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之所以沒有設置戶部很重要的一點則是因為他現在治下的情況,就好比他是征東將軍又兼著揚州牧,可平日裏他起身都是以征東將軍的身份出現,而州牧府的事情其實都是孫邵在主持。
而他又是以丹陽太守的身份在主場工作,那麽劉瀾要改變目前現狀,首先就是撤銷揚州牧府,提拔孫邵為揚州刺史,但這樣一來,他就沒有實權,而隻有監察權,這是大材小用,劉瀾肯定不會做的事情。
而第二種可能就是成立戶部,把他調任為戶部長史,可這樣做的話那就是降低了孫邵的職位,而起以戶部長史的身份主持揚州的工作,那劉瀾還真怕他什麽事情都做不出,畢竟身份和地位都大不如以往。
而第三種也就是劉瀾不設戶部,保持現狀,但又讓他主抓財政、官員俸祿以及農業和戶籍,這些事情中本來就有一些是郡守的事情,而他現在隻不過是從主抓一郡的戶部事情變成了主抓一州的戶部事宜,這樣一來孫邵的身份就又多了一項,看上去是丹陽郡守,卻同時還兼著戶部長史以及揚州牧。
他的職位低,但是權利卻大,畢竟他可還是內閣次輔,可以說這是孫邵地位的真正象征,哪怕沒有現在這些所有的官職,光一個內閣次輔就足夠震懾很多人了,但是孫邵的能力劉瀾還是看在眼裏的,以前在劉瀾的之下,能力最強的毫無疑問乃是閻柔,如果不是他,劉瀾在礦山和遼東不可能那麽順利,這一切都所以因為他,才會井井有條。
但是在如今的劉瀾治下,內政能力最強,毫無疑問則是孫邵,曆史上東吳第一任相國,其能力肯定不會是吹出來的,而他的能力在劉瀾治下絕對算得上是第一人了,雖然他為劉瀾效力的時間不過幾年,但是他上位的速度絕對算得上是眼下劉瀾帳下第一人了。
哪怕是張昭和張紘都無法與其相比,畢竟張昭屬於軍職,而孫邵乃是文職,而現在除了軍隊上的事情,孫邵在地方上的影響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可張昭就不一樣了,雖然他是軍職,但他在軍隊上並沒有影響力,充其量不過就是執掌著執法隊,但這屬於遭人嫉恨的位置,容易得罪人,或者說劉瀾給張昭這個位置就是讓他去得罪人的。
張昭自詡正直不阿,可期到底是什麽樣的情況?有些人說他博取直名,有些人又說他鐵骨錚錚,那這樣得罪人的事情劉瀾自然就要讓張昭去做了,如果他當真能做到以直報怨,以德服人,那他就是沒有戴著麵具的正直不阿,可如果他一直都是在演,那麽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之下,老好人肯定是當不下去了,說不定在壓力巨大之下就會讓他放棄。
倒不是劉瀾專門和他作對,而是張昭專門與他作對,雖然這和曆史上的情況沒什麽區別,可他越是這樣,那劉瀾就越要瞧一瞧他的內在。
因為劉瀾並不相信他是這樣的人,為什麽會這樣說呢,那是因為早年間他張家遷徙以及中庸之道,這完全就不符合中庸,所以他不知道張昭到底是幾年前的那個樣子是真,還是現在這個樣子是真。
他給自己的第一印象太深刻了,為此劉瀾還狠狠批評了一回中庸,當他的麵把子思子、孟子批了一通,可這才幾年時間,張昭就不中庸了,而變成直臣了,這可能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隻能說明一點,要麽是他真的因為那一次的批評而洗心革麵,變成了真正意義上不畏強權的直臣,要麽就是戴上了麵具,以直臣的樣子出現。
不管是那個樣子,劉瀾沒有火眼金睛當然不可能了解他的真實情況,但是他卻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來對他加以考驗。
