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和張頜率軍抵達了陽羨,但伊澹的如意算盤卻落空了,他所謂的‘堅壁清野’對秣陵軍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如此一來,他就必須要考慮後路了,畢竟一開始他就沒想過能守住城,堅壁清野也不過就是為了奪拖延那麽幾日,現在好了,計劃落空,他就必須得為後路考慮,倒不是說他要跑,畢竟許貢拿他的家人危險著他,可他卻能讓副將伊然離去。
伊然和他,是叔伯兄弟,兩人兄弟之情深厚,打小就是玩伴,後來更一同在吳郡出仕,便是二人的姓名,都是父輩引用前漢大儒楊雄‘海內澹然’的名句。
所以當伊澹被嚴令死守陽羨,並被許貢以家人要挾時,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兄弟伊然留下做了副將,許貢心狠手辣,他不敢保證自己戰死陽羨之後,家族是否能夠得以保全,所以他把伊然留下來,也算是為伊家留後,別看他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可把伊然留下來,說白了一早就打算在與秣陵軍交鋒之初讓他離開。
而且現在整個陽羨,他大權在握,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留下伊然是一早就計劃好的,至於那些老弱病殘的吳縣軍,他沒有想過,畢竟他們被留下來,說直白點,許貢就是讓他們去死的,所以他不會網開一麵,畢竟除了自己的兄弟,他連自己的生死都沒想過,更何況是這些吳縣軍,他們就算不在戰場被殺,也會在城破之後被處斬,秣陵軍絕不會手軟,上一次的陽羨之戰,太慘烈了,他們死了一萬人,可秣陵軍,同樣死了快三千,這樣的冤仇,太史慈怎麽可能輕饒了他們?
更何況,就算能夠繞過他們,可他呢,他的家人還在許貢手上,他沒有選擇,隻能期望他死之後,許貢能夠說話算話,如果他沒有實現承諾,最少還有兄弟活在這世上,他伊家的根,也就算還在。
當伊澹把他的決定下達給兄弟的一刻,依然熱淚不止,兩人是兄弟,雖然是叔伯兄弟,可與親兄弟沒區別,伊澹對他比親兄弟都親,然而越是這樣,反而越會讓伊然感受壓力,甚至因此而留下了一塊心病,兄長的嗬護,讓他看起來一無是處,甚至在父輩看來,他連兄長萬分之一都不如,如果不是兄長的庇護,他在吳縣府衙之內,連立足之地都沒有,這樣的壓力,尤其是在兩任郡守全都重用兄長的前提之下被無限放大,他對大哥,心中除了嫉妒就是不服,可麵對著深受郡守重視的大哥,被家族視為驕傲的伊澹,他毫無辦法,而當他得知大哥在郡守留他守陽羨時主動把他留下當勞什子的狗屁副將之後,就更憤憤難平了,難道就連送死,他都要讓自己以他的下手去死嗎?
這些誤會,讓他恨透了伊澹,可時直到此時此刻,在這麽一間獨辟出的寂靜花廳之內,當大哥對他一番促膝長談之後,他發現,這麽多年來,其實都是他自己在刻意將大哥描繪成心目中那個被他厭惡的形象,並將他描繪的栩栩如生。
對這一切,他腦海裏能夠想到的就隻有一個詞,疑鄰竊斧,對他這也的小吏來說,想一些太深的詞是想不到了,但這些,其實現在已經變得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年他對大哥的誤會。
這也的誤會讓他羞愧到無地自容,他拒絕了大哥的好意,要求自己留下來守城,讓大哥伊澹離去,可對他的提議,雖然伊澹是有些心動的,可是他明白他不能這麽幹,他把自己不能離開的原因原原本本的告訴他,城池是守不住了,可是如果讓許貢知道他逃走了,那他們伊家,可能就要遭受滅頂之災,可他離開,而他戰死的意義卻又不同,雖然他不敢保證許貢不會下殺手,但他最少可以確信,如果他們兩兄弟非要死一個才能保全家族的話,那他的死,才是保全家族的關鍵。
最後伊然被他徹底說服,不管許貢是否說話算話,你,伊然首先要想盡辦法保住自己,讓自己活下去,可以說,此刻大哥的話,是他這輩子聽的最認真的一回,雖然後悔當初的行為,但此刻他隻能下定決心,與大哥道別,含淚離開了陽羨城。
他清楚,這一別,將是永遠!
