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解釋】
太上老君說:‘人的禍福,本來就沒有一定的門路,全都是自己招來的啊!’
【分析】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號伯陽,也就是周朝的聖人老子;得道成仙以後,稱天立教,為道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聖。感應篇、是太上教化世人改惡行善的書;感是感召,應是報應,告訴人們如果以善惡感召之因,必定會得到天降禍福報應的果;所謂有感必有應,隨感而隨應,用以彰顯天道好還的道理,而啟發世人的敬畏之心;知道作惡必定會得到災禍病夭的惡報,因此心有所畏懼而不敢去做;知道行善必定會得到福壽天仙的善報,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的去做,所以才以感應作為本篇的篇名。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報應,如影隨形;這四句話是此一篇的總綱領,也是太上垂示訓誨的宗旨所在。講到聖賢之心,不是為了要祈求福報,避免災禍而後才去斷惡行善;說到造化的道理,隻要是積善,必定會福蔭子孫;而若是積惡,則必定會禍延子孫;也就是易經所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道理,而且絕對不會有絲毫的差錯啊!
自召,就是自己招來的意思,所謂自作還是自受啊!要知道天地是沒有私心的,而吉凶禍福也全都是人心自己招來的啊!然而人在沒起念頭的時候,這顆心是湛然清淨,就如同虛空一樣,那裏有什麽善惡呢!隻是因為這個念頭才動,所向著的是好事,就是善,所向著的是壞事,就是惡;其最初不過是起了一個念頭,做了一件事情而已;但是到了後來,經過了日積月累,於是就有了善人和惡人的區別了;所以一個人得禍或是得福,全都決定在當初起了善惡念頭的時候啊!所以太上開口便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就是在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啊!其中若是有了絲毫的差錯,那麽禍福的果報就會天差地別了。
【故事】
宋朝的趙康靖先生,曾經用瓶子和黑豆白豆來練習 心地功夫;他若是起了一個善的念頭,就把一顆白豆投入瓶子裏麵;若是起了一個惡的念頭,就把一顆黑豆投入瓶子裏麵。開始練習 的時候,投入瓶子的黑豆很多,後來就漸漸的減少了。久而久之,連善惡這兩種的念頭都忘了,而進入了‘不思善、不思惡’心無雜念的境界,最後連瓶子和豆子,也丟棄不用了。
【嘉言】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唐朝的六祖慧能大師說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佛經也講:‘吉凶禍福,皆由心造。’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解釋】
善惡的報應,就如同影子跟著身體一樣;人到那裏,影子也就跟隨到那裏,永遠都不分離啊!
【分析】
善惡是就人心來說的,而報應則是就天理來講的。要知道身體端正,影子也就端正;身體斜了,影子也就斜了,絕對是絲毫不爽的。而造了善因,就必定會得到樂的果報;造了惡因,就必定會得到苦的果報,這些道理,聖人說得很詳細,可惜一般沒有智慧的人,不相信這種道理,於是就背善向惡了;因為他看到現在做善事的人,有的命運卻非常的坎坷;而做惡事的人,有的不但長壽,而且還富貴的很;而今生所遭受到的種種果報,也都不一樣啊!於是就說:‘善惡不見得會有報應啊!因果也似乎不足以采信啊!’這是因為沒有智慧的愚人,他們不知道:這個世間沒有活到幾百歲的人,而上天也有沒有立刻就結的案子,這個世間純善純惡的人既然是很少,那麽可以為善可以為惡的機會也就最多了。因為念頭會有轉移,果報就應該要加以斟酌了。或是報在自己的身上,或是報在子孫的身上,或是報在現世,或是報在後世,或大或小、或快或慢,其中雖然會有變化遷移,但是絲毫都不會有錯誤的啊!俗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所以不要隻看眼前,應該要看究竟!因為善惡的果報,必定是如影隨形!
【故事】
清朝崇明地方,有位叫黃永爵的人,有位相士曾替他算命,說他隻能活到六十歲;後來南洋有一條船遇到了大風,船快要翻了,黃永爵就急忙的拿出十兩黃金,買漁船前往搭救,總共救活十三條的人命。後來又遇到那位相士,這時相士看到黃永爵非常驚訝的說:‘黃先生,你滿臉的陰騭紋,一定是積了大德,做了大好事,你不但會有兒子,而且你的兒子還會考上功名,你也會活到高壽啊!’後來黃永爵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叫黃振鳳,考中了康熙己未年會試的榜首,黃永爵也活到九十幾歲,而且得到善終。由此可知,天道是如此的真實可信,人為什麽不肯去惡為善呢?
【結語】
東嶽廟有幅對聯講道:‘陽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己。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人為什麽要明知故犯,造下了無窮的痛苦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解釋】
因為人的一生,無論是白天夜晚,時時刻刻,上下四旁,都有主管人間過惡的神明在鑒察著;依照各人所犯過惡的輕重,來奪除人的壽算。(人活一百天叫一算,犯輕的就少奪,犯重的就多奪。)
【分析】
天有三官五帝,百神諸司;地有五嶽四瀆和城隍裏社;另外又有舉意司,專門記錄人的起心動念的善惡,凡是這些,都是所謂的司過之神。而上天的心是慈悲仁愛的,想要世人在自己心中獨知的地方,為善去惡;因而才有了司過之神,鑒察人們所犯的惡事,並且量度惡事的輕重,而除減人的壽命百日。所以說:‘人間的竊竊私語,在天聽起來,就跟打雷一樣的響啊!人若是在暗室中做了虧心的事情,是絕對逃不過神明如雷電般銳利的眼睛啊!’詩經書經中也講到:‘上帝日日夜夜都在鑒察著,世間每一個人身體語言心理所造作的行為啊!’這就是所謂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神之聽之的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則我們心中獨知的地方,自然就有鬼神,比自然界天地鬼神的鑒察還要嚴格,這就是所謂天人合一的道理啊!
華嚴經說:‘每個人出生之後,就有二位天人跟隨著,一位名叫同生,另一位名叫同名;這兩位天人能夠時常見到被跟隨著的人的言行;而被天人跟隨的人,卻是見不到天人。’兩位天人,也就是所謂的善惡二部童子,他們每天廿四小時都在記錄著人的善惡言行,包括心理行為;所以我們每個人的起心動念、言談舉止、待人接物,都要常常想到這兩位天人隨時隨地都在鑒察記錄,不要使自己的惡念持續不斷啊!
【故事】
宋朝的光孝安禪師,在入定的當中,看見了兩位僧人在講話;最初的時候,有天神在旁擁護,並且還傾聽他們的談話;久而久之,天人就散去了。過了沒多久,就有惡鬼在旁邊吐口水罵他們,而且還用掃帚去掃他們兩人走過的足跡;這是因為兩位僧人開始的時候,在談論佛法;接著就閑話家常,最後則是談論名聞利養。須知出家人談論世間的事情,尚且被鬼神討厭、責怪;況且現在,世人身、口、意三業的行為,更有不止如此的啊!那麽他們被鬼神的責備,又是當如何呢?想起來真是令人畏懼啊!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解釋】
人的壽命,既然已經因為犯過而被減少,而且還要被懲罰生活貧苦,家庭破碎;又經常的遭逢到憂愁災難啊!
【分析】
從這一句,到算盡則死,都是在講減除壽算的事。因為不善之人,他們欺騙掩飾的行為,為神明所察見,以至於減少了他們的壽算,所以貧窮家破,憂患也就跟著接踵而來。福善禍婬,這是造化必然的道理。人若是想要趨吉避凶,必定要改過遷善,那麽它的關鍵,應該在於先治心;檢點自己身、口、意三業的行為,不可以放逸隨便,而墮入了邪惡的業網。並且應該要彼此互相的規勸;例如心和口要互相的訓誨,心告訴口說:‘口啊!口啊!你應當要說好事,說好話,千萬不要說不應該講的話啊!’心再告訴身體說:‘身體啊!身體啊!你應該要精進的修行,不要懈怠懶惰啊!’縱然是一日一時、一刻一念,乃至於一個刹那,都要如此的簡默,自己要克製住自己的心,自己要謹慎自己的口,自己要治理好自己身體;這樣久久都不間斷,自然就會不受到外麵境界的影響而動心了;此時的心,就到了湛然清淨沒有欲望 的境界,全體都是善了啊!這樣怎麽會被神明減去壽算,弄到了貧苦家破憂患的地步呢?
人皆惡之。
【解釋】
人人都討厭造作惡事的人啊!
【分析】
玉樞經上說道:‘人若是不修善業,上天必定會斬他的神,攝他的魄,使他神魂顛倒,被人所厭惡,為人所嫌棄!’今天恨別人欺負我的人,怎麽會知道,這是上天斬攝了他的神魂,使他處處碰壁而為人們所厭惡啊!今天有幸知道了這個事實,就應當洗心革麵,改惡向善;那麽天心是仁慈寬恕的,是不責罰懺悔改過之人的;所以從前所犯的罪過,是可以救贖的,從此改過遷善,那麽前途仍然是一片光明。所以無論是生而知之,或是困而知之,隻要是改過遷善,他的成功則是一樣的,希望千萬不要自暴自棄啊!
