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六祖壇經講記第12集</strong>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雲: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 無性亦無生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丈夫〕即「調禦丈夫」,能調伏自己和別人。〔天人師〕指當人、天的師表。〔佛〕指覺悟者。
我早年也是很喜歡讀書,讀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句話覺得很感歎,因為隻會一直讀、一直讀,卻不認識自己。你拚命地研究學問,拚命地上課和聽法,卻沒有拚命地認識自己。你專注於外麵的學問、知識或者是宗教、學說,你是要當一個學者還是當一個專家呢?都不是!重點是要了解自己,否則這一生走這一趟很冤枉,生命等同不存在。我看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句話以後,反省自己求學的過程,體悟到應該換個角度來學習才對。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改變我學習的形式。因為當時都是晚上教書,我就每天早上去爬山,然後在山上打坐、思考,一直到下午才下山上課,這樣過了差不多三年,這三年我的人生有了很大的改變,就是因為這句話,漸漸地去感受自己、了解自己。雖然到現在還不夠了解自己,但願意繼續走在這條路上,也希望同見同行者大家一起學習。
我相信你也願意,但是你要真正去做,所以我建議各位,你過去學習的模式是不是需要調整一下?你是不是被學術上、專業上的東西所迷惑?當然,如果你在社會上工作,你的本職學能還是要具備,我也不是叫你不要看經典,而是說,過去沒有經典基礎的人,要多看經典;過去看過很多經典的人,要回歸自己的心;看你的程度,再決定怎麽樣來修正。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雲: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頓教〕是直接了當,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教法。〔衣缽〕衣指袈裟,缽是應供的器皿,二者代表心法的授受、傳承。〔善自護念〕好好護持自己的心念,是自利。〔廣度有情〕廣度有情識的眾生是利他。
佛法會不會斷?什麽為主,什麽為輔?是上課為主,還是做法會為主?釋迦牟尼佛是要我們開智慧還是做法會?什麽叫主流?什麽叫非主流?很多人搞混了;就像有人說《禪心學苑》沒有功德箱也不辦法會,很奇怪!
【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五祖交代六祖去度眾,在眾生的心田下佛種是因,等到因緣成熟時就能成佛果。
【無情既無種 無性亦無生】無情識的木石無佛性(但有法性),既不能下佛種於因地,就不可能成佛果。
祖複曰: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祖複曰: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心法要怎麽說?現在能傳的人和所傳的人在哪裏?你能夠明白佛的本懷,祖師的本意嗎?黃檗禪師雲:「不得一法,名為傳心;若了此心,即是無心無法。」「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所得,得時不說知。」如果你的心沒有淨下來,就沒有辦法悟;這種東西意在言外,非語言、文字能形容。〔皆令自悟自解〕隻能自悟、自修、自證,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自古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自古以來,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都隻是傳授自性本體,〔本體〕即宇宙萬法的根本自性,即《法華經》所講的開佛知見,其他都是權巧方便。剛開始學可以權巧,但是你要漸漸去明白,要切入自性本體。每個祖師都是要告訴你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你要去明白你那顆心。禪門當中比較偏重認識自己的心,但對經教表麵上沒有那麽注重,但是《大藏經》中,禪宗留下來的文獻最多,那到底要不要注重?要,解行並重,這樣就不會偏差。
【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自初祖達磨大師傳法,即傳衣缽以表信實,到了六祖時因緣起了變化,怕衣缽成為爭奪的禍端,所以五祖告誡他不可再傳。六祖大師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度了四十三個人大徹大悟。名利、權勢都是爭端,所以你不要去創造爭端,不要去引起爭端,從今之後不再爭端;你不知道禍端的可怕,還想去爭、去求!
