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去,艱苦、危險,是這次任務中難苦的一半,所以兩個鐵生要爭著去——這表示了他們之間真摯高貴的情操,都希望對方安全,自己冒險,這是他們兩人之間,長久存在著的高貴感情。
看來,一開始,由於小說寫得實在太隱晦的原因,我和白素,多少有一點誤會。
的確,兩個鐵生都可能有同性戀的傾向,但是他們並不是互相愛戀,存在於兩個鐵生之間的,隻是很高貴的友情,兄弟一般,也或許由於他們都有同性戀的傾向,所以他們之間的友情,特別濃烈,超過了通常的情形,真正到了人與人之間感情水乳交融的程度。
而他們,卻極不幸地,有了一個共同的同性戀對象。
心理學家早就證明,同性戀者,對感情的執著、看重、濃烈,在戀情的過程之中,所得的痛苦或歡愉的感受,遠超過正常的男女之戀。
象他們這樣的情形,若是兩男一女,也足以引致三個人在感情上極大的困擾和痛苦,設想如果三個全是同性戀者,那麽,痛苦的程度,可以加上十倍八倍。
很難想象當時在這三個人之間的感情糾纏,血肉模糊到了什麽程度,但絕對可以肯定,那一定比戰場上的炮火連天,拚刺刀血搏衝鋒,更加可怕,更加驚心動魄。
這就是為什麽參謀長要去擔任敢死隊伍的原因。
小說中寫出來的他的內心世界是“靠向他?還是靠向他?”是“他是想到了他會犧牲而替代他的,還是想到了他會犧牲而替代他的?”
那種本來莫名其妙的話,現在看來,也可以恍然大悟,沒有什麽不容易明白之處——他怕他和他犧牲,兩個他都愛,於是,他就挺身而出,自己去擔當這個危險之極的敢死任務。
如果一切全是事實的話,當時還可能有這樣的對白——學學那篇小說的作者也寫得隱晦一點:
“我去。”他說。
“不行,”他和他一起叫。
“讓我去吧,我死了,你們都沒有了牽掛,我也沒有了牽掛,我不能把自己從中間剖開來,分給你們兩個,就讓我去死好了。”
“……”他和他都沒有話好說,因為三個人之間的情形怎樣,他們都十分明白。
於是,他就當敢死隊長。他沒有死,他們之間的糾纏,自然也延續了下來。
又是一次危險的任務,在甘鐵生爭得了退向山上、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任務之後,兩個鐵生共戀的對象,可能基於當時那種悲壯激烈的懷情,心頭一熱,血液沸騰,感情迸發,刹那之間,在兩者之間,有了取舍,所以他堅決要留在山上陪甘鐵生。
如果他留在山上陪甘鐵生,那麽,這自然就是他的決擇了。
(真正要請各位注意的是,同性戀是不可否認的人類感情之一,可以說那不正常,不普遍,但它的確存在,就不能逃避,也不必鄙視,每一種感情,發生、存在,總有它發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價值。那種感情,也是一種精神感應,和男女間的愛情一樣。而著名的英國學者湯恩比(toymbeearnoldjoseph1889-1975)曾說:“一切生命都是以精神感應的方法互相交感而生存的。”
他選了甘鐵生,甘鐵生立即問方鐵生,有沒有異議。當時在會議室中的其他軍官,是不是看出了這三個人之間有這種不尋常的感情糾纏,可想而知,這種事,大都在十分穩秘的情形下進行,所以可以假設,其餘人都不知道究竟。
方鐵生在十分激動的情形下,立即表示同意。
可是甘鐵生卻立即表示反對。
他們都要他,但是卻又寧願自己痛苦,而把他推給對方——這是兩個鐵生之間,一直在進行的一種行為,他們都真正地在精神上,寧願犧牲自己,成全對方。這種真摯的感情,在人類的行為之中,相當罕見,難能可貴。
於是,方鐵生要求和甘鐵生單獨談,但甘鐵生拒絕,甘鐵生和他單獨談,而且,顯然說服了他,不要選擇自己,而選擇方鐵生。
所以,在出了會議室之後,方鐵生才會有那麽異樣的反應,方鐵生知道,甘鐵生把他讓給了他,方鐵生自然知道,甘鐵生為此,作了多麽大的犧牲。
這實在是不可能的事,可是卻發生了。
叫方鐵生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說什麽才好呢?
