風而降。


    隨後,劉邦率軍抵達嶢關(今陝西商州西北)。嶢關是古代南陽與關中的交通要隘,易守難攻,是通往秦都鹹陽的咽喉要塞,也是拱衛鹹陽的最後一道關隘,秦有重兵扼守此地。劉邦趕到關前,想要親率所部兩萬餘眾,強行攻取。張良勸諫道:“目前秦守關的兵力還很強大,不可輕舉妄動。”劉邦惟恐項羽大軍先入關中,因而心急如焚,忙向張良問計。張良向劉邦獻了一個智取的妙計。他說:“我聽說嶢關的守將是個屠夫的兒子,這種市儈小人,隻要用點財幣就可以打動他的心了。您可以派先遣部隊,預備5萬人的糧餉,並在四周山間上增設大量軍隊的旗號,虛張聲勢,作為疑兵。然後再派酈食其多帶珍寶財物去勸誘秦將,事情就可能成功了。”


    劉邦依計而行,嶢關守將果然獻關投降,並表示願意和劉邦聯合進攻鹹陽。劉邦大喜,張良卻認為不可。他冷靜地分析道:“這隻不過是嶢關的守將想叛秦,他部下的士卒未必服從。如果士卒不從,後果將不堪設想。不如乘秦兵懈怠之機消滅他們。”於是,劉邦率兵向嶢關突然發起攻擊,結果秦軍大敗,棄關退守藍田(今陝西藍田縣西)。劉邦乘勝追擊,引兵繞過嶢關,穿越蕢山,大敗秦軍於藍田。然後,大軍繼續西進,於公元前207年8月抵達霸上。


    但是麽,對於眼下的張良或者是已經死去的劉邦而言,因為張嘉師的“橫空出世”,他們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而因為張嘉師的出現,挖走了不少原來屬於劉邦“興漢四百載”的幾個重量級功臣,導致了劉邦在這個世界的進軍軌跡都遭遇到非常巨大的變化。


    但是,同樣也是因為當其時已經投效到劉邦麾下,並且敦促韓王韓成與劉邦結盟的張良,認為函穀關不可輕取,建議劉邦揮師南下,取道潁川郡入南陽郡,然後攻取武關進入關中。


    這也最後導致了張嘉師跟劉邦在嘉縣的一場激戰。


    在某個意義上而言,張良並不認為當初的安排是錯誤的,而是張嘉師居然有這種力挽狂瀾的實力,最終將劉邦在嘉縣擊敗,隨即在函穀關拖垮項羽的聯軍主力。


    這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人算不如天算,若是張良能夠知道後續的事情發展,說不定會讓劉邦強攻函穀關,說不定還能夠比張嘉師更快一步進入關中,說不定能夠扭轉很多人的人生命運。


    當然,這一種想法,也就是眼下徐徐從文臣隊列當中走出來的張良,心中的一抹遺憾而已。


    事已至此,他早就放棄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構思了……


    ………………………………………………分割線…………………………………………


    而陳平以及李左車等人,則是知道張嘉師在這麽一個情況讓張良聽命,是什麽意思。


    他們很清楚,這是張嘉師為了讓張良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給張良樹立威信的一種安排。


    論功績,張良的功績僅僅憑借其勸說魏王豹投降以及勸降項伯獻出楚國的國都彭城,就能夠讓其得到不錯的官職。


    而且平心而論,張良的能耐並不在他們這些人之下,這一點更加有利於張良的發展。


    但是毫無疑問的,張良因為他之前的所作所為,即使是其投降並且為張嘉師以及大秦帝國效命,在眼下的官職安排上,其威望甚至是比起一些郡守要低,可以說這一點,是張良能夠發揮自己才華的最大限製。


    所以張嘉師不得不采取另外一種做法,也就是使用一些特殊的情況來提升張良的威望。


    而眼下,正好就是能夠讓張良提升自己威望的最佳時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