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鴨絨、鵝絨的加工處理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把鴨絨、鵝絨放在水溫六十至七十度之間的水中,加入少量純堿清洗脫脂,洗後再用清水洗幹淨。
洗後及時曬幹或烘幹,將清洗、脫脂的羽毛、羽絨裝在細布袋內紮好口,放在蒸鍋屜上,待水開後上籠,蒸三十至四十分鍾取出,第二天再用同樣的方法蒸一次,再曬幹就可以用了。
李元景已經派裴律師到河南安棚去開采堿礦,估計很快裴律師就能送回來大量的純堿。
堿的用途非常廣泛,純堿可以給羊毛、鴨絨、羽絨脫脂,把純堿加入過量石灰漿中就能製出燒堿,用燒堿就可以造紙。
李元景準備抽空把這方法告訴給春綺眾人,等她們掌握住之後,裴律師的純堿運回來,能製作鴨絨襖、鴨絨被了,那時就可以建一些製作鴨絨襖、鴨絨被的工廠。
當然這方法李元景也會告訴給李世民,讓他教會大唐民眾。
畢竟此時的大唐,還是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因為生產力低下,人們生產生活的許多用品都是自己生產、自己使用的。
除了必須購買的東西,隻要能自己製作的,人們一般都不會去購買。
教會了他們處理、加工鴨絨的方法之後,他們就能自己製作鴨絨襖、鴨絨被了。
關於防範寒災,李元景告訴李世民,等到他的鐵煉出來,他就製作一種能取暖的爐子,這種爐子能燒木柴,還能燒煤、木炭。
此時李元景的煤礦已經開采出來了煤。
在唐代,煤被稱為黑石,人們知道煤可以燃燒,但燒了煤之後,人會中毒,所以沒有誰敢燒煤。
李元景設計的爐子,就是後世那種有煙囪通到外麵的安全爐,即使燒煤也不會有一氧化碳泄露在屋子裏。
有了這爐子,即使冬天人們沒有厚衣服輕易也凍不死人。
隨著疫情的好轉,京城一個又一個的裏坊被解封了,重獲自由的人們在大街上歡呼雀躍,無數人全都對李元景無比感激,許多人聯名給皇帝李世民上書,要求重獎李元景,以及在這次防控疫情中,為防控疫情作出重大貢獻的趙王府的侍女、醫生們。
這要求令李世民很為難,因為現在,如果獎勵李元景錢財,但現在大唐國庫和內帑全都非常拮據,而李元景卻非常能掙錢,現在李元景為大唐換了這麽多糧食,李世民都沒辦法和李元景算賬了,哪裏還用得著獎勵李元景錢財。
如果封李元景官職吧,李元景現在才剛剛十四歲,他還太小,這大唐除了太子,還沒有誰能在十四歲就上朝議事的。
十四歲還是應該讀書的年齡,怎麽能做官上朝議事?
原本李世民可以下一道聖旨,把春綺、夏蓮、秋菊、冬梅等王府中,為這次防控疫情作出重大貢獻的侍女們,全都解除奴婢身份,再賜給她們郡主、縣主、縣君、鄉君等封號,把他們變成貴族身份。
但李世民覺得他這樣做很不合適:
春琦綺、夏蓮等人都是李元景的侍女,即使要解除她們奴婢的身份,賜她們郡主、縣主等封號,也要李元景解除、由李元景向自己申請,自己才能這樣賜封號。
否則自己越俎代庖,有可能會令李元景不如意,畢竟這些人都是李元景的侍女,隻有李元景解除她們的奴婢身份、由李元景為她們申請封號,才能讓她們對李元景更加感激,從而更加死心塌地地為李元景效力。
李世民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當初太上皇李淵向李元景要夏蓮、石榴四名侍女做他的妃嬪時,李元景曾經宣布過,他已經把他趙王府所有的侍女全都收為了通房丫頭、小妾,而現在這些侍女們如此有才能,那就全都封她們為王妃。
唐朝時王爺可以有正妃一名,側妃兩名,庶妃四名,這七名可以自稱本妃,除這七名之外,一位王爺還可以娶妾和通房丫頭,妾和通房丫頭的人數不限,可以有無數個。
但因為李元景的這些侍女都太有能力了,李世民也弄不清楚應該把誰封為側妃,誰封為庶妃,誰封為妾,於是李世民就直接向趙王府發了一道聖旨:
封春綺、夏蓮、秋菊、冬梅等趙府所有的侍女、丫頭,全都為李元景的側妃。
當李世民的聖旨被送到趙王府的時候,李元景正無比憤怒地指著李浩然的鼻子怒吼呢!
