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我們每個人所希望、所追求的目標,但是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是很幸福快樂的人呢?


    由於每個人根性的不同,因此所追求的幸福也不盡相同。有的人認為擁有了錢財,人生就很幸福。但是金錢使用不當,往往是罪惡的來源。而今日社會上更有許多不知普濟助人,隻知守住金錢的富有的窮人,他們雖然富甲一方,但是因為不會使用金錢,金錢隻會徒然增加他們的煩惱而已!


    有的人認為有了愛情,人生就無憾了,所謂‘隻羨鴛鴦不羨仙’。愛情固然令人陶醉神往,但不可否認的,愛情也是讓人斷腸碎心的東西。還有的人認為權力在握,吆三喝四,是人生最得意的事,但是權力容易腐蝕人性,使我們的人格墮落。另外有人以為能夠如彭祖一般的長壽不老,就是幸福,殊不知長壽也有它的悲哀!縱然我們能夠活到百歲以上,但老態龍鍾,步履蹣跚,手腳失去了往日的靈活,感官也逐漸退化,生活沒有趣味。更傷感的是,假如我們的孩子、孫子死了,還要忍受‘白發送黑發’的淒苦,長壽又有什麽幸福可言呢?


    既然金錢、愛情、權力、長壽都不是究竟的幸福,那麽人生的幸福是什麽呢?如何才能增進我們的幸福呢?我把它歸納成六點,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font color="#ff0000">一.不比較、不計較</font>


    在日常生活上,有時候感到不如意,主要的原因是喜歡和人比較。看到別人平步青雲、事業亨通,心中起了不如人的想法,因此自我痛苦、自我煩惱,有時候為了爭奪名利、爭取待遇上的公平,甚至為了爭一口氣,而要計較到底,一有計較,雙方就起了衝突,不愉快的事於是產生。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我們自以為自己家財萬貫,是世間上的富豪,但是尚有更富有的人在;自以為自己地位顯赫,是社會上的權貴,但是還有更高位的人在,如果永遠的和人比較、同人計較的話,永遠無法感到滿足,又怎麽能夠得到幸福呢?


    有一首通俗的古詩說得很好:‘你騎馬來我騎驢,看看眼前我不如;回頭一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當我們看到別人駕駛著豪華轎車,風馳電掣地奔跑而過時,而返觀自己隻有pu pu作響的摩托車,心裏覺得不如人,很不是滋味。但是如果回頭看一看,還有人騎腳踏車,或者安步當車,甚至還有推拉車子上山坡的人,比上雖然不足,但是比下還有餘越之處。如果我們對世間上的一切,都能抱持知足的心理,不羨慕、不比較,幸福自然會常伴在左右。我希望大家在家庭中、社會上,能建立一種觀念,不與人比較,甚至希望別人比我們更好;不和人計較,而希望對方能得到更多的利益。我們想要獲得幸福,先要學習 吃虧,培養忍辱的精神。


    我常常對一些信徒說:佛法能提升我們人生的幸福。但是佛教追求幸福的方法,不容易為一般人所接受。因為佛教總是教人吃虧、忍辱,佛教告訴人們要奉獻、犧牲、和有些宗教獲娶要求的思想大異其趣,因此見棄於淺見之徒。實際上吃虧就是占便宜,在忍讓之中有奧妙的道理。譬如我們常抱著你是好人,我是壞人;你是對的,我是錯的;你很偉大,我很渺小;快樂給你,苦惱給我;富有讓你,貧窮我受的態度,尊重對方,處處為對方著想,必能獲得對方由衷的敬愛,而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爭論。因此愛護別人,其實是愛護自己;尊重他人,是自我尊重。胡 適之說:‘要怎麽收獲,先要那麽栽!’你種下恭敬、忍耐、服務他人的種子,自然能收到受人愛戴、敬重的果實。


    綜觀社會上的大家,其待人接物恰好背道而馳,在一般人的心裏,總以為我是好人,別人是壞人,我懷才不遇,怪天下的人都要辜負了我;我很偉大,別人微不足道。我所做的事都是對的,別人則一無是處;快樂我來享受,痛苦由你承擔;隻要我富足,別人貧窮無隔宿之糧、無立錐之地也無動於衷。如果每個人抱持這種自私自利的觀念,那麽我們生存的社會,將充滿紛爭、煩惱,毫無幸福可言。


    過去有二戶人家緊鄰而居,張家的人,和樂相融,天天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而李家的人,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小吵,搞得雞犬不寧,無法過日子。有一天,李家的人跑來問張家的人說:‘你們一家人為什麽不吵架,而能夠和睦相處呢?’


    ‘因為我們一家人都認為自己是做錯了事的壞人,所以能夠相互忍耐,相安無事。而你們一家人自以為自己是好人,因此爭論不休,大打出手。’張家的人回答說。‘這是什麽道理呢?’


    ‘譬如這裏放著一個茶杯,一個人不小心把它打破了。打破杯子的人不肯認錯,還理直氣壯地大罵:“是誰把茶杯擺在這裏的?”擺杯子的人也不甘示弱地反駁:“是我擺的,你為什麽不小心把它打破了?”兩個人彼此不肯退讓,自以為是好人,僵持不下,當然吵架了。反過來,打破杯子的人如果能夠道歉說:“對不起,是我疏忽打壞了杯子。”對方一聽也馬上回答說:“這不應該怪你,是我不應該把茶杯放那裏。”彼此肯坦白承認自己的過失,互相禮讓,怎樣會吵架呢?’


