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普在陣前舞動著長槍,帶領著近衛軍從側翼對江東軍發起進攻,但江東軍的側翼防禦非常頑強,杜普發起的幾次猛烈進攻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看著中軍黃忠處占據優勢卻有奈何不了江東軍,他的心境別提有多著急了,如果這個時候他這裏也能取得勝利,那就可以前後對江東軍發起進攻,到時候江東軍左右無法兼顧,必敗無疑,可越他是著急,就越是無法戰勝江東軍。
現在他們被堵在戰場,進不得退不得,而與秣陵軍攻守互換了幾次之後的孫召已經察覺到了這一點,想要在正麵戰場別說擊敗秣陵軍,就是擊退都很困難,所以孫召必須要想辦法,做出決定,要麽就幹脆撤退,要麽就幹脆死戰,而選擇後者,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多半是要與秣陵軍進入無休止的纏鬥之中,最終全軍覆滅。
而選擇前者或許會付出一定的傷亡代價,但這無疑是眼下最好的選擇,想到這裏,他心中有些不甘心,畢竟已經付出了這麽大的代價,如果就這樣撤,內心過不去,可是身為將領,最忌諱的就是猶豫不決,越是眼下這樣的情況,就越要快刀斬亂麻早作決定,越猶豫不決,就越會錯過良機,隻要堅定信念,那就越早撤越好,早點撤還有一線希望,如果再晚撤,可能想走都走不了了。
孫召在下達最後的決心,而黃忠和杜普也一樣在想著破敵之策。現在很顯然他之前作出的分兵決定已經不可能有任何結果了,兩麵夾擊已經失敗,而黃忠功其一役,直取敵軍中軍也同樣失利,在連續受挫後,黃忠現在想要再想個破敵的辦法,還真一時間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
隻能不斷與江東軍拚消耗,而這樣的進攻一早就已經證明是毫無意義的,不管多麽猛烈的攻勢,如果能擊敗江東軍的話,也不會是現在這個結果,早就取得最終的勝利了,黃忠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這與他保守的用兵有一定的關係,可如果不是他的保守,劉瀾也不會派他過來。
黃忠用兵沒有七八成把握是一定不會輕易用兵的,所以機會出現的時候勝算可能就隻有一半的機會,但因為他保守的性格錯過了,等他覺得有七八成的機會時,機會又與他擦肩而過了。
黃忠現在也很惱火,而在他來之前,他可是充滿了自信,在他看來幾千江東軍他親自出馬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再說了他率領的可是秣陵最精銳的近衛軍,如果是郡國兵甚至是沛縣軍的話,他還真沒多少信心,但是近衛軍,這在當世都能排的上號的步兵,還有什麽能阻擋他們的步伐?
黃忠充滿了自信,豪情萬丈來到了戰場,並且下達了對江東軍的猛攻,然而這才過去了連一個時辰都沒有,之前那一往無前的氣勢便再難看到,當然士氣雖然大不如前,可是近衛軍們的進攻依然猛烈如同驟雨一般。
這一點是黃忠最滿意近衛軍的地方,不虧是劉瀾最重視的部隊,他們稱得上是秣陵最強步軍,論單兵能力,劉瀾帳下的所有步兵就沒有任何一支是他們的對手,就算是攝山營也不行。
但是這麽強的近衛軍眼下卻在江東軍麵前毫無辦法,他甚至一度懷疑這是自己指揮的問題,但隨著他親自衝鋒直搗黃龍,在與江東軍進行正麵對決後才發現,江東軍的戰鬥力居然一點都不輸近衛軍。
這讓他大吃一驚,這世上他所知曉的步兵,除了北軍之外,就是在長安見識過的攝山營了,但是看到他們,他才明白當年孫文台能夠在短短時間就闖出偌大的名聲是必然的,因為他有著一支非常恐怖的部隊。
這樣的部隊誰看到都會眼饞,似他們這樣的將領,寶馬、寶刀和美人是最大的喜好,可真要說最在乎的,不都希望能夠訓練和統領一支戰無不勝的部隊出來嗎,比起什麽戰場鬥將,訓練一支強軍,才是他們最大的驕傲。
這是每一名將領的夢想,誰不希望自己能夠練出一支強軍,關羽這麽多年來不斷努力尋找加強攝山營的辦法又為了什麽,不就是要向世人證明他的能力,不就是要讓世人摘掉他武夫的帽子。
每一名將領都一樣,都不願意背上武夫的帽子,就拿關羽來說,他就喜歡用儒將來形容自己,這類情況劉瀾看著都有些好笑,很重要嗎,這不就是對外的一張名片罷了,其實並沒有那麽重要,但是劉瀾不在乎這些,可是對於從底層走到今天的關羽,卻很在乎。
劉瀾記得後世好像戚繼光也總以儒將自居,沒想到關羽居然也一樣,可在他眼裏,他們都不算儒將,而周瑜、陸遜乃至於王陽明則可入儒將之列,但他們既然喜歡,劉瀾也不會在這些事情上和他們去爭論,輸贏又能代表什麽呢?
