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沛林從沒有打過兒子,可是他見鴻兒這一下摔的還有些厲害,沈立行也黑了臉,他免不了要替人家教訓下自家兒子,以表明自己不護短的決心。
高世娟心尖兒也顫了顫,可她哪敢說啥,高世曼見鑫兒挨打,楊沛林還大有再動手的架勢,連忙跑過去拉著鑫兒護著。鑫兒哇哇大哭,高世曼看得心痛,忙拿出帕子給他擦臉。
鴻兒見娘親不來哄自己,哭的越發傷心,這樣一來楊沛林更要演足戲份,又要上來打兒子。高世曼邊攔邊勸,結果就看到鑫兒噗的吐了一大口血水。高世曼嚇了一跳,隻聽鑫兒道:“爹,我吐血啦!嗚嗚……”
楊沛林腦子一懵,高世娟也嚇得差點倒下去。等她反應過來,上前拉著楊沛林又哭又鬧:“你這個砍頭的,你幹嘛下手這麽重,若是鑫兒有個三長兩短,我跟你拚了……”
楊沛林傻了,也由著她哭鬧,高世曼將鑫兒抱在懷裏直差叫太醫了。她心裏很是有些納悶,楊沛林是打給沈立行和她看的,她不是不知道,也知道他下手沒那麽重,怎麽可能一巴掌將鑫兒打得吐血呢?
她緊張地看著鑫兒道:“鑫兒莫怕,你張嘴叫大姨看看。”
鑫兒啊的一聲小嘴兒一張,高世曼正好看見一顆上門牙要掉不掉地掛在牙齦上,她不禁一樂,擰著鑫兒的耳朵苦笑道:“你這孩子,就會嚇人,不過是換顆大門牙罷了,什麽吐血!”
鑫兒靦腆一笑,也不知道他是故意的還是真的以為吐血了,楊沛林大怒,剛才聽說把兒子打得吐血,他身上的血全顧著往腦門子上衝了,那會兒直嚇得全身冰涼,還挨了一頓妻子的打罵。他衝上來拉著鑫兒,對著他屁股毫無預警啪啪啪就開始狂扇,高世曼阻攔不及,鑫兒狠狠地挨了好幾下。
好不容易拉開,鑫兒又開始哭了起來。鴻兒看完戲,也跟著伊伊呀呀地哭了起來。
高世娟忙將兒子摟在懷裏乖啊兒的叫,高世曼也將鴻兒抱過來道:“鴻兒是小小男子漢,別哭了”,然後又悄悄對著鴻兒低聲道:“你瞧鑫哥哥哭的多醜,跟個娘兒們似的,也不嫌丟人。”
鴻兒咯咯咯地掛著眼淚兒笑了起來,沈立行實在是對這個妻子毫無辦法,他同情地看了一眼兒子,隻覺他別想跟別的孩子一樣受到娘親的百般寵溺了。
鬧了好一會兒,這些小孩子們才消停了。鑫兒抹了淚兒又跟沒事人兒一樣,不多大會兒便又跟他們玩到一處去了。
鴻兒似乎有些想討好鑫兒,他折了一根高世曼養的薔薇枝蔓,這時節花兒是沒有的,上麵有隻零星兩根小刺,他遞給鑫兒道:“哥哥,給。”
高世曼見兒子將自己種的花瞎折,心裏有些心疼,正準備上前訓斥兩句,卻見鑫兒燦然一笑:“咦,這上麵還有刺呢!鴻兒,你以後就跟著我吧!”一副小痞子、又狀極滿意的樣子,如此這般,高世曼反倒不好說什麽了。
哪知希兒上前奪了那帶刺的枝子咧了咧嘴道:“真好糊弄!不過是個破花枝子帶兩根刺兒”,邊說邊拍了鑫兒的肩膀一下又接著道,“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你以後跟著我混了!”
