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對未來的有著很詳細的規劃,當然這與他鼓勵工商所取得的成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就拿最簡單的製糖業來說,甘蔗餳與沙飴因為劉瀾鼓勵工商業,規模被擴大的數十倍,而這絕對是劉瀾以前不可能想到的。
甘蔗餳與沙飴,前者乃是一種液體糖,呈粘稠狀,是將甘蔗汁濃縮加工至較高濃度,便於儲存食用,而後者沙飴則是砂糖,本來糖業交州才是生產規模最大的一個州,徐州想要用糖一多半都是采購,本來劉瀾想著在沛縣種植,但徐州的氣候根本就無法種植,雖然也有過采購,但是成熟之後含糖量根本無法與交州甘蔗相比,所以沛縣的糖廠隻能靠采購交州的甘蔗來製作。
而這就是劉瀾推廣工商業的成功,如果不是劉瀾推廣工商業,糖工坊是絕對不可能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沛縣。而商業的成績是為沛縣帶來了遠在交州的甘蔗,徐州的糖工坊則產出了比從交州購買到更廉價的砂糖和甘蔗餳。
從交州采購砂糖和甘蔗餳的成本比從沛縣糖工坊貴了三倍,而這還是劉瀾隻收商業稅的成功,如果是以往過稅、住稅等稅收全部收足,那糖業是一點都不比鹽鐵價值低的暴力行業,但是如今劉瀾可用保證,在他的治下都可以購買到較為便宜的白糖、紅糖砂糖和甘蔗餳,這就是改革帶來的紅利。
但是交州的甘蔗總歸產量低,規模小,所以劉瀾想要在徐州生產最終的結構卻是白忙一場,而後他又想到了甜菜,可是找遍了治下,卻發現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而後他又派內衛尋找,但在天下十三州內,都沒有任何甜菜的蹤影。
這樣的結果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甜菜可能也和辣椒一樣是舶來品,現在還沒有傳到中國,那麽要生產糖的話就隻能靠甘蔗,當然當甘蔗無法滿足的時候,還有一種製糖的辦法,那就是生產飴糖,而飴糖則是一種以米(澱粉)和以麥芽經過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狀,俗稱麥芽糖。
必須要說現在的製糖業的工藝還不夠完善,但就如劉瀾之前所說的科技樹一樣,雖然劉瀾不通此法,可是他相信有朝一日在工匠們的努力之下,製糖業一定會不斷的提升,製作出更好的糖品出來。
而且糖也不僅僅隻是食用的白糖紅糖這麽簡單,還有糖果可以開發和研究,當然想要製糖業能有質的飛躍,工坊是比克可少,但研究與創新同樣必不可少,而這也是商業和工業對工坊的硬性考核,想要開設製糖工坊,那麽首先你得有研究與創新的部門,雖然因此出現很多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可因為是雙部門聯合督導,沒被查出來還好,可如果是糊弄人就想著靠製糖賺錢,那此後就永遠失去了在劉瀾治下繼續生產製作糖業的機會。
所以研究和開發每年根本就不會花多少投入進入,雖然有硬性要求,但比起糖業的收入,這些投入根本就算不了什麽,當然現在製糖工坊在沛縣其實很少,劉瀾雖然沒有放開審核,先在還在將軍府的工業從事手裏掌握著,所以準入標準還是相當嚴,而監察則在工業和商業,一般也不會出現問題,就算出現問題,那就從上至下的追究責任。
