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strong>信解品第四</strong>
這時,在座的長老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等大弟子們從釋迦牟尼佛這裏聽到如此亙古未有的妙法,並親眼看見釋迦牟尼佛為舍利弗尊者授無上佛智的記號,宣布他將來世作佛,名為華光如來,這些多年跟隨釋迦牟尼佛修習 方便法門的大弟子們有幸參加今日的法會,莫不歎為稀有,他們內心充滿歡喜和崇敬之情,一下子都歡呼跳躍起來。他們從座而起,整理好各自的衣服,偏袒著右肩,一齊走到釋迦牟尼佛的麵前,然後右膝跪地,一心合掌,恭敬曲躬,虔誠地瞻仰釋迦牟尼佛的尊顏。接著,他們開口說道:“世尊啊!我們這些人是眾僧之首,都已年邁老朽,自以為已得證涅槃,不能再肩負其使命了,所以,也都不再積極進取以求無上聖智。世尊啊!從過去到現在您講經說法的時間已相當長了,我們作為大弟子總是在座聽法,慢慢地身體開始疲倦,精神也日益懈擔我們一心隻想著小乘人的偏空、無人我之相、遠離願求造作,認為這就是最高境界的解脫,所以,我們這些老朽之人對於菩薩法門如遊戲神通、莊嚴淨化佛國世界、教化普度一切眾生等等,心中並不喜歡。為什麽呢?因為,世尊過去說法教化我們,曾說讓我們出離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苦宅,得證涅槃妙樂解脫。加之我們現在都已年老體弱,所以對佛所開示的大乘菩薩法門中無上聖智,已沒有一點兒好樂之心了。可是,我們今天有幸在佛前聽到佛為聲聞弟子授無上佛智的記號,心中十分興奮,因為這說明我等老朽之輩也終將會受記作佛,這的確是聞所未聞的稀有之法啊!我們萬萬沒想到,並未追求的大乘妙法竟今日忽然得到了。
接著,須菩提等上首弟子們又對釋迦牟尼佛說道:“世尊啊!我們現在想通過一個譬喻來說明我們心中的感想。譬如有一位男子,年少無知時離開父親,長期住在其它國家。如此一直到十歲、二十歲以至五十歲。由於年紀已大,加之又很窮因,所以便走南闖北,四處求食乞討,這樣輾轉漂流,來到了自己的國家。他的父親自從失去兒子後,也一直在四下尋找,後來由於怎麽也找不見兒子,便在某一城中停了下來,由此就在這裏安家落戶。慢慢地,家業興盛,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豪,家中擁有無量的財寶,黃金、白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珍珠等寶物取之不荊家中的幾個倉庫個個盈滿欲溢。許多童仆、臣佐、吏民都受雇執事,令其使喚。他家擁有的象馬、車乘、牛羊等更是數不清、出入的利息遍布其它國家,專門為他跑生意的商客也十分眾多。
“就在其父家業大振之時,那位貧困潦倒的兒子走鄉過村,沿門乞討,經曆許多國家、城鎮,剛好來到其父當初所落戶的那座城市。多少年來,父親常常想起自己的兒子,與兒子離別五十餘年,但從未向別人提說過這件事。如今,他念子之心更切,經常一個人獨自沉思,心中充滿無限的悔恨。他自感身體日益老朽,家中雖有大量的金銀財寶,倉庫甚至都要溢出來了,可沒有兒子,一旦命終,所有的財物都將散失,無人可以委付繼承。所以,他日夜都在想念自己的兒子。他想,如果自己能夠得到兒子,將所有的家產都委托於他,那該是多麽坦然快活、無憂無慮啊!
“世尊,就在老父日夜思念兒子的時候,這位窮子作勞工為傭人,在外輾轉流離,剛好來到其父的宅院。他站在院門旁邊,遠遠看見父親坐在師子床 上,雙腳放在寶幾上麵。一些婆羅門、刹帝利、居士等都畢恭畢敬地站立周圍。其父身上裝點著價值千萬的珍珠、瓔珞。仆人手持白拂,侍立左右。床 上蓋著寶帳,屋裏懸掛著花幡,地上灑著香水,到處都擺放著奇花奇草,還羅列著其它許多寶物,出出進進,隨時取而予之。如此種種表明這位主人的尊貴和威嚴。那位窮子看到這種景象,覺得其父氣勢太大,於是心生恐怖,後悔來到這裏。他暗想:這家主人可能是國王,或者是與國王地位相當的人,這不是我受雇作工獲得食物的場所,不如到貧窮的地方去,那裏出力之活好找,衣食也容易得到。我如果久留此地,有可能受到壓迫威逼。想到這兒,窮子便快步走開了。
