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頜抵達毗陵,第一件事就是為太史慈解了圍,不過太史慈可沒有任何感激,對他更是橫眉冷眼,然而當劉瀾處置張頜的命令抵達之後,太史慈才算是終於出了一口心中怨憤,當然劉瀾並沒有懲處張頜,甚至連書麵的批評都沒有,可真正讓他解恨的卻是主公吳郡之戰的指揮權交給了他。
雖然主公沒有懲罰張頜,但這樣的任命,更像是對他二人各打二十大板,張頜明白這樣的任命意味著什麽,太史慈當然也清楚,可以說劉瀾這樣的任命極大的安撫了太史慈,更嚴重警告了張頜,而更關鍵的一點是,二人都變成了戴罪之身,尤其是太史慈,他現在比任何人都更要擊敗許貢,向劉瀾證明。
而劉瀾對於張頜的處置,其實一直很頭疼,畢竟這個度不好拿捏,輕了,那麽太史慈那裏必然會記恨,重了,張頜那邊又會出現反複,覺得不公,可他這樣的任命一下達,張頜也就明白了,而且又因為太史慈主將的身份,他心中不管有些什麽委屈都得忍著,再說了,他二人本來就是好友,這樣的任命,必然能夠讓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原因很簡單,因為二人都需要一個台階,劉瀾把主將給了太史慈,他就比張頜高了半截,裏子麵子都有了,而為了這一戰最終的勝利,那他就必須要倚重張頜,所以就必須要展現出自己將軍額頭能跑馬的氣量來。
而張頜呢,同樣是這個的道理,不給他懲罰,卻把主將給了太史慈,首先會讓他覺得這是他從太史慈與許貢數次交鋒這點考慮,因為他更熟悉吳縣的情況,給他主將,情理之中,可再仔細琢磨的話,就是另外一個意思了,太史慈被懲處,說白了就是因為他的那道文書,現在他是主將,說白了就是讓他挽回顏麵,而他這主力軍就必須得出力,自己惹出的禍,自己填,更何況太史慈還是主將,他也不敢有什麽貓膩。
所以說,劉瀾這一任命,一舉三得,可如果把主將交給張頜,那絕對會極其糟糕,最少太史慈那邊就會炸了窩。
吳縣這邊劉瀾盡可能的修補著兩員大將的關係,雖然最終能否讓二人和好如初還不清楚,但最少吳縣之戰,兩人不會拖後腿,而在吳縣,許貢被張頜突襲解了毗陵之圍後就變得憂心忡忡,他把伊澹留在了陽羨,自己則撤回了吳縣,臨走之前,他下達了死命令給伊澹,陽羨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決不許他棄城逃跑,不然的話,他在吳縣的家眷,一個不留。
許貢心狠手辣那是吳縣人盡皆知的,而且伊澹也明白他的心思,他是被秣陵軍給打怕了,如果說太史慈已經讓他心有餘悸的話,那張頜的援軍幾乎把他嚇破了膽,不然他也不會先跑回了吳縣,他這就是讓自己當炮灰,把秣陵軍拖在陽羨呢,當然經曆過和太史慈的激戰之後,他也不是沒有一點其他的考慮,那就是一旦太史慈沒有攻打陽羨而是又到了吳縣,那他就完全可以跑到陽羨,他清楚,他們現在的兵力,不管是陽羨還是吳縣,都守不住。
與太史慈交鋒,讓他損失了一半人馬,在毗陵又損失了一部,現在他吳縣的兵力隻比太史慈多不過五千多人,可這一回張頜那可是號稱帶了三萬多秣陵軍來的,就算這裏麵有水分,可一萬人怎麽也有了吧,可就是如此,那兵力也超過他們很多了,這個時候,就算是他現在就在吳縣緊急募兵,可想在短時間內招募到同等數量的兵力也不可能,而且就算能招募到這些兵員,兵甲怎麽籌集,士兵訓練怎麽提高,這些解決不了,怎麽可能是秣陵軍的對手。
所以想短時間內搬回劣勢是不可能的事情,可他卻必須得嚐試,是以他就隻能向伊澹下達這樣近似絕情的命令,他期盼著太史慈能夠先去攻打陽羨,那樣,隻要伊澹能把城池守住,那他就能在吳縣多募一些兵,並加緊訓練,隻有這樣,他們才能有機會,等到袁術的支援,袁紹的出兵。
許貢給伊澹的命令傳達之後,便即帶領主力回到了吳縣,伊澹望著他的背影,忍不住歎息一聲,郡守給他留了三千人,這三千人,能堅守幾天?
