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在漢代非常普遍,而因為其手段殘忍,皆被稱之為活閻王,而這也是為什麽郭圖沒有子承父業,繼續做酷吏的原因,畢竟酷吏的名聲可是能夠與十常侍相提並論,可想而知郭圖沒有再做酷吏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當袁紹把任務下達下來的時候,他並沒有拒絕,當然也不敢拒絕。
拒絕就等於遺忘家族的曆史和傳統,郭家幾百年的酷吏傳統就算郭圖現在的身份和情況都不一樣了,也不可能不去承認家族的傳統,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但是比起他的家族,郭圖雖然會使酷吏的手段,但是他不會像真正的酷吏那般殘忍,大多數人雖然偶讀遭受了他酷吏的刑罰,但大多數沒有問題之人最後都被放了出來。
這一點可能是郭圖與其他酷吏最大的區別,如果是真正的酷吏,那這些被捉之人一個都不可能活著回去,寧殺錯不放過,這就是酷吏,小罪變重罪,重罪變死刑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當年雒陽詔獄,可不僅僅隻有十常侍控製的北寺獄才是地獄,其餘在司隸校尉乃至河南尹下的詔獄手段之殘忍可一點都不比北寺獄差多少,但凡進去脫層皮那都是輕的,大多數都死在了詔獄之中,所以當聽聞郭圖放走那些沒有問題之人的時候,袁紹還很滿意,直誇郭圖,可是當他把那些有問題但又沒有證據之人也放走後,袁紹卻生氣了,他開始審視郭圖酷吏世家的身份了。
沒有問題放人走,袁紹當然不會有問題,可疑罪從無那袁紹可不允許,尤其是戰時,這種人扣下來也要比放走好,就因為這一原因,這件事也就到此為之了,該交代的都交代了該處罰的也都處罰了,該放的自然也都放走了,隻不過郭圖這一趟卻是白忙了,袁紹沒有革職已經是看在過往的麵子上了。
真相雖然找到了,但結果其實袁紹早已經能夠想到,必然是曹操的人在搗鬼,這很正常,雖然有些下三濫的手段他不屑去做,可那也是因為這些事情不用他做,就已經有人會幫他完成,在許都,有太多這種人。
在袁紹內部清剿諜探之際,或許是屋漏又遭連夜雨,被他寄予厚望的高覽同樣也吃到了一場敗仗,遭遇了曹軍的伏擊,雖然損失同樣不大,但損失了近三千人也是開展以來損失兵力最多的一回。
消息傳來,袁紹徹底暴怒了,雙線皆敗,文醜高覽齊齊出師不利,這讓他開始懷疑這一仗繼續交給他二人指揮的前景了,本來他是想等著二人渡過黃河之後再趕往前線的,但現在看起來,這個時間要提前了,甚至可以說他得親自到前線指揮作戰,要不然他真的要懷疑這一仗又會像徐州之戰那樣損失慘重了。
袁紹可不能再允許類似的情況再發生了,徐州之戰的結果對他來講是非常不滿意甚至是極其憤怒的,關鍵還折了他一員大將顏良,而現在接二連三的失利下,雖然損失不大,但是他真的太害怕再發生這樣的意外了,這樣的失敗對士氣打擊太大了,他真的害怕曹操積小勝為大勝,最終讓他一敗塗地。