真可謂一山更比一山高啊,大家看著都好笑,高世曼忍不住也笑道:“希兒,別瞧著你這會兒在鑫兒麵前得瑟,再過兩年你試試。”男孩子終究是男孩子,男女在體格上的差異很快就能顯現。
希兒不以為意,頭一昂傲驕地道:“再過一百年我也是長輩!”可不是麽,希兒是跟世昕一輩兒的,鑫兒叫世昕舅舅,可不是差著輩份兒麽。
大家都哈哈大笑,一個家果然還是需要孩子,孩子們天真無邪,是大人們的開心果兒。
過完年,高世曼他們又投入緊張的工作之中。吐蕃那邊這個年也不知道是怎麽過的,外憂內患,高世曼都替他們難受。可是他們麵對四分五裂的國內政權,竟還在苦苦硬撐。
元宵節後,大夏又開始源源不斷往邊關派兵,上麵有令,到了邊界就停,這叫有理有節;那邊逃過來安家的難民隻要不是手持兵刃全部予以妥善安置,也有一部分遊勇趁夜來襲擾過幾次,這邊要麽是將他們趕回去,要麽將俘虜繳了械送回去,這叫適可而止;自古知兵非好戰呐,戰是為了更長遠的和平嘛。
水深則流緩,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長安錦繡繁華,扶桑、林邑等各國人士流連忘返,更多人選擇留在這富貴之鄉,一時間長隨豪貴殢長安的風氣大盛,又何況與大夏近在咫尺的吐蕃?
二月間,普布達瓦被鴆殺於王城,覺蒙王妃引頸自戮,幾個王爺與讚普舊部互相攻訐,最後又互使陰暗手段,一番優勝劣汰下來,吐蕃王室竟凋零若無。最後吐蕃王朝崩潰,隨即吐蕃爆發各種屬民奴隸起義。後來奴隸軍首領將曆代讚普王陵瓜分並大肆挖掘。普布達瓦的陵墓因為被一個叫朗達姆的分得,因此未被挖掘,得以幸存。
在大夏看來,這些烏合之眾遲早要土崩瓦解。大浪淘沙,雖有真金,那它也是見不得光的。
軍中信鴿滿負荷工作,連普布達瓦都未窺得的空中利器,自然不可能被那些奴隸軍首領探得,專業班子跟兼職班子根本沒法比。關、隴各地軍士雲集、外鬆內緊,與吐蕃的紛亂形成鮮明對比。
上兵伐謀,大夏的領導集團在等,等敵人大廈傾危,然後再上來輕輕踩上一腳。
到得四月,吐蕃內部那鍋粥終於止沸,先是奴隸軍首領前來投誠,然後一些沒落的貴族、領主及部落酋長也紛紛前來示好。再不情願,大勢所趨,螳臂當車的下場,聰明人都知道,那些不聰明的,自然隻想背靠大樹好乘涼。
五月中,大夏不廢一兵一卒,順利將吐蕃納入版圖,沒有風卷狂沙、兵臨城下,更沒有風蕭水寒、金戈鐵馬。王師厲兵,氣貫長虹,且問蒼生,今朝誰家天下!
自此,大夏的邊防線外推,再派出各部精幹,前往吐蕃整理戶籍人口,並結合當地的社會實際,施行了一種比較特殊的均田製。
入藏官吏引導貧苦的自由民“開拓荒地,劃分良田牧場”,因地製宜地發展農業與畜牧業,並製定了“綠冊”,登記平民的戶口和耕地麵積,隨土地而固定賦稅。這種製度的推行,使吐蕃原有的內部矛盾有所緩和,對調動平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大有裨益,相信長治久安之下,吐蕃的經濟會逐漸繁榮起來。
景先上書,擁兵自重是導致分裂、有礙統一的病根。皇上令兵部集思廣益,有意在軍隊製度上進行一次有益的改革和創新。
高世曼又利用時報向全國人民發出英雄貼,號召大家獻計獻策,為國分憂,一旦有人可以脫穎而出,那將來的錢途必是不成問題的了。
民間該埋沒了多少人才啊,高世曼這一招無異於將一塊大石投入了平靜的湖麵,一石激起了眾多魚兒上竄下跳。
自宋朝杯酒釋兵權,到現代換防製度,無不說明了兵權的重要性。如今兵權牢牢掌握在天子手中,可景先上書,又不得不讓皇上起意。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便國家,但是如果能加集中央集權,進一步牢牢把握軍隊,何樂而不為。
