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現在怎麽樣?”幾人閑談幾句之後,劉瀾微笑著詢問起了已經前往豫章的徐庶。此戰徐盛歸在了魯肅帳下,算是他的副將,不過對於徐盛的安排劉瀾可打算把他長留在魯肅身邊,更不會讓他直接留在九江,他有更合適的人選,乃是趙雲麾下的張承,當然如果真要說起來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張昭之子,當然劉瀾看上他主要還是因為他的能力很強,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廣陵的形式更為複雜,與其留張承還不如留徐盛,所以九江一旦打下來的話,那麽劉瀾就會把徐盛和張承對調。
當然除了一個徐盛,對廣陵的防守甚至未來徐州的防禦還是不足的,對此如果有那麽一天徐州真的能夠奪回來的話,那麽徐盛還是會回到他的小沛,當然劉瀾會設立小沛都護,而廣陵依然是張南,琅琊則是徐方,這樣就能確保徐州的安全,一旦徐州出現軍情,也能夠保障徐州不會出現用人捉襟見肘的情況。
“徐盛離開的時候士氣不錯,甚至揚言無須攝山營就能拿下九江。”魯肅說道,雖然他說這話時還是很低調的,甚至可以用謙虛二字,可看得出來他和徐盛的想法是非常一致的,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此刻信誓旦旦的模樣。
“士氣可用。”劉瀾點點頭,非常滿意,雖然有那麽一個時刻他想過敲打下對方,但話到口中卻還是吞了回去,以魯肅謹慎的性格,自然會注意到這些,更不要忘記還有黃忠的存在,所以絕對不會發生輕敵的情況。
“那就好,這次你到了豫章之後,主要以配合黃忠為主,按照他的戰略部署進行戰備,如果拿下九江,你就必須立刻著手籌備鄱陽都督府。”劉瀾不忘再叮囑他一番,就在這時,門外突然傳來消息:“主公,呂岱將軍到了。”
說起呂岱,無疑是劉瀾這次回到秣陵之後最大的發現,而對他的使用,也完全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呂岱最初在徐州不過隻是海陵縣的縣吏,因避亂而到了丹陽,在招賢館裏似他這樣的小吏和寒門太多了,但劉瀾卻在這些人裏,獨獨挑出了四十多歲的呂岱,還將他委以重任,從小吏直接就變成了將軍府的將領。
這樣躍龍門的事情畢竟少見,在劉瀾帳下更是少見,但劉瀾還是力排眾議,當然也是因為魯肅新組建的部隊都是從各部抽調所以反響並不是很激烈,就這樣呂岱成為了魯肅帳下的又一名偏將,就這個位置來說肯定不能算有多高的,但如果橫向與對比徐盛,那麽他他這個位置可就太高了,甚至連呂岱自己都有些難以置信。
如果是文職,不管是縣吏還是縣令,對他來說都不過分,他也有這個能力做好本職的工作,可突然讓他棄筆從戎,這就讓他有些退縮了,為此劉瀾甚至親自見了他,讓他不要猶豫和害怕,先試一試,不管怎麽說自天下大亂以前,所有的武人不都是呂岱這樣的文職嘛,所以劉瀾表達了他的看法,就是非常看好呂岱能夠在軍隊中闖出名聲。
當然劉瀾能有這樣的底氣,自然是因為他在後世知道呂岱的名頭的,吳國的安南將軍、大將軍大司馬,這都說明了他有著極強的軍事才能,相反他在內政方麵劉瀾則並沒有多少了解,不過細細想來,如果文武雙全的可能性肯定是有的,但相比於內政,他軍事上的才華肯定更強,不然的話孫權也就不會把他發掘成儒將,而是相國了。
