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湛的想法有些大膽,但直接奔襲許都卻太過冒險,首先要麵臨沒有後勤保障,如果奔襲許都,那麽就一定要從河內渡過黃河南下兗州,一切如果進展順利還則罷了,如果不順,那麽背後的黃河可能會讓他們全軍覆沒,這樣的風險實在太大了,反觀白馬就要安全許多,而且還能有青州的保障,就算同樣渡過了黃河也不會像在許都那邊舉目無依,有了危險隻能靠自己。
是以雖然荀湛沒有直說,但是他的真實目的已經被袁紹知曉,讓他吃驚不小,直接就把他這個想法給拒絕了,他絕對不會讓自己的部隊出現任何威脅,更何況現在的主力部隊都在徐州,就算是要打曹操,那也要首先考慮從徐州或者是濟北出兵,而不是在回到冀州前往河內從河內南下黃河到司隸入兗州,這一來二去,花費的時間太久了,袁紹這麽可能同意這樣的建議,如果是出奇兵,那就更沒有意義了,因為他們如果要徹底消滅曹操,首先就不能用人和卑劣的手段,反而要堂而皇之的出兵,借口就是清君側,不然直接攻打許都,反而會讓曹操製造輿論,最後變成他圖謀不軌都有可能,袁紹可不會讓自己在這些方麵有任何的不利影響。
都說春秋無義戰,但最少也得出師有名吧,就算不在乎天下的議論,那要調動部隊的積極性,讓他們可以賣命,總要有一個合理的借口吧?不管是對士兵還是對百姓,這才是關鍵,不然出師無名,最後不敗才怪。
而要打曹操,討曹的檄文已經交給了陳琳,當然曹操雖然現在隻是司空的職權,位列三公,可是他卻以司空的身份獨攬軍政大權,而這就是袁紹清君側的借口,欺君罔上,行司空之職做董卓之事。
不過顯然讓袁紹去寫,肯定不會寫出任何叫人拍案叫絕的華麗文章來,但是陳琳,他相信他有這個能力,他的文筆反正是他所認識的人中,當世第一,他相信當檄文寫就之後,一定不會讓他失望,而這封檄文,將會告訴天下人他討伐曹操的原因,更要成為調動冀州軍積極性的關鍵。
比起荀湛,袁紹自己的想法還是出兵白馬,道理很簡單,這一次非比尋常,他需要親自帶兵征伐,畢竟這回不再是對付劉瀾這樣的諸侯,而是曹操,而文醜能否起到作用,很關鍵,對此袁紹看起來並不放棄,甚至還充滿了擔憂,文醜是否是曹操的對手,是否能完成攻下兗州擊敗曹操打下許都的重托?
這些他必須要考慮,當然這隻是其中的幾點,還有就是他是要留住曹操的,而文醜他不確信,其次在攻打下許都之後,如何能保證天子的安全,那絕對沒有他就在軍中到時候直接麵聖來的方便,比起讓部隊驚擾到天子,他的存在可以避免所有的麻煩。
所以正是經過這些考慮之後,袁紹才決定親自領兵,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領兵作戰了,但這一仗隻要贏下來,未來也確實不需要袁紹再親自到前線了,這一仗關乎重大,誰贏誰就有可能成為笑到最後的那個人,所以袁紹一點都不敢怠慢,他怕輸,但更想贏,所以隻能親自坐鎮。
~~~~~~~~~~~
廬江突然傳來的消息讓劉瀾大吃一驚,發生了什麽,信鴿所能夠記載的內容畢竟有限,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他現在比任何人都要迫切,不是說廬江如鐵板一塊嗎,已經嚐試了各自攻勢,根本就拿不下,除非圍城,耗上一年半載根本就沒有任何希望,可是現在這樣的結果,廬江說破就破了,到底發生了什麽?
