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敗如山倒,在選擇撤退的一刻就注定了結局,隻是孫召太過於樂觀,把問題想的過於簡單了,或者說他太低估了近衛軍的實力,雖然與近衛軍交鋒幾個回合,但明顯雙方都有點看不上對方,這就導致了孫召心底裏對近衛軍的輕視。


    這肯定是領兵將領的大計,是兵敗的關鍵原因,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多希望這隻是一場惡夢,一覺睡醒,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他自責,如果不是他決策失誤,就不可能導致眼下的慘敗,可以說他是這一仗的罪魁禍首,是江東軍慘敗的始作俑者,如果不是他輕敵,如果不不留下來與黃忠交鋒,這一仗的主動權仍會在他的手中掌握著。


    幾千人的部隊雖然改變不了什麽,卻足可以讓秣陵軍難受,讓他們始終被拖在零陵,不敢輕舉妄動,而現在這一敗則導致他們再也失去了與秣陵軍周旋的可能,再想拖住秣陵軍已經沒有任何可能,而眼下他最關心的一件事情則是他這三百人還能做點什麽。


    可想來想去,沒有任何結果,不到三百人的殘兵敗將,又能做什麽?


    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慘敗,是一場在慘敗之後不知該何去何從的失敗,他現在還能去哪?


    一臉茫然,孫召長歎一聲,神色黯然地搖了搖頭。


    此這一仗絕對不是他第一次戰敗,但一定是最慘的一回,而且還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這一仗除非主公此刻已經到了交州,不然他已經走投無路了回到桂陽的結果比如是他要為指揮失誤付出代價,畢竟失去的是江東軍,如果是其它部隊,主公多少還能網開一麵,但江東軍不可能,那是孫策眼中重寶,沒有什麽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有人喜歡神兵利器,有人喜歡寶馬美女,而孫召對孫策的了解來看,他最為看重和珍貴的物品無疑就是其父孫堅的遺物了,諸如古錠刀他就一直隨身佩戴,而江東軍則是其父一手帶出的百戰部隊,他接手後變成為自己的親兵衛隊。


    如果不是重視孫策絕對不會這樣做,但越是重視就越格外珍惜,而他等於將孫策對父親的思念毀滅,或者有人會說,當孫策做出派近衛軍抵達零陵的那一刻,他就應該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但現實卻並非如此,原因很簡單,如果真的是來送死,那孫策又何必派部隊前來呢,他希望的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讓孫召拖住劉瀾,而不是讓他來送死。


    這可怪不到他,因為孫策把最後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孫召的身上,而眼下的結果肯定不是孫策派他到零陵希望看到的結果,所以他知道自己的命運,是他沒有做到最好,將大好的局麵指揮成現在這個局麵。


    但越是這樣,就越是無法回去交代,可眼下如果不回去見孫策的話,他還能去哪,作為孫策的堂弟,躲避一時或許還可以,但總不可能東躲西藏一輩子吧。


    孫召現在算得上是走投無路了,帶領著江東軍居然有一天成這個樣子,真說不下去,當年的江東軍在孫堅手裏,那可是號稱無不克之城,無不衝之陣當世第一步兵,在涼州與羌族交戰勢如破竹,再加上討董徹底奠定了江東軍的威名,而現在可以說這一切都將變成過去式了,再也沒有江東軍了。


    ~~~~~~~~~~~·


    “派斥候追蹤,向主公報捷!”勒馬提韁,黃忠將一道道命令被快速傳遞了下去,一場大戰獲勝,黃忠便阻止了部隊繼續追擊的想法,而秣陵軍追擊是有傳統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徐晃的頭上,也正是從此之後秣陵軍千裏追擊便成了一種傳統,但今天這樣的傳統卻被打破了。


