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內城就是最初的秣陵城,而隨著劉瀾遷徙而來並將秣陵定位郡治後開始了新城的建設,首先就是外城包括廓城的建設,可以說外城和廓城都算是新建設的新城範圍,而一切都建成後,也不過是劉瀾所規劃的秣陵城的三分之一。


    秣陵城很大,超越以往任何時期的都城,如果真有一天秣陵城當真全部建設完成,那它的規模將是雒陽城的三倍,能容得下三至五百萬人口,當然劉瀾絕對不是好高騖遠之輩,他知道這其中的困難到底有多大,畢竟能出現一座洛陽城就已經很難得了,何況是這樣一座巨大型城市。


    所以劉瀾現在的目標隻是把眼下規劃好的外城和廓城建設完成就行,畢竟將他們都建設完成也已經能夠容納二十餘萬戶近百萬人口,而現在秣陵的人口也不過剛五十萬,別忘了這還是遷徙了青徐大量的百姓才有的成果。


    畢竟東漢的人口最多也不過就幾千萬,所以劉瀾期望有一天能有與當年雒陽一樣達到百萬人口城市規模的秣陵不是什麽難題,隻要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斷的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質,人口規模不斷提高是完全有希望的,如果當真能在未來的某一天迎來大航海時代的話,那麽隨著土豆玉米番薯被發現劉瀾覺得未來秣陵人口百萬一定都不奇怪,而劉瀾為什麽會把秣陵規劃的規模如此之大,其實也是為未來可能會出現人口爆炸做好準備,當然如果人口隻能達到百萬,他所預想的人口爆炸並沒有出現,那城市也就不會再去建設,但如果出現了,也能夠按照計劃繼續建設。


    劉瀾對於秣陵的承載能力還是很有自信的,畢竟這可是南京,隻要把配套的設施齊備了,救火防疫防災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甄豫一早都想好了,劉瀾隻不過是過問一句罷了,他發現甄豫現在真的在城市規劃與布局方麵有一套,當然這與他興建沛縣、徐州乃至與重建廣陵都有著一定的原因,如果不是有了這些城市建設的經驗,他也不可能在秣陵城建設方麵如此得心應手。


    不過劉瀾取消坊市改街區的城市布局還是讓他一時半刻無法適應,畢竟這樣的城市建設本來就是超越時代的,對於他這樣的古人是需要一些時間去消化和吸收,而在這一年半的時間內,尤其是經曆內城的改造與外城的建設後,甄豫對新城市的建設也已經越來越得心應手,而對於劉瀾富有先見之明的城市理念更是佩服不已。


    而對於未來的城市建設,不僅是秣陵要這樣改變,而是整個治下所有的郡縣都要這樣的改革,而除了秣陵改造與建設之外,同一時期還同時開工了馬鞍山縣與蕪湖縣,這兩座城市完全是按照秣陵城去建設的,隻不過蕪湖是改造而馬鞍山則是新城建設。


    馬鞍山已經被劉瀾規劃處我了一座手工業與輕工業城市,冶鐵等行業可不被允許出現在秣陵,當然冶鐵現在主要是甄家在負責,老三甄堯現在負責冶鐵的事情,必須要說冶鐵想要有所提升困難度還是很難的,但劉瀾以及在之前提過過一定的經驗,之後的發展他就不會再去管那麽多了,一切隻能靠他們自己去改革與創新,當然這也與劉瀾自身沒有對冶鐵有太多了解有關係。


    但不管怎麽說,劉瀾治下一切都變得非常有序,可以說在他的鼓勵治下,真正出現了百業興旺百家爭鳴的情形,而劉瀾未來還有一些其他的想法,那就是讓一切行業都能有自己的學校,當然這些學校最後都會變成一座綜合性的太學,未來在他設立的蒙學、學校、庠序、太學的教育體係之下一定都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