    我們想增進幸福,要常常抱著:‘對不起,我錯了!’的心態,把自己當做壞人,學習 水的就下,謙卑自躬,好處讓別人享受,壞處自己承當,從讓步吃虧之中,來冶煉自己的心性,擴大自己的心量。我們的人生,向前的隻是半個世界,而大家拚命的往前麵擠插,而不知道轉身還有更寬廣的半個世界。我們應該學習 不比較、不計較,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尋找我們人生的幸福。


    不比較、不計較的精神,若能運用於家庭之中,一定能夠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為人妻 子的不計較丈夫薪俸少,量入為出,而把家務理好。為人丈夫的不同人比較,認為自己的妻子是最賢慧的人,擔負起家庭的責任。夫妻彼此能夠互相敬重,互相體諒,世間上自然會增加佳侶,而減少怨偶。現在社會正在推行‘爸爸回家吃晚飯’、‘先生回家吃晚飯’的運動,固然也能增進家庭的快樂,但是要建立幸福的家庭,我以為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做先生的要怕老婆。這裏的怕是敬畏的意思。一個敬畏老婆的男人,就能夠尊重女性,在外不拈花惹草,遵守道德。一個敬畏老婆的男人,在家庭中不計較權力的大小,一切以太太為大,自己為孝將治家的權力,付給太太負責。能夠如此,則這個家庭必定井然有序,和樂融融。相反地,如果把大男人主義,抬得高高地,和太太計較權力,那麽這個家庭必定烏煙瘴氣,難以安寧。因此有名的學者胡 適之先生,曾經極力提倡怕老婆運動,主張組織怕老婆俱樂部,以提高女性在社會的地位。


    第二、做先生的荷包裏不放錢,一切的錢財交 給妻子全權處理。夫妻之間彼此不比較、不計較,認為自己的先生或太太是最負責任、最善理家的人,減少家庭的糾紛,讓做先生的從責任感之中建立自己的風格,從事業上樹立自己的形象。


    第三、夫妻彼此要相敬如賓,互相尊重,以你對我錯、你好我壞的態度互相對待,家庭就能美滿幸福。


    如何增進人生的幸福?要有不比較、不計較的認識。沒有錢,不與人計較,我有道德就好了,所謂‘人窮誌不窮’。人生不爭一時的光耀,而是爭永恒的燦爛!沒有愛情,也不計較,對方不愛我們,沒有關係,有一首歌說:‘天上的星星千萬顆,地上的人兒比星多。’我們可以去愛一切的眾生,愛國家社會,愛更廣大的人類!一個有力量的人,並不寄望別人能給予他什麽,而隻想奉獻服務於大眾。一個有力量的人,他的價值觀是建立在對自己的肯定之上,沒有自信心的人,才從外在的環境找尋自己的價值,當外境不如心意時,起了比較、計較的心,痛苦也隨之而至。幸福的人,不從計較、比較上去貪求別人給予,而是肯定知足的奉獻人群!


    <font color="#ff0000">二.不怨天、不尤人</font>


    有一些人往往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是吃了一點虧,馬上就怨天尤人。譬如生病了,燒香求神明保佑身體健康,病情未見好,就責怪說:‘我做人很好,為什麽神明沒有庇佑我,讓我受苦受難呢?’有的人本來信佛虔誠,家人死了,埋怨佛菩薩沒有垂護,佛菩薩也不拜了,改信其他的宗教,更有甚者,把佛菩薩的聖像燒毀。有的人持齋茹素多年,得不到靈感,就不滿佛菩薩沒有加被他,於是不再吃素,凡此種種,都是從功利主義的立場來要求諸菩薩,而不是純淨的信仰。這種上怨天神的舉動,益發顯出其人識見之短淺,心性之貪婪。


    有些人不但上怨天神,並且下尤人間。對於世間上的世世物物,總認為不順眼、不公平,仿佛世界上的人都辜負了他,故意找他麻煩;認為自己時運不濟,大家都對不起他而憤憤不平。下尤人間可粗略分為內怨眷屬、外怨世人。所謂內怨眷屬,就是在外麵受到了一些委屈,回到家裏,對妻子兒女發脾氣,甚至拿東西為出氣的對象,摔杯子、扔瓶子、打孩子、罵老婆,這種把氣出在不相幹的第三者的身上的行徑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外怨世人,當事業不順利,境遇不亨通的時候,就埋怨朋友沒有幫助,師長沒有提拔,世界上的人橫加阻礙,一肚子的怨氣,往別人的身上添加,而不知自我檢討。


    過去有一個年輕人,手腳不幹淨,偷竊成性,終於自食其果,落入法網,被判處極刑。臨死前,法官問他:


    ‘你還有什麽希望或遺囑嗎?’