劉瀾和所有人一樣,都是懵的,還好隨著信鴿抵達,之後傳遞軍報的快馬也會抵達,那個時候,或許他就能知曉廬江到底發生了什麽。
而在劉瀾等待著張頜幾人的軍報時,從吳郡,更準確的說是從秣陵先傳來了關於吳郡的消息,吳郡本來蠢蠢欲動,可是隨著他率軍返回之後,許貢變得老實起來,但是他這才走了多久,許貢就又開始蹦躂了?
對於吳郡,也就是後世的浙江,素來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劉瀾對吳郡甚至是會稽的渴望其實並沒有太過強烈,如果是宋以後那可就是另一個模樣了,但是在三國時期,奪取這兩郡,反而收獲沒有付出的多,原因說白了就是在群山之中的山越人。
遼東和吳郡會稽不一樣,劉瀾可用放一個徐晃就能徹底解決北部的邊患,讓所有的東胡都不敢犯境,甚至還能夠招募到胡人義從騎兵,以夷製夷。
但是山越人就不同了,他們藏在深山中,這種感覺就好像是在打遊擊戰,他們在山中生產農作,偶然下山奇襲縣城劫掠百姓,想解決山越,不花大力氣根本就沒有可能,而要剿滅他們,又談何容易,在深山老林裏,剿山越可能最後被山越依托有利地形各個剿滅。
所以劉瀾就算是奪下了秣陵,卻始終沒有繼續南下,仿效孫策那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吳郡會稽,就是有著這樣的考慮,如果他隻需要用一萬人能夠拿下這兩郡,那反過來他需要用五萬人去防禦,五萬人去清剿山越,這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可是他不可能一直放著吳郡和會稽不管,就算這兩邊情況複雜,但也是遲早都要解決的,畢竟要有一個相對安定的後方,不能再出現類似許貢這樣隔一段時間就來騷擾的事情了,這才是真正的臥榻之側,再容他安睡,劉瀾自己可能就真的要失眠了。
雖然這兩郡,在後世分別為浙江省與福建省,可是在這個時候,他們隻是揚州下屬的兩個郡,人口少麵積大,屬於偏遠地區,就重要性來講根本就無法與中原相提並論,甚至還會容易被忽略存在,在加上他的環境七山一水二分田,說白了沒有任何一家諸侯能看出它們的價值。
這個時代以產量與桑麻論英雄,比不了冀州比不了中原的兩郡還沒多少人口,說白了連雞肋都不如,但是劉瀾卻清楚這裏發展的潛力巨大,而且還遠離戰爭,雖然地少,但山多,看起來農業規模就那麽大,可是別忘了劉瀾來自後世,他非常清楚還有一種有效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梯田。
而其他的符合眼下的能夠提高經濟規模的產業,光越窯就乖乖不得了了,現在的越窯在銷售上可以說在漢代絕對的龍頭老大,但是他的規模卻非常的小,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有局限性的,而絲綢、漆器甚至是漁業養殖這些都是能夠在日後得到大力發展的產業,雖然還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脫離農耕文化的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但是有劉瀾的推動,會有越來越多類似兵械廠這類具有規模的作坊出現來取代傳統生產模式。
所以雖然這兩處在很多人看來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可在劉瀾眼中這裏絕對是寶地,是等待他開發的新型之地,如果在解決了山越,尤其是梯田能夠得到發展,可以說這裏未來的發展潛力,絕對要超越甚至現在連所謂不毛之地都不如的遼東,甚至是青徐。
