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師對於項羽的這種安排,不得不佩服對方,因為要是對方真的打算使用那種活人煉屍術,張嘉師還真的沒有辦法阻止他這樣做。[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但是這不代表張嘉師會就這樣手下留情。因為對於他來說,他跟項羽之間,這是最後一次作戰了。
項羽沒有能夠扭轉這種絕境的手段,或者是說,他還沒有瘋狂到讓所有人一起陪葬的想法。所以張嘉師心中還是有些內疚的,畢竟這麽一個情況對於他而言,一切也許在項羽放棄了最後的“手段”之餘,也結束了自己的反敗為勝的最後“機會”。
張嘉師在自己的內心當中對項羽能夠做出的保障,那就是盡可能照顧好他的女兒,以及讓他跟景氏合葬在一起的願望,得到滿足。
張嘉師想到這裏,看著麵前的李信以及彭越等人,說出了一句話:“開始吧,讓天下再次回歸到平和安定當中。”
“喏!!!”
以李信為首的張嘉師麾下武官們,全部都對張嘉師抱拳作揖之後,離開了營帳,開始履行屬於他們的任務。
……
張嘉師麾下大軍在聚集了彭越麾下的一部分騎士以及輕車士部隊之後,兵力數量達到四萬人。
這些騎士以及輕車士,並不完全是彭越麾下的巴郡部隊,相反,這一支部隊是韓信等人抽調麾下的騎士以及輕車士集中在彭越手中,讓他率領這些部隊與張嘉師匯合。
但是張嘉師麾下部隊能夠在泰山地區發揮出自己相應戰鬥力的兵力不多。尤其是以輕車士以及騎士部隊為首的相應兵種,更多也就是在這片地區搖旗呐喊的角色。畢竟泰山的山道雖然不算是很陡峭,因為在始皇帝封禪泰山的時候,就曾經對泰山的上山道路進行相應的修整。
但是這種修整還是很難讓這些騎士以及輕車士部隊發揮出自己相應的戰鬥力,除非張嘉師願意讓自己的這些機動兵力離開自己的座駕,作為一個步兵進行作戰。
當然,張嘉師自然不會做這種怎麽看都很愚蠢的安排,因為就算是他麾下的兵力約莫過半都無法在山地當中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戰鬥力。
但是不要說張嘉師麾下有超過一半的兵力是步兵部隊,光是他調動四分之一,也就是五六千人左右的步兵部隊登山,張嘉師認為他想輸都難。
隻不過為了真的避免自己會出現意外,或者是讓項羽找到機會逃跑,張嘉師還是聽從了李信的建議,下令一萬人左右的步兵部隊從泰山的幾處通道進入泰山地區。
張嘉師有些疑惑的地方,是彭越居然也希望他率領一支步兵部隊加入到作戰當中。張嘉師也不是吝嗇自己麾下主力部隊的指揮權,而是很奇怪彭越為什麽會有這種想法。
張嘉師不否認彭越很有可能有一種趁機落井下石以及“搶人頭”的可能性,但是無可否認的一點,那就是彭越的這種做法對於他而言也不算是一種壞事。(.)若是張嘉師將彭越的做法稍加宣傳,恐怕日後彭越就算是有其他異心,他自己都得掂量一下自己還會不會有相應的人員跟隨。
畢竟這種情況在現在雖然不是飽受詬病,但是無法否認的一點,那就是彭越既然打算讓自己參與到這一次的最後之戰當中,那麽很多人就會認為彭越有些刻薄寡恩,若是他在日後因為自己的野心而在此背叛他以及大秦帝國,那麽對於彭越而言,他的名聲恐怕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再者,張嘉師可不會讓彭越過得太過舒心,或者是說他本來也就打算讓彭越在上郡發揮自己的作用,彭越在上郡可不比他的故鄉以及老巢魏國故地,彭越打算依靠上郡做些喜聞樂見的事情,恐怕最後也就隻有當叛國賊的一條出路。
若是如此,恐怕還沒有等彭越真的做些什麽,他麾下的官兵就有可能將對方宰了。
而張嘉師也沒有打算讓彭越帶領大部分巴郡郡兵部隊前往北地郡,但是還是會允許彭越帶領五千人左右前往上郡一帶。
這雖然也有一點防備彭越的想法,但是更多的張嘉師也是擔心巴郡的官兵會不會因為突然來到一個比較嚴寒的地區而變得水土不服,失去自己相應的戰鬥力,也是張嘉師的一個考慮。
但是麽,彭越提出了自己想要率軍登上泰山,張嘉師自然不會就這樣直接答應對方,在看著彭越一會兒之後,張嘉師才假裝經過詳細思考之後才對彭越說道:“既然彭郡尉有此等為國分憂的想法,那麽孤任命彭郡尉暫時指揮兩千官兵,從泰山西麵的一條道路上登上泰山!”
