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了高台,準備離開辛家塢堡的劉瀾卻聽身後傳來一道喊聲:“前麵可是劉瀾劉縣君?”
劉瀾停了下來,回頭看去,是位陌生的學子,甚至可以說是位半大的孩子,最多十五六歲,還未及冠,一頭長發隨意挽了個轡,皮膚煞白,是那種病態的蒼白,也許是因為日頭毒辣,在高台下麵站久了,出了一身的汗,發現停下來的男子果真是劉瀾,也不顧酷熱難熬,跑了幾步來到劉瀾的麵前。
雖然年紀輕,但個頭已然成型,比劉瀾還要高半頭,一身儒袍並不合身,寬大了些,而且還有些破舊,一看就是出身貧寒的學子,手中拿了本書,並非竹簡而是帛布,應該是抄閱上去的,劉瀾餘光瞥了眼,並非是儒家經書,而是秦末漢初時知名隱世黃石公大作《三略》,方此之時人們更習慣稱之為《黃石公三略》。
這是本兵書,就劉瀾所知,黃 3..石公當年傳《黃石公三略》與留侯張良乃是謠傳,實際傳授的乃是《太公兵法》,而所謂的三略也非黃石公手書,乃後人假托黃石公之名所作之偽書,不過真正讓劉瀾好奇的是這小娃穿儒袍卻不讀儒經反而看兵書,還真有點離經叛道的意思。而且還不理那些繁文縟節,甚至連姓名都沒有通報,便很熟絡的說道:“不知縣君對今日辛家辛毗解經如何看法?”
劉瀾並沒有對這少年的魯莽舉動有任何不滿,反而還對他的少年心性大感有趣,這時代見多了遵循繁文縟節的文人。像他這樣大大咧咧一點也無儒家氣息的少年還真少,說道:“震耳發饋。”這便是劉瀾的回答。沒有因為他是少年人而刻意怠慢,而是說出了內心的想法。要知道不管是田疇的荀子性惡說還是閻柔的孟子性善說他都聽得太多了,而三性說還真是頭一次聽說,若不是今日聽聞,他都不知道董夫子有此一說,要怪也隻能怪孟夫子荀夫子兩性說名聲太大,就算是本朝,所知寥寥,何況是後世呢。
“小子不敢苟同。”少年畢恭畢敬,可劉瀾卻從中發覺這小子好像有意賣弄。不是賣弄自己的才華,更像是賣弄自己的本領,有種毛遂自薦的感覺,所以劉瀾一臉笑容但內心更多的卻是想知道這位少年打著什麽樣的盤算。
“辛家辛毗與其說是解經不如說是說經,通篇毫無獨特見解之處,反而借董夫子之口詆毀先賢,這就有違董夫子本旨了。”
劉瀾何嚐聽不出辛毗有意拔高董仲舒而詆毀孟子荀子,更為了使自己所言得到認同通篇都在借董仲舒之口,反而更像是今古文意氣之爭。在刻意拔高今文一脈,可不就是少年所評價的不似解經,更似說經嗎?
劉瀾看著少年覺得越來越有意思了,笑道:“看你似儒生卻又研兵家典籍。而此刻卻又將我喊停,難不成是要隨我回盧龍,棄筆從戎?”
“小輩後進當然是儒生。不過方今天下群寇四起,想要出人頭地、青史留名。兵家自然勝過儒家,所謂學的文武藝。售賣帝王家,既然文武一般又何須分文武?”
“既然習兵家,就要懂兵士,要懂兵士,就要修仁德,像你這般即是儒家子弟,為何偏偏少了仁德二字?須知聖人所教可沒讓你讀書隻想著建功立業,聖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從沒有讓吾輩修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像你這般連聖人修身之意都不解,日後為官,小官則禍一縣,中官則禍一州,大官必禍天下!”…
“你……”
年輕人意氣風發,總想著出人頭地,一朝天下知,卻不知道這世間事哪有他看得那麽簡單:“即讀兵典,豈不聞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察?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劉瀾,昨日聽你一番雄論,本以為你乃真名士,不想你與世間腐儒一般。”
“小子,如果我是腐儒,那你便是利儒,利欲熏心的儒家!”