正因為有此了解,所以當他偶然之間發現小吏之中出現了呂岱的名字之後就立刻讓內衛著實收集關於呂岱的一切消息,而事實證明此呂岱正是他所熟知的呂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直沒有被委以重任的呂岱被劉瀾一道公文就直接轉到了將軍府中,為此他更是親自見了他,才算是讓他安心做了一員校尉。
雖然如今的校尉和雜號將軍一樣,沒有什麽實權,但因為他會暫時歸在魯肅帳下隨軍出征,所以他這個校尉可就是有實權的校尉,統帥五千人馬,如此任命,連魯肅都驚訝,雖然沒有拒絕,但也沒有反對,當然他唯一的要求則是想先見見呂岱,再給出自己的決定。
魯肅要看看人,不管怎麽說,畢竟是他的部將,魯肅還是多少有些要求的,對於人品等等雖然不是特別看重,可是能力最少要保障吧,如果他隻是小吏的能力,那軍中這樣的人可就太多了,文書和刀筆吏到處都有,所以他真正關心的還是他的軍事才華,隻要他真的如劉瀾所說的那麽有能力,那魯肅自然沒有二話,這樣的人才,自然要用,而且還要重用。
“這個呂岱終於來了,子敬啊,等下可不要太刁難你的部將。”
“那可不成。”
“你啊你。”劉瀾搖搖頭,對於耿直的魯肅是一點脾氣沒有,大手一揮,道:“讓他進來吧。”
“參見主公、軍事、軍議中郎將。”呂岱進屋之後便即施禮,雖然眼前三人就年紀來說比他都年輕了太多,可就職位來看,如果不是這次陰差陽錯被劉瀾看重,他撐死不過就是一名小吏,這輩子都難有出頭之日,雖然此刻出現在大帳之中,依然有那麽一刻不真實的感覺,但他還是不斷提醒自己,這就是現實,忙在施禮之後又補充,道:“末將來晚了,還請主公恕罪。”
“哪裏是來晚了,我看是來得正好!”劉瀾笑著說完之後,轉身對魯肅,道:“既然人都到齊了,那就開始吧。”
馬鞍山大營是專門為攝山營而修建的,雖然已經竣工,但還沒有交付攝山營使用,所以趁著這次機會,劉瀾專程讓魯肅的部隊臨時再此駐紮,不得不說,這座大營要比攝山營的規模更大,設施也更完善,當然尤其是中軍大營,在劉瀾的要求之下,更是專程修建了沙盤,這樣的情況可是太少見了,以往隻有在將軍府才會出現沙盤,甚至是劉瀾的大營之中,而現在隨著沙盤製作技術提升,製作變得更加簡單,未來沙盤將會是所有大營都必備的,當然地圖也不會缺少。
四人走到巨大的軍事沙盤前,這幅沙盤描繪出的是豫章包括九江在內的地形,黃忠發來的戰報以及送達,對許褚擊敗九江軍以及擊殺韓當的經過也徹底搞清楚,當然這些都是絕密,魯肅和呂岱還不知情,所以在沙盤前先將海昏一戰的經過做了細致的分解與分析,然後徐庶才蓋棺定論,道:“這次海昏之戰,從戰爭之初到戰爭結束,根據情報來看,最初韓當退守海昏,極有可能是打算以守為主,因為那時韓當的部隊隻有兩萬人,而後來根據交戰情報來看,韓當的部隊多出了一倍,也就是說在這三天的時間裏,九江派出了援軍,這也就是說,當韓當與許褚最初碰麵之後,韓當力主防禦,而九江力主殲敵,也就是說孫策是一心要與我們進行決戰的,為什麽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很有可能是孫策知曉我們兵力不足,在結合黃忠初到九江,韓當便率部隊殺來豫章分析的話,九江對於秣陵的消息可能有特殊渠道獲知,但是根據最初韓當與許褚相遇的結論推斷,我們最初這個推斷又是不成立的,所以我的分析結論是這次韓當出兵豫章,隻是一次巧合,而在這之後當孫策得知我們已經染指豫章後,他勢必就要考慮兩件事情,首先就是撤離九江,其次就是與我軍在豫章決一死戰,而他做出的決定顯然是後者,從其再派了兩萬支援可以做出結論。”