~~~~~~~~
“殺啊!”
餘汗縣內,一場慘烈的戰鬥正在上演著,此刻麵對率領著壽春軍殺來的紀毣,岑寧不甘示弱,大刀向前舞動,對他們的敵人發起了更猛烈的進攻。
攻勢如潮,兩軍在一霎那便攻向了對方。
雙方在戰場之上都沒有體現出自己的優勢,兩軍的衝鋒反而一致處於膠著態勢,反而是傲立戰場之上的兩員將領,如同神兵天將一般,持著各自的兵刃,在戰場之上大殺四方。
兩人的勇猛表現,都吸引到了對方的注意,然而雜亂的戰場,根本就沒有給兩人以對決的可能,當其中一人甚至是兩人想要向對方殺來時,他們很快就被雜亂的戰場交鋒的士兵所衝散,兩人都沒有任何辦法,更像是隨波逐流,隻能在與敵將交鋒之前,盡可能的多殺幾名敵軍,因為交戰的經驗一早告訴他們,隻有如此,才有可能讓二人最後碰麵。
這一回的衝鋒,雙方都沒有給對方留下任何喘息的時機,或者說,秣陵軍不會再給敵軍任何機會,一舉要擊敗敵軍。
而此時在戰場的遠方,一直觀察打探著戰場態勢的紀靈,卻始終保持著耐心,隱忍著,沒有第一時間出擊,他在考量著出擊之後的勝算,雖然隻有不過幾千米的距離,但隻要出擊,他能夠在既短暫的時間扭轉態勢,但是現在還不能,因為他還不能確定秣陵軍的兵力又多少,不應該說,在一個時辰之前,他還無法判定,但是現在,他已經可以確定,對麵阻擊的敵軍,隻有五千人,不然的話,這樣慘烈的交鋒,以張飛的性格,是不可能不增兵甚至是親率大軍支援而來的。
所以現在他的按兵不動,依然不是在觀察敵軍的兵力,而是在等一個時機,可以一戰定乾坤的時機。
但他越拖到最後,在交戰場上的紀毣就有這覆沒的可能。
他這是在賭,更確切的說他是對紀毣有這充分的信任,因為這一仗,打出了他們壽春軍的韌性,這樣的戰鬥,已經是他近幾年所沒有見過的了,這一切完全都是紀毣個人的原因,看著他在戰場上的英姿,他由衷的稱讚了自己這位小族弟一聲好樣的。
然而,這樣的稱讚更像是風涼話,因為戰場之上的戰鬥,是真真切切的血戰。
每時每刻都有人陣亡,無時無刻都響起的震天聲,讓人毛骨悚然,而如同血人的紀毣,更是如此,他的吼聲,如同惡靈一般瘮人:就算無法正麵衝破秣陵軍,也要啃掉他們一塊皮,一口肉!
讓他們感受到恐怖,讓他們以後與壽春軍交鋒時,就會想到今日的修羅場,這是曾經秣陵軍留給壽春軍的恐怖夢魘,而今日,他要讓故事反轉,要讓秣陵軍徹骨恐懼。
紀毣做到了,做到了黃巾軍,曾經董卓的西涼軍、袁紹冀州軍甚至是曹操的青州軍所沒有做到的,從這一點來說,他表現的比當世第一猛將呂布都要好,也許你會說他遇到的並不是攝山營並不是龍騎軍、近衛軍,然而他們和張飛率領的部隊,姑且稱之為秣陵軍的士卒其實並沒有兩樣。
他們能與秣陵軍殺成這樣,和攝山營也能,因為這是冷兵器為王的時代,戰場上的優勢,其實並沒有看起來的那麽大,所謂的兵精甲利,真正起到的作用,並不大,想要以少勝多,幾萬戰勝幾十萬,完全有可能。
曹操在官渡三萬敗十萬,周瑜在赤壁同樣能夠複刻曹操的輝煌,這一句說明了一切,但兵精甲利卻又有著巨大的作用,畢竟這麽多年下來,劉瀾無一敗績便因為他采用著精兵路線,這是他的強項,再加上超強的戰鬥意誌,他的部隊,才能做到無往不利。
可是現在,在激烈的戰場之上,一切都被反轉,岑寧發現,秣陵軍一次次被敵軍擊退,敵軍的頑強了,曾幾何時隻屬於秣陵軍,然而現在,最少是此刻卻不同了,照這樣再戰下去,別說半個時辰之內解決戰鬥了,就算是熬到天亮能結束戰鬥都是奢望。
他必須要另尋他法,更要想辦法改變現狀。
可是對於這樣一支部隊,又有什麽好的辦法呢?
