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田壟上,劉銘對著這個不知名的老者,執禮甚恭的講知行合一之道,“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隻是未知。(..tw無彈窗廣告)
老農想了片刻,又問:“如今人盡有知道得父當孝,兄當悌者,卻不能行孝,不能兄弟友愛。便是知與行分明是兩件。“
劉銘前世唯一鑽研過的東西,在孔融等人的逼迫教導下勉強整理成還原了心學體係,此時倒也不怕老農問詢,回道:“先生說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定是那個人已曾經行孝行悌,才可以那麽說他是個孝子,是個好兄弟。不可能隻是曉得說些孝弟的話,便可稱為知孝弟。又比如說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饑,必已自磯了。知行如何分得開?這就是知行的本體,未曾有什麽私心雜念隔斷,如果真的有,便還是因為自己的惰性與拖延不曾知。聖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謂之知。“
老農目光也亮了起來,越發覺得這個學說很有道理,更是真正能講學問用到實處的,所謂經世致用便是他一輩子在摸索的道路啊。
“可是聖人教人,如同《孝經》所言,仍舊是把知行分開了,又是何故?“
劉銘躬身行禮,表示對先賢的尊敬,這才道:“我曾經聽過這些話,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如果真的到了學問的大成處,隻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隻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說一個知,又說一個行,隻因為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這樣冥冥中任意妄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所以必說個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種人,茫茫蕩蕩,懸空去思一索,全不肯著實躬行,也隻是個揣摸影響。所以必說一個行,方才知得真。這是古人不得已,補偏救弊的話。可縱然的確有這樣兩種人存在,存在也頗為不少,可就學問來說是他們的錯,不可拿學問遷就他們。知和行的關係,一言而足足矣。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後能行。”
看著老農聽著默默點頭,可眉頭仍舊緊皺著,劉銘又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比如我如今跟老先生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工夫,等到大家都知道明白的真切,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因為誰又能揣摩透所有的知識呢?學海無涯,回頭是岸。小子曾經在厭學時當做玩笑話,可今日發現也有一定的道理。先知後行,結果卻變成了不知不行。這不是小病痛,其來也不是一天兩天。現在說知行合一,正是對症下藥。絕不是小子憑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
老農沉思良久,那些忙碌於農事的青年們也早已放下了手中的活計,過來聽二人一問一答。本以為會聽到自己先生的真知灼見,沒想到卻是聽到了那少年人的驚人之語。
“聖人教化,原來還有這樣一遭……”老農長長吐了口氣,他本身也是有大心胸大智慧之人,又怎麽會察覺不到這些道理的正確性。
劉銘沉浸在心學裏麵,向著老先生一番推銷,那知行合一的經典論斷便提前了千年現世了。那些有些陰暗的小心思,也因為這些學問的光芒,徹底被劉銘自己照散。
長吸了口氣,劉銘又拱手對老農笑道:“小子不準備回去了,見到鄭老先生,便直說小子這樁拜會的心思就是。期間種種,既然無愧於心,又何必遮遮掩掩?還望老先生指點小子一二,鄭公所居何處?”
那老農似乎仍舊還在一個朦朧的狀態中,一個從未有過的方法、論給了他的世界觀一個極大的衝擊,所研究的那些學問在這個全新的方法麵前,似乎都有了新的解釋。
劉銘於是便很安靜的等在一旁,他雖然自認不是一個潛心學問的人,可這種人無論如何值得他尊重,這種人正如那些保家衛國,鐵骨錚錚的男兒一樣,都是千古的脊梁。
“呼……老夫一時有些出神,不過你問的也都是廢話。”老農終於從沉思中清醒過來,臉上洋溢著笑容,目光灼灼道:“有句玩笑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呐,你明明誌不在學,卻能妙手偶得這樣的至理。聽老頭我一句勸吧,天下紛爭不外如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唯有學問一道才是真正光耀千古的。”
劉銘搖頭道:“小子不敢苟同,若是小子仍舊這麽下去,看著天下很明顯便要亂了,到最後若是中原江南盡皆離亂,被胡人侵占我漢家領地,大肆屠殺之時……再想今日潛心學問之舉,怕是會後悔的將那些書稿一把火焚盡。”
老農有些驚訝,詫異道:“天下又豈會變成這幅樣子?”