爭論這些沒有必要,實力在是關鍵,沒實力說什麽武將儒將都沒用,有實力你想這麽說就怎麽說,誰也攔不住你,關羽說他是儒將,有人在乎嗎,沒人在乎,原因很簡單,他所自會的戰鬥都取得了勝利,那麽誰去質疑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勝利的光環足以讓這部分人閉嘴。
人都是很現實的,尤其是在漢末這樣動亂的年代,實力是證明一切的關鍵,有實力沒人會去在乎你是什麽如今還是武將,都沒有任何的意義,隻要你能不斷的勝利他們就始終不可能找到攻擊你的點,可一旦失利,那輿論就會瞬間爆炸。
江東軍再一次猛攻向近衛軍,瘋狂與瘋狂,殺戮對殺戮,朝著對方不斷前進,每一刻雙方都會付出慘重代價,但他們依然悍不畏死擁向對方,冷兵器時代的戰鬥就是這樣,有其熱血澎湃的一麵,自然就尤其血腥殘酷的一麵,相輔相成。
近衛軍的防禦突然有點鬆動,幾乎是一瞬間在江東軍瘋狂的進攻下邊的岌岌可危,這樣突然猛烈的攻勢讓近衛軍一時間有些反應不及,陣腳瞬間不穩,雙方將領都看出來,在某一瞬間近衛軍好像突然不知如何作戰了一樣,而這一瞬間的愣神,是非常致命的,你可以說這是經驗不足,也可以說這是長時間戰鬥後的注意力不集中,但不管真相到底是什麽,近衛軍犯下了足以讓他們全軍覆沒的致命錯誤。
江東軍和孫召發了瘋一樣的開始進攻,好不容易出現的機會他們當然不會輕易錯過,大舉進攻,這一刻他們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這一刻他們之前所有的付出總算是在這一刻有了匯報,這一刻他們變得一往無前。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如果當真能夠上演這樣的一幕,那一定會是震驚世人的,或許戰鬥的規模不大,甚至隻是一場比較小的戰鬥,與那些一戰成名的大作戰比起來根本就不算什麽,但是如果單輪敵人的數量與戰鬥力,以及敵將乃是黃忠這一點,他覺得含金量一點也不必某些大的戰鬥,規模數萬甚至上了十萬人的戰鬥差分毫。
而就含金量來說,戰鬥規模和人數越大,反而魚龍混雜,沒有什麽技術含量,這樣的戰鬥反正在孫召眼裏是沒有挑戰的戰鬥,因為將領能決定戰爭走向的點很少,你很難直接指揮,除了下達命令,看著帳下的將領們去衝殺之外,你能做到的可能也就是讓傳令兵不斷的提醒將領們,從哪裏進攻,哪裏敵人的防禦薄弱,這也就是為什麽會說如此大規模的戰鬥,主將的價值在開戰之前,甚至是主將對一支幾萬人以上部隊的影響力隻有三成不到的原因,其他都靠士兵們自己,如果士兵自己出了問題,一名在優秀的將領就算能夠讓他們超長發揮出三成的實力,卻也無濟於事,因為士兵們自己出現了問題。
可如果失敗們戰力旺盛,發揮出了他們全部的實力,而這時一名優秀的將領會讓他們勇上加勇,這就是一名將領的價值,在劉瀾的眼中將領的作用很大但也很小,如果做不到雪中送炭,那也一定要做到錦上添花,可如果兩點都做不到,那他在秣陵在劉瀾帳下就沒有任何出頭之日。
這也是為什麽劉瀾帳下很少會有像關羽這樣去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領,劉瀾要求太嚴苛是一方麵,秣陵現在也無法擁有再多一支的攝山營也是一方麵,但精兵強將的戰鬥方式統一也是秣陵大部分將領們的最愛。
首先部隊少就意味著方便指揮,如臂使指,畢竟在秣陵很少有將領有資格去自己招募部隊,大多數時候都是現成的部隊要你去帶,所以你能做的不是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指揮和訓練自己的士兵,而是要根據你的士兵的喜歡和習慣去製定一套符合他們的戰鬥方式。
