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在見到劉瀾後主動交出了北海郡守印信,他從未想過奪去孔融手中的權利,堅決不肯答應他的請辭,可後者心意已決,無論他如何挽留。


    無奈之下隻能勉強同意,但同時希望他能到徐州出仕,不管如何孔融的名聲太大了,就算辭官,也不能放他做隱士,可方今天下似他這類的豪族子弟,思想早已大大改變。


    這等思想有著其發展與演化的,最早應該從漢初開始,那時節前漢豪族多以武夫豪俠的形式出現,一直過渡到本朝明、章之間,守文之風開始大興,從此之後,豪族徹底從尚武演變為修文,而到了本朝中後期,豪族研習儒家經義達到了很高水平,而一直是守文的孔氏一門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政治卻始終在外戚宦官輪流專權的形勢下日趨黑暗,似孔氏這等清流便在濁流宦官的打壓下而一蹶不振,尤其在黨錮之後,豪族甚至包括孔氏子孫都開始重新審視儒家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對這種精神有了懷疑。


    在這樣的懷疑中有人選擇堅守有人選擇退避,而孔融就是前者的代表人物,可隨著事態的不斷發展,終於其在見到劉瀾後選擇退避,這與劉瀾是否會奪其權毫無關係,而是他思想發生了改變,他開始考慮這數十年的點點滴滴,也許恬淡自處,甚至是明哲保身才是他最好的選擇。


    作為孔氏門人,居然會有這樣的想法,悠遊山水,狂放不羈這等道家精神確實難以置信,但這是他如今最好的選擇。


    而這樣的演變卻是連劉瀾也無法想象,但正是這樣的思想逐步演變,才最終有了後世魏晉時期盛行的老莊玄風,可以說魏晉玄學正是從這一時期拉開的序幕。


    在劉瀾的要求下孔融答應會考慮,不過在考慮之前,他卻要返回兗州魯縣(曲阜)參加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為此劉瀾在吩咐陳果與臧霸做好交換俘虜人質的後續工作後與孔融一到前往了魯縣。


    一行曆史數日趕到魯縣,相比於後世孔府,此時孔廟的規模就小了太多,但依舊氣勢恢宏,幾人在偌大的莊園前下馬停車,立時就有門童將眾人的坐騎牽往馬廄,隨即在孔融的親自招待下眾人住進了孔府廂院,院落雅致,稍作休息之後,孔融找到劉瀾,提議往碑林一瞧。


    在後世劉瀾並未到過孔廟,但卻臨摹過碑文字帖,而相較於後世修建於各個時期的碑林,此時孔府之內隻有兩漢刻石史晨碑、乙瑛碑、孔廟碑、禮器碑、孔謙碑、孔君墓碑、孔彪碑、孔褒碑、謁孔廟殘碑等17塊。而後世劉瀾偏生又是臨摹禮器碑、乙瑛碑、史晨三碑,也許這就是緣分吧,他臨摹的三碑都為東漢時修建,這連他都沒想到。


    禮器碑、乙瑛兩碑建立之時,就在鄰近魯郡的泰山、琅琊地區爆發了由公孫舉、東郭竇的起義,在恒帝永興二年(公元154年,乙瑛碑紀年第二年)年達到了高峰,到永壽二年(禮器碑建立之年)才被鎮壓下去。


    而在鎮壓起義之時,恒帝在永壽元年專門設置了泰山、琅琊都尉,而在禮器碑上列名出錢一千的‘郎中魯孔宙(孔宙孔融的父親)季將’正是當時的泰山都尉。而在禮器碑的列名張則記載著孔彪(與孔宙為同輩兄弟)的的名字,當時他乃博陵太守,從中可見,早在此之前孔子後人就已經開始參與到祭祀孔子的活動中。


    而這也是完全符合當時天子及統治階級的利益,當時臨摹三碑時劉瀾還不覺得,可自從來到漢末,尤其是與劉茵學習古文之後,有了文學底蘊後便也徹底明白理解了。


    就拿三碑內容來看,讖緯色彩完全在碑文中體現,如史晨碑文中就有:昔在仲尼,汁光之精,大帝所挺,顏母毓靈。按照讖緯的解釋就是在捏造神話,把孔子說成是天上五帝之一黑帝葉光紀所生。而這等宣揚孔子為黑帝的兒子,說白了就是漢儒刻意在製造輿論將孔子說成是天生的‘大聖’。


