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第一卷 第七章 阿難的回答,終於引出首楞嚴!</strong>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


    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花眼亦在佛麵。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秖在我麵。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今祇陀林實在堂外。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阿難對於佛所提出的“心目何所在”的問題,潛意識中感覺到可能並不是那麽簡單,因此在回答的時候,不但把所有眾生都拉來陪綁,甚至還挑戰性地把釋迦牟尼佛也拉了進來,他回答說:“佛啊!據我所知,一切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眾生,不管是十種異生中的那一個,全部都有一個識心在身體裏頭;而我所能夠看到的眼睛,就連佛也是一樣,你的猶如青色蓮花一樣的眼睛也都是在你的臉上。因此我說:作為眼睛這樣的根,這樣的器官,存在於我的臉上,而我的心則在我的身體內部。”


    阿難在這裏所提到的十種異生,是佛對於所有眾生形態的一種歸納,在佛經過觀察和分析歸納後認為,一切眾生,都不外乎屬於這十種生命形式:一卵生,經過父母親代產卵形成生命,而後孵化出殼才能真正成為獨立生活個體之類,比如雞鴨等;二胎生,在父母親代精卵會遇形成生命後,需要在母體子宮內成胎孕育至形態基本完整才出生之類,比如馬牛等;三濕生,在溫暖濕潤之地才能夠完成出生成長之類,如蚊蠅等;上述三類,都是需要父母親代的結合才能產生下一代;四化生,沒有任何依托,毫無憑借地,突然在業力的作用下出生,如地獄眾生、天界眾生等;五有色生,這裏專指色界四禪天之眾生;六無色生,這裏專指無色界四空處之眾生;七有想生,這裏專指三界九地中除第四禪無想天之眾生外,其餘一切之眾生;八無想生,這裏專指無想天之眾生;九非有想生與十非無想生,則指的是非想非非想處之鍾聲。為什麽叫做異生呢?因為所有的眾生,都不斷地造著各種各樣的業,然後在各自業力的作用下,領受各種不同的異熟果報,每一個眾生都各有差異,因此稱作異生。十種異生,也就代表了所有眾生的意思。


    其實,現在我們看來,佛所說的這種對生命形式的劃分,具有時代的局限性,並不是絕對的截然科學劃分。比如說,蚊蠅,它們在父母親代交合產卵,開始具有了個體的生命,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應該是屬於卵生,雖然這個卵,並沒有雞蛋鴨蛋那樣明顯的大小個頭,和相對比較堅硬的蛋殼;然後在合適的溫度和水分的滋潤孵化下,破卵而出的,並不是蚊蠅,而是他們的幼蟲,需要在水池或者糞坑中不斷成長,然後從一個蟲子的樣子,蛹化,之後再破蛹而出,才能夠成為成蟲,也就是我們所厭惡的蚊子和蒼蠅,從這個樣子變化的方麵來說,似乎也可以歸為化生。用我們人來分析,情況就更加複雜了:人的父母親代,首先是產生了精卵細胞,兩者在合適的溫度和溫潤環境下結合後,形成的受精卵,就已經開始了獨立生命了,這好像有卵生的意思;但是這個受精卵離開了母體卻不能存活,因此要在母親的子宮內在胎胞的保護下,在羊水的包圍中,逐漸發育成為一個胎兒,這又有濕生的意思了;因為在胎兒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剛開始的每一個胎兒,全部都是男女兩套生殖器官同時完整具備的,到了一定的時候,才在基因的作用下,其中一個性別的生殖器官才會退化,從而讓這個胎兒具有純潔的性別,當然過程中還有鰓和尾巴的出現和退化,這些又是化生的意思了(如果退化過渡,或者不完整,就會造成性發育異常,石女、兩性畸形等);最後在足月之後,從母胎出生出來,這絕對又是胎生了。


    因此說,我們在閱讀佛經的時候,不能先入為主地認為佛所說的一切全部都是絕對的真理,連一個字都不能改變;而是應該考慮到佛在世的時候,整個印度的文化和科技水平,來分析佛所說的話語,如何用我們現代人的思維去領會。當然,在當時的情況下,佛對於整個人類和周圍環境乃至宇宙空間的認識,絕對是最頂尖的,無人能比的。(或者換一句話來說,我們可以認為佛是根據當時自己所處的時代背景,講授基本上能夠被當時的人們所能夠接受的道理和修法,在一定的時候,適當地提高一下而已,這也是屬於隨緣應化、觀機度教嘛!)但憑佛把所有眾生都擺在了一個絕對平等的位置上門,說他們都是含靈,都是有情,都是眾生,都可以成佛,就已經完全說明,佛真正的是一個大成就者,是人天中最尊貴者。


    在阿難的回答中,所有的眾生,心都在身體內部,而眼睛都在臉上。這不對嗎?誰敢說我的眼睛在桌子上,在空中,反正就是不在我的臉上?!是我的心,那當然隻能屬於我,而屬於我的,必然不會離開我,況且是我的心呢,當然就在我的身體裏嘍。這樣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麽問題。我想大家也會認為阿難的這個答案合情合理。


    可是,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出來過,佛的問題,是一個很大很深的坑,這個坑,可以裝下所有的眾生。這個坑就是:心、目的概念。


    首先,心和目這種概念,在佛的究竟意義上的見地中,僅僅是個名詞而已,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心和所謂的目,如來說心,即非心,是名心;如來說目,即非目,是名目。在佛的究竟意義上的心和目,不存在任何的實法,隻是為了方麵交流和溝通,而說有心存在,有目存在。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佛的這個問題,根本就不用回答,直接棒喝喝茶去即可。


