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第八卷妙法蓮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strong>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這一品是佛為五百弟子授記,實已把千二百五十弟子包括在內。在此佛開權顯實,示一佛乘,餘二非真。為阿羅漢、辟支佛二乘人開示菩薩道事,皆當授記,未來世鹹得成佛。凡聽聞受持者,皆應發大乘心,修學菩薩道法,作法華會上未來預記弟子。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複聞宿世因緣之事。複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淨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麵禮足。卻住一麵。瞻仰尊顏。目不暫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為希有。隨順世間若幹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拔出眾生處處貪著。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當爾之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滿慈子,從佛所說,得知化城方便智慧(第七品),隨眾生機宜而為說法。又聞諸大弟子,即前千二百五十人得授成佛記別。複聞宿世因緣之事,即化城品,舉昔上子複講因緣。又聞諸佛有大智慧,隨緣自在,通達無礙,這是前所未有,故心地清淨而踴躍異常。即從座起,到佛前跪下,頭麵致敬,接足作禮。禮佛已,退立一麵,瞻仰佛之尊顏,目不轉睛。自心作念,世尊甚是希有奇特,佛之所為,更是罕有,能以權巧方便智力,隨順眾生而說種種方便利導的佛法,令眾生拔除貪著,不複染汙六塵之境。我等智劣根淺,故未能盡說及宣揚諸佛功德,唯有吾佛,大覺世尊,能知我及眾生求佛深心,本來大願。
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我常稱其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亦常歎其種種功德。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於四眾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舍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爾時佛告訴諸大比丘:「你們現在見到這一位聲聞乘的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嗎?他在宿世中,曾發大願要助佛弘揚教法。我很讚賞他,因為他說法第一。」當初佛轉大法輪,除了佛親自說法外,亦由徒眾們輪流說法。為了激發徒眾們講經說法的智力辯才,佛陀常常給予說法者評語,使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萬佛聖城,亦仿效此佛製轉說法法輪,使說法者能任意發揮,推而廣之,擴而充之,深入佛法之奧妙,但必須合乎經中之道理。
富樓那善說諸微妙法,因此天人,乃至於餓鬼、畜生都樂意聽聞。即使是好戰的阿修羅,亦馬上停止戰鬥而默然聽法。此外,阿羅漢及菩薩亦同樣喜愛聽他說法。佛常讚欺富樓那,過去生中廣修供養三寶,及種種功德,精進勤修,善能護持宣揚佛法。又善於為四眾開示使之獲大法益。除了佛外,在大眾中沒有人能比得上富樓那之辯才無礙,眾弟子中,說法第一。
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於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於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又於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常能審諦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隻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
釋迦牟尼佛言:「你們不要以為富樓那隻能護持助化宣揚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他早在過去無量劫中已能擁護奉持無量諸佛之法。於諸佛處,亦是說法人中之第一。」他又能通達明了諸佛所說空寂之法(般若智。三藏阿含為半智教,法華涅盤為滿智教,故般若智是對半圓滿),得四無礙智,即四無礙辯:(一)法無礙辯。(二)義無礙辯——由一義而演說成無量義,又由無量義而歸納為一。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即無量,無量即一,圓融無礙。(三)辭無礙辯——願說佛法。(四)樂說無礙辯——樂於說法,從未懈息。善於觀機逗教,甚至見到豬、狗等也為牠說法。他對豬說:「你不要再貪吃貪睡了,也不要再躲懶偷安不精進,否則來世會再墮落為豬,則永無脫離三惡道之日。」他也對狗發出勸言:「你今後不要再慳貪,往金錢堆裏鑽,把銅板鑽呀鑽的,都化成水了!這樣何苦呢?應早日回頭,反迷歸覺。」
「常能審諦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常能審察所說的是清淨法,無有疑惑之心。若人對自己所說之法起了懷疑:「剛才我所講的對不對呢?」自起疑時,亦會令聽眾頓時起疑:「簡宜胡說八道,不要聽他的9
富樓那雖身為羅漢,卻已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那是因為他在宿世中,已行菩薩道,並隨其壽命,於佛處修種種淨行。「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富樓那本是菩薩,但他「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隱實顯權,示聲聞相,藉以破世俗人之「見跡迷本」。故富樓那以此權巧方便法,隱大示小,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隻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教化無量數種人,令其立誌修成無上正等正覺。富樓那為了莊嚴清淨佛土,故凡有利於佛教事,他從不放逸,以其所得教化眾生為己重任。
富樓那樂說佛法,有四無礙智。現代之法師亦應有四無礙智,此四智必須具足,否則隻有「樂說」佛法一智,終為境所轉,譬如,本欲度一個人,但定力不足,結果反被那人所轉。
又如「度狗者」,若對狗愛惜貪戀,也會被狗所度。從前有一位戲子,精通戲文,善於演戲,但他最愛的是一隻「狗」,這隻狗不是旁人,就是他的太太!因為他的太太整天愛罵人,形同狗吠,終日汪!汪!汪的把這戲子吵得啼笑皆非,無日安寧,不得休息也不能修行。在他極度困擾中,我對他說:「你若有定力,煩惱自然會離你而去。你現在應修忍辱,忍受一切打罵。所謂『緣聚則成,緣散則離。』」聽了這番話,此戲子果然修忍辱法門,三年後他漸漸已能忍受逆境,而他的太太與世長辭,終於「解放」了他。
諸比丘。富樓那。亦於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今於我所說法人中亦為第一。於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複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亦於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盍無量眾生。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勤勸精進教化眾生。
諸位比丘,這位隱大示小的富樓那,亦於七佛及釋迦佛說法人中,皆為第一。七佛是:(一)毗婆屍佛、(二)屍棄佛、(三)毗舍佛、(四)拘留孫佛、(五)拘那含牟尼佛、(六)迦葉佛、(七)本師釋迦牟尼佛。以何因緣,富樓那為七佛說法人中之冠?富樓那於過去無量億劫中,並不善於詞令,也不會說法、但對佛法非常渴仰,是故每逢有講經法會,他必定出席。他寧可不吃不喝不睡,卻不能不聽法,故以法為食、以法為水。不但如此,為了表示恭敬,不管是誰在說法,他都恭敬胡跪,並做如是願:「將來出家後,必為說法人之最,在每一位佛出世時,都要在佛座下講經說法,最為第一。」他生生世世發此大願,果然遂心滿願,因為發願所種下的菩提種子,能萌芽成長。機緣成熟時,他智慧煥發、辯才無礙。
「於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複第一」:賢劫即聖賢出世之時,拘留孫佛當賢劫第一,拘那含牟尼佛第二,迦葉佛第三,釋迦牟尼佛正當賢劫第四。於彼未來諸法所說法人中,富樓那亦為第一。他聽法時能將一切妄想撇棄,並以真誠恒實,一心貫注,世世修來,才有此成就。故我們於修道時,勿存絲毫的妒忌障礙心,不要貪求名聞利養,不爭第一,而應常生讚歎他人之心,不恥下問,且心胸要豁達,方能與法相應無阻,得到法境相融,樂說無礙。不第一而自然第一。
昔有金山活佛,具神通力,又能醫病,但無論誰在說法,他都必恭必敬,合掌胡跪。活佛尚如此重法,何況我們凡夫呢?他亦是累劫的苦修,方有此感應及神通。上海的一般人士,莫不恭敬佩服他。若遇寺內無米時,他隻念「米來!米來9米果然來也。見者莫不驚歎!