高世曼自然是知道的,槍杆子裏出政權嘛,黨指揮槍嘛,她如何不懂。
時報收集了全國各地有識之士的投稿,專門開辟了一個專欄,讓天下匹夫暢所欲言。
高世曼拋磚引玉,與景先一起合作,聯名在專欄中提出“為大將者無赫赫戰功並非等於無功”,他們引經據典,論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性及其等同於“先工治未病”的優越性。
一石激起千層浪,於是有人寫稿說“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仁義不施而攻守異也”,到最後連“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不足為勇”這種話題都扯出來了。
反正百花齊放,有人給時報投稿,高世曼巴不得,管他們扯什麽犢子,隻要不是反動言論,但凡與時俱進的稿子高世曼都給上了時報。
大夏掀起了老弱婦孺學習修身、齊家知識的高潮,便是街邊小兒也曉得“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道理。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吐蕃那邊無論軍政還是民策,皆有條不紊走上了正軌。今年宮宴,襄城與高世曼同時出現,皇上對外宣稱,襄城公主在去年那場大地震中受了重傷,曆盡千辛萬苦,在邊關軍士的護送下,順利返京。
很顯然,現在襄城是個寡婦,不回娘家回哪裏?有人開始動襄城的心思,再怎麽著,襄城也是一國公主啊,瞧她跟高世曼陪在皇上身邊同出同進的模樣兒,顯然皇恩未褪啊!家中有適齡男子的權貴人家都開始盯上了她。
宮宴罷,皇上叫住李陵,說是有話跟他說。李陵乖乖跟進去,皇上開口道:“時報不可小覷呀,人人都說言官諫吏筆如刀劍,朕看這時報才是扼人咽喉的利器。”
李陵如何不知父皇何意,他故作不明裝傻道:“父皇順利統一吐蕃,成為有史以來開韁拓土最多最廣且兵不血刃的君王第一人,時報確實功不可沒。”
皇上謙虛地笑笑道:“談不上最多最廣,兵不血刃倒是擔得起。”說完便似笑非笑地看著李陵。通過這些事情,皇上想將時報扼在手裏的想法更為強烈了,去年高世曼主動提出讓出五成以上時報的控製權予朝廷,他當時認為時機還未成熟給拒了,現下,時機該成熟了。
李陵有心吊這個父皇的胃口,故意對他的暗示視而不見。他一臉木然立在那裏,仿佛壓根兒就沒會到皇上的意思。
高世娟心尖兒也顫了顫,可她哪敢說啥,高世曼見鑫兒挨打,楊沛林還大有再動手的架勢,連忙跑過去拉著鑫兒護著。鑫兒哇哇大哭,高世曼看得心痛,忙拿出帕子給他擦臉。
鴻兒見娘親不來哄自己,哭的越發傷心,這樣一來楊沛林更要演足戲份,又要上來打兒子。高世曼邊攔邊勸,結果就看到鑫兒噗的吐了一大口血水。高世曼嚇了一跳,隻聽鑫兒道:“爹,我吐血啦!嗚嗚……”
楊沛林腦子一懵,高世娟也嚇得差點倒下去。等她反應過來,上前拉著楊沛林又哭又鬧:“你這個砍頭的,你幹嘛下手這麽重,若是鑫兒有個三長兩短,我跟你拚了……”
楊沛林傻了,也由著她哭鬧,高世曼將鑫兒抱在懷裏直差叫太醫了。她心裏很是有些納悶,楊沛林是打給沈立行和她看的,她不是不知道,也知道他下手沒那麽重,怎麽可能一巴掌將鑫兒打得吐血呢?
她緊張地看著鑫兒道:“鑫兒莫怕,你張嘴叫大姨看看。”
鑫兒啊的一聲小嘴兒一張,高世曼正好看見一顆上門牙要掉不掉地掛在牙齦上,她不禁一樂,擰著鑫兒的耳朵苦笑道:“你這孩子,就會嚇人,不過是換顆大門牙罷了,什麽吐血!”
