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本地分——有餘依地第十六
譯文
如此已經說完菩薩地。
什麽是有餘依地呢?應當知曉此境界有三種相狀:第一、修行境界方麵的確立安置,第二、寂靜方麵的確立安置,第三、人身所依方麵的確立安置。
什麽是修行境界方麵的確立安置?指有餘依地,除開無心地、修所成地、聲聞地 、獨覺地、菩薩地等五地中的少分無餘依涅槃,除去無餘依地全部,所餘下的諸地,稱作有餘依涅槃的境界。這就稱作修行境界方麵的確立安置。
什麽是寂靜方麵的確立安置?指由於四種寂滅而確立安置有餘依地:第一、由於苦的寂滅,第二、由於煩惱的寂滅,第三、由於在不損惱有情眾生方麵達到寂滅境地,第四、由於在舍棄喜憂情感方麵達到寂滅的境地。……
什麽是人身所依方麵的確立安置?指有八種人身所依:一是個體人身依托五蘊和 合形成,二是依托生活承受享用,三是依托任立支持身心的食糧,四是依托四識認知和十二因緣流轉,五是依托障礙修習 善法,六是依托欲界苦惱,七是依托入定獲得安 適恰悅,八是依托五蘊和合最後身。
什麽是依托五蘊和合形成?指色、受、想、行、識五取蘊。由於依托這五取蘊,對執迷自己有真實主宰的我、對執迷自己的五蘊和合身是實有身、對執迷自己的命根可以連續不絕、對執迷自己能生出眾事和被生、對執迷自己能養育他人和被父母養育、對執迷自己是與其他生類不同的能修行的人、對任隨意生、對有童子的純真等等,假借言語進行意想,並借語言將所意想的事物明確描述出來:由於依托這五取蘊,對如此名字、如此生類、如此種性、如此飲食、如此領受苦樂、如此長壽、如此久住境界、如此壽量邊際等等,假借言語進行意想,並借言語將所意想的事物明確描述出來。
什麽是依托生活承受享用?指七種生活承受享用方麵的依托,即自己父母、妻子 、奴婢、作使、僮仆、朋友、眷屬等七種生活承受享用,如同前麵意境界所二詳盡述明的,依托這些可以知曉諸有情眾生生活承受享用的事。
什麽是依托任立支持身心的食糧?指四種食,即分段物食、情感觸食、意識思食、本體識食。由於依托此四食,已生的有情眾生身命得以任立支持,又能使得諸有情眾生將來後有身生起。
什麽是流轉依呢?指識對物質、感受、思想、行為認知識別的保持狀態和十二因緣,即識保持對物質認知識別的趨向、識保持對感受認知識別的趨向、識保持對思想認知識別的趨向、識保持對行為認知識別的趨向,以及無明導致行為造作起、行為造作導致識起,詳說直至生導致老死。由於依托此,諸有情眾生在五趣中生生死死隨順流轉。
什麽是障礙依呢?指欲界第六天天魔跟隨修行人到修佛道善法處,在他們修行時即前去作障礙。
什麽是苦惱依呢?指一切欲界都稱名為依托欲界的苦惱,由於依托此欲界,使諸有情眾生領受到憂苦。
什麽是安適恰悅依呢?指靜慮入定稱名為依托入定的安適恰悅。由於依托此,諸有情眾生或就此現入那定,或生在那定中,長夜領受到靜慮入定所有的安適恰悅。
什麽是後邊依身呢?指阿羅漢相績的五蘊和合。由於依托此,就說諸阿羅漢維持住最後身。
問:阿漢羅比丘各種導致漏落六道輪回的煩惱永遠盡絕,安住於有餘依地,應當說與幾種方麵的依托同相應呢?