富樓那之說法第一,非自「爭」來,而是公認的。他不僅在賢劫,乃至於未來世無邊佛所,亦皆護持演說宣揚正法,教導化誘利樂群生,令其建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因緣。誰若能精進勤奮教化眾生,誰即是清淨佛國土。故現在在萬佛聖城的翻譯經典,推廣佛教事業,苦修苦行,即是清淨莊嚴佛國土的殊勝因緣。
現在我們莊嚴他佛國土,他日自己成佛時,自己的國土亦能莊嚴。此謂「以佛莊嚴自莊嚴」。清淨他佛國土,即清淨自性佛國土。若知而不行者,其自性之汙穢倍於五濁惡世。各位勿視為等閑,我現在能講經說法,也可以說曾受過富樓那所教化。在少年時,我比一般人都笨,不善詞令,話也不敢多說,若非曾受富樓那之開示誘導,加以自已辛勤苦修,則不能為之。
漸漸具足菩薩之道。過無量阿僧隻劫。當於於此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法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七寶為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溪澗溝壑。上寶台觀。充滿其中。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富樓那漸漸具足菩薩之道,修成圓滿後即能成佛,覺行圓滿。他將來會在此娑婆世界成佛,號曰法明佛。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為佛所化。有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等七實,作為嚴飾。地平如佛掌,佛心平故地麵亦平。地平而無山、陵(小山)、溪澗、溝壑等喻沒有陰險、不平、貪欲之地。又有一台,用七寶所建,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依空入道,故雲近處。人天互相得以瞻見,故言兩得相見。
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眾生皆以化生。無有婬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誌念堅固。精進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莊嚴。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
因「無諸惡道」,故此淨土無饑餓,無痛苦煩惱,也無有畜生。「亦無女人」,為何沒有女人?人又從何而來?眾生同居於此娑婆世界,惡濁汙穢,有四惡道及女人。但在佛國土中,莊嚴清淨,故無惡道及女人。東方琉璃世界,及西方極樂世界中縱有女人,但無女事,亦無婬欲心,一切眾生皆是法子從法化生。斷欲去愛而修成法身,故琉璃世界亦稱為歡喜世界。
法明如來國土內之眾生,皆是化生而非胎生,自有化無,自無化有,變化無窮。有蓮華所化成之眾生,有的樹上化成,又有的海裏化成,國內境界皆不可思議。
「無有婬欲」,人若要修道,不應有一絲毫之貪欲,何況自做?斷婬欲者,便有定力,才能證大神通、智慧顯現、身放光明。從戒定慧三無漏學而生,飛行自在,隨意而至,即神境通。修習佛法之菩提心,有進無退,堅固不移,一日比一日進步,因有此精進誌願,故有大智慧。
國中之人,因修中道清淨勝行,所以身體皆呈現金色,自莊嚴國土而成就三十二相。此國土有二種食:一者法喜食。富樓那以法為食,心離貪著。自古凡夫皆以食物為食,且貪著其味。若能不貪食,而以法為食,則能法喜充滿,不覺饑餓。
二者禪悅食。若人人修習禪定,日日不間斷,越坐越生歡喜,不願離其座,妙到極點。
「食」有多種,凡夫是分段食。天人是思食。鬼神卻是觸食,他們用鼻嗅,故亦能稱為嗅食。一般水果,就拿橘子來說,未供佛前,本有兩個,一為橘子,一為其「性」。開天眼者方能得見。橘子有形,其性無形,鬼神觸食時,即是食其性。此情形是很微妙,非一般人所能了解。供佛之後,其「性」即無,僅存橘子之形體。
有無量阿僧隻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得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眾生之類。其聲聞眾。算數校計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脫。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劫名寶明。國名善淨。其佛壽命。無量阿僧隻劫。法住基久。佛滅度後。起七寶塔。遍滿其國。
有無量無數的大乘菩薩之眾,得大神通及無礙智(四無礙辯才),善能觀機逗教,因人說法。聲聞眾亦非算數能計,皆具足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及內有色想觀外色、內無色想觀外色等八解脫法。
法明佛所應化之土,如上所說,以無量功德而莊嚴之。在寶明劫中,法明佛於善淨國成佛,其佛壽命無量阿僧隻劫,佛法住世甚久。佛滅度後,眾弟子以七寶塔供養,遍滿其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比丘諦聽佛子所行道善學方便故不可得思議
知眾樂小法而畏於大智是故諸菩薩作聲聞緣覺
以無數方便化諸眾生類自說是聲聞去佛道甚遠
度脫無量眾皆悉得成就雖小欲懈怠漸當令作佛
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
示眾有三毒又現邪見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
若我具足說種種現化事眾生聞是者心則懷疑惑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作偈言:諸比丘眾,細心諦聽,佛子富樓那所行之道,善學方便慧,故能以權巧方便,行不可思議事。如眾生喜歡小乘法而畏懼大乘法(大智,即佛智),是故諸菩薩隱大示小,現聲聞、緣覺身,以無數方便法門,教化一切眾生。自稱為二乘聲聞,離佛道甚遠,以是方便,而度脫無量眾生,令得成就出世之道。雖然小乘人欲懈怠,中道自盡,也要令他們漸漸回小向大,得成佛道。
內秘菩薩行而外現聲聞身,作聲聞行少欲法,厭離生死,內心實自遊戲神通,自莊嚴佛國土,但故意現有三毒(貪、瞋、癡)及邪見相,而不貪染,以此種種方便因緣,誘導迷惑者,易得相從。如迦留陀夷,假現好女人之相,但實非如此。有智者皆能知其非真好色,不過是權巧方便示現此相。其他佛弟子如舍利弗等現瞋相,或貪或癡相,亦不外以方便法,隨類教化,故現種種形相。今日簡而說之,不敢盡言,因恐諸聞者信心未堅,生疑惑想。
今此富樓那於昔千億佛勤修所行道宣護諸佛法
為求無上慧而於諸佛所現居弟子上多聞有智慧
所說無所畏能令眾歡喜未曾有疲倦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具四無礙智知諸根利鈍常說清淨法
演暢如是義教諸千億眾令住大乘法而自淨佛土
未來亦供養無量無數佛護助宣正法亦自淨佛土
常以諸方便說法無所畏度不可計眾成就一切智
現在此富樓那,於過去諸佛處所,勤修清淨菩薩之道。宣揚護持諸佛法,為求如來無上智慧,於諸佛處,說法第一,現居於一切弟子之上。博學多聞,有大智慧,所說法得無所畏,能令聽者生歡喜心,未有任何疲倦之相。助揚佛事,已度生死,得大神通。因具四無礙智,知諸眾生的根性利鈍,常說清淨無上妙法,流通演暢如是之義。教導無數億眾生,令得安住於大乘法中,而清淨以自嚴其佛國土。於未來亦供養諸佛,以修福分。以外現劣相,應諸根機,助宣正法;內秘真心,自心清淨莊嚴佛土。常以諸方便善巧之法,說微妙無上法而心無所畏,度無數眾生,皆令成就一切智慧。
供養諸如來護持法寶藏其後得成佛號名曰法明
其國名善淨七寶所合成劫名為寶明菩薩眾甚多
其數無量億皆度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充滿其國土
聲聞亦無數三明八解脫得四無礙智以是等為僧
其國諸眾生婬欲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具相莊嚴身
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
富樓那比丘功德悉成滿當得斯淨土賢聖眾甚多
如是無量事我今但略說
供養佛是修福,說法為修慧,福慧雙修至具足時,得成佛名曰法明。其國名善淨,土地皆由七寶所合成,時劫名為寶明,國內無數億之菩薩,皆有大神通,威德力具足。複有無量聲聞,已得三明、八解脫及四無礙智,以如是等小乘人,修無漏功德,名之為僧。其國諸生,沒有婬欲,若人能在這個娑婆世界,修道清淨,自嚴戒律,心無婬念,亦同於此國土無異。但人若要斷婬去愛,必須要經過考驗。首先,不對他人起婬念,若無此念,即使別人對自己有婬意,自己也「不知」,非不知,而是不生此念,形同木樁、磚頭、瓦塊。知此為婬,但不為之所動,所謂「不動則無」。
善淨國內婬欲既已斷,眾生皆蓮華化生,具相莊嚴,以聽經、禪悅、法喜充滿為食,一喜則能得無限樂。有人問:「沒有女人這個國土怎會有人?」你就隻知道有女人,而不知斷婬去愛,性淨明體。
