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說法,釋迦牟尼傳法共有五個階段:


    <span ss="n1">華嚴時:釋迦牟尼悟道之後,首先開講的是《華嚴經》,這一驚天動地之說,打破了各種外道之邪說,被稱之為“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寶貴”。但因內容龐大而高深,能聽懂的人畢竟很少,於是佛陀開始了第二階段的講解。


    <span ss="n1">阿含時:這一段時間主要是講述了各部《阿含經》,針對根器小、悟性不高之人,從人天福報開始到如何解脫這一部分的各種方法。這些方法簡單適用,道理也不是很深奧,而且可以很快見證到成績。但這些方法畢竟不徹底,於是佛陀開始了第三階段的講解。


    <span ss="n1">方等時:這一部分的經典義理深奧而難懂,涉及到許多哲學的根本,需要上上根器之人方能修學。其中有《解深密經》、《楞伽經》、《楞嚴經》、《維摩經》等大乘經典。當然,這段時間也順便講解了淨土三經,作為添加劑,讓人在看不懂時看一些輕鬆的內容。


    <span ss="n1">般若時:方等之經講的是原理,古奧難懂,於是第四部分講的便是具體應用。我們大家所熟悉的《金剛經》、《心經》等都是般若部的經典,這一期共講了22年,是佛學的大乘核心思想。


    <span ss="n1">法華時:這是最後8年總結性的內容,主要是告訴大家,以往小乘也好,大乘也好,都是階段性的,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成佛。這8年主要講的是《法華經》,在將要涅槃前的最後幾天的一次法會上拈花不語,唯有迦葉微笑示意,這便傳下了禪宗心法。隨後佛陀來到雙樹之間,在最後三天又講了《涅槃經》作這成佛的結束。後人又根據佛陀對弟子的一些臨終囑托整理成《佛遺教經》。


    從這兒可以看出,禪宗是佛陀最後的大法,也是直指真心之要法。當佛陀拈花時見迦葉微笑,便對大眾說:“<span ss="n2">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大迦葉成了禪宗第一代祖師,阿難是佛陀親定的第二代祖師,阿難在去世時召集了佛陀親自度化的500羅漢,從中選出了商那和修作為第三代祖師。


    從第四代祖師開始,佛陀已經去世百年以上,佛陀親自度化過的接班人已經不可能再有,於是尋找合適的傳承人成了曆代祖師的第一要務。當傳到10代以後,尋找接班人的事便越來越困難,很多場合需要到外道中找有根器之人,有的甚至不遠數千裏之外去尋找,還要經曆一些凶險的大辯論。


    當20代祖師過後,西域已經很難找到合適的傳承人,就這樣又苦苦撐持到第27代祖師時,便對下一任繼承者達摩祖師說,你要到震旦國去尋找,那兒將成就禪宗並生根發芽。於是達摩大師便成了西天第28代祖師,東土第一代祖師。<table border="1" style="text-align:center;margin:10px auto;width:600px"><colgroup><col width="7%"/><col width="15%"/></colgroup><caption>禪宗28祖心法</caption><tbody><tr style="color:red;background-color:#fffacd;" ss="firstrow"><td colspan="2">釋迦牟尼</td><td>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td></tr><tr><td>1</td><td>迦葉</td><td>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td></tr><tr ss="n3"><td>2</td><td>阿難</td><td>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td></tr><tr><td>3</td><td>商那和修</td><td>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td></tr><tr ss="n3"><td>4</td><td>優波鞠多</td><td>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td></tr><tr><td>5</td><td>提多迦</td><td>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td></tr><tr ss="n3"><td>6</td><td>彌遮迦</td><td>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td></tr><tr><td>7</td><td>婆須蜜</td><td>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td></tr><tr ss="n3"><td>8</td><td>佛陀難提</td><td>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td></tr><tr><td>9</td><td>伏馱蜜</td><td>真理本無名,因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td></tr><tr ss="n3"><td>10</td><td>脅</td><td>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td></tr><tr><td>11</td><td>富那夜奢</td><td>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td></tr><tr ss="n3"><td>12</td><td>馬鳴</td><td>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離。</td></tr><tr><td>13</td><td>迦毗摩羅</td><td>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td></tr><tr ss="n3"><td>14</td><td>龍樹</td><td>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瞋亦無喜。</td></tr><tr><td>15</td><td>迦那提婆</td><td>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td></tr><tr ss="n3"><td>16</td><td>羅睺羅多</td><td>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雲何起?</td></tr><tr><td>17</td><td>僧伽難提</td><td>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複爾。</td></tr><tr ss="n3"><td>18</td><td>伽耶舍多</td><td>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td></tr><tr><td>19</td><td>鳩摩羅多</td><td>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td></tr><tr ss="n3"><td>20</td><td>闍夜多</td><td>言不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td></tr><tr><td>21</td><td>婆修盤頭</td><td>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td></tr><tr ss="n3"><td>22</td><td>摩拏羅</td><td>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複無憂。</td></tr><tr><td>23</td><td>鶴勒那</td><td>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td></tr><tr ss="n3"><td>24</td><td>師子</td><td>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td></tr><tr><td>25</td><td>婆舍斯多</td><td>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td></tr><tr ss="n3"><td>26</td><td>不如密多</td><td>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td></tr><tr><td>27</td><td>般若多羅</td><td>心地生諸種,因事複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td></tr><tr ss="n3"><td>28</td><td>菩提達磨</td><td>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td></tr></tbody></table>


    從西天28祖的心法來看,隻要抓住“法由心生,不執於相”便可通解所有問題,這就是“涅槃妙心”。所謂“不立文字”,並非不需要文字,而是告訴我們,文字隻是幫助我們理解的工具,不可執著於文字之相。<table><tbody><tr ss="firstrow"></tr></tbody></table>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壇經解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壇經解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