這是劉瀾處與其他諸侯比較不大一樣的地方,但也是對每一名將領都極其挑戰的地方,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韓信,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來者不拒,部隊越多越好的境界,所以你隻能將自己那點人做到如臂使指。
而關羽帶領攝山營作戰,他自己能夠直接指揮的就隻是管亥、裴元紹等將領,但是其他將領們,卻可以直接指揮到百人將一級的作戰人員,而這才是他們戰鬥思想的提體現,部隊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戰鬥,這個時候就好像是在下將棋,你不在隻是陪襯,在旁邊為官,而真正成為了正在對弈的棋手。
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讓棋枰上的棋子走到你自己想要讓他們走到的任何位置,所以這樣的戰鬥對於將領們才是最愛,秣陵的將領們也最喜歡這樣的作戰方式,可以讓自己能夠有所表現,也可以讓他們在戰鬥中不斷的進步。
高手過招就是這樣,刺激如同將棋一樣讓他們愛不釋手,在秣陵每一名將領可以不去看兵書,但一定會下將棋,甚至還要略知些博弈,當然對於博弈泰來將棋更為簡單和容易,學習起來方便,幾乎成為了秣陵將領們必學的技能之一。
而這樣的風潮還引領了時下的百姓,將棋成為了民間百姓最為喜愛的一種娛樂,在秣陵不管你的年齡,哪怕是六七歲的孩童,你也能看到他們在下將棋,甚至一些識字的孩童手中還會抱著一本《橘中秘》,邊學邊下。
因為將棋的蜂蜜,已經紙張生產變得越來越容易,書籍也不再像以往那般緊俏,儒家的典籍隨處都可以在書市見到,但是和這些儒家經典比起來,銷售最快且最火爆的書籍卻是很多關於將棋的書籍,而其中一部署名:無名氏的橘中秘則成為了秣陵百姓的最愛。
不管是普通的孩童還是將領們,都會買一本研究,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橘中秘便徹底在秣陵火爆開來,而真正瘋狂的是這本書的熱潮並沒有限於秣陵,而是與將棋一樣很快就風靡大江南北。
當橘中秘變成了緊俏貨時,這本最初本來默默無名,很少會有人去購買的書籍一夜之間價值翻了幾百倍,就是這樣也賭是有價而無市。一夜之間好像除了劉瀾治下橘中秘家家一本之外,在其他諸侯的之下,能有一部橘中秘好像變成了身份的象征,而其價格更是水漲船高,從最初幾百五銖,已經漸漸達到了幾萬五銖,價格翻了幾百倍。
這裏麵最開心的必然是劉瀾無疑了,光是一步橘中秘就讓他賺的盆滿缽滿,讓本就因為各種改革而消耗一空的府庫再次充盈起來,但是這樣的情況終歸隻是暫時的,橘中秘不可能一直保持這樣高昂的價格,如果需求一旦飽和,它的價值也就會瞬間縮水。
但他身邊有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兩位商人,他們會幫劉瀾如何有效的控製價格,而他們也很好的完成了劉瀾交給他們的任務。
現在他們被堵在戰場,進不得退不得,而與秣陵軍攻守互換了幾次之後的孫召已經察覺到了這一點,想要在正麵戰場別說擊敗秣陵軍,就是擊退都很困難,所以孫召必須要想辦法,做出決定,要麽就幹脆撤退,要麽就幹脆死戰,而選擇後者,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多半是要與秣陵軍進入無休止的纏鬥之中,最終全軍覆滅。