“榮名厚利,世所同競,我求名利,何錯之有?”
“小子,追求名利本沒有錯,但你方才說什麽,看到世間群寇四起?難道你也欲要像殺黃巾一般去殺這些群寇來達到你受賞封爵的目的?要知道那些可都是大漢百姓,當日我不忍傷蛾賊性命而歸去,今日你在我麵前言此,我如何能不笑你!”
那少年神色陰晴變幻卻並沒有再爭論,道不同不相為謀,劉瀾正欲拂袖而去,卻不想那少年撒腿先跑掉了,再看時卻發現原來是郭林父子前來,郭林依舊是一副風輕雲淡,倒是其子有些義憤填膺,劉瀾正納悶不知何人讓郭圖吃癟才會如此陰沉,卻聽郭林笑嗬嗬的問道:“德然賢侄,那小子剛才和你說什麽了?”
“沒說什麽,就是說了些辛毗解經的事。”劉瀾不動聲色的說著但暗中卻偷偷觀察郭林,隻不過他卻什麽也沒發現,不過一邊的郭圖卻長籲口氣,眉宇間緊皺的眉頭也舒展了不少。劉瀾好奇,道:“世叔識得那人?”
“識得,何止是識得,那小子名叫戲誌才,也不知道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居然來我郭家假托是大伯郭賀長房長孫,雖然當年大伯郭賀隱居民間,可從未聽聞有任何子嗣,如今突然詐托我郭家長房長孫,郭家又如何能認他,黃巾起時,聽說他南下荊州了,不想今日再此得遇。”
怪不得郭圖會是那麽一臉陰暗的表情,如果按正常的情況,待郭鴻從司隸校尉退下來必然會接替郭禧為家主,爾後數年,以郭家目前的情況看,郭圖是最有可能接替郭鴻家主之位的,但要知道這一切都是因長房郭賀無嗣,如果一旦坐實了那個叫做戲誌才的青年真是郭賀之後,那麽郭賀的‘成侯’爵位自然輪不到他們這些子弟而歸還戲誌才,而郭家家主之位也自然而然的交由戲誌才掌管,所以說不管戲誌才是否真是長房郭賀之後,郭家上下隻怕沒有一人願意承認他的身份。
如今的郭家那是有德者居之,一旦長房後繼有人,他們就永遠屬於旁支,家主之位再無一絲可能。
這些高門大戶是非本來就多,劉瀾可不想和他們搭上邊,正要轉移話題,整個人瞬間頓住,戲誌才?戲誌才?這個名字,難道是……劉瀾心中瞬間驚濤駭浪起來。
如果他記得不差,戲誌才乃是曹操最早的謀士,在他死後,曹操詢問荀彧誰人可代替他,於是荀彧才推薦了郭嘉,雖然三國演義裏沒提及此人,但三國誌這麽簡短的記載就可知戲誌才的能耐了。
能與郭嘉相提並論的人,是凡夫俗子?
