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佛說十善業道經第38集</strong>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晚上,我們去參加回教的母親節,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回來之後我們又參加了一個回教的簡介,在我們「居士林」五樓的佛堂,所以昨天整個下午參加回教的活動。
母親節在現代許多國家地區,都很盛大的來辦這個活動,其實它真正的目的是提倡孝道。昨天他們選出十位模範母親,我們也聽到她們個別的訪問,這十個母親在她子女心目當中都是英雄,都是了不起、偉大的人物,確實在無比艱苦生活當中奮鬥,把兒女撫養成人,而且兒女在社會上都很有成就,很有貢獻。她們的早年生活非常困苦,多半是幫傭,替人家做工,賺一點點錢來撫養子女,任勞任怨。
很可惜就在這個場合當中,沒有更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我們曉得,世界和平、社會安定的基礎是家庭。儒家的教學,你要問儒家到底教人什麽東西?我們可以在《大學》裏麵看得非常清楚,這是儒家教學的總綱領,很有體係的一篇文章,開宗明義就說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孔老夫子一生教學就教這三句,這三句是它的總綱領。自古以來有許多人講解著述,說得很多,可是如果我們要把儒跟佛,甚至於將世間所有宗教的經典綜合起來看,我們對於夫子這三句話就會體驗得更深刻了。
「明明德」,「明德」是名詞,上麵這個「明」是動詞。明德,明是光明,明是智慧。儒家講明德,佛家講本性。佛家說本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相。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相,就是《大學》裏麵所說的「明德」,這正是佛在大經上常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明德」是我們本有的。但是本有的明德現在不明了,這就是佛家講的「無明」。諸位要曉得,無明跟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無明是我們迷了本性,迷了性德,所以就變成無知。儒家教學教什麽?教「明明德」,恢複你的明德,那個「明」是動詞,恢複明德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我們的心性現在不明了。佛教學就教這個,儒家教學也教這個。
昨天晚上我們聽蔡努丁先生介紹回教,回教崇敬唯一的真主阿拉,他說阿拉不是一個人,阿拉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時、一切處他無所不在。這就跟我們講的真如自性一樣,跟儒家講的明德是同一個意思。所以他也說得很好,阿拉是真理的化身。所以你看看,每一個宗教從根源上找,是殊途同歸,隻是名稱不一樣,其實意思都相同。這正是佛家所講的「方便有多門」,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講法,那是方便多門;所講的是一樁事情、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真理。
如果我們將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這就叫「親民」。「止於至善」,是要做到盡善盡美。我們的生活與性德相應,我們日常工作與性德也相應,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沒有一樣不與性德相應,那叫「止於至善」。
所以世出世間聖賢所說的大道,皆是相同,我們可惜迷而不覺,我們沒有做到。光是口說不行,一定要做到,要從我們本身做起。回教沒有請我去講經,他要請我講經,我就會做出樣子給他看,進他的教堂要用他的禮節,入境隨俗,我們要用最敬禮向阿拉致敬。這是什麽?這是「明德、親民」,我們「明明德」落實。同樣的道理,到佛堂來的時候,一定要向佛致敬。我們進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一定會對耶穌、十字架致敬,對聖母致敬,跟我們對諸佛如來致敬是相同的,無二無別,這才叫真正落實。要有人帶頭,要認真去學習。