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他再想南下最少都會延遲三五年,他可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為了這一天他準備了許久,而如果這一仗敗了,別說未來三五年可能無法南下,甚至他都害怕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最佳幾日大將軍府格外忙碌,因為袁紹決定親臨前線,整個大將軍府上上下下全部忙碌了起來,至於一切政務則全部交給了三子袁尚,好在經曆了徐州之戰半年多時間的曆練後,年輕的袁尚在處理這些瑣碎的政務時已經非常熟練,哪裏還有當時忙起來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的樣子,不到一個時辰該處理的公務就都被他處理完畢,而一切重要的事情,還需要他的父親親自批示。
盡管袁紹已經決定南下,但這一回他並不會如徐州之戰時將三子留在鄴城,而這一次他會帶所有人到前線,一切公務都會在前線解決,這一次的中原之戰對他的意義太大了,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這一仗沒有什麽可問的,冀州必死無疑,但是現在他真的有點害怕了,中原之戰可能真的有變數。
如今的曹操已經不是當年的曹操了,這一點袁紹之前雖然不願承認,但是在連續兩次失利之後他必須要麵對這一現實,如果問他後不後悔,他肯定後悔扶持了這麽一個未來的對手,現在想想,如果有可能當年就不該放他去東郡,或許也就不會有現在這麽多的麻煩,當然曹操崛起還是因為兗州之戰,那個時候如果不是被公孫瓚拖累的話,他有太多更好的選擇,隻可惜再一次他錯過了南下的機會,同時也將兗州拱手讓給了曹操。
遺憾肯定是非常的遺憾,便宜了曹操,可他卻忽略了一點,如果曹操沒有堅持下來的話,那兗州也不會繼續在袁紹的手中,而會是呂布的地盤,所以他當年最好的選擇就是不逼曹操殺張邈,而是在解決了公孫瓚之後再處理兗州事物,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算張邈和呂布叛亂,那時袁紹也有能力選擇南下平叛,這樣一來,兗州還在他的掌握之中,而曹操也隻是他帳下的一方郡守,想成為一方諸侯,也就不會有他什麽事情了,
這些事情袁紹想想多少都會有些後悔,雖然無法改變,但無疑當時做出的錯誤決定卻影響到了現如今的天下格局,而這一點無疑是當時的袁紹所沒有想到的,曹操發展之快遠遠超過他的預期,尤其是在迎天子之後,曹操的發展如果被八匹大馬拉拽一般奔馳起來。
其發展的速度之快簡直讓人難以想象甚至還有點羨慕和極度,這個時候如果再問袁紹後不後悔,他肯定也後悔,但並不是後悔當初沒有聽沮授迎獻帝的建議,而隻是後悔為什麽沒有把獻帝接過來。
因為他在看到曹操對獻帝的方式之後才發現自己當初的考慮還真的有點多餘了,可以說在對曹操的事情上,他從占據著絕對優勢變成了今日他有了與自己抗衡的能力,這一切都可以說是他自己造成的。
一步走錯步步走錯,而這一次開戰,可以說也是在匆忙之間做出的決定,現在他都有點懷疑,這一次的決定是不是又是一次錯誤的選擇,但是自己已經錯了這麽多回,運氣已經查到了頂點,所謂物極必反,也該到了反彈的時候了,所以他在想這一次也許不會再倒黴下去呢,或許自己親臨戰場,有他親自坐鎮,或許就能扭轉這一切。
這一切的變化真的是太快了,這才短短幾年的時間,不僅是天下的格局發生了變化,南盟徹底成為曆史,而他們北盟也分崩離析,而從討董時期細數這些諸侯,最後落得一個失敗結局的諸侯,可不都是因為內部的分崩離析?