    而在最高學府太學內,可以有學習農業也可以有商業有學醫也有理科,而什麽五經博士將會逐漸成為過去式,雖然眼下並不現實,但劉瀾會為此不斷努力與之做鬥爭,其實劉瀾現在不就是用鄭學與傳統的儒學家學族學做鬥爭嗎,將這些私人的教育模式首先變成大眾都可以學習的教育模式。


    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這樣的情況未來絕對不會在劉瀾的治下出現,劉瀾的治下將會讓所有適齡兒童都最少接觸到蒙學,雖然蒙學不過就是學習一些最基本的急就篇,也就是早期的三字經來識字。


    可就單單這一項,劉瀾眼下的財政都有點無法承受,但劉瀾寧肯在其他方麵縮衣節食,也不會在識字率方麵有任何的折扣,要知道就算是到了後世民國時期,全國的識字率也不過隻有百分之十,而眼下的漢末三國,能有百分之一已經是劉瀾非常高估的數字了,甚至是零點幾都有可能。


    當然這與族學家學的傳統有關係,畢竟在這個時代,誰掌握著知識誰就有成為官吏的可能,如果劉瀾不這樣做而隻是讓他的家族子弟去學習,而他的家學與族學根本就不會接受任何外人前來學習,那麽日後能做官的肯定是他的家族子弟,而那些無法進入家學族學來學習者,隻能考慮其它的行業。


    而鄭學雖然一直發揚有教無類,可是人都是自私的,就算是鄭玄,他的弟子說白了更多還是慕名而來已經接受過一定教育的學子,最不濟也是寒門子弟,而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可能有這個機會,因為他們連字都不識。


    而劉瀾現在開設的蒙學,以及遍布到亭裏,如此大的投入之下,說白了就是保障每一名兒童都有識字的權利,在他看來這才是真正的有教無類,當然劉瀾必須要考慮到自己的情況,現在還不可能做到什麽義務教育,但是這無疑是他最終要努力的方向,蒙學隻是開始,學校與庠序才是關鍵,想想看吧,當未來所有的兒童都能夠受到教育,那將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局麵。


    雖然現在秣陵的財力還無法做到,隻能保證開設識字率的蒙學,但這絕對是一個好的開始,也是打破族學與家學的開端,必須要讓這些依然抱著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傳統的世家與氏族知道,時代變了,他們抱著一經就像掌握一個時代的曆史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當然傳承幾百年的世家不可能說倒就倒,家族的底蘊擺在那裏,哪怕劉瀾不斷的努力,但是要讓普通的百姓和寒門的氏族有朝一日取代他們還是癡心妄想,可是劉瀾要做的不是期望他們未來能夠取代這些氏族,而是為這些在最底層的普通百姓提供一條可以走向上層的機會。


    如果還是以前的選仕製度,他們不會有半點機會脫穎而出,但是隻要劉瀾能夠按照他的設想最終完成自己的構想,未來他們會從底層爬上金字塔頂,而這才是劉瀾真正希望看到的結果。


    其實劉瀾在後世對一句話非常感興趣,那就是氏族的子弟,出身就是人中龍鳳,最不濟也是黃河之鯉,隻要自己啃努力,躍過龍門就是飛龍,而這些底層的百姓,天生下來就是一隻不起眼的小泥鰍,他們很努力非常努力,比任何人都努力,但是他們再努力,最後依然成為了別人的口中食物,隻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機會,才有變成鯉魚的可能。


    而變成鯉魚的他們還有這一座龍門再等著他們,想要飛過這座龍門可能要比他們之前從泥鰍變鯉魚還要困難,最後能真正變成飛龍者,可能會有一二人,可能一個人都沒有,這就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對於這些底層的百姓來說,他們連變成萬骨的機會都沒有,而劉瀾隻不過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機會,未來到底會有多少人脫穎而出,劉瀾非常期待,這個感覺是很難形容的,因為他自己的出身就是如此,雖然他很幸運,可不要忘記他就是那個一將功成之人,在他的身後有多少白骨,他走到今天很艱難,但最少他還有往上爬的機會,如果他是出身在社會底層,如果他當年未去當兵,那他劉瀾就永遠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非常現實,必須要說劉瀾很少會一件事情會讓他記憶深刻,但是對於科舉這件事情卻讓他感受到了,而之所以會讓他印象深刻,那還是因為科舉屬於絕對機密的計劃,雖然劉瀾並不認可科舉製度,更願意選擇鄉舉裏表的用人製度,但後來他仔細考慮之後才發現好像自己鑽了牛角尖,這本來是選材和用人兩碼事,自己居然將他混合在一起了。