執法隊與執法官,可以說是所有士兵和將領頭頂懸著的一把利刃,隻要觸犯軍法,那就落在他的手裏,如果他敢徇私舞弊,那劉瀾肯定饒不了他,可如果他鐵麵無私,那他就算把軍隊裏的一些人徹底得罪,最終可能是得罪所有人。
而這還隻是開始,除了軍隊,內閣首輔這個類似於相國的職位同樣如此,有一言九鼎的權利,卻又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上的實權,看上去什麽事情都在他的手裏掌握著,可要如何處理卻是要內閣表態,而不是由他一個人想這麽做就能怎麽做,有名無實說的就是現在的張昭。
但次輔孫邵的情況則是有實無名,他是有權利,卻又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尊崇身份,劉瀾這樣做可以說是用心良苦了,也因為劉瀾的安排,其實兩人更像是在刀尖上起舞,每一分每一秒都會發生危險,畢竟那麽多雙眼睛在盯著呢,可到今日兩人都很圓滿的完成了劉瀾希望他們完成的事情。
沒有犯任何錯誤,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他們的能力是真的非常強,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他們是真正意義上長袖善舞之人,能夠在內閣這樣的地方還能跳出如此動人的舞蹈,那他們可就不僅僅隻是能力強弱這麽簡單了。
劉瀾現在用人可以說是越來越得心應手了,當然他的心思是不是越來越難猜就不好說了,不都說地位的心思不能輕易表露,反而越難猜越好,讓下麵的人不知道你在想些什麽,而現在的劉瀾不能說正在向這一步發展,但有些事情是他不想卻又必須要做的事情,因為你的心思被看透,那就隻能被牽著鼻子走。
而他現在做的,看上去是不讓人看穿自己的想法,可說白了就是不輕易表達自己的心思,有什麽時間多等等多看看,所謂引而不發,而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會有很多好戲上演,雖然劉瀾一直在內部搞些平衡的權利之爭,美其名曰相互製衡,可是隻有劉瀾才知道他最終的目的是什麽。
君子群而不黨,而劉瀾就是要逼著他們搞出所謂的黨來,隻不過他希望的黨必須要放在明麵上,未來的黨爭不再是談之如同洪水猛獸,而會變得習以為常,這也是為什麽劉瀾現在要去搞相互製衡這一套的原因。
他也想過,直接搞黨派,是絕對不可能的,你讓他們加入,那一個個都會跟他表忠心,說些什麽君子群而不黨的話出來,但這些看上去大義凜然之輩,私底下又有多少人坐著齷蹉甚至是不為人知的勾當?
畢竟這個‘黨’字,經曆了這麽多年的黨錮之後,早已經是談之色變一詞,沒人願意和其有關聯,可是雖然都很討厭‘黨’之一詞,但並不等於沒有黨派利益之分,而劉瀾就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
當然了這一點他暗中可沒少出力,就好像現在他刻意搞出的勢力,其實就是黨派的雛形,別看現在的勢力還是依托地域,但是遼東係已經有了點擺脫地域,吸收人才的趨勢了,他們這一係已經不再局限於地域如遼東出身以及是不是與遼東係有所關聯,而是能夠真正不去在意他的出身地,隻是以能力來進行吸收。
所以現在遼東係實力最強,但在內閣之中話語權卻又最弱的原因,畢竟在這樣的打壓之下,還能選擇成為遼東係而不是投靠風頭最勁的張昭以及權力最大的孫邵,就足以讓劉瀾感到欣慰了。
這樣的情況還隻是一個開始,未來如果真有可能的話,劉瀾還真原因在內部搞一次投票選舉,讓這三派推選三個人出來競選,當然因為是一種嚐試,所以在他治下的所有官吏才有投票權,在三人投票中,先淘汰票數最少的一人,也就是將現在勢力之中的一方淘汰再進行第二輪選舉。