……………………………………………………分割線……………………………………
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五經通義》雲:“宗,長也,言為群嶽之長”。
而關於泰山的典故以及相應描述很多,比如說:
道教五行學說:泰山統管人間官職升降與人間生死!如宋代前叫泰山府君祭!道教36洞天列第二洞天泰山洞天!佛教24天位中一天:東嶽大帝泰山神!佛教地域學說中稱:十殿閻羅泰山王,第五殿泰山王董!
泰山以先秦72位祖先君王,秦統一以來12位皇帝舉行泰山封禪祭拜大典,以曆朝有94代帝王各種級別參拜,在某個意義上,確實為國之首山。
這種緣由能夠追溯到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盤古在神話當中造就了世界,後人尊其為人類的祖先,他的頭部變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嶽之首。
在張嘉師的原來所在的世界,凡是爬泰山的人,不論內客還是外賓,沒有不拜見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有的慷慨解囊,施舍錢鈔;有的虔誠叩首,五體投地。據說,碧霞元君能為眾生賜福,消病去災,所以泰山的香火至今繚繞不絕。
至於碧霞元君的起源,現在史學界認為其源起於泰山南部大汶口文化時的母係氏族社會得早期女首領;也有認為是女媧和早期中原女首領的演變融合統一,但不能確定碧霞元君是一人。碧霞元君的原型,隻能說是先祖母係的偉大人物的融合祭拜。
泰山還有一個傳說,那就是泰山石敢當,“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遊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其本義就是:靈石可以抵擋一切。
在明代以後,隨著泰山信仰的發展,在各地石敢當的石刻中,有的加上了“泰山”二字。在傳播中,石敢當和泰山石敢當同時存在。同時,還有一些其他字樣的石刻,如“石將軍”“石大夫”等,清代、民國年間以及當代,則以“泰山石敢當”為主。石敢當習俗,曆經各代,達於今日。清代以來,在泰山周邊還出現了祭祀石敢當的廟宇――石大夫廟,同時存在廟會“石大夫會”,還有以石敢當為題材製作年畫的。
石敢當習俗經曆了“石敢當”到“泰山石敢當”的發展,除了西藏和新疆,泰山石敢當習俗遍布全國各地,並且流傳到東南亞各國以及朝鮮、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的唐人街。它的職能也經曆了從最早的“鎮宅”到“化煞”再到“治箔,門神,辟邪,防風”等的轉變。
……
泰山的範圍總括起來很大,但是項羽在這麽一個時候隻能夠憑借麾下不到四百人,死死地控製住泰山的主峰。
而根據細作的查探,項羽將這四百人左右的兵力主要集中在秦禦道上,而這一條秦禦道,換一個名字就是後世的登封禦道。
後世的登封禦道,主要是指從岱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中天門-南天門-玉皇頂這一條路線。
這一條秦禦道的很多景點,擺在現在而言就是扯談。
但是作為整個泰山地區最難防禦的地方,項羽將自己的防禦重心放在秦禦道附近,也不算是一種錯誤。
而作為應對的是,在李信的安排當中,秦禦道的進攻兵力也達到三千人左右。
當然,這次李信還不僅僅安排了從秦禦道進行攻擊項羽殘部的方向,在李信的安排當中,張嘉師發現後世的幾條旅遊線路似乎也被李信作為進攻路線。
而跟秦禦道的情況一樣,這些路線擺在眼下而言,能夠作為景點的說法基本屬於扯談。
而這幾條與後世旅遊路線似乎有些關係線路則是:天外村(天地廣場)-環山路-竹林寺-黃溪河水庫-中天門-南天門-玉皇頂;桃花源入口-環山公路-彩石溪-赤磷魚保護區-桃花源索道-南天門-玉皇頂;天燭峰-印象泰山(封禪大典表演場)-鯉魚背-大小天燭峰-石河-堯觀頂-北天門-日觀峰-玉皇頂。