    ‘我希望處刑之前,能夠見我母親最後一麵。’


    法官應允他,讓他的母親到法場來見他,年輕人看到趕得氣喘如牛、傷心欲絕的母親就說:


    ‘母親!孩兒是個將要死的人了,臨死之前,我有一個願望,希望您能成全我。’


    ‘孩子,你有什麽願望,盡避說吧!’母親無限慈愛的說。


    ‘我從小由您哺乳長大,孩兒希望臨死之前能夠再吃一口您的奶。’年輕人要求著。


    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哀求著,做母親的毫不思索滿口答應,掀起衣衫,讓孩子吸吮,但是年輕人吸著母親的奶時,卻把乳頭咬斷了下來,並且大罵說:


    ‘我年幼的時候,愚昧無知偷取了別人的東西,你不但不阻止我,反而說我能幹,我搶奪了別人的錢財,你卻幫我隱藏。你沒有好好教導我是非觀念,今天我之所以遭到處刑的下場,一切都是你的過錯。’


    從這一則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做母親溺愛孩子,反而害了自己的孩子,但是這個年輕人自己闖下了殺身之禍,非但沒有懊悔之意,反而責怪他人,內怨眷屬,埋怨母親袒護他,使他犯下綱紀;外怨國家社會,加之以刑罰,而不知自我反盛自我懺悔,實在是頑劣已極,無可救藥!


    數天前,有一位畢業二、三年的大學女生,到佛光山找我,神情沮喪,我於是問她發生了什麽事?她哭哭啼啼,很傷心的回答我:


    ‘那一個人太壞了……’語未畢,泣不成聲。我勸她先不要激動,有什麽話慢慢說。她抽噎地說:


    ‘我在台南市政府機關裏服務,有一個男同事很愛我,我們相愛有一段時間,後來終於被他的太太知道了,希望我和她的先生斷絕來往,但是我不能缺少對方。我也曾經要求對方和我結婚,他又放棄不下妻子兒女,既然不能和我結婚,為什麽又要玩弄我的感情呢?我覺得世間上不太公平了,人心太虛偽了!’


    感情的發生,是身不由己、無可奈何的事,但是感情如果造成傷害,總是遺憾的事。我們看看這個女孩子,隻知道責怪男方欺騙了她,而沒有反省一下,自己破壞了別人美滿的家庭,傷害了更多的人。像這種隻知道責怪他人、埋怨社會,而不知自我檢討的人生,怎麽能幸福呢?


    有一些青年,不滿現實,覺得家庭對不起他,沒有留給他顯赫的家世,進身仕途,或者提供他龐大的家產,經營事業;覺得家庭辜負了他,使他不能施展抱負理想,局促一隅;國家忽視了他,使他懷才不遇,困頓草莽。而不知捫心自忖:父母茹苦含辛撫育我,我反哺回報了多少?社會供給我日用所需,我付出了幾許?國家培育成就我,我盡了幾分力量?這種隻知要求別人,不知奉獻的人,實在沒有資格對家庭、社會、國家表示不滿,這種人不但作繭自縛、自尋煩惱,並且為大眾所背棄,不能獲得幸福。


    那麽,人生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要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愛己之心愛人,不怨天、不尤人,必能為大眾所愛戴,社會所接納。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好比一座工廠,能夠製造幸福和快樂的優良產品,也可能製造煩惱和痛苦的粗劣貨物。我們希望出產精美的產品,就要提高技術、改良品質、增進工作效率;我們想要獲得幸福快樂,就要努力地去耕耘,服務社會,貢獻人群。我們想欣賞風景,如果腳力、毅力不夠,無法攀登四千公尺的玉山頂上,當然無法瀏覽層巒疊翠、靉靆雲湧的美景。因此世間上的痛苦和快樂,不操在別人的手裏,而撐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是自己的幸福的決定者。我們若以愛心來看世間,那麽這個世間到處充滿了愛;我們若以怨恝憤懣的眼光來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個怒火焚燒的地獄,因此古人說:‘禍福無門,唯人自招。’我們要把自己這顆心照顧好,不怨不尤,自求多福。


    <font color="#ff0000">三.不侵犯、不推諉</font>


    人生追求幸福,第三點要注意的是不侵犯,不推諉。不侵犯是不去傷害別人的生命、財產乃至聲譽;不推諉是不逃避自己的責任、不掩飾自己的過失。前者是尊重他人,後者是尊重自己。假如我們天天想去侵犯別人,必見棄於人,不能得到幸福;如果遇到事情,不盡責任而加以推諉,必不獲信於人,也不能得到幸福。因此對人不侵犯,責己不推諉,才是追求幸福的途徑。


    佛教對佛弟子的基本要求是要遵守五戒,五戒不僅是佛教徒應奉行的教誡,也是今日社會臻於幸福之道不可缺乏的良劑。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我們試看看監獄之中作奸犯科的犯人,都觸犯了五戒中的某一條,譬如殺人、傷害、杖打、毀容等等,傷害了別人的身體、生命,是冒犯了第一條的殺生罪;有的人搶劫、竊盜、詐欺、侵占、貪汙、倒會,是對別人錢財上的掠奪,冒犯了第二條的盜竊罪;妨害家庭、妨害風化、重婚、騙婚、強暴、遺棄等,是對別人名節婚姻的破壞,冒犯了第三條的邪婬罪;教唆、誣告、中傷、毀謗、造謠惑眾,是對他人名譽信用的玷辱,冒犯了第四條的妄語罪;吸賣鴉片等毒物、注射嗎啡、私造煙酒等是侵害自己的智慧,而危害及社會大眾,冒犯了第五條的飲酒罪。冒犯了五戒中的任何一戒,種下傷害別人人身自由 的惡因,必然要自食身係囹圄、失去自由 的惡果,所以想要追求幸福,每個人必須遵守五戒,不侵犯別人的生命,不占取別人的財富、不妨害他人家庭的和諧,不假造顛倒不實的語言,不貪嗜刺激的食品。能夠如此,社會自然健全,幸福必定不求自來。