此國既無女人,無諸惡道,更無餘外分段食想。富樓那比丘圓滿一切功德,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當得如此同居淨土,菩薩、聲聞、人天眾甚多,此為不可言盡,隻略略說之,免令眾生生出疑惑。
爾時千二百阿羅漢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歡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見授記。如餘大弟子者。不亦怏乎。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訶迦葉。是千二百阿羅漢。我今當現前次第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於此眾中。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為佛。號曰普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時千二百阿羅漢—皆證無學,心自在者,即煩惱已荊因地時修行時為比丘到果地為羅漢,有三義:(一)應供:應受天、人及神之供養。(二)殺賊:殺煩惱之賊。菩薩是殺「不賊」,羅漢不認為是賊,但菩薩卻認為是賊而除之。(三)無生:煩惱不生之義。因為「生」才要滅,「不生」就不用滅。不生不滅,即無生法忍。
阿羅漢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無罣無礙,無人我、眾生、壽者相。但是眾羅漢因見佛陀為富樓那授記,不禁作如是念:「佛授記之事,是前所未有。若能各別給予我們授記,那就太好了9佛悉知悉見眾人之心意,故告之摩訶迦葉,吩咐大家不要心急,佛會為他們一一次第授記。
在此眾中,我最先度化的是憍陳如,他是最精勤於修道及最能主持佛法之大弟子,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佛,號曰普明如來。憍陳如,即解本際—明白本來的麵目。他最先受具足戒,亦是最先開悟的弟子,故為千二百阿羅漢之長老。
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迦留陀夷。優陀夷。阿冕樓馱。離婆多。劫賓那。薄拘羅。周陀。莎伽陀等。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同一號。名曰普明。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翻譯為江或河。此表示於河邊或江邊修行。迦留陀夷,雲黑光,因其長相烏黑,他不守戒律,喜歡在晚間「逛街」,有一次就闖了禍。那天月黑風高,在暗中更顯得他臉部發光。他走到一家門前,順手敲了幾下,即時有一孕婦應門而至,誰知一開門,她見到暗中有一「發光物體」立於門前,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昏了過去。因這一念恐懼,動了胎氣而導致小產。婦人乃痛斥之。佛即時開會並製定比丘們不準晚間遊街。然此比丘雖曾犯過錯,卻很有人緣,很得眾徒之尊敬及信任,並曾度化千名夫婦。此意謂迦留陀夷,為教化誘導眾生而假現不守規矩之態,是一種「反麵」的教導。優陀夷是阿難之徒,雲出現,最能嚴持戒律。阿冕樓馱,曾因七天不睡而使雙目失明。有一次,佛陀的法說得很妙,但阿冕樓馱睡得更妙,不斷地打瞌睡,於是佛訶責之:「咄咄胡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佛這一嗬責,使這個身為堂弟的阿冕樓馱,頓時從迷夢中驚醒過來,並發誓此後不再懈怠,不再貪睡。結果他因為不睡眠,過度用功而瞎了雙眼。佛垂憐之而教他修習金剛照明三昧,不久,他獲證天眼通,能觀照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上果。
阿冕樓馱,雲無貧,富貴也。他在往昔曾供養一位證果聖人。此聖人因地修行時,隻修慧而不修福,故住世時時托空缽。因此他決定每七天才化一次緣,一次化七家,若化不到,他就不吃。此聖人某日無供而經彼農田,時有一農夫,剛工作完畢,正想打開飯盒,準倩用餐,一眼望見此修行者托著空缽。當他獲知修行者將會有一連數日的挨餓後,立刻將自己的一份飯菜供養聖人,雖然當時他已饑腸轆轆。聖人接受供養後就回向曰:「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語畢離去,農夫此時忽見一兔子,跳上他鋤頭,複跳上其肩膀,猛抓不放,農夫大驚,狂奔回家,向太太求救。其妻一手即將兔子拿下,一看,竟成了金兔。於是剁下兩條金腿變賣,奇怪的是所剁之處複重長,再剁再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故他世世不窮,得八十一劫之富報。
離婆多,譯星宿。劫賓那譯為房宿。二十八星中居第四。劫賓那及離婆多皆屬於星宿。為何如此?以往,他們的父母眼見已近年邁,尚無半子,故於二十八星宿之房星前求子,並發願勤修善事,供養三寶,結果竟能滿願,故取名為房宿(劫賓那)。
薄拘羅過去生中曾持不殺生戒,故有五種福報。他剛出世,就會哈哈笑,母見之,極為驚怕,疑為妖怪,竟將他放進一鍋滾油內,想以熱油將他燒死,但不成功。接著又將他放人熱水,想將他煮熟,但又失敗。她依然不死心,將嬰兒丟入深海中,但他依然未被淹死。忽然,有隻鱷魚遊近,一口吞下嬰兒,此為活吞,故亦謂之魚咬不死。此鱷魚被一漁夫網起,並剖開其腹。漁夫驚見小孩安然於魚腹內,漁夫暗自慶幸,手刃鱷魚時,未有累及嬰孩,故謂之刀割不死。薄拘羅的五不死即(一)火燒不死、(二)水煮不死、(三)海淹不死、(四)魚咬下死、(五)刀割不死,亦即持不殺生戒之五種福報。
周陀,又叫周利盤陀伽,是哥哥。弟弟是莎伽陀,此譯小路。故兄弟倆稱為大路及小路。哥哥比較聰明,弟弟較笨。在印度的風俗中,女人都要回娘家生產。故周陀之母亦不例外,但周陀出生心切,沒等媽媽回到娘家,已在半路出生,故名為大路。照理身為媽媽的有過一次經驗,在第二次懷孕時,應早日回娘家,但這一次,還是半路上就生下了小路。故兩兄弟名道生及繼道。
周陀根機深厚,貫通佛理,對於經典,過目不忘。但是弟弟根性蠢鈍,所讀之經書,皆旋讀旋忘,懈怠不精進。於是眾人皆議論紛紛這兩個性格極端的兄弟。聽了這些評語,周陀不禁責難其弟而說:「你真是沒有用,五百羅漢費盡心機來教你,你還不懂,最好還俗去9弟弟不要還俗,但是哥哥卻很堅決,非要弟弟還俗不可。弟弟拗不過兄長,但又不想還俗,加上自慚形穢,就上吊去了。佛得知此事,前來阻止,並勸慰莎伽陀及教他念:「掃帚掃心地,自淨其意,心地掃盡,自然可開悟。」可是莎伽陀記憶力太差,記得「掃」字,又忘了「帚」字。然而佛卻不厭其煩的為他重複述說。莎伽陀連念數遍,念念複念而霍然開悟!
在座聽法的人相信會比他聰明的多,不要說掃帚兩個字,即使是四個字也能一聽便記得,念「阿彌陀佛」更是容易非常,可是我們怎麽還未能開悟?尊者雖然比我們「笨」,「開悟」卻比我們快。那是因為尊者曾於宿世中,供養三世一切佛,長養善根,故根機深厚。現在為應機教化眾生而故意現一個愚蠢相,為眾生作一個榜樣。眾生見他如此愚蠢,尚且能開悟,自己要比他聰明多了,開悟的機會一定很多,於是精勤修道。
莎伽陀過去生中,自以為聰明,雖懂微妙法理,卻不願為眾生說法,此為慳法,不作法布施,故今生得愚癡果報。不希望他人聰明,自己會變得更不聰明,所幸他曾深種善根,故還有開智慧的一天。我們學佛已久,卻久久未能開悟,因為往昔未曾供養三寶及三世一切佛。此可譬為在栽種一棵樹時,若能根深蒂固,此樹必能枝葉茂盛。相反的,若在當初根不紮實,往後枝葉必定稀疏乾枯而凋落。因此,人要多種善根,做諸善事,功德圓滿時,自然能開悟。人要福慧雙修,一麵修行,另一麵也要行善,切勿慳法,懂一句就要說一句,要躬行實踐,以身作則。所謂:「摩訶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顯各。」菩提薩埵不管他人毛病過錯,不論他人是非。我們不要盡給他人洗衣服,反而忽略自己的髒衣服。是故解行並用才是真修行,功德才能圓滿。慳法是修行中之大障礙,果報不隻是愚癡,還會得啞吧之果報,不但掃、帚二字記不得,連說的機會也沒有了,這有多苦!開悟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以上所說諸位羅漢,皆代表千二百羅漢。他們皆得無上正等正覺,都同一名號,為普明佛。這時唯恐眾生不明白,佛陀悲心切切的以偈頌而言。
憍陳如比丘當見無量佛過阿僧隻劫乃成等正覺
常放大光明具足諸神通名聞遍十方一切之所敬
常說無上道故號為普明其國土清淨菩薩皆勇猛
鹹升妙樓閣遊諸十方國以無上供具奉獻於諸佛
作是供養已心懷大歡喜須臾還本國有如是神力
憍陳如比丘,於來世當親見無量諸佛,承事供養,過無數劫後乃成佛道。常放光明智慧,圓滿具足諸神通,佛名遍滿十方界,一切眾生所歸敬,常說無上甚深微妙法,如慧光普放,是以名普明。在這個清淨國土,菩薩們皆勇猛精進,鹹昇妙樓閣,得最微妙道品,到十方國土遊觀,修諸功德,以七寶供具等奉獻諸佛。作如是供養已,內心暢悅,生大歡喜,片刻間還本國土,因有種種神力所致。
佛壽六萬劫正法住倍壽像法複倍是法滅天人憂
其五百比丘次第當作佛同號曰普明轉次而授記
我滅度之後某甲當作佛其所化世間亦如我今日