    但是當他將心腹徐庶和陳宮招來之後便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徐庶到有些小激動,而陳宮則有點受寵若驚,畢竟他那時才投降不久,沒想到劉瀾會一點都不保留和他說起了這樣隱晦的事情。


    陳宮有些受寵若驚,畢竟如此私密的事情怎麽也不可能輪得到他,但老老這樣的表現,卻讓他真的有點遇到明主的感覺,劉瀾是真拿他當自己人,陳宮不敢說是不是因為這件事情徹底歸心,但這件事情對他卻有著極深遠的影響。


    當然真正讓他對劉瀾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也是因為這一次關於科舉的討論,那一刻的陳宮真的有點不敢相信,對麵的這個人他的腦子裏每天到底都裝了什麽,用兵是一把好手,內政同樣也有著讓人信服的能力,而現在在選人用人上更是讓他佩服不已,科舉製度,當他聽完劉瀾對科舉的想法後,陳宮可以確信,這將會對征辟、孝廉選材模式最大的衝擊。


    未來科舉製度一定會取代征辟與孝廉,但是對於劉瀾的一些想法,他卻有著不同的意見,首先科舉真正發掘的人才還是那些征辟與被舉的孝廉,最終出仕的官員還是氏族子弟最多,有些事情不是換一種選材製度與模式就能改變的。


    因為人才是不變的,掌握知識的人群是沒有變化的,所以選擇的製度不管如何變化,選來選去還是那些人才,而劉瀾現在與其改變選材製度,反而不如考慮如何去提高人才的規模。


    這句話是真的提醒了劉瀾,人才就那麽多,知識掌握在氏族手中,劉瀾選擇科舉,那好最終能夠脫穎而出的怎麽可能會輪到寒門子弟和普通百姓?所以最終拔得頭籌的人還是這些世家的子弟,那麽科舉的創舉意義何在呢?


    給世家子弟更便捷的上升渠道?所以徐庶和陳宮的意見是一致的,這個模式是很好甚至是可要彌補征辟與孝廉不足的取材模式,但是對眼下的秣陵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現在的取材模式就已經足以將之下所有的人才都囊括。


    也是因為這一次的商議,劉瀾才有了大力發展教育的決定,當然如果造紙術沒有提升,可能劉瀾也不會過早做出這樣的決定,但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相成的,劉瀾現在在教育上花費的可隻比食品藥品小了那麽一點。


    但這遠遠不夠,當然隨著遷移到秣陵之後,部隊的規模也再不斷的削減,雖然是被動的,但如果劉瀾不再食品藥品和教育方麵投入眾多的話,部隊其實根本不用削減的,所以說張昭不斷爭對他用兵也實在是沒有辦法。


    到處都要花錢,可是稅收就那麽多,雖然現在因為商業與工業的發展財政可遠比徐州時期多得多,但收入多花費同樣也多,如果真想要緩一緩的話,那就必須要先暫停其中一項,這樣等財政有所緩和之後再去發展也不是一個可能。


    但劉瀾等不了,食品藥品以及教育包括軍隊是劉瀾無法放下的事項,其餘方麵,哪怕是秣陵新城不建設,也不能從這四項克扣。


    當然城市建設更多還是靠甄家,指望劉瀾自己那永遠也不可能有這個錢去改造和新建秣陵城,但是劉瀾給予的好處也是可見的財富,雖然入城已經沒有了入城稅,但是為了方便商旅百姓無須排隊快速入城,還是新建了一座入城的快速通道,而這一項未來十年的收入隻是其中一種劉瀾與甄豫對等交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