    社會上有一種不好的風氣,當別人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有的人就推三阻四,抱著自掃門前雪的態度,不願意解決別人的困難。有時候我們到公家機關委托他們辦一些事,有些公務人員,不但沒有提供應有的服務,並且互相推諉,找些理由借口來百般刁難,這種打太極拳的官僚作風,使得行政工作無法順利進行,阻礙了國家社會的進步。


    為什麽會產生因循怠惰、推捼責任的現象呢?最主要是人人沒有養成‘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助人為快樂之本’的認識。有的人雖然才華很高、能力很強,由於沒有服務的觀念,認為替人服務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被人利用。事實上,被人利用並不是壞事,能夠被人利用,表示我們還有一些能力、還有存在的價值,對社會人類尚能提供微薄的力量。一個人到了連被人利用的價值都沒有時,生命也就失去存在的意義。何況付出的人生,比獲取的人生更富有、更充實。


    佛教裏有一則故事說:有甲乙兩個小表,前世作人,陽壽享盡後,被鬼卒帶至閻羅王的麵前,閻王看了功過簿之後說:


    ‘你們兩人前生並沒有做過太大的惡事,仍然讓你們投胎作人,出世為兩兄弟,但一個必須過著付與的人生,而另一個過的是接受的人生。你們那一位要接受的人生?’


    甲小表一聽,心想,接受的人生一切不要辛苦,可以坐享其成,於是趕快搶先說:


    ‘閻王老爺,請讓我過著接受的人生吧!’


    乙小表看到甲小表搶先了一步,不但沒有懊惱,並且心想,付給的人生,處處幫助別人,那是多有意義,因此就毫不猶豫的說:閻王老爺,我願意選擇付出的人生。


    閻羅王聽了兩鬼的願望之後,於是提起判筆定下兩鬼的前途說:


    ‘乙小表既然你選擇付出的人生,那麽你下輩子當富翁,專門行布施,把錢財賑濟給窮人;甲小表你希望接受的人生,下輩子你就當乞丐,一生接受別人的幫助。’


    付出的人生,表示我們尚有餘裕,可以幫助別人;而接受的人生,是貧乏的表征,因此西方有句諺語說:‘施比受更多。’佛說:‘施者是富貴也。’我們佛弟子應該本著佛菩薩救苦救難、慈悲利生的胸懷,以施為富,做眾生的褓姆,解決眾生的痛苦;發揮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的精神,不逃避責任,不推諉工作,隨時予人以方便,把我們生存的社會塑造成幸福安樂的國土!


    <font color="#ff0000">四.不貪求、不嗔怒</font>


    人由於有私心,對於世間上的一切,總是貪得無饜,認為錢財我越多越好,名位我愈高愈得意,物質享受愈豐富愈舒適。有的人貪求過多,為了滿足無限的欲望 ,甚至鋌而走險,不惜以非法的手段去攫取,而誤蹈法網。雖然人要完全去除私心私欲是很困難的事,但是追求快樂,取之有道,要以合理的方法去追求,才不會自己滅亡。


    傳說道教的呂洞賓,有一次到人世間來遊化,看到一個小孩子站立在路旁哭泣,呂仙祖於是上前問他說:‘小朋友,你在哭什麽呀?’


    小孩子傷心地回答說:‘老公公,我母親生病了,我沒有錢替他買藥,因此心裏很難過,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呂洞賓一聽,心想:這人間我幾十年不曾來了,想不到這裏的民風變得如此的敦厚純樸,一個小小的兒童,就懂得要孝順父母,要替母親治玻於是非常感動地對小孩子說:‘讓我來成全你的孝心吧!’說畢,立刻豎起手指頭,點著路旁的一塊石頭。說也奇怪,那塊石頭,經呂洞賓一指,馬上變成閃亮發光的黃金。呂洞賓拿起黃金送給小孩子,但是小孩子卻搖頭說:‘我不要。’


    呂洞賓聽了,更加的驚呀,心想:這世間的人們實在太善良了,我給他黃金,竟然不要。於是無限憐愛地問說:


    ‘小朋友,黃金你不要,那麽,你究竟要什麽呢?’


    ‘我要你那一根手指頭。’小孩子堅定地回答。


    ‘你要手指頭作什麽用呢?’呂洞賓奇怪地反問。


    ‘你送我一塊黃金,雖然價值很高,但是總是有用完的時候,如果你把手指頭送給我,沒有錢時,我可以隨時點石成金,花用無荊’


    呂洞賓一聽,大失所望,覺得眾生的貪心實在太大了,連稚童的純潔心靈,都被財利薰染了。貪欲牽引我們墮落的力量之大、纏蓋我們清淨本性之強,可見一斑。


    有一位腰纏萬貫的佛教徒,慳吝貪婪。有一天請來一位師父,為他誦經消災,以求得更多的錢財。這位師父拿起鈴子搖一搖,敲一敲引磬,便說:‘南無遠方菩薩摩訶薩,請你保佑他發財吧!’