他不盡擔心起來,或者說是慶幸起來紀靈始終沒有出現,如果紀靈的部隊都是他們所遇到的這個戰鬥力,他可不相信,能將他們拖在餘汗三日。
不算現在還剩下的五百壽春軍,紀靈那邊最少還有著足足兩萬多人,想想每一個都是眼前的敵兵,那將是何種的苦戰?
他們能拖三日?
就算能,也會付出極其慘烈的代價。
而現在,他們以及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繼續拖下去,如他所想那般,拖到天亮之後,還不知道他率領的這五千人能有幾人活下來,他現在必須要出一個辦法來,確切的說是要想出一個破敵之策來。
可這個破敵之策,又怎麽可能一下子就像出來,不然的話,也不會是現在這個可能,這些年來,劉瀾用兵,因為自身實力與他自己的原因,尤喜歡出奇,這就讓他的帳下都養成了一個條件反射,沒到對敵,都想著出奇製勝。
可這樣的出奇,往往演變到後來就變了型,成了討巧之法。
要知道,這幾年來,劉瀾其實一直在改變,倒不是不在用奇謀,而是用正出奇的相輔相成,這才是用兵之道,畢竟年代不同了,敵人也不同了,而他的情況也不同了,他的敵人,再也不是塞北胡人,跟不上衣衫襤褸,操著蒼天已死不顧生死衝殺的黃巾軍了。
這一點,從討伐黃巾時劉瀾就已經有了深刻的感悟,當他遇到徐榮第一次品嚐失敗滋味時就明白,從那時起,這個天下的戰場交鋒不同了,他們所遇到的敵人,再也不是不通兵法的老粗了,每一個人都深諳用兵之道,一味用奇,隻會讓他灰頭土臉,潰不成軍。
隻有奇正結合,如同在滎陽遇到的徐榮那樣,才是正道,這一切在冀州之戰時他體會的最為深刻,袁紹將奇正運用的出神入化,若非是關鍵時刻得到徐庶,雖然當時的徐庶真正起到的作用不大,但他冷靜的分析,以及對劉瀾輔之以正的用兵建議,冀州之戰還真不一定是他們笑道最後,就算是這樣,最後若不是時間差有誤,他們也不會是勝利的哪一方。
而自此之後,劉瀾用兵,更或者說是他自己開始主動交出指揮權,全力分散到了幾員大將手中,關羽的正,趙雲的穩,張飛的猛,在加上他和徐庶總覽全局,奇正結合,才有了後來的輝煌。
可現在,當岑寧用正發現沒有任何收獲之後,他首先想到的自然便是用奇,更確切的說是討巧,雖然他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的領悟速度相當快,但這畢竟隻是學到了一個皮毛,對他來說,他還有很多要學,這個時候,其實根本不用去考慮那麽多,隻要下令部隊一次甚至是再一次向壽春軍發起猛攻就行。
雖然現在秣陵軍經過苦戰已經疲憊,可要知道,在秣陵軍如同疾風驟雨一般的攻勢下,壽春軍的情況更為糟糕,就算他們現在還能擋住一波進攻,可第二波,第三波呢?
