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曰:”至“自然永離一切諸苦”】


    這段主要講了“怎樣去觀心才稱之為了?”答:所有的菩薩(自覺覺他稱為菩薩)在觀心的時候了之了四大本來空寂的道理。四大,即地、水、火、風。地是指我們的骨骼、肌肉,水是指血液、唾液,火是指熱量,風是指氣。五陰是指色受想行識。


    “了見自心起用”,這裏的“起用”不是指本性,是指人的心有兩種功用,一個是善、一個是惡。中國的聖人孔子講過“人之初、性本善”,指人的本性之中有一個善良的我、幹淨的我。荀子講了“人之初、性本惡”,指人的本性是惡的,是有毒的、是習 氣的,天生是要受到約束的、管教的,如不管教,他就會把這種習 氣散發出來,讓社會不得安寧。達摩祖師說,人的本性有兩種:一種是善的,一種是惡的。這兩種心是天生就有的、與生俱來的,這兩種心在身上的假象是和諧的,其實是不和諧的。有的人認為天天做好事,為什麽沒有得到好報,就不平衡。人是自相矛盾的,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也是矛盾的,所以人痛苦。人的理性和感性是與生俱來的,理性是規範的、情感是自然的。那人活著是感性好呢,還是理性好呢?兩者都是錯誤的。


    人內心的善惡、理性和情感這兩種東西都是與生俱來的,好像和諧、其實是不和諧的,雖然假合、其實相互控製;所以人生下來就是矛盾的。中國古代的哲學家為什麽把自己叫做矛盾老人,就是因為他們一生中生活在矛盾中。


    “淨心恒樂善因,染體常思惡業,若不受所染,則稱之為聖。”這句是指如果我們能把所染的習 氣的東西控製住,就稱之為聖。


    “遂能遠離諸苦,證涅槃樂”:達摩祖師在這裏告訴我們,要管住我們的習 氣,不要讓它隨波逐流,讓自己惡的東西盡量不要有,把自己善的東西散發出來。


    修行就是要把壞人變成好人,好人變成聖人,聖人變成佛,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會受到業報的約束,沉淪 三界,受種種苦。為什麽染心會障礙我們真如的心呢?《十地經》中說:一切眾生都有金剛佛性,就像日光明照、廣大無邊。但因為我們被五陰(色受想行識)所掩蓋,好比瓶內的燈光不能顯現。就像一個人,身體好比一個房子,本性好比房子裏燈光,因為房子太嚴密,沒有門窗,內在本性的燈光就不能顯現出來,所以是黑暗的。


    《涅槃經》中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為無明所以不能解脫。“無明”是指人的本性之中有無和明兩種,這也是人自然的屬性。明和空是佛性,但執著於明又不能認知它就變成了習 氣,有了習 氣就變成了思想,由想就變成了六根,在由六根變成六塵、六境。所以人就流浪於生死,而學佛就是要認知五陰的本性是明空無執,不要去執著這些東西就得到了解脫。自覺覺他明解脫。所以人有八萬四千種煩惱,根本的煩惱有三種,即貪、嗔、癡(密宗講的是五毒,顯宗裏講三毒)。但三毒是環環相扣的,戒了貪自然就沒有了嗔,沒有嗔自然就沒有了癡,所以沒有智慧的人往往嗔恨心很重,有智慧的人嗔恨心就很弱。有時自己的心情很急躁,煩惱很多的時候,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五毒很重,是不是貪心很重。因為貪就會產生嗔,這樣就會出現好多苦(愛別離、怨嗔會、求不得、五蘊十盛等),諸多的苦就會產生。所以三毒的心是一切的諸惡。那三毒的根在哪裏呢?在六根!因為三毒是顯現在外麵的三種現象,內在的顯現是我們的六根,通過六根又產生六塵、六境,讓我們的身心沉淪 於生死,在六趣中承受諸多的苦惱。如果現在有一個人了解了我們的六根的本性就是我們的自性,那麽就會把我們的根源斷掉,就會永離一切諸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破相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破相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