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原態
人參-藥材
人參-飲片
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主產於吉林、遼寧、黑龍江。以吉林撫鬆縣產量最大,質量最好,稱吉林參。野生者名“山參”;栽培者稱“園參”。園參一般應栽培6~7年後收獲。鮮參洗淨後幹燥者稱“生曬參”;蒸製後幹燥者稱“紅參”;加工斷下的細根稱“參須”。山參經曬幹稱“生曬山參”。切片或粉碎用。
【藥性】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應用】
1.元氣虛脫證。本品能大補元氣,複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於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單用有效,如獨參湯(《景嶽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幹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肺脾心腎氣虛證。本品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症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衰症狀。因脾虛不運常兼濕滯,故常與白術、茯苓等健脾利濕藥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長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術等補中益氣之品配伍,如歸脾湯(《濟生方》)。若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本品還能補氣以生血,可與當歸、熟地等藥配伍,如八珍湯(《正體類要》)。
本品又能補益心氣,可改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症狀,並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秘剖》)。
本品還有補益腎氣作用,不僅可用於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還可用於腎虛陽痿。治虛喘,常與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同用。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則常與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配伍。
3.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熱邪不僅容易傷津,而且亦會耗氣,對於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治熱傷氣津者,常與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消渴一病,雖有在肺、脾(胃)、腎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響。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陰虛與燥熱,往往氣陰兩傷,人參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亦較常用。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裏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19g;挽救虛脫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兌服。野山參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使用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補五髒,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2.《醫學啟源·藥類法象》引《主治秘要》:“補元氣,止渴,生津液”。
3.《本草匯言》:“補氣生血,助精養神之藥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多種人參皂苷、揮發油、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有機酸、糖類、維生素等成分。
2.藥理作用:人參具有抗體克作用,人參注射液對失血性休克和急性中毒性休克患者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效果尤為顯著;可使心搏振輻及心率顯著增加,在心功能衰竭時,強心作用更為顯著;能興奮垂體一腎上腺皮質係統,提高應激反應能力;對高級神經活動的興奮和抑製過程均有增強作用;能增強神經活動過程的靈活性,提高腦力勞動功能;有抗疲勞,促進蛋白質、rna、dna的合成,促進造血係統功能,調節膽固醇代謝等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能增強性腺機能,有促性腺激素樣作用;能降低血糖。此外,尚有抗炎、抗過敏、抗利尿及抗腫瘤等多種作用。人參的藥理活性常因機體能狀態不同而呈雙向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道,口服人參晶膠囊(每粒含人參皂苷40mg),1日2次,1次1粒,治療脾腎兩虛證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均有較明顯的降低血糖作用(新中醫,2000,7:44)。以參麥注射液用於白血病化療患者30例,對化療引起的消化道反應及心肌酶譜變化的影響明顯低於對照組(新中醫,2000,5:19)。用人參治療27名陽痿患者,15例性機能恢複,9例好轉,3例無效;或每日服人參提取物500mg,治老年性繼發性性功能障礙,有一定療效(吉林醫學,1983,5:54);人參總皂苷膠囊口服,每日2.4~3.0g,治療腎性貧血有一定效果(綜合臨床醫學,1993,4:209);本品還常用以治療休克、肺心病、白細胞減少、慢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腫瘤等多種疾病。
4.不良反應:長期服人參或人參製劑,可出現腹瀉、皮疹、失眠、神經過敏、血壓升高、憂鬱、性欲亢進(或性機能減退)、頭痛、心悸等不良反應。出血是人參急性中毒的特征。臨床還有人參蛤蚧精口服液致剝脫性皮炎、人參蜂王漿致急性腎炎血尿加重等報道。
人參-藥材
人參-飲片
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主產於吉林、遼寧、黑龍江。以吉林撫鬆縣產量最大,質量最好,稱吉林參。野生者名“山參”;栽培者稱“園參”。園參一般應栽培6~7年後收獲。鮮參洗淨後幹燥者稱“生曬參”;蒸製後幹燥者稱“紅參”;加工斷下的細根稱“參須”。山參經曬幹稱“生曬山參”。切片或粉碎用。
【藥性】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應用】
1.元氣虛脫證。本品能大補元氣,複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於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單用有效,如獨參湯(《景嶽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幹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肺脾心腎氣虛證。本品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症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衰症狀。因脾虛不運常兼濕滯,故常與白術、茯苓等健脾利濕藥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長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術等補中益氣之品配伍,如歸脾湯(《濟生方》)。若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本品還能補氣以生血,可與當歸、熟地等藥配伍,如八珍湯(《正體類要》)。
本品又能補益心氣,可改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症狀,並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秘剖》)。
本品還有補益腎氣作用,不僅可用於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還可用於腎虛陽痿。治虛喘,常與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同用。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則常與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配伍。
3.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熱邪不僅容易傷津,而且亦會耗氣,對於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治熱傷氣津者,常與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消渴一病,雖有在肺、脾(胃)、腎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響。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陰虛與燥熱,往往氣陰兩傷,人參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亦較常用。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裏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19g;挽救虛脫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兌服。野山參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使用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補五髒,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2.《醫學啟源·藥類法象》引《主治秘要》:“補元氣,止渴,生津液”。
3.《本草匯言》:“補氣生血,助精養神之藥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多種人參皂苷、揮發油、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有機酸、糖類、維生素等成分。
2.藥理作用:人參具有抗體克作用,人參注射液對失血性休克和急性中毒性休克患者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效果尤為顯著;可使心搏振輻及心率顯著增加,在心功能衰竭時,強心作用更為顯著;能興奮垂體一腎上腺皮質係統,提高應激反應能力;對高級神經活動的興奮和抑製過程均有增強作用;能增強神經活動過程的靈活性,提高腦力勞動功能;有抗疲勞,促進蛋白質、rna、dna的合成,促進造血係統功能,調節膽固醇代謝等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能增強性腺機能,有促性腺激素樣作用;能降低血糖。此外,尚有抗炎、抗過敏、抗利尿及抗腫瘤等多種作用。人參的藥理活性常因機體能狀態不同而呈雙向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道,口服人參晶膠囊(每粒含人參皂苷40mg),1日2次,1次1粒,治療脾腎兩虛證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均有較明顯的降低血糖作用(新中醫,2000,7:44)。以參麥注射液用於白血病化療患者30例,對化療引起的消化道反應及心肌酶譜變化的影響明顯低於對照組(新中醫,2000,5:19)。用人參治療27名陽痿患者,15例性機能恢複,9例好轉,3例無效;或每日服人參提取物500mg,治老年性繼發性性功能障礙,有一定療效(吉林醫學,1983,5:54);人參總皂苷膠囊口服,每日2.4~3.0g,治療腎性貧血有一定效果(綜合臨床醫學,1993,4:209);本品還常用以治療休克、肺心病、白細胞減少、慢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腫瘤等多種疾病。
4.不良反應:長期服人參或人參製劑,可出現腹瀉、皮疹、失眠、神經過敏、血壓升高、憂鬱、性欲亢進(或性機能減退)、頭痛、心悸等不良反應。出血是人參急性中毒的特征。臨床還有人參蛤蚧精口服液致剝脫性皮炎、人參蜂王漿致急性腎炎血尿加重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