我們今天在世界各地講經弘法的總標題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的行為、作法要給世間人做一個好榜樣,一定要去做,不做不行。口說而行不至,沒有人肯相信你,很難收到教學的效果。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這個世間示現作佛,教化眾生,他的旁邊,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他的學生有一千二百五十人,這是出家的學生;在家的學生,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數量更多,這裏麵許許多多都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化身來的。來幹什麽?佛說法,他們表演,真的是有唱有作,唱作俱佳,這樣教化眾生,才幫助這個世間迷惑顛倒的眾生省悟過來。在法華會上佛都說出來了,這些弟子都是諸佛再來的,舍利弗、目犍連久遠劫就成佛了,地藏、文殊、普賢都是古佛再來,他們擔任表演,釋迦牟尼佛解說。你們看看這場戲,演得成功。
我們天天在研究經教都沒有看出來,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麽去作法。我常常勸勉同修,看看現代的人他得的是什麽病,我們要怎樣去幫助他。現在人迷,我們要用覺悟幫助他;現在人邪知邪見,我們要以正知正見幫助他;現在人身心嚴重汙染,我們用清淨去幫助他。我們自己一定要常住在「覺正淨」當中,觀察眾生的弊病,做出樣子給他看。譬如今天這個世界上,人人都在爭名奪利,這是迷、這是邪、這是染。我們要做出什麽樣子?我們舍棄一切名利,做給他看。
清朝末年,印光大師做了個樣子,印光大師常常跟人說:「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我也不怕死」,一無所有!世間人樣樣都要爭,他徹底放下。最早做模樣的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切都得到了,全部舍棄,過著三衣一缽、樹下一宿,過這個生活。徹底放下,告訴人不爭,世間什麽都是假的,舍盡名聞利養,做樣子給我們看,我們要從這些地方真正體會得。
現在世間人不孝父母,我們要特別做出孝敬父母的樣子給他看;今天世間人不敬老師,不知道尊師重道,我們要做樣子,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現在人忘恩負義,我們要做出知恩報恩,這是教育。我們課堂裏麵把老師的肖像都掛上,我們念念不忘老師;我們課堂裏麵供養韓館長的肖像,知恩報恩,所以人家看我們這個教室跟普通教室不一樣。
現在世間人不知道自己有過失,縱然知道了也不肯悔改,為什麽?麵子問題,錯了。古人講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有過失,你肯改過,諸佛護念,天龍讚歎。你不肯改過,那你就完了,你沒有救,你不知道懺悔。這一點天主教教宗給天下人做了一個榜樣,前幾個月我們在新加坡報紙,我看到兩篇文章,教宗對全世界人懺悔。過去一千年他們做錯了,特別是對於其它宗教歧視,不能容忍,他求上帝寬恕,在兩千年這個時代當中,他們要改過,要跟其它宗教平等對待,互相交流。了不起!不愧為世界的領袖,勇於改過。
社會的和平、安定、繁榮、興旺,人民的幸福,基礎是家庭,家庭的基礎核心是夫婦,夫妻好合,天下就太平;夫妻不和,社會就有災難,世界就不太平,你說那個關係多大!所以我們常講社會安定和平是寄托在教學。教學有四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這四個教育搞好,和平、安定、幸福就落實了。今天社會這麽亂,原因在哪裏?教育徹底失敗了。
儒家教導我們「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天下太平,我們今天講的世界和平。所以他在總結上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誠意、正心」就是「明明德」,而「明明德」的方法是在「格物、致知」,「格物」就是佛家講的斷煩惱障,「致知」就是破所知障。所以我們的煩惱習氣一定要斷,這樣才能夠救自己,才能夠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眾生。覺悟的人跟迷惑的人用心不一樣,覺悟的人念念為一切眾生,沒有想到自己;迷的人念念想自己,而忽略眾生,迷悟差別在此地。我們看世出世間,幾乎沒有一個聖人不著重家庭教育,儒講得多,佛也講得多,我們看看其它宗教經典,也都講得不少。家庭教育是根,儒、佛講孝,講的是真正達到究竟圓滿,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來推行孝道。
孝道的落實,就是十善業。佛教我們「淨業三福」,那是佛家修學的根本,第一條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換句話說,孝親、尊師、慈悲都是落實在十善業。如果不修十善,前麵都是空話,都是不著邊際的口號而已。一定要落實,落實就是要修十善。而十善不僅僅是佛說,所有宗教都說,儒家也說。由此可知,十善是世出世間聖人教學的共同科目,我們要認真修學,奠定出世法的基礎,決定不可以疏忽。好,今天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晚上,我們去參加回教的母親節,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回來之後我們又參加了一個回教的簡介,在我們「居士林」五樓的佛堂,所以昨天整個下午參加回教的活動。
