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晉王府


    韃靼叩邊宣府,間襲大同,太原各衛所邊堡將兵多經戰陣,知其來者不善,無不晝警夕惕。臨近大同及草原的邊堡,更是放出夜不收日夜巡邏,幾乎是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得快馬飛送消息,晉王不隻掌握敵情,連大同、宣府的布防情況也摸得一清二楚。


    城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錦衣衛的眼睛。


    借搜尋犯官家眷之名,自京來的緹騎和駐紮太原的鎮撫使幾番上門。


    晉王不露麵,王府左、右長史卻是疲於應對。更擔心人員往來頻繁,稍不留神就被錦衣衛紮下探子,每日都是如臨深穀,不敢稍有大意。


    若僅是為抓捕犯官家眷,長史並不擔心。


    王府采買歌女舞女的事,太原大同宣府三地皆知。縱使人當真藏在王府,也不打緊,盡可推到牙婆和當地縣衙身上。


    縣衙戶籍和路引管理不嚴,牙婆利字當頭,被人鑽了空子,同晉王府何幹?


    怕隻怕錦衣衛另有打算,以此為借口,刺探王府情報。


    不能明著趕人,隻能加倍小心。


    可日防夜防,總有疏漏的時候。


    連日以來,非但王府長史警惕焦躁,府內的中官和宮人都是萬分小心,見到錦衣紗帽繡春刀,恨不能腳下生風,瞬間跑走。


    這日,錦衣衛尚未上門,府內突起一陣喧嘩。


    “呂長史,不好了!”


    一名吏目滿臉驚色,跑得上氣不接下氣,話更說得斷斷續續。


    “何事不好?”長史皺眉。


    “死、死人了!”


    吏目靠在門框,嘴唇都在打顫。


    換做平時,死上一兩奴婢根本算不上大事。王府後廂的柴房,哪年不抬出幾具屍首。可在當下,韃靼叩邊,錦衣衛上門,突然死了人,絕無法輕易揭過。


    若是錦衣衛借題發揮……


    聽完吏目講述,想到種種可能,呂長史的神情頓時變得嚴峻。


    “西門?”


    “對!”吏目臉色慘白,道,“今早有奴婢到井台取水,隱約見著下邊有東西,撈上來,當時就嚇暈了兩個。”


    見呂長史不說話,吏目隻能硬著頭皮往下說。


    “身上穿著西苑歌女的彩裙,臉上似被銳器劃過,泡得不成樣子。找樂工認過,的確是今年新買進府的。平日裏少言寡語,極少同人來往,戰戰兢兢,總像是怕著什麽。”


    呂長史沉吟片刻,道:“可知曉她進府前的身份?”


    “戶籍上寫著保安州涿鹿縣,姓劉。按照生辰算,今年剛好十四。餘下皆是不知。”


    這就對得上了。


    呂長史點點頭,道:“你且附耳過來。”


    吏目壯著膽子上前,聽呂長史這般如此,如此這般吩咐一番,先是一驚,旋即用力點了點頭。


    “長史放心,小的這就去找人,一定辦得妥當!”


    當下,呂長史滿意揮手,吏目匆匆離開。


    到了西門,吏目吩咐人安置好打撈上的屍身,又喚來樂工和西苑的歌女詳細詢問,隨後帶著幾名家仆尋到後廂柴屋。


    “劉良女!”


    柴屋門大開,兩名皂衣家仆湧入,手持短棍立在院中,大聲呼喝。


    正在院中洗衣的粗使奴婢被嚇得臉色慘白,蜷伏在地上,瑟瑟發抖。


    家仆再喚,靠牆角的一個身影才慢慢站起身。


    灰色的粗布衫裙空蕩蕩掛在身上,腰間係著一條麻帶,勒出細瘦的線條,更顯得羸弱不堪。


    “你就是劉良女?”吏目皺眉。


    “奴婢、奴婢就是。”


    聲音很低,帶著些沙啞。


    臉半垂著,依稀能看出幾分秀美,卻因塗滿黑灰惹人厭惡。頭發亦是亂糟糟,隻有粗布隨便一裹,十分姿色也隻剩下一分。


    吏目走近,瞬間被一股刺鼻的味道逼退。


    捂著口鼻,嫌棄的上下打量。


    劉良女似羞窘不堪,雙手緊緊攥著,衣袖卷起,能看到通紅的手背和變粗的指節。


    “你可認字?”