    信徒一聽,怎麽是遠方的菩薩,就問師父說:‘師父!你念錯了!’


    ‘我哪裏念錯了?’師父迷惑地回答。


    ‘你為什麽不找近處的菩薩,而要找遠方的菩薩呢?’


    師父終於坦白的說了:‘我坦白告訴你吧!因為像你這種為富不仁,吝嗇不舍的人,近處的菩薩早已看得清楚,即使請求他們來幫助你,也不肯降臨壇場,所以隻好求遠方的菩薩,因為他們還不知道你的為人呀!’


    當然這隻是一則警世的笑話,在哈哈一笑之餘,不可忽視它所包含的深意,這則故事警策我們不可過份貪求,貪求越多,反而失去越多,連慈悲的諸佛菩薩也愛莫能助。


    人生在世,有許多痛苦煩惱,信仰佛教,乃是為了解脫痛苦,求得大安樂。但是有些人信仰了佛教之後,痛苦仍然有加無減,原因是無法將佛法的妙諦運用於生活之中,佛法和生活分開。更有些人以為信奉了佛教,就可以免除一切的苦厄,超脫生老病死的折磨,當佛教無法滿足他對於人生不合理的要求時,甚至對佛教的信仰產生動遙這種建立於貪求之上的宗教信仰,是經不起考驗的廉價信仰。有的人本來是虔誠的佛教徒,茹素奉佛,精進不已,但是一旦親人骨肉罹病去世,反而怪佛菩薩沒有加被保佑,別的人家沒有宗教信仰,一家幸福美滿。而我一家信佛虔誠,卻倍嚐悲歡離合的苦汁,這樣的宗教還值得信仰嗎?因此而生起怨恨心,轉而毀謗佛教。這種人是不了解佛法的根本大意、三法印的道理,如果我們能夠覺知諸行本來無常的聖諦,徹悟有生必有滅的緣起法,生死對我們而言,就不再是煩惱了。


    佛經上有一段記載:有一個老婦人死了可愛的兒子,每天悲傷難過,以淚洗麵。當她傷心欲絕的時候,忽然想起世上唯一可以幫助他救活孩子的是佛陀,老婦人如獲一線光明,滿懷希望地去拜訪佛陀。老婦人見了慈悲的佛陀,仿佛溺水的人找到舟筏一樣,長跪哀求地說:


    ‘佛陀!聽說你是人世間神通廣大的慈父,能夠幫助眾生解決一切困難。我有一個可愛的孩子,不幸死了,請求您救活他。如果您救活了我的孩子,我將成為您的弟子,護持佛教。如果您救不活我的孩子,我就不信仰您的教義!’


    佛陀聽了老婦人無理的要求之後,不但不以為忤,並且慈祥地對她說 :‘世間上有一種藥草,叫做吉祥草,如果你能找到一棵,給你的孩子食用,一定能夠起死回生。’


    老婦人聽說世上還有奇異的靈草,可以救活自己的孩子,迫不急待地追問說:‘請問佛陀,那裏有吉祥草呢?’


    ‘這種吉祥草,生長在沒有死過人的人家之中,你趕快去找吧!’佛陀指示她。


    老婦人於是晝夜奔忙,挨家挨戶叩求吉祥草,但走遍鄰裏異國,沒有一戶人家不曾死過人,老婦人陷入絕望痛苦的深淵之中,驀地覺悟到:死亡是人人必經的過程,害怕死亡,並不因此而能免於死亡。吾人麵對死亡時,重要的是如何從無常的事相之中,積極地去把握現在的每一刻,而追求永恒的生命!


    從上麵種種的例子,可以知道過份的貪娶無理的要求,隻是徒然帶給自己煩惱而已,在日日夜夜的焦慮企盼中,還沒有嚐到快樂之前,已飽受痛苦煎熬了。因此古人說:‘養心莫善於寡欲’。我們如果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心,駕馭好自己的欲望 ,不貪得、不覬覦,做到寡欲無求,役物而不為物役,生活上自然能夠知足常樂,隨遇而安了。


    除了貪心之外,嗔恚也是障礙幸福的絆腳石。遺憾的是,在今日的社會裏,一般人總是責人嚴、待己寬,別人對待他,有九十九分的好處,而有一分不能滿足他的希求,就生起怨恨心,而忘卻九十九分的恩澤。一個嗔恨心重的人,容易遷怒於人,和別人起衝突。佛經上說:‘嗔火能燒一切功德林’,嗔恚就像烈火一樣,能把過去種種的功績,焚燃怠荊有時候多年友誼深厚的至交 好友,往往為了一些芝麻事引起衝突,反目成仇,而斷絕了來往。有的人由於愛情不如意,妒火中燒,甚至殺害自己曾經深愛的人。憤怒的火把,小則燃灼自己,大可毀滅整個世界。有時候兩個人爭吵起來,有的人以為聲勢大、凶狠的是勝利者,其實剛好相反。怒氣愈大的人,胸中的怒火尚未燒到對方之前,已經先把自己燒得遍身鱗傷,因此四十二章經上有段美妙的譬喻說:‘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一個人仰著頭向天空吐痰,汙穢的痰不但不會染汙潔淨的藍天,隻有墮落於自己的臉上;又好比逆著風播撒灰塵,結果塵土撒不到對方,反而飛集至自己的身上來,害人反而害己。