想到此,劉瀾怦然心動,這麽一位日後的大才居然就這麽溜走了,能不可惜,可是想想其為人,隻怕也隻有唯才是舉的曹操,拿人肉當糧食的曹操能用了,唉,終歸是沒有奸雄梟雄的狠勁呐。
劉瀾將邊上的郭林父子當了擺設,而且一擺還是不短的時間,這讓郭圖眼中露出了一抹不悅的神色,但也隻是瞬間就恢複如常,笑問,道:“德然,該走了。”…
“不想這麽早回去,我在隨處逛逛,世叔世兄要是急,就請先回。”劉瀾客氣的說。
郭林知道劉瀾雖然來陽翟數日但多在郭府,並沒有逛過陽翟城,既然他要參觀遊玩,當然最好給他找個引路人,而這人自然就選了其子郭圖了,原因無他,因為父親郭禧十分看重劉瀾,聽說父親昨日對這位年輕人下了評語,而且他又乃劉元起之子,讓兒子郭圖與其親近隻有好處,笑道:“賢侄既然要逛,那就讓犬子郭圖陪你吧,”
“世叔好意小子心領了,小子就是想一個人隨意看看。”劉瀾婉言謝絕了郭林的好意,不是他不想和郭圖拉拉關係,而是他瞧得出郭圖對他沒一點善意,就算表麵和和氣氣的那也是裝的,雖然不知道自己怎麽就得罪了陽翟這幾位大家子弟,但通過郭圖的態度和辛家兄弟的刁難劉瀾對這幾位日後袁紹的手下一早就打起了敬而遠之的念頭,此刻如何會答應讓郭圖作陪,到時一旦發生點不快,連表麵上這層麵皮也要撕破了。
“既然賢侄如此說,那我也就不強求了。”
劉瀾一笑。不強求那是最好。送別了郭家父子,劉瀾一個人騎著小馬駒準備閑遊一圈然後返回陽翟縣,不過在他離開之時,卻發現了三道身影,滿頭銀發,皮膚蒼白的是郭禧,龍驤虎步,一點也不顯老態龍鍾的乃是蔡邕,還有一位壯年,年齡三十多歲,頭一次見,估計就是那日郭禧蔡邕就是為了此人匆匆離開,但卻不知道這一位‘年輕人’到底是什麽來頭,能讓這兩位前輩如此重視。
那壯年身材很高,顯得格外醒目,好像發現了劉瀾在打量他一樣,瞅了過來,對他點頭致意了一下就進入了輜車,而郭禧與蔡邕卻因為早早進入馬車所以並沒有注意到他,隻不過這讓劉瀾更好奇了,出則同車,這般禮遇出現在與年齡不同的中年身上,其身份,能不叫人好奇?(未完待續……)
。
,:
</iv>
劉瀾停了下來,回頭看去,是位陌生的學子,甚至可以說是位半大的孩子,最多十五六歲,還未及冠,一頭長發隨意挽了個轡,皮膚煞白,是那種病態的蒼白,也許是因為日頭毒辣,在高台下麵站久了,出了一身的汗,發現停下來的男子果真是劉瀾,也不顧酷熱難熬,跑了幾步來到劉瀾的麵前。
雖然年紀輕,但個頭已然成型,比劉瀾還要高半頭,一身儒袍並不合身,寬大了些,而且還有些破舊,一看就是出身貧寒的學子,手中拿了本書,並非竹簡而是帛布,應該是抄閱上去的,劉瀾餘光瞥了眼,並非是儒家經書,而是秦末漢初時知名隱世黃石公大作《三略》,方此之時人們更習慣稱之為《黃石公三略》。
這是本兵書,就劉瀾所知,黃 3..石公當年傳《黃石公三略》與留侯張良乃是謠傳,實際傳授的乃是《太公兵法》,而所謂的三略也非黃石公手書,乃後人假托黃石公之名所作之偽書,不過真正讓劉瀾好奇的是這小娃穿儒袍卻不讀儒經反而看兵書,還真有點離經叛道的意思。而且還不理那些繁文縟節,甚至連姓名都沒有通報,便很熟絡的說道:“不知縣君對今日辛家辛毗解經如何看法?”