事實上這幾條道路擺在眼下而言,更多的也就是一條有些人煙的路徑而已,畢竟這些線路主要還是要經過幾千年的開發發展才有張嘉師原來的世界的規模。
……
在李信的安排當中,他率領的部隊主攻秦禦道,而彭越則是率領兩千兵馬,從後世的索道附近地區發起攻勢。
張武則是從泰山東北麵的天池峰一帶進攻泰山。
最後則是由一個叫朱奐的秦軍校尉率領一千五百兵力從泰山北麵的山道上山。
在這麽一戰之前,誰都沒有想到結果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但是不管如何,在陸續率領部隊前往自己的進攻出發點之後,在相互之間的斥候聯係下,張嘉師麾下的秦軍部隊,於公元前202年10月13日這一天,對泰山上的項羽殘部發起了最後的攻勢。
………………………………………………分割線…………………………………………
在後麵陣型指揮部隊緩緩前進的李信,抬頭看了一眼高聳的泰山,他就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在上次始皇帝封禪泰山的時候,李信並沒有隨行,但是他在那一個刻石書上,也有著自己的名字。
這麽一個情況對於李信而言,也算是一種榮耀加身。
畢竟這也代表著始皇帝嬴政在這麽一個情況下,認可了他對大秦帝國的功績。
但是幾年之後,李信真的到來了泰山腳下,卻發現了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因為這麽幾年的時間,無論是始皇帝嬴政亦或者是二世皇帝嬴胡亥,兩人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而當初的趙高以及李斯等人,也許早已經變成了一具白骨。
李信並不知道的事情是,張嘉師殺死了趙高。所以他現在也無法確定這個禍亂大秦帝國之輩的死活。
但是對於李信而言,很多事情還沒有結束,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繼續活下去,也許也就能夠見識到更多的東西。
他默默地看著不斷向秦禦道前進的麾下官兵,他沒有想到的是,項羽在秦禦道布置的兵力,以及抵擋力度確實是非常高。
……
而朱奐則是在率領部隊出發一段時間之後,驚愕的發現一個情況,那就是他這次前往的進軍路線,居然沒有能夠直接前進的手段,因為一些普通的黔首也許能夠憑借鉤索等物品,通過這種很多地方都算陡峭的位置。
但是對於這麽一種情況,朱奐在稍微嚐試幾次,都無法讓身負重甲的官兵通過鉤索攀爬上山,最後朱奐隻能夠放棄這樣的行動。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這一條道路安排,也許並沒有想過眼下這麽一種情況。
而朱奐隻能夠在心中暗歎一聲他的運氣不好。
……
張武麾下的秦軍官兵從泰山主峰的東北麵的天池峰前往泰山主峰。
但是在這一路上,張武並沒有遭受到太大的阻攔,而主要阻擋張武前進的因素,是這個地方相對比較密集的樹林。
張武也不由自主的哀歎一聲,自己怎麽會被攤上這種事兒。不過他也慶幸一個情況,若非張嘉師對他確實是青眼有加,李信也不會讓他這個騎士指揮官參加這種行動……
但是這不代表張嘉師會就這樣手下留情。因為對於他來說,他跟項羽之間,這是最後一次作戰了。
項羽沒有能夠扭轉這種絕境的手段,或者是說,他還沒有瘋狂到讓所有人一起陪葬的想法。所以張嘉師心中還是有些內疚的,畢竟這麽一個情況對於他而言,一切也許在項羽放棄了最後的“手段”之餘,也結束了自己的反敗為勝的最後“機會”。
張嘉師在自己的內心當中對項羽能夠做出的保障,那就是盡可能照顧好他的女兒,以及讓他跟景氏合葬在一起的願望,得到滿足。
張嘉師想到這裏,看著麵前的李信以及彭越等人,說出了一句話:“開始吧,讓天下再次回歸到平和安定當中。”
“喏!!!”
