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和曹操這兩位少年時代的好友走到這一天是偶然但也是必然,其實孩子在少年時代某些特質是最容易表現出來的,比如說領導能力,這可並不是說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有領導能力,而是性格的一種體現,在這方麵,袁紹從小就體現出了領導的才能,換言之就是所謂的孩子王,反之曹操則更像是跟屁蟲,不管是做什麽還是玩什麽,曹操會聽從他的指令,但一些餿主意,卻勢必是他出的。
或許正是少年時這樣的才能,才會有了今日二人各自不同的成功,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天生的組織才能是袁紹成功的關鍵,那麽每一次出一些餿主意,可卻永遠不會受罰的曹操也借助著袁紹這顆大樹茁壯成長著,可以說二人是相輔相成,正因為性格之中的互補才能使得二人互相成就,也才有了今時今日的地位。
隻不過跟班永遠都不會心甘情願的去做跟班,他也想成為領導者,甚至可以說他之所以跟班,就是因為實力不濟,隻能隱忍,也許這對十多歲的孩子是不大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成年人就不同了。
可是曹操做了小二十年借雞生蛋的買賣,嚐盡了甜頭,這樣的日子他想改變,但始終不敢嚐試,為此他想到了用太尉來試探袁紹的態度,他想知曉對於自己升任大將軍袁紹出任太尉時袁紹的反應,他想知道袁紹對此看重的程度到底有多少。
但這一次試探顯然是失敗了,因為曹操再一次放低姿態進行了道歉,把一切都歸咎給了朝廷,並且詭辯稱這一切都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他並不知曉這些,他把一切都推脫的十分幹淨,甚至猜測這其實是一些心懷叵測之人的一次離間之計,就是要離間他們兄弟之間的關係。
這些袁紹肯定不會信,反而冷笑連連,曹操這是把自己當傻子了,可是他能如此放低姿態,袁紹還是沒有再去計較,畢竟他不說這些,在自己生氣之後不去推脫難不成還承認這些都是他的默許不成。
翻臉是有講究的,不是小孩子高興了就在一塊嬉鬧,生氣了就誰都不理誰,可就算是小孩子,三天之後又會和好如初,更何況他們都是成年人,翻臉並沒有好處,而拒絕太尉已經達成了自己的目的,曹操放低姿態道歉的同時還把大將軍拱手相讓,裏子麵子都有了,自然這件事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曹操鬆了一口氣,袁紹也不再過多計較,可是袁紹當真就真的沒有往心裏去嗎?怎麽可能,這件事不可能就這樣過去,反而還讓袁紹深深的忌憚起來。
曾經很多人都在耳邊說起過曹操的野心不小,對此袁紹不能說都當了耳旁風,但也並沒有往心裏去,哪怕曹操真正控製了兗州,他也一樣,因為這份友誼,袁紹隻能認栽,或者在此時袁紹壓根也沒有把他當做什麽危險,甚至還非常想的開。
不過就是丟了一個兗州嗎,假如沒有曹操在兗州堅持,等他回到了鄴城,那兗州不也會落在呂布的手中嗎,既然現在結果都一樣,那便宜了呂布到不如便宜給曹操,可是當他迎接獻帝,先是拒絕他把獻帝送過來,又給他安排了一個太尉,這就讓袁紹生出了警覺。
尤其這個時候,當帳下反複再說王莽謙恭未篡時這句話時,他開始害怕了,以往的曹操如果真的一直是在積蓄力量,他所有的表現都是假的,那他這個人可就太可怕,這哪裏還是少年時的曹阿瞞啊,這簡直就是一條隨時準備吞掉他的蛇,吃掉他的中山狼啊。
