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有府衙印章的拜帖,劉銘孤身一人問清路途便徑直去拜訪當世大儒鄭玄。徐州雖說有曹軍攻打的戰亂,可以鄭玄的名頭,即便是曹操也不敢動。


    殺了一個兗州名士,佯狂作態的邊讓,就已經讓士林動蕩。若是再讓鄭玄受到什麽影響,曹操真的不用想混了。


    所以即便鄭玄就在郯城南郊不遠的村落裏,曹軍徐州兩軍交戰,鐵蹄踏出竟然還有一絲縫隙,不得不說是鄭玄的功勞。


    看著那幽靜安逸的村子,往來的老農正在農忙時間準備著收貨,偶爾有孩子在外麵玩鬧被母親叫回去,街邊還有幾個織履賣席的小販。


    劉銘再看看自己特意裝扮過的一身士子服,月白色的衣衫,玉佩幽鳴,實在跟這裏格格不入。


    歎了口氣,劉銘終究還是沒有直接去找鄭公,畢竟自己懷著這樣的小人心思,還特地找了些所謂的學問和自己老爹的印信……完全就沒有一副光風霽月的心思。


    劉銘也知道自己懷著不怎麽地道的目的,是對這樣一位大儒的不敬,更何況自己連自己都無法說服。如果換了劉備,或許才會真的為了徐州安定考慮,堂皇的來拜訪鄭玄。可自己明明就是為了能讓自己老爹更好的掌權,一個為公,劉銘卻是為私。雖然從結果和方式上來說完全沒什麽不同,但隻有自己心上過不去。


    怔怔的村口呆立了好久,劉銘無奈的發現自己的心終究還是不夠黑,怎麽也不好意思開口去在這樣安靜真誠的地方詢問鄭公的所在。


    “小夥子,你在想些什麽呢?”一個背著一簍子草藥的老者滿臉笑容的問著,身後還有幾個臉上都曬得有些黑的青年人提著一袋袋的麥子。


    劉銘尷尬的拱了拱手,衝著老者道:“小子本想來請一位長者幫忙,可小子心思實在可鄙,又自作聰明找諸多借口,到頭來卻發現不敢見那長者了。”


    老者嗬嗬笑道:“我們村子裏能勞動你這樣的公子來拜訪,想來也不過那就那麽幾個人。那些人不會看不起你的,你年紀還小,總免不了犯些錯誤,文過飾非本就是人們的通病。”


    劉銘臉色更有些訕訕,抱拳道:“多謝老爺子指點,小子這便回去,再來拜訪。”


    老頭嗬嗬擺手笑著,見劉銘轉身離去,又突然叫住,“少年人,幫我收一下農禾怎樣?”


    劉銘回過身來,看著一身泥土的老農,欣然點了點頭。前世自己那些陰暗的小心思就不少,現在決定出來做事,怎麽也要改正這些毛病,或許跟老農這樣的人一起才會得到內心的寧靜也說不定。


    見劉銘點頭,老農身後的那些青年也都露出了笑容,顯出了一口白牙。


    太陽正濃烈的時候,劉銘一把把已經不再潔白的衫子拋掉,玉佩也隨手放在了田壟上。雖然割的麥子奇形怪狀,長短不一,周圍人也都隻是善意的笑笑,沒人真的責怪。


    感到頭上流下的汗水滲到自己脖領裏,劉銘身體上雖有些疲憊,心裏卻似乎有個小人在歡呼雀躍,彷如自己得到了什麽救贖一般。


    “少年人,你來找那些人,你為的求學麽?”老農不知道什麽時候也到了劉銘身邊,笑嗬嗬的問著。


    劉銘也不再尷尬,坦誠笑道:“小子是想請鄭公幫我爹一個忙的,也對徐州百姓有好處,短期不再受戰亂之苦。然而小子知道,後者最多是我爹這麽想,我不過簡單點餓想幫我父親而已。”


    老農哈哈大笑著,伸出一雙泥手摸了摸劉銘的腦袋,見劉銘也不躲,咧嘴笑道:“無論如何,你總不至於做一件錯事,些許小節何必在意?”


    劉銘摸著鼻子,點頭稱是。


    “不過你說找了不少的借口,借口是什麽?”老農似乎對這種事情頗有興趣,幹活的節奏都慢了下來。


    劉銘感到那些青年目光也在望來,不禁有些臉紅,幹咳道:“老爺子恐怕也猜到了,小子要找的自然是鄭老先生。鄭公聽說在這裏隱居為《孝經》注疏,小子便連讀十數遍《孝經》,總算讀出了點不同之處,就想拿這些做借口來拜訪。又私自用了我爹的印信,想著無論如何,陶公下葬,鄭公也該去看看的。”


    “也算是煞費苦心了啊,不過如今正是農忙時節,陶公悍然開戰,我們活都沒幹完就算鄭老先生也不會去的。”老農摸著胡子笑了笑,望著劉銘道:“你恐怕不知道,老鄭無論在哪裏,總會幫著當地的人們做些事情,不單單隻是講學。陶公治理徐州雖說也不錯,可老來昏聵,任用小人,引來徐州浩劫。老鄭雖說也該去拜祭他,但如果現在去送葬,我都不覺得陶公有這樣的資格。”


    劉銘暗忖,鄭公的心胸豈是你可以猜度的?


    似乎看出了劉銘的想法,老農哈哈大笑道:“老鄭的高傲,又豈是你可以猜度的?陶公也算給了徐州一個平靜,然而治下仍舊是個大世家門閥橫行,難有作為。百姓仍舊受苦,唯一便是少了征戰之勞。若非如此,恐怕老鄭連看都不會去看陶公,我也不會這麽叫他。”


    劉銘撇撇嘴,突然發現這個老頭似乎很不簡單,貌似跟鄭玄交情匪淺。


    “對了小子,你說對《孝經》有些看法,不妨說一說。”老農似乎又想到了劉銘方才說過的話,微笑問著。


    劉銘此時也不敢看輕這個老農,說不準可能就是某個隱士,連忙恭敬道:“無非是孝行不必這般說,知道的自然知道,不知道的說孝行也沒有用。知了卻不去做,便等於不知道,所謂知行合一,才是孝道。否則跟那些粉末戲子有什麽區別?也正是小子對喪親一章的疑惑,如果大肆推行下去,遲早會發生高堂活著時候棄老父母不顧,而大肆操辦葬禮,但凡哭幾聲流眼淚守孝三年便算孝子。或許還有一個孝廉的名頭被人舉薦,先生您說這是不是孝呢?”


    老農有些怔神,繼而突地失笑道:“孔文舉說的果然不錯,你雖不是個做學問的料子,卻天資非凡,好一個知行合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季漢風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鋒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鋒武並收藏三國之季漢風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