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小時候在寺廟中長大,過慣了節儉的生活,所以他當皇帝之後仍然保持著這種良好的品質。他深知節儉的重要性,當他發現太子楊勇生活奢侈後,就對楊勇說:“古今的帝王,凡是生活奢侈的,必定不能在皇位上坐得長久。你是太子,以後就會成為一國之君,你怎麽能夠不注意節儉呢?”


    楊廣是隋文帝的第二個兒子,他知道父親喜歡節儉,所以就投其所好,故意過著非常儉樸的生活,博得了隋文帝的好感。隋文帝將楊勇的太子名分廢掉,把楊廣立為太子。楊廣登上太子之位後,便不再偽裝,惡劣的品性完全暴露出來。楊堅深感後悔,打算將楊勇重新立為太子。楊廣為奪得皇位,終將隋文帝謀害。


    公元604年,楊廣登上了皇位,第二年改元為大業。楊廣就是隋煬帝。


    楊廣即位之後,對教育非常重視,特別注意選拔人才。他在詔書中寫道:“君民建國,教學為先,移風易俗,必自茲始。”為了能夠更好地發現人才,楊廣命令那些負責視察各州的官員,主動尋找文才出眾,或者有特殊才能的人,經過考察之後將他們送到京城。這使得很多讀書人來到京城之中。楊廣安排專人組織這些讀書人進行學術辯論,之後給他們排列名次。如此一來,很多出身於寒門的讀書人獲得了走上仕途的機會。


    楊廣還有意網羅學者來整理典籍。他在位期間,一共完成了一百三十部典籍,共計一萬七千多卷。此外,他還組織學者編寫了《區宇圖誌》一千二百卷,《長洲玉鏡》四百卷,成功地保護了大量古代典籍。


    在重視教育,選拔人才這方麵,楊廣最大的成就莫過於建立科舉製度。


    在隋朝之前,每個朝代都有自己選拔人才的製度。在漢朝之前,多為“世卿世祿”的製度。“世卿”是指世世代代、父死子繼,連任卿這樣的高官。“世祿”是指官吏們世世代代、父死子繼,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賦稅收入。到了漢朝,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便取消了“世卿世祿”的製度,開始采用察舉製和征辟製。所謂“察舉製”,是指地方政府把德才兼備的人才推薦給朝廷,“征辟製”是指由朝廷或地方政府向社會招攬人才。由郡推舉的人才稱作孝廉,由州推舉的人才稱作秀才。這兩種製度雖然能夠挖掘民間的人才,為統治階級所用,但也存在著諸多弊端。比如察舉製沒有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判標準,導致很多地方官員徇私舞弊,把本來沒有才能的人推薦給朝廷。


    魏文帝曹丕時期,陳群改良察舉製,創立了九品中正製。這種製度是由指派官員,對民間的人才,按照品德和出身進行考核,然後把選拔出來的人才分為九品,按照品級安排合適的職位。這種製度廢除了地方官員推薦人才的權力,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員負責。到了魏晉時期,士族的勢力非常強大,很多考核的官員都會受此影響,在考核人才時過於看重出身。後來,選拔人才甚至隻看出身,隻有那些士族大家的人才有做官的機會,出身於寒門的有才之士根本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這不僅閉塞了朝廷的選才範圍,還導致士族大家勢力過大,對皇權構成了威脅的嚴重後果。


    到隋朝時,庶族地主不斷興起,士族門閥已經衰落下去。九品中正製這種選拔官員的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於是,隋文帝即位之後,便將九品中正製廢除,開始采用考試的方式來選拔官員。


    到了公元606年,隋煬帝楊廣開始設置進士科,這標誌著科舉製度正式誕生。政論文章是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朝廷選出那些才華出眾、文筆優美的人才,對他們委以重任。第二年,科舉考試的科目已經增加到十科。


    科舉製度自從被確立之後,便一直被後世封建統治者所沿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科舉製度為曆朝曆代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人才。從隋煬帝時期科舉製被創立,到清末被廢除,通過科舉考試成為進士者成千上萬,這些人大多成為了國家的棟梁之材。


    其次,相對於世襲、舉薦這些選拔人才的製度,科舉製度無疑更為公平、公正。正是因為這一點,它才會被周邊的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家效仿。在歐洲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中,很多法國和英國的思想家都對這種公平、公正的製度推崇備至。英國在十九世紀創立的公務員敘用方法,也受到了科舉製度的影響。因此,有人把科舉製度稱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


    第三,科舉製度促進了讀書風氣的形成。由於科舉考試不看出身,所以很多下層百姓便鼓勵自己的孩子讀書,希望以此來改變自身的地位。如此一來,讀書的人越來越多,社會上形成了一種讀書的風氣。


    因此說,隋煬帝所創立的科舉製度,是一項非常偉大的創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