那一天不會遠,因為他要帶來的變革,這些都非常容易,甚至已經在沛縣得到了非常好的試驗並進行了廣泛推廣,就好像所謂的工廠,比如糜竺就把紡織廠和成人店開的熱火朝天,當然相應的麻煩也出現了,那就是工人的待遇問題,這些都很容易,不過劉瀾還是希望他們能夠自己組成維權的組織,去為自己爭取利益,畢竟有些事情是他能想到的,可以直接解決,但有些是他沒有想到但是卻又會發生,如果他的雙眼雙耳被一些人蒙蔽了,聽不到看不到,那個時候他們自己的權益誰來聲張?還得靠他們。
這些事劉瀾會在背後推動,以確保他們的利益,當然這些就現在來說還是過早了一些,畢竟這個時代可不比後世,無商不奸更多的還是無商不尖,但現在沒有不等於日後沒有,現在不預防未來出現了或許連他都無能為力。
而且有些事情,他在的時候會非常好,但是隨著社會進步,肯定會出現不合時宜的情況,那個時候也沒法解決,甚至出現了改變政策的情況,就好像曹操唯才是舉,到了曹丕就不在施行了,反而曹丕開始重用世家,難道曹操身前想不到嗎,不是,是他很難改變,有心無力。
荀湛的想法有些大膽,但直接奔襲許都卻太過冒險,首先要麵臨沒有後勤保障,如果奔襲許都,那麽就一定要從河內渡過黃河南下兗州,一切如果進展順利還則罷了,如果不順,那麽背後的黃河可能會讓他們全軍覆沒,這樣的風險實在太大了,反觀白馬就要安全許多,而且還能有青州的保障,就算同樣渡過了黃河也不會像在許都那邊舉目無依,有了危險隻能靠自己。
是以雖然荀湛沒有直說,但是他的真實目的已經被袁紹知曉,讓他吃驚不小,直接就把他這個想法給拒絕了,他絕對不會讓自己的部隊出現任何威脅,更何況現在的主力部隊都在徐州,就算是要打曹操,那也要首先考慮從徐州或者是濟北出兵,而不是在回到冀州前往河內從河內南下黃河到司隸入兗州,這一來二去,花費的時間太久了,袁紹這麽可能同意這樣的建議,如果是出奇兵,那就更沒有意義了,因為他們如果要徹底消滅曹操,首先就不能用人和卑劣的手段,反而要堂而皇之的出兵,借口就是清君側,不然直接攻打許都,反而會讓曹操製造輿論,最後變成他圖謀不軌都有可能,袁紹可不會讓自己在這些方麵有任何的不利影響。
都說春秋無義戰,但最少也得出師有名吧,就算不在乎天下的議論,那要調動部隊的積極性,讓他們可以賣命,總要有一個合理的借口吧?不管是對士兵還是對百姓,這才是關鍵,不然出師無名,最後不敗才怪。
而要打曹操,討曹的檄文已經交給了陳琳,當然曹操雖然現在隻是司空的職權,位列三公,可是他卻以司空的身份獨攬軍政大權,而這就是袁紹清君側的借口,欺君罔上,行司空之職做董卓之事。
不過顯然讓袁紹去寫,肯定不會寫出任何叫人拍案叫絕的華麗文章來,但是陳琳,他相信他有這個能力,他的文筆反正是他所認識的人中,當世第一,他相信當檄文寫就之後,一定不會讓他失望,而這封檄文,將會告訴天下人他討伐曹操的原因,更要成為調動冀州軍積極性的關鍵。
比起荀湛,袁紹自己的想法還是出兵白馬,道理很簡單,這一次非比尋常,他需要親自帶兵征伐,畢竟這回不再是對付劉瀾這樣的諸侯,而是曹操,而文醜能否起到作用,很關鍵,對此袁紹看起來並不放棄,甚至還充滿了擔憂,文醜是否是曹操的對手,是否能完成攻下兗州擊敗曹操打下許都的重托?
這些他必須要考慮,當然這隻是其中的幾點,還有就是他是要留住曹操的,而文醜他不確信,其次在攻打下許都之後,如何能保證天子的安全,那絕對沒有他就在軍中到時候直接麵聖來的方便,比起讓部隊驚擾到天子,他的存在可以避免所有的麻煩。
所以正是經過這些考慮之後,袁紹才決定親自領兵,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領兵作戰了,但這一仗隻要贏下來,未來也確實不需要袁紹再親自到前線了,這一仗關乎重大,誰贏誰就有可能成為笑到最後的那個人,所以袁紹一點都不敢怠慢,他怕輸,但更想贏,所以隻能親自坐鎮。他現在比任何人都要迫切,不是說廬江如鐵板一塊嗎,已經嚐試了各自攻勢,根本就拿不下,除非圍城,耗上一年半載根本就沒有任何希望,可是現在這樣的結果,廬江說破就破了,到底發生了什麽?