    可是阿難並不明白這個道理,而佛也不指望阿難明白了這個道理,因此,在佛的這個問題中,是假設了這個名詞概念所對應的存在,看看阿難是否在降低了要求的情況下,跟得上來。


    可從阿難地回答中,我們非常明確的知道,阿難真的是差得很遠,他甚至都沒有把心和如來藏、阿賴耶、第八識等建立聯係,也沒有和末那、六根識等聯係起來,而是直接把心和眼睛當成了活生生的人體結構的一部分。因此,他通過自己的觀察和體會,直接回答了眼睛在臉上,心在身體內。也就是說,在阿難的實際中,他對心恰恰是最迷糊的,他那麽多年的多聞,根本一點兒作用都沒有發揮出來。


    佛聽了阿難的回答,暗道:“果然不出我所料,這小子啥都不知道。我還是得慢慢引導他。”佛就對阿難說:“阿難,你現在正坐在講法堂中,那麽你說一下,花園樹林在那裏?”阿難心想:“佛今天是怎麽啦?怎麽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的,剛剛問我眼睛在那裏,現在又問我樹林在哪裏?這麽簡單的問題,把我當成三歲小孩子了。”心中雖然這麽想,但阿難還是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我和佛,以及這麽多的大眾,現在都在這個精美的精舍講堂中,這個講堂位於祗樹給孤獨園中,那些樹木就在精舍講堂之外。”


    佛又問他:“那麽,阿難,你在這個精舍中,往外望出去的話,首先看到的是什麽?”阿難回答說:“因為我在精舍之中,因此當我向外望去的時候,最先看到的是佛威嚴的身體,然後看見了各位在座者,然後才看見了精舍外麵的樹林。”


    佛接著問阿難:“阿難,你能夠看到樹林,到底你是怎麽看到的?因為什麽才看見的?”阿難回答說:“當然是因為這個講堂的窗戶打開著,因此我才能坐在講堂裏麵,也能遠遠地看見外麵的樹林啊!”


    經過這幾個往來的問答,佛已經徹底清楚了阿難的問題根源,並且已經把坑挖得更深了一些。為了給阿難一些安慰,佛先沒有對阿難上述這些答案給與評論,而是伸出手來,在阿難的光頭上慈愛地撫摸著。這個撫摸,隱含的意思,就是阿難的回答我不滿意,但是阿難實在是所有眾生的代表啊,雖然他們什麽都不懂,作為佛,還是要盡量引導他們解脫,不能讓他們產生失望自卑的心理,摩摩頂,安慰安慰,加油啊,阿難!


    可是,在我們一些人的心中,對摩頂,簡直有著條件反射般的羨慕,哎呀!那是佛啊,佛給阿難摩頂了,佛給阿難灌頂了,阿難這下子可是得到好處了,他會不會馬上就變得不一樣了呀?大家不要覺得我這是在聳人聽聞,的確有很多漢族人,對於被藏傳佛教上師摩頂,抱有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情感,認為通過這個動作,可以達到很多目的,比如說一下子增加智慧,增加福氣,以後不再倒黴,不再生病,甚至功力大漲,一下子可以開天眼,見神見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實,摩頂這個動作,僅僅是上位者對下位者表示喜愛,或者安慰,或者鼓勵,或者容忍,或者假意懲罰的一種傳統動作,就向漢族人老人拍拍小孩子的頭,長輩拍拍年輕人的肩膀一樣,不要產生神秘感。


    佛在給與阿難安慰後,就對阿難和在座的所有人說:“剛才阿難不是希望我能夠講講十方佛最初成佛方便的嘛,經過我對阿難那幾個問題的了解,我發現阿難的反應,和你們大家的反應,實在不容樂觀。接下來,我就要把最秘密的法門告訴大家,這個法門,是一種三摩提,是一種三昧,一種定,而這種定,名字就叫做‘大佛頂首楞嚴王’;通過修習這種定,就可以圓滿具足一切所應修行的動作,也就是說隻要修習了這種定,就不用再做別的什麽修行行為了。因為這種定,本身就是十方如來最為殊勝、至高無上、超越了其他所有法門的修行道路。你們可要仔細跟隨我的開示,聽下去。”


    佛在這段話中,透露出來一個非常珍貴的信息,那就是雖然佛說了很多的修行法門,所謂的苦集滅道四聖諦、六度萬行等一切法門,其實都比不上今天所要宣講的首楞嚴;這個首楞嚴,已經含攝了所有的修行方法和效力,甚至更要殊勝。隻要能夠深入這個法門,把這個法門走到究竟,就一定能夠像十方如來一樣成為圓滿佛陀。


    另外,從下文中的整個開示過程中,我們可以知道,佛所認為的最秘密、最殊勝的法門,其實還是要通過反複的論辯思維才能確認的,而這個論辯思維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定的過程,沒有一個不思不想傻傻地枯坐的一個定。因此,千萬不要走上了枯坐頑空之定,以免沉淪愚癡難以解脫;同時最高深的法門,當然不是那些燒香磕頭所能夠比擬的,也不是整天嘴裏嗚隆嗚隆念個不停就是學佛了。最直接的,就是按照佛將要進行的思辨過程,跟隨著,深入下去就是了。


    眾人聽到佛將要將十方如來最核心的機密在這裏講述,都安安靜靜地等著佛正式開始這個千載難逢的開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楞嚴經的秘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楞嚴經的秘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