國土之嚴淨及諸神通力菩薩聲聞眾正法及像法
壽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說迦葉汝已知五百自在者
餘諸聲聞眾亦當複如是其不在此會汝當為宣說
佛之應身壽命為六萬劫,正法住世是十二萬劫,而像法是二十四萬劫。若法滅時天人皆憂愁。五百尊者,轉次授記,佛滅度之後,互相輾轉,次第當作佛,都是名普明如來。其所化世間(其補處),如現在的娑婆世界,但國內嚴淨,及種種神通自在變化之力。菩薩、聲聞眾等,正法及像法,壽命劫多少,如同普明如來國土正等無異,皆如上所說。迦葉,你已知我為五百羅漢授記,亦即為餘諸聲聞眾——千二百者授記,若今日有不在場者,你應當為之宣說。
爾時五百阿羅漢。於佛前得授記已。歡喜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麵禮足。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世尊。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是時親友。官事當行。以無價寶珠係其衣裏。與之而去。其人醉臥都不覺知。起已。遊行。到於他國。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艱難。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
五百尊者,於佛前得授已,非常歡喜,從座而起,到佛前頭麵頂禮,懺悔自責。能知悔過自責者,是聖賢之所為,不知悔過者就是愚癡的行為。羅漢們自責以住得少為足,未得究竟涅盤,卻自謂已得。上不知有佛道可成,下不知有眾生可度。隻知自在安樂,什麽也不管。現在方知以往全是錯的,都是無智者之所為,今乃知我等修行,合應證得如來所有功德智慧。若人自以小乘四果為究竟涅盤,就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人」譬為自己,「親友家」譬為佛陀。醉酒而臥,「醉」表示為五欲之酒所迷,故昏迷愚蠢,得少為足。這時,佛於此世度完了眾生後就到他國。「官事當行」:觀此緣已盡,應到他方教化眾生,以實相妙理教化眾生,用大乘以教導之。然而其人無大智,隻會沉迷於愚癡醉夢中,倒臥不起,不聞大乘法。在稍為清醒時,知道要求法,於是到他國去,行小乘法。為衣食故,求學小乘,如寒求衣,如饑求食,甚為艱難困苦,遍處乞索,不能自安,在小乘中,得少許境界,就自以為是,更不前進。
於後親友會遇見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樂五欲自恣。於某年日月。以無價寶珠係汝衣裏。今故現在。而汝不知。勤苦憂惱以求自活。甚為癡也。汝今可以此寶。貿易所須。常可如意。無所乏短。佛亦如是。為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心。而尋廢忘。不知不覺。既得阿羅漢道。自謂滅度。資生艱難。得少為足。一切智願。猶在不失。今者世尊覺悟我等。作如是言。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滅。我久令汝等種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盤相。而汝謂為實得滅度。
於是,「親友」重遇見之——喻為今靈鷲山中,師徒相遇,佛驚歎言:你這大丈夫,為什麽為了求索衣食而枉受艱難?為什麽變得那麽窮?因為你們得少為足,不知上求佛果,下度眾生,隻知做一個自了漢就算了。以前我想令你們得安樂,五欲自恣,即色聲香味觸皆圓滿,亦即五根五力的圓滿,故以大乘法教化眾生。隻是你們不知「衣內係有寶珠」,隻知求小乘而枉受勤苦憂惱,好像一般人為生活而奔波勞碌,以求自活,便以為足,這是太愚癡。現應修大乘法,因為你們「衣內之寶珠」未曾失去,換言之,佛性仍舊存在,若修大乘法,可得應得之果位,常可如意,不再貧窮。
佛亦如我們之親友,以往為妙光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慧之心,但是我們久不接近菩薩,不知不覺將大乘法遺忘,隻知在五欲上用功夫,背覺合塵,還自謂已得無上道。阿羅漢之小乘果位,如生活窮困之人,得一點就很滿足。幸好以前曾發大願,一切智願猶在不失,現在得遇大覺世尊而覺悟我等之迷蒙。若人在往昔普發過大願,今生因緣會遇時,亦會發大願,即種下大乘種子。一如現在之羅漢,往昔雖然曾發大願,但因時間太久,心性迷惑了,不知進退,自困其內,憂惱不已,幸遇良師——大覺如來,使彼等反迷歸覺自識家珍。
諸比丘,你們現在所證無學之果,隻是小乘,非實在滅度。我從久劫來令汝等種佛之善根,以方便權巧,示現有餘涅盤相,但是汝等卻誤以為是究竟寂滅。
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爾時阿若憍陳如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聞無上安隱授記聲歡喜未曾有禮無量智佛
今於世尊前自悔諸過咎於無量佛寶得少涅盤分
如無智慧人便自以為足
世尊!我等今者乃知自身本是菩薩,得受無上正等正覺,得以傳授記別作佛因緣,是從所未有,故歡喜不已。當爾之時,憍陳如對佛言:「我等得聞無上菩提,念心安隱,授佛記聲,歡喜信受,得未曾有。現於佛前,生大懺悔心,自悔執小,迷昧大乘,引為自咎。得少分有餘涅盤就自以為足,與無智愚人無異。」
譬如貧窮人往至親友家其家甚大富具設諸肴膳
以無價寶珠係著內衣裏默與而舍去時臥不覺知
是人既已起遊行詣他國求衣食自濟資生甚艱難
得少便為足更不願好者不覺內衣裏有無價寶珠
「譬如貧窮人,往至親友家」:貧窮人譬如為眾生;大富親友譬如為佛陀。眾生皈依佛,如同窮人到富厚親友家。其家甚大富有,具設諸肴膳——譬如禪悅食、法喜食。後來親友因事外出而以無價大乘法給予窮人,就舍之而去,教化其他眾生。但「窮人」一向不知自求上進,不知大乘為無價之寶,而「臥不覺知」。醉醒後,稍為有知覺時,發心修行,名為「起」。但是忘大乘而修習小乘,如遊他國。小乘阿羅漢果,非究竟涅盤,如彼窮人,乞食自濟,資生之具,甚是艱難。不求佛道,得少為足,不知自性內本已有大乘之種子。
與珠之親友後見此貧人苦切責之已示以所係珠
貧人見此珠其心大歡喜富有諸財物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世尊於長夜常湣見教化令種無上願
我等無智故不覺亦不知得少涅盤分自足不求餘
今佛覺悟我言非實滅度得佛無上慧爾乃為真滅
我今從佛聞授記莊嚴事乃轉次受決身心遍歡喜
佛為眾生說無上甚深大乘法門,但眾生因根機鈍而不為意。譬如一人,為了使他開大智而說成佛之法門,但此人未能全信也不明了深義,時間一久,漸漸背道而馳,舍大乘而求小乘法,或者去印度,或者到泰國、緬甸、錫蘭、尼泊爾及巴基斯坦等地,找來找去,倍複窮困。此為舍本逐末,舍近求遠。幸重遇良師,苦口婆心,深切責此貧人。「嗬責」,乃佛菩薩慈悲之表現。目的令其發回小向大之心,舍權就實,入一佛乘。
佛陀悟道後,本應先說法華等大乘法,唯獨眾生蠢鈍,不能接受,故先說三藏、方等經,續而說般若,漸次入圓頓教,嗬小歎大。開權顯實,為實施權——此即「苦切責己」。「示以所係珠」:示以本已具有之佛性,使之明了應修大乘法門,如聲聞人,得見佛性,如貧得寶,歡喜信受。若人能明了及實踐大乘法,即是最富裕之人,有佛法於心中。「富有諸財物,五欲而自恣」:色聲香味觸,無非三昧,隨緣應用,廣大自在,得不可思議之神通妙用。如人要色就有色,要聲就有聲,乃至於香、味、觸,亦複如是。這不是很妙嗎?「財色名食睡」悉皆圓滿具足,好像初祖摩訶迦葉入定於雞足山內,這不是「長睡」嗎?「睡」幾千年不算長,幾萬年也一眨眼而過。「食」,法界內有最美好的食物。「名」,能得人所不能得之名。要「財」時,隻要隨意伸手一抓,就能得到。
我等亦如貧人無異,背覺合塵,如在長夜。世尊湣見,常起教化,令我等種無上菩提廣大之願。但我等無智慧,不知往昔曾發之願,亦不覺知本有之佛性,得少許不生不滅之樂,而自滿足不求大乘法門。現在聽聞佛言,方覺悟此非究竟,隻是中道之「化城」,非真實滅度。唯有得佛智,才是究竟寂滅。佛給我們授記成佛後,方知大乘為無上正遍知覺,此國土之莊嚴,非凡非濁、殊勝之事,及轉次授記,使我們身心遍體歡喜。
求佛法者,需要具備忍耐,不畏艱難困苦之條件所阻,方能有所成就。
