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議之風盛行,最早可追溯到前漢公孫弘建議創建太學之後,尤其到了東漢,太學生多至三萬餘人,在麵對民生多艱,朝政昏亂的形勢下,太學生議政徹底成為風氣。
不管是任何時代,不管他們的階層是否是官僚士大夫還是富戶出身,在當時他們無疑都是這個時代最具有思想的少年精英,還處於學生階層的他們尚未躋身於官場,言行大膽甚至勇敢,能與民間有著較密切的接觸,對於朝廷政治的腐敗甚至是危害,有著更為直觀的認識和感受。
而從安帝以來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在當時的士人階層就已經出現大漢王朝將要麵臨崩潰的危機,這樣的說法並非是在黃巾之亂甚至是董卓亂政之後,可以說這二個時期隻是得到有識之士的普遍認同,而在安帝時期,雖也有著同樣的認識,但更多的還是被看做是危言聳聽。
但也正是在這樣的‘危言聳聽’之下,以品評人物甚至是批評政治風氣的清議在大漢朝,在太學達到頂峰。
但是太學生們試圖通過清議來影響政治,從而影響宦官外戚,挽救陷於危機的大漢王朝的統治最後卻以失敗而告終,但清議之風並沒有因為兩次黨錮而消失,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勢,秣陵城招賢令的頒布,天人士人蜂擁而來更是讓秣陵城成為了清議的絕佳場所。
在這裏誌同道合的士子們暢談著天下大事,點評著風雲人物,樂此不疲,一時間好像大家都忘了到秣陵城是為何而來。
而目下,最被世人所熱議的無非是兩件事,第一件是袁紹滅公孫,第二件則是曹操攻張繡,而才過去幾個月的徐州大戰,好似早已被人所遺忘,這就是現實,每一日都會有新發生的事件引起士子們的注意,而之前的熱點焦點很快就會被人所遺忘,就像當時在士子之間廣泛被評論的徐州之戰,大家都暢所欲言,對戰爭的走向發表著自己的見地,儼然每個人都是戰略家,未戰便以料到戰局,隻是大多數人最後都失算了,畢竟徐州之戰當時的局麵太危險了,麵對三大諸侯的夾擊,換了任何人也不會看好劉瀾,可卻在這樣的劣勢之下,徐州最後取得了大勝,這在當時可謂是轟動天下的第一件頭等大事,可不到半月就被公孫瓚戰敗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人們所談論的,也再也不是徐州,而變成了冀州。
而現在人們談論的焦點,則又從冀州轉到了南陽,隻不過與劉瀾所知的情況不同,曆史上張繡先降曹操,後因曹操占了張繡的嬸母鄒氏而叛亂,為此曹操折了大將典韋和長子曹安民,而這個時空,張繡卻並沒有直接選擇投降而是直接與曹操開戰,第一戰便大敗了曹操。
聽說鄭玄到秣陵後劉瀾來到驛館,可被餐廳的士子們的言談吸引了目光,入廳後落座聆聽他們的交流,他現在最關心的就是曹操的東向了。
對於曹操西進與劉瀾南下一樣,在議和之後,兩人將目光投向這兩處並不意外,隻是曹操被張繡大敗卻有些出乎意料,畢竟這與曆史上的情況有些出入,但曹操戰敗劉瀾卻有一點也不奇怪,畢竟有毒士賈詡在,曹操想一戰奪取南陽並不容易,隻是沒想到第一戰卻是大敗,這樣一來,曹操是會第二次進攻南陽,還是將目光轉向其他地方?