是以雖然荀湛沒有直說,但是他的真實目的已經被袁紹知曉,讓他吃驚不小,直接就把他這個想法給拒絕了,他絕對不會讓自己的部隊出現任何威脅,更何況現在的主力部隊都在徐州,就算是要打曹操,那也要首先考慮從徐州或者是濟北出兵,而不是在回到冀州前往河內從河內南下黃河到司隸入兗州,這一來二去,花費的時間太久了,袁紹這麽可能同意這樣的建議,如果是出奇兵,那就更沒有意義了,因為他們如果要徹底消滅曹操,首先就不能用人和卑劣的手段,反而要堂而皇之的出兵,借口就是清君側,不然直接攻打許都,反而會讓曹操製造輿論,最後變成他圖謀不軌都有可能,袁紹可不會讓自己在這些方麵有任何的不利影響。
都說春秋無義戰,但最少也得出師有名吧,就算不在乎天下的議論,那要調動部隊的積極性,讓他們可以賣命,總要有一個合理的借口吧?不管是對士兵還是對百姓,這才是關鍵,不然出師無名,最後不敗才怪。
而要打曹操,討曹的檄文已經交給了陳琳,當然曹操雖然現在隻是司空的職權,位列三公,可是他卻以司空的身份獨攬軍政大權,而這就是袁紹清君側的借口,欺君罔上,行司空之職做董卓之事。
不過顯然讓袁紹去寫,肯定不會寫出任何叫人拍案叫絕的華麗文章來,但是陳琳,他相信他有這個能力,他的文筆反正是他所認識的人中,當世第一,他相信當檄文寫就之後,一定不會讓他失望,而這封檄文,將會告訴天下人他討伐曹操的原因,更要成為調動冀州軍積極性的關鍵。
比起荀湛,袁紹自己的想法還是出兵白馬,道理很簡單,這一次非比尋常,他需要親自帶兵征伐,畢竟這回不再是對付劉瀾這樣的諸侯,而是曹操,而文醜能否起到作用,很關鍵,對此袁紹看起來並不放棄,甚至還充滿了擔憂,文醜是否是曹操的對手,是否能完成攻下兗州擊敗曹操打下許都的重托?
這些他必須要考慮,當然這隻是其中的幾點,還有就是他是要留住曹操的,而文醜他不確信,其次在攻打下許都之後,如何能保證天子的安全,那絕對沒有他就在軍中到時候直接麵聖來的方便,比起讓部隊驚擾到天子,他的存在可以避免所有的麻煩。
所以正是經過這些考慮之後,袁紹才決定親自領兵,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領兵作戰了,但這一仗隻要贏下來,未來也確實不需要袁紹再親自到前線了,這一仗關乎重大,誰贏誰就有可能成為笑到最後的那個人,所以袁紹一點都不敢怠慢,他怕輸,但更想贏,所以隻能親自坐鎮。
~~~~~~~~~~~
廬江突然傳來的消息讓劉瀾大吃一驚,發生了什麽,信鴿所能夠記載的內容畢竟有限,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他現在比任何人都要迫切,不是說廬江如鐵板一塊嗎,已經嚐試了各自攻勢,根本就拿不下,除非圍城,耗上一年半載根本就沒有任何希望,可是現在這樣的結果,廬江說破就破了,到底發生了什麽?
劉瀾和所有人一樣,都是懵的,還好隨著信鴿抵達,之後傳遞軍報的快馬也會抵達,那個時候,或許他就能知曉廬江到底發生了什麽。
而在劉瀾等待著張頜幾人的軍報時,從吳郡,更準確的說是從秣陵先傳來了關於吳郡的消息,吳郡本來蠢蠢欲動,可是隨著他率軍返回之後,許貢變得老實起來,但是他這才走了多久,許貢就又開始蹦躂了?