有人說「五欲自恣」太微妙,我為了得此「境界」而發心。你錯了!若人為了五欲而發此心,不久以後將會墮入地獄。這是錯用心,求五欲者,其心不正,必入魔道,做魔王眷屬。大乘法乃為舍欲、斷欲、無欲而發菩提心,以上所說之「五欲自恣」,隻不過是一種比喻,形容一種大權菩薩自在神通力之表現。凡有大乘根性的菩提薩埵都不會稀罕這種「安樂」,不執此境,名為善境,若執此境,則為魔境。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要成就佛道者,則必須先斷婬欲,欲是苦根,否則是顛倒眾生相。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這一品是佛為五百弟子授記,實已把千二百五十弟子包括在內。在此佛開權顯實,示一佛乘,餘二非真。為阿羅漢、辟支佛二乘人開示菩薩道事,皆當授記,未來世鹹得成佛。凡聽聞受持者,皆應發大乘心,修學菩薩道法,作法華會上未來預記弟子。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複聞宿世因緣之事。複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淨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麵禮足。卻住一麵。瞻仰尊顏。目不暫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為希有。隨順世間若幹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拔出眾生處處貪著。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當爾之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滿慈子,從佛所說,得知化城方便智慧(第七品),隨眾生機宜而為說法。又聞諸大弟子,即前千二百五十人得授成佛記別。複聞宿世因緣之事,即化城品,舉昔上子複講因緣。又聞諸佛有大智慧,隨緣自在,通達無礙,這是前所未有,故心地清淨而踴躍異常。即從座起,到佛前跪下,頭麵致敬,接足作禮。禮佛已,退立一麵,瞻仰佛之尊顏,目不轉睛。自心作念,世尊甚是希有奇特,佛之所為,更是罕有,能以權巧方便智力,隨順眾生而說種種方便利導的佛法,令眾生拔除貪著,不複染汙六塵之境。我等智劣根淺,故未能盡說及宣揚諸佛功德,唯有吾佛,大覺世尊,能知我及眾生求佛深心,本來大願。
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我常稱其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亦常歎其種種功德。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於四眾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舍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爾時佛告訴諸大比丘:「你們現在見到這一位聲聞乘的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嗎?他在宿世中,曾發大願要助佛弘揚教法。我很讚賞他,因為他說法第一。」當初佛轉大法輪,除了佛親自說法外,亦由徒眾們輪流說法。為了激發徒眾們講經說法的智力辯才,佛陀常常給予說法者評語,使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萬佛聖城,亦仿效此佛製轉說法法輪,使說法者能任意發揮,推而廣之,擴而充之,深入佛法之奧妙,但必須合乎經中之道理。
富樓那善說諸微妙法,因此天人,乃至於餓鬼、畜生都樂意聽聞。即使是好戰的阿修羅,亦馬上停止戰鬥而默然聽法。此外,阿羅漢及菩薩亦同樣喜愛聽他說法。佛常讚欺富樓那,過去生中廣修供養三寶,及種種功德,精進勤修,善能護持宣揚佛法。又善於為四眾開示使之獲大法益。除了佛外,在大眾中沒有人能比得上富樓那之辯才無礙,眾弟子中,說法第一。
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於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於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又於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常能審諦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隻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
釋迦牟尼佛言:「你們不要以為富樓那隻能護持助化宣揚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他早在過去無量劫中已能擁護奉持無量諸佛之法。於諸佛處,亦是說法人中之第一。」他又能通達明了諸佛所說空寂之法(般若智。三藏阿含為半智教,法華涅盤為滿智教,故般若智是對半圓滿),得四無礙智,即四無礙辯:(一)法無礙辯。(二)義無礙辯——由一義而演說成無量義,又由無量義而歸納為一。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即無量,無量即一,圓融無礙。(三)辭無礙辯——願說佛法。(四)樂說無礙辯——樂於說法,從未懈息。善於觀機逗教,甚至見到豬、狗等也為牠說法。他對豬說:「你不要再貪吃貪睡了,也不要再躲懶偷安不精進,否則來世會再墮落為豬,則永無脫離三惡道之日。」他也對狗發出勸言:「你今後不要再慳貪,往金錢堆裏鑽,把銅板鑽呀鑽的,都化成水了!這樣何苦呢?應早日回頭,反迷歸覺。」
「常能審諦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常能審察所說的是清淨法,無有疑惑之心。若人對自己所說之法起了懷疑:「剛才我所講的對不對呢?」自起疑時,亦會令聽眾頓時起疑:「簡宜胡說八道,不要聽他的9
富樓那雖身為羅漢,卻已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那是因為他在宿世中,已行菩薩道,並隨其壽命,於佛處修種種淨行。「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富樓那本是菩薩,但他「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隱實顯權,示聲聞相,藉以破世俗人之「見跡迷本」。故富樓那以此權巧方便法,隱大示小,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隻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教化無量數種人,令其立誌修成無上正等正覺。富樓那為了莊嚴清淨佛土,故凡有利於佛教事,他從不放逸,以其所得教化眾生為己重任。
富樓那樂說佛法,有四無礙智。現代之法師亦應有四無礙智,此四智必須具足,否則隻有「樂說」佛法一智,終為境所轉,譬如,本欲度一個人,但定力不足,結果反被那人所轉。
又如「度狗者」,若對狗愛惜貪戀,也會被狗所度。從前有一位戲子,精通戲文,善於演戲,但他最愛的是一隻「狗」,這隻狗不是旁人,就是他的太太!因為他的太太整天愛罵人,形同狗吠,終日汪!汪!汪的把這戲子吵得啼笑皆非,無日安寧,不得休息也不能修行。在他極度困擾中,我對他說:「你若有定力,煩惱自然會離你而去。你現在應修忍辱,忍受一切打罵。所謂『緣聚則成,緣散則離。』」聽了這番話,此戲子果然修忍辱法門,三年後他漸漸已能忍受逆境,而他的太太與世長辭,終於「解放」了他。
諸比丘。富樓那。亦於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今於我所說法人中亦為第一。於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複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亦於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盍無量眾生。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勤勸精進教化眾生。
諸位比丘,這位隱大示小的富樓那,亦於七佛及釋迦佛說法人中,皆為第一。七佛是:(一)毗婆屍佛、(二)屍棄佛、(三)毗舍佛、(四)拘留孫佛、(五)拘那含牟尼佛、(六)迦葉佛、(七)本師釋迦牟尼佛。以何因緣,富樓那為七佛說法人中之冠?富樓那於過去無量億劫中,並不善於詞令,也不會說法、但對佛法非常渴仰,是故每逢有講經法會,他必定出席。他寧可不吃不喝不睡,卻不能不聽法,故以法為食、以法為水。不但如此,為了表示恭敬,不管是誰在說法,他都恭敬胡跪,並做如是願:「將來出家後,必為說法人之最,在每一位佛出世時,都要在佛座下講經說法,最為第一。」他生生世世發此大願,果然遂心滿願,因為發願所種下的菩提種子,能萌芽成長。機緣成熟時,他智慧煥發、辯才無礙。
「於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複第一」:賢劫即聖賢出世之時,拘留孫佛當賢劫第一,拘那含牟尼佛第二,迦葉佛第三,釋迦牟尼佛正當賢劫第四。於彼未來諸法所說法人中,富樓那亦為第一。他聽法時能將一切妄想撇棄,並以真誠恒實,一心貫注,世世修來,才有此成就。故我們於修道時,勿存絲毫的妒忌障礙心,不要貪求名聞利養,不爭第一,而應常生讚歎他人之心,不恥下問,且心胸要豁達,方能與法相應無阻,得到法境相融,樂說無礙。不第一而自然第一。
昔有金山活佛,具神通力,又能醫病,但無論誰在說法,他都必恭必敬,合掌胡跪。活佛尚如此重法,何況我們凡夫呢?他亦是累劫的苦修,方有此感應及神通。上海的一般人士,莫不恭敬佩服他。若遇寺內無米時,他隻念「米來!米來9米果然來也。見者莫不驚歎!