    但神話個人完全是為了統治階級的利益,首先因為孔子成為大聖,那所宣揚的孔子思想就自然而然變成了秉承天命,所以在乙瑛碑中就出現了‘孔子大聖,則象乾坤’的說法,禮器碑更是將孔子與伏羲相比,說皇戲(即伏羲)統華胥,承天畫卦:顏育空桑……意思就是說伏羲是華胥所生,創製八卦;孔子是顏氏生在空桑之中的,製定了忠孝綱常之道。他們都是天神降生,他們的‘道’都是至上神太一所授予。


    而這其實就是統治階級要把崇孔尚儒與維護漢朝的統治直接聯係起來,為了給統治找到更有利的理論支撐。


    而這則是為了


    劉瀾有些失望,但並非是對孔夫子的詆毀,而是對統治階層,所以對去碑林劉瀾並沒有表現多大的興趣,尷尬的笑了笑,算是委婉拒絕了孔融,後者隻好陪他聊天,好在沒用多久褒聖(成)侯便派人來邀二人赴宴。


    孔完乃孔府家主,乃孔子二十代嫡長孫(孔完無子,後由其弟孔讚子孔羨襲爵!),孔完年在四十,文文弱弱,典型的書生樣子,與孔融乃同輩兄弟,私交甚好,一入酒宴,首先必不可少的禮樂歌舞,歌舞之後,婢女們便魚貫而入,每人席前都放置了一口青銅大瓿,侍女服侍在側,專門為幾人酒樽中盛酒。


    可在席間,八珍美味實屬平常,但最後一味菜肴的出現卻讓劉瀾徹底傻眼了,盤內之物居然是豆腐配以筍片與蝦子,他可完全沒有想到居然會在漢代見到豆腐,迫不及待詢問身旁孔融,方才得知此菜名為豆腐箱,詢問之下劉瀾方才得知此物(豆腐)為前漢淮南王劉安首創,據傳劉安為求長生不老藥,卻用泉水、黃豆和鹽鹵製作靈丹妙藥,結果仙丹未得,卻無意中發明了豆腐。


    “原來如此。”


    正在低聲交談的二人突然就聽到上首孔完端樽,笑道:“劉使君,不想今次祭孔大典您親自前來,我謹代表孔子後人敬您,還請劉使君務必滿飲此杯!”


    幾人手中酒樽外形為駿馬,以馬身為罐,馬掌設計成四係,馬首生動,鬃毛豐盛,真也似栩栩如生,待張飛說完,劉瀾端起酒樽,與他邀相敬酒後一飲而盡。


    劉瀾的酒量那不是蓋的,而孔融也是酒國中人,和劉瀾不相上下,不想這孔完瘦瘦弱弱,喝起酒來一點不含糊,見其酒品不錯,那這人品自然不會差到哪裏,越喝越盡興,大感相識恨晚:“文舉常常在書信中對某提起劉使君對古文造詣頗深,心中一早就想結交,隻可惜身兼孔廟瑣事,一直沒有機會,如今方才得見,正乃三生有幸啊。”


    孔完如此捧劉瀾,連孔融都詫異,這還是他認識的孔完嘛?


    可他卻不知,今時早已不同往日,以往孔廟祭祀曆乃大漢朝最為隆重的慶典之一,可自天子西遷以後,孔廟祭祀就漸漸失去了往年的光彩,今年孔融還是在孔完強求之下才得以回來,所謂的不僅是充門麵嘛,可哪想到卻意外出現了劉瀾。


    這人雖然是以武聞名天下,小吏的出生,換作以往褒聖(成)侯的孔完如何能瞧得起他,可如今漢室微弱,豪強並起,似他這樣有爵而無官者如何敢在劉瀾這樣的軍閥麵前囂張?更何況天子自西遷之後,孔廟所有開銷便失去了朝廷撥款,連他的爵祿已經數年沒有領過,完全是消耗老底,如今劉瀾的出現,他能不極力拉攏討好,所謂的還不是希望能從劉瀾身上撈到孔廟的日常開銷。


    孔完完全是捧著劉瀾在聊天,而其對劉瀾更是沒少下功夫,對他的那點豐功偉績了如指掌,從深入草原射殺鮮卑大人和連一直到平定黃巾尤其是說到出兵討董可謂是徹底達到了高潮,可是當說到天子西遷之後,話題開始變成得沉重起來。