而選擇前者或許會付出一定的傷亡代價,但這無疑是眼下最好的選擇,想到這裏,他心中有些不甘心,畢竟已經付出了這麽大的代價,如果就這樣撤,內心過不去,可是身為將領,最忌諱的就是猶豫不決,越是眼下這樣的情況,就越要快刀斬亂麻早作決定,越猶豫不決,就越會錯過良機,隻要堅定信念,那就越早撤越好,早點撤還有一線希望,如果再晚撤,可能想走都走不了了。
孫召在下達最後的決心,而黃忠和杜普也一樣在想著破敵之策。現在很顯然他之前作出的分兵決定已經不可能有任何結果了,兩麵夾擊已經失敗,而黃忠功其一役,直取敵軍中軍也同樣失利,在連續受挫後,黃忠現在想要再想個破敵的辦法,還真一時間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
隻能不斷與江東軍拚消耗,而這樣的進攻一早就已經證明是毫無意義的,不管多麽猛烈的攻勢,如果能擊敗江東軍的話,也不會是現在這個結果,早就取得最終的勝利了,黃忠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這與他保守的用兵有一定的關係,可如果不是他的保守,劉瀾也不會派他過來。
黃忠用兵沒有七八成把握是一定不會輕易用兵的,所以機會出現的時候勝算可能就隻有一半的機會,但因為他保守的性格錯過了,等他覺得有七八成的機會時,機會又與他擦肩而過了。
黃忠現在也很惱火,而在他來之前,他可是充滿了自信,在他看來幾千江東軍他親自出馬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再說了他率領的可是秣陵最精銳的近衛軍,如果是郡國兵甚至是沛縣軍的話,他還真沒多少信心,但是近衛軍,這在當世都能排的上號的步兵,還有什麽能阻擋他們的步伐?
黃忠充滿了自信,豪情萬丈來到了戰場,並且下達了對江東軍的猛攻,然而這才過去了連一個時辰都沒有,之前那一往無前的氣勢便再難看到,當然士氣雖然大不如前,可是近衛軍們的進攻依然猛烈如同驟雨一般。
這一點是黃忠最滿意近衛軍的地方,不虧是劉瀾最重視的部隊,他們稱得上是秣陵最強步軍,論單兵能力,劉瀾帳下的所有步兵就沒有任何一支是他們的對手,就算是攝山營也不行。
但是這麽強的近衛軍眼下卻在江東軍麵前毫無辦法,他甚至一度懷疑這是自己指揮的問題,但隨著他親自衝鋒直搗黃龍,在與江東軍進行正麵對決後才發現,江東軍的戰鬥力居然一點都不輸近衛軍。
這讓他大吃一驚,這世上他所知曉的步兵,除了北軍之外,就是在長安見識過的攝山營了,但是看到他們,他才明白當年孫文台能夠在短短時間就闖出偌大的名聲是必然的,因為他有著一支非常恐怖的部隊。
這樣的部隊誰看到都會眼饞,似他們這樣的將領,寶馬、寶刀和美人是最大的喜好,可真要說最在乎的,不都希望能夠訓練和統領一支戰無不勝的部隊出來嗎,比起什麽戰場鬥將,訓練一支強軍,才是他們最大的驕傲。
這是每一名將領的夢想,誰不希望自己能夠練出一支強軍,關羽這麽多年來不斷努力尋找加強攝山營的辦法又為了什麽,不就是要向世人證明他的能力,不就是要讓世人摘掉他武夫的帽子。
每一名將領都一樣,都不願意背上武夫的帽子,就拿關羽來說,他就喜歡用儒將來形容自己,這類情況劉瀾看著都有些好笑,很重要嗎,這不就是對外的一張名片罷了,其實並沒有那麽重要,但是劉瀾不在乎這些,可是對於從底層走到今天的關羽,卻很在乎。
劉瀾記得後世好像戚繼光也總以儒將自居,沒想到關羽居然也一樣,可在他眼裏,他們都不算儒將,而周瑜、陸遜乃至於王陽明則可入儒將之列,但他們既然喜歡,劉瀾也不會在這些事情上和他們去爭論,輸贏又能代表什麽呢?