先說董卓那是因為呂布,再說李催與郭汜那是因為兩人的反目成仇,而公孫瓚的失敗又是敗在內部的失和,尤其到了後期,將領與士兵的矛盾更是直接導致公孫瓚失敗,而陶謙是因為內部世家直接的爭鬥,呂布直白則是主仆之間的猜忌,至於他兄弟袁術,更是因為稱帝失去了人心。
這一切的一切,外部因素真的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反而是內部的失和找出來這些諸侯最後消失在曆史的主因,都說堡壘從內部瓦解,以前袁術可能還有一些懷疑,但現在他可以說是百分百敢肯定了。
所以他再仔細審視冀州時,發現這些導致諸侯失敗的內部原因好像在冀州並沒有存在,可他卻並不知曉,這完全是他當局者迷,很多問題不是沒有而是被隱藏了下來,所謂的欺上就是這個道理,袁紹他哪裏能看得出來,但如果他讓一個旁觀者去找問題,哪怕是他的三子袁尚,都能找出問題所在,可是這些問題卻不會也沒有幾個人真的敢當著他的麵說出來,因為他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的冀州,欺上矛盾重重,現在因為對外的戰爭內部的矛盾全部都被轉移,但隨著連續的失敗乃至最終失敗,內部的矛盾會隨之而爆發,到時這些矛盾一旦爆發之後,勢必就會引爆冀州,最終的失敗也就非常的正常甚至是自然了。
而這樣的情況對袁紹如此,對曹操同樣如此,戰爭無疑是轉移內外矛盾的最佳方式,但是他隻是把矛盾壓了下去,卻並不是解決了內外的矛盾,這些矛盾都在積蓄著,如同冀州的矛盾一樣,隻是這個爆發的時間點則取決於這一仗的勝負。
曆史上曹操獲勝了,內部的矛盾也就隨風而去,而蜀漢諸侯亮通過戰爭轉移內部矛盾,最後卻失敗,這些原因都不能忽視,當然曹操聰明之處則在於他燒毀了那些投敵之人的信函,這才是其穩定內部局勢的關鍵,沒有這些,曹操也很難真正統一北方。
袁尚來到了書房,匯報了今天的一些公務,當然將一些關鍵的政務交由父親親自處理,袁紹讓他把文書放在書案,文書會俺緊急的等級由袁尚分別放置,第一封也就是在袁尚心目中最為緊急的公務,袁紹拿起來,隻是一眼,臉色便徹底變成了鐵青色,站起身,一句話沒說,袁尚當然清楚內容,站在一旁不敢吱聲,而袁紹則鐵青著連在屋內來回踱步,最後更是直接來到窗前,打開了窗戶,陽光照射在他身體的一刻,他沉聲,道:“你這麽看?”
“不好說,大哥並沒有給出消息的來源,所以很難判斷劉瀾是否真的已經被曹操所拉攏,但既然廣陵秣陵軍有異動的話,那就一定要小心,雖然現在徐州還有我軍不到五千人,但孩兒以為可以讓馬延先從高郵退到琅琊,如果劉瀾當真起兵,那時再讓大哥帶兵在琅琊進行防禦也不遲。”袁尚非常小心的說著,雖然他不敢保證自己的想法一定會被父親采納,但是他對這件事情已經考慮許久,並認為這是眼下唯一能夠解決麻煩的的選擇,除此之外他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麽更好的選擇。
“你的建議可行,但我覺得最好還是讓馬延那邊談一下消息,如果當真確定劉瀾被曹操收買與他一同出兵的話,那我們在做應對不遲,而如果這隻是曹操拋出的煙霧彈,那就絕對不能上他的當。”再次之前他們與劉瀾有過約定,所以他不相信劉瀾會在這個時候做出這般背信棄義的事情來,那樣他的名聲隻會變得更加臭,被世人所唾棄,其次劉瀾現在還在荊南,就算那邊的戰事已經到了尾聲,可真要出兵也一定不可能選擇在這個時間點,而一定是他在返回秣陵之後,因為劉瀾用兵,可從未有過同時兩線作戰的先例,以前不會現在也不可能會。
“父親覺得大哥的消息來源是有問題嗎?”他知道自己的話已經有點多了,這種事情他給出自己的建議就好,再多就不行了,畢竟一旦他說對了,那功勞自然就是他一個人的,可關鍵是如此重要的時刻,成功他可有照單全收,可一旦失敗呢?
