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無美泉。因至寺後五裏許,見山林鬱茂,瑞氣盤旋。師振錫卓地,泉應手而出,積以為池。乃跪膝浣衣石上。


    忽有一僧來禮拜,雲:“<span ss="c_b1">方辯,是西蜀人。昨於南天竺國,見達摩大師,囑方辯‘速往唐土。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及僧伽梨,見傳六代,於韶州曹溪,汝去瞻禮。’方辯遠來,願見我師傳來衣缽。”


    一天,慧能想洗一下弘忍傳下來的袈裟,卻一時找不到清靜的泉水,於是走到寺院後麵5裏的地方,見青山鬱鬱,茂林修竹,瑞氣盤旋,於是,慧能振動錫杖,插入土中泉水應手而出,積蓄成為池塘。慧能於是單膝跪地,在石頭上洗涮袈裟。忽然有一個和尚致禮參拜說:“我叫釋方辯,是西蜀人。昨天我在南天竺國,見到達摩祖師。他囑咐我說:‘你快去唐國,我所傳大迦葉的禪宗心法和袈裟,現在傳給了六代祖師,他在韶州曹溪山,你去參拜吧。’方辯於是從大老遠趕來,希望能見到我的導師傳下來的衣缽。”


    僧伽梨、鬱多羅僧、安陀會是僧人所穿的三種衣服。僧伽梨是正規或嚴肅場合穿的,一般由9-25片布縫製而成,簡稱九條。鬱多羅僧是上衣,非正規場合穿,一般由7片布縫製而成,簡稱七條。安陀會是勞動時所穿的內衣,一般由5片布縫製而成,簡稱五條。


    這個故事中講了兩個神通,一是以杖掘井,一是達摩托夢。小雅從來不信有神通,但大家請記住,佛經中的神通多數是有涵義的,我們既不要否定,也不要輕易相信,隻要關注神通故事背後想告訴我們什麽內容就可以了,這才是開悟之人應該采取的態度。


    師乃出示。次問:“<span ss="c_r2">上人攻何事業?”


    曰:“<span ss="c_b1">善塑。”


    師正色曰:“<span ss="c_r2">汝試塑看。”辯罔措。過數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盡其妙。


    師笑曰:“<span ss="c_r2">汝隻解塑性,不解佛性。”師舒手摩方辯頂,曰:“<span ss="c_r2">永為人天福田。”師仍以衣酬之。


    辯取衣分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椶裹瘞地中。誓曰:“<span ss="c_b1">後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於此,重建殿宇。”


    慧能聽說是達摩托夢傳話,於是立刻出示袈裟給方辯看,並對他說:“上人您擅長做什麽?”方辯說:“我擅長雕塑。”慧能嚴肅地說:“你試著雕塑我看一下。”方辯一時不知所措。過了幾天,方辯雕塑了一尊佛像,高七寸,曲盡其妙。慧能笑著說:“你隻了解雕塑的特性,卻不了解佛性啊!”隨後,慧能用手撫摸方辯的頭頂祈福說:“願你永遠得到人天福報!”然後,慧能將袈裟送給了方辯以表示對雕塑的感謝。


    方辯得到袈裟之後,將之一分為三,一份披在塑像上,一份自己保留,還有一份用棕葉包起來埋入地下,並發誓說:“將來得到這件大衣,就是我重新出世之時,我將在這裏住持並重建廟宇,傳播佛學。”宋嘉枯八年。有僧惟光,修殿掘地,得衣如新。像在高泉寺,祈禱輒應。


    慧能之所以要讓方辯雕塑一下看看,是因為這件袈裟非等閑之物,是曆代祖師傳法的信物。方辯既然自稱是達摩傳言,慧能自然在看一看他的修行達到了何種程度。如果沒有一定的修行或其它淵源,是不可能輕易觀察這一件袈裟的。


    至於為什麽慧能說方辯不了解佛性,小雅對書畫不擅長,因此無法評判,更何況佛經中並沒有雕塑的圖片。慧能看出了方辯的修行還不夠,不能通過開示馬上悟道,所以才摩頂祈福。


    最後,慧能為什麽將袈裟贈送給方辯呢?這是因為慧能認為,有了袈裟,後人不去專心悟道而爭奪信物,這樣將導致袈裟一代一代傳下去,而禪宗心法卻逐漸被人們遺忘,本末倒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壇經解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壇經解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