對於吳郡,也就是後世的浙江,素來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劉瀾對吳郡甚至是會稽的渴望其實並沒有太過強烈,如果是宋以後那可就是另一個模樣了,但是在三國時期,奪取這兩郡,反而收獲沒有付出的多,原因說白了就是在群山之中的山越人。
遼東和吳郡會稽不一樣,劉瀾可用放一個徐晃就能徹底解決北部的邊患,讓所有的東胡都不敢犯境,甚至還能夠招募到胡人義從騎兵,以夷製夷。
但是山越人就不同了,他們藏在深山中,這種感覺就好像是在打遊擊戰,他們在山中生產農作,偶然下山奇襲縣城劫掠百姓,想解決山越,不花大力氣根本就沒有可能,而要剿滅他們,又談何容易,在深山老林裏,剿山越可能最後被山越依托有利地形各個剿滅。
所以劉瀾就算是奪下了秣陵,卻始終沒有繼續南下,仿效孫策那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吳郡會稽,就是有著這樣的考慮,如果他隻需要用一萬人能夠拿下這兩郡,那反過來他需要用五萬人去防禦,五萬人去清剿山越,這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可是他不可能一直放著吳郡和會稽不管,就算這兩邊情況複雜,但也是遲早都要解決的,畢竟要有一個相對安定的後方,不能再出現類似許貢這樣隔一段時間就來騷擾的事情了,這才是真正的臥榻之側,再容他安睡,劉瀾自己可能就真的要失眠了。
雖然這兩郡,在後世分別為浙江省與福建省,可是在這個時候,他們隻是揚州下屬的兩個郡,人口少麵積大,屬於偏遠地區,就重要性來講根本就無法與中原相提並論,甚至還會容易被忽略存在,在加上他的環境七山一水二分田,說白了沒有任何一家諸侯能看出它們的價值。
這個時代以產量與桑麻論英雄,比不了冀州比不了中原的兩郡還沒多少人口,說白了連雞肋都不如,但是劉瀾卻清楚這裏發展的潛力巨大,而且還遠離戰爭,雖然地少,但山多,看起來農業規模就那麽大,可是別忘了劉瀾來自後世,他非常清楚還有一種有效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梯田。
而其他的符合眼下的能夠提高經濟規模的產業,光越窯就乖乖不得了了,現在的越窯在銷售上可以說在漢代絕對的龍頭老大,但是他的規模卻非常的小,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有局限性的,而絲綢、漆器甚至是漁業養殖這些都是能夠在日後得到大力發展的產業,雖然還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脫離農耕文化的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但是有劉瀾的推動,會有越來越多類似兵械廠這類具有規模的作坊出現來取代傳統生產模式。
所以雖然這兩處在很多人看來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可在劉瀾眼中這裏絕對是寶地,是等待他開發的新型之地,如果在解決了山越,尤其是梯田能夠得到發展,可以說這裏未來的發展潛力,絕對要超越甚至現在連所謂不毛之地都不如的遼東,甚至是青徐。
那一天不會遠,因為他要帶來的變革,這些都非常容易,甚至已經在沛縣得到了非常好的試驗並進行了廣泛推廣,就好像所謂的工廠,比如糜竺就把紡織廠和成人店開的熱火朝天,當然相應的麻煩也出現了,那就是工人的待遇問題,這些都很容易,不過劉瀾還是希望他們能夠自己組成維權的組織,去為自己爭取利益,畢竟有些事情是他能想到的,可以直接解決,但有些是他沒有想到但是卻又會發生,如果他的雙眼雙耳被一些人蒙蔽了,聽不到看不到,那個時候他們自己的權益誰來聲張?還得靠他們。