李元景自從穿越過來之後,還從來沒有這麽憤怒過:
他知道,雖然五姓七望富可敵國、非常有勢力,但他們依然是大唐的子民,皇帝和朝廷輕易也不能把他們怎麽樣。
如果李世民和五姓七望撕破臉,李世民下決心滅掉五姓七望,或者五姓七望鐵了心和李世民、朝廷死拚,那不管誰輸誰贏,都會是大唐的災難,會造成民不聊生、死屍遍野,甚至有可能會引來異族的入侵,或者國內風起雲湧的叛亂、造反。
那時,國庫和內帑會再次因為這死拚而拮據得撐不下去,令華夏百姓再次陷入無比悲慘的境地。
所以,李元景在對付五姓七望上的策略是,不滅掉五姓七望,而是慢慢削弱他們的實力:
在政治上,自己把先進的造紙術、印刷術拿出來,大大降低紙張和書本的價格,讓大唐百姓都能讀得起書,能入朝和地方做官,慢慢地把五姓七望在朝廷和官府中的人擠出去,讓他們沒有能力控製朝廷和地方官府。
在經濟上,大量燒製瓷器和玻璃,然後用高昂的價格賣給他們,等有一天他們發現,他們花費了無數金錢,買回家的不過是一大堆精美的破爛,而因為這些東西的嚴重貶值,令五姓七望的財富縮水,而莫家、裴家、房家、杜家等自己的合夥人,會因為自己生意的強大而變得非常富裕,實力超過了五姓七望。
而在軍事上,自己研製出火槍、火炮等強大的武器,裝備一支強大的常備軍,讓五姓七望根本不是對手,令他們根本沒有反抗的實力和念頭。
洗後及時曬幹或烘幹,將清洗、脫脂的羽毛、羽絨裝在細布袋內紮好口,放在蒸鍋屜上,待水開後上籠,蒸三十至四十分鍾取出,第二天再用同樣的方法蒸一次,再曬幹就可以用了。
李元景已經派裴律師到河南安棚去開采堿礦,估計很快裴律師就能送回來大量的純堿。
堿的用途非常廣泛,純堿可以給羊毛、鴨絨、羽絨脫脂,把純堿加入過量石灰漿中就能製出燒堿,用燒堿就可以造紙。
李元景準備抽空把這方法告訴給春綺眾人,等她們掌握住之後,裴律師的純堿運回來,能製作鴨絨襖、鴨絨被了,那時就可以建一些製作鴨絨襖、鴨絨被的工廠。
當然這方法李元景也會告訴給李世民,讓他教會大唐民眾。
畢竟此時的大唐,還是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因為生產力低下,人們生產生活的許多用品都是自己生產、自己使用的。
除了必須購買的東西,隻要能自己製作的,人們一般都不會去購買。
教會了他們處理、加工鴨絨的方法之後,他們就能自己製作鴨絨襖、鴨絨被了。
關於防範寒災,李元景告訴李世民,等到他的鐵煉出來,他就製作一種能取暖的爐子,這種爐子能燒木柴,還能燒煤、木炭。
此時李元景的煤礦已經開采出來了煤。
在唐代,煤被稱為黑石,人們知道煤可以燃燒,但燒了煤之後,人會中毒,所以沒有誰敢燒煤。
李元景設計的爐子,就是後世那種有煙囪通到外麵的安全爐,即使燒煤也不會有一氧化碳泄露在屋子裏。
有了這爐子,即使冬天人們沒有厚衣服輕易也凍不死人。
隨著疫情的好轉,京城一個又一個的裏坊被解封了,重獲自由的人們在大街上歡呼雀躍,無數人全都對李元景無比感激,許多人聯名給皇帝李世民上書,要求重獎李元景,以及在這次防控疫情中,為防控疫情作出重大貢獻的趙王府的侍女、醫生們。
這要求令李世民很為難,因為現在,如果獎勵李元景錢財,但現在大唐國庫和內帑全都非常拮據,而李元景卻非常能掙錢,現在李元景為大唐換了這麽多糧食,李世民都沒辦法和李元景算賬了,哪裏還用得著獎勵李元景錢財。
如果封李元景官職吧,李元景現在才剛剛十四歲,他還太小,這大唐除了太子,還沒有誰能在十四歲就上朝議事的。
十四歲還是應該讀書的年齡,怎麽能做官上朝議事?