劉瀾現在想要找些郡守刺史這樣的大才很難,可是找些從事這樣的小吏,那可是輕輕鬆鬆,多少人都眼巴巴的盯著這些個位置呢,你被罷免,根本不用一個時辰,各種推薦便紛至遝來。
這樣的走後門的情況多了之後,尤其是杜義的事件發生之後,劉瀾便將這些任命徹底下放,也就是說他這裏掌握著刺史和雜號將軍的任命,而內閣則掌握著郡守和偏將裨將的任命,刺史掌握著縣令的任命,郡守掌握著亭長的任命,縣令掌握著裏正的任命。
而這樣的情況在劉瀾治下這樣的工坊還有很多,而這可以說都是劉瀾鼓勵工商業的成果,而以往這些隻是非常小的規模,畢竟沛縣也不允許大規模出現,但現在因為搬遷到了秣陵,尤其是秣陵新城的建設,工坊才是真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劉瀾也相信,這樣的工坊未來會越來越多。
1452
當然劉瀾最期待的並不是製糖的工坊能開多少家,而是規模能夠開多大,畢竟現在從交州收購來的甘蔗是有限的,與其分到幾家幾十家最後誰都吃不飽而倒閉,還不如限製數量,提升質量。
當然這隻是他的一個想法,但他遠遠沒有想到工業長史那邊可比他考慮的更周全,他們居然把一些小作坊的老板全部聚集了起來,首先明確的告訴他們肯定沒有資格開辦糖廠,所以不用在等了。
而當他們急了之後,順勢提出了可以允許他們幾間糖作坊進行合作,但前提是必須確保規模,這樣一來他們算是沒得選擇了,要麽沒資格開設糖工坊,要麽就隻能選擇接受合資,而製糖工坊也因此更名為糖廠,在這件事情上因為審核嚴格,所以哪怕是糜家和甄家這樣的大氏族想要開設,前提也得合資,根本就不會網開一麵,好在有劉瀾的明示與暗示,他們兩家根本就不會涉及製糖業包括鹽鐵,雖然利大,但與糜家的紡織、羊絨、成衣比起來那就是九牛一毛。
為何劉瀾會著重讓糜家在這方麵下力氣,關鍵還是因為棉衣的關係,可以說如果不是有著糜家的財力支持,那麽遼東能有棉衣根本就不可能這麽快,指不定還遙遙無期,而他們現在的突破目標則是羽絨、羊絨類的成衣製品,當然除了這些那現在真正讓糜家賺的盆滿缽滿的一定是糜家成衣店銷售的漢服了。
當這一切都還隻是一個開始,可是因為劉瀾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他有理由確保在輕工業的棉絨紡織品一項上,就賺足了以往糜家所有的產業,畢竟糜家雖然涉及的種類很多,可終歸都是些最原始的商業模式,不管是倒騰糧食還是尚品,都是最原始也是這個時代所有商販那一套。
商人將本地急需的用品收購回來,再由開店銷售的市賈進行售賣,可是現在糜家還會再去做這些事情?早就不會了,糜家以往在天下布局的市賈早已經被劉瀾全盤接受,合格者成為了內衛一員,至於土地雖然依舊保持著小農經濟的思想,隻不過比起以往圈地中糧不同了,糜家現在的興趣完全是在遼東和丹陽養蠶。
說道在遼東養蠶,糜家絕對不是第一人,因為有田疇和閻柔在礦山的功勞,所以糜家和所有的南方養蠶人才沒有虧本,因為劉瀾當年在礦山養蠶,就專門進行過研究和對比,因為氣候和環境的因素,劉瀾從南方收購來的桑蠶全部沒有產絲,當然這也完全在他們的意料之中,所以並沒有大規模引進,反而是遼東當地的一種名為柞蠶成為了首選,而他所吃的葉子,並不是桑葉,而是柞樹葉。
