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


    原文:


    三曰: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劍者之所患,患劍之似吳幹者;賢主之所患,患人之博聞辯言而似通者。亡國之主似智,亡國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聖人之所加慮也,故墨子見歧道而哭之。周宅酆、鎬,近戎人。與諸侯約:為高葆禱於王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當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說,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至於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麗山之下,為天下笑。此夫以無寇失真寇者也。賢者有小惡以致大惡,褒姒之敗,乃令幽王好小說以致大滅。故形骸相離,三公九卿出走。此褒姒之所用死,而平王所以東徙也,秦襄晉文之所以勞王勞而賜地也。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狀,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為汝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觸地曰:“孽矣!無此事也。昔也往責於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嚐聞之矣。”明日端複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於真子。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跡,不可不察,察之必於其人也。舜為禦,堯為左,禹為右,入於澤而問牧童,入於水而問漁師,奚故也?其知之審也。夫孿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識之,知之審也。


    譯文:


    讓人深感迷惑的,一定是相似的事物。玉工所憂慮的,是象玉一樣的石頭,相劍的人所憂慮的,是象吳幹一樣的劍,賢明的君主所憂慮的,是見聞廣博、能言善辯象是通達事理的人。亡國的君主好象很聰明,亡國的臣子好象很忠誠。相似的事物,是愚昧的人深感迷惑、聖人也要用心思索的,所以墨子才看見歧路為之哭泣。


    周建都於豐、鎬,靠近戎人。和諸侯約定。在大路上修築高大的土堡,上麵設置大鼓,使遠近都能聽到鼓聲。如果戎兵入侵,就由近及遠擊鼓傳告,諸侯的軍隊就都來援救天子。戎兵曾經入侵,周幽王擊鼓,諸侯軍隊都如約而至,褒嫩看了非常高興,很喜歡幽王這種做法,幽王希望看到褒姒的箋靨,於是屢屢擊鼓,諸侯的軍隊多次到來,卻沒有敵兵。到後來戎兵真的來了,幽王擊鼓,但諸接的軍隊不再到來,幽王於是被殺死在驪山之下,為天下人恥笑。這是因為沒有敵寇亂擊鼓而誤了真的敵寇啊!賢明的人有小的過失尚且會招致大的災禍,叉何況不肖的人呢?褒姒敗壞國事,是讓幽王喜好無足輕重的歡樂而導致殺身亡國。所以幽王身首分離,三公九卿出逃。這也是褒姒所以身死,平王所以東遷的原因,是秦襄公、晉文侯所以起兵勤王、被賜以土地的原因。


    梁國北部有個黎丘鄉,那裏有個奇鬼,善於模仿人的子孫兄弟的樣子。鄉中有個老者到市上去,喝醉了酒往家走,黎丘奇鬼模仿他兒子的樣子,攙扶他回家,在路上苦苦折磨他。老者回到家裏,酒醒以後責問他的兒子說:“我作為你的父親,難道能說不慈愛嗎?我喝醉了,你在路上苦苦折磨我,這是為什麽?”他的兒子哭著以頭碰地說:“您遇到鬼怪了!沒有這回事呀!昨天我去東多討債,這是可以問別人的。”父親相信了兒子的話,說。“噢,這一定是那個奇鬼作怪了!我本來就聽人說起過它。”第二天老者特意又到市上飲酒,希望再次遇見奇鬼,把它殺死。天剛亮就到市上去,又喝醉了,他的兒子怕父親回不了家,就去接他。老者望見兒子,拔劍就刺。老者的思想被象他兒子的奇鬼所迷惑,而殺死了自己的真兒子。那些被象是賢士的人所迷惑的人,錯過了真正的賢士,這種思想正象黎丘老者一樣啊!


    對於令人疑惑的相似的現象,不能不審察清楚。審察這種現象,一定要找適當的人。即使舜做車夫,堯做主人,禹做車右,進入草澤也要問牧童,到了水邊也要閱漁夫。什麽緣故呢?固為他們對情況了解得清楚。孿生子長得很相象,但他們的母親總是能夠辨認,這是因為母親對他們了解得清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呂氏春秋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呂氏春秋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