“一個時辰都是奢望!”
伊澹破口大罵,一肚子火在回到縣令府後徹底發作,屋內的能砸的東西都被他砸了一個遍,他在吳縣,自二十歲就進了縣令府,這麽多年,好不容易做到了兵曹,雖然是小吏,可也算是吳縣有頭有臉的人物了,可他沒想到今日會被許貢如此對待,從未有過的屈辱,可他不得不咬牙忍著,因為那該死的許貢拿他的家人威脅他,他現在除了死守陽羨,還有其他選擇嗎?
他在屋內破口大罵著許貢,可除此之外,他別無辦法,隻能等死。
就在這樣膽戰心驚下,他最害怕的秣陵軍來了。
由太史慈和張頜帶領的一共兩萬人馬,這個數字是斥候查探回來的,雖然比之前所謂的三萬援軍少了不少,但他卻相信這個數字更接近事實。
可不管是三萬人,還是兩萬人,不管哪一個是事實是真相,對他和他駐守的陽羨來說都是恐怖之敵,都會被輕鬆擊敗。
生死關頭,他迫使自己冷靜下來,雖然敵軍還需要好幾日才能抵達,可在這幾日內,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防備,盡可能的多守幾個……時辰!
“許貢所希望他能守個十幾天甚至是幾個月那根本就是做夢,看看他給他留下的這三千人吧,都是些老弱病殘,這樣的士兵,恐怕連第一波進攻都守不住,因此,他不得不把郡國兵集中起來,進行操練,雖然是臨陣磨槍,但怎麽也能有些作用,當然,如果敵軍使用大型的攻城器,那陽羨城也就不會有什麽希望。
對於太史慈,他有著深刻的印象,五千對三萬,他能殺上萬人後安全退回毗陵,並在毗陵守了足足十天,堅持到張頜援軍抵達,這麽強悍的將,自然不會有弱兵,就事論事,對於他這也的對手,一旦有大型攻城器械的話,他真的沒有任何信心,可是如果他們沒有攻城器械的話,隻靠雲梯或者衝車,未必就能攻破陽羨城。
“傳令,部隊出城,把陽羨城周圍五裏之內的樹木盡數砍伐!”現在他能做的,就是堅壁清野,這也一來,太史慈就算是想要作攻城器械,也隻能從五裏之外伐木,等把木材運回來再製作成攻城器械,最少就能浪費他三五天。
一想到這些,伊澹便笑了起來,轉身便傳達了命令,看著熱火朝天離城而去的部隊,這些木材砍伐了回來,還能充作滾木,不僅拖延了敵軍,還加固了城防,一舉雙得,然而,等秣陵軍抵達之後,伊澹一定會眉頭緊皺,因為秣陵軍的攻城器械,根本就不是現成伐木做的。
就在太史慈和張頜向陽羨進軍之時,此刻的餘汗縣內,秣陵軍真與壽春軍展開著一場殊死交戰。
秣陵軍在岑寧的帶領下猶如洪水絕提,向壽春軍猛撲而來,巨浪滔天,瞬間便將壽春軍席卷,氣勢如虹,驚天動地。
可在紀毣拚死阻擊之下,不管秣陵軍攻勢有多迅猛,壽春軍卻始終巍峨不動,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抵擋下秣陵軍一浪高過一浪的凶猛攻勢。
這還是他以前遇到過的壽春軍嗎?