富樓那之說法第一,非自「爭」來,而是公認的。他不僅在賢劫,乃至於未來世無邊佛所,亦皆護持演說宣揚正法,教導化誘利樂群生,令其建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因緣。誰若能精進勤奮教化眾生,誰即是清淨佛國土。故現在在萬佛聖城的翻譯經典,推廣佛教事業,苦修苦行,即是清淨莊嚴佛國土的殊勝因緣。
現在我們莊嚴他佛國土,他日自己成佛時,自己的國土亦能莊嚴。此謂「以佛莊嚴自莊嚴」。清淨他佛國土,即清淨自性佛國土。若知而不行者,其自性之汙穢倍於五濁惡世。各位勿視為等閑,我現在能講經說法,也可以說曾受過富樓那所教化。在少年時,我比一般人都笨,不善詞令,話也不敢多說,若非曾受富樓那之開示誘導,加以自已辛勤苦修,則不能為之。
漸漸具足菩薩之道。過無量阿僧隻劫。當於於此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法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七寶為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溪澗溝壑。上寶台觀。充滿其中。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富樓那漸漸具足菩薩之道,修成圓滿後即能成佛,覺行圓滿。他將來會在此娑婆世界成佛,號曰法明佛。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為佛所化。有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等七實,作為嚴飾。地平如佛掌,佛心平故地麵亦平。地平而無山、陵(小山)、溪澗、溝壑等喻沒有陰險、不平、貪欲之地。又有一台,用七寶所建,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依空入道,故雲近處。人天互相得以瞻見,故言兩得相見。
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眾生皆以化生。無有婬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誌念堅固。精進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莊嚴。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
因「無諸惡道」,故此淨土無饑餓,無痛苦煩惱,也無有畜生。「亦無女人」,為何沒有女人?人又從何而來?眾生同居於此娑婆世界,惡濁汙穢,有四惡道及女人。但在佛國土中,莊嚴清淨,故無惡道及女人。東方琉璃世界,及西方極樂世界中縱有女人,但無女事,亦無婬欲心,一切眾生皆是法子從法化生。斷欲去愛而修成法身,故琉璃世界亦稱為歡喜世界。
法明如來國土內之眾生,皆是化生而非胎生,自有化無,自無化有,變化無窮。有蓮華所化成之眾生,有的樹上化成,又有的海裏化成,國內境界皆不可思議。
「無有婬欲」,人若要修道,不應有一絲毫之貪欲,何況自做?斷婬欲者,便有定力,才能證大神通、智慧顯現、身放光明。從戒定慧三無漏學而生,飛行自在,隨意而至,即神境通。修習佛法之菩提心,有進無退,堅固不移,一日比一日進步,因有此精進誌願,故有大智慧。
國中之人,因修中道清淨勝行,所以身體皆呈現金色,自莊嚴國土而成就三十二相。此國土有二種食:一者法喜食。富樓那以法為食,心離貪著。自古凡夫皆以食物為食,且貪著其味。若能不貪食,而以法為食,則能法喜充滿,不覺饑餓。
二者禪悅食。若人人修習禪定,日日不間斷,越坐越生歡喜,不願離其座,妙到極點。
「食」有多種,凡夫是分段食。天人是思食。鬼神卻是觸食,他們用鼻嗅,故亦能稱為嗅食。一般水果,就拿橘子來說,未供佛前,本有兩個,一為橘子,一為其「性」。開天眼者方能得見。橘子有形,其性無形,鬼神觸食時,即是食其性。此情形是很微妙,非一般人所能了解。供佛之後,其「性」即無,僅存橘子之形體。
有無量阿僧隻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得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眾生之類。其聲聞眾。算數校計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脫。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劫名寶明。國名善淨。其佛壽命。無量阿僧隻劫。法住基久。佛滅度後。起七寶塔。遍滿其國。
有無量無數的大乘菩薩之眾,得大神通及無礙智(四無礙辯才),善能觀機逗教,因人說法。聲聞眾亦非算數能計,皆具足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及內有色想觀外色、內無色想觀外色等八解脫法。
法明佛所應化之土,如上所說,以無量功德而莊嚴之。在寶明劫中,法明佛於善淨國成佛,其佛壽命無量阿僧隻劫,佛法住世甚久。佛滅度後,眾弟子以七寶塔供養,遍滿其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比丘諦聽佛子所行道善學方便故不可得思議
知眾樂小法而畏於大智是故諸菩薩作聲聞緣覺
以無數方便化諸眾生類自說是聲聞去佛道甚遠
度脫無量眾皆悉得成就雖小欲懈怠漸當令作佛
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
示眾有三毒又現邪見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
若我具足說種種現化事眾生聞是者心則懷疑惑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作偈言:諸比丘眾,細心諦聽,佛子富樓那所行之道,善學方便慧,故能以權巧方便,行不可思議事。如眾生喜歡小乘法而畏懼大乘法(大智,即佛智),是故諸菩薩隱大示小,現聲聞、緣覺身,以無數方便法門,教化一切眾生。自稱為二乘聲聞,離佛道甚遠,以是方便,而度脫無量眾生,令得成就出世之道。雖然小乘人欲懈怠,中道自盡,也要令他們漸漸回小向大,得成佛道。
內秘菩薩行而外現聲聞身,作聲聞行少欲法,厭離生死,內心實自遊戲神通,自莊嚴佛國土,但故意現有三毒(貪、瞋、癡)及邪見相,而不貪染,以此種種方便因緣,誘導迷惑者,易得相從。如迦留陀夷,假現好女人之相,但實非如此。有智者皆能知其非真好色,不過是權巧方便示現此相。其他佛弟子如舍利弗等現瞋相,或貪或癡相,亦不外以方便法,隨類教化,故現種種形相。今日簡而說之,不敢盡言,因恐諸聞者信心未堅,生疑惑想。
今此富樓那於昔千億佛勤修所行道宣護諸佛法
為求無上慧而於諸佛所現居弟子上多聞有智慧
所說無所畏能令眾歡喜未曾有疲倦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具四無礙智知諸根利鈍常說清淨法
演暢如是義教諸千億眾令住大乘法而自淨佛土
未來亦供養無量無數佛護助宣正法亦自淨佛土
常以諸方便說法無所畏度不可計眾成就一切智
現在此富樓那,於過去諸佛處所,勤修清淨菩薩之道。宣揚護持諸佛法,為求如來無上智慧,於諸佛處,說法第一,現居於一切弟子之上。博學多聞,有大智慧,所說法得無所畏,能令聽者生歡喜心,未有任何疲倦之相。助揚佛事,已度生死,得大神通。因具四無礙智,知諸眾生的根性利鈍,常說清淨無上妙法,流通演暢如是之義。教導無數億眾生,令得安住於大乘法中,而清淨以自嚴其佛國土。於未來亦供養諸佛,以修福分。以外現劣相,應諸根機,助宣正法;內秘真心,自心清淨莊嚴佛土。常以諸方便善巧之法,說微妙無上法而心無所畏,度無數眾生,皆令成就一切智慧。
供養諸如來護持法寶藏其後得成佛號名曰法明
其國名善淨七寶所合成劫名為寶明菩薩眾甚多
其數無量億皆度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充滿其國土
聲聞亦無數三明八解脫得四無礙智以是等為僧
其國諸眾生婬欲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具相莊嚴身
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
富樓那比丘功德悉成滿當得斯淨土賢聖眾甚多
如是無量事我今但略說
供養佛是修福,說法為修慧,福慧雙修至具足時,得成佛名曰法明。其國名善淨,土地皆由七寶所合成,時劫名為寶明,國內無數億之菩薩,皆有大神通,威德力具足。複有無量聲聞,已得三明、八解脫及四無礙智,以如是等小乘人,修無漏功德,名之為僧。其國諸生,沒有婬欲,若人能在這個娑婆世界,修道清淨,自嚴戒律,心無婬念,亦同於此國土無異。但人若要斷婬去愛,必須要經過考驗。首先,不對他人起婬念,若無此念,即使別人對自己有婬意,自己也「不知」,非不知,而是不生此念,形同木樁、磚頭、瓦塊。知此為婬,但不為之所動,所謂「不動則無」。
善淨國內婬欲既已斷,眾生皆蓮華化生,具相莊嚴,以聽經、禪悅、法喜充滿為食,一喜則能得無限樂。有人問:「沒有女人這個國土怎會有人?」你就隻知道有女人,而不知斷婬去愛,性淨明體。