徐庶說道這裏的時候,劉瀾看了邊上的魯肅和呂岱一眼,見二人沉思,劉瀾也就沒有去打斷二人,以他二人的能耐,肯定能夠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和看法,當然之所以開篇讓徐庶講這些,說白了還是他希望二人在前往豫章之前,能夠對那邊的形式有所了解,這樣當二人抵達豫章之後也能更快的進入工作當中,不用再去熟悉情況和了解形式。
片刻之後,見二人抬起頭,劉瀾這才開口,道:“可以說這次許褚能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是有一定運氣成分的,當然我不否定他所做出的努力,但是隻消滅了九江軍不到五千人來看,這一仗隻能說是勝利,但並沒有取得真正決定性的勝利,九江軍還有一站的能力,而因為有了韓當之死,接下來再想戰勝九江軍其實並不容易,所以我的意見是,如果你們抵達豫章之後,我希望能夠集結部隊,主動出擊,取得一次大勝,最少也要消滅九江軍一到兩個曲,如果能夠讓其減員萬人,那麽豫章之戰我們就變得輕鬆起來,之後不管是豫章之戰還是九江之戰,都會輕鬆。”
徐庶輕輕咬了一下嘴唇,有不同的意見,道:“在這件事情上,我和主公是有不同意見的,我們這次抽調了一萬人過去,再加上黃忠將軍帶過去的一萬部隊,兵力在兩萬人,如果再加上豫章軍的話,兵力是有與九江軍一戰的可能,但是豫章軍的戰鬥力到底如何,這是個關鍵,我們能否取得勝利,消滅敵軍主力這還很難說,其次,一旦在豫章真的取得如此大的勝利,那麽卑職有些擔心孫策的反應,他會不會立刻將其餘在豫章的部隊抽調回九江,而同時考慮撤出九江?”
徐庶的擔心主要集中在主動出擊是否會有打草驚蛇的可能,所以他和劉瀾的分歧主要集中在這裏,他更希望的是盡可能的尋找殲敵的戰機,也就是說不輕易出手,但出手就必須要一擊製敵,這樣在擊敗豫章的九江軍後,便可以命令近衛騎兵長驅直入進入九江,防止孫策逃跑,隻有徹底殲滅孫策,才算真正的一勞永逸。
二人談著各自不同的看法,而魯肅和呂岱二人則認真聽著二人直接的爭論,從表麵上看,劉瀾的想法是最為保守的抉擇,這無疑是與他以往風格有著決然不同,但是如果從保護部隊的角度來看,他的決定無疑是以最穩妥的。
而徐庶的建議,則多少有些冒險,進行一場決定性的戰鬥,一舉殲滅九江軍,這談何容易,那可是四萬人的部隊,以現在豫章軍的實力來說,他們如果過去也不過能夠與九江軍在人數上相等,可想要一口吃掉九江軍的話,就太困難了,沒有那麽大的胃口,到最後反而還會出現貪心不足蛇吞象的情況,把自己撐死。
但換個角度來說,從有效消滅九江孫策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的話,那麽徐庶的建議又是最穩妥的,如果把孫策逼走了,那麽留著這樣的禍害遲早都是麻煩,所以這一仗真正的目的還是消滅孫策。
所以這也就出現了從戰術角度來看,主公劉瀾的建議是最為可取的,而從戰略來角度來看,軍師徐庶的建議又是最穩妥的,這個時候,劉瀾又一次開口,道:“所以我想聽聽你們二人的看法,在這件事情上,你們的態度更傾向誰?”
