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56集</strong>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九麵倒數第四行:


    【複次龍王,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這是口業裏頭第四類。口業是無量無邊,佛教導我們,把它歸納為四大類。這四大類非常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透徹的理解,要認真努力去修學。在十善業道裏頭,佛給我們排列的順序是:身三、口四、意三,按照身口意來說的。但是在《無量壽經》裏麵諸位都念到,佛教導我們修十善業,他是把口業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口業」就是總說這個四段: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善護口業。「善護口業」的果德,就是「不譏他過」,這個「他」不完全指人,它是把人事物都包含在其中,它的範圍非常非常之大。這裏頭的深義,我們一定要細心去參究。


    所以學佛從哪裏下手?從「善護口業」下手,其次再「善護身業」、「善護意業」;這是中下根性的人循序漸進,這是漸教。如果是頓教的話,它就不是這個順序。頓教第一個是「善護意業」,這個就頓了。意清淨了,身口哪有不清淨的?所以頓教是從意業下手,漸教是從口業下手,這是佛教化眾生的方法,我們要能體會。我們體會得,也就懂得怎樣去幫助別人。


    佛法如是,世法又何嚐不如是?中國古聖先賢,像司馬光,自己修學跟幫助別人;人家問:「學問德行從哪裏開始」?他跟人家講「從不妄語始」。這跟佛的意思完全相同。要知道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接觸的大眾、群眾,決定是中下根性的人多。德行的成就沒有別的,真誠。真誠就是佛;離開真誠,你就離開佛了。不是說我每天跟在佛身邊,每天圍繞著佛像,那算不算親近佛?不算親近。遠離佛,根本不跟佛在一起,內心真誠,你就實際上天天跟佛在一起,時時刻刻沒離開,這個道理要懂。


    今天這一科,『綺語』。什麽叫「綺語」?這是從比喻上說的。「綺」,是我們中國人所講的綾羅綢緞這一類的,非常華麗,人見人愛。由此可知,綺語就是花言巧語,大眾很喜歡聽,可是內容不善。如果我們用現前社會的一些比喻,大家就了解。電影每一個人都喜歡看,電視每一個人都喜歡看,歌舞、音樂、繪畫,今天講的文藝,綺語是包括整個的文藝。哪個不愛?但是這裏麵的內容不善,內容教人貪瞋癡慢,教人殺盜婬妄,內容跟十善完全是相背的,表達,用現在的話來說,高度的文藝。這還得了?


    今天整個世界,這個社會是綺語的社會。這個影響的麵,太大了;影響的力,太深了。自古以來文化的起源,就從這裏起的。古老的時代,文明的發端是歌謠。我們現在這個世間還有很少數沒有開化的這些民族,我們現在稱之為「土著」,沒有跟外界社會接觸的,他們沒有文化,他們喜歡唱歌,他們也會跳舞。所以歌舞是文化的根源。中國在過去,古聖先王這些人很聰明,真有智慧,所以對於歌舞,無論在形式、在內容,都知道加以防範,用它來提倡正麵的教學,這個功德就大了。


    佛也用這個方法來教化眾生。佛門裏麵重視儀規、重視音樂,佛家講的「梵音」、「梵唄」。但是晚近這一兩百年當中,佛教裏頭沒有這種人才,音樂藝術的人才沒有了,沒有人教,沒有人提倡。再看看基督教、天主教,他們非常重視,他們宣揚的成就超過佛法有道理,樂教。這個「樂」,包括歌。佛法不是不重視,缺乏這一方麵的人才。過去學佛的人,拘束在戒律裏麵,造成了很多障礙。這個障礙的形成,是不能夠深解義趣。也就是說,我們對於佛的經論接觸得太少,了解得太少,深度不夠,所以不曉得怎麽個作法,造成佛法在末法時期弘傳的障礙,弘揚跟宣傳。


    諸位在《大藏經》裏麵,看到《歸元鏡》這本書。這本書我們現在把它翻印出來,印了好幾次。是劇本,用昆曲的方法來表演,用平劇的方法來表演。但是今天昆劇跟平劇,一般人也看不懂了。這個文化水平確實降低了,我們要從中國古籍來看,確實是一代不如一代。現在大家看的是電視連續劇,平劇看不懂了。但是古人這個作法,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佛法宣揚方麵,應當要走向舞台,要去表演。表演的內容,佛法實在講,太豐富了,所有經典都能夠把它寫成故事。


    《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個內容多豐富、多好。有這種天分的人,希望他把這一部經寫成連續劇。每一參是一個單元,當然這個單元裏麵內容有長短不一樣,短的也能夠編寫五六個劇本,一個星期播完,長的可以能播一個月。用這種方法去弘法,比我們講經效果不知道收多少倍。我們講得口幹舌燥,沒有幾個人聽懂;舞台上一表演,這個效果多大。所以我們要利用現前的高科技,要把佛法轉型。