此國既無女人,無諸惡道,更無餘外分段食想。富樓那比丘圓滿一切功德,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當得如此同居淨土,菩薩、聲聞、人天眾甚多,此為不可言盡,隻略略說之,免令眾生生出疑惑。
爾時千二百阿羅漢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歡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見授記。如餘大弟子者。不亦怏乎。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訶迦葉。是千二百阿羅漢。我今當現前次第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於此眾中。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為佛。號曰普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時千二百阿羅漢—皆證無學,心自在者,即煩惱已荊因地時修行時為比丘到果地為羅漢,有三義:(一)應供:應受天、人及神之供養。(二)殺賊:殺煩惱之賊。菩薩是殺「不賊」,羅漢不認為是賊,但菩薩卻認為是賊而除之。(三)無生:煩惱不生之義。因為「生」才要滅,「不生」就不用滅。不生不滅,即無生法忍。
阿羅漢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無罣無礙,無人我、眾生、壽者相。但是眾羅漢因見佛陀為富樓那授記,不禁作如是念:「佛授記之事,是前所未有。若能各別給予我們授記,那就太好了9佛悉知悉見眾人之心意,故告之摩訶迦葉,吩咐大家不要心急,佛會為他們一一次第授記。
在此眾中,我最先度化的是憍陳如,他是最精勤於修道及最能主持佛法之大弟子,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佛,號曰普明如來。憍陳如,即解本際—明白本來的麵目。他最先受具足戒,亦是最先開悟的弟子,故為千二百阿羅漢之長老。
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迦留陀夷。優陀夷。阿冕樓馱。離婆多。劫賓那。薄拘羅。周陀。莎伽陀等。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同一號。名曰普明。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翻譯為江或河。此表示於河邊或江邊修行。迦留陀夷,雲黑光,因其長相烏黑,他不守戒律,喜歡在晚間「逛街」,有一次就闖了禍。那天月黑風高,在暗中更顯得他臉部發光。他走到一家門前,順手敲了幾下,即時有一孕婦應門而至,誰知一開門,她見到暗中有一「發光物體」立於門前,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昏了過去。因這一念恐懼,動了胎氣而導致小產。婦人乃痛斥之。佛即時開會並製定比丘們不準晚間遊街。然此比丘雖曾犯過錯,卻很有人緣,很得眾徒之尊敬及信任,並曾度化千名夫婦。此意謂迦留陀夷,為教化誘導眾生而假現不守規矩之態,是一種「反麵」的教導。優陀夷是阿難之徒,雲出現,最能嚴持戒律。阿冕樓馱,曾因七天不睡而使雙目失明。有一次,佛陀的法說得很妙,但阿冕樓馱睡得更妙,不斷地打瞌睡,於是佛訶責之:「咄咄胡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佛這一嗬責,使這個身為堂弟的阿冕樓馱,頓時從迷夢中驚醒過來,並發誓此後不再懈怠,不再貪睡。結果他因為不睡眠,過度用功而瞎了雙眼。佛垂憐之而教他修習金剛照明三昧,不久,他獲證天眼通,能觀照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上果。
阿冕樓馱,雲無貧,富貴也。他在往昔曾供養一位證果聖人。此聖人因地修行時,隻修慧而不修福,故住世時時托空缽。因此他決定每七天才化一次緣,一次化七家,若化不到,他就不吃。此聖人某日無供而經彼農田,時有一農夫,剛工作完畢,正想打開飯盒,準倩用餐,一眼望見此修行者托著空缽。當他獲知修行者將會有一連數日的挨餓後,立刻將自己的一份飯菜供養聖人,雖然當時他已饑腸轆轆。聖人接受供養後就回向曰:「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語畢離去,農夫此時忽見一兔子,跳上他鋤頭,複跳上其肩膀,猛抓不放,農夫大驚,狂奔回家,向太太求救。其妻一手即將兔子拿下,一看,竟成了金兔。於是剁下兩條金腿變賣,奇怪的是所剁之處複重長,再剁再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故他世世不窮,得八十一劫之富報。
離婆多,譯星宿。劫賓那譯為房宿。二十八星中居第四。劫賓那及離婆多皆屬於星宿。為何如此?以往,他們的父母眼見已近年邁,尚無半子,故於二十八星宿之房星前求子,並發願勤修善事,供養三寶,結果竟能滿願,故取名為房宿(劫賓那)。
薄拘羅過去生中曾持不殺生戒,故有五種福報。他剛出世,就會哈哈笑,母見之,極為驚怕,疑為妖怪,竟將他放進一鍋滾油內,想以熱油將他燒死,但不成功。接著又將他放人熱水,想將他煮熟,但又失敗。她依然不死心,將嬰兒丟入深海中,但他依然未被淹死。忽然,有隻鱷魚遊近,一口吞下嬰兒,此為活吞,故亦謂之魚咬不死。此鱷魚被一漁夫網起,並剖開其腹。漁夫驚見小孩安然於魚腹內,漁夫暗自慶幸,手刃鱷魚時,未有累及嬰孩,故謂之刀割不死。薄拘羅的五不死即(一)火燒不死、(二)水煮不死、(三)海淹不死、(四)魚咬下死、(五)刀割不死,亦即持不殺生戒之五種福報。
周陀,又叫周利盤陀伽,是哥哥。弟弟是莎伽陀,此譯小路。故兄弟倆稱為大路及小路。哥哥比較聰明,弟弟較笨。在印度的風俗中,女人都要回娘家生產。故周陀之母亦不例外,但周陀出生心切,沒等媽媽回到娘家,已在半路出生,故名為大路。照理身為媽媽的有過一次經驗,在第二次懷孕時,應早日回娘家,但這一次,還是半路上就生下了小路。故兩兄弟名道生及繼道。
周陀根機深厚,貫通佛理,對於經典,過目不忘。但是弟弟根性蠢鈍,所讀之經書,皆旋讀旋忘,懈怠不精進。於是眾人皆議論紛紛這兩個性格極端的兄弟。聽了這些評語,周陀不禁責難其弟而說:「你真是沒有用,五百羅漢費盡心機來教你,你還不懂,最好還俗去9弟弟不要還俗,但是哥哥卻很堅決,非要弟弟還俗不可。弟弟拗不過兄長,但又不想還俗,加上自慚形穢,就上吊去了。佛得知此事,前來阻止,並勸慰莎伽陀及教他念:「掃帚掃心地,自淨其意,心地掃盡,自然可開悟。」可是莎伽陀記憶力太差,記得「掃」字,又忘了「帚」字。然而佛卻不厭其煩的為他重複述說。莎伽陀連念數遍,念念複念而霍然開悟!
在座聽法的人相信會比他聰明的多,不要說掃帚兩個字,即使是四個字也能一聽便記得,念「阿彌陀佛」更是容易非常,可是我們怎麽還未能開悟?尊者雖然比我們「笨」,「開悟」卻比我們快。那是因為尊者曾於宿世中,供養三世一切佛,長養善根,故根機深厚。現在為應機教化眾生而故意現一個愚蠢相,為眾生作一個榜樣。眾生見他如此愚蠢,尚且能開悟,自己要比他聰明多了,開悟的機會一定很多,於是精勤修道。
莎伽陀過去生中,自以為聰明,雖懂微妙法理,卻不願為眾生說法,此為慳法,不作法布施,故今生得愚癡果報。不希望他人聰明,自己會變得更不聰明,所幸他曾深種善根,故還有開智慧的一天。我們學佛已久,卻久久未能開悟,因為往昔未曾供養三寶及三世一切佛。此可譬為在栽種一棵樹時,若能根深蒂固,此樹必能枝葉茂盛。相反的,若在當初根不紮實,往後枝葉必定稀疏乾枯而凋落。因此,人要多種善根,做諸善事,功德圓滿時,自然能開悟。人要福慧雙修,一麵修行,另一麵也要行善,切勿慳法,懂一句就要說一句,要躬行實踐,以身作則。所謂:「摩訶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顯各。」菩提薩埵不管他人毛病過錯,不論他人是非。我們不要盡給他人洗衣服,反而忽略自己的髒衣服。是故解行並用才是真修行,功德才能圓滿。慳法是修行中之大障礙,果報不隻是愚癡,還會得啞吧之果報,不但掃、帚二字記不得,連說的機會也沒有了,這有多苦!開悟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以上所說諸位羅漢,皆代表千二百羅漢。他們皆得無上正等正覺,都同一名號,為普明佛。這時唯恐眾生不明白,佛陀悲心切切的以偈頌而言。
憍陳如比丘當見無量佛過阿僧隻劫乃成等正覺
常放大光明具足諸神通名聞遍十方一切之所敬
常說無上道故號為普明其國土清淨菩薩皆勇猛
鹹升妙樓閣遊諸十方國以無上供具奉獻於諸佛
作是供養已心懷大歡喜須臾還本國有如是神力
憍陳如比丘,於來世當親見無量諸佛,承事供養,過無數劫後乃成佛道。常放光明智慧,圓滿具足諸神通,佛名遍滿十方界,一切眾生所歸敬,常說無上甚深微妙法,如慧光普放,是以名普明。在這個清淨國土,菩薩們皆勇猛精進,鹹昇妙樓閣,得最微妙道品,到十方國土遊觀,修諸功德,以七寶供具等奉獻諸佛。作如是供養已,內心暢悅,生大歡喜,片刻間還本國土,因有種種神力所致。