    首先是黃忠沒有追擊的習慣,其次也沒有繼續追擊的必要,畢竟經曆了一場大戰,在他看來讓部隊休整更重要,至於其它的事情,是完全可以交給斥候去做的。


    這是


    黃忠和秣陵所有將領最大的區別,不能說是特立獨行吧,但有一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習慣與融入,不管怎麽說黃忠獨自帶兵的次數少,所以現在還不會有什麽不同的聲音,大家都在習慣和適應,如果是時間長的老將,那都是軍官的近衛軍可就要有話說了。


    其實這個情況很多初來乍到的將領都不是很習慣,但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或者說想不習慣都不行,不管你曾經如何,就好像張頜在冀州,那裏的習慣肯定和劉瀾帳下不一樣,但如果你在零陵帳下還是以前的樣子,那你永遠也不可能適應秣陵的生態,或者說永遠也融入不到秣陵的體係裏來。


    所以每個人都在積極的適應與融入,這是最基本的,因為你融入不了,那就不可能有機會出頭,至今投降的呂布帳下,也就張遼和陳宮在秣陵混得風生水起,這是有原因的,而黃忠也必然要適應秣陵的生態,隻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他不可能老是以前的樣子,那樣他遲早會被取代。


    部隊休整了兩個多時辰,斥候還沒有最新的消息傳來,而黃忠們卻等到了劉瀾,對於黃忠的決定零陵沒有說什麽,畢竟當著這麽多人,麵子還是要留的,就算真要說些什麽,劉瀾也不會當麵去說,這些事情會交給徐庶,油他代勞。


    而眼下零陵生氣是在於沒有找到孫策,也沒有抓到活口,所以這一場的勝仗對他來說除了消滅了江東軍之外,沒有任何意義,孫策的下落依然不得而知,這才是最為關鍵的,這個時候,如果換一名將領,肯定會繼續追擊,抓到敵方主將,從他口中了解所有情況,但黃忠並沒有這樣做,但好在他還是派出了斥候,所以劉瀾也就不會說什麽,一切都要等到斥候傳回消息再說,萬一他們有收獲呢,那樣他現在表達不滿,不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劉瀾聚眾升帳,交流著接下來戰局的發展,眼下的當務之急不用想那就是繼續尋找孫策,絕對不能讓他逃入交州,而因為這一場大勝,首先是可以讓魯肅收兵返回九江了,其次則是分兵支援桂陽,最後就是留下一半的部隊繼續搜尋九江軍與孫策,隻要發現孫策的蹤跡,務必要保證一舉拿下孫策。


    對於孫策劉瀾的態度是從來都沒有變過的,那就是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不管是那種情況出現,劉瀾都會滿意,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劉瀾自己也清楚,這一仗還真說不出黃忠個不來,哪怕他沒有追擊。


    畢竟在當時的情況之下,根本就沒有人能夠完成這樣的艱巨任務,隻能派黃忠前來次啊可能會有一個不錯的結果,除此之外任何人前來最終都不過是落得一個慘敗的結果,黃忠和近衛軍已經發揮的非常不錯了,真不該怪罪他們,表現的已經很不錯了,這是黃忠第一次受到劉瀾的肯定,而且還是當著這麽多人的的誇獎,這已經是非常難道了。


    劉瀾給足了黃忠麵子,總不能讓打了升帳的將士們寒心,何況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一仗的大獲全勝孫策在劉瀾心中的位置已經明顯下降了很多,劉瀾很在意孫策是不假,但是那是建立在孫策的危險等級之上的,最危險的孫策肯定是攻打丹陽之時,除卻他個人之外,他的實力也起到了一定的原因。


    而眼下要死再問孫策的危險,其實從第二次九江之戰後孫策對劉瀾來說就沒有威脅了,因為他已經沒有任何可能威脅到劉瀾,而現在,孫策就更不可能讓害怕,之所以對他死盯著不放,多半原因不就是因為孫策這個人嘛,劉瀾很希望能夠收其如自己的麾下,這也是為什麽會有荊南之戰的原因。