而柞蠶絲因其韌性比之桑蠶更佳,所以這裏的桑蠶有很大一部分都被選座了軍用,而隻有極少部分進入了遼東開辦的紡織廠,可是隨著糜家產業重心的南移,丹陽以及未來的吳郡會稽將會成為桑蠶養殖的重心,與遼東不同,這裏將會成為民用的大頭。
劉瀾將糜家從最原始的商業規模逐漸轉型成為輕手工製造業,雖然隻是一次大膽的嚐試,但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糜家所獲取的可一點都不比他們給予劉瀾的幫助少,而這還是劉瀾刻意為之,畢竟好處都給了糜家,隻會讓別人更眼饞,這對糜家可不會是好事,懂得與人一起分蛋糕,才有可能保證大家都吃飽。
比如遼東,劉瀾就給了田疇的家族,田家在遼東涉及著皮革製品,最簡單的那就是皮衣製品了,當然至於他能不能想到製作箱包鞋子什麽的,那就不是劉瀾替他考慮的了,畢竟任何攻城劉瀾都必須要求成立研究與創新部門,要將利潤的百分之十投入進來,所以劉瀾相信這些工匠們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想出他這些能夠想到的皮革品,更想出一些他想不出來的皮革品。
當然田家的皮革生意不可能是遼東獨一家,因為當有這個苗頭的時候,田疇就已經被他調到了徐州,他這個當時可以稱之為除了徐晃和閻柔的遼東第三號人物的離開,等於讓田家失去了靠山,因為劉瀾調取的孫乾與他根本就沒有交集,而徐晃對內政又說不上話,所以除非孫乾真的官官相護,不然絕對不會走後門,可如果真有這種事情,那督郵采風史禦史以及內衛也會第一時間把情況匯集到他手中,那時田家將被處置,孫乾也別想繼續留在遼東了。
而比起皮革與紡織產業,以遼東閻柔、閻誌為首的閻家則涉及進入了造紙與印刷行業,這是一門稀缺卻前景光明的行業,閻氏兄弟二人雖然職位都很高,但也明白劉瀾這是給他們一座百寶箱,而二人也沒有辜負劉瀾的厚望,造紙術的提升尤其是紙張的質量更是深得劉瀾的滿意與誇獎,與洛陽紙比起來,遼東紙真正做到了能夠在上麵用毛筆寫字,而不僅僅隻是作為草紙來使用。
都說洛陽紙貴,可在劉瀾的眼中,洛陽紙和草紙沒什麽區別,使用起來甚至沒有帛布方便,但隨著遼東紙的生產,這樣的問題被徹底解決,而接下來劉瀾所期待的就是遼東紙何時能夠量產,甚至是期待中的宣紙合適能夠被研製而出。
當然紙張既然被生產出來,那接下來就是印刷,雖然劉瀾隻是把雕版印刷的事情大致形容了一下,但印刷廠還是很快就找到了竅門,雖然與他所期待之中的雕版印刷還有著很大的差距,但已經足以讓他欣慰,至於會用多久出現活字印刷以及轉輪排字盤等那就不是劉瀾去考慮的了,他相信人民的力量,也相信這些研發與創新的部門,畢竟劉瀾之所以會這樣做,不是去教他們如何吃魚,而是讓他們懂得如何釣魚。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有一天當活字印刷術出現的時候,劉瀾一定會激動的跳起來,因為這不是靠他去提醒甚至是教授,而是他們這些將人們靠著自己的智慧去創新而出,隻有不斷的鼓勵與支持,使得整個社會的氛圍都處於創新的熱潮之中,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新事物新產品出現。
不管是一年一番新也好,還是十年磨一劍也罷,都是創新,而創新與發明其實是最需要耐得住寂寞,也許走錯一個方向,就會導致前功盡棄,最後什麽也或不得,但這就是創新的代價,因為重點是什麽樣子,有些事物連劉瀾都不清楚,那麽到時候該怎麽辦?難道就停滯不前了嗎?