    普通的百貨公司,總是以時常麵帶笑容,為訓練工作人員的第一要務。世間上最難看的臉孔是生氣的臉孔。憤怒的臉孔,如同嚴霜之覆蓋大地,生長不出佳禾。因此我們要經常保持內心的平和,帶著親切的微笑,以柔軟的言語接待他人,不嗔恨、不牽怒,把慈悲歡喜布施給他們,化暴戾為祥和,解紛爭為友好。所謂‘麵上無嗔是供養,口裏無嗔出妙香;心中無嗔是無價寶,不斷不滅是真常。’


    我們如何追求人生的幸福呢?不要在物欲的貪求上,做無理的要求,應該從知足中去感恩、從喜舍奉獻上去獲得。我們怎樣建立快樂的生活?不輕易亂發脾氣、嗔恨別人,要長養慈悲心,以祥和而安天下。如此社會才能富足進步,人生才能幸福快樂。


    <font color="#ff0000">五.不自卑、不懊喪</font>


    有一些人,由於身體上的缺陷,能力上的平庸,或者社會地位的低劣,甚至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不能如意,遭到挫折,因此產生害羞、退縮、憂鬱的自卑感,離群索居,把自己封閉於自建的象牙塔裏,孤僻頹喪,毫無快樂。事實上,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崇高,並不在容貌的俊醜、名位的高下,而在此人對社會人類的愛心有多少?悲願有多深?況且以貌取人,難免有失之交 臂的遺憾,古時醜僧也大有俊道者在,如東晉的道安法師,雖然身軀短小粗黑,其貌不揚,但是影響中國佛教至深至巨。因此因為外在條件的下劣,而自卑沮喪,徒然顯示這個人對自己的信心不夠而已。


    那麽,如何才能不自卑、不頹喪呢?首先我們要在精神上建立以下幾點觀念:


    <font color="#800000">(一)要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font>


    有人或許會說:我明明很痛苦,如何快樂得起來呢?其實,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原因乃在於執著想不開,如果我們對事事物物,能夠提得起放得下,灑脫不執著,何處不能安身?快樂必然常隨左右。


    佛陀未出家前的一位兄弟,名叫跋提,受到佛陀的感化之後,拋棄了世俗的榮華富貴,出家修行,有一天,跋提在深山的岩洞中修習 禪定,突然發出歡喜讚歎聲說:‘好快樂啊!好快樂啊!’


    旁邊同參的人,好奇地問他:‘你說快樂,究竟快樂些什麽呀!’


    ‘過去我貴為王子之尊,嬌生慣養在皇宮中,每天吃的是珍肴美味,但是沒有今天托缽來的一碗粗食香甜;穿的是綾羅綢緞,但是比不上一件袈裟的尊貴。過去雖然有成群的護衛,朝夕以刀槍守衛著我,但是我仍然懼怕怨賊歹徒來行刺傷害。現在我獨自一人,在空寂的林野中禪坐,沒有人保護我,但是我心中對生命一點也不覺得恐慌和憂慮,感到無比的快樂與輕安!’


    真正的快樂是內發而不是外鑠的,一個人能從內心激發快樂的泉源,縱然住的不是華廈高屋,吃的不是瓊漿玉液,穿的不是錦衣狐裘,但是處處感到知足無缺,快樂無比。這種發諸於內心,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font color="#800000">(二)要認為自己是最健全的人</font>


    有的人身體健康無病,四肢健全發達,但是精神上充滿了苦惱。隨著文明科技的發展,物質需求的充斥,社會上這種精神侏儒、不殘而廢的人,日益增多。其實,我們如果冷靜反省一下,會發現自己是多麽的幸福!案母生養我們,有兩眼可以看繽紛絢麗的世界,雙腿可以到處行走,二手可以做事自如,還有什麽感到不足呢?世界上有一些不幸的人,終年躺臥在床 榻,全身癱瘓,要使出九牛二虎的力氣,才能將頭稍微從右邊側轉到左邊;有的人沒有了雙手,仍然勤奮向上,以口銜筆,寫下蒼勁有力的書法。有的人兩眼失明,為讀書,比我們常人要花費數倍以上的時間,請人念誦,自己再點成盲字,種種不便。如果我們和這些人比較起來,實在沒有資格再自我煩惱、自暴自棄。有人說:健康就是財富。我們往往擁有了寶貴的財富,而不知珍惜,以這份財富再創造更多的財富,為人類的性靈增添一些光輝,實在是令人惋惜的憾事!


    台灣文壇上的作者鄭豐喜先生,從小罹患小兒麻痹症無法行走,以手代足,爬行多年,遭受許多同學無知的欺負,忍耐社會上人們怪異奚落的眼光,終於以堅強的意誌,完成高等教育,組織美滿的家庭,並且把他一生坎坷的遭遇著作成‘汪洋中的一條船’一書,給殘障的人莫大的鼓舞與激助,引起社會上的人士,去關懷殘障者的幸福。美國的海倫凱勒小姐,一生下來就又聾又啞又瞎,毫無感官方麵的聲色之樂可言,但是她克服了困難,努力地求知,完成良好的教育,並且周行於世界各地,把偉大的事跡公諸於大眾,喚起社會注重盲聾者幽暗已久的心燈,為世間帶來了崇高的希望之光!


