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六祖壇經(第十二集)</strong>


    1981年中廣電台檔名:9-4-12


    【善知識。吾有一無相頌。各須誦齲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聽吾頌曰。】


    這幾句話是偈頌的前引。六祖大師說:「我有一首無相頌」。《壇經》中所有偈頌,都稱作無相頌。特別是此處十五首六十句,是《六祖壇經》的精華。我們要想研究《壇經》,應當先將這十五首頌文念熟,然後細心去研討,這樣你就曉得中國禪宗的旨趣。從此之後學佛,無論你修學哪一個法門,尤其是禪宗,自然不會落於空談。於學佛過程中,則不易受他人的欺騙,更不會自欺。可見這十五首頌文相當重要,是我們學佛的原理原則。大師這幾句話囑咐得非常好,教我們必須要記誦、要取法。無論在家修行或者出家修行,隻要依照這十五首頌的原理原則去修行,必定有成就。若是不能自修,僅僅把這六十句頌文背得很熟,還是無有益處。


    頌有十五首,大致分為五個段落。第一個段落是講「佛教教學的宗旨」,這一段隻有一首頌。第二首是獨立的一段,「說明佛法理論的依據」。第三首以下到十三首,共有十一首頌,這一長段是講「修學的方法」。第四段是一首,是講「果證」。末後第十五首頌,是「結勸」。頌文體係、組織以及義理,非常精嚴,有條不紊,不但便於讀誦,也是行門重要的原理原則。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這四句,我們乍看起來似乎是很容易懂,實際上所含的意思是既深且廣。『說通及心通』,「說」這一個字不但包括言說,同時也包括佛法所有的教學,用「說」字來代表。「通」是通達無礙,《華嚴經》講的四無礙辯才,這是通的意思。「心通」就是宗通,心通與說通就是所謂宗門與教下,但是宗門與教下是一不是二。過去有人說,心通的人一定達到說通,而說通之人未必能做到心通。這個說法也不無道理,但是如果我們深入一層觀察,就知道心通與說通有密切的關係;若心不通,說通是絕對做不到。由此可知,要想做到說通,一定要心通。如何才能做到通達無礙?下麵一句比喻為我們點出來了。『如日處虛空』,像太陽一樣,在虛空之中,意思是教我們要做到一法不立,才能做到通達。做不到,換句話說,縱然是以研學而通達三藏經論,或者通達世出世間法,自己並沒有真正證得這個境界,也不過是道聽途說而已,不能做到「通」字;通,簡單來說就是一定要親證。心通者,證悟實相;說通者,解悟佛說。此地的「通」,是指證悟之說才是說通,決定不是解悟之說。這個意思,從以下的句子我們能看得出來。


    這十五首頌,《法寶壇經無相頌講話》解釋得相當清楚,也舉出禪宗許多公案來證實,並且得到當代禪宗大德虛雲老和尚的印證。書中舉出禪宗嘉山和尚公案,公案的內容是說明一個人,他親證的境界到什麽程度?所謂「上無片瓦,下無立錐」,這兩句話就是如日處虛空的意思,到這樣的地步才可以說是親證實相。證得實相之後,實相是體,演說是用。體是根本,說是末,本能攝末,所以心通的人自然就說通。說通的人,由說通而證得心通,這也是一種非常巧妙的方法。因為常常演說就是長時期的薰習,薰習時間長了,自然就能證悟。所以說,由說通至心通,這是菩薩的教法;由心通至說通,是如來的教法,我們應當從這裏來觀察。這是說明「說」與「心」是一不是二。前麵兩句是說明佛教教法的原則,一定要做到通達無礙。


    下麵這兩句是說明佛祖立教的宗旨。『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唯」是唯獨。「傳」是承傳,輾轉授受。「見」是講親證。「性」是指眾生本具的心性,在唯識稱作阿賴耶識。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它的宗旨就是傳授見性之法。「法」這個字是包羅萬象,佛經裏將這個字舉作一切事物、一切理論、一切程序,乃至於虛空法界的總代名詞。在這裏,特別是指一切法裏麵的修行方法,尤其是指見性的方法。末後這一句,顯示出佛法出世是普度一切眾生。「邪宗」,簡單的說,凡是不以見性法為教學宗旨的,都是邪宗。在佛法中,未了心外無佛、心外無法的一切宗派,也是邪宗。佛法是無諍之法,但是有些時候我們也看到佛法裏有一些爭論,這是為了普度眾生、破邪顯正不得已的一種方法,決不是佛法喜歡爭論。


    初祖達摩祖師的老師般若多羅尊者,當年在他的本國教化眾生,那時有兩位法師,一位名叫佛大先,一位名叫佛大勝,都曾經與祖師同學於婆陀羅,修學小乘禪觀。後來,佛大先遇到般若多羅,於是舍小向大,與祖師同門並化,被當時的世人稱為門下二甘露門。而佛大勝卻又分他的門徒成為六宗,所謂有相宗、無相宗、定慧宗、戒行宗、無得宗、寂靜宗。祖師看到他這種分法,非常感歎的說:這位法師已經是落在跡象裏麵,何況再分而支離破碎(這是說佛大勝的六宗)。祖師就說:「我如果不為他辨別,這些人必然是永遠被這些邪知邪見所纏縛而不能超越。」於是他就發大慈悲心到彼師門徒之處,一一與他們辯論,破他們的知見,使他們能破迷開悟,再回到正知正見。然後他才從海路來到中國,這就是中國初祖達摩祖師。


    禪宗所謂「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性就是體,見性法才是真正如來家業。初祖分破六宗,已經給我們留下很好的榜樣,所以說「出世破邪宗」。佛門之外的邪宗,我們容易認識,而佛門以內的邪宗,我們不容易發覺,這是特別要注意到。凡是不以明心見性或者一心不亂為宗旨,皆是邪宗。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隻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


    這首偈是說明佛教的教理。「法」是指見性之法,也可以說是一切法。一切法以及見性法,實在是說不上頓超與漸進。問題在哪裏?迷與悟。有人很快就破迷開悟,有些人很慢才能覺悟,什麽原因?『隻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佛在《法華經》講:「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所以,法確實是一,本無頓漸,隻因眾生迷悟千差,所以見道有早晚,這才建立頓漸的假名。「見性門」是指東山法門。這個法門唯論見性法,不論禪定解脫,也是六祖大師所謂「本來無一物」。不放下的,就是愚人,放下什麽?佛門常說「一切放下」,或者說「放下萬緣」,念佛法門常教導我們「放下身心世界」。身是正報,世界是依報,正報與依報都是屬於色法;心法是指八識與五十一心所。換句話說,不但外麵的色法要放下,內裏麵的心法也要放下。放下就見性,放下就是見性門。由此可知,放不下的就是愚人。放不下,就永遠被摒棄在見性門外,所以說「愚人不可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祖壇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六祖壇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