不行,劉瀾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那麽索性就提前讓他們進入到創新的匠人之中,而這時劉瀾隻需要為他們把們踢開,至於他們能走多久,那就不是他需要做的了,因為劉瀾相信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而劉瀾做的這些隻是冰山一角,他們這些跟隨自己較早的老人,幾乎都涉足一個領域,甄家也是一樣,不過甄家現在更像是房地產,畢竟整個秣陵新城都是甄家在建設,可是甄家真正恐怖的還是客棧的生意,便即全國的客棧鳳來樓也成為了劉瀾內衛最好的保護傘,當然糜家除此之外,真正的產業還是在冶鐵上,因為煉鐵容易練鋼難,而要在冶鐵方麵做出成績,其實是最難的,資金投入的大,但成效卻收獲的小,要不然劉瀾也不會用新城的建設來籠絡甄家,不至於讓他們暴走。
而這一切說白了就是劉瀾給予他們所有人的紅利,當然劉瀾也不會讓他們去壟斷這些行業,可他們所掌握的規模,一定是這個行業的龍頭老大。
畢竟這些老夥計跟著他風風雨雨一路走來,不可能對他們的生活無動於衷,更何況他也不想靠授予爵位以及土地去收攏人心,這樣做的意義最後一定會演變成土地兼並,與其這樣,那還不如給他們從其它方麵提供一些便利。
甘蔗餳與沙飴,前者乃是一種液體糖,呈粘稠狀,是將甘蔗汁濃縮加工至較高濃度,便於儲存食用,而後者沙飴則是砂糖,本來糖業交州才是生產規模最大的一個州,徐州想要用糖一多半都是采購,本來劉瀾想著在沛縣種植,但徐州的氣候根本就無法種植,雖然也有過采購,但是成熟之後含糖量根本無法與交州甘蔗相比,所以沛縣的糖廠隻能靠采購交州的甘蔗來製作。
而這就是劉瀾推廣工商業的成功,如果不是劉瀾推廣工商業,糖工坊是絕對不可能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沛縣。而商業的成績是為沛縣帶來了遠在交州的甘蔗,徐州的糖工坊則產出了比從交州購買到更廉價的砂糖和甘蔗餳。
從交州采購砂糖和甘蔗餳的成本比從沛縣糖工坊貴了三倍,而這還是劉瀾隻收商業稅的成功,如果是以往過稅、住稅等稅收全部收足,那糖業是一點都不比鹽鐵價值低的暴力行業,但是如今劉瀾可用保證,在他的治下都可以購買到較為便宜的白糖、紅糖砂糖和甘蔗餳,這就是改革帶來的紅利。
但是交州的甘蔗總歸產量低,規模小,所以劉瀾想要在徐州生產最終的結構卻是白忙一場,而後他又想到了甜菜,可是找遍了治下,卻發現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而後他又派內衛尋找,但在天下十三州內,都沒有任何甜菜的蹤影。
這樣的結果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甜菜可能也和辣椒一樣是舶來品,現在還沒有傳到中國,那麽要生產糖的話就隻能靠甘蔗,當然當甘蔗無法滿足的時候,還有一種製糖的辦法,那就是生產飴糖,而飴糖則是一種以米(澱粉)和以麥芽經過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狀,俗稱麥芽糖。
必須要說現在的製糖業的工藝還不夠完善,但就如劉瀾之前所說的科技樹一樣,雖然劉瀾不通此法,可是他相信有朝一日在工匠們的努力之下,製糖業一定會不斷的提升,製作出更好的糖品出來。
而且糖也不僅僅隻是食用的白糖紅糖這麽簡單,還有糖果可以開發和研究,當然想要製糖業能有質的飛躍,工坊是比克可少,但研究與創新同樣必不可少,而這也是商業和工業對工坊的硬性考核,想要開設製糖工坊,那麽首先你得有研究與創新的部門,雖然因此出現很多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可因為是雙部門聯合督導,沒被查出來還好,可如果是糊弄人就想著靠製糖賺錢,那此後就永遠失去了在劉瀾治下繼續生產製作糖業的機會。
所以研究和開發每年根本就不會花多少投入進入,雖然有硬性要求,但比起糖業的收入,這些投入根本就算不了什麽,當然現在製糖工坊在沛縣其實很少,劉瀾雖然沒有放開審核,先在還在將軍府的工業從事手裏掌握著,所以準入標準還是相當嚴,而監察則在工業和商業,一般也不會出現問題,就算出現問題,那就從上至下的追究責任。