答:應當說與一種方麵的依托一直相應,即對五蘊和合最後身的依托:與七種對生活承受享用中的六種完全下相應;與對流轉的依托、與對障礙善法的依托全不相應:與其他方麵的依托不必然相應或偶而有所相應。
這些就稱名為人身所依方麵的確立安置。
原典
本地分中有餘依地1第十六
如是已說菩薩地。
雲何有餘依地?當知此地有三種相:一者地2施設安立,二者寂靜施設安立,三者依施設安立3。
雲何地施設安立?謂有餘依地,除五地一分4,謂無心地、修所戍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除一地全5,謂無餘依地,所餘諾地6,名有餘依地。是名地施設安立。
雲何寂靜施設安立?謂由四種寂靜施設安立有餘依地:一由苦寂靜7故,二由煩惱寂靜故,三由不損惱有情寂靜故,四由舍寂靜故。……
雲何依施設安立?謂有八種依8:一施設依,二攝受依,三任持依,四流轉依,五障礙依,六苦惱依,七適悅依,八後邊依。
雲何施設依?謂五取蘊。由依此故,施設我及有情、命者、生者、能養育者、補特伽羅、意生、儒童等,諸想等想假用言說9;及依此故,施設如是名字、如是生類、如是種性、如是飲食、如是領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量邊際等諸想等想假用言說。
雲何攝受依?謂七攝受事10,即自己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僮仆、朋友、眷屬七攝受事,如前意地已廣分別,依此了知諾有情類有所攝受。
雲何持依?謂四種食,即段食、觸食、意思食、識食。由依此故,已生有情任立支持,又能攝養諾求有者11。
雲何流轉依?謂四種識住12及十二緣起,即色趣識住13、受趣識住、想趣識住、行趣識住,及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生緣老死14。由依此故,諾有情類於五趣生死隨順流轉。
雲何障礙依?謂諾天魔隨有彼彼修善法處,即往其前為作障礙。
雲何苦惱依?謂一切欲界皆名苦惱依。由依此故,令諾有情領受憂苦。
雲何適悅依?謂靜慮等至樂15名適悅依。由依此故,諾有情類若即於此現入彼定,若生於彼,長夜領受靜慮等至所有適悅。
雲何後邊依?謂阿羅漢柑續諾蘊。由依此故,說諾阿羅漢住持最後身。
問:阿羅漢宓芻諾漏永盡住有餘依地,當言與幾種依16共相應耶?
答:當言與一種依一向相應,謂後邊依;與六攝受事不共相應17;與流轉依、與障礙依一向全不相應;與所餘依18非相應非不相應19。
是名依施設安立。
注釋
1有餘依地:有餘留苦累涅槃的境界。有餘依,即有餘依涅槃(sopadhisesanirvana )的省稱,也就是有餘涅槃。有餘,意即餘留有苦果。有餘涅槃,苦因已經斷絕了,但苦果還拖累著,不能究竟涅槃。依,即身,人有所依的身,即依身。有餘依,人還有苦果所依托的身,此苦當然隻是微苦,其身,小乘指阿羅漢的最後身,大乘指菩薩的變易生死。此地的內容僅占本論第五十卷的後部分的很少篇幅。
2地:此處地即指前麵已論述到的前十五地中某些地。
3依施設安立:身所依方麵的確立安置。
4除五地一分:除開無心地、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等五地中的無餘依涅槃範疇中的一部分。也即五地每一地都除開無餘依涅槃範疇的一部分。
5除一地全:除去無餘依地的全部。
6所餘諸地:除開無餘依涅槃範疇後餘下的諸地為有餘依涅槃範疇。
7苦寂靜:苦離絕。此處苦指所有將來後有的種種苦。
8謂有八種依:此處文字並不是直接回答地施設安立,隻是先擺出人有八種依。而有餘依隻是八種依中的一部分。
9諸想等想假用言說:假用語言對各種五蘊和合身相進行意想,並用語言明確描述出來。想,借用語言進行意想。等想,用語言將所想明確地描述出來。