以李信為首的張嘉師麾下武官們,全部都對張嘉師抱拳作揖之後,離開了營帳,開始履行屬於他們的任務。
……
張嘉師麾下大軍在聚集了彭越麾下的一部分騎士以及輕車士部隊之後,兵力數量達到四萬人。
這些騎士以及輕車士,並不完全是彭越麾下的巴郡部隊,相反,這一支部隊是韓信等人抽調麾下的騎士以及輕車士集中在彭越手中,讓他率領這些部隊與張嘉師匯合。
但是張嘉師麾下部隊能夠在泰山地區發揮出自己相應戰鬥力的兵力不多。尤其是以輕車士以及騎士部隊為首的相應兵種,更多也就是在這片地區搖旗呐喊的角色。畢竟泰山的山道雖然不算是很陡峭,因為在始皇帝封禪泰山的時候,就曾經對泰山的上山道路進行相應的修整。
但是這種修整還是很難讓這些騎士以及輕車士部隊發揮出自己相應的戰鬥力,除非張嘉師願意讓自己的這些機動兵力離開自己的座駕,作為一個步兵進行作戰。
當然,張嘉師自然不會做這種怎麽看都很愚蠢的安排,因為就算是他麾下的兵力約莫過半都無法在山地當中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戰鬥力。
但是不要說張嘉師麾下有超過一半的兵力是步兵部隊,光是他調動四分之一,也就是五六千人左右的步兵部隊登山,張嘉師認為他想輸都難。
隻不過為了真的避免自己會出現意外,或者是讓項羽找到機會逃跑,張嘉師還是聽從了李信的建議,下令一萬人左右的步兵部隊從泰山的幾處通道進入泰山地區。
張嘉師有些疑惑的地方,是彭越居然也希望他率領一支步兵部隊加入到作戰當中。張嘉師也不是吝嗇自己麾下主力部隊的指揮權,而是很奇怪彭越為什麽會有這種想法。
張嘉師不否認彭越很有可能有一種趁機落井下石以及“搶人頭”的可能性,但是無可否認的一點,那就是彭越的這種做法對於他而言也不算是一種壞事。(.)若是張嘉師將彭越的做法稍加宣傳,恐怕日後彭越就算是有其他異心,他自己都得掂量一下自己還會不會有相應的人員跟隨。
畢竟這種情況在現在雖然不是飽受詬病,但是無法否認的一點,那就是彭越既然打算讓自己參與到這一次的最後之戰當中,那麽很多人就會認為彭越有些刻薄寡恩,若是他在日後因為自己的野心而在此背叛他以及大秦帝國,那麽對於彭越而言,他的名聲恐怕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再者,張嘉師可不會讓彭越過得太過舒心,或者是說他本來也就打算讓彭越在上郡發揮自己的作用,彭越在上郡可不比他的故鄉以及老巢魏國故地,彭越打算依靠上郡做些喜聞樂見的事情,恐怕最後也就隻有當叛國賊的一條出路。
若是如此,恐怕還沒有等彭越真的做些什麽,他麾下的官兵就有可能將對方宰了。
而張嘉師也沒有打算讓彭越帶領大部分巴郡郡兵部隊前往北地郡,但是還是會允許彭越帶領五千人左右前往上郡一帶。
這雖然也有一點防備彭越的想法,但是更多的張嘉師也是擔心巴郡的官兵會不會因為突然來到一個比較嚴寒的地區而變得水土不服,失去自己相應的戰鬥力,也是張嘉師的一個考慮。
但是麽,彭越提出了自己想要率軍登上泰山,張嘉師自然不會就這樣直接答應對方,在看著彭越一會兒之後,張嘉師才假裝經過詳細思考之後才對彭越說道:“既然彭郡尉有此等為國分憂的想法,那麽孤任命彭郡尉暫時指揮兩千官兵,從泰山西麵的一條道路上登上泰山!”