劉瀾的目光首先轉向了魯肅,道:“子敬,你先來說說吧。”
魯肅立即拿起了沙盤上的木杆,雖然地圖上之標記著九江和豫州,但是他第一時間指向的方向大家心裏都清楚那裏乃是長沙的位置,而更具第一次九江之戰來看,孫策一旦要逃,前往長沙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所以她指向長沙的一刻,說道:“如果孫策退,也隻能暫時退往長沙去投靠張羨,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前次出現孫策消失的情況不會再度發生,既然知道他的行蹤,而劉表又給予了我們進入荊南四郡的便利,那又何必冒險,所以要末將來選擇的話,我會支持主公的建議,先確保在豫章的絕對優勢,再去考慮吞食九江的可能。”
當然除了一個徐盛,對廣陵的防守甚至未來徐州的防禦還是不足的,對此如果有那麽一天徐州真的能夠奪回來的話,那麽徐盛還是會回到他的小沛,當然劉瀾會設立小沛都護,而廣陵依然是張南,琅琊則是徐方,這樣就能確保徐州的安全,一旦徐州出現軍情,也能夠保障徐州不會出現用人捉襟見肘的情況。
“徐盛離開的時候士氣不錯,甚至揚言無須攝山營就能拿下九江。”魯肅說道,雖然他說這話時還是很低調的,甚至可以用謙虛二字,可看得出來他和徐盛的想法是非常一致的,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此刻信誓旦旦的模樣。
“士氣可用。”劉瀾點點頭,非常滿意,雖然有那麽一個時刻他想過敲打下對方,但話到口中卻還是吞了回去,以魯肅謹慎的性格,自然會注意到這些,更不要忘記還有黃忠的存在,所以絕對不會發生輕敵的情況。
“那就好,這次你到了豫章之後,主要以配合黃忠為主,按照他的戰略部署進行戰備,如果拿下九江,你就必須立刻著手籌備鄱陽都督府。”劉瀾不忘再叮囑他一番,就在這時,門外突然傳來消息:“主公,呂岱將軍到了。”
說起呂岱,無疑是劉瀾這次回到秣陵之後最大的發現,而對他的使用,也完全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呂岱最初在徐州不過隻是海陵縣的縣吏,因避亂而到了丹陽,在招賢館裏似他這樣的小吏和寒門太多了,但劉瀾卻在這些人裏,獨獨挑出了四十多歲的呂岱,還將他委以重任,從小吏直接就變成了將軍府的將領。
這樣躍龍門的事情畢竟少見,在劉瀾帳下更是少見,但劉瀾還是力排眾議,當然也是因為魯肅新組建的部隊都是從各部抽調所以反響並不是很激烈,就這樣呂岱成為了魯肅帳下的又一名偏將,就這個位置來說肯定不能算有多高的,但如果橫向與對比徐盛,那麽他他這個位置可就太高了,甚至連呂岱自己都有些難以置信。
如果是文職,不管是縣吏還是縣令,對他來說都不過分,他也有這個能力做好本職的工作,可突然讓他棄筆從戎,這就讓他有些退縮了,為此劉瀾甚至親自見了他,讓他不要猶豫和害怕,先試一試,不管怎麽說自天下大亂以前,所有的武人不都是呂岱這樣的文職嘛,所以劉瀾表達了他的看法,就是非常看好呂岱能夠在軍隊中闖出名聲。
當然劉瀾能有這樣的底氣,自然是因為他在後世知道呂岱的名頭的,吳國的安南將軍、大將軍大司馬,這都說明了他有著極強的軍事才能,相反他在內政方麵劉瀾則並沒有多少了解,不過細細想來,如果文武雙全的可能性肯定是有的,但相比於內政,他軍事上的才華肯定更強,不然的話孫權也就不會把他發掘成儒將,而是相國了。
正因為有此了解,所以當他偶然之間發現小吏之中出現了呂岱的名字之後就立刻讓內衛著實收集關於呂岱的一切消息,而事實證明此呂岱正是他所熟知的呂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直沒有被委以重任的呂岱被劉瀾一道公文就直接轉到了將軍府中,為此他更是親自見了他,才算是讓他安心做了一員校尉。