    日本有一位大石順教比丘尼,在一次災難之中,犧牲了雙手,但是他以堅定的信心、不挫撓的意誌力,用自己的脖子,工整地寫了一部心經,日本人把它稱為‘無手的心經’,並且視為國寶,倍受珍重!


    由上麵感人的事例,啟示我們肉體上的不健全,並不表示人生已經絕望,不可改變,隻要有堅忍的毅力,仍然可以衝破難關,活得很尊嚴。人生最可悲的,不是身體上的缺陷,而是心理上的不健全,我們要讓自己成為身體健康,心理無疾的人!


    <font color="#800000">(三)要認為自己是最富有的人</font>


    我們往往擁有無限的至寶,而卻不自知,反而貪心不足,羨慕別人的良田美眷。我們的居住,雖然沒有冷暖氣的設備,但是熱情的太陽,曝曬著我;清涼的和風,吹拂著我;天上的明月、地下的繁花,任我欣賞,峻峭的崖壁、幽靜的溪穀,隨我遨遊,這山河大地的一切,莫不屬我所有,我擁有了整個宇宙虛空,一片雲彩、一粒砂塵,都蘊藏我全生命的喜悅,世間上還有什麽比擁抱全宇宙更富有的事呢?


    有的人看到別人有幾百萬,欣羨不已,假如我也有,那該多好!看到別人有漂亮的衣服、名貴的家俱、豪華的轎車、奢侈的生活享受,升起貪愛的心,想辦法去攫齲事實上,這些物質方麵的享受,並不是長久不滅的東西,對物質過度的貪求,心靈的束縛則更大。有時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甚至出賣自己人格、陷害朋友的人,曆史上比比皆是,因此一個人決心奉獻給真理時,首先培養‘無欲則剛’的氣度,不被外在的欲望 所誘惑 ,而玷辱自己的人格。


    春秋時代的齊國隱士黔盧,窮得去世時,布不足以蔽其身,但是先生一生高風亮節,堅決不仕。宋朝的林逋放曠山林,獨居西湖孤山,留下梅妻鶴子的佳話。佛教的大德,更多俊逸之士,唐朝大梅法常禪師,以荷葉為衣,杉花為食,自得其樂。近代的弘一大師,洗盡鉛華,歸投佛教,一生以弘揚律宗為業,一條毛巾使用十數年,破爛不堪,仍然愛惜有加,不以為苦。古德先聖之所以有這種淡泊清高、陶然自得的胸襟,最主要的是他們能把握住內心無限的寶藏,並且充分地將它發揮出來。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座千金難換的無盡寶藏,這座寶藏是盜賊不能搶、貪官不能取,等虛空無量沙界的如來藏,如果我們能將自己這座寶藏的能源,完全開發出來,我們將是宇宙中最富有的人。


    <font color="#800000">(四)要認為自己是世界上第一的人</font>


    所謂認為自己是世界上第一的人,也就是要建立知足感恩、敝帚自珍的人生觀。


    有的人也許會懷疑地問:我既沒有金錢,也沒有名位,樣樣不如人,怎麽稱得上是世界第一的人呢?其實隻要稍微轉念一想,我們將會發現自己擁有太多世界上的第一頭銜。做子女的,要抱持我的父母是天下第一慈祥的人,父母親是全世界最愛我的人;做父母的,要認為我的孩子是乖巧可愛的孩子。父母慈愛子女,子女敬愛父母,父慈子孝,家庭自然幸福!做先生要認為自己的太太,是世界上最賢慧美麗的女人,對家庭負起責任,讓太太過著幸福的生活;做太太的要認為自己的丈夫,是世界上最勤勞盡責的男人,把家庭調理得當,使先生沒有後顧之憂,全心全力發展事業。夫妻之間,能夠彼此尊重體諒,自然能享受快樂的婚姻生活。做上司的要認為自己的部下,是天下最優秀的人才,極力給予體恤愛護,自然能獲得下屬的尊敬;做下屬的要認為自己的上司,是世界上最賢明的長者,誠心接受指導,上謙下恭,自然能把事務辦好。


    我們人人如果都能抱著這種:‘我是全世界第一的人’的心理,以寬容、讚歎的眼光來看世間,將會發現這世界是多麽的美麗!一集小小的螻蟻,我們也會被它的勤勉所心折;一棵生長於壁縫的小草,我們也會被它的堅毅而感歎不已!能夠懷抱欣賞而不挑剔的心,來對待萬事萬物的人,粗茶淡飯不失其甘美,茆茨村舍不減其安適,敗衣弊履不損其欣悅。能夠以我是全世界第一幸福的心態,來看世界的人,縱然遭到殘酷的迫害,仍然能夠泰然處之,毫不動心,因為這是為了降大任於斯人,所給予的磨煉而已。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培養我是全世界第一快樂、第一健全、第一富有的人生觀,不自卑、不懊喪,幸福就不遠了!