    孔完、孔融的表情開始難看,是啊,二人誰不想匡扶漢室呢,孔融一臉激動,攥著拳頭,說:“我孔氏一門都乃文職,而德安你如今卻是掌有青徐二州的將軍,州牧,如果真有那麽一天,德安你一定要徹底蕩平西涼諸匪,救出天子,再複我大漢昔日榮光。”


    “這可就需要文舉你的竭力相助了。”劉瀾乘機再次發出邀請,這一路孔融在很多場合都表達了他不願再出仕的想法,可是直到此刻,幾杯酒後,孔融再一次說出了他的心底話,他不願堅持的原因是他對自己匡扶漢室而失去了信心,所以他願意將手中的權利交給劉瀾,因為他相信他一定能夠做到。


    孔融沉默了,他現在還給不出答案,他需要深思熟慮才能做出抉擇,但最少,他願意思考了。


    而劉瀾卻始終沒有對二人做出任何承諾,是因為他並不願意去救已經無藥可救的大漢朝,而且天下的局勢遠遠不是他現在所能左右,他的實力還太小,太微弱,天下太平對他來說太過遙遠,他連這一天都給不出來,又怎麽可能給出匡扶漢室的目標,但他相信,隻要努力就一定能做到,就算那一天遙不可及,可努力去做了,那也就意味著距離天下太平的那一天更近了!


    客人變成了主人,主人反倒成了客人,此刻被眾星捧月的劉瀾儼然一副場中焦點,所有人在他麵前都要矮上了那麽一大截,受寵若驚,可隨著狐狸露出尾巴之後,劉瀾才終於露出了一絲恍然。


    這麽多年以來,劉瀾閱人無數,察言觀色早已修煉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看一個人的內裏還是明鏡一樣的,尤其是孔完這完全不會拍馬屁卻硬上杆子拍馬屁拍的如此露骨之人。


    這等人的馬屁不僅讓人反感,還很生厭,但劉瀾卻很想知道他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麽,當得知他為孔廟幾乎變賣所有家產後,劉瀾答應了會每月支付孔廟的費用,但同時心裏也明白,似孔完這等人值得交,但不能深交。


    這等人雖然是為了孔廟才會如此低聲下氣,可是他完全可以直接說出來,不用如此低三下四,這才是讓劉瀾反感的。


    可人就是如此,如果孔完當真直言不諱,也許劉瀾就是另一種想法了,又會認為他厚顏無恥,但對此事的孔完來說,不管他在劉瀾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孔廟得以支撐了,這收獲原本本次祭祀的意義大得多。


    數日之後孔廟祭奠開啟,褒聖(成)侯孔完以孔子二十代嫡長孫的身份主持了祭奠。在各地蜂擁趕來的士子前,高聲朗讀祝詞:


    中夏禮樂,淵源長流!洪荒無征,蒙昧萬年。


    既曆三皇,五帝相銜;賢哲冥思,歸之鬼天。


    吾儕何來?終將何還?何者為福?何者為善?


    生應何求?何為聖賢?茫茫長夜,踽踽盤桓。


    逮及文武,民聽達天。周公製禮,明德尚賢。


    享祚八百,維係血緣。尾漸不掉,王室東遷。


    霸者問鼎,逐鹿中原。強則陵弱,富者欺寒。


    悖逆詐偽,淫佚興亂。歲歲征伐,竟無義戰。


    嗚呼夫子,生憫人寰。少賤多能,屢經磨練。


    複禮興樂,欲挽狂瀾。己立立人,孝弟唯先。


    修齊治平,悅邇來遠。遊說列國,不懼厄難。


    杏壇論學,大同是盼。人心驅霾,晨曦乍現。


    道雖不行,學統綿綿。與時俱進,巨匠迭見。


    孟軻(孟子)弘發,荀卿(荀子)敷衍。董生(董仲舒)繼後,道法兼含。


    今古之經,孔孟真傳。人參天地,理學體完。


    迄後大興,如日中天。劉(向)鄭(泰)相續,馬(融)蔡(邕)並肩。


    沉沉浮浮,倏爾百年。偉哉中夏,千劫萬艱。


    方今之世,一如春秋,環顧中華,熙攘紛亂。


    嗟我夫子,所述皆驗。弱肉強食,貪欲泛濫。


    願爾儒生,不畏艱難,仁恕之道,播散幽暗。


    從今而後,匡正時弊,克己複禮,春秋一統。


    謹此上達,慰我聖賢。嗚呼哀哉,伏惟上饗!(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叔劉司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叔劉司馬並收藏大漢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