這些事劉瀾會在背後推動,以確保他們的利益,當然這些就現在來說還是過早了一些,畢竟這個時代可不比後世,無商不奸更多的還是無商不尖,但現在沒有不等於日後沒有,現在不預防未來出現了或許連他都無能為力。
而且有些事情,他在的時候會非常好,但是隨著社會進步,肯定會出現不合時宜的情況,那個時候也沒法解決,甚至出現了改變政策的情況,就好像曹操唯才是舉,到了曹丕就不在施行了,反而曹丕開始重用世家,難道曹操身前想不到嗎,不是,是他很難改變,有心無力。
荀湛的想法有些大膽,但直接奔襲許都卻太過冒險,首先要麵臨沒有後勤保障,如果奔襲許都,那麽就一定要從河內渡過黃河南下兗州,一切如果進展順利還則罷了,如果不順,那麽背後的黃河可能會讓他們全軍覆沒,這樣的風險實在太大了,反觀白馬就要安全許多,而且還能有青州的保障,就算同樣渡過了黃河也不會像在許都那邊舉目無依,有了危險隻能靠自己。
是以雖然荀湛沒有直說,但是他的真實目的已經被袁紹知曉,讓他吃驚不小,直接就把他這個想法給拒絕了,他絕對不會讓自己的部隊出現任何威脅,更何況現在的主力部隊都在徐州,就算是要打曹操,那也要首先考慮從徐州或者是濟北出兵,而不是在回到冀州前往河內從河內南下黃河到司隸入兗州,這一來二去,花費的時間太久了,袁紹這麽可能同意這樣的建議,如果是出奇兵,那就更沒有意義了,因為他們如果要徹底消滅曹操,首先就不能用人和卑劣的手段,反而要堂而皇之的出兵,借口就是清君側,不然直接攻打許都,反而會讓曹操製造輿論,最後變成他圖謀不軌都有可能,袁紹可不會讓自己在這些方麵有任何的不利影響。
都說春秋無義戰,但最少也得出師有名吧,就算不在乎天下的議論,那要調動部隊的積極性,讓他們可以賣命,總要有一個合理的借口吧?不管是對士兵還是對百姓,這才是關鍵,不然出師無名,最後不敗才怪。
而要打曹操,討曹的檄文已經交給了陳琳,當然曹操雖然現在隻是司空的職權,位列三公,可是他卻以司空的身份獨攬軍政大權,而這就是袁紹清君側的借口,欺君罔上,行司空之職做董卓之事。
不過顯然讓袁紹去寫,肯定不會寫出任何叫人拍案叫絕的華麗文章來,但是陳琳,他相信他有這個能力,他的文筆反正是他所認識的人中,當世第一,他相信當檄文寫就之後,一定不會讓他失望,而這封檄文,將會告訴天下人他討伐曹操的原因,更要成為調動冀州軍積極性的關鍵。
比起荀湛,袁紹自己的想法還是出兵白馬,道理很簡單,這一次非比尋常,他需要親自帶兵征伐,畢竟這回不再是對付劉瀾這樣的諸侯,而是曹操,而文醜能否起到作用,很關鍵,對此袁紹看起來並不放棄,甚至還充滿了擔憂,文醜是否是曹操的對手,是否能完成攻下兗州擊敗曹操打下許都的重托?
這些他必須要考慮,當然這隻是其中的幾點,還有就是他是要留住曹操的,而文醜他不確信,其次在攻打下許都之後,如何能保證天子的安全,那絕對沒有他就在軍中到時候直接麵聖來的方便,比起讓部隊驚擾到天子,他的存在可以避免所有的麻煩。
所以正是經過這些考慮之後,袁紹才決定親自領兵,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領兵作戰了,但這一仗隻要贏下來,未來也確實不需要袁紹再親自到前線了,這一仗關乎重大,誰贏誰就有可能成為笑到最後的那個人,所以袁紹一點都不敢怠慢,他怕輸,但更想贏,所以隻能親自坐鎮。他現在比任何人都要迫切,不是說廬江如鐵板一塊嗎,已經嚐試了各自攻勢,根本就拿不下,除非圍城,耗上一年半載根本就沒有任何希望,可是現在這樣的結果,廬江說破就破了,到底發生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