鑫兒靦腆一笑,也不知道他是故意的還是真的以為吐血了,楊沛林大怒,剛才聽說把兒子打得吐血,他身上的血全顧著往腦門子上衝了,那會兒直嚇得全身冰涼,還挨了一頓妻子的打罵。他衝上來拉著鑫兒,對著他屁股毫無預警啪啪啪就開始狂扇,高世曼阻攔不及,鑫兒狠狠地挨了好幾下。
好不容易拉開,鑫兒又開始哭了起來。鴻兒看完戲,也跟著伊伊呀呀地哭了起來。
高世娟忙將兒子摟在懷裏乖啊兒的叫,高世曼也將鴻兒抱過來道:“鴻兒是小小男子漢,別哭了”,然後又悄悄對著鴻兒低聲道:“你瞧鑫哥哥哭的多醜,跟個娘兒們似的,也不嫌丟人。”
鴻兒咯咯咯地掛著眼淚兒笑了起來,沈立行實在是對這個妻子毫無辦法,他同情地看了一眼兒子,隻覺他別想跟別的孩子一樣受到娘親的百般寵溺了。
鬧了好一會兒,這些小孩子們才消停了。鑫兒抹了淚兒又跟沒事人兒一樣,不多大會兒便又跟他們玩到一處去了。
鴻兒似乎有些想討好鑫兒,他折了一根高世曼養的薔薇枝蔓,這時節花兒是沒有的,上麵有隻零星兩根小刺,他遞給鑫兒道:“哥哥,給。”
高世曼見兒子將自己種的花瞎折,心裏有些心疼,正準備上前訓斥兩句,卻見鑫兒燦然一笑:“咦,這上麵還有刺呢!鴻兒,你以後就跟著我吧!”一副小痞子、又狀極滿意的樣子,如此這般,高世曼反倒不好說什麽了。
哪知希兒上前奪了那帶刺的枝子咧了咧嘴道:“真好糊弄!不過是個破花枝子帶兩根刺兒”,邊說邊拍了鑫兒的肩膀一下又接著道,“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你以後跟著我混了!”
真可謂一山更比一山高啊,大家看著都好笑,高世曼忍不住也笑道:“希兒,別瞧著你這會兒在鑫兒麵前得瑟,再過兩年你試試。”男孩子終究是男孩子,男女在體格上的差異很快就能顯現。
希兒不以為意,頭一昂傲驕地道:“再過一百年我也是長輩!”可不是麽,希兒是跟世昕一輩兒的,鑫兒叫世昕舅舅,可不是差著輩份兒麽。
大家都哈哈大笑,一個家果然還是需要孩子,孩子們天真無邪,是大人們的開心果兒。
過完年,高世曼他們又投入緊張的工作之中。吐蕃那邊這個年也不知道是怎麽過的,外憂內患,高世曼都替他們難受。可是他們麵對四分五裂的國內政權,竟還在苦苦硬撐。
元宵節後,大夏又開始源源不斷往邊關派兵,上麵有令,到了邊界就停,這叫有理有節;那邊逃過來安家的難民隻要不是手持兵刃全部予以妥善安置,也有一部分遊勇趁夜來襲擾過幾次,這邊要麽是將他們趕回去,要麽將俘虜繳了械送回去,這叫適可而止;自古知兵非好戰呐,戰是為了更長遠的和平嘛。
水深則流緩,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長安錦繡繁華,扶桑、林邑等各國人士流連忘返,更多人選擇留在這富貴之鄉,一時間長隨豪貴殢長安的風氣大盛,又何況與大夏近在咫尺的吐蕃?
二月間,普布達瓦被鴆殺於王城,覺蒙王妃引頸自戮,幾個王爺與讚普舊部互相攻訐,最後又互使陰暗手段,一番優勝劣汰下來,吐蕃王室竟凋零若無。最後吐蕃王朝崩潰,隨即吐蕃爆發各種屬民奴隸起義。後來奴隸軍首領將曆代讚普王陵瓜分並大肆挖掘。普布達瓦的陵墓因為被一個叫朗達姆的分得,因此未被挖掘,得以幸存。
在大夏看來,這些烏合之眾遲早要土崩瓦解。大浪淘沙,雖有真金,那它也是見不得光的。
軍中信鴿滿負荷工作,連普布達瓦都未窺得的空中利器,自然不可能被那些奴隸軍首領探得,專業班子跟兼職班子根本沒法比。關、隴各地軍士雲集、外鬆內緊,與吐蕃的紛亂形成鮮明對比。
上兵伐謀,大夏的領導集團在等,等敵人大廈傾危,然後再上來輕輕踩上一腳。
到得四月,吐蕃內部那鍋粥終於止沸,先是奴隸軍首領前來投誠,然後一些沒落的貴族、領主及部落酋長也紛紛前來示好。再不情願,大勢所趨,螳臂當車的下場,聰明人都知道,那些不聰明的,自然隻想背靠大樹好乘涼。
五月中,大夏不廢一兵一卒,順利將吐蕃納入版圖,沒有風卷狂沙、兵臨城下,更沒有風蕭水寒、金戈鐵馬。王師厲兵,氣貫長虹,且問蒼生,今朝誰家天下!
