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老實念佛
青年佛教的參訪者──善財,接受文殊菩薩的教誨,要去參訪青年佛教,從實習 中深入青年佛教的各部門,認識它的各個側麵。心裏想,隻要拿出不厭不倦的精神來,多多的去參訪,不但可以滿足自己的學程,就是佛教的真麵目,也不難得一個圓滿的了解。
善財這樣想,所以聽了文殊菩薩的指導,就立刻向勝樂國妙峰山來。妙峰山是頻闍夜山的一環,在千山萬壑的起伏中,聳立起信智和合的妙峰。妙峰山,其實是雙峰,不過在雙峰的高處,卻合為一山。所以山腰以下,壁立的岩石左右相向,形成天然的山門。
「雙峰接引塵勞侶,一道升登解脫門」,這到了青年佛教的山門了。善財在妙峰山中,到處去訪問,總是不知德雲比丘的下落。一直到第七日,在高山頂上會見了他,他正在緩步經行。
善財恭恭敬敬的過去,行了禮,申述自己的來意,末了說:「文殊菩薩介紹我來這裏,親近大師,望大師不吝慈悲,多多的開示我」!德雲比丘照樣的緩步經行,慢慢的說:「真難得!你能為了菩薩的大行,千山萬水到這裏來!我所知道的,隻是我自己所實行的,就是信眼明淨的普見念佛解脫門。所以我要對你說的,就是你要老實念佛」。
「哦」!善財口裏答應,心裏卻有點希奇。「善財!你不要誤會啦!念是內心的明記不忘,既不在數珠上,也不在口頭上。像我這樣的緩步經行,正念觀察,便是念佛的榜樣。念佛,目的在見佛,這需要有信心,有智慧。有了淨信與明慧,才能在正念中明見佛陀的一切。
你知道嗎?信心是誠摯而純潔的,唯有澄淨,才能明徹,明徹才能現見佛陀的一切。穢濁與動搖,智能是絕緣的,這你該是已經聽見過的。有人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這確實是至理名言。
我自從深入了信智和合的正念,就再也不忘記念佛,念念常見一切佛。諸佛的身相、神通,眾會的莊嚴、佛光、佛壽,佛陀怎樣的適應眾生去成佛、說法,這形形色色的一切,都曆曆明見,如在眼前一樣。我所知道的就是這樣」。
那時,善財在德雲比丘的背後,照樣的緩步經行,在明淨的正念中,作麵見佛陀的體驗。
沉寂了許久,善財又請問說:「大師!多謝你的開導!我想菩薩行該是無邊的,不單是念佛一門吧」?
「我也沒有那麽說。一味念佛,那裏就會成佛呢?不過,菩薩初發心學佛,常是動搖而不定的。要達到菩提心的堅固不退,唯有從憶念佛陀的偉大入手。凡是能明見佛陀的,他的信念一定是堅定的,必然的能勇往直前去行菩薩行。念佛是入佛的初門,我的本意是如此。
每一個大乘學者,都應該先從三學中去確立三原則,正信三寶,才能廣行菩薩道。從淨定中做到不離見佛,確樹菩提大願像我所說的,是第一課。此外,還要從明慧中去多聞正法,深入般若;從淨戒中去入眾無礙,養成入世的悲心。
你既然要普遍的深入,那麽就請你穿起草鞋來,再向前參訪去。南方的海門國,有一位智慧如海的海雲比丘,可說是現代唯一的佛學大家。你向他請教,他一定能使你開發大乘的慧光,滿足你的一切」。
善財聽了這番宏論,加上內心的體證,真是感戴到極點。為了進一步的參訪,這才禮別了德雲比丘,又向南方前進。
青年佛教的參訪者──善財,接受文殊菩薩的教誨,要去參訪青年佛教,從實習 中深入青年佛教的各部門,認識它的各個側麵。心裏想,隻要拿出不厭不倦的精神來,多多的去參訪,不但可以滿足自己的學程,就是佛教的真麵目,也不難得一個圓滿的了解。
善財這樣想,所以聽了文殊菩薩的指導,就立刻向勝樂國妙峰山來。妙峰山是頻闍夜山的一環,在千山萬壑的起伏中,聳立起信智和合的妙峰。妙峰山,其實是雙峰,不過在雙峰的高處,卻合為一山。所以山腰以下,壁立的岩石左右相向,形成天然的山門。
「雙峰接引塵勞侶,一道升登解脫門」,這到了青年佛教的山門了。善財在妙峰山中,到處去訪問,總是不知德雲比丘的下落。一直到第七日,在高山頂上會見了他,他正在緩步經行。
善財恭恭敬敬的過去,行了禮,申述自己的來意,末了說:「文殊菩薩介紹我來這裏,親近大師,望大師不吝慈悲,多多的開示我」!德雲比丘照樣的緩步經行,慢慢的說:「真難得!你能為了菩薩的大行,千山萬水到這裏來!我所知道的,隻是我自己所實行的,就是信眼明淨的普見念佛解脫門。所以我要對你說的,就是你要老實念佛」。
「哦」!善財口裏答應,心裏卻有點希奇。「善財!你不要誤會啦!念是內心的明記不忘,既不在數珠上,也不在口頭上。像我這樣的緩步經行,正念觀察,便是念佛的榜樣。念佛,目的在見佛,這需要有信心,有智慧。有了淨信與明慧,才能在正念中明見佛陀的一切。
你知道嗎?信心是誠摯而純潔的,唯有澄淨,才能明徹,明徹才能現見佛陀的一切。穢濁與動搖,智能是絕緣的,這你該是已經聽見過的。有人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這確實是至理名言。
我自從深入了信智和合的正念,就再也不忘記念佛,念念常見一切佛。諸佛的身相、神通,眾會的莊嚴、佛光、佛壽,佛陀怎樣的適應眾生去成佛、說法,這形形色色的一切,都曆曆明見,如在眼前一樣。我所知道的就是這樣」。
那時,善財在德雲比丘的背後,照樣的緩步經行,在明淨的正念中,作麵見佛陀的體驗。
沉寂了許久,善財又請問說:「大師!多謝你的開導!我想菩薩行該是無邊的,不單是念佛一門吧」?
「我也沒有那麽說。一味念佛,那裏就會成佛呢?不過,菩薩初發心學佛,常是動搖而不定的。要達到菩提心的堅固不退,唯有從憶念佛陀的偉大入手。凡是能明見佛陀的,他的信念一定是堅定的,必然的能勇往直前去行菩薩行。念佛是入佛的初門,我的本意是如此。
每一個大乘學者,都應該先從三學中去確立三原則,正信三寶,才能廣行菩薩道。從淨定中做到不離見佛,確樹菩提大願像我所說的,是第一課。此外,還要從明慧中去多聞正法,深入般若;從淨戒中去入眾無礙,養成入世的悲心。
你既然要普遍的深入,那麽就請你穿起草鞋來,再向前參訪去。南方的海門國,有一位智慧如海的海雲比丘,可說是現代唯一的佛學大家。你向他請教,他一定能使你開發大乘的慧光,滿足你的一切」。
善財聽了這番宏論,加上內心的體證,真是感戴到極點。為了進一步的參訪,這才禮別了德雲比丘,又向南方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