    但劉瀾又知道戰爭的殘酷,所以他又必須要下達生要見人死要見屍的命令,不然一道隻能生擒的命令最後害的隻能是這些年輕的生命,好在他們非常優秀,沒有讓他失望,尤其是黃忠,這一仗的勝利徹底讓孫策失去了對劉瀾的危險,也就是說到了這個程度,他們對孫策的討伐其實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雖然孫策已經沒有了任何危險,但有一點劉瀾是不會做放虎歸山這種事情的,所以對孫策他不會有任何的放鬆,加緊尋找並予以殲滅是接下來的關鍵,也是接下來劉瀾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孫策的危險之所以降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他的部隊被消滅了,假如放虎歸山,被孫策跑掉,那也就意味著有一天當孫策再次組織出一直戰力強大的部隊時,他的威脅係數將再次增加。


    孫策的危險說白了是他這個人,如果再加上周瑜,那他們兩人加起來的危險在他的心中就有五成之多,那麽隨便募集一些部隊的話,那就超過了六成,自然就又成為了極大的危險,所以對孫策和周瑜來說,來了自然要做到除惡務盡這一點,不留後患才是根本要務。


    不管有多少人不解,他對孫策是不會輕易放過的態度不會改變,甚至還要強調其中的重要性,好在來了帳下的將領們對這些都很理解,這當然有劉瀾的功勞在其中,斬草除根是多麽的關鍵,這是來了一直在做的,不然最後倒黴的還是他們自己。


    來了開篇用了很長的篇幅,這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先誇後貶也是很少出現的情況,可仔細想想這樣做也是為了照顧那些剛取得一場大勝的將領們,照顧他們的情緒,要不然換成任何人心裏都不會舒服,一場大勝沒撈到半點好,劈頭蓋臉一頓罵,誰心裏也不會舒服。


    所以來了先誇後貶,讓黃忠們心中的火焰再次燃燒,之後來了進行了最早的總結,內容非常簡短,他說:“我們與孫策之戰已經到了收官階段,眾將或多或少都了解博弈,不管你們是強在開局還是中盤,但我劉瀾嘛,卻是勝在官子,所以曆來不管是博弈還是用兵,我個人都強調一點,不能虎頭蛇尾!


    從九江之戰開始,你們不管是在開局還是中盤都收獲了漂亮的勝利,那麽現在到了官子收官的階段,我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取得最終的全勝,而不是功虧一簣,放走了孫策,讓這一戰失去意義,讓我們無功而返!所以我還是那句話,接下來不管出現任何情況,所有將領和士兵不可自滿不能驕傲,爭取一鼓作氣拿下孫策!”


    “諾!”


    來了調動了整體的士氣,在一場大勝之後是非常難得的,畢竟從九江之戰後軍中輕視孫策軍的情緒就一直蔓延著,雖然勢頭不是很好,但來了幾次強調甚至是三令五申作用都不是很好,他隻能在軍紀上抓典型,以此來震懾部隊和官兵,不能讓他們太過自滿,這才算是有所改善。


    而現在來了再次強調,雖然效果肯定不會很好,但來了的目的就一個,提醒所有將領和將士們,而最好的方式就是三令五申,起到一個提醒的作用,來了就已經很滿意了,接下來劉瀾進行了調兵,除留下了近衛軍與陳果的九江軍之外,所有人全部被調往了桂陽,去配合管亥與許褚消滅那裏殘餘的孫策軍。


    桂陽的主將將會變成黃忠,而劉瀾和陳果繼續留在零陵追擊剩餘的孫策軍,當然來了之所以會選擇留下,那是因為他最初的判斷孫策就在這支部隊中,一切命令下達完畢,變立即開始執行,等黃忠開始帶領部隊向桂陽出發時,已經距離戰鬥過去了三個時辰。


    而隨著黃忠離開,劉瀾也帶領著部隊啟程了,隻是沒走多久,終於傳來了斥候的消息,他們發現了敵將孫召,現在在他身邊的敵軍不足三百人,所以斥候營一邊返回傳遞消息,一邊組織了幾次圍剿,隻是效果沒有預期的那麽好,但卻成功拖住了他們,隻等著主公前來,將他們徹底消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