眼前的敵軍,對岑寧來說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戰鬥之初,他可根本就沒有想過會演變現在這一情況,可他卻不得不承認,他遇到了一個恐怖可怕的對手,不管他做什麽,敵將都好像能夠提前預料到一樣,每每發現落入壽春軍的陷阱之中,卻發現已經太晚了。
他在敵將身上吃了太多的虧,岑寧算是看出來了,他很多的想法都是異想天開了,他還沒有能領兵的能力,既然這樣,那就靠絕對實力,把他拿下,就現在的情況,以他們在戰場之上的優勢,用不了多久,遲早將敵軍擊敗,可以說現在的戰局已定,之上早與晚罷了,不管這些壽春軍如何拚命死戰,最終都無法阻止他們前進的步伐。
但他在心中又必須得承認,敵將在這裏防禦,是極其成功的,他充分運用了地理的優勢,這一點是他所缺失的,雖然在張飛將軍帳下對於天時地利人和這些來說都是扯王八犢子,可是在軍官培訓時,這是與戰場之上的絕對優勢時刻被強調的,就從這一點來看,敵將是成功的,而他對此則是缺失的,不僅沒有占據地利,更沒有把戰場的兵力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這也是這一仗如此困難的關鍵。
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這句話與猛將比出於卒伍同理,岑寧的目光變得深邃,經此一役,他不會再出現如此低級的失誤,這一仗,他會銘記一輩子,如果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他發誓,再也不會被敵將牽著鼻子走。
現在,戰局已經很難扭轉了,而且他們在這裏被拖的時間太久了,必須要做出一個了斷。
畢竟,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要瞧瞧,到底是他的想法正確,還是軍師徐庶的布置更準確,他從始至終都不相信,把這波壽春軍擊敗了,打殘了,就能逼紀靈獻身,如果他們敗了,紀靈又怎麽可能獻身呢,還不怪溜溜的逃走?
張頜抵達毗陵,第一件事就是為太史慈解了圍,不過太史慈可沒有任何感激,對他更是橫眉冷眼,然而當劉瀾處置張頜的命令抵達之後,太史慈才算是終於出了一口心中怨憤,當然劉瀾並沒有懲處張頜,甚至連書麵的批評都沒有,可真正讓他解恨的卻是主公吳郡之戰的指揮權交給了他。
雖然主公沒有懲罰張頜,但這樣的任命,更像是對他二人各打二十大板,張頜明白這樣的任命意味著什麽,太史慈當然也清楚,可以說劉瀾這樣的任命極大的安撫了太史慈,更嚴重警告了張頜,而更關鍵的一點是,二人都變成了戴罪之身,尤其是太史慈,他現在比任何人都更要擊敗許貢,向劉瀾證明。
而劉瀾對於張頜的處置,其實一直很頭疼,畢竟這個度不好拿捏,輕了,那麽太史慈那裏必然會記恨,重了,張頜那邊又會出現反複,覺得不公,可他這樣的任命一下達,張頜也就明白了,而且又因為太史慈主將的身份,他心中不管有些什麽委屈都得忍著,再說了,他二人本來就是好友,這樣的任命,必然能夠讓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原因很簡單,因為二人都需要一個台階,劉瀾把主將給了太史慈,他就比張頜高了半截,裏子麵子都有了,而為了這一戰最終的勝利,那他就必須要倚重張頜,所以就必須要展現出自己將軍額頭能跑馬的氣量來。
而張頜呢,同樣是這個的道理,不給他懲罰,卻把主將給了太史慈,首先會讓他覺得這是他從太史慈與許貢數次交鋒這點考慮,因為他更熟悉吳縣的情況,給他主將,情理之中,可再仔細琢磨的話,就是另外一個意思了,太史慈被懲處,說白了就是因為他的那道文書,現在他是主將,說白了就是讓他挽回顏麵,而他這主力軍就必須得出力,自己惹出的禍,自己填,更何況太史慈還是主將,他也不敢有什麽貓膩。