……………………………………………………分割線……………………………………
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五經通義》雲:“宗,長也,言為群嶽之長”。
而關於泰山的典故以及相應描述很多,比如說:
道教五行學說:泰山統管人間官職升降與人間生死!如宋代前叫泰山府君祭!道教36洞天列第二洞天泰山洞天!佛教24天位中一天:東嶽大帝泰山神!佛教地域學說中稱:十殿閻羅泰山王,第五殿泰山王董!
泰山以先秦72位祖先君王,秦統一以來12位皇帝舉行泰山封禪祭拜大典,以曆朝有94代帝王各種級別參拜,在某個意義上,確實為國之首山。
這種緣由能夠追溯到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盤古在神話當中造就了世界,後人尊其為人類的祖先,他的頭部變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嶽之首。
在張嘉師的原來所在的世界,凡是爬泰山的人,不論內客還是外賓,沒有不拜見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有的慷慨解囊,施舍錢鈔;有的虔誠叩首,五體投地。據說,碧霞元君能為眾生賜福,消病去災,所以泰山的香火至今繚繞不絕。
至於碧霞元君的起源,現在史學界認為其源起於泰山南部大汶口文化時的母係氏族社會得早期女首領;也有認為是女媧和早期中原女首領的演變融合統一,但不能確定碧霞元君是一人。碧霞元君的原型,隻能說是先祖母係的偉大人物的融合祭拜。
泰山還有一個傳說,那就是泰山石敢當,“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遊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其本義就是:靈石可以抵擋一切。
在明代以後,隨著泰山信仰的發展,在各地石敢當的石刻中,有的加上了“泰山”二字。在傳播中,石敢當和泰山石敢當同時存在。同時,還有一些其他字樣的石刻,如“石將軍”“石大夫”等,清代、民國年間以及當代,則以“泰山石敢當”為主。石敢當習俗,曆經各代,達於今日。清代以來,在泰山周邊還出現了祭祀石敢當的廟宇――石大夫廟,同時存在廟會“石大夫會”,還有以石敢當為題材製作年畫的。
石敢當習俗經曆了“石敢當”到“泰山石敢當”的發展,除了西藏和新疆,泰山石敢當習俗遍布全國各地,並且流傳到東南亞各國以及朝鮮、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的唐人街。它的職能也經曆了從最早的“鎮宅”到“化煞”再到“治箔,門神,辟邪,防風”等的轉變。
……
泰山的範圍總括起來很大,但是項羽在這麽一個時候隻能夠憑借麾下不到四百人,死死地控製住泰山的主峰。
而根據細作的查探,項羽將這四百人左右的兵力主要集中在秦禦道上,而這一條秦禦道,換一個名字就是後世的登封禦道。
後世的登封禦道,主要是指從岱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中天門-南天門-玉皇頂這一條路線。
這一條秦禦道的很多景點,擺在現在而言就是扯談。
但是作為整個泰山地區最難防禦的地方,項羽將自己的防禦重心放在秦禦道附近,也不算是一種錯誤。
而作為應對的是,在李信的安排當中,秦禦道的進攻兵力也達到三千人左右。
當然,這次李信還不僅僅安排了從秦禦道進行攻擊項羽殘部的方向,在李信的安排當中,張嘉師發現後世的幾條旅遊線路似乎也被李信作為進攻路線。