他害怕了,或者說為了他們之間的友情,為了保住他們的情誼,曹操絕對不能留,曾經叔父袁隗就說過,隻不過當時他也年輕,並沒有太當真,可是這個時候在會意其叔父當時對他和曹操的話,他是深深的後怕。
曹操隱忍克製,這樣的人終有一天會爆發,而一旦爆發將一發不可收拾,而袁紹,雖然大智若愚,可有一點是在日後會要了他性命的,那就是重情重義,這一點袁紹當時或許也就是聽聽,但是當此時此刻在想到這幾句話的時候,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為什麽,因為他真的無法對曹操下狠手,因為這份情誼,他可有消滅曹操,但卻永遠不會殺死他,就好像對袁術,他可有擊敗他,但是卻絕對不會殺害他。
但他卻不知道,叔父這句重情重義如果換一句,或許就會變成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等等這類的貶義詞太多太多了,隻不過當時他顧忌自己的侄子,用了相對不會刺激的話他提醒他,可他卻並未體會到叔父的深意。
袁紹不管是重情重義還是婦人之仁,如果他是普通人,甚至是江湖遊俠,那麽他或許能夠闖出一片天地來,可在政治上,他這樣的表情完全可以用幼稚來形容,不像成年人,更像是非常嫩的孩童,甚至和孩童一樣天真,他叔父希望他能夠改變的,結果過去了幾十年依然沒有改變,而這或許會招致他最後的倒黴,可以說如果不是劉瀾出現,在另一個時空裏,袁隗完全預料到了這一天,隻不過他沒想到的卻是,這一天到來卻是汝南袁氏從此從衰退,如果他能知曉會有這一天的話,或許他能做些什麽,最少也要讓子孫們學弘農楊氏,能夠一直延續下去,最少幾百年後還能出像楊素這樣的能臣。
但可惜他永遠也不會等來這一天,甚至他連自己的結局都沒有算計到,最後被董卓抄家滅族。
但是就算聽從了叔父袁隗的話,或許現在的袁紹也早就把這番忠告當作了耳旁風,畢竟以他現在的實力,他不去爭,誰還有去爭的能力?
其實人有的時候就是這樣,一帆風順的時候是永遠不會聽取他人的勸諫的,這個時候正是他心胸爆棚之時,不管是袁紹如此,包括後來人的劉瀾也同樣如此,隻有失利失敗的時候,才會想到之前給他提議和忠告的那些話,隻不過這個時候已經徹底失去了翻身的機會。
這樣的情形,就好像去問一些人如果有後悔藥他會去做什麽,這些人往往都不是說會不去幹什麽,而是當是沒有做什麽一定會去嚐試,這個情形和後悔時想起忠告是一樣的,而這才是真正人性的體現,隻不過錯過了都錯過了,沒有後悔藥,更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袁紹和曹操這兩位少年時代的好友走到這一天是偶然但也是必然,其實孩子在少年時代某些特質是最容易表現出來的,比如說領導能力,這可並不是說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有領導能力,而是性格的一種體現,在這方麵,袁紹從小就體現出了領導的才能,換言之就是所謂的孩子王,反之曹操則更像是跟屁蟲,不管是做什麽還是玩什麽,曹操會聽從他的指令,但一些餿主意,卻勢必是他出的。
或許正是少年時這樣的才能,才會有了今日二人各自不同的成功,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天生的組織才能是袁紹成功的關鍵,那麽每一次出一些餿主意,可卻永遠不會受罰的曹操也借助著袁紹這顆大樹茁壯成長著,可以說二人是相輔相成,正因為性格之中的互補才能使得二人互相成就,也才有了今時今日的地位。
隻不過跟班永遠都不會心甘情願的去做跟班,他也想成為領導者,甚至可以說他之所以跟班,就是因為實力不濟,隻能隱忍,也許這對十多歲的孩子是不大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成年人就不同了。