【故事】
宋朝的宰相秦檜,欺君誤國,殘害忠良;千百年來,世人莫不厭惡秦檜的奸詐;而嶽飛的精忠報國,後世的人,也無不景仰嶽飛的風範。在杭州西湖嶽王祠的前麵,就有鐵鑄的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的像,跪在嶽王的墳前,旁邊還掛了一個木頭做的手掌。無論遠近,隻要是來到嶽王墓前拜謁的人,都是欽佩嶽王的精忠報國;在拜完嶽王之後,就都拿起了木掌,批打秦檜夫婦的鐵像。
刑禍隨之。
【解釋】
刑罰和災禍,也就跟隨而來。
【分析】
太虛真人說:‘別人若是將災禍轉嫁給我,那麽我就以福德來回報他;如果能夠這樣做,則福德之氣,始終都是從我這裏出來;而害氣重殃,自然就從惡人那裏生出來。’這裏說到刑罰災禍跟定了惡人,就是因為害氣重殃常在惡人的身上,所以刑罰災禍才跟定他啊!
【故事】
漢朝的梁統,向朝廷乞請增重法律的刑罰,然而朝廷卻沒有接受他的建議;後來梁統作了一個夢,夢到神明對他說:‘梁統啊!雖然有幸朝廷沒有聽從你的意見,但是陰曹地府已經記錄了你的罪過。你今天想要以刑罰來毒害世人,居心實在是太狠毒了,那麽你的子孫,怎麽能夠免除刑罰的災禍呢?你這種行為已經得罪了上天,縱然你再祈禱,也是沒用了啊!’後來梁統的兒子,都是死於非命;到了梁冀的罪惡,積的就更深了,最後竟然被皇帝下詔滅族,滿門抄斬。
吉慶避之。
【解釋】
吉祥和喜慶,都遠遠的避他而去。
【分析】
要知道‘天道無親,惟親善人’,人若是能夠去惡為善,恭慎自己,順應天理,自然在靜的時候,心就會與天道相合;在動的時候,行為就會與吉祥喜慶相遇了。如果有人的心行與此相反;那麽我們看得到的,就是他難逃世間的刑罰,看不到的,則是他被鬼神的責罰。所以惡人被鬼神減除壽算,短命而死;吉祥和喜慶,也都遠遠的避他而去,而橫禍和刑罰,就都跟隨而來,這是必然免不了的啊!
惡星災之。
【解釋】
惡煞凶星,也同時降下了災殃給做惡的人。
【分析】
惡星,是天上掌管人間一切災禍厄難的神。要知道人生在這個世間,每一天乃至於每一個節氣,都是屬於星光在主攝著。造惡的人,因為心常昏暗,身上的黑氣上衝,自然就會以惡召惡,所以惡煞凶星降臨到他的頭上,災禍也就跟隨著而來。若是行善的人,因為心地光明,則惡的氣氛漸漸的退散,惡煞凶星避他都來不及了,怎麽會降給他災禍呢?唉!實在是人自己造的孽,惡煞凶星才會降給他災禍啊!實在來講,災禍並不是惡煞凶星降給他的,而是他自己招來的啊!並不是惡煞凶星不好,而是自己不好啊!知道了這個事實以後,人怎麽可以不畏懼,修正反省自己的過失,以挽回天心呢!
算盡則死。
【解釋】
使惡人的壽算減盡之後,惡人也就死了!
【分析】
這句是太上苦口婆心垂誡世人的話。眾生作惡的習 氣,實在是難以拔除,盡是在做些不善的惡業啊!而自己茫茫的業識,就像是膏火相煎一樣,生命中的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一直到了自己的壽算被奪除盡了,也就是死期到了;而且是死有餘辜啊!還得要隨著生前所造的惡業而受苦報啊!因而神識就墮入了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中受苦,此時所受到的痛苦,也就無窮無盡了啊!誰說一死就百了呢?就沒事了呢?簡直是死了以後,就不得了了啊!就沒完沒了了啊!講到這裏,就不禁要大聲疾呼,痛哭流涕啊!要知道‘人身易失,定業難逃’,惟有希望仁人誌士,對這個道理一定要深信不疑啊!趁著自己一息尚存,仍然可以懺除彌天的罪惡;如果仍然是因循茍且的度日;則百年光陰,就如同箭一般快速的逝去;等到自己臨命終,地水火風四大分離的時候,再懊惱悔恨,也就來不及了啊!
【故事】
從前有一位老人,死後見到了閻王,就責怪閻王不提早寫信通知他。閻王說:‘你的眼睛花了,就是我寫給你的第一封信啊!你的耳朵聾了,就是我寫給你的第二封信啊!你的牙齒壞了,就是我寫給你的第三封信啊!你的身體日益的衰弱,我不知道已經寫了多少封信通知你,怎麽還說我沒有寫信通知你呢?’又有一位少年死了以後,見到了閻王,也責怪閻王說:‘我的眼睛明亮,耳朵聰敏,牙齒銳利,身體強壯的很,閻王你招我來,為何不事先寫封信通知我呢?’閻王回答說:‘我也有寫信通知你啊!你沒有看見你家東邊的鄰居,有卅、四十歲就死的,西邊的鄰居有一、二十歲就死的;而且更有周歲的嬰兒,或是小孩就死的;這些都是我寫給你的信啊!’所以說人命無常啊!就像是早晨的露水一樣,隻要是一口氣上不來,這個身體就成了軀殼了!四十二章經裏麵講道:佛問他的弟子:‘人命在多久之間呢?’有位弟子回答說:‘人命在數日之間。’佛說:‘你還不知“道”啊!’佛再問另一位弟子,弟子回答道:‘在飯食之間。’佛說:‘你也不知“道”啊!’佛又再問一位弟子,這位弟子回答道:‘人命在呼吸之間啊!’佛說:‘善哉!善哉!你知“道”啦!’
又有三台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解釋】
這是說人的一身,行住坐臥,都有星神在鑒察著。三台星神、北鬥星君,常在人的頭上盤旋,記錄各人所犯的罪惡,並且依照他所犯過惡的輕重,來奪除他的壽命。
【分析】
人的壽命,十二年為一紀,一百天叫一算。三台星神,掌管人的壽夭。北鬥星君,掌管人的善惡。又業報因緣經說:‘七星之氣,常結為一星,在人的頭上,距離頭頂三寸的地方;若是為善的人,則頭頂現出的光是明亮的;若是做惡的人,則頭頂現出的光是黑暗的。如果做了大善的人,頭頂的光就更加顯得明亮;做了大惡的人,頭頂的光就滅掉沒有了;而這種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鬼神則是看得一清二楚啊!’
【故事】
唐朝的大臣婁師德,在唐高宗時,受到高宗皇帝的寵 信,對朝廷也有很大的貢獻。有一天早上,婁師德起床 的時候,忽然看見星官告訴他說:‘你曾經誤殺了兩條人命,這個罪過應當減除你十二年的壽命,你頭頂上的星光將快要滅盡了啊!’這一天,婁師德隨即感到神識有些昏沉,因而就告訴身旁的人說:‘我一生向來行事謹慎,隻是因為誤殺了兩條人命,今天遂要我早死十二年啊!’沒多久,婁師德就過世了。
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
【解釋】
又有三屍神,住在人的身體裏麵,凡是人的心、口、意、語,總是瞞不過三屍神的;每到了庚申日,也就是天神決斷人善惡的這一天,三屍神就上到天帝的衙門,據實的報告人的罪過。
【分析】
這是說人的一心,幾微萌動,都有神明在鑒察著。上屍神青姑,名叫彭踞,居住在人的頭部,祂會令人多思考、多欲望 ,使得人的眼睛昏花,頭發掉落。中屍神白姑,名叫彭躓,居住在人的腸子裏;祂會令人喜歡飲食多忘事,而且喜歡作惡事。下屍神血姑,名叫彭蹻,居住在人的腳裏麵,祂會令人好色喜歡殺生,使得人的手腳四肢和五髒六腑擾動不安。三屍神的所作所為,目的就是在使人快些死亡,這樣祂們好出去作鬼,享受血食的祭拜;所以在庚申日的這天,就乘著人熟睡的時候,與身體中的七魄,共同上到天帝的衙門,訴說人的罪過。所謂人的心、口、意、語,所發出的音聲,在鬼神之中,三屍神聽得最清楚了。現在的人,不知道自我檢討,克製自己,清心寡欲;而徒然想依靠著道家的守庚去申的方法,以為這樣,就可以斷絕了三屍神上到天帝衙門去告狀的這條路;這種作法,隻是徒然的自己欺騙自己而已。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解釋】
到了陰曆每個月的最後一天,灶神也是一樣啊!
【分析】
這是講人的一家,動靜居處,都有鬼神在鑒察著。灶神掌管一家人的命,所以叫做司命。凡是一家的男女老少,所犯的大小罪過,灶神都能夠無微不察;每到了月終,就直接向陰陽二景,也就是日月二神上奏,並且將罪惡記錄在黑冊子裏。世人的行事,但隻知道貪圖一時的痛快,那裏會問家裏有沒有灶神在記錄他所犯的罪過呢?