能曰:向甚處去?祖雲: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惠能三更領得衣缽,雲: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須憂,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驛邊有一隻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櫓自遙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櫓。五祖雲:合是吾渡汝。能雲: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付法,今已得悟,隻合自性自度。祖雲: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能曰:向甚處去?祖雲: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惠能三更領得衣缽,雲: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須憂,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驛邊有一隻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櫓自遙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櫓。五祖雲:合是吾渡汝。】五祖指引六祖,到有「懷」字的地方可以停止,到有「會」字的地方可以隱遁,即廣西懷集、廣東四會一帶。你不要以為開悟了什麽都會,如果你沒有學鋼琴,開悟了還是不會彈鋼琴。理跟事來說,開悟是理,但是事相還是要學習,隻是他學得比一般人快。
【能雲: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這裏要思考「師度、自度、度人」的不同。沒有開悟之前就像個無知的小孩,需要父母的指引。你有沒有思考過你到底靠不靠父母?我給你的答案是亦靠亦不靠。小時候要靠父母,長大了要讓父母靠。
我們不懂就是不懂,所以我們要去請教別人。什麽人可以當你的老師?隻要你不會的而他會,他就可以當你的老師;縱使他某些地方比你差勁,那差勁的地方不要學嘛!不然,你要到哪裏找老師呢?我們不完美卻要求別人完美,完美的人會不會出現?當你的心完美時那個人就出現了。我們自己不完美看別人就不完美;我們罵別人時事實上就是在罵自己。縱使完美的人出現,比如你拜佛拜到金剛護法現身,你可能會給嚇昏了。所以我們不懂就需要老師,但是你不可以依賴老師,所以要自度。
現在有很多人都信賴阿彌陀佛,但是你不明白佛的意思,他是希望你有能耐也去創造一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他希望你也發四十八大願。學佛就是要懂佛的本懷,他的本懷就是你也當這樣學習。你們以為隻要念阿彌陀佛,就可以消災解厄、往生西方了!那你說大家不懂嗎?有時候不是不懂,是不敢承擔。所以我才會講:你隻有悟後才能夠提起。我們不靠眾生,但是你要成為眾生的依靠。
【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付法,今已得悟,隻合自性自度。】六祖生在偏遠的地方,沒有接觸到佛法,在沒有遇到五祖之前,知見不正確,感恩五祖傳法,付與他法身慧命。祖師雲:「眾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眾生,過去諸佛如微塵數,一切眾生總應度盡;何故我等至今,流浪生死,不得成佛?當知眾生自度,佛不能度。」所以善知識、明師隻能告訴你正確的修行方法,引導你自度。
【祖雲: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不是你懂了就要說,不要急著去傳法。首先要知因緣,再來順因緣,最後要把握因緣。有智慧的人知道因緣究竟成不成熟;就像還沒有成熟的水果不要摘,強摘的水果不會甜。
有些父母親覺得難為,因為小孩想去創業,他們是應該支援呢還是反對呢?但是你又講不出所以然。有時候你的孩子,甚至你們自己都不知道什麽是因緣成熟。
我們今天為人家說明既不是讚成,也不是反對,而是把道理清楚地解釋給他聽,之後讓他自己做選擇。告訴他:選擇了,成敗你要勇敢地去承擔。承擔因緣,就是不該做的不要去做,有些事要順勢放棄。我們卻不是,以為「人定勝天」,講這句話的人,完全不懂得因緣。一個有智慧的人知道,水就是這樣流,這個水道我一定不會去改變,否則後人也會遭殃。最後要懂得把握因緣,因緣成熟的一刹那,當下就要把握。
不是你為人家說佛法人家就會相信。請問,出家人相不相信佛法?相信?可以肯定地說嗎?所有的出家人都相信佛法嗎?你現在開始動搖了,真相信就會成佛。我們都知道,淨空老法師的老師是李炳南居士,淨空老法師出家後又回李老師身邊繼續學習,李老師就跟他說:「你要相信佛法。」這時候淨空法師已經出家了,聽到這句話愣在那邊:「我就是相信佛法,我才出家埃為什麽老師這樣跟我講?」但是說實在,這個信不是那麽簡單的,這個叫深信。雖然我們出家,並不代表所有的人都已經下定決心好好修行。
我為什麽這麽講?我是說連我們已經出家了,信都不見得能夠紮這麽深,又何況一般人呢?!這個信不是你嘴巴說說的信,如果你真相信,必然能夠真修行,不然為什麽還有很多人還俗?為什麽有時候我們還是在混日子?