    劉良女搖頭。


    吏目早有預料,又道:“你進府時,是和出身涿鹿的劉氏女同車?”


    劉良女點頭。


    “你可知道她叫什麽?”


    “奴婢……”


    見她支吾,吏目不耐,忽的提高聲音:“說!”


    似受到驚嚇,劉良女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哭著道出:“奴婢真的不知道,隻曉得她姓劉,小名是紅姐兒還是荷姐兒,奴婢實在記不清。”


    “紅姐兒?”


    劉良女哽咽點頭。


    家人沒再多問,當即轉身離開。


    劉良女伏在地上,雙手緊握,衣袖垂下,藏起劃破的掌心和斷裂的指甲。


    接連詢問數名出身保安州的歌女,並無多少出入,吏目確定,這名劉氏女就是錦衣衛要捉拿的犯官家眷。


    為何死了?


    明擺著,錦衣衛連番上門,心裏有鬼,嚇破了膽子,自盡身亡。


    臉上的傷怎麽回事?


    西苑裏的那點事用得著解釋?歌女和舞女拚著命隻為見王爺一麵。吵幾句撕扯一場,以致結下仇怨,半點不稀奇。別說劃傷臉,早年出人命的時候也不少。


    錦衣衛百戶見到用麻布裹著的屍體,看到王府長史遞上的戶籍,又核對過幾名歌女的供詞,目光微閃,臉上看不出半點情緒。


    “犯官家眷既已拿到,暫且告辭!”


    連日搜尋王府,目的已經達到。為免晉王狗急跳牆,暫且鬆一鬆繩子,等韃靼退走再做打算。


    緹騎沒有離開太原,卻不再三天兩頭登門,王府上下均鬆了口氣。


    呂長史出麵上報晉王,“供出”劉氏女的歌女舞女盡皆有功,西苑著實熱鬧了兩日。


    借此良機,劉良女終於離開柴屋,重新回到西苑。


    人回來了,卻不再是學歌練舞,淪落為在院中灑掃的奴婢。


    昔日不如她的少女,見她麵色黑黃,雙手粗糙,皆是掩唇嘲笑,眼中帶著譏諷。劉良女則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像是木頭人一般。沒過多久,眾女就失去興趣。


    隻在夜深人靜時,劉良女獨居陋室,借助月光練習之前所學。


    出賣她的奴婢,代她死了,也算是便宜。害她的樂工,宮人,乃至王妃,她一個也不會放過!


    在那之前,她必須等待機會。


    隻要能見王爺一麵,隻要一麵!


    除下寬大的布裙,抹去臉上的黑灰,蓮步輕移,柳腰款擺,不看帶著傷痕的雙手,唯見眼波流轉,豔色更勝往昔。


    棲在樹上的夜梟展開雙翼,旋撲而下,瞬間捕獲盯準的獵物,撕碎下腹。


    弘治十八年六月壬寅,皇城內外鼓樂齊鳴。


    遵大行皇帝遺詔,皇太子朱厚照繼皇帝位。


    欽天監設定時鼓,柱香燃起,英國公張懋告天地,新寧伯譚祐告宗廟,惠安伯張偉告社稷。


    司設監等衙門清掃三大殿,設禦座於華蓋殿,設寶座於奉天殿。朱厚照仍孝服素冠,出廟街門,至宗廟告先祖,行四拜禮。


    二鼓之後,禮官唱祝。


    朱厚照沿原路返回,至奉天殿偏殿除孝服,具袞服冕冠,登正殿丹陛,五拜三叩頭,祭拜上天。其後,禦駕先詣奉先殿,再臨奉慈殿,告孝肅太皇太後、大行皇帝幾筵。


    丹陛下,文武分左右兩班,就次行禮。


    拜過弘治帝牌位,朱厚照一身山川日月袞服,十二旒冕冠,脊背挺直,表情肅然,自殿中行出。


    群臣五拜三叩首,山呼萬歲。


    楊瓚立在文官之列,官服外仍罩素服,隨百官一同下拜。


    青煙嫋嫋盤升,禮官唱聲悠長。


    金瓦紅牆,盤龍飛鳳,瑞獸坐吼,映著高懸的金輪,合著悠揚的古韻,似鋪開一幅亙古不變的畫卷。


    “拜!”


