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改革國家製度。因為在戰國時期,每個國家的政策都不一樣,因此百姓們的衣食住行都有很大的差別。就拿車輛來說,之前諸侯各國馬車的車輪距離都不一樣,車道也有寬有窄,秦始皇規定每輛車的車輪間距都是六尺,每條道路的寬度為五十步(秦朝的一步等於六尺)。秦始皇還規定了統一的文字,全國一律使用小篆字體。這便是“車同軌、書同文”。此外,秦朝還統一了度量衡,並規定全國統一使用方孔銅錢為流通貨幣。經過這次改革,百姓的日常生活都規範起來,買賣也不再困難。
正當秦始皇忙於國家事務的時候,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北邊的領土遭到了匈奴的侵略。匈奴是活躍在我國北方的一支少數民族,他們驍勇善戰,尤其擅長騎術。早在戰國時期,趙、燕、秦三國就相繼在國境內修築長城抵禦匈奴的侵略,那時的長城是斷斷續續的,沒有連在一起,長度很短。等到趙、燕兩國的國力日漸衰退的時候,匈奴便蠢蠢欲動,有計劃地把兩國北邊的領土逐步據為己有,黃河邊上的河套地區被他們搶去了一大半。可他們並不滿足,連連南下發起進攻。
公元前214年,秦朝剛建立起來不久,就有外敵入侵,秦始皇很惱火,他委派大將軍蒙恬去平定匈奴。蒙恬不負眾望,帶著三十萬兵力成功把河套地區收複回來。為了避免匈奴再次南侵,也為了讓秦朝的國土有一個保障,秦始皇決定把諸侯各國修建在國內的城牆都拆毀,然後利用天然的山勢走向設立屏障要塞,把趙、燕、秦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再把連接後的長城加長一些,形成一條牢不可破、抵禦侵略的堅固壁壘。
修築長城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勞民傷財,先不說國家拿了多少錢出來,單單被派遣去修長城的士兵、勞工就有好幾十萬人。攻打楚國時派出的六十萬大軍幾乎是當時秦國的全部兵力,可能裏麵還有一些被臨時抓去充數的青年勞動力。而被派去修長城的士兵就有幾十萬,如果再算上老百姓的話,這會是一個多麽龐大的天文數字。可以這麽說,當時秦國差不多把所有能勞作的男丁都抓去修長城了。而社會勞動力的缺失也讓百姓怨聲載道,原本就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現在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
在那個交通、生產力和科技都極其不發達的時代,如此一項浩大又艱巨的工程,其中的苦難是我們現代人無法想象的。數不清的百姓倒在了長城腳下,這也正是後世詩人經常會借詩詞表達自己對修築長城的百姓的哀悼和同情的原因。
秦長城的修築耗時五年,到公元前210年才宣告完工。長城西起臨洮(今甘肅省南部洮河邊),東至遼東,綿延萬餘裏。秦始皇修建的長城采用的建築方法很古老,先鋪一層生土,然後在生土上壓一層黃土,黃土要壓得十分緊密、結實,才能支撐起城牆的重量。然後用黃粘土夾小顆碎石修築城牆。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能有如此偉大的建築工程問世,不得不說是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跡。
正當秦始皇忙於國家事務的時候,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北邊的領土遭到了匈奴的侵略。匈奴是活躍在我國北方的一支少數民族,他們驍勇善戰,尤其擅長騎術。早在戰國時期,趙、燕、秦三國就相繼在國境內修築長城抵禦匈奴的侵略,那時的長城是斷斷續續的,沒有連在一起,長度很短。等到趙、燕兩國的國力日漸衰退的時候,匈奴便蠢蠢欲動,有計劃地把兩國北邊的領土逐步據為己有,黃河邊上的河套地區被他們搶去了一大半。可他們並不滿足,連連南下發起進攻。
公元前214年,秦朝剛建立起來不久,就有外敵入侵,秦始皇很惱火,他委派大將軍蒙恬去平定匈奴。蒙恬不負眾望,帶著三十萬兵力成功把河套地區收複回來。為了避免匈奴再次南侵,也為了讓秦朝的國土有一個保障,秦始皇決定把諸侯各國修建在國內的城牆都拆毀,然後利用天然的山勢走向設立屏障要塞,把趙、燕、秦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再把連接後的長城加長一些,形成一條牢不可破、抵禦侵略的堅固壁壘。
修築長城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勞民傷財,先不說國家拿了多少錢出來,單單被派遣去修長城的士兵、勞工就有好幾十萬人。攻打楚國時派出的六十萬大軍幾乎是當時秦國的全部兵力,可能裏麵還有一些被臨時抓去充數的青年勞動力。而被派去修長城的士兵就有幾十萬,如果再算上老百姓的話,這會是一個多麽龐大的天文數字。可以這麽說,當時秦國差不多把所有能勞作的男丁都抓去修長城了。而社會勞動力的缺失也讓百姓怨聲載道,原本就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現在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
在那個交通、生產力和科技都極其不發達的時代,如此一項浩大又艱巨的工程,其中的苦難是我們現代人無法想象的。數不清的百姓倒在了長城腳下,這也正是後世詩人經常會借詩詞表達自己對修築長城的百姓的哀悼和同情的原因。
秦長城的修築耗時五年,到公元前210年才宣告完工。長城西起臨洮(今甘肅省南部洮河邊),東至遼東,綿延萬餘裏。秦始皇修建的長城采用的建築方法很古老,先鋪一層生土,然後在生土上壓一層黃土,黃土要壓得十分緊密、結實,才能支撐起城牆的重量。然後用黃粘土夾小顆碎石修築城牆。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能有如此偉大的建築工程問世,不得不說是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