此時那位富貴的長者坐在師子座上,一眼便認出了自己的兒子。心裏十分高興,心想,這下我的家產可有了付托的人了!過去我日思夜想盼望兒子,一直未能見上。今天,他忽然自己來了,這簡直是天遂人願!我雖然已經年紀老邁,但依然貪愛憐惜自己的兒子和財產。於是這位父親急忙派人將兒子追回。那位使者一路急跑,拉住了窮子。窮子感到十分驚愕,大喊大叫,抱怨道:我並沒有惹你,為何要抓我呢?越是這樣,那使者越是強拉硬拖,死活不放。這位窮子暗想,自己無罪而遭捕囚,看來凶多吉少。想到這兒,他就更加惶恐,嚇得喘不過氣來,一會兒便跌倒在地。父親在遠處看到這種情形,便對使者說:不需要此人了,請勿強行拉來他。後來,使者用冷水灑在窮子的麵部,使其清醒過來。其父也不再與他說任何話,為什麽呢?父親知道自己的兒子誌向低劣,性格自卑,自己的豪強富貴,兒子一下子很難適應。經過審慎分析後,他決定用方便權宜之法引導自己的兒子,並不告訴別人這是他的兒子。使者見窮子蘇醒過來,便對他說:我現在放你走,你願意去哪兒就去哪兒吧。窮子一聽,自然十分高興,也深感意外,急忙到貧窮的地方自求衣食度日去了。
須菩提等上首弟子接著講道:“那時,長者為了誘引其兒子而設計了一套權宜方便之法,他密遣兩個形色憔悴又無威德氣勢的人,臨行時囑咐二人說:你們去了之後可以語氣緩和地告知窮子,就說這裏有活可幹,並加倍付給報酬。窮子如果同意,就可將其帶來,讓他在這裏幹活。如果人問幹什麽活,就說雇他打掃糞便,我們二人也同你一起幹活。這兩人聽罷,立即去尋找那位窮子,找見之後,便按照長者的吩咐,一五一十地向窮子敍說了一遍。窮子聽後,表示同意,於是先拿了工錢,接著便與二人一同掃除糞便。其父看見兒子後,既憐憫,又責怪。一天,父親從窗戶之中遠遠看見兒子的身軀,隻見兒子一副消瘦憔悴的模樣,滿身糞漬塵土,汙穢不淨。這位父親便脫去瓔珞點綴的上等衣服和其它珍貴器具,換上破舊的衣服,手裏拿著掃糞便的器具,裝出畏畏縮縮的樣子,來到掃糞便人中間,對他們說,你們都幹活勤快點,不要懈擔父親便通過這種辦法接近其子。過了好長時間,父親又找到兒子,對他說:嗨!小夥子,你常在此幹活,哪裏也不去,當增加你的工錢。以後,你所需要的盆器、米麵、鹽醋等東西都無須擔心,我會叫人隨時送給你的,需要多少就給多少,你可放心下來。你可以把我當成你的父親,請不要再有什麽憂慮了。為什麽呢?我年紀已經很大了,而你還年輕力壯。你平常幹活時,從未有過欺騙、懈耽惱恨和怨言等各種劣跡惡行,與其它作活的人是大不一樣的。從今以後,你就如同我親生兒子。這時,窮子雖然非常欣喜自己能遇到這等美事,但心中仍自認為是受雇勞作於他家的賤人。所以,在二十年當中,他一直幹著清除糞便的工作。經過這麽長時間之後,窮子的內心與外表都體現出信心,出進自在大方。不過,他所幹的仍是原來的工作,地位也未發生根本的變化。
須菩提等人接著又說:“世尊,有一天,那位長者忽然病倒,他自知死期不遠,便對窮子說:我如今擁有大量的金銀珍寶,各個倉庫也都裝行滿滿的。到底有多少財物,哪要拿出支付開銷,這些你都知道。我的這種心情,你應當明白。為什麽呢?今天,我與你已沒有區分,你應更加用心,不斷提高自己,不要再鬆懈後退了。聽罷此言,窮子立即接受教敕,直接管理各種財物以及金銀珍寶和各個倉庫,但他並沒有謀求一餐的意思。雖然他已掌握了所有財物,但他所達到的內在層次仍然與掃糞便沒有多少分別,他的下劣之心也並沒有舍去。又經過一段時間,父親知道兒子的意境已泰然自若,可以成就遠大的誌向,而對於原來下劣之心業已反省認識,自我擯棄。這位長者臨終時,將自己的兒子以及親族、國王、大臣、刹帝利、居士等全都召集來,向他們宣布說:‘諸位仁君應當知道,這位男子是我的兒子,我親生的兒子。當年曾在某城中離我出逃,五十餘年,孤身一人,受盡辛苦。他原叫某某,我名叫某甲。過去,我曾在本城滿懷憂傷,四下尋找,沒想到忽然在此相遇。他確實是我兒子,我確實是他父親。如今,我所有的一切財物都歸這位兒子所有。此前家中的各項收支,這位兒子也都知道。’世尊,此時,窮子一聽其父此言,頓時大喜,歎為三生難得之事。他心中激動地想:‘我本來並無仰慕追求之心,如今這豐富的寶藏竟自然而得。’
須菩提等人講完這個譬喻故事後對釋迦牟尼佛說道:“世尊,那位大富長者就是如來佛,我們這些人都像是佛的兒子。如來佛也不是常說我等為子嗎。世尊,由於我們擺脫不了身體故有的種種苦即苦苦、身體漸漸衰殘的壞苦以及業運遷流的行苦這三苦,所以在生生死死之中,常受五蘊火的熱惱壓迫。我們迷惑無知,熱衷於小乘之法。今天,世尊令我們體察並捐除昔日所習 的諸法謬論之糞。過去,我們在此小乘法中勤勉精進,隻為獲得涅槃一日之價。得到這種偏空涅槃之後,便滿心歡喜,自以為足,自我相謂道:我們精勤修行佛法,獲得的可真不少啊!可是,世尊早已知道我們內心執著於低俗的欲望 ,熱衷於小乘之法,所以,便放縱我們舍大乘而習 小乘,也不為我們分別演說無上的大乘妙法,也不宣布我們皆有如來的智慧之法,我們從佛聞法修行,終於得到證入涅槃的一日之價。對於小乘低級果位,我們還以為得到了巨大的果報,所以,對大乘佛法便沒有任何誌求。另外,我們因為受如來佛智慧加被,為諸菩薩開示演說佛道之法,可是我們自己卻對此佛道沒有誌願。