隻要保持現在這個力度,不消三次甚至五次衝鋒,壽春軍一定回潰不成軍,可是岑寧沒有這樣做,關鍵時刻,他的猶豫讓他錯失了取勝的關鍵,可真因為他的猶豫,卻讓他誘出了一條大魚。
當真是意外之喜!
伊然和他,是叔伯兄弟,兩人兄弟之情深厚,打小就是玩伴,後來更一同在吳郡出仕,便是二人的姓名,都是父輩引用前漢大儒楊雄‘海內澹然’的名句。
所以當伊澹被嚴令死守陽羨,並被許貢以家人要挾時,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兄弟伊然留下做了副將,許貢心狠手辣,他不敢保證自己戰死陽羨之後,家族是否能夠得以保全,所以他把伊然留下來,也算是為伊家留後,別看他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可把伊然留下來,說白了一早就打算在與秣陵軍交鋒之初讓他離開。
而且現在整個陽羨,他大權在握,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留下伊然是一早就計劃好的,至於那些老弱病殘的吳縣軍,他沒有想過,畢竟他們被留下來,說直白點,許貢就是讓他們去死的,所以他不會網開一麵,畢竟除了自己的兄弟,他連自己的生死都沒想過,更何況是這些吳縣軍,他們就算不在戰場被殺,也會在城破之後被處斬,秣陵軍絕不會手軟,上一次的陽羨之戰,太慘烈了,他們死了一萬人,可秣陵軍,同樣死了快三千,這樣的冤仇,太史慈怎麽可能輕饒了他們?
更何況,就算能夠繞過他們,可他呢,他的家人還在許貢手上,他沒有選擇,隻能期望他死之後,許貢能夠說話算話,如果他沒有實現承諾,最少還有兄弟活在這世上,他伊家的根,也就算還在。
當伊澹把他的決定下達給兄弟的一刻,依然熱淚不止,兩人是兄弟,雖然是叔伯兄弟,可與親兄弟沒區別,伊澹對他比親兄弟都親,然而越是這樣,反而越會讓伊然感受壓力,甚至因此而留下了一塊心病,兄長的嗬護,讓他看起來一無是處,甚至在父輩看來,他連兄長萬分之一都不如,如果不是兄長的庇護,他在吳縣府衙之內,連立足之地都沒有,這樣的壓力,尤其是在兩任郡守全都重用兄長的前提之下被無限放大,他對大哥,心中除了嫉妒就是不服,可麵對著深受郡守重視的大哥,被家族視為驕傲的伊澹,他毫無辦法,而當他得知大哥在郡守留他守陽羨時主動把他留下當勞什子的狗屁副將之後,就更憤憤難平了,難道就連送死,他都要讓自己以他的下手去死嗎?
這些誤會,讓他恨透了伊澹,可時直到此時此刻,在這麽一間獨辟出的寂靜花廳之內,當大哥對他一番促膝長談之後,他發現,這麽多年來,其實都是他自己在刻意將大哥描繪成心目中那個被他厭惡的形象,並將他描繪的栩栩如生。
對這一切,他腦海裏能夠想到的就隻有一個詞,疑鄰竊斧,對他這也的小吏來說,想一些太深的詞是想不到了,但這些,其實現在已經變得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年他對大哥的誤會。
這也的誤會讓他羞愧到無地自容,他拒絕了大哥的好意,要求自己留下來守城,讓大哥伊澹離去,可對他的提議,雖然伊澹是有些心動的,可是他明白他不能這麽幹,他把自己不能離開的原因原原本本的告訴他,城池是守不住了,可是如果讓許貢知道他逃走了,那他們伊家,可能就要遭受滅頂之災,可他離開,而他戰死的意義卻又不同,雖然他不敢保證許貢不會下殺手,但他最少可以確信,如果他們兩兄弟非要死一個才能保全家族的話,那他的死,才是保全家族的關鍵。
最後伊然被他徹底說服,不管許貢是否說話算話,你,伊然首先要想盡辦法保住自己,讓自己活下去,可以說,此刻大哥的話,是他這輩子聽的最認真的一回,雖然後悔當初的行為,但此刻他隻能下定決心,與大哥道別,含淚離開了陽羨城。
他清楚,這一別,將是永遠!
