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原態


    荔枝核-藥材


    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成熟種子。主產於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夏季采摘成熟果實,除去果皮及肉質假種皮,洗淨,曬幹。生用或鹽水炙用。用時打碎。


    【藥性】辛、微苦,溫。歸肝、胃經。


    【功效】行氣散結,散寒止痛。


    【應用】


    1.疝氣痛,睾丸腫痛。本品主入肝經,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溫祛寒,有疏肝理氣、行氣散結、散寒止痛之功。治寒凝氣滯之疝氣痛、睾丸腫痛,可與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醫得效方》);或與小茴香、吳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氣內消丸(《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若睾丸腫痛屬濕熱者,可配龍膽草、川楝子、大黃等同用。


    2.胃脘久痛,痛經,產後腹痛。本品辛行苦泄溫通,入肝胃經,有疏肝和胃、理氣止痛作用。治肝氣鬱結、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與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嶽全書》);若肝鬱氣滯血瘀之痛經及產後腹痛,可與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婦人大全良方》),或酌加川芎、當歸、益母草等同用,療效更好。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劑。


    【古籍摘要】


    1.《本草衍義》:“治心痛及小腸氣。”


    2.《本草綱目》:“行散滯氣,治頹疝氣痛,婦人血氣痛。”


    3.《本草備要》:“入肝腎,散滯氣,辟寒邪,治胃脘痛,婦人血氣痛。”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油,油中成分有3-羥基丁酮等,還有α-亞甲環丙基甘氨酸。


    2.藥理作用:本品所含α-亞甲環丙基甘氨酸給小鼠皮下注射,有降血糖作用;荔枝核水或醇提取物、荔枝核油具有調血脂和抗氧化作用,能降低動物血清總膽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能對抗alx所致的自由基損傷,提高抗氧化酶sod活性;有對抗鼠傷寒沙門氏菌的誘變作用;荔枝核水提取物對乙型肝炎病毒表麵抗原有抑製作用。


    3.臨床研究:以荔枝核烘幹為末口服,治療糖尿病,治愈7例40歲以上中老年非胰島素依賴型無合並症的糖尿病患者(遼寧中醫雜誌,1986,8:31);另以荔枝核片(每片0.3g)口服,治療30例輕型和中型糖尿病,經3~6個月治療,總有效率83.33%(中成藥,1991,11:24)。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藥材大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藥材大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