就在劉瀾揣摩之際,隻聽在廳內另外一桌坐著的一麵年輕士子冷笑一聲,道:“大敗個屁,這次出征,根本就不是曹司空率主力前往的,而是曹仁,若不是他目中無人,又怎麽可能中了張繡的埋伏,如今曹仁一敗,曹操必定親領大軍出征,到時張繡又如何能抵擋?南陽城破,隻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並非曹操領兵出征?劉瀾聽到此處看向說話的士人,他的年紀劉瀾有些不敢猜,但看眉宇絕對不會超過四十歲,衣衫簡陋,獨子一人坐在一張矮幾前,涇渭分明,劉瀾奪瞧了他幾眼,並暗暗叮囑了陳果一聲,留意此人,不管是否被錄取,事後將他帶來見我,劉瀾看重他,可不是因為這番話就看出他有什麽過人的才華,反而是因為這番話最少透露出一點此人對曹操的情況了如指掌,最少這些細節很少會有人去注意,他們所關注的隻有勝負,而且從他獨坐一席也很看出,此人自視甚高,並不太願與人同流,這說明這人若沒有大才那就一定是狂生,這樣的人物,劉瀾確實要見一見。
那幾名士子被嗆,立時臉脹得通紅,站起身斥道:“就算是曹仁,那也是敗了,而且是大敗,至於你在這裏說些胡言亂語說什麽曹操親自領兵攻打南陽,朝夕就可破城,這話還是等到曹操親自領兵之後戰勝張繡再說吧!”
衣衫簡陋的士子一臉不屑的說:“曹操必定會出兵,而且會很快!”
也不知道他為何敢下如此定論,可他心中卻清楚,曹仁在曹軍之中與夏侯惇可以並肩,而有一點是他被曹操更加器重的原因是不同於隻重武事的夏侯惇,曹仁文武並重,而且權智也屬出眾,他出征,可以看出曹操對南陽勢在必得,畢竟曹操一直在壽縣,更經過徐州大戰,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再前往南陽與張繡交戰,一定是荀彧在許昌抽調官兵準備支援壽縣,卻不想壽縣議和,索性曹操便任命了曹仁為大將,兵發南陽,可卻被張繡大敗,而易經回師許都的曹操在經過半月休整,再次整軍完全是可能的,所以他下次結論,完全是因為對曹操勢力的了解,短時間內發兵完全有可能,最晚也不過明年開春,畢竟曹仁兵敗,證明了張繡的強大超出了曹操的想象,他又怎麽可能留此後患?
就像他要當初拚命要消滅劉瀾的徐州一樣,奈何卻啃到了硬骨頭,被迫議和,將重心移到西方,可又碰到了張繡另一塊硬骨頭,這個時候的曹操會像對劉瀾一樣對張繡,絕對不會,所以,畢竟南陽不像徐州牽扯太多,所以他一定會傾全力出征,那時在曹軍大兵壓境之下南陽被迫自然是時間問題。
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曹操再敗,那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可就絕不是他猜測出現偏差,而是軍事上曹操被擊敗,這一點就如同徐州之戰一樣,畢竟就紙麵上的實力必敗,可實戰層麵上,變數太大,預測出現偏差也不足為奇。
劉瀾微微搖頭,方才那位士子被人反駁所說之話有點強詞奪理了,所以才會去質疑曹操是否出兵,不過看得出這位衣衫簡陋的士子一定也看出了第一次曹操沒有出兵而是曹仁出兵的原因,所以他才篤定曹操會盡快出兵,不僅是怕失去軍心,更是要尋找突破口,現在的曹操,已經到達瓶頸,必須要有所突破,不然他可就徹底被困在兗州無法突破出去了,還有一點,那就是張繡居然能勝了曹仁,他必須要搞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畢竟敗給劉瀾,畢竟他是大漢朝有名的名將,勝了敗了都可以不聞不問,可張繡不同,如此無名小輩居然能戰勝曹仁,他怎麽可能視若無睹,他要親自去會一會張繡,看他是僥幸,還是真有可能成長為與劉瀾一樣的心腹大患。
很多細節,隨著衣衫簡陋的士子紕漏出來,劉瀾發現居然和他所猜測的一模一樣,而驛館餐廳之內也立時變得鴉雀無聲,一片寂靜,很多人都對此持著質疑聲,畢竟這都是他帶有個人色彩的猜測,可是他的分析卻又讓人無法反駁。
而張繡這個名字也被眾人所熟知,畢竟他在這時並沒有多大的名聲,就如同早期的劉瀾,雖然小衛青之名聞名天下,可是畢竟隻是在武人眼中,在文士眼中,劉瀾真正出名是入京獻俘,而此時的張繡就如同當初的劉瀾,北地槍王之名在武人之中流傳甚廣,可在文士之中,就算有所知曉也隻是知道他是關西的氏族,乃是張濟的侄子,至於他有什麽領兵的才能可就沒人能知曉了,畢竟他是繼承了叔父的位置。
可劉瀾卻知道張繡的大才,當然他並不算什麽,真正讓他重視的是毒士賈詡,這是劉瀾在後世最為看重的一位三國時期謀士,在他心目中,地位可一點不比諸葛差,曾幾何時劉瀾極度希望能夠與他有所聯係,但可惜這麽多年都無緣得見,及到討董他在董卓帳下時劉瀾甚至希望能夠將其俘虜,隻可惜他一直在牛輔帳前,在孟津、小平津前線,與袁紹交鋒,根本就沒有和他碰麵,錯過了這個機會,劉瀾在想收他也就徹底沒有了希望,而現在更是如此,隻能眼睜睜看著賈詡在未來投靠曹操。
劉瀾端起酒樽,對那名衣衫簡陋的士子遙相敬酒,得到其回應,一飲而盡後,說道:“曹操視張繡如大敵,我卻視賈詡如心腹之患,曹操滅張繡容易,贏賈詡很難,就算曹操親自出征,想旦夕破城,可不會那麽簡單!”