【附注】
明朝江 西人羅禎,寫了一本‘愈淨意公遇灶神記’,淨空法師曾經加以演述,內容十分的精彩詳細,引人入勝,此處就從略了。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
【解釋】
凡是人犯了罪過,都難逃神明的鑒察;罪過大的,就被奪除壽命十二年,過失小的,就被減去壽命一百天,這是決定不會錯的。
【分析】
這一句是總結上文的意思。說明了凡是人的一生一身,一心一家,處處都有神明在鑒察著,目的就是教人要慎獨。凡是人投胎受生之後,壽命的長短,增加或減少,在天上都有記錄。太上命令諸位神明:‘你們考察人間的善惡,要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結;若是修善立功,這個人便可以延長壽命,萬一造了罪過,立刻就將他的壽命減算,或是奪紀。’所以罪過有大有小,而奪紀奪算,也就有了懸殊的差別了啊!
【故事】
宋朝的符仲信,家中富有而又喜歡布施,但是他到了三十五歲的那年,忽然生了病,病情還突然的轉危;而且自己還說出了曾經到過陰間,遇到了幾位老友向他問道:‘恩公!你怎麽會到這裏來啊?’老友們就為他禮拜求教一位冥官,冥官說:‘符仲信這個人本來是饑寒的命,因為他的心喜好布施救濟別人,所以能夠白手起家;壽命本來可以活到五十九歲,但是因為他不燒香,早晨晚起床 的緣故,福報壽命到今天已經削盡了。’老友們說:‘這兩件事隻不過是小的過失而已,怎麽會如此的嚴重呢?’冥官說:‘不燒香,就有不恭敬天地的心;晚起床 ,就有多婬的念頭,怎麽可以說是小過失呢?’大家聽了,頗為驚奇的看著符仲信說道:‘厚德像符公這樣的人,尚且因為這兩件事而削減了壽命,那麽一般人又怎麽可以隨隨便便的放縱自己呢?’沒多久,符仲信就死了。
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解釋】
這些大的小的罪過惡業的事情,有幾百種之多,凡是想求長生的人,必須先要避免這些罪過惡業啊!
【分析】
這是太上教人先從避免犯過做起,這裏所講的幾百件,就是篇中所列舉的,從‘非義而動’,到‘死亦及之’的所有過惡。前麵說的奪壽,是教人知道有所警惕;現在又說長生,是教人知道有所欣慕,勇於改過行善;雖然是小小的過失,也不敢犯,就必定會得到長生的善報了。尤其是學道的人,都是以積善、培養自己的道德為根本的行持。在儒家來講,稱為四端百行;在佛門,則稱為六度萬行;在道家來說,就是三千功、八百行。這些都是積善避惡的說法。
【故事】
有位名叫楊正見的女仙人,她修持的功夫,再沒多久就可以登真了。但是上帝責怪她小時候,她的父母正在準備錢繳稅,楊正見看到了,就私下選了稅錢中特別圓特別好的二文錢藏了起來,這就叫作隱藏官物啊!所以上帝就下令,貶謫楊正見再留在人間一年。紫虛元君與茅君,共同在清虛宮裏校對勘定天下真仙得失的事情;一下子被刷下來的真仙就有四十七人之多;刷下來之後,又再次的重審,僅有兩人得以通過而重新上榜啊!這是因為他們懷著婬欲的心來修持上真的事,這就不能不沒有過失了啊!私藏二文錢是很小的過失,而仙人的修持,又在功過互相較量後,尚且被如此嚴厲的譴責,更何況是那些任意隨便不知道避免犯過的人呢!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解釋】
凡是要做一件事,先要想一想,合不合道理;合道理的,就前進去做;不合道理的,就退避不做。
【分析】
這一節,一直到當立三百善,則是太上列舉行善招福的大綱,先教人眾善奉行,即可以招來福報。道就好像是大路一樣,順天理,合人心,坦平正直,即是道;而逆天理,拂人心,荊刺險阻,即非道。本篇中從‘不履邪徑’,一直到‘與人不追悔’,都是道,也就是行善。從‘非義而動’,到‘殺龜打蛇’,都是非道,也就是作惡。而‘是道則進,非道則退’的這兩個‘則’字,最是吃緊著力;因為是非隻在當念的分辨,而進退則必須要即時的決定;在這個緊要的關鍵處,一定要下斬釘截鐵的手段,不能夠有一絲毫猶豫不決的心念啊!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解釋】
凡是不正經的地方,例如賭場、妓院、舞廳、鴉片煙館等,都要視為邪徑,決定是退避不去。就是在陰暗的房間,別人所看不見聽不到的處所,也就是善惡才分的界限;都能夠正心誠意,絲毫都不願意欺騙人。
【分析】
這兩句是從避過中抽出來最緊要的來勸誡人,也是做善人的開始。不履邪徑,就是從心源上打點得堂堂正正;雖然是一絲毫的邪路,所關係的甚是微小;但是到了此處,也是斷然的不走,那麽大的地方,也就可以知道了。不欺暗室,就是從心源上打掃得光光明明;雖然是在屋子裏麵最隱密,隻有自己知道的地方,也是斷然的不肯茍且行事;那麽明顯的地方,也就可以知道了。能夠如此,然後積功累德,做種種的善事,就可以一以貫之了!
【故事】
明朝有位楊煮,他是江 蘇吳縣人,官做到了尚書;有一天晚上作夢,夢到自己在一個園林之中遊覽,順手就摘下了樹上的兩顆李子來吃;醒了之後,自己就痛責自己說:‘這是因為我平時對於義和利,認識不夠清楚的緣故,才會在夢中夢到了偷吃人家園子裏種的李子啊!’並且楊煮為了此事懲罰自己,幾天都不吃飯。
積德累功。
【解釋】
積德就要像積錢一樣,漸漸的積,就漸漸的多了;累功就要像築牆一樣,漸漸的築,就漸漸的高了。
【分析】
德若是不去積,德就不會崇高;功若是不去累,功就不會增大;如果能夠像農夫盼望秋收一樣的認真,能夠像商人想賺大錢一樣的努力;今天積了一德,明天又積了一德;今天累了一功,明天又累了一功,就是想要修成神仙,也不是件難事啊!
【附記】
了凡四訓,對於積功累德,有詳細的說明和舉例,想進一步了解學習 的人,請參考淨空法師所演述的了凡四訓講記,又名修福積德造命法,並有廣播劇出版。
慈心於物。
【解釋】
凡是積功累德的善人,不但是親親而仁民,尤其是他的慈心,遍及到了萬物啊!
【分析】
慈就是仁心,為萬善的根本。慈有兩種的意義,一是救濟貧窮,拔除痛苦;二是戒除殺生,並且還要放生;這是積德累功的本,也是做善人的根!
大藏經說:‘人若是不殺生,愛護動物的生命,以及放生布施食物,就會得到長壽的果報。’現在一般人家的小孩子玩遊戲,經常會傷害到像蜻蜓、麻雀、小鳥等類的小動物,這是家長們應該要痛切禁止,不要讓小孩傷害小動物,這樣不隻是會傷害到那些小動物的生命,損害孩子的福報,而且助長了孩子的殺機;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做人就不懂得仁慈寬恕了啊!至於家中的仆人,常會將熱水澆潑在地上,或是燒材掃地的時候,多會傷害到蛀蟻之類的小蟲,這也是應該要戒除的啊!凡是見到了一切的眾生,投身到死地,例如飛蛾撲向燈火,蟲子墮在網子裏,麻雀小鳥被打傷,螞蟻被踏到,魚蝦被網住等等,都應該要方便的去救護,保全它們的性命,這些都是福報大壽命長的人所行的善事啊!
【故事】
沈萬三是明朝人,有一次他看見有人拿著幾百隻的青蛙,而且準備馬上就把這些青蛙殺死;沈萬三不忍心見到這些青蛙被殺,於是就用錢把這些青蛙全都買了下來,放在池塘裏麵,使他們能夠悠遊自在的生活。有一天沈萬三經過池塘旁邊,看見一大堆的青蛙,圍著圓圈,站在一個瓦盆上麵;呱呱的叫著,好像在說:‘沈萬三啊沈萬三,瓦盆請你帶回家!’於是沈萬三就將這個瓦盆帶了回家,做盥洗的用具。有一次他用瓦盆洗手的時候,戴在手上的戒子,掉落到瓦盆裏,直到第二天的早上,他才發覺,就去瓦盆裏找戒子;這時候,沈萬三突然發現整個瓦盆裏麵都是戒子;沈萬三非常的驚奇,就用金子銀子放在瓦盆裏麵試試看,結果整個瓦盆裏都是金子銀子!原來這個瓦盆就是所謂的聚寶盆啊!因此沈萬三的財富,富可敵國,沒人能夠比得上啊!