自此,大夏的邊防線外推,再派出各部精幹,前往吐蕃整理戶籍人口,並結合當地的社會實際,施行了一種比較特殊的均田製。
入藏官吏引導貧苦的自由民“開拓荒地,劃分良田牧場”,因地製宜地發展農業與畜牧業,並製定了“綠冊”,登記平民的戶口和耕地麵積,隨土地而固定賦稅。這種製度的推行,使吐蕃原有的內部矛盾有所緩和,對調動平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大有裨益,相信長治久安之下,吐蕃的經濟會逐漸繁榮起來。
景先上書,擁兵自重是導致分裂、有礙統一的病根。皇上令兵部集思廣益,有意在軍隊製度上進行一次有益的改革和創新。
高世曼又利用時報向全國人民發出英雄貼,號召大家獻計獻策,為國分憂,一旦有人可以脫穎而出,那將來的錢途必是不成問題的了。
民間該埋沒了多少人才啊,高世曼這一招無異於將一塊大石投入了平靜的湖麵,一石激起了眾多魚兒上竄下跳。
自宋朝杯酒釋兵權,到現代換防製度,無不說明了兵權的重要性。如今兵權牢牢掌握在天子手中,可景先上書,又不得不讓皇上起意。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便國家,但是如果能加集中央集權,進一步牢牢把握軍隊,何樂而不為。
高世曼自然是知道的,槍杆子裏出政權嘛,黨指揮槍嘛,她如何不懂。
時報收集了全國各地有識之士的投稿,專門開辟了一個專欄,讓天下匹夫暢所欲言。
高世曼拋磚引玉,與景先一起合作,聯名在專欄中提出“為大將者無赫赫戰功並非等於無功”,他們引經據典,論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性及其等同於“先工治未病”的優越性。
一石激起千層浪,於是有人寫稿說“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仁義不施而攻守異也”,到最後連“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不足為勇”這種話題都扯出來了。
反正百花齊放,有人給時報投稿,高世曼巴不得,管他們扯什麽犢子,隻要不是反動言論,但凡與時俱進的稿子高世曼都給上了時報。
大夏掀起了老弱婦孺學習修身、齊家知識的高潮,便是街邊小兒也曉得“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道理。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吐蕃那邊無論軍政還是民策,皆有條不紊走上了正軌。今年宮宴,襄城與高世曼同時出現,皇上對外宣稱,襄城公主在去年那場大地震中受了重傷,曆盡千辛萬苦,在邊關軍士的護送下,順利返京。
很顯然,現在襄城是個寡婦,不回娘家回哪裏?有人開始動襄城的心思,再怎麽著,襄城也是一國公主啊,瞧她跟高世曼陪在皇上身邊同出同進的模樣兒,顯然皇恩未褪啊!家中有適齡男子的權貴人家都開始盯上了她。
宮宴罷,皇上叫住李陵,說是有話跟他說。李陵乖乖跟進去,皇上開口道:“時報不可小覷呀,人人都說言官諫吏筆如刀劍,朕看這時報才是扼人咽喉的利器。”
李陵如何不知父皇何意,他故作不明裝傻道:“父皇順利統一吐蕃,成為有史以來開韁拓土最多最廣且兵不血刃的君王第一人,時報確實功不可沒。”
皇上謙虛地笑笑道:“談不上最多最廣,兵不血刃倒是擔得起。”說完便似笑非笑地看著李陵。通過這些事情,皇上想將時報扼在手裏的想法更為強烈了,去年高世曼主動提出讓出五成以上時報的控製權予朝廷,他當時認為時機還未成熟給拒了,現下,時機該成熟了。
李陵有心吊這個父皇的胃口,故意對他的暗示視而不見。他一臉木然立在那裏,仿佛壓根兒就沒會到皇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