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長兄為父,而在呂蒙家則是長姐為母,打小投奔姐姐的呂蒙在鄧家從孩童到及冠,可以說如果他的姐夫鄧當稍微表達出任何一絲的不滿,那少年呂蒙可能就得露宿街頭,所以從這一點就能看得出來,鄧當對自己小舅子還是非常看重或者說是非常疼愛的。


    畢竟不說在這個時代,就算是在後世,能做到鄧當這種程度的姐夫也不多,而對呂蒙,鄧當也是完全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來看待,他能有著一身的本領,完全是鄧當傾囊相授的結果,而他也沒有辜負鄧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這個年代,大多數的師父都會留上一手,以免教會徒弟餓死師父,但是對小舅子呂蒙,鄧當更像是辛勤的園丁,從教授他武藝的那一天起,就期望著他能夠青出於藍,最少也要比自己強,這是他最大的心願,哪怕是此時此刻呂蒙已經及冠,但如果讓他在自己和呂蒙之間做一個選擇的話,他還是希望呂蒙能夠比自己更有出息,這哪裏有半點姐夫的樣,和親生父親也沒什麽差別了。


    這一路上比起其它二人,鄧當則借著行軍的機會盡量教授他行軍的基本知識,當然對於局勢的分析則是他真正在乎的,似呂蒙這樣的低級軍官倒不用非得清楚,但要成長那麽他就必須去思考去琢磨,這就像是習武,很多時候還是要看自己的天分,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而呂蒙顯然就是非常讓鄧當滿意的,他表現出來在武藝尤其是軍事上的才華讓鄧當非常欣慰,如果不是他的年紀太輕,鄧當甚至想要立即就將他舉薦到主公麾下,但他最後還是否了這一念頭,比起現在就出仕,呂蒙留在自己身邊會更好一些。


    有些人是那種需要是隻要成年就必須要離開父母羽翼翱翔天際的飛鷹,但呂蒙並非如此,因為從小的遭遇,缺少父愛的他更像是需要嗬護的牛犢,雖然他們夫妻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來填補,可姐夫和姐姐終歸隻是姐夫和姐姐,永遠也不可能填補他缺失的父愛。


    他的內心是非常敏感的,正是對他非常了解,所以他非常清楚,過早的讓他去闖,反而可能讓他走諸多彎路,就此不振,而在自己麾下,在他的身邊則不會,有他時刻敲打,就不怕他能犯下彌天大錯,至於一些小錯,吃他的罪總比吃外人的罪強。


    所以在他第一次隨自己出征,鄧當對呂蒙的要求就一個,隻能聽隻能看,但就是不許多嘴,他希望有朝一日用這樣的方式能夠讓他真正的一鳴驚人!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這就是鄧當在心中為他安排未來三年的發展路線,這三年時間裏他會一直跟隨在自己身邊,留在親兵營裏。


    並不是誰都能有這樣的機會,呂蒙無疑是幸運的,當然鄧當其實隻是他生命中前兩十年的那個貴人,真正讓其一飛衝天的則是後二十年的貴人孫權,當然那是另一個時空的事情了,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在這個時空,吳下阿蒙是否還有這份幸運,還能遇到他生命中最貴的那個人則無從知曉,但是他現在在姐夫身邊,正在充分吸收著他的養分,且不斷成長。


    鄧當對於豫章局勢的分析,有自己的觀點,當然更多還是周瑜的觀點,但是這些看法,無疑為呂蒙打開了另外一扇窗,雖然對於此時的呂蒙,任何事情更多還是通過拳頭去解決,可是並不是什麽事情都是拳頭硬就能夠解決的。


    雖然現在連鄧當都無法讓他轉過這個彎,畢竟這個彎乃是另一個時空的孫權才讓他轉過來的,而此時在他的眼中,九江的困局說白了就是實力不濟,如果他們的實力比劉瀾還要強大的話,那麽還會有這樣那樣的煩惱?