可是曹操做了小二十年借雞生蛋的買賣,嚐盡了甜頭,這樣的日子他想改變,但始終不敢嚐試,為此他想到了用太尉來試探袁紹的態度,他想知曉對於自己升任大將軍袁紹出任太尉時袁紹的反應,他想知道袁紹對此看重的程度到底有多少。
但這一次試探顯然是失敗了,因為曹操再一次放低姿態進行了道歉,把一切都歸咎給了朝廷,並且詭辯稱這一切都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他並不知曉這些,他把一切都推脫的十分幹淨,甚至猜測這其實是一些心懷叵測之人的一次離間之計,就是要離間他們兄弟之間的關係。
這些袁紹肯定不會信,反而冷笑連連,曹操這是把自己當傻子了,可是他能如此放低姿態,袁紹還是沒有再去計較,畢竟他不說這些,在自己生氣之後不去推脫難不成還承認這些都是他的默許不成。
翻臉是有講究的,不是小孩子高興了就在一塊嬉鬧,生氣了就誰都不理誰,可就算是小孩子,三天之後又會和好如初,更何況他們都是成年人,翻臉並沒有好處,而拒絕太尉已經達成了自己的目的,曹操放低姿態道歉的同時還把大將軍拱手相讓,裏子麵子都有了,自然這件事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曹操鬆了一口氣,袁紹也不再過多計較,可是袁紹當真就真的沒有往心裏去嗎?怎麽可能,這件事不可能就這樣過去,反而還讓袁紹深深的忌憚起來。
曾經很多人都在耳邊說起過曹操的野心不小,對此袁紹不能說都當了耳旁風,但也並沒有往心裏去,哪怕曹操真正控製了兗州,他也一樣,因為這份友誼,袁紹隻能認栽,或者在此時袁紹壓根也沒有把他當做什麽危險,甚至還非常想的開。
不過就是丟了一個兗州嗎,假如沒有曹操在兗州堅持,等他回到了鄴城,那兗州不也會落在呂布的手中嗎,既然現在結果都一樣,那便宜了呂布到不如便宜給曹操,可是當他迎接獻帝,先是拒絕他把獻帝送過來,又給他安排了一個太尉,這就讓袁紹生出了警覺。
尤其這個時候,當帳下反複再說王莽謙恭未篡時這句話時,他開始害怕了,以往的曹操如果真的一直是在積蓄力量,他所有的表現都是假的,那他這個人可就太可怕,這哪裏還是少年時的曹阿瞞啊,這簡直就是一條隨時準備吞掉他的蛇,吃掉他的中山狼啊。
他害怕了,或者說為了他們之間的友情,為了保住他們的情誼,曹操絕對不能留,曾經叔父袁隗就說過,隻不過當時他也年輕,並沒有太當真,可是這個時候在會意其叔父當時對他和曹操的話,他是深深的後怕。
曹操隱忍克製,這樣的人終有一天會爆發,而一旦爆發將一發不可收拾,而袁紹,雖然大智若愚,可有一點是在日後會要了他性命的,那就是重情重義,這一點袁紹當時或許也就是聽聽,但是當此時此刻在想到這幾句話的時候,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為什麽,因為他真的無法對曹操下狠手,因為這份情誼,他可有消滅曹操,但卻永遠不會殺死他,就好像對袁術,他可有擊敗他,但是卻絕對不會殺害他。
但他卻不知道,叔父這句重情重義如果換一句,或許就會變成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等等這類的貶義詞太多太多了,隻不過當時他顧忌自己的侄子,用了相對不會刺激的話他提醒他,可他卻並未體會到叔父的深意。
袁紹不管是重情重義還是婦人之仁,如果他是普通人,甚至是江湖遊俠,那麽他或許能夠闖出一片天地來,可在政治上,他這樣的表情完全可以用幼稚來形容,不像成年人,更像是非常嫩的孩童,甚至和孩童一樣天真,他叔父希望他能夠改變的,結果過去了幾十年依然沒有改變,而這或許會招致他最後的倒黴,可以說如果不是劉瀾出現,在另一個時空裏,袁隗完全預料到了這一天,隻不過他沒想到的卻是,這一天到來卻是汝南袁氏從此從衰退,如果他能知曉會有這一天的話,或許他能做些什麽,最少也要讓子孫們學弘農楊氏,能夠一直延續下去,最少幾百年後還能出像楊素這樣的能臣。