    <font color="#ff0000">六.不邪見、不妄心</font>


    宗教信仰層次有種種的不同,上者取其提升人類性靈的高深思想,中者著重繁文縟節的禮拜儀式,下者則流於巫術占卜的神秘色彩。宇宙人生的問題,尚有許多科學無法開發的神秘領域,有一些愚癡的人,缺乏正見,以怪異亂離為珍貴,以迷信的卜筮來滿足自己的疑惑。


    宗教本來是追求人類心靈自由 的東西,但是有的人卻反而以宗教來束縛自己。煩惱、金錢、愛情會束縛我們的自由 ,有時不正的信仰所給我們的枷鎖,其束縛力更大、更深。譬如有的人要蓋房子,就請地理師來勘察風水、方向,地理師比比劃劃一番後,信口*黃地說:


    ‘你的房子興蓋的時候,方向不要太正,太正了對後代子孫不利,要這樣子斜斜地比較好。’


    為了蓋房子,將來遺禍子孫,事態嚴重,隻好聽從地理師的話,把房子蓋得斜斜的。


    有的人親族逝世了,要入土安葬,為了避色凶煞,也要請地理師來看時辰。地理師於是選了一個良道吉辰說:‘埋葬的時間最好是晚上八點入土,如果這個時辰不入土,恐怕對子孫有害,並且屬猴的,最好避開,以免惹煞上身。’


    為了聽從地理師的話,屬猴的兒子,隻好退避三舍,連為人子女最後的哀傷之禮,也沒有辦法盡到。為了接納地理師的意見,超薦誦經的師父和遺族,天色陰暗的黑夜,還要在荒煙蔓草的累塚中,看閃滅不定的磷火,回家之後,久久揮不去胸中的幢幢鬼影。


    有的人生下了孩子,請個算命先生來給孩子算個八字。算命先生算出小孩子命帶煞氣,長大以後會克父害母,結果還沒有享受到弄璋弄瓦的喜悅,這個孩子從此成為父母的眼中盯,家庭陷入愁雲慘霧之中。


    我們的人生,不一定有神明鬼怪會懲罰我們,其實鬼神也沒有必要降災賜福給我們,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缺乏正見,以自己的愚癡束縛了自己,使自己不得自由 。人世間的禍福,決定在自己的手裏,我們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把自己交 給鬼神、甚至愚昧的巫術之流去主宰。我希望佛教要率先負起淨化大家宗教信仰的責任,把社會帶離邪信、邪見的圈子,讓大家都有正確的見解、高超的思想。


    有許多的信徒,到佛光山來朝拜,常常異口同聲讚歎佛光山山明水秀,我告訴各位,我建設佛光山,從來不看地理,也不選黃道吉日,天天可以舉行法會,處處可以建蓋殿堂,隻要大家歡喜,大眾方便,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我們對時空產生了執著,這裏不好,那裏不行,必然寸步難行;此時不佳、彼時不妙,當然事事難辦。我們唯有掙脫邪信、邪見的桎梏,確立自己的立場,具備正知正見的情操,人生才能幸福,煩惱才得解脫。


    所謂不妄心,就是要把我們的心守護好,不要被六塵的盜賊,攻入雷池一步。我們的心識,容易受到外境的誘惑 ,眼睛喜歡看美麗的東西,耳朵喜歡聽美妙的音聲,口喜歡吃美味的食物,身體迷惑於舒適的感受,並且容易見異思遷,無法控製。


    有人說:人生是一場對自己生命的永無止境的戰爭。世界上最難征服的敵人,就是自己。如果我們能擒服心中的賊王,在人生的戰場上,我們就是個勝利者。又有人說:‘心如平原走馬,易放難收。’我們的妄心,仿佛脫韁的野馬一樣,稍一放縱,就無法駕馭,因此晝夜六時,我們要好好地看顧好自己的心,不要讓它盲目亂闖,胡 作非為,種下禍根。


    普通的人興起妄心惡念,甚至做出壞事,還不知警懼,等到嚐到應受的苦果時,才後悔害怕,已經來不及了。而有智慧的菩薩聖賢,事情尚未做的時候,就能洞察前因後果,防患於未然,不敢魯莽亂做,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想嚐到幸福的果實,就要播種幸福的種子,以勤勞精進的耒耜,除去貪嗔癡的雜草,灌溉以布施忍辱的法水,施加結緣禪定的肥料,自然能夠品嚐到般若的美果。


    追求人生的幸福,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認識,我們個人有了幸福之後,擴而大之,我們的家庭、社會大眾、民族國家、乃至十方法界,也要使它籠罩在安和樂利之中。幸福的追求,實是我們每一個人,刻不容緩必須去從事的要務。如何增進我們人生的幸福,我粗淺地提出六點意見,給各位做個參考:


    <font color="#000080">一、不比較、不計較</font>


    <font color="#000080">二、不怨天、不尤人</font>


    <font color="#000080">三、不侵犯、不推諉</font>


    <font color="#000080">四、不貪求、不嗔怒</font>


    <font color="#000080">五、不自卑、不懊喪</font>


    <font color="#000080">六、不邪見、不妄心</font>


    最後,我祝福大家,很快地能夠找到你們自己的幸福!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雲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星雲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