為什麽呢?佛知道我們心裏喜歡小法,所以通過方便之力,隨順我們的品性為我們演說權宜之教。我們還自以為是,始終不知道自己也是如來佛真正的兒子。今天,我們聽了世尊的說法,才知道世尊對於自己無上佛智是毫不吝惜的。為什麽呢?我們這些人往昔以來本是佛真正的兒子,本身具有成佛的種子,可我們不知不覺,一心熱衷於小法。如果我們有喜愛大乘之心,如來佛就會為我們說大乘法。今天,佛見時機成熟,便為我們宣示深奧、唯一的佛乘。昔日佛於諸菩薩前訶責聲聞小乘熱衷小法,乃是開闡無遮,欲度懷疑、誹謗大法之輩,究其實質,佛還是以大乘之法施行教化。所以說,我們原本無心仰慕求取佛道,可今日法會之上,法王如來佛的無上妙法之寶不求自至。作為佛的兒子,我們應該從佛那裏得到的,如今皆已得到了。”
這時,摩訶迦葉欲重宣其義,便又以偈語形式說道:
我等今日聽聞佛音受教,無不歡喜踴躍,歎為稀有。佛今天說聲聞弟子也將成佛,這真是無上妙寶不求自得。譬如有一童子,幼稚無知,舍父而去遠走他鄉,漂泊國五十餘年。其父憂傷不已,深念兒子,於是奔走四方,到處尋求。可一直未能找見,加之多年奔波勞累,已疲憊不堪,於是便在某一城中居住了下來,在此建造舍宅,五欲自娛。慢慢地家業興盛,成為一個豪富之家,擁有許多金銀、硨磲、瑪瑙、珍珠、琉璃、象、馬、牛、羊以及各種車乘和大量田產、童仆、傭工。出入的息利遍布各國,跑生意的無處不有。如此一來,這位父親威勢日高,受到了億萬人的追隨和敬仰,並經常受到國王的愛護和眷念,百官群臣和所有的豪門望族,都一致尊重於他。因此,經常來往的人極多。由此可見他是多麽的有錢有勢。可是,隨著年紀的日益朽邁,他越來越憂傷地思念自己的兒子。他早晚都在想,那位愚癡的兒子離開我而去五十餘年了,如今我死期不遠,庫藏的大量財物該由誰來繼承呢?
“恰好就在這時,那位兒子為生活所迫,到處求衣乞食,穿州過縣,往來各國,有時有所得,有時無所得,經常忍饑挨餓,身體日漸消瘦,身上也長滿了瘡癬。這位窮子到處漂泊,剛好來到其父居住的城市。他輾轉受雇作工,從而到了其父的舍宅。這時,那位長者在其門內掛著大寶帳,坐在師子座上,眷屬環繞周圍,仆人侍衛兩旁,有的人還在統計核算金銀寶物,並對出入財產進行登記注冊等。窮子看見父親如此豪貴尊嚴,認為他是國王或者與國王相當的人。他感到驚慌恐懼,責怪自己為何來到這個地方。他接著又想,我如果長久呆在這裏,就有可能受到他們的逼迫,以強使我作活,為難於我,想到這裏,他立即拔腳跑去,另外打聽貧窮人家,想在那裏受雇作工。這時,長者在師子座在遠遠看見他的兒子,默然無語,便一眼認出。他立即命使者將兒子追回。窮子見有人追捕,驚叫不已,昏倒在地,心想,此人抓我,必殺無疑,我怎麽會因為尋衣求食而來到這個地方。
摩訶迦葉接著說偈道:“那位長者知道自己的兒子愚癡低劣,是不會相信他的話,也不會相信他是自己的父親的,所以,他沒有直說,而是以權宜之法,另外派遣獨眼、低矮、相貌醜陋、又無氣質的人,讓他們傳話其子說,願雇他掃除糞便,將加倍付給工錢。窮子一聽,便高高興興地同他們來了,從此,就在其父家中幹起了清除糞便、打掃房舍等肮髒而低賤的工作。此後,長者時常從窗戶之中看見自己的兒子,心想自己的兒子真是愚癡低俗,竟然隻喜歡幹這種卑微的工作。有一天,長者穿上破舊油汙的衣服,手持除糞器具,這種方便權巧之策,來到兒子呆的地方。使他得以接近兒子。他告訴兒子,要勤快勞作,並增加了他的工錢,滿足他的飲食,為他的臥床 鋪上優質蘆席和厚實而暖和的被褥。就這樣,長者苦言相勸,要他一定要振作起來,勤奮工作。另外,長者還以柔和的語調安慰他,說以後將把他視同自己的兒子一樣。這位長者是有智慧的,他逐漸引導兒子,讓他自由 出入,心境慢慢提高。在長達二十年的家務勞作過程中,長者逐漸將金銀、珍珠、玻璃等各種財物的支出、收入等情況全告知自己的兒子。不過,兒子並不知道父親良苦用心,他仍然將自己視為外姓之人,一直住在門外的草庵之中,他心中也隻盤算些貧窮低微的事項,不認為自己會有父親這樣多的無量財寶。
“當然,二十年的權宜教誨,窮子也確實提高了許多。父親發現兒了的心境漸漸開闊,就準備將財物轉賜給他。於是,他將親族、國王、大臣、武士、居士等各方麵人士全都召集到一起,對他們宣布說:‘這位男子是我親生兒子。過去他離我而去長達五十年,自從我重新見到他以來,也已二十年了。當年在某城時,我丟失了這個兒子,後來我到處尋找,從而來到這裏。如今,我要將所有的房宅和傭工仆役全轉交 給他,由他隨便使用。’這位兒子頭腦中所想的本來隻是昔日貧窮的日子,對父親這樣高貴的生活從不敢奢望。今天忽然在父親這裏獲得大量的珍寶和豪華的宅院以及其它所有的財產,窮子頓時驚喜萬分,歎之為亙古未有的樂事!
