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康之治後,天下太平,四十餘年不用刑罰。但從康王的兒子昭王開始,奴隸主貴族不斷加重剝削,社會矛盾開始激化。
西周獲得貢賦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庶民助耕公田,二是諸侯的朝貢。到了周夷王時,西周國力衰弱,已有諸侯不朝。另外,百姓不斷開發私田,公田廢棄,井田製度遭到破壞。再加上,越來越多的人靠到山林湖澤去捕魚、打獵來營利,西周朝廷的經濟收入驟減,在這種情況下,貴族們依然縱情聲色,享樂無度,因此朝廷的收入無法滿足貴族王室們的需求。
井田製是西周基本的土地製度,土地按“井”字形被分成九塊,中間那塊是公田,大家合耕,收成歸國家;周圍的八塊兒為私田,收成歸各家所有。所有的土地都歸天子所有,因此天子有權要耕種土地的平民或是貴族納貢,有權收回耕種者的土地。
周夷王去世,他的兒子姬胡即位,是為周厲王。周厲王貪財好利,為了聚斂供他享用的財富,重用榮夷公,頒布“專利”政策,即:山林湖澤為天子所有,國人要利用這些天然資源謀生就必須納稅。“專利”政策壟斷了社會財富和資源,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一些中下層貴族的權利也受到侵犯,因此一出台就引起了由上而下的不滿。
大夫芮良夫向厲王進諫說:“山林湖澤是天地自然擁有的,誰都有權利去使用,怎能一人獨占?獨占會讓很多人心存不滿,而埋下禍患的根苗。您身為君王就算讓天下都得利,還要警惕招來人們的怨恨呢,現在卻任榮夷公用財利來引誘您,災禍恐怕就不遠了。您如果一定要這樣做,早晚會失盡人心的。”
厲王根本聽不進去,仍一意孤行任用榮夷公做卿士,推行專利政策。他還派人到各地去查看,發現有人擅自漁獵就抓起來重罰。一時間怨聲載道,百姓議論紛紛,都在咒罵朝廷,指責厲王。大臣召穆公進諫說:“百姓們已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怨言沸騰了。
”周厲王大怒,於是從衛國找來一個巫師,讓巫師以算卦占卜為名,到民間去刺探百姓的言論,檢舉對他不敬的人。衛巫仗著受命於厲王,橫行霸道,別人稍不順他的意,他就誣陷人家詆毀厲王,而抓起來治罪。那些被抓起來的人都被施以重刑,不是割鼻,就是砍腳,甚至有的還會砍頭。迫於厲王和衛巫的婬威,百姓再也不敢說什麽了。人們走在路上,遇到認識的人連招呼都不敢打,隻是交換一下眼色就匆匆走開。
周厲王知道後,非常得意地對召穆公說:“我消除了人們對我的議論,他們什麽都不敢說了。”
召穆公卻搖搖頭說:“這隻是堵住了百姓的嘴。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流水更加可怕。水流擁堵到一定程度,就會衝破堤壩,那時的破壞性更大。因此,治水要采用疏通的方法,開通河道,讓水流暢通無阻。管理百姓也是同樣的道理,讓他們可以自由地說話,暢所欲言。因此天子治理國政,命令公、卿以至列士都要獻詩諷喻朝政得失,樂官獻曲反映民情,史官獻書提供可資借鑒的曆史,樂師之長要獻箴戒之言,百官可以直接進諫,轉達民意,近臣盡心規勸,同宗親屬要補察過失,太師、太史進行教誨,元老大臣等年長者要經常告誡,請君王斟酌而行。這樣處理政事才可以使政策不違背事理,推行起來非常順暢。百姓有口,就如同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樣,這些是產出財富的地方;百姓有口,又好像大地有肥沃的的土地,可以出產人們生活所需的衣食。百姓發表自己的意見,朝廷就可以知道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壞的。好的就實行,壞的就防備,這個道理就跟大地出產財物衣食的道理是一樣的。百姓嘴裏說的都是他們心裏想的,怎麽能堵住呢?就算是堵住了,這種狀態又能維持多長時間呢?”