這個時候就非常有意思了,因為票數重新計算,但是人選卻從之前的三人變成了兩人,也就是之前被淘汰一方的選票會被分散,但也許不會被分散,那麽這部分選票必然就成了兩家都要爭奪的關鍵,勝利的雙方誰能爭取到第三方那最終誰就能成為最大的贏家。
而贏家則會有兩年年時間成為內閣首輔,而內閣首輔可以任免各州刺史以及六部主管,這是劉瀾之後肯定要進行增設的一環,也就是說內閣的權利將會被增加,而不僅僅隻是有名無實的一個傀儡機構。
現在地方治理的權利中樞在州牧府,也就是在孫邵的手中,但這終歸隻是權宜之計,而又因為劉瀾現在開府隻是以征東將軍的身份,所以很多事情都限製著他,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軍隊和內政分為兩個體係,但都是在他的治理之下。
但是未來劉瀾所希望的權利結構,一定是高於將軍府和刺史府的,這個設想劉瀾一直都有,那就是王府,當然現在肯定不能這樣想,但未來有一天要真稱王稱帝,那他所預期的權利集中也就成為了必然。
而全力集中是肯定要進行的,隻不過這個時間要相對晚一點,但晚歸晚並不等於劉瀾不能先進行,而這個時間劉瀾的預期是徹底奪下整個揚州,那時他第一步就是自己先辭去揚州牧,這樣就可以直接任命心儀的人選了,而征東將軍府如果能夠更進一步最好,如果不能則繼續保留,但是將軍府則會在他的治下得到改革,成為權力的核心與中心。
那時將軍府不再隻是金字塔的頂端,下麵則是內閣,再下則是各州刺史以及五部長史乃,而這時劉瀾將會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投票選舉,一旦選舉成功之後,那麽內閣閣老則會擁有刺史、五部長史的任免權,這個權利可以說是相當驚人了,不過劉瀾並不害怕他敢這樣做首先是他有自信,不擔心發生什麽造反的事情出來,其次則是因為軍隊始終都在他的手中掌握著,隻要部隊不亂,那就根本不用擔心這幫文人內閣能發生什麽叛亂的可能。
而劉瀾這樣做,其實就是給予一方打壓另一方的機會,想想一旦張昭上位,首先各郡刺史和將軍府五部主官都由他任命,他所任命的人選自然都是他最信任之人,那劉瀾治下的權利都將集中到內閣首輔的手中,而整個治下的核心權利也會成為他這一派係把持,首先他下達的任何指令必然會被如實完成,不用擔憂其他意外,畢竟大家都是一條船,你好大家都好。
但是劉瀾並不會給他們一家獨大的機會,在內閣中其他兩派都有兩人入閣,也許沒有什麽說話的分量,但是任何計劃如果他們雙方都反對的話,那內閣首輔空有權利卻也無能頒布和下達。
劉瀾的願望很美好,但也有可能出現內閣成為一言堂,但他並不會擔心,因為兩年之後還會有選舉,這一次嚐到好處的一方和眼紅的另外兩方又會如何選擇?最初劉瀾是想著五年的時間或者一年的時間,但前者時間有點太久,眼下剛施行,不能時間拖太久,而一年時間又太短,一年的時間地方都做不出什麽成績如果一旦內閣換人,那一切都會被推到重來,劉瀾這樣做的目的也就失去了,不僅不會有任何收獲,可能還會對地方造成極大的混亂。
所以他選擇了兩年時間,而兩年時間一到,新的選舉將會開始,經過兩年的準備這一次的選舉肯定三方勢力在官員布局很大,但是劉瀾卻又會進行一些變革,比如這一次他的投票會加入世家。
這樣的舉動一定會打亂一些人的布局,比如這兩年時間掌握核心權利的內閣們肯定會在官員的委任上進行核心化提拔以及排他性剔除,所以加入世家就能彌補這一點,更何況郡守、縣令的任免並非是刺史就可以任免,而是需要在內閣進行,所以權利還是分散的,但這一次的選舉,也勢必會是精彩的,而這才隻是開始,因為這一次的選舉之後,劉瀾會給新的內閣三年的時間去發展。