爭論這些沒有必要,實力在是關鍵,沒實力說什麽武將儒將都沒用,有實力你想這麽說就怎麽說,誰也攔不住你,關羽說他是儒將,有人在乎嗎,沒人在乎,原因很簡單,他所自會的戰鬥都取得了勝利,那麽誰去質疑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勝利的光環足以讓這部分人閉嘴。
人都是很現實的,尤其是在漢末這樣動亂的年代,實力是證明一切的關鍵,有實力沒人會去在乎你是什麽如今還是武將,都沒有任何的意義,隻要你能不斷的勝利他們就始終不可能找到攻擊你的點,可一旦失利,那輿論就會瞬間爆炸。
江東軍再一次猛攻向近衛軍,瘋狂與瘋狂,殺戮對殺戮,朝著對方不斷前進,每一刻雙方都會付出慘重代價,但他們依然悍不畏死擁向對方,冷兵器時代的戰鬥就是這樣,有其熱血澎湃的一麵,自然就尤其血腥殘酷的一麵,相輔相成。
近衛軍的防禦突然有點鬆動,幾乎是一瞬間在江東軍瘋狂的進攻下邊的岌岌可危,這樣突然猛烈的攻勢讓近衛軍一時間有些反應不及,陣腳瞬間不穩,雙方將領都看出來,在某一瞬間近衛軍好像突然不知如何作戰了一樣,而這一瞬間的愣神,是非常致命的,你可以說這是經驗不足,也可以說這是長時間戰鬥後的注意力不集中,但不管真相到底是什麽,近衛軍犯下了足以讓他們全軍覆沒的致命錯誤。
江東軍和孫召發了瘋一樣的開始進攻,好不容易出現的機會他們當然不會輕易錯過,大舉進攻,這一刻他們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這一刻他們之前所有的付出總算是在這一刻有了匯報,這一刻他們變得一往無前。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如果當真能夠上演這樣的一幕,那一定會是震驚世人的,或許戰鬥的規模不大,甚至隻是一場比較小的戰鬥,與那些一戰成名的大作戰比起來根本就不算什麽,但是如果單輪敵人的數量與戰鬥力,以及敵將乃是黃忠這一點,他覺得含金量一點也不必某些大的戰鬥,規模數萬甚至上了十萬人的戰鬥差分毫。
而就含金量來說,戰鬥規模和人數越大,反而魚龍混雜,沒有什麽技術含量,這樣的戰鬥反正在孫召眼裏是沒有挑戰的戰鬥,因為將領能決定戰爭走向的點很少,你很難直接指揮,除了下達命令,看著帳下的將領們去衝殺之外,你能做到的可能也就是讓傳令兵不斷的提醒將領們,從哪裏進攻,哪裏敵人的防禦薄弱,這也就是為什麽會說如此大規模的戰鬥,主將的價值在開戰之前,甚至是主將對一支幾萬人以上部隊的影響力隻有三成不到的原因,其他都靠士兵們自己,如果士兵自己出了問題,一名在優秀的將領就算能夠讓他們超長發揮出三成的實力,卻也無濟於事,因為士兵們自己出現了問題。
可如果失敗們戰力旺盛,發揮出了他們全部的實力,而這時一名優秀的將領會讓他們勇上加勇,這就是一名將領的價值,在劉瀾的眼中將領的作用很大但也很小,如果做不到雪中送炭,那也一定要做到錦上添花,可如果兩點都做不到,那他在秣陵在劉瀾帳下就沒有任何出頭之日。
這也是為什麽劉瀾帳下很少會有像關羽這樣去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領,劉瀾要求太嚴苛是一方麵,秣陵現在也無法擁有再多一支的攝山營也是一方麵,但精兵強將的戰鬥方式統一也是秣陵大部分將領們的最愛。