劉瀾現在想要找些郡守刺史這樣的大才很難,可是找些從事這樣的小吏,那可是輕輕鬆鬆,多少人都眼巴巴的盯著這些個位置呢,你被罷免,根本不用一個時辰,各種推薦便紛至遝來。
這樣的走後門的情況多了之後,尤其是杜義的事件發生之後,劉瀾便將這些任命徹底下放,也就是說他這裏掌握著刺史和雜號將軍的任命,而內閣則掌握著郡守和偏將裨將的任命,刺史掌握著縣令的任命,郡守掌握著亭長的任命,縣令掌握著裏正的任命。
而這樣的情況在劉瀾治下這樣的工坊還有很多,而這可以說都是劉瀾鼓勵工商業的成果,而以往這些隻是非常小的規模,畢竟沛縣也不允許大規模出現,但現在因為搬遷到了秣陵,尤其是秣陵新城的建設,工坊才是真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劉瀾也相信,這樣的工坊未來會越來越多。
1452
當然劉瀾最期待的並不是製糖的工坊能開多少家,而是規模能夠開多大,畢竟現在從交州收購來的甘蔗是有限的,與其分到幾家幾十家最後誰都吃不飽而倒閉,還不如限製數量,提升質量。
當然這隻是他的一個想法,但他遠遠沒有想到工業長史那邊可比他考慮的更周全,他們居然把一些小作坊的老板全部聚集了起來,首先明確的告訴他們肯定沒有資格開辦糖廠,所以不用在等了。
而當他們急了之後,順勢提出了可以允許他們幾間糖作坊進行合作,但前提是必須確保規模,這樣一來他們算是沒得選擇了,要麽沒資格開設糖工坊,要麽就隻能選擇接受合資,而製糖工坊也因此更名為糖廠,在這件事情上因為審核嚴格,所以哪怕是糜家和甄家這樣的大氏族想要開設,前提也得合資,根本就不會網開一麵,好在有劉瀾的明示與暗示,他們兩家根本就不會涉及製糖業包括鹽鐵,雖然利大,但與糜家的紡織、羊絨、成衣比起來那就是九牛一毛。
為何劉瀾會著重讓糜家在這方麵下力氣,關鍵還是因為棉衣的關係,可以說如果不是有著糜家的財力支持,那麽遼東能有棉衣根本就不可能這麽快,指不定還遙遙無期,而他們現在的突破目標則是羽絨、羊絨類的成衣製品,當然除了這些那現在真正讓糜家賺的盆滿缽滿的一定是糜家成衣店銷售的漢服了。
當這一切都還隻是一個開始,可是因為劉瀾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他有理由確保在輕工業的棉絨紡織品一項上,就賺足了以往糜家所有的產業,畢竟糜家雖然涉及的種類很多,可終歸都是些最原始的商業模式,不管是倒騰糧食還是尚品,都是最原始也是這個時代所有商販那一套。
商人將本地急需的用品收購回來,再由開店銷售的市賈進行售賣,可是現在糜家還會再去做這些事情?早就不會了,糜家以往在天下布局的市賈早已經被劉瀾全盤接受,合格者成為了內衛一員,至於土地雖然依舊保持著小農經濟的思想,隻不過比起以往圈地中糧不同了,糜家現在的興趣完全是在遼東和丹陽養蠶。
說道在遼東養蠶,糜家絕對不是第一人,因為有田疇和閻柔在礦山的功勞,所以糜家和所有的南方養蠶人才沒有虧本,因為劉瀾當年在礦山養蠶,就專門進行過研究和對比,因為氣候和環境的因素,劉瀾從南方收購來的桑蠶全部沒有產絲,當然這也完全在他們的意料之中,所以並沒有大規模引進,反而是遼東當地的一種名為柞蠶成為了首選,而他所吃的葉子,並不是桑葉,而是柞樹葉。
而柞蠶絲因其韌性比之桑蠶更佳,所以這裏的桑蠶有很大一部分都被選座了軍用,而隻有極少部分進入了遼東開辦的紡織廠,可是隨著糜家產業重心的南移,丹陽以及未來的吳郡會稽將會成為桑蠶養殖的重心,與遼東不同,這裏將會成為民用的大頭。
劉瀾將糜家從最原始的商業規模逐漸轉型成為輕手工製造業,雖然隻是一次大膽的嚐試,但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糜家所獲取的可一點都不比他們給予劉瀾的幫助少,而這還是劉瀾刻意為之,畢竟好處都給了糜家,隻會讓別人更眼饞,這對糜家可不會是好事,懂得與人一起分蛋糕,才有可能保證大家都吃飽。