~~~~~~~~
“殺啊!”
餘汗縣內,一場慘烈的戰鬥正在上演著,此刻麵對率領著壽春軍殺來的紀毣,岑寧不甘示弱,大刀向前舞動,對他們的敵人發起了更猛烈的進攻。
攻勢如潮,兩軍在一霎那便攻向了對方。
雙方在戰場之上都沒有體現出自己的優勢,兩軍的衝鋒反而一致處於膠著態勢,反而是傲立戰場之上的兩員將領,如同神兵天將一般,持著各自的兵刃,在戰場之上大殺四方。
兩人的勇猛表現,都吸引到了對方的注意,然而雜亂的戰場,根本就沒有給兩人以對決的可能,當其中一人甚至是兩人想要向對方殺來時,他們很快就被雜亂的戰場交鋒的士兵所衝散,兩人都沒有任何辦法,更像是隨波逐流,隻能在與敵將交鋒之前,盡可能的多殺幾名敵軍,因為交戰的經驗一早告訴他們,隻有如此,才有可能讓二人最後碰麵。
這一回的衝鋒,雙方都沒有給對方留下任何喘息的時機,或者說,秣陵軍不會再給敵軍任何機會,一舉要擊敗敵軍。
而此時在戰場的遠方,一直觀察打探著戰場態勢的紀靈,卻始終保持著耐心,隱忍著,沒有第一時間出擊,他在考量著出擊之後的勝算,雖然隻有不過幾千米的距離,但隻要出擊,他能夠在既短暫的時間扭轉態勢,但是現在還不能,因為他還不能確定秣陵軍的兵力又多少,不應該說,在一個時辰之前,他還無法判定,但是現在,他已經可以確定,對麵阻擊的敵軍,隻有五千人,不然的話,這樣慘烈的交鋒,以張飛的性格,是不可能不增兵甚至是親率大軍支援而來的。
所以現在他的按兵不動,依然不是在觀察敵軍的兵力,而是在等一個時機,可以一戰定乾坤的時機。
但他越拖到最後,在交戰場上的紀毣就有這覆沒的可能。
他這是在賭,更確切的說他是對紀毣有這充分的信任,因為這一仗,打出了他們壽春軍的韌性,這樣的戰鬥,已經是他近幾年所沒有見過的了,這一切完全都是紀毣個人的原因,看著他在戰場上的英姿,他由衷的稱讚了自己這位小族弟一聲好樣的。
然而,這樣的稱讚更像是風涼話,因為戰場之上的戰鬥,是真真切切的血戰。
每時每刻都有人陣亡,無時無刻都響起的震天聲,讓人毛骨悚然,而如同血人的紀毣,更是如此,他的吼聲,如同惡靈一般瘮人:就算無法正麵衝破秣陵軍,也要啃掉他們一塊皮,一口肉!
讓他們感受到恐怖,讓他們以後與壽春軍交鋒時,就會想到今日的修羅場,這是曾經秣陵軍留給壽春軍的恐怖夢魘,而今日,他要讓故事反轉,要讓秣陵軍徹骨恐懼。
紀毣做到了,做到了黃巾軍,曾經董卓的西涼軍、袁紹冀州軍甚至是曹操的青州軍所沒有做到的,從這一點來說,他表現的比當世第一猛將呂布都要好,也許你會說他遇到的並不是攝山營並不是龍騎軍、近衛軍,然而他們和張飛率領的部隊,姑且稱之為秣陵軍的士卒其實並沒有兩樣。
他們能與秣陵軍殺成這樣,和攝山營也能,因為這是冷兵器為王的時代,戰場上的優勢,其實並沒有看起來的那麽大,所謂的兵精甲利,真正起到的作用,並不大,想要以少勝多,幾萬戰勝幾十萬,完全有可能。
曹操在官渡三萬敗十萬,周瑜在赤壁同樣能夠複刻曹操的輝煌,這一句說明了一切,但兵精甲利卻又有著巨大的作用,畢竟這麽多年下來,劉瀾無一敗績便因為他采用著精兵路線,這是他的強項,再加上超強的戰鬥意誌,他的部隊,才能做到無往不利。
可是現在,在激烈的戰場之上,一切都被反轉,岑寧發現,秣陵軍一次次被敵軍擊退,敵軍的頑強了,曾幾何時隻屬於秣陵軍,然而現在,最少是此刻卻不同了,照這樣再戰下去,別說半個時辰之內解決戰鬥了,就算是熬到天亮能結束戰鬥都是奢望。
他必須要另尋他法,更要想辦法改變現狀。
可是對於這樣一支部隊,又有什麽好的辦法呢?