而他又是以丹陽太守的身份在主場工作,那麽劉瀾要改變目前現狀,首先就是撤銷揚州牧府,提拔孫邵為揚州刺史,但這樣一來,他就沒有實權,而隻有監察權,這是大材小用,劉瀾肯定不會做的事情。
而第二種可能就是成立戶部,把他調任為戶部長史,可這樣做的話那就是降低了孫邵的職位,而起以戶部長史的身份主持揚州的工作,那劉瀾還真怕他什麽事情都做不出,畢竟身份和地位都大不如以往。
而第三種也就是劉瀾不設戶部,保持現狀,但又讓他主抓財政、官員俸祿以及農業和戶籍,這些事情中本來就有一些是郡守的事情,而他現在隻不過是從主抓一郡的戶部事情變成了主抓一州的戶部事宜,這樣一來孫邵的身份就又多了一項,看上去是丹陽郡守,卻同時還兼著戶部長史以及揚州牧。
他的職位低,但是權利卻大,畢竟他可還是內閣次輔,可以說這是孫邵地位的真正象征,哪怕沒有現在這些所有的官職,光一個內閣次輔就足夠震懾很多人了,但是孫邵的能力劉瀾還是看在眼裏的,以前在劉瀾的之下,能力最強的毫無疑問乃是閻柔,如果不是他,劉瀾在礦山和遼東不可能那麽順利,這一切都所以因為他,才會井井有條。
但是在如今的劉瀾治下,內政能力最強,毫無疑問則是孫邵,曆史上東吳第一任相國,其能力肯定不會是吹出來的,而他的能力在劉瀾治下絕對算得上是第一人了,雖然他為劉瀾效力的時間不過幾年,但是他上位的速度絕對算得上是眼下劉瀾帳下第一人了。
哪怕是張昭和張紘都無法與其相比,畢竟張昭屬於軍職,而孫邵乃是文職,而現在除了軍隊上的事情,孫邵在地方上的影響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可張昭就不一樣了,雖然他是軍職,但他在軍隊上並沒有影響力,充其量不過就是執掌著執法隊,但這屬於遭人嫉恨的位置,容易得罪人,或者說劉瀾給張昭這個位置就是讓他去得罪人的。
張昭自詡正直不阿,可期到底是什麽樣的情況?有些人說他博取直名,有些人又說他鐵骨錚錚,那這樣得罪人的事情劉瀾自然就要讓張昭去做了,如果他當真能做到以直報怨,以德服人,那他就是沒有戴著麵具的正直不阿,可如果他一直都是在演,那麽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之下,老好人肯定是當不下去了,說不定在壓力巨大之下就會讓他放棄。
倒不是劉瀾專門和他作對,而是張昭專門與他作對,雖然這和曆史上的情況沒什麽區別,可他越是這樣,那劉瀾就越要瞧一瞧他的內在。
因為劉瀾並不相信他是這樣的人,為什麽會這樣說呢,那是因為早年間他張家遷徙以及中庸之道,這完全就不符合中庸,所以他不知道張昭到底是幾年前的那個樣子是真,還是現在這個樣子是真。
他給自己的第一印象太深刻了,為此劉瀾還狠狠批評了一回中庸,當他的麵把子思子、孟子批了一通,可這才幾年時間,張昭就不中庸了,而變成直臣了,這可能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隻能說明一點,要麽是他真的因為那一次的批評而洗心革麵,變成了真正意義上不畏強權的直臣,要麽就是戴上了麵具,以直臣的樣子出現。
不管是那個樣子,劉瀾沒有火眼金睛當然不可能了解他的真實情況,但是他卻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來對他加以考驗。
執法隊與執法官,可以說是所有士兵和將領頭頂懸著的一把利刃,隻要觸犯軍法,那就落在他的手裏,如果他敢徇私舞弊,那劉瀾肯定饒不了他,可如果他鐵麵無私,那他就算把軍隊裏的一些人徹底得罪,最終可能是得罪所有人。
