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0年,秦國吞並了六國中最小的韓國。韓國地處中原,國土麵積是六國中最小的,人口也不多,一直處在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之中,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力根本無法和秦國抗衡,因此秦國首先把目光瞄向了韓國。秦王嬴政派內史騰突襲韓國,很輕鬆地攻破了韓國都城鄭城(今河南新鄭),韓王安知道自己無力抵抗,隻好選擇投降,於是韓國滅亡。秦王嬴政在韓國設立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
第二年,旱災席卷了整個趙國,秦王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馬上派部隊兵分兩路去攻打趙國,一南一北兩支隊伍氣勢洶洶朝趙國都城邯鄲衝去。公元前228年,邯鄲被秦軍占領,趙國滅亡。趙王被抓到秦國,公子嘉則僥幸逃了出來,躲到了代城(今河北蔚州東北),他在那兒整合殘餘軍隊,自立為代王,等待時機複仇。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又把目光瞄準了燕國,之前因為荊軻的行刺,秦王早已對燕國懷恨在心。他派大將軍王翦出征燕國,燕太子丹親自率軍交戰,不過燕軍不堪一擊,很快敗下陣來,死的死逃的逃。燕王喜和太子丹也逃到遼東躲了起來。為了平息秦王的怒氣,燕王喜還把太子丹殺了。
現在韓國已經納入秦國的領域,趙國隻剩下代城,燕國也隻剩下遼東那一小塊地方。他們再想重建國家也是不可能的了。秦王嬴政決定先不著急攻打北方的趙國和燕國,而是把南方的魏國和楚國打下來。
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王翦之子王賁出兵關中,王賁沒費多少力氣就占領了楚國北部的十幾座城,作為攻打魏國的堅固後盾。隨即王賁帶領軍隊從北邊進攻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可是大梁的城防建設十分出色,不管怎麽打都破壞不了城牆,王賁苦思冥想,終於想了個好辦法。他命人從黃河邊挖一條溝渠,一直挖到大梁城,黃河水順著溝渠流到城牆邊上。城牆在河水的浸泡下逐漸變得鬆軟起來,過了三個月,城牆的底部被河水侵蝕得經受不住上麵的重量,終於倒塌了,大梁瞬間被秦軍攻破,魏王假不得已向秦軍投降,成為俘虜被帶到秦國。
在攻打魏國的同時,秦王嬴政又派李信帶領二十萬大軍去攻打楚國,李信很快就把平興(今河南汝南東南)、寢(今河南沈丘東南)打了下來,可是他過分輕敵,後來反而被楚將項燕打得落花流水,李信節節敗退,隻好匆匆逃回秦國。
秦王嬴政很是生氣,委派老將王翦出馬,讓他率領六十萬大軍去征服楚國,這差不多是秦國全國的兵力了。走到天中山(今河南商水西北)的時候,王翦命令軍隊原地停留,也沒有下令打仗,就一直住在這兒。楚將項燕很納悶,他試探性地發起幾次進攻,王翦都不出麵迎戰,該做什麽還是做什麽。就這樣過了一年,楚國軍隊放鬆了警惕,認為秦軍不過是駐紮在這兒,並不是來打仗的,於是項燕帶著軍隊準備返回都城。王翦看到楚軍準備撤退,立刻吩咐秦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攻擊,楚軍上下都慌了神,他們沒料到秦軍會來這一招,原來之前都是假象。項燕匆忙之間奮力抵抗,但是秦軍個個士氣高漲,廝殺著把楚軍逼得不停地後退,兩軍在蘄城大戰一場,楚軍損失了很多兵力,隨後王翦又一鼓作氣渡過淮河,一直打到壽春。
公元前223年,壽春被秦軍占領,楚王被俘,項燕帶著逃出來的昌平君(楚王的兄弟)跑到長江以南的地區,擁護昌平君為新的楚王,打算和秦國頑強抵抗。楚國淪陷後,秦國便在楚國內設立了九江郡。
王翦決定把楚國剩餘的勢力一網打盡。他先命人造船,然後訓練了一支水軍,等船造好後,他就帶領水軍渡過長江,繼續發動進攻,成功地殺死了項燕和昌平君。公元前222年,王翦占領了位於楚國南部的會稽城,秦王嬴政隨後在這個地方設立了會稽郡。
也是在這一年,王賁率軍把遼東打了下來,隨後又進攻代城,燕王喜和代王嘉都成為俘虜被帶回秦國。
在決定吞並六國之前,秦王嬴政便使計把齊國丞相後勝拉攏到自己身邊,他要齊國歸附自己,而且不能接受其他國家的援助請求,後勝於是在齊王耳邊一陣嘀咕,齊王想了想,還是按照秦王說的去做了,他認為要保住齊國的唯一途徑就是依附秦國。原以為隻要事事都對秦王言聽計從,就能避免滅國的厄運,哪知道他想錯了。
等到其他五國都被秦國吞並之後,齊王才恍然大悟,這時的秦國也顯露出要吞並齊國的意圖。齊王慌忙派軍去鎮守西邊的領域,幻想著也許能抵禦住秦國的進攻,突然間他又想到其他國家都被滅了,找不到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人,這時他才明白秦王的陰狠,不由得後悔萬分。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準備攻打齊國。他決定想個好一點的理由作為出師的借口,畢竟之前齊國一直對自己言聽計從。很快,王賁就帶著浩浩蕩蕩的軍隊朝齊國開進,指責齊王怠慢秦國來的使臣,隨後便開始發動攻擊。可憐齊國的軍隊已經多年沒有打過仗,又被眼前秦軍的氣勢一嚇,哪還有力氣抵抗呢?不出幾天,都城臨淄就被秦軍衝破了,齊王隻好投降。