佛法難起是因為佛法難信,你不要以為你真的深信不疑,你要信到像一棵神木一樣,根深深地紮下去。我們佛法的根呢?人家輕輕給你拔一下,你就被拔起來了,像一株小草一樣。你如果能深信,一定能成佛。但是這個信不是迷信,而是正信,就是說你對佛法能夠真的依教奉行,沒有這樣做你就是不信,你說你隻是懶惰,事實上你的內在是疑惑的,所以你才不能真正進入修行。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雲: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 無性亦無生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丈夫〕即「調禦丈夫」,能調伏自己和別人。〔天人師〕指當人、天的師表。〔佛〕指覺悟者。
我早年也是很喜歡讀書,讀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句話覺得很感歎,因為隻會一直讀、一直讀,卻不認識自己。你拚命地研究學問,拚命地上課和聽法,卻沒有拚命地認識自己。你專注於外麵的學問、知識或者是宗教、學說,你是要當一個學者還是當一個專家呢?都不是!重點是要了解自己,否則這一生走這一趟很冤枉,生命等同不存在。我看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句話以後,反省自己求學的過程,體悟到應該換個角度來學習才對。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改變我學習的形式。因為當時都是晚上教書,我就每天早上去爬山,然後在山上打坐、思考,一直到下午才下山上課,這樣過了差不多三年,這三年我的人生有了很大的改變,就是因為這句話,漸漸地去感受自己、了解自己。雖然到現在還不夠了解自己,但願意繼續走在這條路上,也希望同見同行者大家一起學習。
我相信你也願意,但是你要真正去做,所以我建議各位,你過去學習的模式是不是需要調整一下?你是不是被學術上、專業上的東西所迷惑?當然,如果你在社會上工作,你的本職學能還是要具備,我也不是叫你不要看經典,而是說,過去沒有經典基礎的人,要多看經典;過去看過很多經典的人,要回歸自己的心;看你的程度,再決定怎麽樣來修正。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雲: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頓教〕是直接了當,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教法。〔衣缽〕衣指袈裟,缽是應供的器皿,二者代表心法的授受、傳承。〔善自護念〕好好護持自己的心念,是自利。〔廣度有情〕廣度有情識的眾生是利他。
佛法會不會斷?什麽為主,什麽為輔?是上課為主,還是做法會為主?釋迦牟尼佛是要我們開智慧還是做法會?什麽叫主流?什麽叫非主流?很多人搞混了;就像有人說《禪心學苑》沒有功德箱也不辦法會,很奇怪!
【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五祖交代六祖去度眾,在眾生的心田下佛種是因,等到因緣成熟時就能成佛果。
【無情既無種 無性亦無生】無情識的木石無佛性(但有法性),既不能下佛種於因地,就不可能成佛果。
祖複曰: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祖複曰: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心法要怎麽說?現在能傳的人和所傳的人在哪裏?你能夠明白佛的本懷,祖師的本意嗎?黃檗禪師雲:「不得一法,名為傳心;若了此心,即是無心無法。」「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所得,得時不說知。」如果你的心沒有淨下來,就沒有辦法悟;這種東西意在言外,非語言、文字能形容。〔皆令自悟自解〕隻能自悟、自修、自證,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自古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自古以來,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都隻是傳授自性本體,〔本體〕即宇宙萬法的根本自性,即《法華經》所講的開佛知見,其他都是權巧方便。剛開始學可以權巧,但是你要漸漸去明白,要切入自性本體。每個祖師都是要告訴你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你要去明白你那顆心。禪門當中比較偏重認識自己的心,但對經教表麵上沒有那麽注重,但是《大藏經》中,禪宗留下來的文獻最多,那到底要不要注重?要,解行並重,這樣就不會偏差。
【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自初祖達磨大師傳法,即傳衣缽以表信實,到了六祖時因緣起了變化,怕衣缽成為爭奪的禍端,所以五祖告誡他不可再傳。六祖大師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度了四十三個人大徹大悟。名利、權勢都是爭端,所以你不要去創造爭端,不要去引起爭端,從今之後不再爭端;你不知道禍端的可怕,還想去爭、去求!