而這還隻是開始,除了軍隊,內閣首輔這個類似於相國的職位同樣如此,有一言九鼎的權利,卻又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上的實權,看上去什麽事情都在他的手裏掌握著,可要如何處理卻是要內閣表態,而不是由他一個人想這麽做就能怎麽做,有名無實說的就是現在的張昭。
但次輔孫邵的情況則是有實無名,他是有權利,卻又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尊崇身份,劉瀾這樣做可以說是用心良苦了,也因為劉瀾的安排,其實兩人更像是在刀尖上起舞,每一分每一秒都會發生危險,畢竟那麽多雙眼睛在盯著呢,可到今日兩人都很圓滿的完成了劉瀾希望他們完成的事情。
沒有犯任何錯誤,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他們的能力是真的非常強,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他們是真正意義上長袖善舞之人,能夠在內閣這樣的地方還能跳出如此動人的舞蹈,那他們可就不僅僅隻是能力強弱這麽簡單了。
劉瀾現在用人可以說是越來越得心應手了,當然他的心思是不是越來越難猜就不好說了,不都說地位的心思不能輕易表露,反而越難猜越好,讓下麵的人不知道你在想些什麽,而現在的劉瀾不能說正在向這一步發展,但有些事情是他不想卻又必須要做的事情,因為你的心思被看透,那就隻能被牽著鼻子走。
而他現在做的,看上去是不讓人看穿自己的想法,可說白了就是不輕易表達自己的心思,有什麽時間多等等多看看,所謂引而不發,而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會有很多好戲上演,雖然劉瀾一直在內部搞些平衡的權利之爭,美其名曰相互製衡,可是隻有劉瀾才知道他最終的目的是什麽。
君子群而不黨,而劉瀾就是要逼著他們搞出所謂的黨來,隻不過他希望的黨必須要放在明麵上,未來的黨爭不再是談之如同洪水猛獸,而會變得習以為常,這也是為什麽劉瀾現在要去搞相互製衡這一套的原因。
他也想過,直接搞黨派,是絕對不可能的,你讓他們加入,那一個個都會跟他表忠心,說些什麽君子群而不黨的話出來,但這些看上去大義凜然之輩,私底下又有多少人坐著齷蹉甚至是不為人知的勾當?
畢竟這個‘黨’字,經曆了這麽多年的黨錮之後,早已經是談之色變一詞,沒人願意和其有關聯,可是雖然都很討厭‘黨’之一詞,但並不等於沒有黨派利益之分,而劉瀾就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
當然了這一點他暗中可沒少出力,就好像現在他刻意搞出的勢力,其實就是黨派的雛形,別看現在的勢力還是依托地域,但是遼東係已經有了點擺脫地域,吸收人才的趨勢了,他們這一係已經不再局限於地域如遼東出身以及是不是與遼東係有所關聯,而是能夠真正不去在意他的出身地,隻是以能力來進行吸收。
所以現在遼東係實力最強,但在內閣之中話語權卻又最弱的原因,畢竟在這樣的打壓之下,還能選擇成為遼東係而不是投靠風頭最勁的張昭以及權力最大的孫邵,就足以讓劉瀾感到欣慰了。
這樣的情況還隻是一個開始,未來如果真有可能的話,劉瀾還真原因在內部搞一次投票選舉,讓這三派推選三個人出來競選,當然因為是一種嚐試,所以在他治下的所有官吏才有投票權,在三人投票中,先淘汰票數最少的一人,也就是將現在勢力之中的一方淘汰再進行第二輪選舉。