【嘉言】
明朝的蓮池大師,曾經作了一篇戒殺的文章勸化世人,他說:‘每個人都愛護自己的生命,而動物也是一樣的貪生怕死;所以怎麽可以殺它們的身體,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呢?殺生的時候,或是用利刀剖開了它們的肚子,或是用尖刀刺穿了它們的內髒;或是剝它們的皮,或是刮它們的鱗;或是割斷了它們的喉嚨,或是劈開了它們的外殼;或是用滾湯活活的煎煮鱉鱔,或是用鹽酒生醃了螃蟹和蝦子。可憐啊!它們遭受到如此大的痛苦,卻是無處可以伸冤啊!而且這種的極苦,實在是難以忍受啊!人們造下了殘殺生靈這種彌天的罪業,與被他們所殺害的生靈,因此而結下了萬世的血海深仇。一旦無常到來,就要立即墮入地獄,在地獄中受到鑊湯、爐炭、刀山、劍樹、種種的苦刑啊!等到地獄的罪苦受完了之後,仍然必須要投生作畜生,來償還以往殺生食肉的命債啊!還完了命債,再投生為人;則是多病而且早死;因此我今天在此哀告世人,普遍的勸導大家要戒殺;並且更要隨著自己的能力來放生,加持念佛,這樣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德,也必定能夠隨著自己的願望往生極樂世界;永遠脫離了六道輪回的苦海,普度眾生,功德無量啊!’
忠孝。
【解釋】
為人臣子的,必須要盡忠;為人子女的,必須要盡孝。
【分析】
臣盡忠,子盡孝,乃是天理的常規,也是人倫的根本。假使為人臣子的不忠,則君王對臣子還有什麽期望呢?為人子女的若是不孝,則父母對子女還有什麽指望呢?要知道不忠不孝,連畜生禽獸 都不如,怎麽可以稱為人呢?
人雖然可以修成仙,但是必須要經過長久積功累德的修持;惟有至忠大孝的人,今天死了,明天就可以生到天界。一般人都知道忠孝為臣子的大節,豈知忠孝更是為超升到天界的根本原因啊!
所謂忠,就是盡心而無欺的意思。凡是人類的倫理所在,例如屬下服事長官,晚輩奉事長輩,或是平輩朋友間的交往處事、待人接物,都應該要盡心而無欺;而這忠的道理,則專門屬於為人臣子,或部屬的;因為父子兄弟夫婦的關係,人人都自然知道應該要互相的敬愛;至於君臣的關係,則是道義相結合的;一般的常人,容易在這個地方上產生茍且的現象,而為人臣子之所以分心而不能夠盡忠的原因,不外乎是自身和家庭、官位、權勢、恩怨、名譽這五種。想到了自身的家庭和官位,多是平庸之人,那麽所產生壞的影響還小些;而玩權弄勢的念頭,多是出自奸臣,那麽就會關係到天下國家的利害了;而這些奸臣,最後也是害到了自己,例如李林甫、楊國忠、秦檜等人。至於是為了恩怨名譽,雖然是世間號稱君子的人,也是在所難免;這就是唐、宋以來,朋黨 之禍的原因啊!
【故事】
宋朝的司馬溫 公為宰相,勤政愛民,以身徇國,由於過度的勞累,已是有病在身;而當時王安石所立下的青苗、免役、將官的惡法,仍然尚未廢除,西夏國也未投降於宋朝;司馬光因而感歎的說:‘這四害還沒有除掉,我是死都不瞑目啊!’來探病的客人,見到他的身體漸漸的消瘦,就引了諸葛孔明‘食小事繁,命不長久’的前例,提醒司馬光要引以為戒啊!司馬光則回答說:‘生死有命,無需掛慮。’反而更認真的處理公務;後來病得愈來愈嚴重,意識已經有些不清醒了,仍然念念不忘朝廷天下的事情,就是連夢中所講的話,也都是朝廷天下的大事啊!
【嘉言】
張可庵說:‘讀書人做了官,若是心中有了鞏固自己的功名,求取容悅之心,就不可能會做出一件有利於國家百姓的事情來了!’
【結語】
我們看到古往今來為人臣子的,因為盡忠而獲得好的果報的例子,真是多得不勝枚舉啊!至於有的臣子臨大節而不奪,見危授命,甚至殺身成仁;在一般人看來,他們實在是抱恨千古啊!似乎老天對他們的報答,為何是如此的不一樣呢?要知道,這些為國死難的忠臣,在他們生的時候,就享有當世的盛名;死了以後,又受到萬民的跪拜。所以老天對他們的報答,實在是比那些身受富貴安樂的人,還要高出百倍啊!而對國家不忠,遺害蒼生的官員,上天對他們報應的慘烈,就更不必說了!今且不說忠不忠的報應,就看那些平平庸庸,心不係在天下蒼生的官員,也都是沒有好的結果啊!可見‘爾俸爾祿,民脂民膏’,所以公務人員決定不能對不起這個‘忠’字啊!
【分析】
顏光衷先生論孝說:‘天下那有不孝的人,雖然有不孝的人,若是稱他孝順,那麽他聽到了就很歡喜;如果說他不孝,他聽到了就很生氣慚愧;而且在別人麵前,還會裝模作樣愛麵子,不敢像私底下那樣的放縱,這也是他的良知沒有泯滅;所以隻要擴充這個所謂的良知,便是大孝的根苗。如果仍然不認真的反省,改變這個惡習 氣,就依舊是不孝啊!這個地方,分析的明白,認識的清楚,那麽做父親的,就懂得如何教育子女;做子女的,也懂得如何自己克製;就像攻賊一樣,要知道賊在那裏,那麽平定賊患,就指日可待了啊!’
又說:小不孝所以養成的原因有四種。第一是驕寵 ,第二是習慣,第三是樂縱,第四是忘恩記怨。
以上所說的幾種,都是人之習 情;然而子女未嚐沒有真性,隻是積習 久了,就不知道錯誤所在。所以應該要急急的喚醒,早早的克治,時時的思量;不要認為父母慈心,自然就會原諒我;不要認為世風澆薄,我還比別人好些;要知道小不孝漸漸的積久了,就會變成大不孝啊!
又說:大不孝所以養成的原因也有四種。第一是私財,第二是戀妻子,第三是嫖蕩,第四是爭妒。這四種狀況乃是人之常情,恐怕連孝子也難避免,而其流弊遂成了大不孝啊!
【嘉言】
羅先生曾說:‘孝子事奉雙親,不可使父母有冷淡心,不可使父母生煩惱心;不可使父母有驚怖心,不可使父母生愁悶心;不可使父母有難言的心,不可使父母有愧恨的心。’
沈龍江 先生說:‘為人子女事奉雙親,沒有比送終這件事情更大了。若是連為父母送終的這件大事,都無法盡心的話,那麽其他的事情,也就不可能盡心了啊!有的是因為家裏的兄弟多,就彼此的互相推諉;因而將父母的喪事草率的處理完事,導致了日後的後悔和遺憾。我認為為人長子的,力量能夠獨自辦理的,就應該獨力的去辦;不必再派其他的弟弟;做人家弟弟的,自己能夠獨力去辦,也應該當作是自己的責任,不要使長兄的負擔過重;各人各自的盡心,爭先的出力,這樣才是做人家兒子的道理啊!若是有心想靠別人一分,便是在自己的心上,就有了一分不能盡心的地方啊!’
【故事】
太和人楊黼,辭別了家中的老母親,獨自的前往四川,去拜訪無際大師;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僧問楊黼說:‘到那兒去啊?’楊黼回答說:‘我去四川拜訪無際大師。’老僧說道:‘你去拜訪無際大師,還不如去見佛啊!’楊黼就問:‘那麽佛在那裏呢?’老僧說:‘你隻要回家,就會看到一位肩上披著黃色衣服,倒穿著木屐的人,那人就是佛啊!’楊黼聽了之後,就馬上的趕回家去。當楊黼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夜深人靜門已關了;楊黼就敲著門,在外麵等候著;這時候,他的老母親一聽,是兒子在外麵叫門的聲音,就喜出望外、急急忙忙的,隨手拿了一件黃色的衣服披在肩上,大概是想念兒子太過興奮,跑出去開門的時候,連木屐都穿反了;楊黼一見到母親這個樣子,就是老僧所講的佛的樣子完全一樣;因此而突然的驚醒覺悟了。從此以後就留在家中竭力的孝敬母親,並且還為孝經做了好幾萬字的注解;楊黼在為孝經做注解的時候,硯台的水快用幹了,忽然之間,硯台裏麵的水,卻又盈滿了。別人都認為:這是因為楊黼的孝心,感動了天地所得到的感應啊!
【嘉言】
彌勒菩薩說:‘堂上有佛二尊,惱恨世人不識;不用金彩裝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現在雙親,就是釋迦彌勒;若能誠敬得他,何用別求功德。’
【故事】
漢朝的時候,浙江 上虞有位女孩子名叫曹娥,他的父親叫曹盱,是一位巫師。在五月五日端午節的那天,他乘船在江 上迎神,一不小心就墜入江 中淹死了;曹娥那年才十四歲,她沿著江 邊尋找父親的屍體,但是卻都遍尋不著;曹娥就在江 邊哭泣了七天七夜;最後她就跳入了江 中,經過了五天,曹娥背著父親的屍體,兩人一同浮出了江 麵;遠近的人看到之後,都感到十分的震驚;上虞縣的縣令度尚,就把這件事情奏報朝廷;皇帝因而下詔表彰曹娥的孝行,並且為曹娥在江 邊建立了一個祠,曹娥至今仍然為人們所祭拜敬重。
【解釋】
太上老君說:‘人的禍福,本來就沒有一定的門路,全都是自己招來的啊!’