或許正是少年時這樣的才能,才會有了今日二人各自不同的成功,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天生的組織才能是袁紹成功的關鍵,那麽每一次出一些餿主意,可卻永遠不會受罰的曹操也借助著袁紹這顆大樹茁壯成長著,可以說二人是相輔相成,正因為性格之中的互補才能使得二人互相成就,也才有了今時今日的地位。
隻不過跟班永遠都不會心甘情願的去做跟班,他也想成為領導者,甚至可以說他之所以跟班,就是因為實力不濟,隻能隱忍,也許這對十多歲的孩子是不大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成年人就不同了。
可是曹操做了小二十年借雞生蛋的買賣,嚐盡了甜頭,這樣的日子他想改變,但始終不敢嚐試,為此他想到了用太尉來試探袁紹的態度,他想知曉對於自己升任大將軍袁紹出任太尉時袁紹的反應,他想知道袁紹對此看重的程度到底有多少。
但這一次試探顯然是失敗了,因為曹操再一次放低姿態進行了道歉,把一切都歸咎給了朝廷,並且詭辯稱這一切都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他並不知曉這些,他把一切都推脫的十分幹淨,甚至猜測這其實是一些心懷叵測之人的一次離間之計,就是要離間他們兄弟之間的關係。
這些袁紹肯定不會信,反而冷笑連連,曹操這是把自己當傻子了,可是他能如此放低姿態,袁紹還是沒有再去計較,畢竟他不說這些,在自己生氣之後不去推脫難不成還承認這些都是他的默許不成。
翻臉是有講究的,不是小孩子高興了就在一塊嬉鬧,生氣了就誰都不理誰,可就算是小孩子,三天之後又會和好如初,更何況他們都是成年人,翻臉並沒有好處,而拒絕太尉已經達成了自己的目的,曹操放低姿態道歉的同時還把大將軍拱手相讓,裏子麵子都有了,自然這件事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曹操鬆了一口氣,袁紹也不再過多計較,可是袁紹當真就真的沒有往心裏去嗎?怎麽可能,這件事不可能就這樣過去,反而還讓袁紹深深的忌憚起來。
曾經很多人都在耳邊說起過曹操的野心不小,對此袁紹不能說都當了耳旁風,但也並沒有往心裏去,哪怕曹操真正控製了兗州,他也一樣,因為這份友誼,袁紹隻能認栽,或者在此時袁紹壓根也沒有把他當做什麽危險,甚至還非常想的開。
不過就是丟了一個兗州嗎,假如沒有曹操在兗州堅持,等他回到了鄴城,那兗州不也會落在呂布的手中嗎,既然現在結果都一樣,那便宜了呂布到不如便宜給曹操,可是當他迎接獻帝,先是拒絕他把獻帝送過來,又給他安排了一個太尉,這就讓袁紹生出了警覺。
尤其這個時候,當帳下反複再說王莽謙恭未篡時這句話時,他開始害怕了,以往的曹操如果真的一直是在積蓄力量,他所有的表現都是假的,那他這個人可就太可怕,這哪裏還是少年時的曹阿瞞啊,這簡直就是一條隨時準備吞掉他的蛇,吃掉他的中山狼啊。
他害怕了,或者說為了他們之間的友情,為了保住他們的情誼,曹操絕對不能留,曾經叔父袁隗就說過,隻不過當時他也年輕,並沒有太當真,可是這個時候在會意其叔父當時對他和曹操的話,他是深深的後怕。