摩訶迦葉話題一轉,又說:“您釋迦牟尼佛也同那位長者一樣,您知道我們隻喜歡小乘之法,所以直未說我們也可作佛,而隻是說我們可以斷盡煩惱,獲得清淨自在,從而成為小乘聲聞弟子。佛曾令我們為眾生宣講至高無上的佛道之法,並說凡修習 這種無上道者,都可成佛。我們遵照佛的教誨,以各種因緣、譬喻和言辭,為大菩薩們講說無上佛道。佛弟了從我們這裏聽聞佛法之後,日夜思索,精勤修習 ,這樣,諸佛便為他們授記說:‘你於來世,當可作佛。’三世十方一切佛的秘藏之法,都隻為大乘菩薩敷演其如實妙道,並非為我們這些二乘人說其真實至要之道。好像那位窮子,雖然能夠接近他的父親,並由此知道各種財物,但其心中並不慕求。我們雖然在講說佛法寶藏,但我們本身並不誌願追求這種寶藏,這與那位窮子一樣的。我們得入小乘偏空涅槃,便自我滿足,所以隻了結了此事,便再不想其它的了。我們如果聽到莊嚴清淨佛國世界、教化普度一切眾生等大乘菩薩修行,都不感興趣。為什麽呢?因為我們總以為,一切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無大無小,所以也無所畏煩惱,無所畏造作變遷。基於這種考慮,我們對大乘菩薩行並不喜愛。我們這些人長期以來,對於佛的無上智慧,無貪無著,也無誌願。我們認為自己所修習 的佛法已是最圓滿的了,所以,我們於漫漫長夜之中,勤勉不息地修習 空法,從而脫離了三界苦惱之患,如今隻留下這最後一次輪回果報之身,從而證入有餘涅槃。佛所教化的道法是真實不虛的,我們證得這種道法,就算是報佛之恩。我們雖為佛弟子們說大乘菩薩法門,教導他們求證佛道,但我們自己卻對這種法並無願樂,導師看透了我們的心思,所以您暫舍大法,先不鼓勵我們修行可成佛果的菩薩道,隻說那些有現實好處的小乘之法。好比那位富裕的長者,他知道兒子誌向低劣,所以先以方便權宜之法柔伏其心,然後才付給他一切財物。佛也是如此,他示現為一位平凡的老比丘,但卻一眼看透眾生喜歡小法的低劣心境,所以,佛便通過方便權巧法門,慢慢調伏其心,然後才教其大智大慧,令入無上佛道。
摩訶迦葉接著誦偈說:“我們這些人今天獲得從未有過的妙法,這並不是原先所期望的,可如今不求自得,就好像那位貧窮的兒子忽然得到無量財寶一樣。世尊,我們今天得到了無上的實相妙道,得到了無上的大乘聖果,在佛道妙法之中,得到了清淨佛眼,從而大開佛知佛見。過去,我們長期嚴持淨戒,終於真正的在今天獲得果報。我們在法王如來佛的道法之中久修梵行,今天才算證得無上清淨的大果。我們如今才是真正的聲聞弟子,即以佛道之聲 令一切眾生普聞無餘。我們如今才是真正的阿羅漢,於一切世間的天、人、魔、梵之中,普受供養。
“世尊普施恩德,以稀有的舉措,憐憫教化我們,為我們帶來無盡的利益。佛的大恩大德,即使在無量億劫當中,也難以報答。就是以手足布施,以及其它所有的供養,都是不能報答的。如果有人頭戴肩扛,在如恒河沙數之多的漫漫歲月中,盡心恭敬於佛,或者以美味佳膳、無量寶衣、各種臥具、種種湯藥進行供養,或者以牛頭 檀和各種珍寶建立塔廟,並以寶衣鋪地,如此種種供養,即使長達恒河沙數那麽多年月,也不足報答佛的恩情。
“諸佛真是稀有難得,個個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神通之力。諸佛清淨聖潔,是各種妙法之王,他能為下劣眾生暫時舍去這種無上道法,能為執著於事事物物外相的凡夫俗子們,隨宜說法,應機教化。諸佛對於自己的道法通達無礙,任運自如,他知道眾生的種種欲樂及其誌向大小,所以便根據眾生所能接受的程度,以無量種譬喻,為眾生開示佛法。諸佛知道眾生世宿世種下的善根,也知道哪些業已成熟,哪些尚未成熟。分別得知各種情況之後,諸佛便於一乘佛道之中,隨眾生之機宜開示了三乘之法。
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strong>信解品第四</strong>