“賈詡?”好似對這個名字很陌生,衣衫簡陋的士子搖搖頭:“此人在下並不清楚。”頓了下,他又問道:“如果這位先生對他有所了解,不如說出來聽聽,此人到底有何過人之處,能擋曹車騎百萬之眾。”
“當世陳平!”劉瀾沒有多說一個字,但這四個字卻比任何誇讚都來的深入人心,也更能夠直觀的讓人清楚此人的才能如何,所有士子都若有所悟起來,好似在想一個當世陳平是否有資格擋百萬之兵?看向劉瀾,笑著說道:“張繡帳下有賈詡,曹公帳下有荀彧、郭嘉,到底是誰更勝一籌?”
“到時便有分曉。”
二人相視而笑,劉瀾剛才所說並沒有說服他,不解如此反而還拿出荀彧、郭嘉來說事,頓時讓他啞口無言,畢竟他說的那都是另一個時空的事情,這個時空兩人之間的戰爭究竟會發生怎麽的改變連他自己都不敢保證,因為就像這位士子所說,戰爭的變數太大了,一個失誤可能就會影響到最終的戰果。
這樣看來這個士人在這滿堂之中還算是有些眼光有些才能的,最少這些是其他人所無法具備的。
士子站起身,躬身施禮,“在下豫州鄭劄,寒門之子,乃吳郡從事,聽聞秣陵招賢,不問官與吏,所以特來一試,還望將軍提攜。”
最後這段話,卻是隻張嘴而未出聲,當這一個將軍提攜被劉瀾認出的一刻,整個人都為之一怔,瞳中閃著金光,難道這短短數語之間,他就已經瞧出了自己的身份了?如果是這樣,那眼前的士子遠比他想象的更恐怖。
劉瀾搖著頭,沒肯定,但也沒否認,其實就已經算是證實了他的身份,這一刻,劉瀾已經決定要啟用他了,就憑他是在場之中唯一猜出他身份的那個人。
現在的劉瀾真的很好奇,他到底是怎麽做到的?畢竟劉瀾透露出來的信息並不多,而且聽他的話,雖然是豫州人士,卻在吳郡為吏,所以對曹操的了解,根本不可能是因為他乃兗州人士,所以對曹操的情況比較了解,反而是一切都出自他的猜測。
如果是一開始此人說著都是他的猜測,那劉瀾可絕不會信,但就憑他猜出自己的身份,就憑這個能力,看出兗州局勢,情理之中。
而鄭劄瞧出劉瀾的身份,其實很簡單,隻要在場有另外一人稍加注意,就一定會發掘劉瀾的口音帶著很濃鬱的幽州口音,這麽重的口音再加上他的外貌氣度,雖然他不敢直接就往劉瀾的頭上猜,但也一定是屬於劉瀾權利核心的幾人,所以他才會說將軍提攜而不是直接說征西將軍或者直接說劉征西。
“希望你能成功!”