所以他可不想因為一句話就讓自己出於世子領先的位置一下子便到底,徹底失去機會,這種便宜別人的事情最好少做甚至不去做,再說他對軍事上的事情有自知之明,本來他想著要不要先去問問審配們,最好先聽聽他們的看法,但時間來不及所以他現在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是非常有勇氣的,因為連他自己都不確定會對他世子之爭中造成什麽樣的影響。
他希望會是好的結果,畢竟對這件事他可是思慮再三,他自認為這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也是最穩妥的方式,隻不過這樣一來他卻不知道他的父親南下的決定卻勢必要退後了,再無法確定準確消息前,袁紹絕不可能輕易冒險。
拒絕就等於遺忘家族的曆史和傳統,郭家幾百年的酷吏傳統就算郭圖現在的身份和情況都不一樣了,也不可能不去承認家族的傳統,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但是比起他的家族,郭圖雖然會使酷吏的手段,但是他不會像真正的酷吏那般殘忍,大多數人雖然偶讀遭受了他酷吏的刑罰,但大多數沒有問題之人最後都被放了出來。
這一點可能是郭圖與其他酷吏最大的區別,如果是真正的酷吏,那這些被捉之人一個都不可能活著回去,寧殺錯不放過,這就是酷吏,小罪變重罪,重罪變死刑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當年雒陽詔獄,可不僅僅隻有十常侍控製的北寺獄才是地獄,其餘在司隸校尉乃至河南尹下的詔獄手段之殘忍可一點都不比北寺獄差多少,但凡進去脫層皮那都是輕的,大多數都死在了詔獄之中,所以當聽聞郭圖放走那些沒有問題之人的時候,袁紹還很滿意,直誇郭圖,可是當他把那些有問題但又沒有證據之人也放走後,袁紹卻生氣了,他開始審視郭圖酷吏世家的身份了。
沒有問題放人走,袁紹當然不會有問題,可疑罪從無那袁紹可不允許,尤其是戰時,這種人扣下來也要比放走好,就因為這一原因,這件事也就到此為之了,該交代的都交代了該處罰的也都處罰了,該放的自然也都放走了,隻不過郭圖這一趟卻是白忙了,袁紹沒有革職已經是看在過往的麵子上了。
真相雖然找到了,但結果其實袁紹早已經能夠想到,必然是曹操的人在搗鬼,這很正常,雖然有些下三濫的手段他不屑去做,可那也是因為這些事情不用他做,就已經有人會幫他完成,在許都,有太多這種人。
在袁紹內部清剿諜探之際,或許是屋漏又遭連夜雨,被他寄予厚望的高覽同樣也吃到了一場敗仗,遭遇了曹軍的伏擊,雖然損失同樣不大,但損失了近三千人也是開展以來損失兵力最多的一回。
消息傳來,袁紹徹底暴怒了,雙線皆敗,文醜高覽齊齊出師不利,這讓他開始懷疑這一仗繼續交給他二人指揮的前景了,本來他是想等著二人渡過黃河之後再趕往前線的,但現在看起來,這個時間要提前了,甚至可以說他得親自到前線指揮作戰,要不然他真的要懷疑這一仗又會像徐州之戰那樣損失慘重了。