這時,在座的長老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等大弟子們從釋迦牟尼佛這裏聽到如此亙古未有的妙法,並親眼看見釋迦牟尼佛為舍利弗尊者授無上佛智的記號,宣布他將來世作佛,名為華光如來,這些多年跟隨釋迦牟尼佛修習 方便法門的大弟子們有幸參加今日的法會,莫不歎為稀有,他們內心充滿歡喜和崇敬之情,一下子都歡呼跳躍起來。他們從座而起,整理好各自的衣服,偏袒著右肩,一齊走到釋迦牟尼佛的麵前,然後右膝跪地,一心合掌,恭敬曲躬,虔誠地瞻仰釋迦牟尼佛的尊顏。接著,他們開口說道:“世尊啊!我們這些人是眾僧之首,都已年邁老朽,自以為已得證涅槃,不能再肩負其使命了,所以,也都不再積極進取以求無上聖智。世尊啊!從過去到現在您講經說法的時間已相當長了,我們作為大弟子總是在座聽法,慢慢地身體開始疲倦,精神也日益懈擔我們一心隻想著小乘人的偏空、無人我之相、遠離願求造作,認為這就是最高境界的解脫,所以,我們這些老朽之人對於菩薩法門如遊戲神通、莊嚴淨化佛國世界、教化普度一切眾生等等,心中並不喜歡。為什麽呢?因為,世尊過去說法教化我們,曾說讓我們出離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苦宅,得證涅槃妙樂解脫。加之我們現在都已年老體弱,所以對佛所開示的大乘菩薩法門中無上聖智,已沒有一點兒好樂之心了。可是,我們今天有幸在佛前聽到佛為聲聞弟子授無上佛智的記號,心中十分興奮,因為這說明我等老朽之輩也終將會受記作佛,這的確是聞所未聞的稀有之法啊!我們萬萬沒想到,並未追求的大乘妙法竟今日忽然得到了。
接著,須菩提等上首弟子們又對釋迦牟尼佛說道:“世尊啊!我們現在想通過一個譬喻來說明我們心中的感想。譬如有一位男子,年少無知時離開父親,長期住在其它國家。如此一直到十歲、二十歲以至五十歲。由於年紀已大,加之又很窮因,所以便走南闖北,四處求食乞討,這樣輾轉漂流,來到了自己的國家。他的父親自從失去兒子後,也一直在四下尋找,後來由於怎麽也找不見兒子,便在某一城中停了下來,由此就在這裏安家落戶。慢慢地,家業興盛,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豪,家中擁有無量的財寶,黃金、白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珍珠等寶物取之不荊家中的幾個倉庫個個盈滿欲溢。許多童仆、臣佐、吏民都受雇執事,令其使喚。他家擁有的象馬、車乘、牛羊等更是數不清、出入的利息遍布其它國家,專門為他跑生意的商客也十分眾多。
“就在其父家業大振之時,那位貧困潦倒的兒子走鄉過村,沿門乞討,經曆許多國家、城鎮,剛好來到其父當初所落戶的那座城市。多少年來,父親常常想起自己的兒子,與兒子離別五十餘年,但從未向別人提說過這件事。如今,他念子之心更切,經常一個人獨自沉思,心中充滿無限的悔恨。他自感身體日益老朽,家中雖有大量的金銀財寶,倉庫甚至都要溢出來了,可沒有兒子,一旦命終,所有的財物都將散失,無人可以委付繼承。所以,他日夜都在想念自己的兒子。他想,如果自己能夠得到兒子,將所有的家產都委托於他,那該是多麽坦然快活、無憂無慮啊!
“世尊,就在老父日夜思念兒子的時候,這位窮子作勞工為傭人,在外輾轉流離,剛好來到其父的宅院。他站在院門旁邊,遠遠看見父親坐在師子床 上,雙腳放在寶幾上麵。一些婆羅門、刹帝利、居士等都畢恭畢敬地站立周圍。其父身上裝點著價值千萬的珍珠、瓔珞。仆人手持白拂,侍立左右。床 上蓋著寶帳,屋裏懸掛著花幡,地上灑著香水,到處都擺放著奇花奇草,還羅列著其它許多寶物,出出進進,隨時取而予之。如此種種表明這位主人的尊貴和威嚴。那位窮子看到這種景象,覺得其父氣勢太大,於是心生恐怖,後悔來到這裏。他暗想:這家主人可能是國王,或者是與國王地位相當的人,這不是我受雇作工獲得食物的場所,不如到貧窮的地方去,那裏出力之活好找,衣食也容易得到。我如果久留此地,有可能受到壓迫威逼。想到這兒,窮子便快步走開了。
此時那位富貴的長者坐在師子座上,一眼便認出了自己的兒子。心裏十分高興,心想,這下我的家產可有了付托的人了!過去我日思夜想盼望兒子,一直未能見上。今天,他忽然自己來了,這簡直是天遂人願!我雖然已經年紀老邁,但依然貪愛憐惜自己的兒子和財產。於是這位父親急忙派人將兒子追回。那位使者一路急跑,拉住了窮子。窮子感到十分驚愕,大喊大叫,抱怨道:我並沒有惹你,為何要抓我呢?越是這樣,那使者越是強拉硬拖,死活不放。這位窮子暗想,自己無罪而遭捕囚,看來凶多吉少。想到這兒,他就更加惶恐,嚇得喘不過氣來,一會兒便跌倒在地。父親在遠處看到這種情形,便對使者說:不需要此人了,請勿強行拉來他。後來,使者用冷水灑在窮子的麵部,使其清醒過來。其父也不再與他說任何話,為什麽呢?父親知道自己的兒子誌向低劣,性格自卑,自己的豪強富貴,兒子一下子很難適應。經過審慎分析後,他決定用方便權宜之法引導自己的兒子,並不告訴別人這是他的兒子。使者見窮子蘇醒過來,便對他說:我現在放你走,你願意去哪兒就去哪兒吧。窮子一聽,自然十分高興,也深感意外,急忙到貧窮的地方自求衣食度日去了。