母親節在現代許多國家地區,都很盛大的來辦這個活動,其實它真正的目的是提倡孝道。昨天他們選出十位模範母親,我們也聽到她們個別的訪問,這十個母親在她子女心目當中都是英雄,都是了不起、偉大的人物,確實在無比艱苦生活當中奮鬥,把兒女撫養成人,而且兒女在社會上都很有成就,很有貢獻。她們的早年生活非常困苦,多半是幫傭,替人家做工,賺一點點錢來撫養子女,任勞任怨。
很可惜就在這個場合當中,沒有更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我們曉得,世界和平、社會安定的基礎是家庭。儒家的教學,你要問儒家到底教人什麽東西?我們可以在《大學》裏麵看得非常清楚,這是儒家教學的總綱領,很有體係的一篇文章,開宗明義就說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孔老夫子一生教學就教這三句,這三句是它的總綱領。自古以來有許多人講解著述,說得很多,可是如果我們要把儒跟佛,甚至於將世間所有宗教的經典綜合起來看,我們對於夫子這三句話就會體驗得更深刻了。
「明明德」,「明德」是名詞,上麵這個「明」是動詞。明德,明是光明,明是智慧。儒家講明德,佛家講本性。佛家說本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相。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相,就是《大學》裏麵所說的「明德」,這正是佛在大經上常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明德」是我們本有的。但是本有的明德現在不明了,這就是佛家講的「無明」。諸位要曉得,無明跟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無明是我們迷了本性,迷了性德,所以就變成無知。儒家教學教什麽?教「明明德」,恢複你的明德,那個「明」是動詞,恢複明德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我們的心性現在不明了。佛教學就教這個,儒家教學也教這個。
昨天晚上我們聽蔡努丁先生介紹回教,回教崇敬唯一的真主阿拉,他說阿拉不是一個人,阿拉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時、一切處他無所不在。這就跟我們講的真如自性一樣,跟儒家講的明德是同一個意思。所以他也說得很好,阿拉是真理的化身。所以你看看,每一個宗教從根源上找,是殊途同歸,隻是名稱不一樣,其實意思都相同。這正是佛家所講的「方便有多門」,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講法,那是方便多門;所講的是一樁事情、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真理。
如果我們將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這就叫「親民」。「止於至善」,是要做到盡善盡美。我們的生活與性德相應,我們日常工作與性德也相應,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沒有一樣不與性德相應,那叫「止於至善」。
所以世出世間聖賢所說的大道,皆是相同,我們可惜迷而不覺,我們沒有做到。光是口說不行,一定要做到,要從我們本身做起。回教沒有請我去講經,他要請我講經,我就會做出樣子給他看,進他的教堂要用他的禮節,入境隨俗,我們要用最敬禮向阿拉致敬。這是什麽?這是「明德、親民」,我們「明明德」落實。同樣的道理,到佛堂來的時候,一定要向佛致敬。我們進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一定會對耶穌、十字架致敬,對聖母致敬,跟我們對諸佛如來致敬是相同的,無二無別,這才叫真正落實。要有人帶頭,要認真去學習。
