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第三卷 第十三章 識本虛妄說</strong>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


    阿難識性無源。因於六種根塵妄出。汝今遍觀此會聖眾。用目循曆其目周視。但如鏡中無別分析。汝識於中次第標指。此是文殊此富樓那。此目幹連此須菩提此舍利弗。此識了知為生於見。為生於相為生虛空。為無所因突然而出。阿難若汝識性生於見中。如無明暗及與色空。四種必無元無汝見。見性尚無從何發識。若汝識性生於相中。不從見生。既不見明亦不見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彼相尚無識從何發。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辯。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非同無有非同物。縱發汝識欲何分別。若無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汝更細詳微細詳審。見托汝睛相椎前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如是識緣因何所出。識動見澄非和非合。聞聽覺知亦複如是。不應識緣無從自出。若此識心本無所從。當知了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心麁浮。不悟見聞。發明了知本如來藏。汝應觀此六處識心。為同為異為空為有。為非同異為非空有。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虛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蒙佛如來微妙開示。身心蕩然得無罣礙。是諸大眾。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掌中所持葉物。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圓含裹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禮佛合掌得未曾有。於如來前說偈讚佛。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祇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恒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囉心無動轉


    分析完了外界四大、空大和作為感受器的見大,這六大之後,佛緊接著開始分析起了至關重要的識大,以完成識別的圓環。


    佛說:“阿難,所謂的識大,本身也是無根無基,沒有任何源頭的,因為識大,其實也隻是在六種虛妄根塵的顯現中,顯現出來的虛妄幻相而已。”


    “阿難,你且環視整個會場一周,看看這所有的在場大眾,當你用眼睛一個接一個地看過去的時候,眼睛僅僅就像鏡子一樣地,顯示出來了各人的形體影像而已,而你所謂的眼識,在會在這個過程中,針對每一個影像,去判斷到底是誰:從而會說,這是文殊菩薩,這是富樓那,這是目犍連,那是須菩提,那是舍利弗。”


    “阿難就你看來,你所謂的這個眼識,到底是來自於見?是來自於色相?還是來自於虛空?還是根本就沒有任何原因和理由,突然就不知道怎麽地出現了?”


    “阿難,如果說你的眼識,來自於你的見,那麽在沒有光明、黑暗、色相和空相這四種塵相的前提下,你連所謂的見性,都建立不起來,更何談眼識的建立呢?!因此說,眼識來自於見的說法,並不成立。”


    “如果說你的眼識,來自於外界塵相,而不是來自於你的見,那也就是說你既看不到光明,也看不到黑暗,光明和黑暗都看不到,那豈不是毫無色相的空相了嗎?這個時候的空相,連可以被看到的色相都沒有,更談不上能夠識別色相的眼識的建立了。因此說,眼識來自於塵相的說法,也不成立。”


    “如果說你的眼識,來自於虛空,既不從塵相中來,也不從見性中來,因為不從見性中來,因此就不可能產生分辨能力,也就是說根本就分不清楚光明、黑暗,也分不清色相和空相;因為不從塵相中來,那也就是沒有了可以被看、被覺知的對象,根本就建立不起來任何的見聞覺知。在這種情況下,空也就不是空空如也了,有也就不是有事物存在了,這種怪異的景象,就算是你能夠建立眼識,又該如何進行分辨呢?! 因此說,眼識來自於虛空的說法,還是不成立。”


    “那麽是不是眼識,是突然之間,不知道從哪裏出來的呢?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麽當你看著太陽的時候,不會作出你看到月亮的判斷呢?因此說,眼識無根無具,突然蹦出來的說法,更不成立。”


    “在這樣的情況下,阿難,你好好地仔細思維和分析一下,你的所謂的見性,一定要依賴於你的眼睛才能夠成立,而眼睛更是要對著外境,采集了外境的信息,才能建立起你的見性;當外界有可以被觀察到的有具體形象大小的事物時,才會真正建立起來所謂的見性;當外界根本就沒有可以被觀察的具體形狀顏色大小的時候,見性也是成立不了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所謂的眼識,又是如何成立的呢?又是如何存在的呢?”


    “阿難,當你所謂的眼識功能發動的時候,一定是有了清晰的見性成立在先,而這個時候,根本就談不上和合不合和;耳識和聞性、鼻識和嗅性、舌識和味性、身識和觸性、意識和思維等等,都是同樣的道理。因此說,所謂的識大,並不可能毫無根源地突然蹦出來。”


    “經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所謂的識,並沒有一個真正的產生來源,從而也就可以知道,所謂的見聞覺知等種種識,全部都是本來圓滿遍布,毫無真正產生來源的性質,不但識大如此,見大等根大如此,地水火風空大全部都是如此,也就是說,所謂的七大,全部都是如此,全部都是本來圓滿、本來遍布法界、本來清淨的如來藏、菩提真心的虛妄幻相,從來不會有什麽產生、發展、衰敗和消亡。”


    “阿難,你一直以來,都是心浮氣躁,性格潦草,思維粗浮,從來沒有把你所聽聞的佛法,深入地分析思維進去,也就根本不能夠知道,所有這些所謂的七大,全部都是本來清淨如來藏的虛妄幻相。”


    “所以阿難,你就應當仔細下功夫,去分析思維上述這六處以及識大,去分析他們到底是同是異?是空是有?是非異同?是非空有?”