劉銘苦笑著,五胡亂華之事現在說了又有誰信,大漢再亂收拾那些胡人也是輕而易舉。國恒以弱亡,唯漢以強喪,這句話裏麵的辛酸麵前的人無論如何不會懂得。
“小子其實也不過隻是圖一個揚名,如果真的天下是普通的動蕩,就算演變成春秋戰國之事小子都可以接受。但是啊,老先生有所不知,如果天下三十年後還不穩定,就真的會有大禍臨頭的。”劉銘站在這個老先生麵前,那些齷齪的心思不由自主的消失了,說著那些內心最深處的擔憂,發現自己竟然也是蠻高大的。
“三十年平定天下,撥亂反正,小子你很自信啊。”
老農說不上是嗤笑,隻是淡淡說著。
劉銘摸了摸鼻子,這才有些明白,似乎自己一直不願意做事,隻是因為太難而逃避了而已。
“行了,看在你有這份心思,老朽便也幫幫你好了。”老農伸了個懶腰,笑嗬嗬的對劉銘道:“老夫便是鄭玄,你看可像?”
劉銘縱然有些心理準備,還是有些目瞪口呆。
老農一樣的鄭玄更是哈哈大笑,又道:“再告訴你一個消息,曹操因兗州事態雖緊迫但卻有序,離開徐州時仍四處廝殺,誤殺了泰山郡臧霸的兄弟。如今臧霸怒不可遏,兗州太遠,要拿徐州開刀了。老朽的一個學生,得了消息,臧霸很快便要出城劫掠,最好早作準備。否則別說平定天下,你徐州都有危了,哈哈……”
老農想了片刻,又問:“如今人盡有知道得父當孝,兄當悌者,卻不能行孝,不能兄弟友愛。便是知與行分明是兩件。“
劉銘前世唯一鑽研過的東西,在孔融等人的逼迫教導下勉強整理成還原了心學體係,此時倒也不怕老農問詢,回道:“先生說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定是那個人已曾經行孝行悌,才可以那麽說他是個孝子,是個好兄弟。不可能隻是曉得說些孝弟的話,便可稱為知孝弟。又比如說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饑,必已自磯了。知行如何分得開?這就是知行的本體,未曾有什麽私心雜念隔斷,如果真的有,便還是因為自己的惰性與拖延不曾知。聖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謂之知。“
老農目光也亮了起來,越發覺得這個學說很有道理,更是真正能講學問用到實處的,所謂經世致用便是他一輩子在摸索的道路啊。
“可是聖人教人,如同《孝經》所言,仍舊是把知行分開了,又是何故?“
劉銘躬身行禮,表示對先賢的尊敬,這才道:“我曾經聽過這些話,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如果真的到了學問的大成處,隻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隻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說一個知,又說一個行,隻因為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這樣冥冥中任意妄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所以必說個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種人,茫茫蕩蕩,懸空去思一索,全不肯著實躬行,也隻是個揣摸影響。所以必說一個行,方才知得真。這是古人不得已,補偏救弊的話。可縱然的確有這樣兩種人存在,存在也頗為不少,可就學問來說是他們的錯,不可拿學問遷就他們。知和行的關係,一言而足足矣。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後能行。”
看著老農聽著默默點頭,可眉頭仍舊緊皺著,劉銘又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比如我如今跟老先生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工夫,等到大家都知道明白的真切,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因為誰又能揣摩透所有的知識呢?學海無涯,回頭是岸。小子曾經在厭學時當做玩笑話,可今日發現也有一定的道理。先知後行,結果卻變成了不知不行。這不是小病痛,其來也不是一天兩天。現在說知行合一,正是對症下藥。絕不是小子憑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
老農沉思良久,那些忙碌於農事的青年們也早已放下了手中的活計,過來聽二人一問一答。本以為會聽到自己先生的真知灼見,沒想到卻是聽到了那少年人的驚人之語。
“聖人教化,原來還有這樣一遭……”老農長長吐了口氣,他本身也是有大心胸大智慧之人,又怎麽會察覺不到這些道理的正確性。
劉銘沉浸在心學裏麵,向著老先生一番推銷,那知行合一的經典論斷便提前了千年現世了。那些有些陰暗的小心思,也因為這些學問的光芒,徹底被劉銘自己照散。
長吸了口氣,劉銘又拱手對老農笑道:“小子不準備回去了,見到鄭老先生,便直說小子這樁拜會的心思就是。期間種種,既然無愧於心,又何必遮遮掩掩?還望老先生指點小子一二,鄭公所居何處?”