我們今天在世界各地講經弘法的總標題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的行為、作法要給世間人做一個好榜樣,一定要去做,不做不行。口說而行不至,沒有人肯相信你,很難收到教學的效果。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這個世間示現作佛,教化眾生,他的旁邊,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他的學生有一千二百五十人,這是出家的學生;在家的學生,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數量更多,這裏麵許許多多都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化身來的。來幹什麽?佛說法,他們表演,真的是有唱有作,唱作俱佳,這樣教化眾生,才幫助這個世間迷惑顛倒的眾生省悟過來。在法華會上佛都說出來了,這些弟子都是諸佛再來的,舍利弗、目犍連久遠劫就成佛了,地藏、文殊、普賢都是古佛再來,他們擔任表演,釋迦牟尼佛解說。你們看看這場戲,演得成功。
我們天天在研究經教都沒有看出來,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麽去作法。我常常勸勉同修,看看現代的人他得的是什麽病,我們要怎樣去幫助他。現在人迷,我們要用覺悟幫助他;現在人邪知邪見,我們要以正知正見幫助他;現在人身心嚴重汙染,我們用清淨去幫助他。我們自己一定要常住在「覺正淨」當中,觀察眾生的弊病,做出樣子給他看。譬如今天這個世界上,人人都在爭名奪利,這是迷、這是邪、這是染。我們要做出什麽樣子?我們舍棄一切名利,做給他看。
清朝末年,印光大師做了個樣子,印光大師常常跟人說:「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我也不怕死」,一無所有!世間人樣樣都要爭,他徹底放下。最早做模樣的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切都得到了,全部舍棄,過著三衣一缽、樹下一宿,過這個生活。徹底放下,告訴人不爭,世間什麽都是假的,舍盡名聞利養,做樣子給我們看,我們要從這些地方真正體會得。
現在世間人不孝父母,我們要特別做出孝敬父母的樣子給他看;今天世間人不敬老師,不知道尊師重道,我們要做樣子,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現在人忘恩負義,我們要做出知恩報恩,這是教育。我們課堂裏麵把老師的肖像都掛上,我們念念不忘老師;我們課堂裏麵供養韓館長的肖像,知恩報恩,所以人家看我們這個教室跟普通教室不一樣。
現在世間人不知道自己有過失,縱然知道了也不肯悔改,為什麽?麵子問題,錯了。古人講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有過失,你肯改過,諸佛護念,天龍讚歎。你不肯改過,那你就完了,你沒有救,你不知道懺悔。這一點天主教教宗給天下人做了一個榜樣,前幾個月我們在新加坡報紙,我看到兩篇文章,教宗對全世界人懺悔。過去一千年他們做錯了,特別是對於其它宗教歧視,不能容忍,他求上帝寬恕,在兩千年這個時代當中,他們要改過,要跟其它宗教平等對待,互相交流。了不起!不愧為世界的領袖,勇於改過。
社會的和平、安定、繁榮、興旺,人民的幸福,基礎是家庭,家庭的基礎核心是夫婦,夫妻好合,天下就太平;夫妻不和,社會就有災難,世界就不太平,你說那個關係多大!所以我們常講社會安定和平是寄托在教學。教學有四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這四個教育搞好,和平、安定、幸福就落實了。今天社會這麽亂,原因在哪裏?教育徹底失敗了。
儒家教導我們「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天下太平,我們今天講的世界和平。所以他在總結上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誠意、正心」就是「明明德」,而「明明德」的方法是在「格物、致知」,「格物」就是佛家講的斷煩惱障,「致知」就是破所知障。所以我們的煩惱習氣一定要斷,這樣才能夠救自己,才能夠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眾生。覺悟的人跟迷惑的人用心不一樣,覺悟的人念念為一切眾生,沒有想到自己;迷的人念念想自己,而忽略眾生,迷悟差別在此地。我們看世出世間,幾乎沒有一個聖人不著重家庭教育,儒講得多,佛也講得多,我們看看其它宗教經典,也都講得不少。家庭教育是根,儒、佛講孝,講的是真正達到究竟圓滿,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來推行孝道。
孝道的落實,就是十善業。佛教我們「淨業三福」,那是佛家修學的根本,第一條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換句話說,孝親、尊師、慈悲都是落實在十善業。如果不修十善,前麵都是空話,都是不著邊際的口號而已。一定要落實,落實就是要修十善。而十善不僅僅是佛說,所有宗教都說,儒家也說。由此可知,十善是世出世間聖人教學的共同科目,我們要認真修學,奠定出世法的基礎,決定不可以疏忽。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