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原態


    香附-藥材


    香附-飲片


    為莎草科植物莎草 cyperus rotundus l.的幹燥根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主產於廣東、河南、四川、浙江、山東等地。秋季采挖,燎去毛須,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後曬幹,或燎後直接曬幹。生用,或醋炙用。用時碾碎。


    【藥性】辛、微苦、微甘、平。歸肝、脾、三焦經。


    【功效】疏肝解鬱,調經止痛,理氣調中。


    【應用】


    1.肝鬱氣滯脅痛、腹痛。本品主入肝經氣分,芳香辛行,善散肝氣之鬱結,味苦疏泄以平肝氣之橫逆,故為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要藥。治肝氣鬱結之脅肋脹痛,多與柴胡、川芎、枳殼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景嶽全書》);用治寒凝氣滯、肝氣犯胃之胃脘疼痛,可配高良薑用,如良附丸(《良方集腋》);若治寒疝腹痛,多與小茴香、烏藥、吳茱萸等同用;治氣、血、痰、火、濕、食六鬱所致胸膈痞滿、脘腹脹痛、嘔吐吞酸、飲食不化等,可配川芎、蒼術、梔子等同用,如越鞠丸(《丹溪心法》)。


    2.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本品辛行苦泄,善於疏理肝氣,調經止痛,為婦科調經之要藥。治月經不調、痛經,可單用,或與柴胡、川芎、當歸等同用,如香附歸芎湯(《沈氏尊生書》);若治乳房脹痛,多與柴胡、青皮、瓜蔞皮等同用。


    3.脾胃氣滯腹痛。本品味辛能行而長於止痛,除善疏肝解鬱之外,還能入脾經,而有寬中、消食下氣等作用,故臨床上也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治療脘腹脹痛、胸膈噎塞、噫氣吞酸、納呆,可配砂仁、甘草同用,如快氣湯《和劑局方》,或上方再加烏藥、蘇葉同用,如縮砂香附湯(《世醫得效方》)。


    【用法用量】煎服,6~9g。醋炙止痛力增強。


    【鑒別用藥】木香與香附均有理氣止痛之功,並能寬中消食,均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諸症,二者可配伍應用。但木香藥性偏燥,主入脾胃,善治脾胃氣滯之食積不化,脘腹脹痛,泄痢裏急後重,兼可用於治療脅痛、黃疸、疝氣疼痛以及胸痹心痛,為理氣止痛之要藥;香附性質平和,主入肝經,以疏肝解鬱、調經止痛見長,主治肝氣鬱結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癥瘕疼痛等症,為婦科調經之要藥。


    【古籍摘要】


    1.《本草綱目》:“利三焦,解六鬱,消飲食積聚、痰飲痞滿,胕腫腹脹,腳氣,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痛,……婦人崩漏帶下,月候不調,胎前產後百病。”“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也。”


    2.《本草求真》:“香附,專屬開鬱散氣,與木香行氣,貌同實異,木香氣味苦劣,故通氣甚捷,此則苦而不甚,故解鬱居多,且性和於木香,故可加減出入,以為行氣通劑,否則宜此而不宜彼耳。”


    3.《本草正義》:“香附,辛味甚烈,香氣頗濃,皆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β-蒎烯、香附子烯、α-香附酮、β-香附酮、廣藿香酮、α-莎香醇、β-莎草醇、檸檬烯等。此外尚含生物堿、黃酮類及三萜類等。


    2.藥理作用:5%香附浸膏對實驗動物離體子宮均有抑製作用,能降低其收縮力和張力;其揮發油有輕度雌激素樣作用;香附水煎劑可明顯增加膽汁流量,並對肝細胞功能有保護作用;其水煎劑有降低腸管緊張性和拮抗乙酰膽堿的作用;其總生物堿、苷類、黃酮類及酚類化合物的水溶液有強心、減慢心律及降低血壓的作用;香附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製作用,其提取物對某些真菌有抑製作用。


    3.臨床研究:以香笑散(香附、失笑散、烏藥、延胡索、細辛等各等分研末)調膏製成貼劑,分別貼神闕和關元穴,治療痛經有良好止痛效果(江蘇中醫,1995,6:34);以疏肝助孕湯(柴胡、製香附、鬱金、製元胡、王不留行等)治療肝鬱不孕症65例,結果痊愈45例(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9,5:22);以柴鬱湯(柴胡、鬱金、香附、穿山甲、浙貝等)治療乳腺增生症(山東中醫雜誌,1996,10:450),以香附、菊花各15g、夏枯草30g、甘草6g,水煎服,治療不明原因的眼高壓症49例,服藥4~6劑後痊愈46例,顯效2例,有效1例(湖北中醫雜誌,1992,4:46)。另有以生香附研末治療衝服,治療寒熱虛實各種腰痛,用香附為主的複方治療男性乳房發育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藥材大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藥材大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