劉瀾並沒有對這少年的魯莽舉動有任何不滿,反而還對他的少年心性大感有趣,這時代見多了遵循繁文縟節的文人。像他這樣大大咧咧一點也無儒家氣息的少年還真少,說道:“震耳發饋。”這便是劉瀾的回答。沒有因為他是少年人而刻意怠慢,而是說出了內心的想法。要知道不管是田疇的荀子性惡說還是閻柔的孟子性善說他都聽得太多了,而三性說還真是頭一次聽說,若不是今日聽聞,他都不知道董夫子有此一說,要怪也隻能怪孟夫子荀夫子兩性說名聲太大,就算是本朝,所知寥寥,何況是後世呢。
“小子不敢苟同。”少年畢恭畢敬,可劉瀾卻從中發覺這小子好像有意賣弄。不是賣弄自己的才華,更像是賣弄自己的本領,有種毛遂自薦的感覺,所以劉瀾一臉笑容但內心更多的卻是想知道這位少年打著什麽樣的盤算。
“辛家辛毗與其說是解經不如說是說經,通篇毫無獨特見解之處,反而借董夫子之口詆毀先賢,這就有違董夫子本旨了。”
劉瀾何嚐聽不出辛毗有意拔高董仲舒而詆毀孟子荀子,更為了使自己所言得到認同通篇都在借董仲舒之口,反而更像是今古文意氣之爭。在刻意拔高今文一脈,可不就是少年所評價的不似解經,更似說經嗎?
劉瀾看著少年覺得越來越有意思了,笑道:“看你似儒生卻又研兵家典籍。而此刻卻又將我喊停,難不成是要隨我回盧龍,棄筆從戎?”
“小輩後進當然是儒生。不過方今天下群寇四起,想要出人頭地、青史留名。兵家自然勝過儒家,所謂學的文武藝。售賣帝王家,既然文武一般又何須分文武?”
“既然習兵家,就要懂兵士,要懂兵士,就要修仁德,像你這般即是儒家子弟,為何偏偏少了仁德二字?須知聖人所教可沒讓你讀書隻想著建功立業,聖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從沒有讓吾輩修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像你這般連聖人修身之意都不解,日後為官,小官則禍一縣,中官則禍一州,大官必禍天下!”…
“你……”
年輕人意氣風發,總想著出人頭地,一朝天下知,卻不知道這世間事哪有他看得那麽簡單:“即讀兵典,豈不聞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察?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劉瀾,昨日聽你一番雄論,本以為你乃真名士,不想你與世間腐儒一般。”
“小子,如果我是腐儒,那你便是利儒,利欲熏心的儒家!”
“榮名厚利,世所同競,我求名利,何錯之有?”
“小子,追求名利本沒有錯,但你方才說什麽,看到世間群寇四起?難道你也欲要像殺黃巾一般去殺這些群寇來達到你受賞封爵的目的?要知道那些可都是大漢百姓,當日我不忍傷蛾賊性命而歸去,今日你在我麵前言此,我如何能不笑你!”
那少年神色陰晴變幻卻並沒有再爭論,道不同不相為謀,劉瀾正欲拂袖而去,卻不想那少年撒腿先跑掉了,再看時卻發現原來是郭林父子前來,郭林依舊是一副風輕雲淡,倒是其子有些義憤填膺,劉瀾正納悶不知何人讓郭圖吃癟才會如此陰沉,卻聽郭林笑嗬嗬的問道:“德然賢侄,那小子剛才和你說什麽了?”
“沒說什麽,就是說了些辛毗解經的事。”劉瀾不動聲色的說著但暗中卻偷偷觀察郭林,隻不過他卻什麽也沒發現,不過一邊的郭圖卻長籲口氣,眉宇間緊皺的眉頭也舒展了不少。劉瀾好奇,道:“世叔識得那人?”