袁紹可不能再允許類似的情況再發生了,徐州之戰的結果對他來講是非常不滿意甚至是極其憤怒的,關鍵還折了他一員大將顏良,而現在接二連三的失利下,雖然損失不大,但是他真的太害怕再發生這樣的意外了,這樣的失敗對士氣打擊太大了,他真的害怕曹操積小勝為大勝,最終讓他一敗塗地。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他再想南下最少都會延遲三五年,他可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為了這一天他準備了許久,而如果這一仗敗了,別說未來三五年可能無法南下,甚至他都害怕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最佳幾日大將軍府格外忙碌,因為袁紹決定親臨前線,整個大將軍府上上下下全部忙碌了起來,至於一切政務則全部交給了三子袁尚,好在經曆了徐州之戰半年多時間的曆練後,年輕的袁尚在處理這些瑣碎的政務時已經非常熟練,哪裏還有當時忙起來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的樣子,不到一個時辰該處理的公務就都被他處理完畢,而一切重要的事情,還需要他的父親親自批示。
盡管袁紹已經決定南下,但這一回他並不會如徐州之戰時將三子留在鄴城,而這一次他會帶所有人到前線,一切公務都會在前線解決,這一次的中原之戰對他的意義太大了,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這一仗沒有什麽可問的,冀州必死無疑,但是現在他真的有點害怕了,中原之戰可能真的有變數。
如今的曹操已經不是當年的曹操了,這一點袁紹之前雖然不願承認,但是在連續兩次失利之後他必須要麵對這一現實,如果問他後不後悔,他肯定後悔扶持了這麽一個未來的對手,現在想想,如果有可能當年就不該放他去東郡,或許也就不會有現在這麽多的麻煩,當然曹操崛起還是因為兗州之戰,那個時候如果不是被公孫瓚拖累的話,他有太多更好的選擇,隻可惜再一次他錯過了南下的機會,同時也將兗州拱手讓給了曹操。
遺憾肯定是非常的遺憾,便宜了曹操,可他卻忽略了一點,如果曹操沒有堅持下來的話,那兗州也不會繼續在袁紹的手中,而會是呂布的地盤,所以他當年最好的選擇就是不逼曹操殺張邈,而是在解決了公孫瓚之後再處理兗州事物,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算張邈和呂布叛亂,那時袁紹也有能力選擇南下平叛,這樣一來,兗州還在他的掌握之中,而曹操也隻是他帳下的一方郡守,想成為一方諸侯,也就不會有他什麽事情了,
這些事情袁紹想想多少都會有些後悔,雖然無法改變,但無疑當時做出的錯誤決定卻影響到了現如今的天下格局,而這一點無疑是當時的袁紹所沒有想到的,曹操發展之快遠遠超過他的預期,尤其是在迎天子之後,曹操的發展如果被八匹大馬拉拽一般奔馳起來。
其發展的速度之快簡直讓人難以想象甚至還有點羨慕和極度,這個時候如果再問袁紹後不後悔,他肯定也後悔,但並不是後悔當初沒有聽沮授迎獻帝的建議,而隻是後悔為什麽沒有把獻帝接過來。
因為他在看到曹操對獻帝的方式之後才發現自己當初的考慮還真的有點多餘了,可以說在對曹操的事情上,他從占據著絕對優勢變成了今日他有了與自己抗衡的能力,這一切都可以說是他自己造成的。
一步走錯步步走錯,而這一次開戰,可以說也是在匆忙之間做出的決定,現在他都有點懷疑,這一次的決定是不是又是一次錯誤的選擇,但是自己已經錯了這麽多回,運氣已經查到了頂點,所謂物極必反,也該到了反彈的時候了,所以他在想這一次也許不會再倒黴下去呢,或許自己親臨戰場,有他親自坐鎮,或許就能扭轉這一切。
這一切的變化真的是太快了,這才短短幾年的時間,不僅是天下的格局發生了變化,南盟徹底成為曆史,而他們北盟也分崩離析,而從討董時期細數這些諸侯,最後落得一個失敗結局的諸侯,可不都是因為內部的分崩離析?