佛壽六萬劫正法住倍壽像法複倍是法滅天人憂
其五百比丘次第當作佛同號曰普明轉次而授記
我滅度之後某甲當作佛其所化世間亦如我今日
國土之嚴淨及諸神通力菩薩聲聞眾正法及像法
壽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說迦葉汝已知五百自在者
餘諸聲聞眾亦當複如是其不在此會汝當為宣說
佛之應身壽命為六萬劫,正法住世是十二萬劫,而像法是二十四萬劫。若法滅時天人皆憂愁。五百尊者,轉次授記,佛滅度之後,互相輾轉,次第當作佛,都是名普明如來。其所化世間(其補處),如現在的娑婆世界,但國內嚴淨,及種種神通自在變化之力。菩薩、聲聞眾等,正法及像法,壽命劫多少,如同普明如來國土正等無異,皆如上所說。迦葉,你已知我為五百羅漢授記,亦即為餘諸聲聞眾——千二百者授記,若今日有不在場者,你應當為之宣說。
爾時五百阿羅漢。於佛前得授記已。歡喜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麵禮足。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世尊。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是時親友。官事當行。以無價寶珠係其衣裏。與之而去。其人醉臥都不覺知。起已。遊行。到於他國。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艱難。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
五百尊者,於佛前得授已,非常歡喜,從座而起,到佛前頭麵頂禮,懺悔自責。能知悔過自責者,是聖賢之所為,不知悔過者就是愚癡的行為。羅漢們自責以住得少為足,未得究竟涅盤,卻自謂已得。上不知有佛道可成,下不知有眾生可度。隻知自在安樂,什麽也不管。現在方知以往全是錯的,都是無智者之所為,今乃知我等修行,合應證得如來所有功德智慧。若人自以小乘四果為究竟涅盤,就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人」譬為自己,「親友家」譬為佛陀。醉酒而臥,「醉」表示為五欲之酒所迷,故昏迷愚蠢,得少為足。這時,佛於此世度完了眾生後就到他國。「官事當行」:觀此緣已盡,應到他方教化眾生,以實相妙理教化眾生,用大乘以教導之。然而其人無大智,隻會沉迷於愚癡醉夢中,倒臥不起,不聞大乘法。在稍為清醒時,知道要求法,於是到他國去,行小乘法。為衣食故,求學小乘,如寒求衣,如饑求食,甚為艱難困苦,遍處乞索,不能自安,在小乘中,得少許境界,就自以為是,更不前進。
於後親友會遇見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樂五欲自恣。於某年日月。以無價寶珠係汝衣裏。今故現在。而汝不知。勤苦憂惱以求自活。甚為癡也。汝今可以此寶。貿易所須。常可如意。無所乏短。佛亦如是。為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心。而尋廢忘。不知不覺。既得阿羅漢道。自謂滅度。資生艱難。得少為足。一切智願。猶在不失。今者世尊覺悟我等。作如是言。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滅。我久令汝等種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盤相。而汝謂為實得滅度。
於是,「親友」重遇見之——喻為今靈鷲山中,師徒相遇,佛驚歎言:你這大丈夫,為什麽為了求索衣食而枉受艱難?為什麽變得那麽窮?因為你們得少為足,不知上求佛果,下度眾生,隻知做一個自了漢就算了。以前我想令你們得安樂,五欲自恣,即色聲香味觸皆圓滿,亦即五根五力的圓滿,故以大乘法教化眾生。隻是你們不知「衣內係有寶珠」,隻知求小乘而枉受勤苦憂惱,好像一般人為生活而奔波勞碌,以求自活,便以為足,這是太愚癡。現應修大乘法,因為你們「衣內之寶珠」未曾失去,換言之,佛性仍舊存在,若修大乘法,可得應得之果位,常可如意,不再貧窮。
佛亦如我們之親友,以往為妙光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慧之心,但是我們久不接近菩薩,不知不覺將大乘法遺忘,隻知在五欲上用功夫,背覺合塵,還自謂已得無上道。阿羅漢之小乘果位,如生活窮困之人,得一點就很滿足。幸好以前曾發大願,一切智願猶在不失,現在得遇大覺世尊而覺悟我等之迷蒙。若人在往昔普發過大願,今生因緣會遇時,亦會發大願,即種下大乘種子。一如現在之羅漢,往昔雖然曾發大願,但因時間太久,心性迷惑了,不知進退,自困其內,憂惱不已,幸遇良師——大覺如來,使彼等反迷歸覺自識家珍。
諸比丘,你們現在所證無學之果,隻是小乘,非實在滅度。我從久劫來令汝等種佛之善根,以方便權巧,示現有餘涅盤相,但是汝等卻誤以為是究竟寂滅。
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爾時阿若憍陳如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聞無上安隱授記聲歡喜未曾有禮無量智佛
今於世尊前自悔諸過咎於無量佛寶得少涅盤分
如無智慧人便自以為足
世尊!我等今者乃知自身本是菩薩,得受無上正等正覺,得以傳授記別作佛因緣,是從所未有,故歡喜不已。當爾之時,憍陳如對佛言:「我等得聞無上菩提,念心安隱,授佛記聲,歡喜信受,得未曾有。現於佛前,生大懺悔心,自悔執小,迷昧大乘,引為自咎。得少分有餘涅盤就自以為足,與無智愚人無異。」
譬如貧窮人往至親友家其家甚大富具設諸肴膳
以無價寶珠係著內衣裏默與而舍去時臥不覺知
是人既已起遊行詣他國求衣食自濟資生甚艱難
得少便為足更不願好者不覺內衣裏有無價寶珠
「譬如貧窮人,往至親友家」:貧窮人譬如為眾生;大富親友譬如為佛陀。眾生皈依佛,如同窮人到富厚親友家。其家甚大富有,具設諸肴膳——譬如禪悅食、法喜食。後來親友因事外出而以無價大乘法給予窮人,就舍之而去,教化其他眾生。但「窮人」一向不知自求上進,不知大乘為無價之寶,而「臥不覺知」。醉醒後,稍為有知覺時,發心修行,名為「起」。但是忘大乘而修習小乘,如遊他國。小乘阿羅漢果,非究竟涅盤,如彼窮人,乞食自濟,資生之具,甚是艱難。不求佛道,得少為足,不知自性內本已有大乘之種子。
與珠之親友後見此貧人苦切責之已示以所係珠
貧人見此珠其心大歡喜富有諸財物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世尊於長夜常湣見教化令種無上願
我等無智故不覺亦不知得少涅盤分自足不求餘
今佛覺悟我言非實滅度得佛無上慧爾乃為真滅
我今從佛聞授記莊嚴事乃轉次受決身心遍歡喜
佛為眾生說無上甚深大乘法門,但眾生因根機鈍而不為意。譬如一人,為了使他開大智而說成佛之法門,但此人未能全信也不明了深義,時間一久,漸漸背道而馳,舍大乘而求小乘法,或者去印度,或者到泰國、緬甸、錫蘭、尼泊爾及巴基斯坦等地,找來找去,倍複窮困。此為舍本逐末,舍近求遠。幸重遇良師,苦口婆心,深切責此貧人。「嗬責」,乃佛菩薩慈悲之表現。目的令其發回小向大之心,舍權就實,入一佛乘。
佛陀悟道後,本應先說法華等大乘法,唯獨眾生蠢鈍,不能接受,故先說三藏、方等經,續而說般若,漸次入圓頓教,嗬小歎大。開權顯實,為實施權——此即「苦切責己」。「示以所係珠」:示以本已具有之佛性,使之明了應修大乘法門,如聲聞人,得見佛性,如貧得寶,歡喜信受。若人能明了及實踐大乘法,即是最富裕之人,有佛法於心中。「富有諸財物,五欲而自恣」:色聲香味觸,無非三昧,隨緣應用,廣大自在,得不可思議之神通妙用。如人要色就有色,要聲就有聲,乃至於香、味、觸,亦複如是。這不是很妙嗎?「財色名食睡」悉皆圓滿具足,好像初祖摩訶迦葉入定於雞足山內,這不是「長睡」嗎?「睡」幾千年不算長,幾萬年也一眨眼而過。「食」,法界內有最美好的食物。「名」,能得人所不能得之名。要「財」時,隻要隨意伸手一抓,就能得到。
我等亦如貧人無異,背覺合塵,如在長夜。世尊湣見,常起教化,令我等種無上菩提廣大之願。但我等無智慧,不知往昔曾發之願,亦不覺知本有之佛性,得少許不生不滅之樂,而自滿足不求大乘法門。現在聽聞佛言,方覺悟此非究竟,隻是中道之「化城」,非真實滅度。唯有得佛智,才是究竟寂滅。佛給我們授記成佛後,方知大乘為無上正遍知覺,此國土之莊嚴,非凡非濁、殊勝之事,及轉次授記,使我們身心遍體歡喜。
求佛法者,需要具備忍耐,不畏艱難困苦之條件所阻,方能有所成就。
有人說「五欲自恣」太微妙,我為了得此「境界」而發心。你錯了!若人為了五欲而發此心,不久以後將會墮入地獄。這是錯用心,求五欲者,其心不正,必入魔道,做魔王眷屬。大乘法乃為舍欲、斷欲、無欲而發菩提心,以上所說之「五欲自恣」,隻不過是一種比喻,形容一種大權菩薩自在神通力之表現。凡有大乘根性的菩提薩埵都不會稀罕這種「安樂」,不執此境,名為善境,若執此境,則為魔境。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要成就佛道者,則必須先斷婬欲,欲是苦根,否則是顛倒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