齊國滅亡了。秦國經曆200餘年的努力,到了秦王嬴政這一代,終於實現了中華大地的統一,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曆史將揭開嶄新的一頁。
第二年,旱災席卷了整個趙國,秦王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馬上派部隊兵分兩路去攻打趙國,一南一北兩支隊伍氣勢洶洶朝趙國都城邯鄲衝去。公元前228年,邯鄲被秦軍占領,趙國滅亡。趙王被抓到秦國,公子嘉則僥幸逃了出來,躲到了代城(今河北蔚州東北),他在那兒整合殘餘軍隊,自立為代王,等待時機複仇。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又把目光瞄準了燕國,之前因為荊軻的行刺,秦王早已對燕國懷恨在心。他派大將軍王翦出征燕國,燕太子丹親自率軍交戰,不過燕軍不堪一擊,很快敗下陣來,死的死逃的逃。燕王喜和太子丹也逃到遼東躲了起來。為了平息秦王的怒氣,燕王喜還把太子丹殺了。
現在韓國已經納入秦國的領域,趙國隻剩下代城,燕國也隻剩下遼東那一小塊地方。他們再想重建國家也是不可能的了。秦王嬴政決定先不著急攻打北方的趙國和燕國,而是把南方的魏國和楚國打下來。
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王翦之子王賁出兵關中,王賁沒費多少力氣就占領了楚國北部的十幾座城,作為攻打魏國的堅固後盾。隨即王賁帶領軍隊從北邊進攻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可是大梁的城防建設十分出色,不管怎麽打都破壞不了城牆,王賁苦思冥想,終於想了個好辦法。他命人從黃河邊挖一條溝渠,一直挖到大梁城,黃河水順著溝渠流到城牆邊上。城牆在河水的浸泡下逐漸變得鬆軟起來,過了三個月,城牆的底部被河水侵蝕得經受不住上麵的重量,終於倒塌了,大梁瞬間被秦軍攻破,魏王假不得已向秦軍投降,成為俘虜被帶到秦國。
在攻打魏國的同時,秦王嬴政又派李信帶領二十萬大軍去攻打楚國,李信很快就把平興(今河南汝南東南)、寢(今河南沈丘東南)打了下來,可是他過分輕敵,後來反而被楚將項燕打得落花流水,李信節節敗退,隻好匆匆逃回秦國。
秦王嬴政很是生氣,委派老將王翦出馬,讓他率領六十萬大軍去征服楚國,這差不多是秦國全國的兵力了。走到天中山(今河南商水西北)的時候,王翦命令軍隊原地停留,也沒有下令打仗,就一直住在這兒。楚將項燕很納悶,他試探性地發起幾次進攻,王翦都不出麵迎戰,該做什麽還是做什麽。就這樣過了一年,楚國軍隊放鬆了警惕,認為秦軍不過是駐紮在這兒,並不是來打仗的,於是項燕帶著軍隊準備返回都城。王翦看到楚軍準備撤退,立刻吩咐秦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攻擊,楚軍上下都慌了神,他們沒料到秦軍會來這一招,原來之前都是假象。項燕匆忙之間奮力抵抗,但是秦軍個個士氣高漲,廝殺著把楚軍逼得不停地後退,兩軍在蘄城大戰一場,楚軍損失了很多兵力,隨後王翦又一鼓作氣渡過淮河,一直打到壽春。
公元前223年,壽春被秦軍占領,楚王被俘,項燕帶著逃出來的昌平君(楚王的兄弟)跑到長江以南的地區,擁護昌平君為新的楚王,打算和秦國頑強抵抗。楚國淪陷後,秦國便在楚國內設立了九江郡。
王翦決定把楚國剩餘的勢力一網打盡。他先命人造船,然後訓練了一支水軍,等船造好後,他就帶領水軍渡過長江,繼續發動進攻,成功地殺死了項燕和昌平君。公元前222年,王翦占領了位於楚國南部的會稽城,秦王嬴政隨後在這個地方設立了會稽郡。
也是在這一年,王賁率軍把遼東打了下來,隨後又進攻代城,燕王喜和代王嘉都成為俘虜被帶回秦國。
在決定吞並六國之前,秦王嬴政便使計把齊國丞相後勝拉攏到自己身邊,他要齊國歸附自己,而且不能接受其他國家的援助請求,後勝於是在齊王耳邊一陣嘀咕,齊王想了想,還是按照秦王說的去做了,他認為要保住齊國的唯一途徑就是依附秦國。原以為隻要事事都對秦王言聽計從,就能避免滅國的厄運,哪知道他想錯了。
等到其他五國都被秦國吞並之後,齊王才恍然大悟,這時的秦國也顯露出要吞並齊國的意圖。齊王慌忙派軍去鎮守西邊的領域,幻想著也許能抵禦住秦國的進攻,突然間他又想到其他國家都被滅了,找不到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人,這時他才明白秦王的陰狠,不由得後悔萬分。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準備攻打齊國。他決定想個好一點的理由作為出師的借口,畢竟之前齊國一直對自己言聽計從。很快,王賁就帶著浩浩蕩蕩的軍隊朝齊國開進,指責齊王怠慢秦國來的使臣,隨後便開始發動攻擊。可憐齊國的軍隊已經多年沒有打過仗,又被眼前秦軍的氣勢一嚇,哪還有力氣抵抗呢?不出幾天,都城臨淄就被秦軍衝破了,齊王隻好投降。
齊國滅亡了。秦國經曆200餘年的努力,到了秦王嬴政這一代,終於實現了中華大地的統一,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曆史將揭開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