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從今日起,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
慧能說:“現在大家已經發過四弘願了,下麵還要向大家傳授無相三歸皈戒,通常三皈依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所說的三扳依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 皈依覺則福、壽二者都可以得到滿足的尊嚴;皈依正則離有遠離欲望的尊嚴;皈依淨則有受人敬重的尊嚴。從今往後,以覺為師,不再皈依邪魔外道,並以自性三寶(覺、正、淨)來證明自己。”<table border="1" style="text-align:center;width:600px;margin:10px auto;"><tbody><tr style="background-color:#f1f1f1" ss="firstrow"><td>no</td><td>傳統三皈依</td><td>慧能三皈依</td><td>作用</td></tr><tr><td>1</td><td>皈依佛</td><td>皈依覺</td><td>兩足尊</td></tr><tr><td>2</td><td>皈依法</td><td>皈依正</td><td>離欲尊</td></tr><tr><td>3</td><td>皈依僧</td><td>皈依淨</td><td>眾中尊</td></tr></tbody></table>
“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我勸告大家自性的三寶(佛、法、僧),所謂佛就是覺的意思;所謂法就是就是正;所謂僧就是淨。自性皈依覺,則邪迷不生、少欲知足,這樣就能離開對財色的貪求;自性皈依正,則每一心念都沒有邪見,因為沒有邪見,所以就沒有了貢高我慢和貪愛執著,遠離欲望的尊嚴;自性皈依淨,則所有的塵勞愛欲境界,自性都不會沾染,這就贏得大家的尊重。如果按照這樣的方法去修行,這就是自己對自性的皈依。凡夫們不了解佛、法、僧三寶就要我們的心中,從白天到晚上,到心外去尋找佛、法、僧”
“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慧能最後說:“尊敬的聽眾們,請大家各自觀察,不要用錯了心意。佛經上明確寫著自己皈依佛,而不是皈依他佛。自己心中的佛不皈依,那就無所皈依。現在大家既然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各自皈依自心的三寶吧。內部調整自己的心性,外部敬重他人,這就是自皈依。”
普通的居士想要皈依三寶,都是到寺院去,在和尚的引導下,對著佛像發誓皈依。皈依的目的是什麽?一是找一個師父,以後有問題可以請教;二是監督以後的行為。佛像是木製的或者泥製的,外鍍金身,它不會講話,既不能給你開示,也不能監督;法在書上,而且要你自己學會了產生產生佛法,所以佛經本身也不能開示和監督你;僧是可以開示和監督,但對於出家人尚可,在家的居士就無法隨時請教,更不能隨時監督。因此,真正的皈依,決不是形式,而是要對得起自己的真心自性,隻要去除私心而心懷眾生,那麽自性就能產生般若智慧和佛法,自性就是導師和監督者。
慧能說:“現在大家已經發過四弘願了,下麵還要向大家傳授無相三歸皈戒,通常三皈依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所說的三扳依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 皈依覺則福、壽二者都可以得到滿足的尊嚴;皈依正則離有遠離欲望的尊嚴;皈依淨則有受人敬重的尊嚴。從今往後,以覺為師,不再皈依邪魔外道,並以自性三寶(覺、正、淨)來證明自己。”<table border="1" style="text-align:center;width:600px;margin:10px auto;"><tbody><tr style="background-color:#f1f1f1" ss="firstrow"><td>no</td><td>傳統三皈依</td><td>慧能三皈依</td><td>作用</td></tr><tr><td>1</td><td>皈依佛</td><td>皈依覺</td><td>兩足尊</td></tr><tr><td>2</td><td>皈依法</td><td>皈依正</td><td>離欲尊</td></tr><tr><td>3</td><td>皈依僧</td><td>皈依淨</td><td>眾中尊</td></tr></tbody></table>
“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我勸告大家自性的三寶(佛、法、僧),所謂佛就是覺的意思;所謂法就是就是正;所謂僧就是淨。自性皈依覺,則邪迷不生、少欲知足,這樣就能離開對財色的貪求;自性皈依正,則每一心念都沒有邪見,因為沒有邪見,所以就沒有了貢高我慢和貪愛執著,遠離欲望的尊嚴;自性皈依淨,則所有的塵勞愛欲境界,自性都不會沾染,這就贏得大家的尊重。如果按照這樣的方法去修行,這就是自己對自性的皈依。凡夫們不了解佛、法、僧三寶就要我們的心中,從白天到晚上,到心外去尋找佛、法、僧”
“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慧能最後說:“尊敬的聽眾們,請大家各自觀察,不要用錯了心意。佛經上明確寫著自己皈依佛,而不是皈依他佛。自己心中的佛不皈依,那就無所皈依。現在大家既然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各自皈依自心的三寶吧。內部調整自己的心性,外部敬重他人,這就是自皈依。”
普通的居士想要皈依三寶,都是到寺院去,在和尚的引導下,對著佛像發誓皈依。皈依的目的是什麽?一是找一個師父,以後有問題可以請教;二是監督以後的行為。佛像是木製的或者泥製的,外鍍金身,它不會講話,既不能給你開示,也不能監督;法在書上,而且要你自己學會了產生產生佛法,所以佛經本身也不能開示和監督你;僧是可以開示和監督,但對於出家人尚可,在家的居士就無法隨時請教,更不能隨時監督。因此,真正的皈依,決不是形式,而是要對得起自己的真心自性,隻要去除私心而心懷眾生,那麽自性就能產生般若智慧和佛法,自性就是導師和監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