    不會,不僅不會有任何煩惱,九江還不會有現在讓人頭疼的困局,更不會有什麽內憂外患,正是因為實力的不濟,所以才會出現眼下內憂外患的局麵,對他的想法,沒人會覺得有錯,包括他的姐夫也一樣,畢竟他的姐夫也隻是武夫,不可能幫他解決連他自己都無法解釋的問題。


    但其實他的想法是沒有問題的,可問題是實力不濟是客觀事實,這是無法改變的,那麽要如何去解決,也許鄧當會告訴他,熬讓九江變強需要時間,但如果換成周瑜或者是劉瀾,他則不會說出這番話。


    畢竟實力不濟是客觀的事實,是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真正要做的不是去抱怨也不是羨慕,而是去盡可能的想出解決的辦法,實力不濟難不成就要放棄了?實力不濟難道就隻有投降了?


    並非如此,就好像現在周瑜迫切想要拿下豫章一樣,這就是解決的辦法,但對鄧當和呂蒙來說,此刻他們前往豫章,就是為了要保住九江做出的最後努力,除非想要再次退出九江。


    “不,絕不能。”已經有過一次放棄九江的經曆,所以沒有人希望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尤其是呂蒙這樣的年輕人,更不會答應,他堅定地搖頭,道:“九江是我們現在僅有的根基,如果再次放棄九江,我們還能去哪?再去長沙嗎?雖然張羨對他們不錯,但終歸是寄人籬下,看別人臉色的日子,沒人希望再過了,這一刻,他終於理解來海昏第一天姐夫他們談話內容的意義了,不管是當時還是後來,他都沒明白姐夫為什麽會那麽急於攻打豫章,但是現在他知道了,主公拍他們來的目的,拿下豫章,才真正有了包圍九江的可能,而拿不下豫章,九江就會完完全全暴露在劉瀾的眼中。


    ~~~~~~~~


    袁紹發布討曹檄文已經有些時間了,但是讓很多人都很納悶的是冀州軍居然在高郵依然與駐守在廣陵的劉瀾軍對峙著,其實這都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看起來好像徐州的冀州軍還在高郵,其實高郵隻有馬延的本部,不到三千人罷了。


    而在馬延到達高郵之前,徐州的冀州軍就已經在暗中撤往青州,而在冀州軍撤回的同時,廣陵的徐州軍其實也在瞞天過海,比如攝山營就第一時間回到了秣陵,當然這一切都隻是為了瞞過曹操。


    其實真的瞞住了曹操沒有,哪那麽容易,莫說曹操的諜探一早發現了古怪,就算不發現,劉瀾也會借各種機會將這一情報傳遞給曹操,但和他所想的一夜,就算曹操知道了,也會睜一眼閉一眼,不是他對徐州沒有想法,而是心有餘力不足罷了。


    至於袁紹,劉瀾倒是能夠理解他為什麽不兩麵夾擊曹操,勝算畢竟大嘛,但他還是選擇了抽調主力回去,這其實讓包括他帳下的很多人都大感意外,但如果袁紹真要兩麵開戰,首先就必須要做好兩線作戰的準備。


    這對於攻打曹操有些倉促的袁紹來說,時間反而是他最缺少的,其次則是後勤保障,在這個時代,運輸本來就需要發動大量民夫,成本高不說,後勤線又太長,一旦被曹操偷襲,徐州的冀州軍全軍覆沒的可能是非常大的。


    如果這是袁紹最大的忌諱,那麽他最害怕的還是劉瀾出爾反爾,一旦他在徐州搞些小動作,那麽徐州這條戰線那問題可就太大了,正是在綜合考量之後,袁紹才決定放棄從徐州同時出兵兗州的想法。


    對此劉瀾到並不是很關心,畢竟他現在最關注的還是豫章局勢,相信在他刻意的宣傳之下,此時最高興的無疑是袁紹了,雖然部隊已經開始在馬鞍山大營集結已經有十天了,尤其是在調兵遣將時,劉瀾更是大張旗鼓,生怕不知道他的主力部隊馬上就要出兵豫章一樣,為此劉瀾甚至還想過連攝山營也調往馬鞍山,在哪裏完成最新一輪的整編,不過因為攝山營部隊太多,這件事處理的速度便稍顯緩慢了些,但是為了積極備戰九江之戰,其餘部隊的動作反而比關羽的攝山營更快。