所以說,劉瀾這一任命,一舉三得,可如果把主將交給張頜,那絕對會極其糟糕,最少太史慈那邊就會炸了窩。
吳縣這邊劉瀾盡可能的修補著兩員大將的關係,雖然最終能否讓二人和好如初還不清楚,但最少吳縣之戰,兩人不會拖後腿,而在吳縣,許貢被張頜突襲解了毗陵之圍後就變得憂心忡忡,他把伊澹留在了陽羨,自己則撤回了吳縣。
雖然主公沒有懲罰張頜,但這樣的任命,更像是對他二人各打二十大板,張頜明白這樣的任命意味著什麽,太史慈當然也清楚,可以說劉瀾這樣的任命極大的安撫了太史慈,更嚴重警告了張頜,而更關鍵的一點是,二人都變成了戴罪之身,尤其是太史慈,他現在比任何人都更要擊敗許貢,向劉瀾證明。
而劉瀾對於張頜的處置,其實一直很頭疼,畢竟這個度不好拿捏,輕了,那麽太史慈那裏必然會記恨,重了,張頜那邊又會出現反複,覺得不公,可他這樣的任命一下達,張頜也就明白了,而且又因為太史慈主將的身份,他心中不管有些什麽委屈都得忍著,再說了,他二人本來就是好友,這樣的任命,必然能夠讓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原因很簡單,因為二人都需要一個台階,劉瀾把主將給了太史慈,他就比張頜高了半截,裏子麵子都有了,而為了這一戰最終的勝利,那他就必須要倚重張頜,所以就必須要展現出自己將軍額頭能跑馬的氣量來。
而張頜呢,同樣是這個的道理,不給他懲罰,卻把主將給了太史慈,首先會讓他覺得這是他從太史慈與許貢數次交鋒這點考慮,因為他更熟悉吳縣的情況,給他主將,情理之中,可再仔細琢磨的話,就是另外一個意思了,太史慈被懲處,說白了就是因為他的那道文書,現在他是主將,說白了就是讓他挽回顏麵,而他這主力軍就必須得出力,自己惹出的禍,自己填,更何況太史慈還是主將,他也不敢有什麽貓膩。
所以說,劉瀾這一任命,一舉三得,可如果把主將交給張頜,那絕對會極其糟糕,最少太史慈那邊就會炸了窩。
吳縣這邊劉瀾盡可能的修補著兩員大將的關係,雖然最終能否讓二人和好如初還不清楚,但最少吳縣之戰,兩人不會拖後腿,而在吳縣,許貢被張頜突襲解了毗陵之圍後就變得憂心忡忡,他把伊澹留在了陽羨,自己則撤回了吳縣,臨走之前,他下達了死命令給伊澹,陽羨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決不許他棄城逃跑,不然的話,他在吳縣的家眷,一個不留。
許貢心狠手辣那是吳縣人盡皆知的,而且伊澹也明白他的心思,他是被秣陵軍給打怕了,如果說太史慈已經讓他心有餘悸的話,那張頜的援軍幾乎把他嚇破了膽,不然他也不會先跑回了吳縣,他這就是讓自己當炮灰,把秣陵軍拖在陽羨呢,當然經曆過和太史慈的激戰之後,他也不是沒有一點其他的考慮,那就是一旦太史慈沒有攻打陽羨而是又到了吳縣,那他就完全可以跑到陽羨,他清楚,他們現在的兵力,不管是陽羨還是吳縣,都守不住。
與太史慈交鋒,讓他損失了一半人馬,在毗陵又損失了一部,現在他吳縣的兵力隻比太史慈多不過五千多人,可這一回張頜那可是號稱帶了三萬多秣陵軍來的,就算這裏麵有水分,可一萬人怎麽也有了吧,可就是如此,那兵力也超過他們很多了,這個時候,就算是他現在就在吳縣緊急募兵,可想在短時間內招募到同等數量的兵力也不可能,而且就算能招募到這些兵員,兵甲怎麽籌集,士兵訓練怎麽提高,這些解決不了,怎麽可能是秣陵軍的對手。
所以想短時間內搬回劣勢是不可能的事情,可他卻必須得嚐試,是以他就隻能向伊澹下達這樣近似絕情的命令,他期盼著太史慈能夠先去攻打陽羨,那樣,隻要伊澹能把城池守住,那他就能在吳縣多募一些兵,並加緊訓練,隻有這樣,他們才能有機會,等到袁術的支援,袁紹的出兵。
許貢給伊澹的命令傳達之後,便即帶領主力回到了吳縣,伊澹望著他的背影,忍不住歎息一聲,郡守給他留了三千人,這三千人,能堅守幾天?