曹操隱忍克製,這樣的人終有一天會爆發,而一旦爆發將一發不可收拾,而袁紹,雖然大智若愚,可有一點是在日後會要了他性命的,那就是重情重義,這一點袁紹當時或許也就是聽聽,但是當此時此刻在想到這幾句話的時候,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為什麽,因為他真的無法對曹操下狠手,因為這份情誼,他可有消滅曹操,但卻永遠不會殺死他,就好像對袁術,他可有擊敗他,但是卻絕對不會殺害他。
但他卻不知道,叔父這句重情重義如果換一句,或許就會變成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等等這類的貶義詞太多太多了,隻不過當時他顧忌自己的侄子,用了相對不會刺激的話他提醒他,可他卻並未體會到叔父的深意。
袁紹不管是重情重義還是婦人之仁,如果他是普通人,甚至是江湖遊俠,那麽他或許能夠闖出一片天地來,可在政治上,他這樣的表情完全可以用幼稚來形容,不像成年人,更像是非常嫩的孩童,甚至和孩童一樣天真,他叔父希望他能夠改變的,結果過去了幾十年依然沒有改變,而這或許會招致他最後的倒黴,可以說如果不是劉瀾出現,在另一個時空裏,袁隗完全預料到了這一天,隻不過他沒想到的卻是,這一天到來卻是汝南袁氏從此從衰退,如果他能知曉會有這一天的話,或許他能做些什麽,最少也要讓子孫們學弘農楊氏,能夠一直延續下去,最少幾百年後還能出像楊素這樣的能臣。
但可惜他永遠也不會等來這一天,甚至他連自己的結局都沒有算計到,最後被董卓抄家滅族。
但是就算聽從了叔父袁隗的話,或許現在的袁紹也早就把這番忠告當作了耳旁風,畢竟以他現在的實力,他不去爭,誰還有去爭的能力?
其實人有的時候就是這樣,一帆風順的時候是永遠不會聽取他人的勸諫的,這個時候正是他心胸爆棚之時,不管是袁紹如此,包括後來人的劉瀾也同樣如此,隻有失利失敗的時候,才會想到之前給他提議和忠告的那些話,隻不過這個時候已經徹底失去了翻身的機會。
這樣的情形,就好像去問一些人如果有後悔藥他會去做什麽,這些人往往都不是說會不去幹什麽,而是當是沒有做什麽一定會去嚐試,這個情形和後悔時想起忠告是一樣的,而這才是真正人性的體現,隻不過錯過了都錯過了,沒有後悔藥,更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袁紹和曹操這兩位少年時代的好友走到這一天是偶然但也是必然,其實孩子在少年時代某些特質是最容易表現出來的,比如說領導能力,這可並不是說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有領導能力,而是性格的一種體現,在這方麵,袁紹從小就體現出了領導的才能,換言之就是所謂的孩子王,反之曹操則更像是跟屁蟲,不管是做什麽還是玩什麽,曹操會聽從他的指令,但一些餿主意,卻勢必是他出的。
或許正是少年時這樣的才能,才會有了今日二人各自不同的成功,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天生的組織才能是袁紹成功的關鍵,那麽每一次出一些餿主意,可卻永遠不會受罰的曹操也借助著袁紹這顆大樹茁壯成長著,可以說二人是相輔相成,正因為性格之中的互補才能使得二人互相成就,也才有了今時今日的地位。
隻不過跟班永遠都不會心甘情願的去做跟班,他也想成為領導者,甚至可以說他之所以跟班,就是因為實力不濟,隻能隱忍,也許這對十多歲的孩子是不大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成年人就不同了。
可是曹操做了小二十年借雞生蛋的買賣,嚐盡了甜頭,這樣的日子他想改變,但始終不敢嚐試,為此他想到了用太尉來試探袁紹的態度,他想知曉對於自己升任大將軍袁紹出任太尉時袁紹的反應,他想知道袁紹對此看重的程度到底有多少。