這個時候就非常有意思了,因為票數重新計算,但是人選卻從之前的三人變成了兩人,也就是之前被淘汰一方的選票會被分散,但也許不會被分散,那麽這部分選票必然就成了兩家都要爭奪的關鍵,勝利的雙方誰能爭取到第三方那最終誰就能成為最大的贏家。
而贏家則會有兩年年時間成為內閣首輔,而內閣首輔可以任免各州刺史以及六部主管,這是劉瀾之後肯定要進行增設的一環,也就是說內閣的權利將會被增加,而不僅僅隻是有名無實的一個傀儡機構。
現在地方治理的權利中樞在州牧府,也就是在孫邵的手中,但這終歸隻是權宜之計,而又因為劉瀾現在開府隻是以征東將軍的身份,所以很多事情都限製著他,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軍隊和內政分為兩個體係,但都是在他的治理之下。
但是未來劉瀾所希望的權利結構,一定是高於將軍府和刺史府的,這個設想劉瀾一直都有,那就是王府,當然現在肯定不能這樣想,但未來有一天要真稱王稱帝,那他所預期的權利集中也就成為了必然。
而全力集中是肯定要進行的,隻不過這個時間要相對晚一點,但晚歸晚並不等於劉瀾不能先進行,而這個時間劉瀾的預期是徹底奪下整個揚州,那時他第一步就是自己先辭去揚州牧,這樣就可以直接任命心儀的人選了,而征東將軍府如果能夠更進一步最好,如果不能則繼續保留,但是將軍府則會在他的治下得到改革,成為權力的核心與中心。
那時將軍府不再隻是金字塔的頂端,下麵則是內閣,再下則是各州刺史以及五部長史乃,而這時劉瀾將會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投票選舉,一旦選舉成功之後,那麽內閣閣老則會擁有刺史、五部長史的任免權,這個權利可以說是相當驚人了,不過劉瀾並不害怕他敢這樣做首先是他有自信,不擔心發生什麽造反的事情出來,其次則是因為軍隊始終都在他的手中掌握著,隻要部隊不亂,那就根本不用擔心這幫文人內閣能發生什麽叛亂的可能。
而劉瀾這樣做,其實就是給予一方打壓另一方的機會,想想一旦張昭上位,首先各郡刺史和將軍府五部主官都由他任命,他所任命的人選自然都是他最信任之人,那劉瀾治下的權利都將集中到內閣首輔的手中,而整個治下的核心權利也會成為他這一派係把持,首先他下達的任何指令必然會被如實完成,不用擔憂其他意外,畢竟大家都是一條船,你好大家都好。
但是劉瀾並不會給他們一家獨大的機會,在內閣中其他兩派都有兩人入閣,也許沒有什麽說話的分量,但是任何計劃如果他們雙方都反對的話,那內閣首輔空有權利卻也無能頒布和下達。
劉瀾的願望很美好,但也有可能出現內閣成為一言堂,但他並不會擔心,因為兩年之後還會有選舉,這一次嚐到好處的一方和眼紅的另外兩方又會如何選擇?最初劉瀾是想著五年的時間或者一年的時間,但前者時間有點太久,眼下剛施行,不能時間拖太久,而一年時間又太短,一年的時間地方都做不出什麽成績如果一旦內閣換人,那一切都會被推到重來,劉瀾這樣做的目的也就失去了,不僅不會有任何收獲,可能還會對地方造成極大的混亂。
所以他選擇了兩年時間,而兩年時間一到,新的選舉將會開始,經過兩年的準備這一次的選舉肯定三方勢力在官員布局很大,但是劉瀾卻又會進行一些變革,比如這一次他的投票會加入世家。
這樣的舉動一定會打亂一些人的布局,比如這兩年時間掌握核心權利的內閣們肯定會在官員的委任上進行核心化提拔以及排他性剔除,所以加入世家就能彌補這一點,更何況郡守、縣令的任免並非是刺史就可以任免,而是需要在內閣進行,所以權利還是分散的,但這一次的選舉,也勢必會是精彩的,而這才隻是開始,因為這一次的選舉之後,劉瀾會給新的內閣三年的時間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