須菩提等上首弟子接著講道:“那時,長者為了誘引其兒子而設計了一套權宜方便之法,他密遣兩個形色憔悴又無威德氣勢的人,臨行時囑咐二人說:你們去了之後可以語氣緩和地告知窮子,就說這裏有活可幹,並加倍付給報酬。窮子如果同意,就可將其帶來,讓他在這裏幹活。如果人問幹什麽活,就說雇他打掃糞便,我們二人也同你一起幹活。這兩人聽罷,立即去尋找那位窮子,找見之後,便按照長者的吩咐,一五一十地向窮子敍說了一遍。窮子聽後,表示同意,於是先拿了工錢,接著便與二人一同掃除糞便。其父看見兒子後,既憐憫,又責怪。一天,父親從窗戶之中遠遠看見兒子的身軀,隻見兒子一副消瘦憔悴的模樣,滿身糞漬塵土,汙穢不淨。這位父親便脫去瓔珞點綴的上等衣服和其它珍貴器具,換上破舊的衣服,手裏拿著掃糞便的器具,裝出畏畏縮縮的樣子,來到掃糞便人中間,對他們說,你們都幹活勤快點,不要懈擔父親便通過這種辦法接近其子。過了好長時間,父親又找到兒子,對他說:嗨!小夥子,你常在此幹活,哪裏也不去,當增加你的工錢。以後,你所需要的盆器、米麵、鹽醋等東西都無須擔心,我會叫人隨時送給你的,需要多少就給多少,你可放心下來。你可以把我當成你的父親,請不要再有什麽憂慮了。為什麽呢?我年紀已經很大了,而你還年輕力壯。你平常幹活時,從未有過欺騙、懈耽惱恨和怨言等各種劣跡惡行,與其它作活的人是大不一樣的。從今以後,你就如同我親生兒子。這時,窮子雖然非常欣喜自己能遇到這等美事,但心中仍自認為是受雇勞作於他家的賤人。所以,在二十年當中,他一直幹著清除糞便的工作。經過這麽長時間之後,窮子的內心與外表都體現出信心,出進自在大方。不過,他所幹的仍是原來的工作,地位也未發生根本的變化。
須菩提等人接著又說:“世尊,有一天,那位長者忽然病倒,他自知死期不遠,便對窮子說:我如今擁有大量的金銀珍寶,各個倉庫也都裝行滿滿的。到底有多少財物,哪要拿出支付開銷,這些你都知道。我的這種心情,你應當明白。為什麽呢?今天,我與你已沒有區分,你應更加用心,不斷提高自己,不要再鬆懈後退了。聽罷此言,窮子立即接受教敕,直接管理各種財物以及金銀珍寶和各個倉庫,但他並沒有謀求一餐的意思。雖然他已掌握了所有財物,但他所達到的內在層次仍然與掃糞便沒有多少分別,他的下劣之心也並沒有舍去。又經過一段時間,父親知道兒子的意境已泰然自若,可以成就遠大的誌向,而對於原來下劣之心業已反省認識,自我擯棄。這位長者臨終時,將自己的兒子以及親族、國王、大臣、刹帝利、居士等全都召集來,向他們宣布說:‘諸位仁君應當知道,這位男子是我的兒子,我親生的兒子。當年曾在某城中離我出逃,五十餘年,孤身一人,受盡辛苦。他原叫某某,我名叫某甲。過去,我曾在本城滿懷憂傷,四下尋找,沒想到忽然在此相遇。他確實是我兒子,我確實是他父親。如今,我所有的一切財物都歸這位兒子所有。此前家中的各項收支,這位兒子也都知道。’世尊,此時,窮子一聽其父此言,頓時大喜,歎為三生難得之事。他心中激動地想:‘我本來並無仰慕追求之心,如今這豐富的寶藏竟自然而得。’
須菩提等人講完這個譬喻故事後對釋迦牟尼佛說道:“世尊,那位大富長者就是如來佛,我們這些人都像是佛的兒子。如來佛也不是常說我等為子嗎。世尊,由於我們擺脫不了身體故有的種種苦即苦苦、身體漸漸衰殘的壞苦以及業運遷流的行苦這三苦,所以在生生死死之中,常受五蘊火的熱惱壓迫。我們迷惑無知,熱衷於小乘之法。今天,世尊令我們體察並捐除昔日所習 的諸法謬論之糞。過去,我們在此小乘法中勤勉精進,隻為獲得涅槃一日之價。得到這種偏空涅槃之後,便滿心歡喜,自以為足,自我相謂道:我們精勤修行佛法,獲得的可真不少啊!可是,世尊早已知道我們內心執著於低俗的欲望 ,熱衷於小乘之法,所以,便放縱我們舍大乘而習 小乘,也不為我們分別演說無上的大乘妙法,也不宣布我們皆有如來的智慧之法,我們從佛聞法修行,終於得到證入涅槃的一日之價。對於小乘低級果位,我們還以為得到了巨大的果報,所以,對大乘佛法便沒有任何誌求。另外,我們因為受如來佛智慧加被,為諸菩薩開示演說佛道之法,可是我們自己卻對此佛道沒有誌願。為什麽呢?佛知道我們心裏喜歡小法,所以通過方便之力,隨順我們的品性為我們演說權宜之教。我們還自以為是,始終不知道自己也是如來佛真正的兒子。今天,我們聽了世尊的說法,才知道世尊對於自己無上佛智是毫不吝惜的。為什麽呢?我們這些人往昔以來本是佛真正的兒子,本身具有成佛的種子,可我們不知不覺,一心熱衷於小法。如果我們有喜愛大乘之心,如來佛就會為我們說大乘法。今天,佛見時機成熟,便為我們宣示深奧、唯一的佛乘。昔日佛於諸菩薩前訶責聲聞小乘熱衷小法,乃是開闡無遮,欲度懷疑、誹謗大法之輩,究其實質,佛還是以大乘之法施行教化。所以說,我們原本無心仰慕求取佛道,可今日法會之上,法王如來佛的無上妙法之寶不求自至。作為佛的兒子,我們應該從佛那裏得到的,如今皆已得到了。”