當著這麽多的人,劉瀾自然不可能說你一定成功或者說保你成功之類的話,而且如果直接表明身份,到時候的情況隻怕比鄭玄更嚴重。(未完待續。)
不管是任何時代,不管他們的階層是否是官僚士大夫還是富戶出身,在當時他們無疑都是這個時代最具有思想的少年精英,還處於學生階層的他們尚未躋身於官場,言行大膽甚至勇敢,能與民間有著較密切的接觸,對於朝廷政治的腐敗甚至是危害,有著更為直觀的認識和感受。
而從安帝以來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在當時的士人階層就已經出現大漢王朝將要麵臨崩潰的危機,這樣的說法並非是在黃巾之亂甚至是董卓亂政之後,可以說這二個時期隻是得到有識之士的普遍認同,而在安帝時期,雖也有著同樣的認識,但更多的還是被看做是危言聳聽。
但也正是在這樣的‘危言聳聽’之下,以品評人物甚至是批評政治風氣的清議在大漢朝,在太學達到頂峰。
但是太學生們試圖通過清議來影響政治,從而影響宦官外戚,挽救陷於危機的大漢王朝的統治最後卻以失敗而告終,但清議之風並沒有因為兩次黨錮而消失,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勢,秣陵城招賢令的頒布,天人士人蜂擁而來更是讓秣陵城成為了清議的絕佳場所。
在這裏誌同道合的士子們暢談著天下大事,點評著風雲人物,樂此不疲,一時間好像大家都忘了到秣陵城是為何而來。
而目下,最被世人所熱議的無非是兩件事,第一件是袁紹滅公孫,第二件則是曹操攻張繡,而才過去幾個月的徐州大戰,好似早已被人所遺忘,這就是現實,每一日都會有新發生的事件引起士子們的注意,而之前的熱點焦點很快就會被人所遺忘,就像當時在士子之間廣泛被評論的徐州之戰,大家都暢所欲言,對戰爭的走向發表著自己的見地,儼然每個人都是戰略家,未戰便以料到戰局,隻是大多數人最後都失算了,畢竟徐州之戰當時的局麵太危險了,麵對三大諸侯的夾擊,換了任何人也不會看好劉瀾,可卻在這樣的劣勢之下,徐州最後取得了大勝,這在當時可謂是轟動天下的第一件頭等大事,可不到半月就被公孫瓚戰敗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人們所談論的,也再也不是徐州,而變成了冀州。
而現在人們談論的焦點,則又從冀州轉到了南陽,隻不過與劉瀾所知的情況不同,曆史上張繡先降曹操,後因曹操占了張繡的嬸母鄒氏而叛亂,為此曹操折了大將典韋和長子曹安民,而這個時空,張繡卻並沒有直接選擇投降而是直接與曹操開戰,第一戰便大敗了曹操。
聽說鄭玄到秣陵後劉瀾來到驛館,可被餐廳的士子們的言談吸引了目光,入廳後落座聆聽他們的交流,他現在最關心的就是曹操的東向了。
對於曹操西進與劉瀾南下一樣,在議和之後,兩人將目光投向這兩處並不意外,隻是曹操被張繡大敗卻有些出乎意料,畢竟這與曆史上的情況有些出入,但曹操戰敗劉瀾卻有一點也不奇怪,畢竟有毒士賈詡在,曹操想一戰奪取南陽並不容易,隻是沒想到第一戰卻是大敗,這樣一來,曹操是會第二次進攻南陽,還是將目光轉向其他地方?