【分析】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號伯陽,也就是周朝的聖人老子;得道成仙以後,稱天立教,為道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聖。感應篇、是太上教化世人改惡行善的書;感是感召,應是報應,告訴人們如果以善惡感召之因,必定會得到天降禍福報應的果;所謂有感必有應,隨感而隨應,用以彰顯天道好還的道理,而啟發世人的敬畏之心;知道作惡必定會得到災禍病夭的惡報,因此心有所畏懼而不敢去做;知道行善必定會得到福壽天仙的善報,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的去做,所以才以感應作為本篇的篇名。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報應,如影隨形;這四句話是此一篇的總綱領,也是太上垂示訓誨的宗旨所在。講到聖賢之心,不是為了要祈求福報,避免災禍而後才去斷惡行善;說到造化的道理,隻要是積善,必定會福蔭子孫;而若是積惡,則必定會禍延子孫;也就是易經所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道理,而且絕對不會有絲毫的差錯啊!
自召,就是自己招來的意思,所謂自作還是自受啊!要知道天地是沒有私心的,而吉凶禍福也全都是人心自己招來的啊!然而人在沒起念頭的時候,這顆心是湛然清淨,就如同虛空一樣,那裏有什麽善惡呢!隻是因為這個念頭才動,所向著的是好事,就是善,所向著的是壞事,就是惡;其最初不過是起了一個念頭,做了一件事情而已;但是到了後來,經過了日積月累,於是就有了善人和惡人的區別了;所以一個人得禍或是得福,全都決定在當初起了善惡念頭的時候啊!所以太上開口便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就是在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啊!其中若是有了絲毫的差錯,那麽禍福的果報就會天差地別了。
【故事】
宋朝的趙康靖先生,曾經用瓶子和黑豆白豆來練習 心地功夫;他若是起了一個善的念頭,就把一顆白豆投入瓶子裏麵;若是起了一個惡的念頭,就把一顆黑豆投入瓶子裏麵。開始練習 的時候,投入瓶子的黑豆很多,後來就漸漸的減少了。久而久之,連善惡這兩種的念頭都忘了,而進入了‘不思善、不思惡’心無雜念的境界,最後連瓶子和豆子,也丟棄不用了。
【嘉言】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唐朝的六祖慧能大師說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佛經也講:‘吉凶禍福,皆由心造。’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解釋】
善惡的報應,就如同影子跟著身體一樣;人到那裏,影子也就跟隨到那裏,永遠都不分離啊!
【分析】
善惡是就人心來說的,而報應則是就天理來講的。要知道身體端正,影子也就端正;身體斜了,影子也就斜了,絕對是絲毫不爽的。而造了善因,就必定會得到樂的果報;造了惡因,就必定會得到苦的果報,這些道理,聖人說得很詳細,可惜一般沒有智慧的人,不相信這種道理,於是就背善向惡了;因為他看到現在做善事的人,有的命運卻非常的坎坷;而做惡事的人,有的不但長壽,而且還富貴的很;而今生所遭受到的種種果報,也都不一樣啊!於是就說:‘善惡不見得會有報應啊!因果也似乎不足以采信啊!’這是因為沒有智慧的愚人,他們不知道:這個世間沒有活到幾百歲的人,而上天也有沒有立刻就結的案子,這個世間純善純惡的人既然是很少,那麽可以為善可以為惡的機會也就最多了。因為念頭會有轉移,果報就應該要加以斟酌了。或是報在自己的身上,或是報在子孫的身上,或是報在現世,或是報在後世,或大或小、或快或慢,其中雖然會有變化遷移,但是絲毫都不會有錯誤的啊!俗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所以不要隻看眼前,應該要看究竟!因為善惡的果報,必定是如影隨形!
【故事】
清朝崇明地方,有位叫黃永爵的人,有位相士曾替他算命,說他隻能活到六十歲;後來南洋有一條船遇到了大風,船快要翻了,黃永爵就急忙的拿出十兩黃金,買漁船前往搭救,總共救活十三條的人命。後來又遇到那位相士,這時相士看到黃永爵非常驚訝的說:‘黃先生,你滿臉的陰騭紋,一定是積了大德,做了大好事,你不但會有兒子,而且你的兒子還會考上功名,你也會活到高壽啊!’後來黃永爵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叫黃振鳳,考中了康熙己未年會試的榜首,黃永爵也活到九十幾歲,而且得到善終。由此可知,天道是如此的真實可信,人為什麽不肯去惡為善呢?
【結語】
東嶽廟有幅對聯講道:‘陽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己。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人為什麽要明知故犯,造下了無窮的痛苦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解釋】
因為人的一生,無論是白天夜晚,時時刻刻,上下四旁,都有主管人間過惡的神明在鑒察著;依照各人所犯過惡的輕重,來奪除人的壽算。(人活一百天叫一算,犯輕的就少奪,犯重的就多奪。)
【分析】
天有三官五帝,百神諸司;地有五嶽四瀆和城隍裏社;另外又有舉意司,專門記錄人的起心動念的善惡,凡是這些,都是所謂的司過之神。而上天的心是慈悲仁愛的,想要世人在自己心中獨知的地方,為善去惡;因而才有了司過之神,鑒察人們所犯的惡事,並且量度惡事的輕重,而除減人的壽命百日。所以說:‘人間的竊竊私語,在天聽起來,就跟打雷一樣的響啊!人若是在暗室中做了虧心的事情,是絕對逃不過神明如雷電般銳利的眼睛啊!’詩經書經中也講到:‘上帝日日夜夜都在鑒察著,世間每一個人身體語言心理所造作的行為啊!’這就是所謂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神之聽之的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則我們心中獨知的地方,自然就有鬼神,比自然界天地鬼神的鑒察還要嚴格,這就是所謂天人合一的道理啊!
華嚴經說:‘每個人出生之後,就有二位天人跟隨著,一位名叫同生,另一位名叫同名;這兩位天人能夠時常見到被跟隨著的人的言行;而被天人跟隨的人,卻是見不到天人。’兩位天人,也就是所謂的善惡二部童子,他們每天廿四小時都在記錄著人的善惡言行,包括心理行為;所以我們每個人的起心動念、言談舉止、待人接物,都要常常想到這兩位天人隨時隨地都在鑒察記錄,不要使自己的惡念持續不斷啊!
【故事】
宋朝的光孝安禪師,在入定的當中,看見了兩位僧人在講話;最初的時候,有天神在旁擁護,並且還傾聽他們的談話;久而久之,天人就散去了。過了沒多久,就有惡鬼在旁邊吐口水罵他們,而且還用掃帚去掃他們兩人走過的足跡;這是因為兩位僧人開始的時候,在談論佛法;接著就閑話家常,最後則是談論名聞利養。須知出家人談論世間的事情,尚且被鬼神討厭、責怪;況且現在,世人身、口、意三業的行為,更有不止如此的啊!那麽他們被鬼神的責備,又是當如何呢?想起來真是令人畏懼啊!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解釋】
人的壽命,既然已經因為犯過而被減少,而且還要被懲罰生活貧苦,家庭破碎;又經常的遭逢到憂愁災難啊!
【分析】
從這一句,到算盡則死,都是在講減除壽算的事。因為不善之人,他們欺騙掩飾的行為,為神明所察見,以至於減少了他們的壽算,所以貧窮家破,憂患也就跟著接踵而來。福善禍婬,這是造化必然的道理。人若是想要趨吉避凶,必定要改過遷善,那麽它的關鍵,應該在於先治心;檢點自己身、口、意三業的行為,不可以放逸隨便,而墮入了邪惡的業網。並且應該要彼此互相的規勸;例如心和口要互相的訓誨,心告訴口說:‘口啊!口啊!你應當要說好事,說好話,千萬不要說不應該講的話啊!’心再告訴身體說:‘身體啊!身體啊!你應該要精進的修行,不要懈怠懶惰啊!’縱然是一日一時、一刻一念,乃至於一個刹那,都要如此的簡默,自己要克製住自己的心,自己要謹慎自己的口,自己要治理好自己身體;這樣久久都不間斷,自然就會不受到外麵境界的影響而動心了;此時的心,就到了湛然清淨沒有欲望 的境界,全體都是善了啊!這樣怎麽會被神明減去壽算,弄到了貧苦家破憂患的地步呢?
人皆惡之。
【解釋】
人人都討厭造作惡事的人啊!
【分析】
玉樞經上說道:‘人若是不修善業,上天必定會斬他的神,攝他的魄,使他神魂顛倒,被人所厭惡,為人所嫌棄!’今天恨別人欺負我的人,怎麽會知道,這是上天斬攝了他的神魂,使他處處碰壁而為人們所厭惡啊!今天有幸知道了這個事實,就應當洗心革麵,改惡向善;那麽天心是仁慈寬恕的,是不責罰懺悔改過之人的;所以從前所犯的罪過,是可以救贖的,從此改過遷善,那麽前途仍然是一片光明。所以無論是生而知之,或是困而知之,隻要是改過遷善,他的成功則是一樣的,希望千萬不要自暴自棄啊!