這時,摩訶迦葉欲重宣其義,便又以偈語形式說道:
我等今日聽聞佛音受教,無不歡喜踴躍,歎為稀有。佛今天說聲聞弟子也將成佛,這真是無上妙寶不求自得。譬如有一童子,幼稚無知,舍父而去遠走他鄉,漂泊國五十餘年。其父憂傷不已,深念兒子,於是奔走四方,到處尋求。可一直未能找見,加之多年奔波勞累,已疲憊不堪,於是便在某一城中居住了下來,在此建造舍宅,五欲自娛。慢慢地家業興盛,成為一個豪富之家,擁有許多金銀、硨磲、瑪瑙、珍珠、琉璃、象、馬、牛、羊以及各種車乘和大量田產、童仆、傭工。出入的息利遍布各國,跑生意的無處不有。如此一來,這位父親威勢日高,受到了億萬人的追隨和敬仰,並經常受到國王的愛護和眷念,百官群臣和所有的豪門望族,都一致尊重於他。因此,經常來往的人極多。由此可見他是多麽的有錢有勢。可是,隨著年紀的日益朽邁,他越來越憂傷地思念自己的兒子。他早晚都在想,那位愚癡的兒子離開我而去五十餘年了,如今我死期不遠,庫藏的大量財物該由誰來繼承呢?
“恰好就在這時,那位兒子為生活所迫,到處求衣乞食,穿州過縣,往來各國,有時有所得,有時無所得,經常忍饑挨餓,身體日漸消瘦,身上也長滿了瘡癬。這位窮子到處漂泊,剛好來到其父居住的城市。他輾轉受雇作工,從而到了其父的舍宅。這時,那位長者在其門內掛著大寶帳,坐在師子座上,眷屬環繞周圍,仆人侍衛兩旁,有的人還在統計核算金銀寶物,並對出入財產進行登記注冊等。窮子看見父親如此豪貴尊嚴,認為他是國王或者與國王相當的人。他感到驚慌恐懼,責怪自己為何來到這個地方。他接著又想,我如果長久呆在這裏,就有可能受到他們的逼迫,以強使我作活,為難於我,想到這裏,他立即拔腳跑去,另外打聽貧窮人家,想在那裏受雇作工。這時,長者在師子座在遠遠看見他的兒子,默然無語,便一眼認出。他立即命使者將兒子追回。窮子見有人追捕,驚叫不已,昏倒在地,心想,此人抓我,必殺無疑,我怎麽會因為尋衣求食而來到這個地方。
摩訶迦葉接著說偈道:“那位長者知道自己的兒子愚癡低劣,是不會相信他的話,也不會相信他是自己的父親的,所以,他沒有直說,而是以權宜之法,另外派遣獨眼、低矮、相貌醜陋、又無氣質的人,讓他們傳話其子說,願雇他掃除糞便,將加倍付給工錢。窮子一聽,便高高興興地同他們來了,從此,就在其父家中幹起了清除糞便、打掃房舍等肮髒而低賤的工作。此後,長者時常從窗戶之中看見自己的兒子,心想自己的兒子真是愚癡低俗,竟然隻喜歡幹這種卑微的工作。有一天,長者穿上破舊油汙的衣服,手持除糞器具,這種方便權巧之策,來到兒子呆的地方。使他得以接近兒子。他告訴兒子,要勤快勞作,並增加了他的工錢,滿足他的飲食,為他的臥床 鋪上優質蘆席和厚實而暖和的被褥。就這樣,長者苦言相勸,要他一定要振作起來,勤奮工作。另外,長者還以柔和的語調安慰他,說以後將把他視同自己的兒子一樣。這位長者是有智慧的,他逐漸引導兒子,讓他自由 出入,心境慢慢提高。在長達二十年的家務勞作過程中,長者逐漸將金銀、珍珠、玻璃等各種財物的支出、收入等情況全告知自己的兒子。不過,兒子並不知道父親良苦用心,他仍然將自己視為外姓之人,一直住在門外的草庵之中,他心中也隻盤算些貧窮低微的事項,不認為自己會有父親這樣多的無量財寶。
“當然,二十年的權宜教誨,窮子也確實提高了許多。父親發現兒了的心境漸漸開闊,就準備將財物轉賜給他。於是,他將親族、國王、大臣、武士、居士等各方麵人士全都召集到一起,對他們宣布說:‘這位男子是我親生兒子。過去他離我而去長達五十年,自從我重新見到他以來,也已二十年了。當年在某城時,我丟失了這個兒子,後來我到處尋找,從而來到這裏。如今,我要將所有的房宅和傭工仆役全轉交 給他,由他隨便使用。’這位兒子頭腦中所想的本來隻是昔日貧窮的日子,對父親這樣高貴的生活從不敢奢望。今天忽然在父親這裏獲得大量的珍寶和豪華的宅院以及其它所有的財產,窮子頓時驚喜萬分,歎之為亙古未有的樂事!
