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風——永恒的母愛親情


    <strong ss=''red''>【原文】</strong>


    凱風自南1,


    吹彼棘心2。


    棘心夭夭3,


    母氏劬勞4。


    凱風自南,


    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


    我無令人5。


    爰有寒泉,


    在浚之下3。


    有子七人,


    母氏勞苦。


    晛睆黃鳥7,


    載好其音。


    有子七人,


    莫慰母心。


    <strong ss=''red''>【注釋】</strong>


    1凱風;催生萬物的南風。2棘:酸棗樹。3夭夭:茁壯茂盛樣子.4劬(qu):辛苦、劬勞。5令;善,美好。6浚:衛國的地名。7晛睆(xuanhuan):鳥兒婉轉鳴叫的聲音。


    <strong ss=''red''>【譯文】</strong>


    和風吹自南方來,


    吹拂酸棗小樹苗。


    樹苗長得茁又壯,


    母親養子多辛勞。


    和風吹自南方來,


    吹拂棗樹長成柴。


    母親賢惠又慈祥,


    我輩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涼,


    就在浚城牆外邊。


    養育兒子七個人,


    母親養子多辛勞。


    清脆婉轉黃鳥叫,


    黃鳥叫來似歌唱。


    養育兒子七個人,


    無誰能安母親心。


    <strong ss=''red''>【讀解】</strong>


    由血緣關係推演出一套社會道德倫理關係、政治體製等,是政治家和理論家們事。


    由親身體驗到血緣關係中的母愛親情,表達對母愛親情的感念和內心的愧疚,是


    普通人出於天性的表現。前者用規則來約束個人的言行舉止,後者則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千百年來,人們對母愛傾注了極大的關注,以各種方式禮讚它,謳歌它。重視血緣關係的中國人是這樣,孟郊的一首《遊子吟》唱出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金發碧眼的西洋人也不例外。莎士比亞《哈姆萊特》中丹麥王子複仇時的猶豫不決,同母子餘情大有關係。後來弗洛伊德竟想出“戀母情結”來解釋母子親情,讓人在開眼界之時有些驚異。


    不管怎麽說,母愛親情是人類當中永恒的、不可磨滅的主題之一。它與其它東西不


    一樣的是,我們每個人自幼時起都有切身的體驗,而用不著別人的說教開導。它也是


    人與人之間聯結得最為牢不可破的紐帶。常言說,虎毒不食子。這是由天性決定的。


    傳說中固然有種種大義滅親、恩將仇報的故事,應當看作是例外的異常現象。血總是濃於水,可以說是千古不易的,所以有“兒不嫌母醜”的說法。對於母親來說也一樣,“娃娃總是自己的乖”。


    但願天地間永恒的母愛親情,真正能夠不隨時而變地永恒下去。</td>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詩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詩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