就在劉瀾揣摩之際,隻聽在廳內另外一桌坐著的一麵年輕士子冷笑一聲,道:“大敗個屁,這次出征,根本就不是曹司空率主力前往的,而是曹仁,若不是他目中無人,又怎麽可能中了張繡的埋伏,如今曹仁一敗,曹操必定親領大軍出征,到時張繡又如何能抵擋?南陽城破,隻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並非曹操領兵出征?劉瀾聽到此處看向說話的士人,他的年紀劉瀾有些不敢猜,但看眉宇絕對不會超過四十歲,衣衫簡陋,獨子一人坐在一張矮幾前,涇渭分明,劉瀾奪瞧了他幾眼,並暗暗叮囑了陳果一聲,留意此人,不管是否被錄取,事後將他帶來見我,劉瀾看重他,可不是因為這番話就看出他有什麽過人的才華,反而是因為這番話最少透露出一點此人對曹操的情況了如指掌,最少這些細節很少會有人去注意,他們所關注的隻有勝負,而且從他獨坐一席也很看出,此人自視甚高,並不太願與人同流,這說明這人若沒有大才那就一定是狂生,這樣的人物,劉瀾確實要見一見。
那幾名士子被嗆,立時臉脹得通紅,站起身斥道:“就算是曹仁,那也是敗了,而且是大敗,至於你在這裏說些胡言亂語說什麽曹操親自領兵攻打南陽,朝夕就可破城,這話還是等到曹操親自領兵之後戰勝張繡再說吧!”
衣衫簡陋的士子一臉不屑的說:“曹操必定會出兵,而且會很快!”
也不知道他為何敢下如此定論,可他心中卻清楚,曹仁在曹軍之中與夏侯惇可以並肩,而有一點是他被曹操更加器重的原因是不同於隻重武事的夏侯惇,曹仁文武並重,而且權智也屬出眾,他出征,可以看出曹操對南陽勢在必得,畢竟曹操一直在壽縣,更經過徐州大戰,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再前往南陽與張繡交戰,一定是荀彧在許昌抽調官兵準備支援壽縣,卻不想壽縣議和,索性曹操便任命了曹仁為大將,兵發南陽,可卻被張繡大敗,而易經回師許都的曹操在經過半月休整,再次整軍完全是可能的,所以他下次結論,完全是因為對曹操勢力的了解,短時間內發兵完全有可能,最晚也不過明年開春,畢竟曹仁兵敗,證明了張繡的強大超出了曹操的想象,他又怎麽可能留此後患?
就像他要當初拚命要消滅劉瀾的徐州一樣,奈何卻啃到了硬骨頭,被迫議和,將重心移到西方,可又碰到了張繡另一塊硬骨頭,這個時候的曹操會像對劉瀾一樣對張繡,絕對不會,所以,畢竟南陽不像徐州牽扯太多,所以他一定會傾全力出征,那時在曹軍大兵壓境之下南陽被迫自然是時間問題。
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曹操再敗,那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可就絕不是他猜測出現偏差,而是軍事上曹操被擊敗,這一點就如同徐州之戰一樣,畢竟就紙麵上的實力必敗,可實戰層麵上,變數太大,預測出現偏差也不足為奇。
劉瀾微微搖頭,方才那位士子被人反駁所說之話有點強詞奪理了,所以才會去質疑曹操是否出兵,不過看得出這位衣衫簡陋的士子一定也看出了第一次曹操沒有出兵而是曹仁出兵的原因,所以他才篤定曹操會盡快出兵,不僅是怕失去軍心,更是要尋找突破口,現在的曹操,已經到達瓶頸,必須要有所突破,不然他可就徹底被困在兗州無法突破出去了,還有一點,那就是張繡居然能勝了曹仁,他必須要搞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畢竟敗給劉瀾,畢竟他是大漢朝有名的名將,勝了敗了都可以不聞不問,可張繡不同,如此無名小輩居然能戰勝曹仁,他怎麽可能視若無睹,他要親自去會一會張繡,看他是僥幸,還是真有可能成長為與劉瀾一樣的心腹大患。
很多細節,隨著衣衫簡陋的士子紕漏出來,劉瀾發現居然和他所猜測的一模一樣,而驛館餐廳之內也立時變得鴉雀無聲,一片寂靜,很多人都對此持著質疑聲,畢竟這都是他帶有個人色彩的猜測,可是他的分析卻又讓人無法反駁。
而張繡這個名字也被眾人所熟知,畢竟他在這時並沒有多大的名聲,就如同早期的劉瀾,雖然小衛青之名聞名天下,可是畢竟隻是在武人眼中,在文士眼中,劉瀾真正出名是入京獻俘,而此時的張繡就如同當初的劉瀾,北地槍王之名在武人之中流傳甚廣,可在文士之中,就算有所知曉也隻是知道他是關西的氏族,乃是張濟的侄子,至於他有什麽領兵的才能可就沒人能知曉了,畢竟他是繼承了叔父的位置。
可劉瀾卻知道張繡的大才,當然他並不算什麽,真正讓他重視的是毒士賈詡,這是劉瀾在後世最為看重的一位三國時期謀士,在他心目中,地位可一點不比諸葛差,曾幾何時劉瀾極度希望能夠與他有所聯係,但可惜這麽多年都無緣得見,及到討董他在董卓帳下時劉瀾甚至希望能夠將其俘虜,隻可惜他一直在牛輔帳前,在孟津、小平津前線,與袁紹交鋒,根本就沒有和他碰麵,錯過了這個機會,劉瀾在想收他也就徹底沒有了希望,而現在更是如此,隻能眼睜睜看著賈詡在未來投靠曹操。
劉瀾端起酒樽,對那名衣衫簡陋的士子遙相敬酒,得到其回應,一飲而盡後,說道:“曹操視張繡如大敵,我卻視賈詡如心腹之患,曹操滅張繡容易,贏賈詡很難,就算曹操親自出征,想旦夕破城,可不會那麽簡單!”