“一個時辰都是奢望!”
伊澹破口大罵,一肚子火在回到縣令府後徹底發作,屋內的能砸的東西都被他砸了一個遍,他在吳縣,自二十歲就進了縣令府,這麽多年,好不容易做到了兵曹,雖然是小吏,可也算是吳縣有頭有臉的人物了,可他沒想到今日會被許貢如此對待,從未有過的屈辱,可他不得不咬牙忍著,因為那該死的許貢拿他的家人威脅他,他現在除了死守陽羨,還有其他選擇嗎?
他在屋內破口大罵著許貢,可除此之外,他別無辦法,隻能等死。
就在這樣膽戰心驚下,他最害怕的秣陵軍來了。
由太史慈和張頜帶領的一共兩萬人馬,這個數字是斥候查探回來的,雖然比之前所謂的三萬援軍少了不少,但他卻相信這個數字更接近事實。
可不管是三萬人,還是兩萬人,不管哪一個是事實是真相,對他和他駐守的陽羨來說都是恐怖之敵,都會被輕鬆擊敗。
生死關頭,他迫使自己冷靜下來,雖然敵軍還需要好幾日才能抵達,可在這幾日內,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防備,盡可能的多守幾個……時辰!
“許貢所希望他能守個十幾天甚至是幾個月那根本就是做夢,看看他給他留下的這三千人吧,都是些老弱病殘,這樣的士兵,恐怕連第一波進攻都守不住,因此,他不得不把郡國兵集中起來,進行操練,雖然是臨陣磨槍,但怎麽也能有些作用,當然,如果敵軍使用大型的攻城器,那陽羨城也就不會有什麽希望。
對於太史慈,他有著深刻的印象,五千對三萬,他能殺上萬人後安全退回毗陵,並在毗陵守了足足十天,堅持到張頜援軍抵達,這麽強悍的將,自然不會有弱兵,就事論事,對於他這也的對手,一旦有大型攻城器械的話,他真的沒有任何信心,可是如果他們沒有攻城器械的話,隻靠雲梯或者衝車,未必就能攻破陽羨城。
“傳令,部隊出城,把陽羨城周圍五裏之內的樹木盡數砍伐!”現在他能做的,就是堅壁清野,這也一來,太史慈就算是想要作攻城器械,也隻能從五裏之外伐木,等把木材運回來再製作成攻城器械,最少就能浪費他三五天。
一想到這些,伊澹便笑了起來,轉身便傳達了命令,看著熱火朝天離城而去的部隊,這些木材砍伐了回來,還能充作滾木,不僅拖延了敵軍,還加固了城防,一舉雙得,然而,等秣陵軍抵達之後,伊澹一定會眉頭緊皺,因為秣陵軍的攻城器械,根本就不是現成伐木做的。
就在太史慈和張頜向陽羨進軍之時,此刻的餘汗縣內,秣陵軍真與壽春軍展開著一場殊死交戰。
秣陵軍在岑寧的帶領下猶如洪水絕提,向壽春軍猛撲而來,巨浪滔天,瞬間便將壽春軍席卷,氣勢如虹,驚天動地。
可在紀毣拚死阻擊之下,不管秣陵軍攻勢有多迅猛,壽春軍卻始終巍峨不動,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抵擋下秣陵軍一浪高過一浪的凶猛攻勢。
這還是他以前遇到過的壽春軍嗎?