首先部隊少就意味著方便指揮,如臂使指,畢竟在秣陵很少有將領有資格去自己招募部隊,大多數時候都是現成的部隊要你去帶,所以你能做的不是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指揮和訓練自己的士兵,而是要根據你的士兵的喜歡和習慣去製定一套符合他們的戰鬥方式。
這是劉瀾處與其他諸侯比較不大一樣的地方,但也是對每一名將領都極其挑戰的地方,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韓信,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來者不拒,部隊越多越好的境界,所以你隻能將自己那點人做到如臂使指。
而關羽帶領攝山營作戰,他自己能夠直接指揮的就隻是管亥、裴元紹等將領,但是其他將領們,卻可以直接指揮到百人將一級的作戰人員,而這才是他們戰鬥思想的提體現,部隊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戰鬥,這個時候就好像是在下將棋,你不在隻是陪襯,在旁邊為官,而真正成為了正在對弈的棋手。
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讓棋枰上的棋子走到你自己想要讓他們走到的任何位置,所以這樣的戰鬥對於將領們才是最愛,秣陵的將領們也最喜歡這樣的作戰方式,可以讓自己能夠有所表現,也可以讓他們在戰鬥中不斷的進步。
高手過招就是這樣,刺激如同將棋一樣讓他們愛不釋手,在秣陵每一名將領可以不去看兵書,但一定會下將棋,甚至還要略知些博弈,當然對於博弈泰來將棋更為簡單和容易,學習起來方便,幾乎成為了秣陵將領們必學的技能之一。
而這樣的風潮還引領了時下的百姓,將棋成為了民間百姓最為喜愛的一種娛樂,在秣陵不管你的年齡,哪怕是六七歲的孩童,你也能看到他們在下將棋,甚至一些識字的孩童手中還會抱著一本《橘中秘》,邊學邊下。
因為將棋的蜂蜜,已經紙張生產變得越來越容易,書籍也不再像以往那般緊俏,儒家的典籍隨處都可以在書市見到,但是和這些儒家經典比起來,銷售最快且最火爆的書籍卻是很多關於將棋的書籍,而其中一部署名:無名氏的橘中秘則成為了秣陵百姓的最愛。
不管是普通的孩童還是將領們,都會買一本研究,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橘中秘便徹底在秣陵火爆開來,而真正瘋狂的是這本書的熱潮並沒有限於秣陵,而是與將棋一樣很快就風靡大江南北。
當橘中秘變成了緊俏貨時,這本最初本來默默無名,很少會有人去購買的書籍一夜之間價值翻了幾百倍,就是這樣也賭是有價而無市。一夜之間好像除了劉瀾治下橘中秘家家一本之外,在其他諸侯的之下,能有一部橘中秘好像變成了身份的象征,而其價格更是水漲船高,從最初幾百五銖,已經漸漸達到了幾萬五銖,價格翻了幾百倍。
這裏麵最開心的必然是劉瀾無疑了,光是一步橘中秘就讓他賺的盆滿缽滿,讓本就因為各種改革而消耗一空的府庫再次充盈起來,但是這樣的情況終歸隻是暫時的,橘中秘不可能一直保持這樣高昂的價格,如果需求一旦飽和,它的價值也就會瞬間縮水。
但他身邊有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兩位商人,他們會幫劉瀾如何有效的控製價格,而他們也很好的完成了劉瀾交給他們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