10七攝受事:七種生活承受享用事。即1自己父母事,2妻子事,3奴婢仆使事,4朋友官僚兄弟眷屬事,5田宅邸肆事,6福業事及方便作業事,7庫藏事。
11求有者:求後有身者。後有,即未來世定有。
12四種識住:即指五蘊中識對色、受、想、行的認知識別的保持狀態。
13色趣識住:識保持對物質境界認知識別的趨向。趣,趣求,趨向。受趣識住等與此同。
14無明緣行、行緣識……生緣老死:指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的相互因果關係。
15等至樂:入身心安和平等的怡樂。等至,定的別名,也即三摩缽底,身心安和平等
16輿幾種依:與前文所述的八種依中的哪幾種依。
17輿六攝受事不共相應:與除第六攝受事外的六種攝受事不同相應。
18所餘依:指其餘的施設依、任持依、苦惱依、適悅依。
19非相應非不相應:不必然相應偶或有所相應。相應不具有必然性即非相應,相應隻具有偶然性名非不相應。
以上論述到阿羅漢芯芻住有餘依地隻與八種依中的部分依相應。
譯文
如此已經說完菩薩地。
什麽是有餘依地呢?應當知曉此境界有三種相狀:第一、修行境界方麵的確立安置,第二、寂靜方麵的確立安置,第三、人身所依方麵的確立安置。
什麽是修行境界方麵的確立安置?指有餘依地,除開無心地、修所成地、聲聞地 、獨覺地、菩薩地等五地中的少分無餘依涅槃,除去無餘依地全部,所餘下的諸地,稱作有餘依涅槃的境界。這就稱作修行境界方麵的確立安置。
什麽是寂靜方麵的確立安置?指由於四種寂滅而確立安置有餘依地:第一、由於苦的寂滅,第二、由於煩惱的寂滅,第三、由於在不損惱有情眾生方麵達到寂滅境地,第四、由於在舍棄喜憂情感方麵達到寂滅的境地。……
什麽是人身所依方麵的確立安置?指有八種人身所依:一是個體人身依托五蘊和 合形成,二是依托生活承受享用,三是依托任立支持身心的食糧,四是依托四識認知和十二因緣流轉,五是依托障礙修習 善法,六是依托欲界苦惱,七是依托入定獲得安 適恰悅,八是依托五蘊和合最後身。
什麽是依托五蘊和合形成?指色、受、想、行、識五取蘊。由於依托這五取蘊,對執迷自己有真實主宰的我、對執迷自己的五蘊和合身是實有身、對執迷自己的命根可以連續不絕、對執迷自己能生出眾事和被生、對執迷自己能養育他人和被父母養育、對執迷自己是與其他生類不同的能修行的人、對任隨意生、對有童子的純真等等,假借言語進行意想,並借語言將所意想的事物明確描述出來:由於依托這五取蘊,對如此名字、如此生類、如此種性、如此飲食、如此領受苦樂、如此長壽、如此久住境界、如此壽量邊際等等,假借言語進行意想,並借言語將所意想的事物明確描述出來。
什麽是依托生活承受享用?指七種生活承受享用方麵的依托,即自己父母、妻子 、奴婢、作使、僮仆、朋友、眷屬等七種生活承受享用,如同前麵意境界所二詳盡述明的,依托這些可以知曉諸有情眾生生活承受享用的事。
什麽是依托任立支持身心的食糧?指四種食,即分段物食、情感觸食、意識思食、本體識食。由於依托此四食,已生的有情眾生身命得以任立支持,又能使得諸有情眾生將來後有身生起。
什麽是流轉依呢?指識對物質、感受、思想、行為認知識別的保持狀態和十二因緣,即識保持對物質認知識別的趨向、識保持對感受認知識別的趨向、識保持對思想認知識別的趨向、識保持對行為認知識別的趨向,以及無明導致行為造作起、行為造作導致識起,詳說直至生導致老死。由於依托此,諸有情眾生在五趣中生生死死隨順流轉。
什麽是障礙依呢?指欲界第六天天魔跟隨修行人到修佛道善法處,在他們修行時即前去作障礙。
什麽是苦惱依呢?指一切欲界都稱名為依托欲界的苦惱,由於依托此欲界,使諸有情眾生領受到憂苦。
什麽是安適恰悅依呢?指靜慮入定稱名為依托入定的安適恰悅。由於依托此,諸有情眾生或就此現入那定,或生在那定中,長夜領受到靜慮入定所有的安適恰悅。
什麽是後邊依身呢?指阿羅漢相績的五蘊和合。由於依托此,就說諸阿羅漢維持住最後身。
問:阿漢羅比丘各種導致漏落六道輪回的煩惱永遠盡絕,安住於有餘依地,應當說與幾種方麵的依托同相應呢?