雖然如今的校尉和雜號將軍一樣,沒有什麽實權,但因為他會暫時歸在魯肅帳下隨軍出征,所以他這個校尉可就是有實權的校尉,統帥五千人馬,如此任命,連魯肅都驚訝,雖然沒有拒絕,但也沒有反對,當然他唯一的要求則是想先見見呂岱,再給出自己的決定。
魯肅要看看人,不管怎麽說,畢竟是他的部將,魯肅還是多少有些要求的,對於人品等等雖然不是特別看重,可是能力最少要保障吧,如果他隻是小吏的能力,那軍中這樣的人可就太多了,文書和刀筆吏到處都有,所以他真正關心的還是他的軍事才華,隻要他真的如劉瀾所說的那麽有能力,那魯肅自然沒有二話,這樣的人才,自然要用,而且還要重用。
“這個呂岱終於來了,子敬啊,等下可不要太刁難你的部將。”
“那可不成。”
“你啊你。”劉瀾搖搖頭,對於耿直的魯肅是一點脾氣沒有,大手一揮,道:“讓他進來吧。”
“參見主公、軍事、軍議中郎將。”呂岱進屋之後便即施禮,雖然眼前三人就年紀來說比他都年輕了太多,可就職位來看,如果不是這次陰差陽錯被劉瀾看重,他撐死不過就是一名小吏,這輩子都難有出頭之日,雖然此刻出現在大帳之中,依然有那麽一刻不真實的感覺,但他還是不斷提醒自己,這就是現實,忙在施禮之後又補充,道:“末將來晚了,還請主公恕罪。”
“哪裏是來晚了,我看是來得正好!”劉瀾笑著說完之後,轉身對魯肅,道:“既然人都到齊了,那就開始吧。”
馬鞍山大營是專門為攝山營而修建的,雖然已經竣工,但還沒有交付攝山營使用,所以趁著這次機會,劉瀾專程讓魯肅的部隊臨時再此駐紮,不得不說,這座大營要比攝山營的規模更大,設施也更完善,當然尤其是中軍大營,在劉瀾的要求之下,更是專程修建了沙盤,這樣的情況可是太少見了,以往隻有在將軍府才會出現沙盤,甚至是劉瀾的大營之中,而現在隨著沙盤製作技術提升,製作變得更加簡單,未來沙盤將會是所有大營都必備的,當然地圖也不會缺少。
四人走到巨大的軍事沙盤前,這幅沙盤描繪出的是豫章包括九江在內的地形,黃忠發來的戰報以及送達,對許褚擊敗九江軍以及擊殺韓當的經過也徹底搞清楚,當然這些都是絕密,魯肅和呂岱還不知情,所以在沙盤前先將海昏一戰的經過做了細致的分解與分析,然後徐庶才蓋棺定論,道:“這次海昏之戰,從戰爭之初到戰爭結束,根據情報來看,最初韓當退守海昏,極有可能是打算以守為主,因為那時韓當的部隊隻有兩萬人,而後來根據交戰情報來看,韓當的部隊多出了一倍,也就是說在這三天的時間裏,九江派出了援軍,這也就是說,當韓當與許褚最初碰麵之後,韓當力主防禦,而九江力主殲敵,也就是說孫策是一心要與我們進行決戰的,為什麽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很有可能是孫策知曉我們兵力不足,在結合黃忠初到九江,韓當便率部隊殺來豫章分析的話,九江對於秣陵的消息可能有特殊渠道獲知,但是根據最初韓當與許褚相遇的結論推斷,我們最初這個推斷又是不成立的,所以我的分析結論是這次韓當出兵豫章,隻是一次巧合,而在這之後當孫策得知我們已經染指豫章後,他勢必就要考慮兩件事情,首先就是撤離九江,其次就是與我軍在豫章決一死戰,而他做出的決定顯然是後者,從其再派了兩萬支援可以做出結論。”
徐庶說道這裏的時候,劉瀾看了邊上的魯肅和呂岱一眼,見二人沉思,劉瀾也就沒有去打斷二人,以他二人的能耐,肯定能夠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和看法,當然之所以開篇讓徐庶講這些,說白了還是他希望二人在前往豫章之前,能夠對那邊的形式有所了解,這樣當二人抵達豫章之後也能更快的進入工作當中,不用再去熟悉情況和了解形式。