“賈詡?”好似對這個名字很陌生,衣衫簡陋的士子搖搖頭:“此人在下並不清楚。”頓了下,他又問道:“如果這位先生對他有所了解,不如說出來聽聽,此人到底有何過人之處,能擋曹車騎百萬之眾。”
“當世陳平!”劉瀾沒有多說一個字,但這四個字卻比任何誇讚都來的深入人心,也更能夠直觀的讓人清楚此人的才能如何,所有士子都若有所悟起來,好似在想一個當世陳平是否有資格擋百萬之兵?看向劉瀾,笑著說道:“張繡帳下有賈詡,曹公帳下有荀彧、郭嘉,到底是誰更勝一籌?”
“到時便有分曉。”
二人相視而笑,劉瀾剛才所說並沒有說服他,不解如此反而還拿出荀彧、郭嘉來說事,頓時讓他啞口無言,畢竟他說的那都是另一個時空的事情,這個時空兩人之間的戰爭究竟會發生怎麽的改變連他自己都不敢保證,因為就像這位士子所說,戰爭的變數太大了,一個失誤可能就會影響到最終的戰果。
這樣看來這個士人在這滿堂之中還算是有些眼光有些才能的,最少這些是其他人所無法具備的。
士子站起身,躬身施禮,“在下豫州鄭劄,寒門之子,乃吳郡從事,聽聞秣陵招賢,不問官與吏,所以特來一試,還望將軍提攜。”
最後這段話,卻是隻張嘴而未出聲,當這一個將軍提攜被劉瀾認出的一刻,整個人都為之一怔,瞳中閃著金光,難道這短短數語之間,他就已經瞧出了自己的身份了?如果是這樣,那眼前的士子遠比他想象的更恐怖。
劉瀾搖著頭,沒肯定,但也沒否認,其實就已經算是證實了他的身份,這一刻,劉瀾已經決定要啟用他了,就憑他是在場之中唯一猜出他身份的那個人。
現在的劉瀾真的很好奇,他到底是怎麽做到的?畢竟劉瀾透露出來的信息並不多,而且聽他的話,雖然是豫州人士,卻在吳郡為吏,所以對曹操的了解,根本不可能是因為他乃兗州人士,所以對曹操的情況比較了解,反而是一切都出自他的猜測。
如果是一開始此人說著都是他的猜測,那劉瀾可絕不會信,但就憑他猜出自己的身份,就憑這個能力,看出兗州局勢,情理之中。
而鄭劄瞧出劉瀾的身份,其實很簡單,隻要在場有另外一人稍加注意,就一定會發掘劉瀾的口音帶著很濃鬱的幽州口音,這麽重的口音再加上他的外貌氣度,雖然他不敢直接就往劉瀾的頭上猜,但也一定是屬於劉瀾權利核心的幾人,所以他才會說將軍提攜而不是直接說征西將軍或者直接說劉征西。
“希望你能成功!”
當著這麽多的人,劉瀾自然不可能說你一定成功或者說保你成功之類的話,而且如果直接表明身份,到時候的情況隻怕比鄭玄更嚴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