“識得,何止是識得,那小子名叫戲誌才,也不知道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居然來我郭家假托是大伯郭賀長房長孫,雖然當年大伯郭賀隱居民間,可從未聽聞有任何子嗣,如今突然詐托我郭家長房長孫,郭家又如何能認他,黃巾起時,聽說他南下荊州了,不想今日再此得遇。”
怪不得郭圖會是那麽一臉陰暗的表情,如果按正常的情況,待郭鴻從司隸校尉退下來必然會接替郭禧為家主,爾後數年,以郭家目前的情況看,郭圖是最有可能接替郭鴻家主之位的,但要知道這一切都是因長房郭賀無嗣,如果一旦坐實了那個叫做戲誌才的青年真是郭賀之後,那麽郭賀的‘成侯’爵位自然輪不到他們這些子弟而歸還戲誌才,而郭家家主之位也自然而然的交由戲誌才掌管,所以說不管戲誌才是否真是長房郭賀之後,郭家上下隻怕沒有一人願意承認他的身份。
如今的郭家那是有德者居之,一旦長房後繼有人,他們就永遠屬於旁支,家主之位再無一絲可能。
這些高門大戶是非本來就多,劉瀾可不想和他們搭上邊,正要轉移話題,整個人瞬間頓住,戲誌才?戲誌才?這個名字,難道是……劉瀾心中瞬間驚濤駭浪起來。
如果他記得不差,戲誌才乃是曹操最早的謀士,在他死後,曹操詢問荀彧誰人可代替他,於是荀彧才推薦了郭嘉,雖然三國演義裏沒提及此人,但三國誌這麽簡短的記載就可知戲誌才的能耐了。
能與郭嘉相提並論的人,是凡夫俗子?
想到此,劉瀾怦然心動,這麽一位日後的大才居然就這麽溜走了,能不可惜,可是想想其為人,隻怕也隻有唯才是舉的曹操,拿人肉當糧食的曹操能用了,唉,終歸是沒有奸雄梟雄的狠勁呐。
劉瀾將邊上的郭林父子當了擺設,而且一擺還是不短的時間,這讓郭圖眼中露出了一抹不悅的神色,但也隻是瞬間就恢複如常,笑問,道:“德然,該走了。”…
“不想這麽早回去,我在隨處逛逛,世叔世兄要是急,就請先回。”劉瀾客氣的說。
郭林知道劉瀾雖然來陽翟數日但多在郭府,並沒有逛過陽翟城,既然他要參觀遊玩,當然最好給他找個引路人,而這人自然就選了其子郭圖了,原因無他,因為父親郭禧十分看重劉瀾,聽說父親昨日對這位年輕人下了評語,而且他又乃劉元起之子,讓兒子郭圖與其親近隻有好處,笑道:“賢侄既然要逛,那就讓犬子郭圖陪你吧,”
“世叔好意小子心領了,小子就是想一個人隨意看看。”劉瀾婉言謝絕了郭林的好意,不是他不想和郭圖拉拉關係,而是他瞧得出郭圖對他沒一點善意,就算表麵和和氣氣的那也是裝的,雖然不知道自己怎麽就得罪了陽翟這幾位大家子弟,但通過郭圖的態度和辛家兄弟的刁難劉瀾對這幾位日後袁紹的手下一早就打起了敬而遠之的念頭,此刻如何會答應讓郭圖作陪,到時一旦發生點不快,連表麵上這層麵皮也要撕破了。
“既然賢侄如此說,那我也就不強求了。”
劉瀾一笑。不強求那是最好。送別了郭家父子,劉瀾一個人騎著小馬駒準備閑遊一圈然後返回陽翟縣,不過在他離開之時,卻發現了三道身影,滿頭銀發,皮膚蒼白的是郭禧,龍驤虎步,一點也不顯老態龍鍾的乃是蔡邕,還有一位壯年,年齡三十多歲,頭一次見,估計就是那日郭禧蔡邕就是為了此人匆匆離開,但卻不知道這一位‘年輕人’到底是什麽來頭,能讓這兩位前輩如此重視。
那壯年身材很高,顯得格外醒目,好像發現了劉瀾在打量他一樣,瞅了過來,對他點頭致意了一下就進入了輜車,而郭禧與蔡邕卻因為早早進入馬車所以並沒有注意到他,隻不過這讓劉瀾更好奇了,出則同車,這般禮遇出現在與年齡不同的中年身上,其身份,能不叫人好奇?(未完待續……)
。
,: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