原本李世民可以下一道聖旨,把春綺、夏蓮、秋菊、冬梅等王府中,為這次防控疫情作出重大貢獻的侍女們,全都解除奴婢身份,再賜給她們郡主、縣主、縣君、鄉君等封號,把他們變成貴族身份。
但李世民覺得他這樣做很不合適:
春琦綺、夏蓮等人都是李元景的侍女,即使要解除她們奴婢的身份,賜她們郡主、縣主等封號,也要李元景解除、由李元景向自己申請,自己才能這樣賜封號。
否則自己越俎代庖,有可能會令李元景不如意,畢竟這些人都是李元景的侍女,隻有李元景解除她們的奴婢身份、由李元景為她們申請封號,才能讓她們對李元景更加感激,從而更加死心塌地地為李元景效力。
李世民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當初太上皇李淵向李元景要夏蓮、石榴四名侍女做他的妃嬪時,李元景曾經宣布過,他已經把他趙王府所有的侍女全都收為了通房丫頭、小妾,而現在這些侍女們如此有才能,那就全都封她們為王妃。
唐朝時王爺可以有正妃一名,側妃兩名,庶妃四名,這七名可以自稱本妃,除這七名之外,一位王爺還可以娶妾和通房丫頭,妾和通房丫頭的人數不限,可以有無數個。
但因為李元景的這些侍女都太有能力了,李世民也弄不清楚應該把誰封為側妃,誰封為庶妃,誰封為妾,於是李世民就直接向趙王府發了一道聖旨:
封春綺、夏蓮、秋菊、冬梅等趙府所有的侍女、丫頭,全都為李元景的側妃。
當李世民的聖旨被送到趙王府的時候,李元景正無比憤怒地指著李浩然的鼻子怒吼呢!
李元景自從穿越過來之後,還從來沒有這麽憤怒過:
他知道,雖然五姓七望富可敵國、非常有勢力,但他們依然是大唐的子民,皇帝和朝廷輕易也不能把他們怎麽樣。
如果李世民和五姓七望撕破臉,李世民下決心滅掉五姓七望,或者五姓七望鐵了心和李世民、朝廷死拚,那不管誰輸誰贏,都會是大唐的災難,會造成民不聊生、死屍遍野,甚至有可能會引來異族的入侵,或者國內風起雲湧的叛亂、造反。
那時,國庫和內帑會再次因為這死拚而拮據得撐不下去,令華夏百姓再次陷入無比悲慘的境地。
所以,李元景在對付五姓七望上的策略是,不滅掉五姓七望,而是慢慢削弱他們的實力:
在政治上,自己把先進的造紙術、印刷術拿出來,大大降低紙張和書本的價格,讓大唐百姓都能讀得起書,能入朝和地方做官,慢慢地把五姓七望在朝廷和官府中的人擠出去,讓他們沒有能力控製朝廷和地方官府。
在經濟上,大量燒製瓷器和玻璃,然後用高昂的價格賣給他們,等有一天他們發現,他們花費了無數金錢,買回家的不過是一大堆精美的破爛,而因為這些東西的嚴重貶值,令五姓七望的財富縮水,而莫家、裴家、房家、杜家等自己的合夥人,會因為自己生意的強大而變得非常富裕,實力超過了五姓七望。
而在軍事上,自己研製出火槍、火炮等強大的武器,裝備一支強大的常備軍,讓五姓七望根本不是對手,令他們根本沒有反抗的實力和念頭。