答:應當說與一種方麵的依托一直相應,即對五蘊和合最後身的依托:與七種對生活承受享用中的六種完全下相應;與對流轉的依托、與對障礙善法的依托全不相應:與其他方麵的依托不必然相應或偶而有所相應。
這些就稱名為人身所依方麵的確立安置。
原典
本地分中有餘依地1第十六
如是已說菩薩地。
雲何有餘依地?當知此地有三種相:一者地2施設安立,二者寂靜施設安立,三者依施設安立3。
雲何地施設安立?謂有餘依地,除五地一分4,謂無心地、修所戍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除一地全5,謂無餘依地,所餘諾地6,名有餘依地。是名地施設安立。
雲何寂靜施設安立?謂由四種寂靜施設安立有餘依地:一由苦寂靜7故,二由煩惱寂靜故,三由不損惱有情寂靜故,四由舍寂靜故。……
雲何依施設安立?謂有八種依8:一施設依,二攝受依,三任持依,四流轉依,五障礙依,六苦惱依,七適悅依,八後邊依。
雲何施設依?謂五取蘊。由依此故,施設我及有情、命者、生者、能養育者、補特伽羅、意生、儒童等,諸想等想假用言說9;及依此故,施設如是名字、如是生類、如是種性、如是飲食、如是領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量邊際等諸想等想假用言說。
雲何攝受依?謂七攝受事10,即自己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僮仆、朋友、眷屬七攝受事,如前意地已廣分別,依此了知諾有情類有所攝受。
雲何持依?謂四種食,即段食、觸食、意思食、識食。由依此故,已生有情任立支持,又能攝養諾求有者11。
雲何流轉依?謂四種識住12及十二緣起,即色趣識住13、受趣識住、想趣識住、行趣識住,及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生緣老死14。由依此故,諾有情類於五趣生死隨順流轉。
雲何障礙依?謂諾天魔隨有彼彼修善法處,即往其前為作障礙。
雲何苦惱依?謂一切欲界皆名苦惱依。由依此故,令諾有情領受憂苦。
雲何適悅依?謂靜慮等至樂15名適悅依。由依此故,諾有情類若即於此現入彼定,若生於彼,長夜領受靜慮等至所有適悅。
雲何後邊依?謂阿羅漢柑續諾蘊。由依此故,說諾阿羅漢住持最後身。
問:阿羅漢宓芻諾漏永盡住有餘依地,當言與幾種依16共相應耶?
答:當言與一種依一向相應,謂後邊依;與六攝受事不共相應17;與流轉依、與障礙依一向全不相應;與所餘依18非相應非不相應19。
是名依施設安立。
注釋
1有餘依地:有餘留苦累涅槃的境界。有餘依,即有餘依涅槃(sopadhisesanirvana )的省稱,也就是有餘涅槃。有餘,意即餘留有苦果。有餘涅槃,苦因已經斷絕了,但苦果還拖累著,不能究竟涅槃。依,即身,人有所依的身,即依身。有餘依,人還有苦果所依托的身,此苦當然隻是微苦,其身,小乘指阿羅漢的最後身,大乘指菩薩的變易生死。此地的內容僅占本論第五十卷的後部分的很少篇幅。
2地:此處地即指前麵已論述到的前十五地中某些地。
3依施設安立:身所依方麵的確立安置。
4除五地一分:除開無心地、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等五地中的無餘依涅槃範疇中的一部分。也即五地每一地都除開無餘依涅槃範疇的一部分。
5除一地全:除去無餘依地的全部。
6所餘諸地:除開無餘依涅槃範疇後餘下的諸地為有餘依涅槃範疇。
7苦寂靜:苦離絕。此處苦指所有將來後有的種種苦。
8謂有八種依:此處文字並不是直接回答地施設安立,隻是先擺出人有八種依。而有餘依隻是八種依中的一部分。
9諸想等想假用言說:假用語言對各種五蘊和合身相進行意想,並用語言明確描述出來。想,借用語言進行意想。等想,用語言將所想明確地描述出來。
10七攝受事:七種生活承受享用事。即1自己父母事,2妻子事,3奴婢仆使事,4朋友官僚兄弟眷屬事,5田宅邸肆事,6福業事及方便作業事,7庫藏事。
11求有者:求後有身者。後有,即未來世定有。
12四種識住:即指五蘊中識對色、受、想、行的認知識別的保持狀態。
13色趣識住:識保持對物質境界認知識別的趨向。趣,趣求,趨向。受趣識住等與此同。
14無明緣行、行緣識……生緣老死:指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的相互因果關係。
15等至樂:入身心安和平等的怡樂。等至,定的別名,也即三摩缽底,身心安和平等
16輿幾種依:與前文所述的八種依中的哪幾種依。
17輿六攝受事不共相應:與除第六攝受事外的六種攝受事不同相應。
18所餘依:指其餘的施設依、任持依、苦惱依、適悅依。
19非相應非不相應:不必然相應偶或有所相應。相應不具有必然性即非相應,相應隻具有偶然性名非不相應。
以上論述到阿羅漢芯芻住有餘依地隻與八種依中的部分依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