能曰:向甚處去?祖雲: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惠能三更領得衣缽,雲: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須憂,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驛邊有一隻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櫓自遙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櫓。五祖雲:合是吾渡汝。能雲: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付法,今已得悟,隻合自性自度。祖雲: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能曰:向甚處去?祖雲: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惠能三更領得衣缽,雲: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須憂,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驛邊有一隻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櫓自遙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櫓。五祖雲:合是吾渡汝。】五祖指引六祖,到有「懷」字的地方可以停止,到有「會」字的地方可以隱遁,即廣西懷集、廣東四會一帶。你不要以為開悟了什麽都會,如果你沒有學鋼琴,開悟了還是不會彈鋼琴。理跟事來說,開悟是理,但是事相還是要學習,隻是他學得比一般人快。
【能雲: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這裏要思考「師度、自度、度人」的不同。沒有開悟之前就像個無知的小孩,需要父母的指引。你有沒有思考過你到底靠不靠父母?我給你的答案是亦靠亦不靠。小時候要靠父母,長大了要讓父母靠。
我們不懂就是不懂,所以我們要去請教別人。什麽人可以當你的老師?隻要你不會的而他會,他就可以當你的老師;縱使他某些地方比你差勁,那差勁的地方不要學嘛!不然,你要到哪裏找老師呢?我們不完美卻要求別人完美,完美的人會不會出現?當你的心完美時那個人就出現了。我們自己不完美看別人就不完美;我們罵別人時事實上就是在罵自己。縱使完美的人出現,比如你拜佛拜到金剛護法現身,你可能會給嚇昏了。所以我們不懂就需要老師,但是你不可以依賴老師,所以要自度。
現在有很多人都信賴阿彌陀佛,但是你不明白佛的意思,他是希望你有能耐也去創造一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他希望你也發四十八大願。學佛就是要懂佛的本懷,他的本懷就是你也當這樣學習。你們以為隻要念阿彌陀佛,就可以消災解厄、往生西方了!那你說大家不懂嗎?有時候不是不懂,是不敢承擔。所以我才會講:你隻有悟後才能夠提起。我們不靠眾生,但是你要成為眾生的依靠。
【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付法,今已得悟,隻合自性自度。】六祖生在偏遠的地方,沒有接觸到佛法,在沒有遇到五祖之前,知見不正確,感恩五祖傳法,付與他法身慧命。祖師雲:「眾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眾生,過去諸佛如微塵數,一切眾生總應度盡;何故我等至今,流浪生死,不得成佛?當知眾生自度,佛不能度。」所以善知識、明師隻能告訴你正確的修行方法,引導你自度。
【祖雲: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不是你懂了就要說,不要急著去傳法。首先要知因緣,再來順因緣,最後要把握因緣。有智慧的人知道因緣究竟成不成熟;就像還沒有成熟的水果不要摘,強摘的水果不會甜。
有些父母親覺得難為,因為小孩想去創業,他們是應該支援呢還是反對呢?但是你又講不出所以然。有時候你的孩子,甚至你們自己都不知道什麽是因緣成熟。
我們今天為人家說明既不是讚成,也不是反對,而是把道理清楚地解釋給他聽,之後讓他自己做選擇。告訴他:選擇了,成敗你要勇敢地去承擔。承擔因緣,就是不該做的不要去做,有些事要順勢放棄。我們卻不是,以為「人定勝天」,講這句話的人,完全不懂得因緣。一個有智慧的人知道,水就是這樣流,這個水道我一定不會去改變,否則後人也會遭殃。最後要懂得把握因緣,因緣成熟的一刹那,當下就要把握。
不是你為人家說佛法人家就會相信。請問,出家人相不相信佛法?相信?可以肯定地說嗎?所有的出家人都相信佛法嗎?你現在開始動搖了,真相信就會成佛。我們都知道,淨空老法師的老師是李炳南居士,淨空老法師出家後又回李老師身邊繼續學習,李老師就跟他說:「你要相信佛法。」這時候淨空法師已經出家了,聽到這句話愣在那邊:「我就是相信佛法,我才出家埃為什麽老師這樣跟我講?」但是說實在,這個信不是那麽簡單的,這個叫深信。雖然我們出家,並不代表所有的人都已經下定決心好好修行。
我為什麽這麽講?我是說連我們已經出家了,信都不見得能夠紮這麽深,又何況一般人呢?!這個信不是你嘴巴說說的信,如果你真相信,必然能夠真修行,不然為什麽還有很多人還俗?為什麽有時候我們還是在混日子?
佛法難起是因為佛法難信,你不要以為你真的深信不疑,你要信到像一棵神木一樣,根深深地紮下去。我們佛法的根呢?人家輕輕給你拔一下,你就被拔起來了,像一株小草一樣。你如果能深信,一定能成佛。但是這個信不是迷信,而是正信,就是說你對佛法能夠真的依教奉行,沒有這樣做你就是不信,你說你隻是懶惰,事實上你的內在是疑惑的,所以你才不能真正進入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