    楊瓚微合雙眸,掌心覆上青磚,涼意沁入骨髓。


    冥冥中,他已徹底融入這個古老王朝,成為曆史中不可抹去的一頁。


    禮成,朱厚照擺天子儀仗,先至兩宮拜禮,其後行至華蓋殿,教坊司設韶樂,卻懸而不作,隻鳴鼓聲。


    近午時,鴻臚寺設寶案於奉天殿東,從殿內至承天門,錦衣衛端然肅立,分兩側設雲盤雲蓋,其上色彩鮮明,盤龍火珠昭然。


    第四鼓,文武百官除素袍,各具朝服入丹墀候旨。


    少頃,有蟒服中官自華蓋殿行出,宣讀上諭:“傳天子諭,免賀!”


    “請陛下奉朝!”


    以內閣三人為首,群臣下拜,恭請天子升殿。


    五拜之後,鼓聲漸歇,雲輿至華蓋殿行出。


    錦衣衛鳴鞭,鴻臚寺卿親奉讚禮。


    朱厚照下輿,沿禦道登丹陛,臨奉天殿寶座。


    “禮!”


    禮官高唱,群臣再拜。


    之後,當有翰林院官捧詔授禮,由正殿左門出,經午門,至承天門宣讀。


    這份榮耀本該屬於兩位翰林學士。再不濟,也該是資格老的侍讀侍講。楊瓚無論如何想不到,授禮之前,竟有中官自殿中行出,宣他捧詔。


    “陛下旨意,楊侍讀莫要耽擱。”


    大典中途,不可出半點差錯。縱然是心中沒底,楊瓚也隻得按下,端正衣冠,隨中官進殿奉詔。


    朱厚照高踞龍椅,楊瓚立在丹陛之下,仿佛又回到殿試當日。


    用力咬住腮幫,瞬間的刺痛喚回神智。行禮之後,楊瓚手捧詔書,仍自左門出,步履如飛,趕至午門。


    早有錦衣衛候在門前。顧卿為首,一身飛魚服,腰束玉帶,冠鑲金邊,手按繡春刀,軒軒韶舉,英英玉立。


    兩人當麵,均未出言。


    顧卿側身,引楊瓚至雲蓋中,數名錦衣衛分立兩側,直往承天門。


    城門大開,下方人頭湧動。


    在城頭立定,楊瓚展開黃絹,下意識清了清嗓子,引來顧卿不經意一瞥。


    鎮定心神,默念幾句“淡定”,楊瓚朗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子初嗣大寶,係萬民伏望,以國事為憂,宗社為重……遵大行皇帝遺詔,頒寬恤諸事。”


    “弘治十八年前災傷地方,流民自歸原籍,免責,濟以子糧,發還田地。”


    “弘治十六年前各處積欠稅糧,酌情寬免。逃亡工匠役夫自首免罪。”


    “藩王及鎮守太監貢獻方物擾軍勞民,除舊例外盡數停止。”


    “帝陵之餘,京城不急工程悉停。”


    讀到此處,詔書方才過半。


    餘下更有洋洋灑灑百餘言,涉及冗食裁減,莊田稅糧減免,南北水路重開,嘯聚盜匪自首輕查等等。


    念到最後,楊瓚嗓子發幹,眼前隱隱有金光閃爍。


    想起能連續宣讀上千言,半點不錯氣息的寧瑾扶安等人,不由得心生佩服。


    看來,無論做哪個行業,都必須有超出常人的本事。於天子近身伺候的宦官而言,察言觀色之外,肺活量一定要高。


    “念先帝遺誌,詔及萬民,大赦天下!”


    詔書念完,楊瓚臉色發白。


    陽光漸烈,頭竟有些發暈。


    退下城頭時,險些絆到石階。被顧卿扶住上臂,方才站穩。


    “多謝。”


    手捧詔書,出不得丁點差錯。這一腳跌實了,受傷與否兩論,怕又要住進詔獄。


    楊瓚真心誠意道謝,顧卿點點頭,仍是沒有說話。


    沿原路返回奉天殿,楊瓚至丹陛行禮,詔書奉於寶案,退回文官隊列。


    “禮!”