比如遼東,劉瀾就給了田疇的家族,田家在遼東涉及著皮革製品,最簡單的那就是皮衣製品了,當然至於他能不能想到製作箱包鞋子什麽的,那就不是劉瀾替他考慮的了,畢竟任何攻城劉瀾都必須要求成立研究與創新部門,要將利潤的百分之十投入進來,所以劉瀾相信這些工匠們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想出他這些能夠想到的皮革品,更想出一些他想不出來的皮革品。
當然田家的皮革生意不可能是遼東獨一家,因為當有這個苗頭的時候,田疇就已經被他調到了徐州,他這個當時可以稱之為除了徐晃和閻柔的遼東第三號人物的離開,等於讓田家失去了靠山,因為劉瀾調取的孫乾與他根本就沒有交集,而徐晃對內政又說不上話,所以除非孫乾真的官官相護,不然絕對不會走後門,可如果真有這種事情,那督郵采風史禦史以及內衛也會第一時間把情況匯集到他手中,那時田家將被處置,孫乾也別想繼續留在遼東了。
而比起皮革與紡織產業,以遼東閻柔、閻誌為首的閻家則涉及進入了造紙與印刷行業,這是一門稀缺卻前景光明的行業,閻氏兄弟二人雖然職位都很高,但也明白劉瀾這是給他們一座百寶箱,而二人也沒有辜負劉瀾的厚望,造紙術的提升尤其是紙張的質量更是深得劉瀾的滿意與誇獎,與洛陽紙比起來,遼東紙真正做到了能夠在上麵用毛筆寫字,而不僅僅隻是作為草紙來使用。
都說洛陽紙貴,可在劉瀾的眼中,洛陽紙和草紙沒什麽區別,使用起來甚至沒有帛布方便,但隨著遼東紙的生產,這樣的問題被徹底解決,而接下來劉瀾所期待的就是遼東紙何時能夠量產,甚至是期待中的宣紙合適能夠被研製而出。
當然紙張既然被生產出來,那接下來就是印刷,雖然劉瀾隻是把雕版印刷的事情大致形容了一下,但印刷廠還是很快就找到了竅門,雖然與他所期待之中的雕版印刷還有著很大的差距,但已經足以讓他欣慰,至於會用多久出現活字印刷以及轉輪排字盤等那就不是劉瀾去考慮的了,他相信人民的力量,也相信這些研發與創新的部門,畢竟劉瀾之所以會這樣做,不是去教他們如何吃魚,而是讓他們懂得如何釣魚。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有一天當活字印刷術出現的時候,劉瀾一定會激動的跳起來,因為這不是靠他去提醒甚至是教授,而是他們這些將人們靠著自己的智慧去創新而出,隻有不斷的鼓勵與支持,使得整個社會的氛圍都處於創新的熱潮之中,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新事物新產品出現。
不管是一年一番新也好,還是十年磨一劍也罷,都是創新,而創新與發明其實是最需要耐得住寂寞,也許走錯一個方向,就會導致前功盡棄,最後什麽也或不得,但這就是創新的代價,因為重點是什麽樣子,有些事物連劉瀾都不清楚,那麽到時候該怎麽辦?難道就停滯不前了嗎?
不行,劉瀾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那麽索性就提前讓他們進入到創新的匠人之中,而這時劉瀾隻需要為他們把們踢開,至於他們能走多久,那就不是他需要做的了,因為劉瀾相信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而劉瀾做的這些隻是冰山一角,他們這些跟隨自己較早的老人,幾乎都涉足一個領域,甄家也是一樣,不過甄家現在更像是房地產,畢竟整個秣陵新城都是甄家在建設,可是甄家真正恐怖的還是客棧的生意,便即全國的客棧鳳來樓也成為了劉瀾內衛最好的保護傘,當然糜家除此之外,真正的產業還是在冶鐵上,因為煉鐵容易練鋼難,而要在冶鐵方麵做出成績,其實是最難的,資金投入的大,但成效卻收獲的小,要不然劉瀾也不會用新城的建設來籠絡甄家,不至於讓他們暴走。
而這一切說白了就是劉瀾給予他們所有人的紅利,當然劉瀾也不會讓他們去壟斷這些行業,可他們所掌握的規模,一定是這個行業的龍頭老大。
畢竟這些老夥計跟著他風風雨雨一路走來,不可能對他們的生活無動於衷,更何況他也不想靠授予爵位以及土地去收攏人心,這樣做的意義最後一定會演變成土地兼並,與其這樣,那還不如給他們從其它方麵提供一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