    最近我們在香港建立一個小道常香港那邊居士發心,買了一層樓送給我,三千呎。他們那邊計算麵積跟新加坡一樣,平方英呎。三千平方英呎在台灣還不到一百坪,一百坪是三千六百呎,三十六呎是台灣的一坪。大概也有七、八十坪。那邊同修現在在裝修,前天還打電話給我,要請佛像。我說:「一律不要佛像,教人進到這個地方,不要感覺得這是佛教的道常」他問:「怎麽做?」「完全用電視台攝影棚的作法。一進去,這是電視台的攝影棚。佛像有幾尊,放在櫥櫃裏麵,用的時候搬出來,搬到這裏來做道具。不供佛像,完全用現代藝術將佛法表達出去。」


    綺語不是不好,人人愛聽,人人歡喜。內容!孔老夫子很慈悲,刪《詩書》。「刪」是什麽?誤導眾生的地方,他把它刪除。刪的標準,《論語》裏頭說得好:「思無邪。」我們所讀的《詩三百》,這是古時候的詩篇、詩歌、歌謠,三百篇,孔老夫子把它搜集起來,審查鑒定:「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也就是佛在這部經上告訴我們的,「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那就好了。如果我們能夠編出現代的連續電視廣播劇,遵守孔老夫子指導的原則「思無邪」,孔老夫子用三個字,《十善業道經》裏麵文字多,「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它說了這麽多,夫子隻說三個字,這樣才能夠教化眾生。


    可是我們看看現前這個社會,報紙,特別是報紙的一些副刊,內容教仁義道德的少。電影、電視、戲劇、歌舞,教的是什麽?我們仔細去想想都知道了,都是教人做不善,都是教人爭利、縱欲。總起來說,這還得了?人人都爭利,到最後演變,決定是流血戰爭。孟夫子講得好:「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你這個國家,從國家領導人到底下的小民,個個都爭利,爭權奪利,這國家就危了,社會就動亂了,國家危亡。今天是全世界上下交征利,這世界危矣。


    所以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在這裏講世界末日,我聽了我相信。世界何以有末日?社會倡導的是爭利、是縱欲,就有世界末日。聖人教導我們的,不僅是佛菩薩,我們看看每一個宗教裏麵的聖人,世出世間大聖大賢,勸導我們寡欲,勸導我們自己生活節儉、忍讓,勸導我們布施供養對別人。哪有爭的?所以聖人之道跟今天社會,恰恰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我們這個世界有沒有救?世界末日能不能緩和?能不能推遲?能不能消除?答案是肯定的。隻要大家能回頭,不競爭。競爭,世間出世間聖賢典籍裏頭都沒有,哪有爭的?聖賢典籍裏麵隻有讓,決定沒有爭。「你要,我完全奉獻給你」,決定不跟人爭。命裏麵有,丟都丟不掉;命裏沒有,求也求不來。


    《了凡四訓》把這個道理、把這個事實真相,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佛跟我們講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教我們自求多福。我們要財富,財富從哪裏來?財富從布施來的;愈施愈多,愈多愈施。決不是為自己,是為社會大眾,是為苦難眾生。我們自己知足常樂,每天三餐飯能飽肚子,衣服能保暖,夠了,還要幹什麽?多餘的要給缺乏的人,要給需要的人,世出世間聖賢這樣教我們的。大聖大賢都教我們「於世無求,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寡欲、知足,知足者常樂。「於人無爭」,絕不和人爭利,名聞利養決定不爭。五欲六塵,這是生活不能離開的,得少為足,不必多求。住房子,住個小小的房子足夠了,收拾也容易。你住個大房子,每天要用多少時間去整理,自找麻煩。幾個人能夠想通多欲苦、競爭苦?自找苦吃。


    所以首先我們要認識綺語,它的內涵是什麽,把它認識清楚。我們可以以這個手法來弘法利生,隻要把內容調整,就正確了。教化眾生一定要曉得現在眾生生的是些什麽病,我們要怎樣去對治它。現在眾生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我們的教法就知道要提倡忠孝,要講仁義。別人對我不義,我對他要義;他對我不仁,我對他要仁。這是教化眾生。他不知道恩德,我們知恩報恩;他不懂得孝順父母,我們孝順父母;他不懂得尊師重道,我們懂得尊師重道。做給社會大眾看,這是表演,人生如戲。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就是當演員,演給大家看,說給大家聽,這就叫做普度眾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善業道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十善業道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