而跟秦禦道的情況一樣,這些路線擺在眼下而言,能夠作為景點的說法基本屬於扯談。
而這幾條與後世旅遊路線似乎有些關係線路則是:天外村(天地廣場)-環山路-竹林寺-黃溪河水庫-中天門-南天門-玉皇頂;桃花源入口-環山公路-彩石溪-赤磷魚保護區-桃花源索道-南天門-玉皇頂;天燭峰-印象泰山(封禪大典表演場)-鯉魚背-大小天燭峰-石河-堯觀頂-北天門-日觀峰-玉皇頂。
事實上這幾條道路擺在眼下而言,更多的也就是一條有些人煙的路徑而已,畢竟這些線路主要還是要經過幾千年的開發發展才有張嘉師原來的世界的規模。
……
在李信的安排當中,他率領的部隊主攻秦禦道,而彭越則是率領兩千兵馬,從後世的索道附近地區發起攻勢。
張武則是從泰山東北麵的天池峰一帶進攻泰山。
最後則是由一個叫朱奐的秦軍校尉率領一千五百兵力從泰山北麵的山道上山。
在這麽一戰之前,誰都沒有想到結果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但是不管如何,在陸續率領部隊前往自己的進攻出發點之後,在相互之間的斥候聯係下,張嘉師麾下的秦軍部隊,於公元前202年10月13日這一天,對泰山上的項羽殘部發起了最後的攻勢。
………………………………………………分割線…………………………………………
在後麵陣型指揮部隊緩緩前進的李信,抬頭看了一眼高聳的泰山,他就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在上次始皇帝封禪泰山的時候,李信並沒有隨行,但是他在那一個刻石書上,也有著自己的名字。
這麽一個情況對於李信而言,也算是一種榮耀加身。
畢竟這也代表著始皇帝嬴政在這麽一個情況下,認可了他對大秦帝國的功績。
但是幾年之後,李信真的到來了泰山腳下,卻發現了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因為這麽幾年的時間,無論是始皇帝嬴政亦或者是二世皇帝嬴胡亥,兩人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而當初的趙高以及李斯等人,也許早已經變成了一具白骨。
李信並不知道的事情是,張嘉師殺死了趙高。所以他現在也無法確定這個禍亂大秦帝國之輩的死活。
但是對於李信而言,很多事情還沒有結束,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繼續活下去,也許也就能夠見識到更多的東西。
他默默地看著不斷向秦禦道前進的麾下官兵,他沒有想到的是,項羽在秦禦道布置的兵力,以及抵擋力度確實是非常高。
……
而朱奐則是在率領部隊出發一段時間之後,驚愕的發現一個情況,那就是他這次前往的進軍路線,居然沒有能夠直接前進的手段,因為一些普通的黔首也許能夠憑借鉤索等物品,通過這種很多地方都算陡峭的位置。
但是對於這麽一種情況,朱奐在稍微嚐試幾次,都無法讓身負重甲的官兵通過鉤索攀爬上山,最後朱奐隻能夠放棄這樣的行動。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這一條道路安排,也許並沒有想過眼下這麽一種情況。
而朱奐隻能夠在心中暗歎一聲他的運氣不好。
……
張武麾下的秦軍官兵從泰山主峰的東北麵的天池峰前往泰山主峰。
但是在這一路上,張武並沒有遭受到太大的阻攔,而主要阻擋張武前進的因素,是這個地方相對比較密集的樹林。
張武也不由自主的哀歎一聲,自己怎麽會被攤上這種事兒。不過他也慶幸一個情況,若非張嘉師對他確實是青眼有加,李信也不會讓他這個騎士指揮官參加這種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