【故事】
宋朝的宰相秦檜,欺君誤國,殘害忠良;千百年來,世人莫不厭惡秦檜的奸詐;而嶽飛的精忠報國,後世的人,也無不景仰嶽飛的風範。在杭州西湖嶽王祠的前麵,就有鐵鑄的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的像,跪在嶽王的墳前,旁邊還掛了一個木頭做的手掌。無論遠近,隻要是來到嶽王墓前拜謁的人,都是欽佩嶽王的精忠報國;在拜完嶽王之後,就都拿起了木掌,批打秦檜夫婦的鐵像。
刑禍隨之。
【解釋】
刑罰和災禍,也就跟隨而來。
【分析】
太虛真人說:‘別人若是將災禍轉嫁給我,那麽我就以福德來回報他;如果能夠這樣做,則福德之氣,始終都是從我這裏出來;而害氣重殃,自然就從惡人那裏生出來。’這裏說到刑罰災禍跟定了惡人,就是因為害氣重殃常在惡人的身上,所以刑罰災禍才跟定他啊!
【故事】
漢朝的梁統,向朝廷乞請增重法律的刑罰,然而朝廷卻沒有接受他的建議;後來梁統作了一個夢,夢到神明對他說:‘梁統啊!雖然有幸朝廷沒有聽從你的意見,但是陰曹地府已經記錄了你的罪過。你今天想要以刑罰來毒害世人,居心實在是太狠毒了,那麽你的子孫,怎麽能夠免除刑罰的災禍呢?你這種行為已經得罪了上天,縱然你再祈禱,也是沒用了啊!’後來梁統的兒子,都是死於非命;到了梁冀的罪惡,積的就更深了,最後竟然被皇帝下詔滅族,滿門抄斬。
吉慶避之。
【解釋】
吉祥和喜慶,都遠遠的避他而去。
【分析】
要知道‘天道無親,惟親善人’,人若是能夠去惡為善,恭慎自己,順應天理,自然在靜的時候,心就會與天道相合;在動的時候,行為就會與吉祥喜慶相遇了。如果有人的心行與此相反;那麽我們看得到的,就是他難逃世間的刑罰,看不到的,則是他被鬼神的責罰。所以惡人被鬼神減除壽算,短命而死;吉祥和喜慶,也都遠遠的避他而去,而橫禍和刑罰,就都跟隨而來,這是必然免不了的啊!
惡星災之。
【解釋】
惡煞凶星,也同時降下了災殃給做惡的人。
【分析】
惡星,是天上掌管人間一切災禍厄難的神。要知道人生在這個世間,每一天乃至於每一個節氣,都是屬於星光在主攝著。造惡的人,因為心常昏暗,身上的黑氣上衝,自然就會以惡召惡,所以惡煞凶星降臨到他的頭上,災禍也就跟隨著而來。若是行善的人,因為心地光明,則惡的氣氛漸漸的退散,惡煞凶星避他都來不及了,怎麽會降給他災禍呢?唉!實在是人自己造的孽,惡煞凶星才會降給他災禍啊!實在來講,災禍並不是惡煞凶星降給他的,而是他自己招來的啊!並不是惡煞凶星不好,而是自己不好啊!知道了這個事實以後,人怎麽可以不畏懼,修正反省自己的過失,以挽回天心呢!
算盡則死。
【解釋】
使惡人的壽算減盡之後,惡人也就死了!
【分析】
這句是太上苦口婆心垂誡世人的話。眾生作惡的習 氣,實在是難以拔除,盡是在做些不善的惡業啊!而自己茫茫的業識,就像是膏火相煎一樣,生命中的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一直到了自己的壽算被奪除盡了,也就是死期到了;而且是死有餘辜啊!還得要隨著生前所造的惡業而受苦報啊!因而神識就墮入了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中受苦,此時所受到的痛苦,也就無窮無盡了啊!誰說一死就百了呢?就沒事了呢?簡直是死了以後,就不得了了啊!就沒完沒了了啊!講到這裏,就不禁要大聲疾呼,痛哭流涕啊!要知道‘人身易失,定業難逃’,惟有希望仁人誌士,對這個道理一定要深信不疑啊!趁著自己一息尚存,仍然可以懺除彌天的罪惡;如果仍然是因循茍且的度日;則百年光陰,就如同箭一般快速的逝去;等到自己臨命終,地水火風四大分離的時候,再懊惱悔恨,也就來不及了啊!
【故事】
從前有一位老人,死後見到了閻王,就責怪閻王不提早寫信通知他。閻王說:‘你的眼睛花了,就是我寫給你的第一封信啊!你的耳朵聾了,就是我寫給你的第二封信啊!你的牙齒壞了,就是我寫給你的第三封信啊!你的身體日益的衰弱,我不知道已經寫了多少封信通知你,怎麽還說我沒有寫信通知你呢?’又有一位少年死了以後,見到了閻王,也責怪閻王說:‘我的眼睛明亮,耳朵聰敏,牙齒銳利,身體強壯的很,閻王你招我來,為何不事先寫封信通知我呢?’閻王回答說:‘我也有寫信通知你啊!你沒有看見你家東邊的鄰居,有卅、四十歲就死的,西邊的鄰居有一、二十歲就死的;而且更有周歲的嬰兒,或是小孩就死的;這些都是我寫給你的信啊!’所以說人命無常啊!就像是早晨的露水一樣,隻要是一口氣上不來,這個身體就成了軀殼了!四十二章經裏麵講道:佛問他的弟子:‘人命在多久之間呢?’有位弟子回答說:‘人命在數日之間。’佛說:‘你還不知“道”啊!’佛再問另一位弟子,弟子回答道:‘在飯食之間。’佛說:‘你也不知“道”啊!’佛又再問一位弟子,這位弟子回答道:‘人命在呼吸之間啊!’佛說:‘善哉!善哉!你知“道”啦!’
又有三台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解釋】
這是說人的一身,行住坐臥,都有星神在鑒察著。三台星神、北鬥星君,常在人的頭上盤旋,記錄各人所犯的罪惡,並且依照他所犯過惡的輕重,來奪除他的壽命。
【分析】
人的壽命,十二年為一紀,一百天叫一算。三台星神,掌管人的壽夭。北鬥星君,掌管人的善惡。又業報因緣經說:‘七星之氣,常結為一星,在人的頭上,距離頭頂三寸的地方;若是為善的人,則頭頂現出的光是明亮的;若是做惡的人,則頭頂現出的光是黑暗的。如果做了大善的人,頭頂的光就更加顯得明亮;做了大惡的人,頭頂的光就滅掉沒有了;而這種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鬼神則是看得一清二楚啊!’
【故事】
唐朝的大臣婁師德,在唐高宗時,受到高宗皇帝的寵 信,對朝廷也有很大的貢獻。有一天早上,婁師德起床 的時候,忽然看見星官告訴他說:‘你曾經誤殺了兩條人命,這個罪過應當減除你十二年的壽命,你頭頂上的星光將快要滅盡了啊!’這一天,婁師德隨即感到神識有些昏沉,因而就告訴身旁的人說:‘我一生向來行事謹慎,隻是因為誤殺了兩條人命,今天遂要我早死十二年啊!’沒多久,婁師德就過世了。
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
【解釋】
又有三屍神,住在人的身體裏麵,凡是人的心、口、意、語,總是瞞不過三屍神的;每到了庚申日,也就是天神決斷人善惡的這一天,三屍神就上到天帝的衙門,據實的報告人的罪過。
【分析】
這是說人的一心,幾微萌動,都有神明在鑒察著。上屍神青姑,名叫彭踞,居住在人的頭部,祂會令人多思考、多欲望 ,使得人的眼睛昏花,頭發掉落。中屍神白姑,名叫彭躓,居住在人的腸子裏;祂會令人喜歡飲食多忘事,而且喜歡作惡事。下屍神血姑,名叫彭蹻,居住在人的腳裏麵,祂會令人好色喜歡殺生,使得人的手腳四肢和五髒六腑擾動不安。三屍神的所作所為,目的就是在使人快些死亡,這樣祂們好出去作鬼,享受血食的祭拜;所以在庚申日的這天,就乘著人熟睡的時候,與身體中的七魄,共同上到天帝的衙門,訴說人的罪過。所謂人的心、口、意、語,所發出的音聲,在鬼神之中,三屍神聽得最清楚了。現在的人,不知道自我檢討,克製自己,清心寡欲;而徒然想依靠著道家的守庚去申的方法,以為這樣,就可以斷絕了三屍神上到天帝衙門去告狀的這條路;這種作法,隻是徒然的自己欺騙自己而已。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解釋】
到了陰曆每個月的最後一天,灶神也是一樣啊!
【分析】
這是講人的一家,動靜居處,都有鬼神在鑒察著。灶神掌管一家人的命,所以叫做司命。凡是一家的男女老少,所犯的大小罪過,灶神都能夠無微不察;每到了月終,就直接向陰陽二景,也就是日月二神上奏,並且將罪惡記錄在黑冊子裏。世人的行事,但隻知道貪圖一時的痛快,那裏會問家裏有沒有灶神在記錄他所犯的罪過呢?