    “阿難,你到現在還不明白,在你的如來藏、真心、本來當中,所幻變出來的識心,其本質還是覺了之性,本來幻變出來的覺了之性,其本質也脫離不了識心之相,不論識心之相、覺了相,這個如來藏,這個菩提真心,卻永遠都是清淨的,原始的,本來的,從來都是遍布了整個法界的,甚至可以說可以含吐十方,可是,你能夠為這個識心,描述出來一個明明白白的地方和場所的範圍界定嗎?”


    “這個如來藏,這個菩提真心,因所有眾生的妄心,應所有眾生的虛妄認知能力,遵循著所有眾生的虛妄業力而出現。阿難,就好像你的識心,能夠遍布整個法界一樣,可是,在不明白本來真心的時候,識心也就被錯誤地當成了因緣所生,或者自然存在。所有的這些錯誤,其實全部都是眾生自己虛妄的心意識,胡亂進行分別判斷而產生的,其實所有的這些認知,全部都是假立的名詞而已,並不具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楞嚴經》進展到這裏,就已經完全打破了所有的心物兩方麵的假立名相,尤其是七大的分析,更是非常清楚地形成了這個結論。


    其實,在佛分析每一個大種的時候,第一句話,都點睛地講明了大種的本質:比如說:“火性無我寄於諸緣”、“水性不定流息無恒”、“風性無體動靜不常”、“空性無形因色顯發”、“見覺無知因色空有”、“識性無源,因於六種根塵妄出”等等。


    可是很多人在讀經的時候,輕易地就放過了這些點睛之語,而是注意到了分析過程中的一些文字,從而就會錯誤地認為佛在這裏還是承認了大種的真實存在,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如何構成世界。這其實是一種誤解,還是屬於斷章取義,沒有通讀的過失。


    至此為止,阿難心中的那麽多疑問,那麽多的顛倒了層次的名詞,基本上都得到了解決。不但阿難,就連其他人,也都在佛這麽苦口婆心的分析開示之下,打破了一直以來被緊緊纏縛著的身心,一下子好像虛空粉碎了一樣,感覺到沒有任何的羈絆了。


    同時,在座的左右的大眾,也都明白了原來自己的本心,其實本來就是遍滿十方的,也同時明白了原來十方世界,本來就是空性,本來就是沒有任何掛礙,本來也就是充滿了各種幻變的。也都明白了原來十方虛空,和自己手掌中的樹葉、東西,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也都明白了,原來一切世間的一切事物,全部都是本來清淨、菩提真心的虛妄幻相。而所謂的自己的心精,也能遍滿十方,包含十方,吞吐十方。


    反觀自己這個父母所生的肉身,就好像無邊無際的十方虛空,那一個小小的微塵一樣,若存若忘,似有還無;也好像廣袤無比的大海之中,一個小小的水泡一樣,隨起隨滅,毫無依仗。


    所有大眾全部都清清楚楚地明白了自己的本來清淨的如來藏、菩提真心,可以說是常住不滅的。大家都非常歡喜地上前合掌禮佛,感謝佛讓自己明白了之前所不明白的真理。


    大家以阿難為代表,用這麽一個偈語來對佛進行禮讚,同時發出了宏大的誓願: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曆僧祇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恒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眾生未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


    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


    爍迦囉心無動轉


    最清淨最核心無可辯駁的,


    首楞嚴王,實在是稀有難得,


    幫助我消除了多劫以來的顛倒錯誤認知,


    讓我可以不經過三大阿僧祗劫就可以證得法身,


    祈願在我今天得到如此珍寶成為法王的時候,


    還能夠去度化恒河沙一樣數量的無邊眾生,


    我將此最深刻的發心,完全地在微塵一樣多的刹土中去實現,


    如此才算得上是真正地報答了佛的恩德,


    請佛為我這個發心作證明,


    我願意帶頭進入充滿了濁惡的佛法難行的世間,


    如果還有一個眾生沒有證得究竟的佛果,


    我也就一直不涅槃,一直都要度化他,


    佛是大慈大悲大雄大力者,


    希望佛能夠讓我的見地更加純淨,沒有絲毫的細微疑惑,


    祈願我能夠在佛的引導之下,盡快地證得無上菩提覺悟,


    然後能夠在十方世界,坐道場,轉法輪,


    就算虛空都能夠消亡,


    我這個誓願都會堅固,毫不動搖,毫不退轉。


    恭喜阿難!終於進步了!終於真正有收獲了!


    至此,第三卷的內容結束,敬請期待第四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楞嚴經的秘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楞嚴經的秘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