摩訶迦葉話題一轉,又說:“您釋迦牟尼佛也同那位長者一樣,您知道我們隻喜歡小乘之法,所以直未說我們也可作佛,而隻是說我們可以斷盡煩惱,獲得清淨自在,從而成為小乘聲聞弟子。佛曾令我們為眾生宣講至高無上的佛道之法,並說凡修習 這種無上道者,都可成佛。我們遵照佛的教誨,以各種因緣、譬喻和言辭,為大菩薩們講說無上佛道。佛弟了從我們這裏聽聞佛法之後,日夜思索,精勤修習 ,這樣,諸佛便為他們授記說:‘你於來世,當可作佛。’三世十方一切佛的秘藏之法,都隻為大乘菩薩敷演其如實妙道,並非為我們這些二乘人說其真實至要之道。好像那位窮子,雖然能夠接近他的父親,並由此知道各種財物,但其心中並不慕求。我們雖然在講說佛法寶藏,但我們本身並不誌願追求這種寶藏,這與那位窮子一樣的。我們得入小乘偏空涅槃,便自我滿足,所以隻了結了此事,便再不想其它的了。我們如果聽到莊嚴清淨佛國世界、教化普度一切眾生等大乘菩薩修行,都不感興趣。為什麽呢?因為我們總以為,一切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無大無小,所以也無所畏煩惱,無所畏造作變遷。基於這種考慮,我們對大乘菩薩行並不喜愛。我們這些人長期以來,對於佛的無上智慧,無貪無著,也無誌願。我們認為自己所修習 的佛法已是最圓滿的了,所以,我們於漫漫長夜之中,勤勉不息地修習 空法,從而脫離了三界苦惱之患,如今隻留下這最後一次輪回果報之身,從而證入有餘涅槃。佛所教化的道法是真實不虛的,我們證得這種道法,就算是報佛之恩。我們雖為佛弟子們說大乘菩薩法門,教導他們求證佛道,但我們自己卻對這種法並無願樂,導師看透了我們的心思,所以您暫舍大法,先不鼓勵我們修行可成佛果的菩薩道,隻說那些有現實好處的小乘之法。好比那位富裕的長者,他知道兒子誌向低劣,所以先以方便權宜之法柔伏其心,然後才付給他一切財物。佛也是如此,他示現為一位平凡的老比丘,但卻一眼看透眾生喜歡小法的低劣心境,所以,佛便通過方便權巧法門,慢慢調伏其心,然後才教其大智大慧,令入無上佛道。
摩訶迦葉接著誦偈說:“我們這些人今天獲得從未有過的妙法,這並不是原先所期望的,可如今不求自得,就好像那位貧窮的兒子忽然得到無量財寶一樣。世尊,我們今天得到了無上的實相妙道,得到了無上的大乘聖果,在佛道妙法之中,得到了清淨佛眼,從而大開佛知佛見。過去,我們長期嚴持淨戒,終於真正的在今天獲得果報。我們在法王如來佛的道法之中久修梵行,今天才算證得無上清淨的大果。我們如今才是真正的聲聞弟子,即以佛道之聲 令一切眾生普聞無餘。我們如今才是真正的阿羅漢,於一切世間的天、人、魔、梵之中,普受供養。
“世尊普施恩德,以稀有的舉措,憐憫教化我們,為我們帶來無盡的利益。佛的大恩大德,即使在無量億劫當中,也難以報答。就是以手足布施,以及其它所有的供養,都是不能報答的。如果有人頭戴肩扛,在如恒河沙數之多的漫漫歲月中,盡心恭敬於佛,或者以美味佳膳、無量寶衣、各種臥具、種種湯藥進行供養,或者以牛頭 檀和各種珍寶建立塔廟,並以寶衣鋪地,如此種種供養,即使長達恒河沙數那麽多年月,也不足報答佛的恩情。
“諸佛真是稀有難得,個個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神通之力。諸佛清淨聖潔,是各種妙法之王,他能為下劣眾生暫時舍去這種無上道法,能為執著於事事物物外相的凡夫俗子們,隨宜說法,應機教化。諸佛對於自己的道法通達無礙,任運自如,他知道眾生的種種欲樂及其誌向大小,所以便根據眾生所能接受的程度,以無量種譬喻,為眾生開示佛法。諸佛知道眾生世宿世種下的善根,也知道哪些業已成熟,哪些尚未成熟。分別得知各種情況之後,諸佛便於一乘佛道之中,隨眾生之機宜開示了三乘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