小說作者顯然也不知道如何寫才好了,所以,才有了小說中的那兩句對白。
再回過來看一小段小說。
方鐵生的聲音,象是他的喉間梗塞著一大團棉花,他雙眼睜得極大。眼中淚花亂轉——他沒有落淚,光是在這樣一個鐵打的漢子臉上,現出這種神情,已叫人駭然欲絕,要是他流下了淚來,隻怕所有的人,都會嚇昏死過去。
他顫聲說:“師長……隻是苦了你。”
甘鐵生真的流下了淚來,他仰頭向上,不讓人家看到他淚流滿麵的情景,他的聲音同樣梗塞:“沒有什麽,我是……苦慣了的。”
方鐵生陡然下跪,雙臂抱住了甘鐵生的雙腿:“你把我從垃極堆裏撿出來,又對我……這樣……”
甘鐵生仍然抬頭向上:“說這種話,我們是什麽樣的交情。”
其餘的軍官都嚇呆了,隻有一個最機靈的,在這時叫了一句:“師長和副師長,是過命的交情。”
所有的人一聽,都自然而然,大聲喝采,鼓掌。
過命的交情,也真的隻有這樣的一句話,才能表達出兩個鐵生之間的感情,是何等深厚。
作戰計劃肯定了,這個會在人類軍事史上留下輝煌一頁的戰役,即將開始。
當天晚上,方鐵生帶著半個師的部隊和師參謀部全體人員,悄悄轉移,轉移過程十分順利,留在原駐地的甘鐵生,不住地接到密報,一切按計劃進行。
甘鐵生和方鐵生之間,有直接的無線電通訊,可是為了避免敵軍的截聽,他們並不使用。他們自從相識以來,象這次那樣,竟然要有好幾天音訊不聞,那是從來也未有過的事。
看來,一開始,由於小說寫得實在太隱晦的原因,我和白素,多少有一點誤會。
的確,兩個鐵生都可能有同性戀的傾向,但是他們並不是互相愛戀,存在於兩個鐵生之間的,隻是很高貴的友情,兄弟一般,也或許由於他們都有同性戀的傾向,所以他們之間的友情,特別濃烈,超過了通常的情形,真正到了人與人之間感情水乳交融的程度。
而他們,卻極不幸地,有了一個共同的同性戀對象。
心理學家早就證明,同性戀者,對感情的執著、看重、濃烈,在戀情的過程之中,所得的痛苦或歡愉的感受,遠超過正常的男女之戀。
象他們這樣的情形,若是兩男一女,也足以引致三個人在感情上極大的困擾和痛苦,設想如果三個全是同性戀者,那麽,痛苦的程度,可以加上十倍八倍。
很難想象當時在這三個人之間的感情糾纏,血肉模糊到了什麽程度,但絕對可以肯定,那一定比戰場上的炮火連天,拚刺刀血搏衝鋒,更加可怕,更加驚心動魄。
這就是為什麽參謀長要去擔任敢死隊伍的原因。
小說中寫出來的他的內心世界是“靠向他?還是靠向他?”是“他是想到了他會犧牲而替代他的,還是想到了他會犧牲而替代他的?”