先說董卓那是因為呂布,再說李催與郭汜那是因為兩人的反目成仇,而公孫瓚的失敗又是敗在內部的失和,尤其到了後期,將領與士兵的矛盾更是直接導致公孫瓚失敗,而陶謙是因為內部世家直接的爭鬥,呂布直白則是主仆之間的猜忌,至於他兄弟袁術,更是因為稱帝失去了人心。
這一切的一切,外部因素真的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反而是內部的失和找出來這些諸侯最後消失在曆史的主因,都說堡壘從內部瓦解,以前袁術可能還有一些懷疑,但現在他可以說是百分百敢肯定了。
所以他再仔細審視冀州時,發現這些導致諸侯失敗的內部原因好像在冀州並沒有存在,可他卻並不知曉,這完全是他當局者迷,很多問題不是沒有而是被隱藏了下來,所謂的欺上就是這個道理,袁紹他哪裏能看得出來,但如果他讓一個旁觀者去找問題,哪怕是他的三子袁尚,都能找出問題所在,可是這些問題卻不會也沒有幾個人真的敢當著他的麵說出來,因為他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的冀州,欺上矛盾重重,現在因為對外的戰爭內部的矛盾全部都被轉移,但隨著連續的失敗乃至最終失敗,內部的矛盾會隨之而爆發,到時這些矛盾一旦爆發之後,勢必就會引爆冀州,最終的失敗也就非常的正常甚至是自然了。
而這樣的情況對袁紹如此,對曹操同樣如此,戰爭無疑是轉移內外矛盾的最佳方式,但是他隻是把矛盾壓了下去,卻並不是解決了內外的矛盾,這些矛盾都在積蓄著,如同冀州的矛盾一樣,隻是這個爆發的時間點則取決於這一仗的勝負。
曆史上曹操獲勝了,內部的矛盾也就隨風而去,而蜀漢諸侯亮通過戰爭轉移內部矛盾,最後卻失敗,這些原因都不能忽視,當然曹操聰明之處則在於他燒毀了那些投敵之人的信函,這才是其穩定內部局勢的關鍵,沒有這些,曹操也很難真正統一北方。
袁尚來到了書房,匯報了今天的一些公務,當然將一些關鍵的政務交由父親親自處理,袁紹讓他把文書放在書案,文書會俺緊急的等級由袁尚分別放置,第一封也就是在袁尚心目中最為緊急的公務,袁紹拿起來,隻是一眼,臉色便徹底變成了鐵青色,站起身,一句話沒說,袁尚當然清楚內容,站在一旁不敢吱聲,而袁紹則鐵青著連在屋內來回踱步,最後更是直接來到窗前,打開了窗戶,陽光照射在他身體的一刻,他沉聲,道:“你這麽看?”
“不好說,大哥並沒有給出消息的來源,所以很難判斷劉瀾是否真的已經被曹操所拉攏,但既然廣陵秣陵軍有異動的話,那就一定要小心,雖然現在徐州還有我軍不到五千人,但孩兒以為可以讓馬延先從高郵退到琅琊,如果劉瀾當真起兵,那時再讓大哥帶兵在琅琊進行防禦也不遲。”袁尚非常小心的說著,雖然他不敢保證自己的想法一定會被父親采納,但是他對這件事情已經考慮許久,並認為這是眼下唯一能夠解決麻煩的的選擇,除此之外他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麽更好的選擇。
“你的建議可行,但我覺得最好還是讓馬延那邊談一下消息,如果當真確定劉瀾被曹操收買與他一同出兵的話,那我們在做應對不遲,而如果這隻是曹操拋出的煙霧彈,那就絕對不能上他的當。”再次之前他們與劉瀾有過約定,所以他不相信劉瀾會在這個時候做出這般背信棄義的事情來,那樣他的名聲隻會變得更加臭,被世人所唾棄,其次劉瀾現在還在荊南,就算那邊的戰事已經到了尾聲,可真要出兵也一定不可能選擇在這個時間點,而一定是他在返回秣陵之後,因為劉瀾用兵,可從未有過同時兩線作戰的先例,以前不會現在也不可能會。
“父親覺得大哥的消息來源是有問題嗎?”他知道自己的話已經有點多了,這種事情他給出自己的建議就好,再多就不行了,畢竟一旦他說對了,那功勞自然就是他一個人的,可關鍵是如此重要的時刻,成功他可有照單全收,可一旦失敗呢?
所以他可不想因為一句話就讓自己出於世子領先的位置一下子便到底,徹底失去機會,這種便宜別人的事情最好少做甚至不去做,再說他對軍事上的事情有自知之明,本來他想著要不要先去問問審配們,最好先聽聽他們的看法,但時間來不及所以他現在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是非常有勇氣的,因為連他自己都不確定會對他世子之爭中造成什麽樣的影響。
他希望會是好的結果,畢竟對這件事他可是思慮再三,他自認為這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也是最穩妥的方式,隻不過這樣一來他卻不知道他的父親南下的決定卻勢必要退後了,再無法確定準確消息前,袁紹絕不可能輕易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