    首先是駐紮在廣陵的徐盛部,其次是從壽春抽調的部隊,都已經在馬鞍山完成改變並開赴豫章前線,加上運糧的民夫,這一次劉瀾已經出動了足足兩萬五千人,而之後還有大規模的運糧民夫以及攝山營,預計在六月份時豫章保守會有九萬人的作戰部隊,而民夫數量,可能達數十萬。


    九江之戰劉瀾準備的非常充分,當然也可以說是傾盡全力了,如此大規模的作戰其實隻拿一個九江肯定是有些大題小做了,所以他最希望的還是黃忠加魯肅的組合就能夠解決九江,這樣起碼就不必調動攝山營,而民夫數量也能縮減一半,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這場戰爭的開支最少能縮減一大半,對於如今財政困難的秣陵來說,顯然是一大利好。


    但戰爭向來都是未知性非常強的,具體會朝哪個方向發展,劉瀾都很難預計,所以戰爭是以最壞的打算來準備,好在如今秣陵到馬鞍山修建起的官道早已暢通,這一路上都非常便利,之後劉瀾還想著加寬前往豫章的官道,使兩地路上交通更為便捷。


    劉瀾在魯肅出征前親自前往了馬鞍山大營,這裏是新城不假,但同時這裏也會是新的攝山營大營,畢竟秣陵東麵的攝山營,不管是地理位置還是重要性,對眼下的秣陵來說已經不是那麽太過重要了,未來的攝山營劉瀾的想法是在張飛的部隊回來後調派過去,而攝山營則換營駐守馬鞍山大營,這樣形成東西拱衛秣陵的態勢,而有他二人的駐防,完全可以確保秣陵的安全,當然如果再算上廣陵的防禦與壽春的防禦,那麽秣陵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在中軍大營,當劉瀾抵達之後卻發現已經在大營裏的徐庶正在和魯肅商談著什麽,這兩人可以說是一見如故,雖然魯肅投靠自己的時間並不長,但他和徐庶的關係無疑是非常親密的,比起其他如陳宮等副軍師,他這個軍議中郎將反而更受徐庶青睞,甚至徐庶一度還想把他也調到軍師將軍府裏也掛一個副軍師的名頭。


    這年頭,軍師府才是最吃香的地方,也不看看多少人擠破腦袋都想進軍師府,混得好受劉瀾青睞,混得普通,還能在各都督府中做一個軍師將軍,雖然沒有指揮權,但卻有著製定作戰計劃的資格,冒頭也是早晚的是,但這事最後卻被劉瀾給否了,那時徐庶還不理解,魯肅這樣的人才留在濡須塢確實荒廢了,多可惜,可隨著主公對魯肅有了最新的安排之後,徐庶才醒悟過來,主公這哪裏是要荒廢魯肅啊,這是要對其重用,不僅掛著將軍府軍議中郎將的職位,還領著鄱陽都督,關鍵還兼著九江太守,雖然這份任命還沒下,但隻要九江一拿下來,就立馬上任,加蓋著揚州牧印象的委任書現在就在魯肅懷裏。


    就這一點,徐庶還真是錯怪了主公了,劉瀾對其如此重用,以後的魯肅那可是要和徐晃、趙雲一樣的封疆大吏了,甚至比起徐晃和趙雲,權限更大,當然這些連魯肅自己也都沒有想到,居然會被如此重用,所以當劉瀾進帳之後就聽到了魯肅發自內心的感慨,他唏噓著說肩上的擔子太沉重了。


    劉瀾能聽出他口中充滿了感激之情,甚至是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動,但他還是笑著打斷了二人,道:“適逢其會,我可不是故意偷聽你二人閑談。”劉瀾笑著走進了大帳,同時對魯肅打氣,道:“你可不能有點壓力就退縮,如果連這點壓力都承受不了,那日後我還怎麽再對你委以重任?”


    “主公教訓的事。”二人見劉瀾到來,離開起身見禮,尤其是魯肅,當他聽到劉瀾這番話後,更是連番稱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