那種本來莫名其妙的話,現在看來,也可以恍然大悟,沒有什麽不容易明白之處——他怕他和他犧牲,兩個他都愛,於是,他就挺身而出,自己去擔當這個危險之極的敢死任務。
如果一切全是事實的話,當時還可能有這樣的對白——學學那篇小說的作者也寫得隱晦一點:
“我去。”他說。
“不行,”他和他一起叫。
“讓我去吧,我死了,你們都沒有了牽掛,我也沒有了牽掛,我不能把自己從中間剖開來,分給你們兩個,就讓我去死好了。”
“……”他和他都沒有話好說,因為三個人之間的情形怎樣,他們都十分明白。
於是,他就當敢死隊長。他沒有死,他們之間的糾纏,自然也延續了下來。
又是一次危險的任務,在甘鐵生爭得了退向山上、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任務之後,兩個鐵生共戀的對象,可能基於當時那種悲壯激烈的懷情,心頭一熱,血液沸騰,感情迸發,刹那之間,在兩者之間,有了取舍,所以他堅決要留在山上陪甘鐵生。
如果他留在山上陪甘鐵生,那麽,這自然就是他的決擇了。
(真正要請各位注意的是,同性戀是不可否認的人類感情之一,可以說那不正常,不普遍,但它的確存在,就不能逃避,也不必鄙視,每一種感情,發生、存在,總有它發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價值。那種感情,也是一種精神感應,和男女間的愛情一樣。而著名的英國學者湯恩比(toymbeearnoldjoseph1889-1975)曾說:“一切生命都是以精神感應的方法互相交感而生存的。”
他選了甘鐵生,甘鐵生立即問方鐵生,有沒有異議。當時在會議室中的其他軍官,是不是看出了這三個人之間有這種不尋常的感情糾纏,可想而知,這種事,大都在十分穩秘的情形下進行,所以可以假設,其餘人都不知道究竟。
方鐵生在十分激動的情形下,立即表示同意。
可是甘鐵生卻立即表示反對。
他們都要他,但是卻又寧願自己痛苦,而把他推給對方——這是兩個鐵生之間,一直在進行的一種行為,他們都真正地在精神上,寧願犧牲自己,成全對方。這種真摯的感情,在人類的行為之中,相當罕見,難能可貴。
於是,方鐵生要求和甘鐵生單獨談,但甘鐵生拒絕,甘鐵生和他單獨談,而且,顯然說服了他,不要選擇自己,而選擇方鐵生。
所以,在出了會議室之後,方鐵生才會有那麽異樣的反應,方鐵生知道,甘鐵生把他讓給了他,方鐵生自然知道,甘鐵生為此,作了多麽大的犧牲。
這實在是不可能的事,可是卻發生了。
叫方鐵生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說什麽才好呢?
小說作者顯然也不知道如何寫才好了,所以,才有了小說中的那兩句對白。
再回過來看一小段小說。
方鐵生的聲音,象是他的喉間梗塞著一大團棉花,他雙眼睜得極大。眼中淚花亂轉——他沒有落淚,光是在這樣一個鐵打的漢子臉上,現出這種神情,已叫人駭然欲絕,要是他流下了淚來,隻怕所有的人,都會嚇昏死過去。
他顫聲說:“師長……隻是苦了你。”
甘鐵生真的流下了淚來,他仰頭向上,不讓人家看到他淚流滿麵的情景,他的聲音同樣梗塞:“沒有什麽,我是……苦慣了的。”
方鐵生陡然下跪,雙臂抱住了甘鐵生的雙腿:“你把我從垃極堆裏撿出來,又對我……這樣……”
甘鐵生仍然抬頭向上:“說這種話,我們是什麽樣的交情。”
其餘的軍官都嚇呆了,隻有一個最機靈的,在這時叫了一句:“師長和副師長,是過命的交情。”
所有的人一聽,都自然而然,大聲喝采,鼓掌。
過命的交情,也真的隻有這樣的一句話,才能表達出兩個鐵生之間的感情,是何等深厚。
作戰計劃肯定了,這個會在人類軍事史上留下輝煌一頁的戰役,即將開始。
當天晚上,方鐵生帶著半個師的部隊和師參謀部全體人員,悄悄轉移,轉移過程十分順利,留在原駐地的甘鐵生,不住地接到密報,一切按計劃進行。
甘鐵生和方鐵生之間,有直接的無線電通訊,可是為了避免敵軍的截聽,他們並不使用。他們自從相識以來,象這次那樣,竟然要有好幾天音訊不聞,那是從來也未有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