【附注】
明朝江 西人羅禎,寫了一本‘愈淨意公遇灶神記’,淨空法師曾經加以演述,內容十分的精彩詳細,引人入勝,此處就從略了。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
【解釋】
凡是人犯了罪過,都難逃神明的鑒察;罪過大的,就被奪除壽命十二年,過失小的,就被減去壽命一百天,這是決定不會錯的。
【分析】
這一句是總結上文的意思。說明了凡是人的一生一身,一心一家,處處都有神明在鑒察著,目的就是教人要慎獨。凡是人投胎受生之後,壽命的長短,增加或減少,在天上都有記錄。太上命令諸位神明:‘你們考察人間的善惡,要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結;若是修善立功,這個人便可以延長壽命,萬一造了罪過,立刻就將他的壽命減算,或是奪紀。’所以罪過有大有小,而奪紀奪算,也就有了懸殊的差別了啊!
【故事】
宋朝的符仲信,家中富有而又喜歡布施,但是他到了三十五歲的那年,忽然生了病,病情還突然的轉危;而且自己還說出了曾經到過陰間,遇到了幾位老友向他問道:‘恩公!你怎麽會到這裏來啊?’老友們就為他禮拜求教一位冥官,冥官說:‘符仲信這個人本來是饑寒的命,因為他的心喜好布施救濟別人,所以能夠白手起家;壽命本來可以活到五十九歲,但是因為他不燒香,早晨晚起床 的緣故,福報壽命到今天已經削盡了。’老友們說:‘這兩件事隻不過是小的過失而已,怎麽會如此的嚴重呢?’冥官說:‘不燒香,就有不恭敬天地的心;晚起床 ,就有多婬的念頭,怎麽可以說是小過失呢?’大家聽了,頗為驚奇的看著符仲信說道:‘厚德像符公這樣的人,尚且因為這兩件事而削減了壽命,那麽一般人又怎麽可以隨隨便便的放縱自己呢?’沒多久,符仲信就死了。
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解釋】
這些大的小的罪過惡業的事情,有幾百種之多,凡是想求長生的人,必須先要避免這些罪過惡業啊!
【分析】
這是太上教人先從避免犯過做起,這裏所講的幾百件,就是篇中所列舉的,從‘非義而動’,到‘死亦及之’的所有過惡。前麵說的奪壽,是教人知道有所警惕;現在又說長生,是教人知道有所欣慕,勇於改過行善;雖然是小小的過失,也不敢犯,就必定會得到長生的善報了。尤其是學道的人,都是以積善、培養自己的道德為根本的行持。在儒家來講,稱為四端百行;在佛門,則稱為六度萬行;在道家來說,就是三千功、八百行。這些都是積善避惡的說法。
【故事】
有位名叫楊正見的女仙人,她修持的功夫,再沒多久就可以登真了。但是上帝責怪她小時候,她的父母正在準備錢繳稅,楊正見看到了,就私下選了稅錢中特別圓特別好的二文錢藏了起來,這就叫作隱藏官物啊!所以上帝就下令,貶謫楊正見再留在人間一年。紫虛元君與茅君,共同在清虛宮裏校對勘定天下真仙得失的事情;一下子被刷下來的真仙就有四十七人之多;刷下來之後,又再次的重審,僅有兩人得以通過而重新上榜啊!這是因為他們懷著婬欲的心來修持上真的事,這就不能不沒有過失了啊!私藏二文錢是很小的過失,而仙人的修持,又在功過互相較量後,尚且被如此嚴厲的譴責,更何況是那些任意隨便不知道避免犯過的人呢!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解釋】
凡是要做一件事,先要想一想,合不合道理;合道理的,就前進去做;不合道理的,就退避不做。
【分析】
這一節,一直到當立三百善,則是太上列舉行善招福的大綱,先教人眾善奉行,即可以招來福報。道就好像是大路一樣,順天理,合人心,坦平正直,即是道;而逆天理,拂人心,荊刺險阻,即非道。本篇中從‘不履邪徑’,一直到‘與人不追悔’,都是道,也就是行善。從‘非義而動’,到‘殺龜打蛇’,都是非道,也就是作惡。而‘是道則進,非道則退’的這兩個‘則’字,最是吃緊著力;因為是非隻在當念的分辨,而進退則必須要即時的決定;在這個緊要的關鍵處,一定要下斬釘截鐵的手段,不能夠有一絲毫猶豫不決的心念啊!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解釋】
凡是不正經的地方,例如賭場、妓院、舞廳、鴉片煙館等,都要視為邪徑,決定是退避不去。就是在陰暗的房間,別人所看不見聽不到的處所,也就是善惡才分的界限;都能夠正心誠意,絲毫都不願意欺騙人。
【分析】
這兩句是從避過中抽出來最緊要的來勸誡人,也是做善人的開始。不履邪徑,就是從心源上打點得堂堂正正;雖然是一絲毫的邪路,所關係的甚是微小;但是到了此處,也是斷然的不走,那麽大的地方,也就可以知道了。不欺暗室,就是從心源上打掃得光光明明;雖然是在屋子裏麵最隱密,隻有自己知道的地方,也是斷然的不肯茍且行事;那麽明顯的地方,也就可以知道了。能夠如此,然後積功累德,做種種的善事,就可以一以貫之了!
【故事】
明朝有位楊煮,他是江 蘇吳縣人,官做到了尚書;有一天晚上作夢,夢到自己在一個園林之中遊覽,順手就摘下了樹上的兩顆李子來吃;醒了之後,自己就痛責自己說:‘這是因為我平時對於義和利,認識不夠清楚的緣故,才會在夢中夢到了偷吃人家園子裏種的李子啊!’並且楊煮為了此事懲罰自己,幾天都不吃飯。
積德累功。
【解釋】
積德就要像積錢一樣,漸漸的積,就漸漸的多了;累功就要像築牆一樣,漸漸的築,就漸漸的高了。
【分析】
德若是不去積,德就不會崇高;功若是不去累,功就不會增大;如果能夠像農夫盼望秋收一樣的認真,能夠像商人想賺大錢一樣的努力;今天積了一德,明天又積了一德;今天累了一功,明天又累了一功,就是想要修成神仙,也不是件難事啊!
【附記】
了凡四訓,對於積功累德,有詳細的說明和舉例,想進一步了解學習 的人,請參考淨空法師所演述的了凡四訓講記,又名修福積德造命法,並有廣播劇出版。
慈心於物。
【解釋】
凡是積功累德的善人,不但是親親而仁民,尤其是他的慈心,遍及到了萬物啊!
【分析】
慈就是仁心,為萬善的根本。慈有兩種的意義,一是救濟貧窮,拔除痛苦;二是戒除殺生,並且還要放生;這是積德累功的本,也是做善人的根!
大藏經說:‘人若是不殺生,愛護動物的生命,以及放生布施食物,就會得到長壽的果報。’現在一般人家的小孩子玩遊戲,經常會傷害到像蜻蜓、麻雀、小鳥等類的小動物,這是家長們應該要痛切禁止,不要讓小孩傷害小動物,這樣不隻是會傷害到那些小動物的生命,損害孩子的福報,而且助長了孩子的殺機;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做人就不懂得仁慈寬恕了啊!至於家中的仆人,常會將熱水澆潑在地上,或是燒材掃地的時候,多會傷害到蛀蟻之類的小蟲,這也是應該要戒除的啊!凡是見到了一切的眾生,投身到死地,例如飛蛾撲向燈火,蟲子墮在網子裏,麻雀小鳥被打傷,螞蟻被踏到,魚蝦被網住等等,都應該要方便的去救護,保全它們的性命,這些都是福報大壽命長的人所行的善事啊!
【故事】
沈萬三是明朝人,有一次他看見有人拿著幾百隻的青蛙,而且準備馬上就把這些青蛙殺死;沈萬三不忍心見到這些青蛙被殺,於是就用錢把這些青蛙全都買了下來,放在池塘裏麵,使他們能夠悠遊自在的生活。有一天沈萬三經過池塘旁邊,看見一大堆的青蛙,圍著圓圈,站在一個瓦盆上麵;呱呱的叫著,好像在說:‘沈萬三啊沈萬三,瓦盆請你帶回家!’於是沈萬三就將這個瓦盆帶了回家,做盥洗的用具。有一次他用瓦盆洗手的時候,戴在手上的戒子,掉落到瓦盆裏,直到第二天的早上,他才發覺,就去瓦盆裏找戒子;這時候,沈萬三突然發現整個瓦盆裏麵都是戒子;沈萬三非常的驚奇,就用金子銀子放在瓦盆裏麵試試看,結果整個瓦盆裏都是金子銀子!原來這個瓦盆就是所謂的聚寶盆啊!因此沈萬三的財富,富可敵國,沒人能夠比得上啊!