但這一次試探顯然是失敗了,因為曹操再一次放低姿態進行了道歉,把一切都歸咎給了朝廷,並且詭辯稱這一切都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他並不知曉這些,他把一切都推脫的十分幹淨,甚至猜測這其實是一些心懷叵測之人的一次離間之計,就是要離間他們兄弟之間的關係。
這些袁紹肯定不會信,反而冷笑連連,曹操這是把自己當傻子了,可是他能如此放低姿態,袁紹還是沒有再去計較,畢竟他不說這些,在自己生氣之後不去推脫難不成還承認這些都是他的默許不成。
翻臉是有講究的,不是小孩子高興了就在一塊嬉鬧,生氣了就誰都不理誰,可就算是小孩子,三天之後又會和好如初,更何況他們都是成年人,翻臉並沒有好處,而拒絕太尉已經達成了自己的目的,曹操放低姿態道歉的同時還把大將軍拱手相讓,裏子麵子都有了,自然這件事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曹操鬆了一口氣,袁紹也不再過多計較,可是袁紹當真就真的沒有往心裏去嗎?怎麽可能,這件事不可能就這樣過去,反而還讓袁紹深深的忌憚起來。
曾經很多人都在耳邊說起過曹操的野心不小,對此袁紹不能說都當了耳旁風,但也並沒有往心裏去,哪怕曹操真正控製了兗州,他也一樣,因為這份友誼,袁紹隻能認栽,或者在此時袁紹壓根也沒有把他當做什麽危險,甚至還非常想的開。
不過就是丟了一個兗州嗎,假如沒有曹操在兗州堅持,等他回到了鄴城,那兗州不也會落在呂布的手中嗎,既然現在結果都一樣,那便宜了呂布到不如便宜給曹操,可是當他迎接獻帝,先是拒絕他把獻帝送過來,又給他安排了一個太尉,這就讓袁紹生出了警覺。
尤其這個時候,當帳下反複再說王莽謙恭未篡時這句話時,他開始害怕了,以往的曹操如果真的一直是在積蓄力量,他所有的表現都是假的,那他這個人可就太可怕,這哪裏還是少年時的曹阿瞞啊,這簡直就是一條隨時準備吞掉他的蛇,吃掉他的中山狼啊。
他害怕了,或者說為了他們之間的友情,為了保住他們的情誼,曹操絕對不能留,曾經叔父袁隗就說過,隻不過當時他也年輕,並沒有太當真,可是這個時候在會意其叔父當時對他和曹操的話,他是深深的後怕。
曹操隱忍克製,這樣的人終有一天會爆發,而一旦爆發將一發不可收拾,而袁紹,雖然大智若愚,可有一點是在日後會要了他性命的,那就是重情重義,這一點袁紹當時或許也就是聽聽,但是當此時此刻在想到這幾句話的時候,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為什麽,因為他真的無法對曹操下狠手,因為這份情誼,他可有消滅曹操,但卻永遠不會殺死他,就好像對袁術,他可有擊敗他,但是卻絕對不會殺害他。
但他卻不知道,叔父這句重情重義如果換一句,或許就會變成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等等這類的貶義詞太多太多了,隻不過當時他顧忌自己的侄子,用了相對不會刺激的話他提醒他,可他卻並未體會到叔父的深意。
袁紹不管是重情重義還是婦人之仁,如果他是普通人,甚至是江湖遊俠,那麽他或許能夠闖出一片天地來,可在政治上,他這樣的表情完全可以用幼稚來形容,不像成年人,更像是非常嫩的孩童,甚至和孩童一樣天真,他叔父希望他能夠改變的,結果過去了幾十年依然沒有改變,而這或許會招致他最後的倒黴,可以說如果不是劉瀾出現,在另一個時空裏,袁隗完全預料到了這一天,隻不過他沒想到的卻是,這一天到來卻是汝南袁氏從此從衰退,如果他能知曉會有這一天的話,或許他能做些什麽,最少也要讓子孫們學弘農楊氏,能夠一直延續下去,最少幾百年後還能出像楊素這樣的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