眼前的敵軍,對岑寧來說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戰鬥之初,他可根本就沒有想過會演變現在這一情況,可他卻不得不承認,他遇到了一個恐怖可怕的對手,不管他做什麽,敵將都好像能夠提前預料到一樣,每每發現落入壽春軍的陷阱之中,卻發現已經太晚了。
他在敵將身上吃了太多的虧,岑寧算是看出來了,他很多的想法都是異想天開了,他還沒有能領兵的能力,既然這樣,那就靠絕對實力,把他拿下,就現在的情況,以他們在戰場之上的優勢,用不了多久,遲早將敵軍擊敗,可以說現在的戰局已定,之上早與晚罷了,不管這些壽春軍如何拚命死戰,最終都無法阻止他們前進的步伐。
但他在心中又必須得承認,敵將在這裏防禦,是極其成功的,他充分運用了地理的優勢,這一點是他所缺失的,雖然在張飛將軍帳下對於天時地利人和這些來說都是扯王八犢子,可是在軍官培訓時,這是與戰場之上的絕對優勢時刻被強調的,就從這一點來看,敵將是成功的,而他對此則是缺失的,不僅沒有占據地利,更沒有把戰場的兵力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這也是這一仗如此困難的關鍵。
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這句話與猛將比出於卒伍同理,岑寧的目光變得深邃,經此一役,他不會再出現如此低級的失誤,這一仗,他會銘記一輩子,如果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他發誓,再也不會被敵將牽著鼻子走。
現在,戰局已經很難扭轉了,而且他們在這裏被拖的時間太久了,必須要做出一個了斷。
畢竟,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要瞧瞧,到底是他的想法正確,還是軍師徐庶的布置更準確,他從始至終都不相信,把這波壽春軍擊敗了,打殘了,就能逼紀靈獻身,如果他們敗了,紀靈又怎麽可能獻身呢,還不怪溜溜的逃走?
張頜抵達毗陵,第一件事就是為太史慈解了圍,不過太史慈可沒有任何感激,對他更是橫眉冷眼,然而當劉瀾處置張頜的命令抵達之後,太史慈才算是終於出了一口心中怨憤,當然劉瀾並沒有懲處張頜,甚至連書麵的批評都沒有,可真正讓他解恨的卻是主公吳郡之戰的指揮權交給了他。
雖然主公沒有懲罰張頜,但這樣的任命,更像是對他二人各打二十大板,張頜明白這樣的任命意味著什麽,太史慈當然也清楚,可以說劉瀾這樣的任命極大的安撫了太史慈,更嚴重警告了張頜,而更關鍵的一點是,二人都變成了戴罪之身,尤其是太史慈,他現在比任何人都更要擊敗許貢,向劉瀾證明。
而劉瀾對於張頜的處置,其實一直很頭疼,畢竟這個度不好拿捏,輕了,那麽太史慈那裏必然會記恨,重了,張頜那邊又會出現反複,覺得不公,可他這樣的任命一下達,張頜也就明白了,而且又因為太史慈主將的身份,他心中不管有些什麽委屈都得忍著,再說了,他二人本來就是好友,這樣的任命,必然能夠讓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原因很簡單,因為二人都需要一個台階,劉瀾把主將給了太史慈,他就比張頜高了半截,裏子麵子都有了,而為了這一戰最終的勝利,那他就必須要倚重張頜,所以就必須要展現出自己將軍額頭能跑馬的氣量來。
而張頜呢,同樣是這個的道理,不給他懲罰,卻把主將給了太史慈,首先會讓他覺得這是他從太史慈與許貢數次交鋒這點考慮,因為他更熟悉吳縣的情況,給他主將,情理之中,可再仔細琢磨的話,就是另外一個意思了,太史慈被懲處,說白了就是因為他的那道文書,現在他是主將,說白了就是讓他挽回顏麵,而他這主力軍就必須得出力,自己惹出的禍,自己填,更何況太史慈還是主將,他也不敢有什麽貓膩。
所以說,劉瀾這一任命,一舉三得,可如果把主將交給張頜,那絕對會極其糟糕,最少太史慈那邊就會炸了窩。
吳縣這邊劉瀾盡可能的修補著兩員大將的關係,雖然最終能否讓二人和好如初還不清楚,但最少吳縣之戰,兩人不會拖後腿,而在吳縣,許貢被張頜突襲解了毗陵之圍後就變得憂心忡忡,他把伊澹留在了陽羨,自己則撤回了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