厲王本來很得意,結果卻被召穆公教訓了一頓,心裏很不服氣,也不再理會召穆公了。召公無奈地搖搖頭,退了出去。
西周獲得貢賦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庶民助耕公田,二是諸侯的朝貢。到了周夷王時,西周國力衰弱,已有諸侯不朝。另外,百姓不斷開發私田,公田廢棄,井田製度遭到破壞。再加上,越來越多的人靠到山林湖澤去捕魚、打獵來營利,西周朝廷的經濟收入驟減,在這種情況下,貴族們依然縱情聲色,享樂無度,因此朝廷的收入無法滿足貴族王室們的需求。
井田製是西周基本的土地製度,土地按“井”字形被分成九塊,中間那塊是公田,大家合耕,收成歸國家;周圍的八塊兒為私田,收成歸各家所有。所有的土地都歸天子所有,因此天子有權要耕種土地的平民或是貴族納貢,有權收回耕種者的土地。
周夷王去世,他的兒子姬胡即位,是為周厲王。周厲王貪財好利,為了聚斂供他享用的財富,重用榮夷公,頒布“專利”政策,即:山林湖澤為天子所有,國人要利用這些天然資源謀生就必須納稅。“專利”政策壟斷了社會財富和資源,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一些中下層貴族的權利也受到侵犯,因此一出台就引起了由上而下的不滿。
大夫芮良夫向厲王進諫說:“山林湖澤是天地自然擁有的,誰都有權利去使用,怎能一人獨占?獨占會讓很多人心存不滿,而埋下禍患的根苗。您身為君王就算讓天下都得利,還要警惕招來人們的怨恨呢,現在卻任榮夷公用財利來引誘您,災禍恐怕就不遠了。您如果一定要這樣做,早晚會失盡人心的。”
厲王根本聽不進去,仍一意孤行任用榮夷公做卿士,推行專利政策。他還派人到各地去查看,發現有人擅自漁獵就抓起來重罰。一時間怨聲載道,百姓議論紛紛,都在咒罵朝廷,指責厲王。大臣召穆公進諫說:“百姓們已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怨言沸騰了。
”周厲王大怒,於是從衛國找來一個巫師,讓巫師以算卦占卜為名,到民間去刺探百姓的言論,檢舉對他不敬的人。衛巫仗著受命於厲王,橫行霸道,別人稍不順他的意,他就誣陷人家詆毀厲王,而抓起來治罪。那些被抓起來的人都被施以重刑,不是割鼻,就是砍腳,甚至有的還會砍頭。迫於厲王和衛巫的婬威,百姓再也不敢說什麽了。人們走在路上,遇到認識的人連招呼都不敢打,隻是交換一下眼色就匆匆走開。
周厲王知道後,非常得意地對召穆公說:“我消除了人們對我的議論,他們什麽都不敢說了。”
召穆公卻搖搖頭說:“這隻是堵住了百姓的嘴。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流水更加可怕。水流擁堵到一定程度,就會衝破堤壩,那時的破壞性更大。因此,治水要采用疏通的方法,開通河道,讓水流暢通無阻。管理百姓也是同樣的道理,讓他們可以自由地說話,暢所欲言。因此天子治理國政,命令公、卿以至列士都要獻詩諷喻朝政得失,樂官獻曲反映民情,史官獻書提供可資借鑒的曆史,樂師之長要獻箴戒之言,百官可以直接進諫,轉達民意,近臣盡心規勸,同宗親屬要補察過失,太師、太史進行教誨,元老大臣等年長者要經常告誡,請君王斟酌而行。這樣處理政事才可以使政策不違背事理,推行起來非常順暢。百姓有口,就如同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樣,這些是產出財富的地方;百姓有口,又好像大地有肥沃的的土地,可以出產人們生活所需的衣食。百姓發表自己的意見,朝廷就可以知道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壞的。好的就實行,壞的就防備,這個道理就跟大地出產財物衣食的道理是一樣的。百姓嘴裏說的都是他們心裏想的,怎麽能堵住呢?就算是堵住了,這種狀態又能維持多長時間呢?”
厲王本來很得意,結果卻被召穆公教訓了一頓,心裏很不服氣,也不再理會召穆公了。召公無奈地搖搖頭,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