他不盡擔心起來,或者說是慶幸起來紀靈始終沒有出現,如果紀靈的部隊都是他們所遇到的這個戰鬥力,他可不相信,能將他們拖在餘汗三日。
不算現在還剩下的五百壽春軍,紀靈那邊最少還有著足足兩萬多人,想想每一個都是眼前的敵兵,那將是何種的苦戰?
他們能拖三日?
就算能,也會付出極其慘烈的代價。
而現在,他們以及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繼續拖下去,如他所想那般,拖到天亮之後,還不知道他率領的這五千人能有幾人活下來,他現在必須要出一個辦法來,確切的說是要想出一個破敵之策來。
可這個破敵之策,又怎麽可能一下子就像出來,不然的話,也不會是現在這個可能,這些年來,劉瀾用兵,因為自身實力與他自己的原因,尤喜歡出奇,這就讓他的帳下都養成了一個條件反射,沒到對敵,都想著出奇製勝。
可這樣的出奇,往往演變到後來就變了型,成了討巧之法。
要知道,這幾年來,劉瀾其實一直在改變,倒不是不在用奇謀,而是用正出奇的相輔相成,這才是用兵之道,畢竟年代不同了,敵人也不同了,而他的情況也不同了,他的敵人,再也不是塞北胡人,跟不上衣衫襤褸,操著蒼天已死不顧生死衝殺的黃巾軍了。
這一點,從討伐黃巾時劉瀾就已經有了深刻的感悟,當他遇到徐榮第一次品嚐失敗滋味時就明白,從那時起,這個天下的戰場交鋒不同了,他們所遇到的敵人,再也不是不通兵法的老粗了,每一個人都深諳用兵之道,一味用奇,隻會讓他灰頭土臉,潰不成軍。
隻有奇正結合,如同在滎陽遇到的徐榮那樣,才是正道,這一切在冀州之戰時他體會的最為深刻,袁紹將奇正運用的出神入化,若非是關鍵時刻得到徐庶,雖然當時的徐庶真正起到的作用不大,但他冷靜的分析,以及對劉瀾輔之以正的用兵建議,冀州之戰還真不一定是他們笑道最後,就算是這樣,最後若不是時間差有誤,他們也不會是勝利的哪一方。
而自此之後,劉瀾用兵,更或者說是他自己開始主動交出指揮權,全力分散到了幾員大將手中,關羽的正,趙雲的穩,張飛的猛,在加上他和徐庶總覽全局,奇正結合,才有了後來的輝煌。
可現在,當岑寧用正發現沒有任何收獲之後,他首先想到的自然便是用奇,更確切的說是討巧,雖然他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的領悟速度相當快,但這畢竟隻是學到了一個皮毛,對他來說,他還有很多要學,這個時候,其實根本不用去考慮那麽多,隻要下令部隊一次甚至是再一次向壽春軍發起猛攻就行。
雖然現在秣陵軍經過苦戰已經疲憊,可要知道,在秣陵軍如同疾風驟雨一般的攻勢下,壽春軍的情況更為糟糕,就算他們現在還能擋住一波進攻,可第二波,第三波呢?
隻要保持現在這個力度,不消三次甚至五次衝鋒,壽春軍一定回潰不成軍,可是岑寧沒有這樣做,關鍵時刻,他的猶豫讓他錯失了取勝的關鍵,可真因為他的猶豫,卻讓他誘出了一條大魚。
當真是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