【嘉言】
明朝的蓮池大師,曾經作了一篇戒殺的文章勸化世人,他說:‘每個人都愛護自己的生命,而動物也是一樣的貪生怕死;所以怎麽可以殺它們的身體,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呢?殺生的時候,或是用利刀剖開了它們的肚子,或是用尖刀刺穿了它們的內髒;或是剝它們的皮,或是刮它們的鱗;或是割斷了它們的喉嚨,或是劈開了它們的外殼;或是用滾湯活活的煎煮鱉鱔,或是用鹽酒生醃了螃蟹和蝦子。可憐啊!它們遭受到如此大的痛苦,卻是無處可以伸冤啊!而且這種的極苦,實在是難以忍受啊!人們造下了殘殺生靈這種彌天的罪業,與被他們所殺害的生靈,因此而結下了萬世的血海深仇。一旦無常到來,就要立即墮入地獄,在地獄中受到鑊湯、爐炭、刀山、劍樹、種種的苦刑啊!等到地獄的罪苦受完了之後,仍然必須要投生作畜生,來償還以往殺生食肉的命債啊!還完了命債,再投生為人;則是多病而且早死;因此我今天在此哀告世人,普遍的勸導大家要戒殺;並且更要隨著自己的能力來放生,加持念佛,這樣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德,也必定能夠隨著自己的願望往生極樂世界;永遠脫離了六道輪回的苦海,普度眾生,功德無量啊!’
忠孝。
【解釋】
為人臣子的,必須要盡忠;為人子女的,必須要盡孝。
【分析】
臣盡忠,子盡孝,乃是天理的常規,也是人倫的根本。假使為人臣子的不忠,則君王對臣子還有什麽期望呢?為人子女的若是不孝,則父母對子女還有什麽指望呢?要知道不忠不孝,連畜生禽獸 都不如,怎麽可以稱為人呢?
人雖然可以修成仙,但是必須要經過長久積功累德的修持;惟有至忠大孝的人,今天死了,明天就可以生到天界。一般人都知道忠孝為臣子的大節,豈知忠孝更是為超升到天界的根本原因啊!
所謂忠,就是盡心而無欺的意思。凡是人類的倫理所在,例如屬下服事長官,晚輩奉事長輩,或是平輩朋友間的交往處事、待人接物,都應該要盡心而無欺;而這忠的道理,則專門屬於為人臣子,或部屬的;因為父子兄弟夫婦的關係,人人都自然知道應該要互相的敬愛;至於君臣的關係,則是道義相結合的;一般的常人,容易在這個地方上產生茍且的現象,而為人臣子之所以分心而不能夠盡忠的原因,不外乎是自身和家庭、官位、權勢、恩怨、名譽這五種。想到了自身的家庭和官位,多是平庸之人,那麽所產生壞的影響還小些;而玩權弄勢的念頭,多是出自奸臣,那麽就會關係到天下國家的利害了;而這些奸臣,最後也是害到了自己,例如李林甫、楊國忠、秦檜等人。至於是為了恩怨名譽,雖然是世間號稱君子的人,也是在所難免;這就是唐、宋以來,朋黨 之禍的原因啊!
【故事】
宋朝的司馬溫 公為宰相,勤政愛民,以身徇國,由於過度的勞累,已是有病在身;而當時王安石所立下的青苗、免役、將官的惡法,仍然尚未廢除,西夏國也未投降於宋朝;司馬光因而感歎的說:‘這四害還沒有除掉,我是死都不瞑目啊!’來探病的客人,見到他的身體漸漸的消瘦,就引了諸葛孔明‘食小事繁,命不長久’的前例,提醒司馬光要引以為戒啊!司馬光則回答說:‘生死有命,無需掛慮。’反而更認真的處理公務;後來病得愈來愈嚴重,意識已經有些不清醒了,仍然念念不忘朝廷天下的事情,就是連夢中所講的話,也都是朝廷天下的大事啊!
【嘉言】
張可庵說:‘讀書人做了官,若是心中有了鞏固自己的功名,求取容悅之心,就不可能會做出一件有利於國家百姓的事情來了!’
【結語】
我們看到古往今來為人臣子的,因為盡忠而獲得好的果報的例子,真是多得不勝枚舉啊!至於有的臣子臨大節而不奪,見危授命,甚至殺身成仁;在一般人看來,他們實在是抱恨千古啊!似乎老天對他們的報答,為何是如此的不一樣呢?要知道,這些為國死難的忠臣,在他們生的時候,就享有當世的盛名;死了以後,又受到萬民的跪拜。所以老天對他們的報答,實在是比那些身受富貴安樂的人,還要高出百倍啊!而對國家不忠,遺害蒼生的官員,上天對他們報應的慘烈,就更不必說了!今且不說忠不忠的報應,就看那些平平庸庸,心不係在天下蒼生的官員,也都是沒有好的結果啊!可見‘爾俸爾祿,民脂民膏’,所以公務人員決定不能對不起這個‘忠’字啊!
【分析】
顏光衷先生論孝說:‘天下那有不孝的人,雖然有不孝的人,若是稱他孝順,那麽他聽到了就很歡喜;如果說他不孝,他聽到了就很生氣慚愧;而且在別人麵前,還會裝模作樣愛麵子,不敢像私底下那樣的放縱,這也是他的良知沒有泯滅;所以隻要擴充這個所謂的良知,便是大孝的根苗。如果仍然不認真的反省,改變這個惡習 氣,就依舊是不孝啊!這個地方,分析的明白,認識的清楚,那麽做父親的,就懂得如何教育子女;做子女的,也懂得如何自己克製;就像攻賊一樣,要知道賊在那裏,那麽平定賊患,就指日可待了啊!’
又說:小不孝所以養成的原因有四種。第一是驕寵 ,第二是習慣,第三是樂縱,第四是忘恩記怨。
以上所說的幾種,都是人之習 情;然而子女未嚐沒有真性,隻是積習 久了,就不知道錯誤所在。所以應該要急急的喚醒,早早的克治,時時的思量;不要認為父母慈心,自然就會原諒我;不要認為世風澆薄,我還比別人好些;要知道小不孝漸漸的積久了,就會變成大不孝啊!
又說:大不孝所以養成的原因也有四種。第一是私財,第二是戀妻子,第三是嫖蕩,第四是爭妒。這四種狀況乃是人之常情,恐怕連孝子也難避免,而其流弊遂成了大不孝啊!
【嘉言】
羅先生曾說:‘孝子事奉雙親,不可使父母有冷淡心,不可使父母生煩惱心;不可使父母有驚怖心,不可使父母生愁悶心;不可使父母有難言的心,不可使父母有愧恨的心。’
沈龍江 先生說:‘為人子女事奉雙親,沒有比送終這件事情更大了。若是連為父母送終的這件大事,都無法盡心的話,那麽其他的事情,也就不可能盡心了啊!有的是因為家裏的兄弟多,就彼此的互相推諉;因而將父母的喪事草率的處理完事,導致了日後的後悔和遺憾。我認為為人長子的,力量能夠獨自辦理的,就應該獨力的去辦;不必再派其他的弟弟;做人家弟弟的,自己能夠獨力去辦,也應該當作是自己的責任,不要使長兄的負擔過重;各人各自的盡心,爭先的出力,這樣才是做人家兒子的道理啊!若是有心想靠別人一分,便是在自己的心上,就有了一分不能盡心的地方啊!’
【故事】
太和人楊黼,辭別了家中的老母親,獨自的前往四川,去拜訪無際大師;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僧問楊黼說:‘到那兒去啊?’楊黼回答說:‘我去四川拜訪無際大師。’老僧說道:‘你去拜訪無際大師,還不如去見佛啊!’楊黼就問:‘那麽佛在那裏呢?’老僧說:‘你隻要回家,就會看到一位肩上披著黃色衣服,倒穿著木屐的人,那人就是佛啊!’楊黼聽了之後,就馬上的趕回家去。當楊黼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夜深人靜門已關了;楊黼就敲著門,在外麵等候著;這時候,他的老母親一聽,是兒子在外麵叫門的聲音,就喜出望外、急急忙忙的,隨手拿了一件黃色的衣服披在肩上,大概是想念兒子太過興奮,跑出去開門的時候,連木屐都穿反了;楊黼一見到母親這個樣子,就是老僧所講的佛的樣子完全一樣;因此而突然的驚醒覺悟了。從此以後就留在家中竭力的孝敬母親,並且還為孝經做了好幾萬字的注解;楊黼在為孝經做注解的時候,硯台的水快用幹了,忽然之間,硯台裏麵的水,卻又盈滿了。別人都認為:這是因為楊黼的孝心,感動了天地所得到的感應啊!
【嘉言】
彌勒菩薩說:‘堂上有佛二尊,惱恨世人不識;不用金彩裝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現在雙親,就是釋迦彌勒;若能誠敬得他,何用別求功德。’
【故事】
漢朝的時候,浙江 上虞有位女孩子名叫曹娥,他的父親叫曹盱,是一位巫師。在五月五日端午節的那天,他乘船在江 上迎神,一不小心就墜入江 中淹死了;曹娥那年才十四歲,她沿著江 邊尋找父親的屍體,但是卻都遍尋不著;曹娥就在江 邊哭泣了七天七夜;最後她就跳入了江 中,經過了五天,曹娥背著父親的屍體,兩人一同浮出了江 麵;遠近的人看到之後,都感到十分的震驚;上虞縣的縣令度尚,就把這件事情奏報朝廷;皇帝因而下詔表彰曹娥的孝行,並且為曹娥在江 邊建立了一個祠,曹娥至今仍然為人們所祭拜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