那老農似乎仍舊還在一個朦朧的狀態中,一個從未有過的方法、論給了他的世界觀一個極大的衝擊,所研究的那些學問在這個全新的方法麵前,似乎都有了新的解釋。
劉銘於是便很安靜的等在一旁,他雖然自認不是一個潛心學問的人,可這種人無論如何值得他尊重,這種人正如那些保家衛國,鐵骨錚錚的男兒一樣,都是千古的脊梁。
“呼……老夫一時有些出神,不過你問的也都是廢話。”老農終於從沉思中清醒過來,臉上洋溢著笑容,目光灼灼道:“有句玩笑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呐,你明明誌不在學,卻能妙手偶得這樣的至理。聽老頭我一句勸吧,天下紛爭不外如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唯有學問一道才是真正光耀千古的。”
劉銘搖頭道:“小子不敢苟同,若是小子仍舊這麽下去,看著天下很明顯便要亂了,到最後若是中原江南盡皆離亂,被胡人侵占我漢家領地,大肆屠殺之時……再想今日潛心學問之舉,怕是會後悔的將那些書稿一把火焚盡。”
老農有些驚訝,詫異道:“天下又豈會變成這幅樣子?”
劉銘苦笑著,五胡亂華之事現在說了又有誰信,大漢再亂收拾那些胡人也是輕而易舉。國恒以弱亡,唯漢以強喪,這句話裏麵的辛酸麵前的人無論如何不會懂得。
“小子其實也不過隻是圖一個揚名,如果真的天下是普通的動蕩,就算演變成春秋戰國之事小子都可以接受。但是啊,老先生有所不知,如果天下三十年後還不穩定,就真的會有大禍臨頭的。”劉銘站在這個老先生麵前,那些齷齪的心思不由自主的消失了,說著那些內心最深處的擔憂,發現自己竟然也是蠻高大的。
“三十年平定天下,撥亂反正,小子你很自信啊。”
老農說不上是嗤笑,隻是淡淡說著。
劉銘摸了摸鼻子,這才有些明白,似乎自己一直不願意做事,隻是因為太難而逃避了而已。
“行了,看在你有這份心思,老朽便也幫幫你好了。”老農伸了個懶腰,笑嗬嗬的對劉銘道:“老夫便是鄭玄,你看可像?”
劉銘縱然有些心理準備,還是有些目瞪口呆。
老農一樣的鄭玄更是哈哈大笑,又道:“再告訴你一個消息,曹操因兗州事態雖緊迫但卻有序,離開徐州時仍四處廝殺,誤殺了泰山郡臧霸的兄弟。如今臧霸怒不可遏,兗州太遠,要拿徐州開刀了。老朽的一個學生,得了消息,臧霸很快便要出城劫掠,最好早作準備。否則別說平定天下,你徐州都有危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