片刻之後,見二人抬起頭,劉瀾這才開口,道:“可以說這次許褚能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是有一定運氣成分的,當然我不否定他所做出的努力,但是隻消滅了九江軍不到五千人來看,這一仗隻能說是勝利,但並沒有取得真正決定性的勝利,九江軍還有一站的能力,而因為有了韓當之死,接下來再想戰勝九江軍其實並不容易,所以我的意見是,如果你們抵達豫章之後,我希望能夠集結部隊,主動出擊,取得一次大勝,最少也要消滅九江軍一到兩個曲,如果能夠讓其減員萬人,那麽豫章之戰我們就變得輕鬆起來,之後不管是豫章之戰還是九江之戰,都會輕鬆。”
徐庶輕輕咬了一下嘴唇,有不同的意見,道:“在這件事情上,我和主公是有不同意見的,我們這次抽調了一萬人過去,再加上黃忠將軍帶過去的一萬部隊,兵力在兩萬人,如果再加上豫章軍的話,兵力是有與九江軍一戰的可能,但是豫章軍的戰鬥力到底如何,這是個關鍵,我們能否取得勝利,消滅敵軍主力這還很難說,其次,一旦在豫章真的取得如此大的勝利,那麽卑職有些擔心孫策的反應,他會不會立刻將其餘在豫章的部隊抽調回九江,而同時考慮撤出九江?”
徐庶的擔心主要集中在主動出擊是否會有打草驚蛇的可能,所以他和劉瀾的分歧主要集中在這裏,他更希望的是盡可能的尋找殲敵的戰機,也就是說不輕易出手,但出手就必須要一擊製敵,這樣在擊敗豫章的九江軍後,便可以命令近衛騎兵長驅直入進入九江,防止孫策逃跑,隻有徹底殲滅孫策,才算真正的一勞永逸。
二人談著各自不同的看法,而魯肅和呂岱二人則認真聽著二人直接的爭論,從表麵上看,劉瀾的想法是最為保守的抉擇,這無疑是與他以往風格有著決然不同,但是如果從保護部隊的角度來看,他的決定無疑是以最穩妥的。
而徐庶的建議,則多少有些冒險,進行一場決定性的戰鬥,一舉殲滅九江軍,這談何容易,那可是四萬人的部隊,以現在豫章軍的實力來說,他們如果過去也不過能夠與九江軍在人數上相等,可想要一口吃掉九江軍的話,就太困難了,沒有那麽大的胃口,到最後反而還會出現貪心不足蛇吞象的情況,把自己撐死。
但換個角度來說,從有效消滅九江孫策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的話,那麽徐庶的建議又是最穩妥的,如果把孫策逼走了,那麽留著這樣的禍害遲早都是麻煩,所以這一仗真正的目的還是消滅孫策。
所以這也就出現了從戰術角度來看,主公劉瀾的建議是最為可取的,而從戰略來角度來看,軍師徐庶的建議又是最穩妥的,這個時候,劉瀾又一次開口,道:“所以我想聽聽你們二人的看法,在這件事情上,你們的態度更傾向誰?”
劉瀾的目光首先轉向了魯肅,道:“子敬,你先來說說吧。”
魯肅立即拿起了沙盤上的木杆,雖然地圖上之標記著九江和豫州,但是他第一時間指向的方向大家心裏都清楚那裏乃是長沙的位置,而更具第一次九江之戰來看,孫策一旦要逃,前往長沙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所以她指向長沙的一刻,說道:“如果孫策退,也隻能暫時退往長沙去投靠張羨,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前次出現孫策消失的情況不會再度發生,既然知道他的行蹤,而劉表又給予了我們進入荊南四郡的便利,那又何必冒險,所以要末將來選擇的話,我會支持主公的建議,先確保在豫章的絕對優勢,再去考慮吞食九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