    禮官三唱,群臣五拜三叩首,柱香燃盡,至此,登基大典正式宣告結束。


    二十七日未過,宮中尚未除服。


    當夜,新帝並且設宴,隻依照舊例,按文武官員品級分別賞賜金銀布帛。


    楊瓚身兼翰林侍讀和詹事府左諭德,領到的賞賜是雙份。送賞的中官是個生麵孔,卻是滿臉笑容,帶著幾分親近。


    “咱家丘聚。”


    送到楊瓚家裏的不隻有定例,更有朱厚照著人從內府翻出的一座珊瑚樹,一斛珍珠,兩匹薄如蟬翼的青綢。


    “陛下口諭,賀楊侍讀喬遷。”


    “臣謝陛下隆恩!”


    送走丘聚,楊瓚站在正廳,看著攤開在聽廳中的五六隻木箱,無比認真的考量,是否應該在家裏挖個地洞,或是建個秘密庫房?


    不提金銀綢緞,僅那座半人高的珊瑚樹,有龍眼大的珍珠,已經是價值連城。八成還是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得來,換算成金銀,能裝滿多少隻木箱,楊瓚想都不敢想。


    廚娘和門房都在廳外,楊土蹲在珊瑚樹旁,看著鑲嵌在底座上的十幾枚寶石,眼睛瞪圓,嘴巴大張,許久不動一下,似已魂飛天外。


    “楊土。”


    楊瓚叫了一聲,楊土沒反應。又叫一聲,還是沒反應。


    無奈走到珊瑚樹旁,手在楊土麵前揮了揮,後者才乍然驚醒,看著楊瓚,臉色漲紅,結結巴巴說不出話來。


    “先把箱子合上。”


    主仆兩人一起動手,合上箱蓋,掛上銅鎖,滿室珠光寶氣不再,狂跳的心落回遠處,發熱的大腦終於冷靜下來。


    “四郎,得找幾個護院。”


    楊土鄭重提議,楊瓚就勢點頭。


    箱子太沉,兩人抬不動,隻等暫時留在正廳。


    勞累一天,楊瓚早早回房歇息。楊土不放心,搬著鋪蓋睡在正廳。見勸說無用,楊瓚隻得叮囑他多鋪兩層被,免得著涼。


    “四郎放心,我省得。”


    一夜無話。


    翌日,天子正式上朝。


    楊瓚早早起身,換上官服官帽,掛上牙牌,帶上金尺,胡亂用了半碗清粥,便走出府門。


    天仍有些暗,路上行人不多。


    距離宮城漸近,方有了人聲。


    文官乘轎,武官騎馬。如楊瓚這樣的從五品,依舊隻能步行。


    奉天門前,錦衣衛和羽林衛正巧輪值,楊瓚遞出牙牌,四下裏看看,沒見到顧卿,穿著青色武官服的錢寧卻迎上前來。


    楊瓚對他毫無眼緣,寒暄兩句,便不再多言。


    少時,奉天門大開,百官朝覲。


    楊瓚隨眾人一並過金水橋,過奉天門,候在丹樨內。


    從日早到日中,一等就是兩個時辰。始終未聽到錦衣衛的響鞭,更沒見朱厚照露麵。


    臨到午時,方才有一個中官匆匆趕來,宣今日罷朝。


    內閣不語,六部嘩然。滿朝文武瞠目結舌,不知該作何反應。


    登基伊始,便罷朝怠工,這位少年天子究竟在想些什麽?先前的誠心改過,信誓旦旦,都是裝的不成?


    楊瓚也覺得奇怪,由朱厚照近日表現來看,不該會是這樣。哪怕故態複萌,也不該這麽快。


    那是又犯熊了?


    到底什麽原因,總該有個說法。


    群臣散去,內閣三位相公同六部九卿皆是憂心忡忡。


    楊瓚沒有隨眾人一起離開,懷揣金尺,舉起牙牌,直接前往乾清宮覲見。


    到了地方,不等請見,耳邊便傳來一聲巨響。


    張永從殿內奔出,見到楊瓚,當即如見到救星,顧不得行禮,連聲道:“楊侍讀,快隨咱家來,可不得了了!”


    楊瓚挑眉,怎麽著,這真是又犯熊了?


    當即不多言,隨張永走進殿內。


    行到東暖閣前,隻見數隻玉瓶碎裂在地,鮮紅色的丹藥四處滾落。


    一鼎香爐砸在地上,五六個道士僧人跪在廊下,其中一人額頭染血,已昏迷不醒。


    兩粒丹藥滾到腳邊,楊瓚彎腰撿起,詭異的香氣和辛辣味直衝腦海。


    看向憤然作色,直眉怒目的朱厚照,楊瓚不由得眉心微擰。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